[想攝影138] 細說分鏡 Vol.15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04
🖍在我心中,沒有那句「差不多這麼拍就好」
🖍每個參數都代表者
🖍心中當下感受的一項取捨
🖍既是為了創作與藝術,所做下的決定
🖍每一次次的決定,都是獨一無二
決定曝光構圖與曝光 (How),以及創作者身後的動機 (Why),兩者交接的地方,那就是照片故事 (Story),故事已經發生,且存在在那裡不會改變,身為創作者,或是說書人,對於相同的故事所能做的,就是找出自己如何理解故事,與故事的關係在哪裡,每個人對故事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是「創造力」讓這個世界更有趣豐富的地方。
🟥電影重播、重製與重拍
「重播」就是同一隻影片,原封不動的按下「播放鍵」,從中播到尾,任何一點改變也沒有,不會有任何新意在裡頭,你無論看上幾篇遍,影片永遠都是相同的內容,差的就是你多看幾次,心中解讀也會多少而有差異。
🔹在我心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電影「絕地任務 The Rock」, 描求一名軍官為了掙取為了愛國進行任務死去的同袍弟兄,得不到應有的撫恤對待,因為挾持惡魔島監獄的觀光客,以要求政府巨額的贖金來賠償那些死去的士兵將領,每每在第四台看到這部電影一再重播,我都會停下來看完它 (無論從哪一段開始),雖然劇情倒背如流,已經無任何驚喜與期待,但是每回看時都會對劇情中不同的片段,在心中就會對該片段,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是過去幾次沒有想到的部分,特別是裡頭,由「艾德.哈里斯」飾演的「弗蘭克」,最後對著手下傭兵說的那句話「士兵,任務結束」,有次看到這段,正是因為知道他整個恐怖行動目的為何,也知道即將發生的悲劇,特別看看他說這句話的態度神情,那時的堅定的神情是整部片中我認為最精采的一段,反而推翻了許多人心中 (包含我)最經典的橋段 – 尼可拉斯凱吉雙手握著信號火花,脆在空地,背對著觀眾面對二台投下炸戰飛機整個人被炸飛的經典畫面。🔹
重製電影就是將既有的內容,透過更好的數位修復技術,讓畫質、音響得到更好的品質,當你重看後,得到的感受差別不大,最多就是視聽的享受提昇一級,不過也能在閱讀重播的電影過程中,重新發現更有趣值得討論的空間,也能在畫質、音效提昇的空間下,發堀出一開始沒看清楚的電影細節。
重播、重製都可說是相同的元素、相同的畫面,最多重製後的電影,新增了過去因時空限制下沒放入的片段,讓整部劇情更加完整,甚至反轉了電影本身主指 (比如說銀翼殺手,因應不同播放地區,刪除、新增部分片段,使得既是重製,也更還原作品的原貌)。
「重拍」就是完全不同的作品了,重拍的「幅度」可大可小,小幅度的微調,比如說「倚天屠屠龍記」,每段時間就重拍一輪,小說依舊不變,差的是選角的適配性,或是劇情微調讓觀看的節奏更好一些,但故事還是相同;大幅度的改變是否還稱作「重拍」就有待商確,比如角色的「性轉」,男性變女性 (或反過來),黑人變白人等等,「性別、種族」等觀念大大影響一部電影角色意義與價值,雖然是對既有的小說改變成電影後「重拍」,但「小說歸小說」「電影與重重作品」等這三者,就可說是三個獨立的故事。
🟥照片故事與創作者
猴硐貓村,自早是有許多貓在那兒棲息,又再加上貓群的繁殖,因而聚集上百隻貓在那兒與居民共處,透過愛貓人士發起「有貓相隨、猴硐最美」等活動,再配合政府規畫、建設,在 2013 年與日本兩大貓島、美國、義大利、土耳期等地,有著「世界六大賞貓景點」之美稱。
相同的故事,同樣前往貓村拍貓的人,背後動機可就完全不同,我相信大多是「貓奴」「愛貓人士」居多,前往這奇特景觀的小小村落,更多是像我這種純粹的觀光看,感到好奇去看看世界有名的「貓村」是什麼模樣,相同的故事,不同的動機,交織出來的「照片裡的故事」,自然不同。
🔹我認為呀,相同在貓村所創出每個照片,照片故事盡管大同小異,就算兩人用相同的構圖拍攝同一場景、同一隻貓,相同的照片故事,會因攝影者 – 也就是說故事的人,心中對貓村的「連結感受不同」,使得拍攝照片流程、動作、構圖一致,背後想訴說的故事也更有意思,若請這兩位發表分享一下「照片的故事」,我們能從二位創作者表達過程中,感受到「是純粹湊熱閙的觀光客?」還是「愛貓成痴的貓奴?」二者之間熱情的不同。🔹
不過呢,這故事還在進行,自 2009 年開始規畫、發展至今,這十多年間的變化不斷的改變「世界最佳賞貓景點」的樣貌,比如說一些惡劣的飼主在這裡遺棄動物,或是觀光客太多造成當地景觀破壞、居民生活被打擾,或是貓咪被人偷走、動物間的傳染的疫情等問題,都不斷的改變最初「貓村」的好意與樣貌,這故事持續改變著,相同創作者,在不同時空下前來的感受,那就更不一樣,若再刻意執著一些,找到相同一隻貓,相同的構圖原素,甚至是連「畫面」都完美複製出來,相信這二張不同時期拍攝的照片,訴說的照片故事也完全不同。
🔹若以這例子來看 – 刻意的在不同年代,拍出「完全一樣」,是「重播」還是「重製」還是「重拍」? 我認為「都不是」,貓村時空境遷改變了樣貌,最早的初衷也許也漸漸消失在人們回憶,僅保存於最早的文字、影像畫面裡,由於故事已經不同,拍攝出的「照片故事」,也應屬於新的作品,即使同一創作者,不同年代下心境路程也隨年紀增長有所不同,這創作者不同時期前來此處創作的「背後故事」我相信也是不同的故事。🔹
故事變了、人也變了,所有的事物都變了。
🟥回到攝影與攝影人
真的要問我「拍照,跟攝影有什麼不一樣」,這麼難的題目,要我用最簡單的回應的話,斬釘截鐵一點的說法,我認為是:
🔹「帶著主觀的意識,思維,並且追尋特定目的下的按下快門,這叫做 “攝影”;倘若只是隨手不經意的按下快門,那叫做 “拍照”。」🔹
相信這麼說一定會招來許多非議之論,若有機會我也許能再另外書寫一篇,我對這二者的看法,但這裡容我暫時取這樣子武斷的定義往下說。
這裡不談「不經意的拍照」,我們談談簡單的「攝影」,帶著主觀意識、思維,到了一場景追尋,心中抱持特定目標加以尋找,並且依當下的考量,決定了構圖與曝光所有的元素,最後按下快門產生照片,這張照片幅有著「故事」,與創作者有深刻的連結,說說這個「連結」,那就是創作者的「動機 Why」,也就是前面幾篇不斷說的「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
🔹為何總有人一個點、一個景追尋了數次,若水三千只取一瓢追尋的精神;反之他人不經意的按下快門,若這二人擦肩而過,都朝著相同點做出相同的拍照流動與動作,「作品意義與人的連結」大有不同,我想說到這兒,再配合前面數篇的分享,或許讀到這行字的任何人,能夠了解…,其實我說了這麼多篇、這麼多例子、觀念,我只是不斷表達一個觀念「照片故事確實是重點,但人與故事的連結才是深入照片的靈魂」🔹
單單是「照片故事」不是我最感興趣的,那個「創作者與作品的連結」可真的無法單純透過「一張照片搭配照片故事」就能清楚說明,談到那深入照片靈魂,並不是在照片裡頭鑽牛角尖,而是回到創作者個人的故事,才是最後一張照片的原點,我想我們更該在意這一點。
既然如此,那麼以上述「攝影」而不是「拍照」簡單武斷的定義下,攝影者所拍出的每張照片,除了「照片故事」外,也包含「攝影者的故事」,這兩個故事進而產生「連接與交集」,我們就可以說 – 在這樣子的交集之下,每一張照片自然沒有那個「差不多這麼拍」就好
🔹「焦距增減那 1mm,視角改變了一些,快門快慢一點、光圈大小一點、ISO 高低一點、白平衡 K 數左右偏了一些、最後焦點停留在哪」,這些細細的拍照流程裡的動作,都是每位攝影人「當下對場景的感知,透過內心的感受加以回應世界所做下的決定」🔹
再加上拍照條件總非十全十限,器材的限制、環境的條件,時間的壓迫…,甚至是身體的不適,都無法很難讓每張照片理想條件下誕生出來,但無論如何抱著攝影的心態下,每個參數的取捨,都是為了「創作與藝術」做的決定,任何一個決定、哪怕是重複一來再來的拍攝,我認為對自己都是獨一無二。
若是這樣,當我們表達分享一作品,自然就不會有「差不多,這麼拍就好」的說法,但表達分享過程,仍舊像是說故事分享的過程,而「說故事」這件事本身又是另外一項專有的領域,追尋精美的攝影作品後,也該花點時間在「表達、說故事」下點努力,畢竟我們知道「藝術,包含了前段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後段分享表達的部分」,缺乏了前、後任一片段,都無法讓一張充滿靈性的照片,能被更多人看到、感受到。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高松傑高Sir正能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反彈】第67周青年快閃清潔 高Sir出山呼籲市民保持清潔同心抗疫! 多謝義工復修社區。不忘初心.清潔香港,能夠幫人是我們的福氣,不求與人相比和認同,但求無慚於心~偷偷燃亮他人? 辛苦大家一直的堅持,一直偷偷地為港人帶來希望和愛? ?大隊雖結束,但小隊快速清潔行動仍會繼續,只要市民需要...
斬釘截鐵反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關薪水高低,三個違反常識的事實]
最近有個年輕人來跟我談,他畢業兩年多,剛進公司一年,最近新冠疫情讓公司營運吃緊,聽說公司有裁員的打算,問我要不要開始找工作,我二話不說就是「要」。他看我這麼斬釘截鐵,反而不服氣,好像第一個要砍的是他,沒道理呀!在公司裡,他最基層,薪水最低,若是要動刀,照理說也應該是—
「領高薪的人!」
這是一般人的看法,總認為被辭退的都是高薪的人,因為最常聽說某某總經理走人了﹑某某總監被鬥垮了……比較少聽說哪個小職員被辭,顯然公司是先動高薪的人,高處不勝寒嘛,而且動他們,公司省最大,人事成本可以大幅降低。至於低薪的人反而安全,他們是做事的人,裁了也省不了錢。
事實是,所有的統計都顯示,新冠疫情期間,年紀越輕﹑薪水越低的人是海嘯第一排!跟我們的常理推斷恰恰相反,咦,難道老闆不想省錢嗎?這是典型的員工思維,以為老闆不論開公司或開店,目的是省錢。當然錯了,如果老闆想省錢,不開公司最大,何必創業?老闆開公司的目的是賺錢,不是省錢。因此動刀砍的自然不是高薪的人,而是—
💚讓老闆虧錢的人!
什麼人會讓老闆虧錢?先來看怎麼樣會虧錢,不就是買高賣低嗎?因此那些價格高於價值﹑「CP值」低的人才會被列入黑名單。你在買東西時,你雖然也考量價格,但是更在意「CP值」!結果是未必買最便宜的,反而有可能買最貴的。公司用人也是相同道理,不見得請最低薪的,也不見得留下最低薪的,他們用—
💚幫公司賺錢的人!
而請走的都是公司判定「CP值低的人」,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高薪的人。那麼在新冠疫情期間,為什麼低薪的年輕人首常其衝,因為公司這時要請這種人:即戰力強,一人抵三人用;至於年輕人,還要訓練才能上手,就會被摒除在外。不過這時候公司也有可能砍掉一兩個高薪高階,圖的不是省錢,而是另有考量:
💚發揮殺雞儆猴之效!
「CP值」的C指的是cost成本,一般人會以為只是在說薪資;至於P指的是performance表現,亦即貢獻值,一般人會以為只是在說產值。但其實薪資並不是這麼一比一的,背後操縱的還有不少黑手。像是有些在公司任職很久的人,遇到問題,大家都喊他來幫忙,因為他最熟悉,卻是薪水通常不高,,因為—
這類庶務型的人才滿街都是,取代性高,換個年輕的訓練一陣子也行。
這在告訴我們一個敘薪的考量,取代性高的人,就算能力強﹑態度好,薪水要拉上去很難。最讓人心酸的還是這種人做越久越危險,容易被資遣,中年之後又求職不易,因為大家都想用年輕的﹑便宜的。這也是我想告訴大家的另一個反常識的事實,一般人以為高薪族群的職涯最危險,其實最危險的反而是—
💚低薪族群!
很多人都知道薪資走向M型化,中間薪資陷落,這個價格帶的人變少;如果再不思進取﹑或適度轉型,原本中間薪的人移動方向不是邁向高薪,而是落入低薪。所以每年政府公布薪資統計,你會看到平均薪資逐年提高,但是中位數跟它的比值越差越多,表示後段班50%的人薪水更落後,同時也顯示低薪人口日益增加。
對此,低薪的人在年輕時可能無感,因為還找得到工作,中年之後就超有感!公司越換越小﹑工作越換越差,然後正職變兼職﹑兼職變時薪﹑時薪變失業。這個向下流動的現象,早在統計數字上明白顯示。低薪的人不是當顏回安貧樂道就好,而是會出現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提出的「馬太效應」,也是聖經說的: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搶進高薪族群,因為高薪代表的意義不只是領更多錢而已,也是職涯安全的掛保證,它擁有以下三個好處,同時是違反一般人常識的三個事實:
💚事實1:高薪者的職涯才會安全
💚事實2:高薪者的薪水才會成長
💚事實3:高薪者對未來才有選擇
換句話說,低薪的人隨著年紀增加,日子會更加難過,高薪的人卻是越過越好。所以如果是低薪,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以為薪水會隨著資歷而增加,不會的,薪水是看CP值來加,而不是資歷。年紀只跟高薪的人做朋友,不是低薪的人。
怎麼判斷自己是低薪或高薪?不妨上網查看104的薪資報告,但是要再嚴格一點,因為頂尖高薪者不在人力銀行求職。如果要抓個大概,我們以35歲做分水嶺,若是低於台灣平均薪資每月5萬元,請提高警覺;年薪高於100萬元,算是碰觸到高薪蛋白圈焦黑處;其他算是中間薪資。問題是月薪低於5萬元,在台灣逼近6成。
能不能命運翻盤?雖然網路上有不少人批評我說35歲如何如何,但是我仍然要說,根據統計數字,最好抓緊35歲這個年齡,翻身到高薪族群。35歲之後不是不可為,而是挑戰性變高。重要的是有什麼方法?有!我提出三個解方:
💚第一個解方,聰明一點,選擇產值大且成長性的產業
💚第二個解方,努力一點,從後段班企業跳到前段班企業
💚第三個解方,堅持一點,讓職涯不長期中斷,持續發展
講這麼多,最主要是給你集氣,請相信這三件事:
💚1.相信:高薪比低薪對你好
💚2.相信:領高薪不是天注定
💚3.相信:你有辦法領到高薪
至於網路鄉民說:「薪水低不重要,人生過得好才重要。」我只想說,最好都活長一點,就知道人生過得好要不要花錢。
讀了本文受益,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圖:Pexels
攝影:Christina Morillo
斬釘截鐵反義 在 演員黃浩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9/11(晚)
之前在課堂上遇到一個插班來的學生
沒有上過前面面對自己的課就接著往後上
於是就會看到我在課堂上需要一直跟他的「慣性」相處
我們常說
作品會跟你本人很像(或是極度相反)
你在舞台上、鏡頭前、課堂裡所做的當然也會從你自身的「個性」出發
這也是為什麼前面都需要花時間跟你自己相處
這樣才能知道自己的問題和狀況(已知、未知、顯性、隱性都是)
我一直在提醒他的「防護罩」
他也一直露出「我有嗎?」的方式回應
有一次我在課堂上很直接的跟他說
你只要上台就會有一種「上台」的感覺
能不能嘗試稍微像一般人說話一些?
他說:這就是我平常生活的方式
我說:我相信你跟你媽或是另一半在私底下生活的時候不會這樣說話
他說:會!我跟我媽就是這樣說話的!(非常斬釘截鐵的回答)
然後我就非常認真嚴格的回答:不可能!你相信我,這是不可能的!
他的防護罩會讓身邊的人覺得他不夠誠懇與真誠
認識不深可能會覺得很有親和力
只要接觸一下下就會讀到有一層距離感
大部分會是因為原生家庭、生長環境等等的原因
他沒有參與到前面的課程
我也就沒有時間好好的陪他處理這些事情
一般看到這樣的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時候
我通常都會放手
很清楚的知道這個時期的他聽不進去(或是還聽不懂的)
他愣了一下
沒說什麼的回位子上坐
接下來的幾堂課就一直出現我輕輕戳同一個盲點又同時給他他需要的時間和空間
這是適合他的力道
過了一段時間的某一天
他突然跑來跟我說:老師,我那一天跟一群剛認識的人們聊天,他們很直接的跟我說,我讓人感覺起來很像在扮演,覺得不夠真誠,怎麼辦?
然後我就笑了
開始跟他聊這些事情⋯⋯(以下省略5000字)
最後我說
人們的個性怎樣是自己的選擇
我都尊重也不會干預
只是你來到我的課堂上
我就有義務跟你說實話
一個演員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樣子、給別人的感覺
怎麼可能在舞台上、鏡頭前準確的選擇如何表達呢?
你自己能夠讀懂來問我就是一個非常棒的成長
我希望未來依然有人跟你說這件事情
也希望未來沒有人跟你說這件事情
如果有人願意跟你說
表示又有人願意跟你說實話並再次的提醒你
如果沒有人跟你說
就表示你可能已經慢慢修正這個問題了
最怕的就是別人有感覺但覺得沒有必要跟你說
#照片是因為想要po文所以抬頭拍的
#意外的彷彿有一點點適合
#跑在認識自己的道路上
斬釘截鐵反義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疫情反彈】第67周青年快閃清潔 高Sir出山呼籲市民保持清潔同心抗疫!
多謝義工復修社區。不忘初心.清潔香港,能夠幫人是我們的福氣,不求與人相比和認同,但求無慚於心~偷偷燃亮他人?
辛苦大家一直的堅持,一直偷偷地為港人帶來希望和愛?
?大隊雖結束,但小隊快速清潔行動仍會繼續,只要市民需要?我們就會守護香港每一處公眾地方?
本港疫情正急速惡化,確診個案不斷躥升。高Sir呼籲市民請保持地方清潔 ,勿再四處塗鴉!做個負責任市民!放下政見同心抗疫!
亦建議港府應在這個關鍵時間斬釘截鐵推出強制檢測,找出所有隱性患者,才有助於控制疫情。
第67週❣同心抗疫 ???
#清潔香港 #人人有責
#現代版雷鋒
#小市民憑良心
#做實事講真相
#支持國安法
#男人幫大聯盟
#KOL100
#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
#人間記者會
#青年護旗手
——————————————————
五星正能量? 真係爆哂燈?
高Sir疑遭技術限流,請大家幫幫手:
1. 訂閱「高松傑 - 高Sir正能量」youtube 頻道 (訂閱係免費架) 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ion=1 /高Sir第二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bhcFYIoJl06PM1xzTg-QQ?sub_confirmation=1 ;
2. 撳?搶先睇;
3. 贊好並留言支持;
4. 將影片分享開去;
5. 贊好高Sir微博: https://weibo.com/jackyko1109。
斬釘截鐵反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投川普就是抗中?挺拜登就是舔共嗎?
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上個禮拜我在臉書上整理了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黨代表大會上的演說重點,結果一堆川粉跑來罵我說我偏心帶風向,台灣價值沒儲值,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啊,身為一個國際新聞從業人員,整理美國總統候選人的演說不是很正常嗎?但現在好像我只要一提到「拜」…「登」都還來不及講出口,就有人來丟雞蛋。最近美國總統大選儼然成為「抗中論述大賽」,兩黨搶著說「選我選我,我對中國最派!」(須註解最「壞」),而在台灣也有不少人陷入了一種「投川普就是抗中、挺拜登就是舔共」、「川普護台、拜登賣台」這樣的迷思,但這是真的嗎?我們今天就以實際的政策面角度,帶大家看看美國兩黨的對中政策大PK。
美國總統川普聲稱,從來沒有一個美國總統像他對中國一樣那麼「派」。那我們就來看看他到底做了哪些抗中舉動。
(一)貿易戰爭:
川普最大的抗中「政績」,要屬對中貿易戰爭。2018年3月,川普宣稱「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課徵關稅,規模上看600億美元(1.8兆台幣)。一直到今年1月,美中才終於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為貿易戰暫時劃下休止符。但時隔一個月,川普又不滿中國「裝窮」,濫用開發中國家優惠,宣布把中國剔除開發中國家名單。原本近期應該要舉行美中《第二階段貿易協議》談判,現在這個會議已經胎死腹中,川普還說這個協議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二)監控外宣:
今年2月,川普把5家中國官媒列入「外國使團」,要這些中共大外宣機構說清楚講明白,他們在美國租了哪裡的房子,雇用了哪些人;6月再把4家中國官媒列入;到了8月,連教中文的「孔子學院」也被視為「外國使團」。
(三)中國病毒:
在今年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川普還一度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讚不絕口,說他反應迅速確實又透明,聲稱美中關係從沒這麼好過,但後來隨著疫情升溫,美中關係又瞬間惡化,川普開口閉口都是「中國病毒」,指控北京當局隱匿疫情,要求對病毒源頭展開調查。
(四)封殺中企:
川普指控中國通訊商「華為」是北京當局的間諜,去年5月起就禁止美國企業使用華為,本月又把38間華為子公司列入封殺清單,封堵華為取得海外商用晶片。最近又放話打算把中國短影音平台TikTok和通訊軟體WeChat趕出美國,同時正在考慮是否禁止阿里巴巴(Alibaba)在美國的營運。
這些動作都是過去主張對中「懷柔」的美國領導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專家認為,過去30多年來,美國期待中國能變成美國所希望的國家,但現在美國已經放棄這個念頭了,美中關係現在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而現在美選進入倒數階段,外界紛紛揣測民調落後的川普,很可能加碼「抗中」,作為逆轉劣勢的「10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
不過大家也知道我們川貴人翻臉跟翻書一樣。現在是跟中國翻臉,等選完,又馬上翻回來也不是不可能。像我們先前報導過美國白宮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寫書爆料川普曾經指向一枝筆的筆尖說「這是台灣」,再指向他的辦公桌說「這是中國」,很多人都相信川普是很有可能這樣一個兩面人,此外他對新疆香港人權狀況的發言也很讓人感冒,所以我們還是來看看被川普貼上「舔共」標籤的拜登,對中政策是不是真的舔得很用力?答案是:不知道。
拜登在黨代會上的演說,強調「愛,希望與團結」,結果就把一些「只希望總統是正常人」的美國選民感動得痛哭流涕,包括我老公蘿蔔頭在內,我在旁邊是完全傻眼哪!沒辦法,共和黨把選戰標準拉太低,一個聞女孩髮香的老頭,好像只要證明他沒有失智,支持者就高潮了。總之呢,拜登在對中政策上大打迷糊仗,整個25分鐘演說裡,提到「中國」兩個字的唯一一句話,是說「要把醫療供應鏈和設備搬回美國,這樣就不用受中國或其他國家擺布。」好啦!算他其中一個政見好了,但怎麼搬,沒有說。有外媒分析,他這麼做是為了避免隨川普起舞,對中國硬起來可能反而替川普加分,公布實際抗中政策也容易被對手挑毛病。
既然打死不提中國,那我們就只能根據他過去的對中態度來分析。「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共同創辦人」楊光舜不久前就回顧了拜登的兩岸政策,其實過去拜登因為跟中國官員交好,一直主張美國對中「接觸政策」(Engagement)以及對台「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一直到去年5月,拜登都還強調「中國不是美國的競爭對象」。
但一年後爆發了「黑天鵝」事件:COVID-19疫情,「抗中」似乎成了美國全民共識,加上香港國安法事件,以及中共對外越來越強硬的態度,漸漸地,拜登的立場也出現了大逆轉,開始放話批評新疆再教育營,還用「流氓」來稱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曾經威脅要派B-1轟炸機飛越中國所謂的禁航區。在北京政府通過《港版國安法》後,拜登在一份聲明中宣誓說,如果他當選總統,會禁止美國企業支持中共的鎮壓和監視行為,也會更全面落實「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和「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至於拜登的幕僚是怎麼想的呢?和川普把自己搞到沒朋友的做法不同,民主黨高層傾向和其他國家結盟,參與國際組織,對中國要採取「議題式的競爭」,而不是重演冷戰式的全面對抗。也有內部聲音主張,面對中國挑戰時,要採取更強硬的姿態,避免中國利用美國的開放壯大國力。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就算拜登選上了,預料也不太可能一下子,唉呀~又滾進中國的懷抱,更多的可能是維持「微抗中」的路線。這點從民主黨的最新黨綱中,就可以嗅出一絲端倪。
剛結束不久的民主黨代表大會,除了提名正副總統候選人,另一項重要議程就是「通過黨綱」,在最新的92頁黨綱中,民主黨雖然好幾次對中國強硬表態,但是也表示不會採用關稅戰或新冷戰的方式,讓美中兩敗俱傷,其中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過去民主黨黨綱寫的「恪守一中政策和台灣關係法」,被悄悄修改成只剩下「恪守台灣關係法」,「一中」消失了。沒有提到「一中政策」當然不是不小心漏掉忘了說,黨綱是一個黨對於未來走向的宣示,這次拿掉一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三點:1. 這可以被解讀為民主黨對中態度的一大轉變,保留了對中共採取更強硬動作的空間,2. 雖然沒提到,但也不代表全盤否定它,3. 其實黨綱不見得一定會被用在政策上,現在就斷言拜登的對中政策還太早。而且如果他選上了,會不會再改變態度,我們也很難未卜先知。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司徒文(8/21)就說了,倘若拜登勝選,將會是有史以來最為支持台灣的民主黨政府,但強度可能不會達到大家所希望的程度。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葛來儀也說,「如果拜登勝選,執政團隊很可能重申『一中政策』,因為只有『一中政策』才能有更彈性的解釋與運用空間」。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過去和中國往來密切的拜登,路線確實就是比川普親中一些,這點沒有人可以反對,而且對台灣的策略也很可能繼續停留在「嗯~我可能不會挺你」的曖昧階段。
但是川普乍看之下抗中挺台的做法,看在「辣台派」的眼中是很爽啊!有個大國幫台灣出氣,我們可以準備可樂爆米花隔岸觀火、搖旗吶喊,但萬一哪天擦槍走火了,第一個倒楣的你覺得是美國人嗎?還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民呢?
其實不論是川普或拜登,現在不管說的多麼斬釘截鐵,護台法案通過一百個,他到時候不挺就是不挺,你能拿他怎麼辦?所以現在我們討論兩個候選人的對中政策,說到底也只是在求一個安全感而已,但是翻臉跟翻書一樣的川普,真的比拜登更讓你有安全感嗎?我覺得台灣還是要自己加油啦!安全感是要自己給自己的!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對中政策
#抗中成趨勢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斬釘截鐵反義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灣總統選舉,我想再補充。民進黨己決定不提名任何人,一致提名蔡英文,可以見到柯文哲也會支持蔡英文。這方面是高度團結。而國民黨方面,我也很懷疑朱立倫是否會參選。他昨日也斬釘截鐵話不會參選。現在提名程序快要展開,朱立倫會參選的機會很小。如果全國民黨一致要求他選的話,他會否再考慮,我也不敢肯定。但那機會應該也很小,因為他要反口,又要辭新北市市長。如果講其他人,是更加很好笑。王金平怎麼還能選總統,他今年已經74歲,選完已經76歲,做完第一任已經80歲,一連任就84歲,隨時有老人痴呆。這種老油條怎麼能選,吳敦義更加不能選。國民黨要搏一搏也要找一個清新的人出來選,但國民黨並沒有這樣的一個人。所以蔡英文當選的機會很高,除非她有豔照流出來,否則當選機會有90%以上。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斬釘截鐵反義 在 斩钉截铁的近反义词 - 词典网 的相關結果
斩钉截铁 的反义词: · 优柔寡断 形容做事犹豫不决、不果断太温顺而优柔寡断的性格 · 模棱两可 可作两种解释;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官僚主义的模棱两可和含糊其词的大杂烩 ... ... <看更多>
斬釘截鐵反義 在 斬釘截鐵意思,成語斬釘截鐵解釋 - 三度漢語網 的相關結果
凡事合宜就好,各取所需,不必多取。後來「斬釘截鐵」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近義成語. 反義 ... ... <看更多>
斬釘截鐵反義 在 斬釘截鐵的反義詞 - 佳句 的相關結果
斬釘截鐵 的反義詞 · (1)優柔寡斷:優柔:遲疑不定。寡斷:少決斷。 · (2)當機立斷:抓住關鍵時機,立即作出決斷:當機立斷作出抉擇。 · (3)剛毅果決: · (4)模稜兩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