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聽過二次元,
編編今天要幫大家科普什麼是「喵次元」😹
-
✨首次全球同步線上展,
由HTC Vive 與山本修老師「CAT ART」合作打造全新VR喵新體驗
#4大主題展區 「貓斯汀大教堂」、「古典肖像貓」、「貓體之美」、「交流的貓藝術」,一次盡享喵動態之美!
-
了解更多喵次元
✅https://reurl.cc/EZzQYR
-
《Step into Cat Art 走進喵次元》貓・美術館線上展售票資訊
🟠開賣日期:2021.09.10
🟠線上展覽時間:2021.09.17 - 2022.03.31
🟠購票方式: KKTIX Taiwan 、 udn 售票網同步售票
購票後不限次數與裝置自由觀展
🈶現在只要前往購票&加入Viveport會元,就可以免費獲得 #貓娜麗莎系列 APP icon圖樣
👇搶先看《Step into Cat Art走進喵次元》貓.美術館線上展 經典主題照!👇
#StepIntoCatArt #喵次元 #貓美術館線上展 #HTCVIV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波蘭深度之旅:華沙、克拉科夫、格但斯克、托倫、波茲南」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小仙仔 內容簡介: 波蘭,這個曾經在地圖上消失過兩次的國家,世人對她的既定印象,總有些許悲傷的色彩。然而,親身踏上這塊土地後,你會發現她早已浴火重生,蛻變成中歐最耀眼的一顆星。 無...
「文藝復興建築 教堂」的推薦目錄:
文藝復興建築 教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羅馬聖伯多祿大殿 Basilica di San Pietro》
「位於梵蒂岡的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作為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佔地23,000平方公尺,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公尺的穹窿,頂高約138公尺,前方則為聖伯多祿廣場與協和大道。雖然並不是所有天主教教堂的「母堂(英語:Mother Church)」、亦非羅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聖伯多祿大殿仍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聖的地點。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位建築師與藝術家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都曾參與聖伯多祿大殿的設計。聖伯多祿廣場的設計人是吉安·洛倫佐·貝尼尼。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
根據天主教會聖傳,聖伯多祿大殿是宗徒之長聖伯多祿的安葬地點,歷任教宗也大都安葬於此。
聖伯多祿大殿由於其禮儀作用,是著名的天主教朝聖地點之一。教宗每年會在此舉行多個儀式,包括聖殿內外的人數,每次約有一萬五千人到八萬人參與。聖伯多祿大殿與基督教歷史上許多事件都有很強的關聯,包括早期教會、教宗國建立、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等。
在天主教傳統中這是最神聖的聖地之一,傳統上認為這裡是聖伯多祿(西門彼得)的安葬地點,他是耶穌的12個宗徒之一,第一任安提約基雅(安提阿)主教,以及第一任羅馬主教。」維基百科。
真的深深的被這世界第一大教堂震撼到,裡裡外外的每個細節都讓人歎為觀止。以前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教宗儀式的教堂,我現在站在這,感恩🙏。
🙏祈禱希望地球不要滅亡,才能再回來羅馬。
因為40度真的很有感,科學家認為持續的地球暖化問題,地球將在2050年滅亡,但最近聽說已經提前到2030年。
💪我們可以改變的🙌
🙏一起加油、努力💪
✊我們都是地球人🌏🌎🌍
《人生很難,但可以世界走透透而不枉此生》
————————————————————————
《人生很難,但可以用自信的台步踢破鐵板》
作者 金禧 @chinhsi
時報 出版 @readingtimes_igofficial
|博客來 @bookstw |https://bit.ly/2D8L3cI
|誠品 @eslite_global |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10932866655
|金石堂 @kingstone.com.tw | https://bit.ly/3gxVMeq
#人生很難但可以用自信的台步踢破鐡板 #人生的台步用自信來走
#我在巴黎走台步 #金禧 #chinhsi #法式人妻 #模特兒 #國際名模 #金挑禧選 #choixdechinhsi #巴黎 #paris #galerieslafayette #france #parisianne #international #model #modeling
文藝復興建築 教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藝復興誕生地 | 義大利佛羅倫斯 Florence
佛羅倫斯從中世紀時期就開始稱霸托斯卡尼,其實一直到近代,都還可以看到佛羅倫斯巨大的影響力,例如十九世紀義大利剛統一時,就曾定都佛羅倫斯,而今日的標準義語,也是以佛羅倫斯使用的語言為準。(在此之前義大利各邦之間多使用不同的方言)。
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佛羅倫斯如此強大,甚至成為璀璨文藝復興的誕生地,進而照亮黑暗的中世紀歐洲呢? 這其實是多種複合因素的結果,最主要的依然是經濟因素。因為身處東西方貿易的中繼站與實行資本主義,以及在銀行家背景的梅迪奇家族統治下,佛羅倫斯相當富裕,因此貴族、商人常會資助藝術家的創作。加上雖是家族統治的寡頭政治但仍保留一定程度民主自由的社會結構、黑死病引發對教會、神權保守勢力的質疑以及對人性主義重新重視等等,都是佛羅倫斯誘發文藝復興的因素。
雖然在十九世紀時進行的市區現代化改造曾拆毀許多中世紀街屋,佛羅倫斯的舊城中心仍有幾分中世紀的神韻,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在二戰期間亦被列為不設防城市,躲過大規模毀滅的厄運。然而舊城中心以外的區域,像是亞諾河上的橋樑(除了老橋外)及河南岸同樣歷史悠久的街區,則全數被炸毀。
今日的佛羅倫斯主要有幾處景點,分別是聖母百花大教堂、老橋、市政廳、有大量文藝復興藝術品的烏菲茲美術館以及大衛像所在的佛羅倫斯美術學院。但如果像我一樣對文藝復興建築勝過美術品的人,我會建議多分一點時間在佛羅倫斯的街道走走,尤其是跨過亞諾河到對岸山丘上的米開朗基羅廣場欣賞日落餘暉下的佛羅倫斯天際線,在這裡可以把上述的景點一次看盡,十分推薦。
我第一次來佛羅倫斯之前,因為比較常見到巴洛克、洛可可式的建築,加上是從華麗的威尼斯而來,其實沒有對佛羅倫斯期待太多。而且當時一出火車站,看到路上滿滿的汽機車、一邊有點破敗的老城牆,當下馬上開始懷念貢多拉搖曳的威尼斯。但等我實際走在老城街道上,特別是站在聖母百花大教堂立面前時,才真正被它強勁且深厚的歷史底蘊給撼動,從此愛上佛羅倫斯。
義大利的四大一村,是許多初訪義大利的人會選擇的經典路線。這條走訪威尼斯、佛羅倫斯、羅馬、米蘭加五漁村的路線,可以看到義大利多元的樣貌,其精彩難以一言蔽之。同理,我們也無法只用一顆鏡頭來講述豐富的旅行故事。因此在我的線上旅行攝影課程中,將深入講解每種鏡頭的敘事技法與使用場合。同時搭配實例說明,來幫助你拍出更美、更有故事感、更能觸動人心的照片。目前課程募資已突破780%,早鳥優惠將於下週結束,之後將由優惠價1,800元調回原價3,000,感興趣者請把握時間噢,詳情請見課程網頁:https://ps.yottau.net/3l2gu8
文藝復興建築 教堂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波蘭深度之旅:華沙、克拉科夫、格但斯克、托倫、波茲南」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小仙仔
內容簡介:
波蘭,這個曾經在地圖上消失過兩次的國家,世人對她的既定印象,總有些許悲傷的色彩。然而,親身踏上這塊土地後,你會發現她早已浴火重生,蛻變成中歐最耀眼的一顆星。
無論是高樓櫛比鱗次、市容整齊的「華沙」現代市中心;或是完整保留文藝復興建築物,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整個舊城列入世界遺產名單的「克拉科夫」;擁有華美的哥德式、巴洛克式建築的浪漫海洋城市「格但斯克」;彷彿800年來不曾改變,仍維持中世紀樣貌的「托倫」;以及身為貿易、工業、教育重鎮,是最適合漫步的城市「波茲南」。完整的旅遊導覽,帶你暢遊5大城市!
【華沙】
全國政治與經濟中心的要角,雖然在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砲火摧殘成平地,如今她卻已經脫胎換骨,成為波蘭最現代繁華的都市。在華沙能同時欣賞到中世紀的古城風采、19世紀的經典建築,以及蘇聯式建築文化科學宮,因此造訪波蘭的第一站,當以華沙為首選,最為精采。
【克拉科夫】
曾在中世紀為波蘭首都的克拉科夫,擁有許多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珍貴建築,以及最具代表的瓦維爾皇家城堡。近郊的維利奇卡鹽礦,超過700年歷史的壯闊地下景觀,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西南方的卡茲米爾猶太區,與二戰期間惡名昭彰的奧斯威辛集中營,雖有著沉重的歷史記憶,卻也是來到波蘭最值得探訪之處。
【格但斯克】
波羅的海沿岸著名的港灣城市,也是波蘭最浪漫的觀光重鎮之一。在這裡,可以看到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建築,走在其中就像是漫步在古典電影裡;這裡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琥珀產地之一,擁有「世界琥珀之都」的美名。來此一遊,也不妨搭一段火車,到與格但斯克並稱三聯市的格丁尼亞與索波特,來一場波羅的海獨特的海洋文化之旅。
【托倫】
在1997年整座城鎮被列為世界遺產的托倫,紅磚牆瓦的建築、充滿中世紀風格的古城,甚至還有現存最古老的聖約翰大教堂,漫步城中彷彿回到過去的時代:這裡也是天文學家哥白尼的故鄉,來此一定要探訪被改為博物館的故居。此外,托倫亦是薑餅的發源地,參觀薑餅博物館的同時,也能體驗道地的手作樂趣。
【波茲南】
過去是波蘭王國的第一個首都,每到正午12點,市政廳鐘樓塔上會有兩隻象徵波茲南的山羊,隨著鐘聲擺動,饒富樂趣;也因是第一個反共示威的城市,而成為東歐民主化原點的象徵。喜歡逛街購物的人,絕對不能錯過獲選為歐洲最佳購物中心的老啤酒廠購物中心。另外,這裡是波蘭可頌麵包的發源地,風味與法國的可頌截然不同,值得一試。
作者簡介:小仙仔
把旅遊當成人生必需品的金融界女子,只要一季沒出國一次就會渾身不對勁,曾擔任超過10年的報社記者,遊歷超過30個國家,去過香港、中國大陸、澳門、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澳洲,近幾年再將足跡拓展至歐美的波蘭、英國、義大利、法國、美國,開啟旅遊新體驗。即使後來轉換跑道至相對嚴肅的金融產業,並未抹去自己當記者時的好奇心,甚至一直鍾情執筆寫作、揹著單眼拍照的美好。
和波蘭的緣起,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維瑟爾的《夜》這本書牽起;踏上波蘭之旅後,驚豔於波蘭從動盪歷史中蛻變後的風采,也因著國人瘋中東歐旅行,卻獨漏波蘭的遺憾,決心把對於波蘭的迷戀化為一本實體書,希望透過自己的觀察與體驗,讓更多人認識這個無限大的美好國度。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p-Gvgyi-Js/hqdefault.jpg)
文藝復興建築 教堂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循道公會是由前循道華南教區發展出來的宗派,是直屬英國循道海外差會;香港衛理公會由美國衛理公會於1950年代在香港成立的宗派。由於宗派背景相同的關係,循道、衛理公會在1950年代開始,在各自發展之餘,亦已謀求事工的合作。1970年1月,兩會通過聯合草案,並成立委員會研究聯合步驟。1975年,循道公會及衛理公會正式聯合,成為「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原址先後有兩座,總共有超過70年歷史。第一代的禮拜堂在1936年建成,命為中華循道公會香港堂,有「紅磚禮拜堂」之稱譽,是灣仔三間有名的「紅磚屋」之一(另外兩間為活道紅磚屋及南固臺)。之後在1994年重建,1998年落成。教堂的上方為樓高22層的循道衛理大廈,其中地下至九樓為教堂及教會的辦事處,其餘樓面用作出租。
灣仔洪聖廟位於皇后大道東,現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洪聖廟由坊眾建設,創建年代已無從稽考,只知道1847年前已經建成,廟宇於1860年重建,1971年華人廟宇委員會以「授權管理廟宇」條件由東華三院管理。
灣仔北帝廟位於隆安街,獲評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原名玉虛宮,是灣仔坊眾於清朝同治二年集資建成的,現屬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除北帝廟的建築極具歷史價值外,廟內的北帝銅像鑄於1604年,身高逾3米,已有400多年歷史,門額「玉虛宮」三字出自清朝名將張玉堂手筆,亦已有130多年歷史。
聖瑪加利大堂位於黃泥涌道與樂活道交接點,圖則由意大利建築師幹尼剌(U.Gonella)設計。聖堂於1923年建成,1925年被祝聖。聖堂前寬濶的石級分為兩層,每層各有十七級。聖堂的門廊由四條石柱頂著一個山形拱,是傳統的希臘式的殿堂門面。山形拱正中有一個圓花窗,下方刻有「天主教堂」四個漆金字。門廊內兩邊有巨型雕像,聖伯多祿一手持書,一手拿著鑰匙,表示耶穌許下給他帶領人進入天國的途徑。聖保祿一手持劍,另一手持書代表他宣揚福音,亦為福音在劍下殉道。堂皇的正門前廊及寛濶和高聳的石級,擁有極莊嚴又富情調的場景,因此,很多信徒都會選擇這裏舉行婚禮。
聖馬利亞堂位於銅鑼灣的大坑道起點,背山面海,鄰近聖保祿醫院與銅鑼灣道交界,為聖公會在港島東傳敎的第一所教會,也是港島上僅存糅合中國特色和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教堂,於1937年重建至今有接近 80 年歷史,現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銅鑼灣天后廟,又稱燈籠洲天后古廟或簡稱天后古廟,位於香港銅鑼灣天后廟道10號。銅鑼灣天后廟始建於清初,由戴仕蕃建造,當時稱之為「鹽船灣紅香爐廟」,天后廟的業權至今仍為戴氏族人(戴氏福堂有限公司)所擁有,1928年通過的《華人廟宇條例》,規定全港廟宇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但紅香爐天后廟獲豁免,仍由戴氏族人自行管理,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例子。銅鑼灣天后廟主祀神靈是天后娘娘,另祀神靈為觀音、正財神及包公。附近的地鐵站亦命名為「天后站」。該建築被列作香港法定古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YeHgHnPTuk/hqdefault.jpg)
文藝復興建築 教堂 在 上曜建設- 【文藝復興式建築介紹 聖伯多祿大殿 ...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雖然並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羅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聖伯多祿大殿仍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聖的地點。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位建築師與藝術家多納托•伯拉 ... ... <看更多>
文藝復興建築 教堂 在 會動的文藝復興#百花大教堂#末日審判沉浸式體驗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Comments · 文艺复兴建筑 开端,圣母百花大 教堂 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 意大利|文艺复兴|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 教堂 |布鲁奈雷斯基 · 會動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