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日作家獲芥川獎
7月14日,日本文學最高榮譽的芥川龍之芥文學獎宣布:最新得獎者有兩人,一是日本仙台市出身、41歲的石澤麻依;另一位是台灣旅日作家、32歲的李琴峰,她以小說《彼岸花盛開之島》獲獎。李琴峰在台灣讀完大學才去日本留學,母語是中文,她以非母語的日文寫文學作品,而取得這個最高文學獎,實在很了不起。此外,她已有兩本日文小說由她自己譯寫成中文在台灣出版,分別是2017年獲日本群像新人文學獎的《獨舞》,和2019年入圍芥川獎的小說《倒數五秒月牙》。中文讀者直接讀她用中文書寫,比由他人翻譯會更好。
日本的文學獎,與香港、台灣的不同。香港較為人知的只有青年文學獎,台灣的文學獎較多,每個獎都分小說、新詩、散文等組別,獲獎之後也不見得可以寫專欄,出書,當作家。日本的文學獎得獎作品的體裁只限小說,一些著名文學獎不是公開徵稿,而是只要寫作者在雜誌或書籍上發表新作品,便會自動列入評選名單,然後評判再從中挑選。通常選出的得獎作品只是一篇,最多兩篇。獲獎作者基本上已獲得雜誌或出版社取用他稿件的機會,可以說已經出道,當以寫作為生的作家了。
日本各文學獎中,以創辦《文藝春秋》雜誌的日本小說家菊池寬在1935年設立的芥川龍之芥獎和直木三十五獎的歷史最悠久和公信力最佳。芥川獎是頒發給「典雅小說(雅文學)」新人作家的一個獎項,直木獎是頒發給通俗小說作家的獎項。
日本許多名作家,都因獲芥川獎而成名,如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大江健三郎。
為什麼日語學得這麼好?
李琴峰不是第一個用非母語的日文寫小說而獲芥川獎的作家,在2008年,出生於哈爾濱到日本留學並已經歸化日籍的楊逸,憑小說《浸著時光的早晨》獲當年的芥川獎,故事講述1980年代一個青年在中國20年轉型期中的經歷。但這本書沒有被翻譯成中文出版。楊逸也未見有其他著作繼續問世。
用日文寫作的台灣人,之前還有作家東山彰良,以小說《流》獲直木賞,他原名王震緒,家族移居日本,自幼在日本長大,並改了日本名,及繼續發表作品。
李琴峰至今未入籍日本。她1989年生於台灣,15歲開始自習日文,並創作中文小說。她大學時雙主修日文系與中文系, 2013年赴日就讀早稻田大學日語科碩士課程。畢業後做了三年上班族,現在是專業作家。
為什麼會想學日語?她說:其實沒什麼契機。15歲的某天,不知為何突然有個念頭,「不然來學個日語吧」,從此開啟了日語學習之路。她說,剛開始只是某種沒來由的念頭,但學了以後,便為日文之美所迷惑,從此欲罷不能。
日語之美在哪裡?她說,首先是文字,日文字夾雜漢字與假名,密度不均看來像是某種斑點花紋,這就有一種美感,彷彿是漢字的花瓣點綴在平假名的樹梢上,風一吹過,櫻瓣紛紛飄落。
接著是音韻,日語的音節基本上是「子音+母音」的組合,極富節奏與韻律感,使人不由得想出聲朗誦。
問李琴峰為何能把日語學得這麼好,她說,「因為我愛上日語了」。
《彼岸花盛開之島》
母語是中文,又愛上日語的李琴峰,在獲獎小說《彼岸花盛開之島》中,把中文、日文、台語,還有某些琉球語混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新的語言。她知道在宜蘭的原住民中,有一種和日語混合而成的語言,於是她就做個語言實驗,把3種語言混合使用,這是個新嘗試。
有評審認為《彼岸花盛開之島》這小說的內容融入多種語言做安排,突顯日語是在變化的,因此得芥川獎對日本文學的意義很大。這可能是評審給李琴峰得獎的原因之一。
「彼岸花盛開之島」描寫一名漂流到彼岸花盛開的島嶼海邊、失去記憶的少女宇實(umi)來到陌生的島嶼,接觸島上人們的生活文化,島民操的語言是相當獨特的「日本(nihon)語」,但另外有一種稱為「女語」的語言,只有上了年紀的女性才能學習,作為歷史傳承之用。
這座島嶼只有女性才能傳承歷史,擔任所謂的島嶼領導人,領導人稱為noro,暫譯為「祝女」(祝福的祝),最高領導人是大noro,大祝女。故事寫到,大祝女下令宇實要與同齡的游娜(yona)一同成為祝女。和宇實、游娜同齡的男孩拓慈(tatsu),不得學習女語,但他偷偷地學習,女語學得比游娜還好。拓慈不懂為何男生不得學女語、無法當祝女。宇實與游娜承諾拓慈,倆人若當上祝女就改變男生不能當祝女的規則,並承諾也會教導拓慈歷史。
為何島上男性無法當領導人、沒有權力?這是作者幻想的烏托邦,它要突破人類自農耕社會以來的男權社會。但烏托邦也不是完美的世界。這座島嶼有光明面,也有陰影的一面。
彼岸花的雙重隱喻
《彼岸花盛開之島》想寫的是對人類歷史的一種反思。
作者李琴峰認為,幾千年來,透過男人的視野、男人的文字書寫的所謂歷史,其實都是經過男性視點解釋的東西,即使是性別較平等的現在,大家習以為常的思維、邏輯、科學乃至政治體制、意識形態都是男人建構出來的。
於是她思考,有沒有可能跳脫歷史脈絡,幻想出完全不同的一個世界,由女性的邏輯、由女性司掌的世界。
烏托邦是西洋的概念,若以中國的概念來講,就是桃花源。因此她構思,有沒有可能在日本幻想出一個桃花源。她讀了琉球的神話,神話中有一個位於海洋彼端的神仙居住的樂園。她將這神話引用到小說中。
烏托邦是人類幻想出來、不可能存在的。對某些人而言,烏托邦可能是理想,但對另外某些人而言,不見得是理想。
書名《彼岸花盛開之島》,彼岸花是植物「石蒜」的別名,它可以作麻醉劑,也可以在加工後變成毒品,因此是雙重隱喻。同樣的道理,這座島嶼有光明面,也有其陰暗的一面,將男性排除在宗教、政治體制這一點就是陰暗面。
她說:「歷史不可能完美、人類所建構出的社會制度也不可能完美,包括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都不斷地在尋求改善或變革的契機,這座島嶼也走在變革的路上,雖然現在不那麼完美。」
這小說結局是光明的或灰暗的?她說,由讀者自由想像這座島嶼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李琴峰的小說都貫穿著「逃離」的主題。《彼岸花盛開之島》是幻想可以逃往的不太完美的理想之國。
逃離與理想國
李琴峰在2019年的一篇文章中說,在她十幾歲到二十前半段,「在台灣承受過許多不同種類的暴力,度過許多與世界孤絕的黑暗夜晚,忍受毫無道理被強加於身的生之形式,──當二十前半那尚未成熟的我為了逃離而來到日本,終於獲得那一點點自由的空氣時,天曉得我受到了多大的救贖。」但在日本,雖然「窺見過人類的溫暖光輝,也曾承受過令人憤怒甚而落淚的歧視」。
李琴峰談到在日本租房子,儘管有永久居留權,儘管日語流利,但仍然多次被謝絕入住──就因為她仍是外國籍。管理房產的不動產公司規定,日本人的保證公司費用為房租的50%,而外國人則是100%。
在她2017年獲獎的《獨舞》中,主角趙紀惠為了擺脫舊日傷痕,從台灣前來日本,卻仍無法從「自己」逃離,於是便決心從人生舞台逃離,嘗試死亡的跳躍。趙紀惠說:「出生並非出於自身意志,是遭人強加之事實。若人類註定無法對抗生之荒謬,那麼選擇從生命逃避的權利,總該是天賦的。」
在2019年的小說《倒數五秒月牙》裡,在日本工作的台灣女子林妤梅,以及在台灣工作並結婚的日本女子淺羽實櫻,曾是研究所時期的好友,卻有著說不出來的同性情感。研究所畢業後兩人分隔汪洋,彼此的生活都發生了變化。五年之後,兩人終於在東京久別重逢,共度漫長而又短暫的一天。
逃離與留下,都需要勇氣,因為都要面對不同的問題。於是,在《彼岸花盛開之島》,李琴峰就夢想有一個世界,能夠接受人的不同屬性,卻不為其定義,這樣人類才能回歸單純的存在,並獲得些許自由。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eid=185633&year=2021&list=1&lang=zh-CN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地球的背面」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 張純甄 內容簡介: 透過不同的雙眼,來到了地球的背面, 看見生命各自的陰暗,原來我們的心中蓄積了整座湖泊的淚水。 透過他者之眼看見九段黑暗潮濕的故事,如同接觸每個人心靈上陽光無法照射到的那一面,直視這些暗面,...
「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 在 第二屆葉石濤短篇小說文學獎得獎影片-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 在 雙溪現代文學獎 的評價
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英美書房
#世界藝文事Openbook都幫你整理好了
📍🏆 #BookTok讓4年前小說衝上暢銷榜
是什麼讓4年前出版的小說多年後突然衝上暢銷榜?是什麼讓一再被拒的書稿突然獲得出版社青睞,以數十萬美元買下?答案是:BookTok。
BookTok是影音社群平台TikTok上的閱讀社群,讀者可為愛書拍預告短片,或錄下自己讀到故事高潮爆哭的片段,最後加上標籤「#BookTok」,影片就可能在一夜之間爆紅瘋傳。對作者來說,一般在推特或Instagram上的貼文大多只能觸及既有的追蹤者,但TikTok的演算法似乎能讓影片觸及其他更多喜好閱讀、喜歡特定類型小說或特定故事情節的使用者,觀看數、讚數、回應數也成為作者最有力的銷量保證,可做為與出版社談合約的有利條件。
.
📍🩹 #期望打破寂靜孤獨的漣漪
美國圖像作家克莉絲汀.拉德克,今年7月推出第二本圖像非虛構作品《Seek You: A Journey Through American Loneliness》,關注正默默蔓延全美、名為「寂寞」的瘟疫。
拉德克從自身經驗出發,結合個人生命故事、社會紀實、文化觀察、心理學研究等,嫻熟地運用色調營造氛圍和情緒,以第一人稱視角邀請讀者加入她的探索之旅。
.
📍📣 #小說三體推出連載式Podcast
美國Tor Books出版社和麥克米倫有聲書日前聯手合作,將中國作家 #劉慈欣 獲雨果獎科幻的小說《#三體》首部曲英文版依章節拆分,推出連載式Podcast版本,在麥克米倫的科幻文學頻道《Stories from Among the Stars》播出。自7月6日起,每週二和週五各釋出2集《三體》內容,聽眾可在各大Pocast平台上串流播放或下載,預計於8月6日播畢全書,9月10日下架。
.
📍🥇 #國會圖書館美國小說獎得主揭曉
今年榮獲國會圖書館美國小說獎的小說家Joy Williams,過去曾入圍普立茲文學獎、美國國家書卷獎決選,今年9月將發行第5本長篇小說《#Harrow》,是睽違21年的長篇力作。
美國國會圖書館長Carla Hayden彙整Williams的得獎原因,是因為半世紀以來Williams的作品揭露了我們生命表相之下,那奇怪又讓人不安的恩典;在一個故事、一個片刻、一個句子中,強迫讀者重新想像我們如何看見自身,如何相互了解,以及如何與自然世界連結……
.
更多報導內容請讀👇👇👇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你是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和希斯萊傑(Heath Ledger)的粉絲,還真應該看看這部由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所編劇與導演的《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 2007),這是部關於曾於2016年打敗呼聲最高的村上春樹,首次由搖滾音樂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巴布.迪倫(Bob Dylan, 1941- )。
不過,《搖滾啟示錄》不只有上述巨星,還有蝙蝠俠貝爾先生(Christian Bale)、李察吉爾(Richard Gere)、班維蕭(Ben Whishaw)、密雪兒威廉斯(Michelle Williams)、茱利安摩爾(Julianne Moore)等等,堪稱眾星雲集。
#搖滾啟示錄讓解釋為何迪倫得獎
在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已經七次入圍卻尚未得獎的村上,是最有可能獲獎的作者,當時英國網路博弈公司立博(Ladbrokes),以賠率預估諾貝爾獎得主,應該就是村上了。殊不知,最沒讓人意料到的歌手迪倫,竟是最後贏家。
當時諾貝爾獎給迪倫的評語是 "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不過,或許對於從小就是看村上小說的你來說,心中多少還是有疑惑,為何都已經七次入圍了,還不給村上機會呢?那麼,《搖滾啟示錄》應該是那部可以當作認識迪倫,以及解惑他為何有資格獲獎的仿傳記電影(不完全是傳記,是種象徵性的傳記故事)。
.
#六個分身與一個本尊
《搖滾啟示錄》是個很詩意的傳記故事,迪倫真正出現的畫面短短數分鐘,其他時間都是由某種迪倫的性格側身作為代表,分別由六種分身,飾演不同時期與不同面向的迪倫,綜合起來,剛好就是就是一個全面性的音樂詩人。
迪倫的六個分身,加上電影最後才出現的本尊,總結七人,剛好呼應電影中迪倫不斷被問及的莎士比亞,以及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中以「日月水火金木土星」象徵的「人生舞台上七段生命理論」(Seven Ages Of Man)。
這六位迪倫的分身分別是:詩人、先知、虛偽者、亡命之徒、搖滾殉道者、和電音之星。
.
#布蘭琪是位男神
《搖滾啟示錄》在2007-08獲得多項提名,絕大部分都是因為飾演迪倫分身之一的凱特布蘭琪,她那酷帥到讓人幾乎忘記她是位女神、也幾乎就要讓人愛上的男神模樣,真心讓人佩服。
《搖滾啟示錄》的六個迪倫分身其中,最符合迪倫外在具象的分身,就是布蘭琪所飾演的 Jude Quinn,一個偏執傲慢又才氣縱橫的搖滾音樂家。
.
#叛逆與垮掉
Jude 曾經在羅德島的新港音樂節唱歌,他的另類歌詞與唱法,讓保守派無法接受而對他惡言相向,但是,也使得成群叛逆的少年為之瘋狂、爭相模仿。
銳不可擋的 Jude,也穿梭於60年代的藝術名人之間,從安迪沃荷(Andy Warhol)、名媛 Coco Rivington(威廉斯飾演)、直到代表「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的詩人艾倫金斯保(Allen Ginsburg)。當他留連於紐約與倫敦的藝文界時,不只讓女人傾心、傷心,也留給藝術家靈感。
.
#邪惡的代表
布蘭琪飾演的迪倫,名字叫做Jude,Jude 諧音 Judas,暗示迪倫的性格:反骨、顛覆、故意、睥睨、瘋狂、又敗德。然而,因為如此特質,讓傳承於法國詩人蘭波的當代詩人金斯保,格外心生喜愛與崇拜,當 Jude 待在倫敦時,金斯保還特意騎著機車追趕 Jude 的保母車,堅持前來相見,一定要與他聊聊。
在《搖滾啟示錄》,編導海恩斯透過當代的藝術家與文學家,烘托迪倫與文學的連結,也透過迪倫與當代文學家的互動,產生他與歷代文學藝術家與詩人的一脈相承。
.
#迪倫與文學家的連結
例如,由法國詩人蘭波、英國詩人金斯保,一直到美國吟遊詩人迪倫,他們都是革命、邪惡、與反叛的傳承。
他們無懼於刻畫內心的黑暗與對社會不滿的年輕語言,他們陳述社會現實中的卑鄙齷齪,無畏父執權力的高牆,也張膽對抗宗教道德的諍言。他們的作品在一生產之初,就被冠上「邪惡」的評語,被認為是正常理智社會的「叛徒」,是種敗壞的象徵。
.
#座標性的歷史人物
迪倫這個名字,不屬於一個人,而是個座標性的歷史人物。透過小男孩 Woody 這個分身,迪倫明白他必須「活在自己的時代(Live your own time.)」,寫出自己的關懷,唱著自己的歌。
「活在自己的時代」意味著迪倫必須面對他所處的歷史空間,以自己的時空作為創作的題材。迪倫開始正式歌手的生涯,大約是從 1960,歷經甘迺迪(John F. Kennedy, 1917-63)與詹森(Lyndon B. Johnson, 1908-73)兩任總統,將近十年,這是美國最為不平靜又充滿內憂外患的時代。
迪倫的歌詞,就是關於這個時期的美國,有冷戰、越戰、女性民權運動、黑人民權運動、黑豹黨領袖被刺殺等等。他的歌曲包含美國的歷史,反應美國的社會文化,書寫出生活在這個時空下的人生與反思。
.
#為藝術而藝術
「一直改變」與「不斷顛覆」就成了迪倫的生命主題,這也是為何他不滿足於明明已是大受歡迎的民謠歌手,硬是要挑戰粉絲的極限。從「自由—感到不自由—逃離—踰越—再自由」,就成了他的生命循環,也成了「我不在那兒」的現實。
他是典型「為藝術而藝術」的詩人,於是,詩中沒有所謂的道德規矩與主流價值,因為「道德是大腦的缺陷(Morality is the weakness of the brain.)」。
.
#上帝已死的精神
宗教在他眼裡同樣也是不足一提,他不僅不在乎嚴格的天主教出生背景,還倡言「別再說神了!別再提神了!人就是王,人就是神。(No more gods! no more gods! Man is King, Man is God.)」。唯美又褻瀆的詩就是他不斷實驗與越界,以及實踐無神論與自由主義的果實。
.
#不斷改變才能自由的搖滾精神
在二十世紀末的搖滾時代,並非只有迪倫一位搖滾歌手是以「不在那兒」的叛逆越界大玩地獄創作。許多搖滾歌手同樣也是不斷踰越道德、挑戰界線。或許就是因為成功詮釋「不斷改變才能一直自由」的搖滾精神(rolling stone),《搖滾啟示錄》才會成為 2007 眾多評論家心目中的好電影。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72
#第45部電影
#2021年7月25日
#搖滾啟示錄
#BobDylan
#ImNotThere
#CateBlanchett
#2007年的冷門好電影
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地球的背面」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 張純甄
內容簡介:
透過不同的雙眼,來到了地球的背面,
看見生命各自的陰暗,原來我們的心中蓄積了整座湖泊的淚水。
透過他者之眼看見九段黑暗潮濕的故事,如同接觸每個人心靈上陽光無法照射到的那一面,直視這些暗面,領略生命的潮濕與不適,同時也讓我們有尋光的慾望。
「純甄關心『人』的本質,而不是『自己』的命運,她的故事裡有很大的旁觀性質,並且以勤勉的個性做了功課,這讓她的作品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第一屆「後山文學新人獎」得獎作品──地球的背面,太陽不及之處,充滿潮溼與傷痛。
.地球的背面.
自他離開那天起,失聰的我開始聽見漏水聲。聲音真實地勾勒出畫面,我幾乎能看見水滴持續落下,在堅硬的地面開出裙帶的水花,隨著時間的積累,它會蓄積或侵蝕,最終形成或者毀壞什麼?
.好天.
表妹身上爬滿深淺不一的瘀傷,新生與枯萎的牽牛花放肆在她身上牽藤,表妹邊洗邊哭,那疼痛和著流動的水意欲將她撕裂,我彷彿看見一隻斑馬站在雨中哭泣。沒人能從她口中的呢喃問出原因,只知道她一直期待著好天,等著媽媽來接她回家。
.刺青.
我在等一個人,一個到死前都遺忘我的人。她在離開前一天打電話給我弟弟,說下次去看她時記得帶百合花去,但她沒有打給我。媽媽總是忘了我的存在,就像我童年裡的每個記憶一樣。為她穿壽衣時,我將眼淚滴在她身上,他們說這樣她就走不開了,我希望她回來,說她忘了說的話。
.學習羽毛.
因為幕妮的失誤,馬拉葛手臂留下火噬的疤痕,因而被同學恥笑,經常哭得滿臉鼻涕的回家,幕妮告訴他兩隻手臂上的疤痕,是熊鷹的翅膀,有一天馬拉葛能學會飛翔。但馬拉葛看見幕妮的眼裡沒有翅膀、沒有飛,只有不斷往前流動的溪水,然後他看見那溪水從幕妮的眼眶流出,滴在他的臉上。
作者介紹: 張純甄
花蓮人,畢業於東華華文文學研究所創作組。曾獲得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教育部文藝獎、奇萊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青年文學獎。
一、文學獎
2019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
短篇小說〈好天〉獲107年教育部文藝獎 優選
散文〈不曾到遠方〉獲第18屆奇萊文學獎 推薦獎
短篇小說〈學習羽毛〉獲第18屆奇萊文學獎 推薦獎
短篇小說〈地球的背面〉獲第35屆中興湖文學獎 佳作
兒童文學〈聖誕老人問卷調查〉獲第45屆青年文學獎 優異獎
出版社: 釀出版
粉絲頁: 作家生活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有禮這一家:生命禮俗大揭祕」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鄭宗弦
內容簡介:
禮俗就是繁文縟節嗎?你會想到傳統禮俗就頭痛?
難道禮俗就是大家都說要做,我就跟著做?但是我從來不明白禮俗背後的意義?
鄭宗弦的《有禮這一家:生命禮俗大揭祕》以小學生的視角,描述1980年代的一個大家族,在面臨每個人生命各個階段時,如何藉由生命禮俗,表達對生命的尊重與期盼,達成該階段的任務。看似傳統守舊的禮俗,其實是充滿溫情的細細叮嚀,更是最真誠的祝福。
作者簡介:鄭宗弦
1969年出生於嘉義縣新港鄉,現定居台中市。從小便醉心於繪畫與民俗藝術,後來愛上寫作,作品以少年小說、散文和童話為主。
他是個得獎高手,曾經榮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觀光文學獎、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圖書獎、小太陽獎、金鼎獎推薦獎、環境教育優良圖書綠芽獎、大墩文學獎、玉山文學獎、蘭陽文學獎、夢花文學獎等獎項。
著作有:《阿公的紅龜店》、《媽祖回娘家》、《神豬減肥記》、《有人在鹿港搞鬼》、《香腸班長妙老師系列》、《鄭宗弦的「鬼」故事系列》、《豬頭小偵探系列》等書籍。
他立志要寫出優秀的故事,分享他所鍾愛的人、生存的土地、常民文化和民間藝術。他期盼大家閱讀他的作品,在欣賞文學趣味之餘,能進一步珍惜鄉土,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
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大番薯的小綠芽:台灣月曆的故事」介紹
訪問作者: 鄭宗弦
內容簡介:
第一本結合節氣、月曆的故事書
什麼時節有什麼事發生,鄭宗弦將這些與年節、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化作一篇篇充滿人情味的故事,你和他和我,爸爸媽媽阿公阿嬤,都在故事中。
神明生日時,有「吃拜拜」活動,總鋪師阿生師的流水席備了好菜要上桌了;
出門在外,身上總帶著媽媽跟媽祖婆請來的平安符保心安。
大灶裡熱水已經沸騰了,冬至搓圓仔的時候,鼻子內會竄進濃濃的麻油香和米酒香,那是因為媽媽正在煮麻油雞,要幫全家人進補。
24節氣記憶口訣
春雨驚春清榖天(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滿芒夏暑相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暑露秋寒霜降(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寒又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作者簡介:鄭宗弦
1969年出生於嘉義縣新港鄉,現定居台中市。從小便醉心於繪畫與民俗藝術,後來愛上寫作,作品以少年小說、散文和童話為主。
他是個得獎高手,曾經榮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觀光文學獎、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圖書獎、小太陽獎、金鼎獎推薦獎、環境教育優良圖書綠芽獎、大墩文學獎、玉山文學獎、蘭陽文學獎、夢花文學獎等獎項。
著作有:《阿公的紅龜店》、《媽祖回娘家》、《神豬減肥記》、《有人在鹿港搞鬼》、《香腸班長妙老師系列》、《鄭宗弦的「鬼」故事系列》、《豬頭小偵探系列》等書籍。
他立志要寫出優秀的故事,分享他所鍾愛的人、生存的土地、常民文化和民間藝術。他期盼大家閱讀他的作品,在欣賞文學趣味之餘,能進一步珍惜鄉土,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
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 在 雙溪現代文學獎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第39屆/得獎作品欣賞】 感謝各位至今對雙溪現代文學獎的支持,以下連結為本屆文學獎得獎作品。再次恭喜所有得獎 ... 短篇小說組得獎作品:https://drive.google. ... <看更多>
文學獎得獎作品小說 在 第二屆葉石濤短篇小說文學獎得獎影片-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今年第二屆葉石濤短篇 小說文學獎 吸引各方好手熱情參賽,創作者年齡層跨越數個世代,185篇 作品 激烈競爭下,最終由青年作家吳佳駿以《爺爺和我說》脫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