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新刊 |《典藏.古美術》第332期5月號上市!】
👀搶先看:https://bit.ly/3bY4Bwk
🛒當期購買:https://bit.ly/3aV8iS4
🔺編輯手記:您今天數位資料庫了嗎?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往昔的類書、百科字典到今日的數位資料庫,都是建構在使用者的需求上,透過雲端資料庫的整合,大腦的記憶庫被減壓釋放。唐鳳曾在「博恩夜夜秀」談及智商一事。作為高智商代表的他,認為特別是在現在講成年人的智商是沒有意義的。在慣用的魏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只要帶一隻手機,甚至根本不用連到網路,只要下載約5個App,就可解決問題了。簡單來說,就是任何人只要有手機,那智商就是測不出來的超標高。但唐鳳未完整說出來的是,資訊檢索的能力,網絡思考的能力。
有了手機、電腦,還是得要會操作,能思考判斷,要不然茫茫大海撈一針,苦哉。因此,本期古美術邀集親身參與過中央研究院、故宮等臺灣多項重要數位典藏計畫的臺灣文化政策研究會監事城菁汝,以及長期探討數位資料轉譯至實體性呈現課題的中國科技大學互動娛樂設計系助理教授施登騰,手把手分享海內外博物館藏品資料庫的現況與趨勢,以及數位世界的個人藝術鑑藏方法;編輯部並代客操刀,從全球數百個資料庫海選精挑 #33個藝術資料庫,分為「 #整合型資料庫」、「#博物館型資料庫」、「#特色型資料庫」三大類型,由跨館際的入口型資料查詢平臺,再細步進入到博物館系統,後聚焦善本古籍、考古文物、歷史照片、臺灣研究等不同特色主題的資料庫進行介紹。
🔺本期主題:如何OPEN 怎樣DATA──古美術的雲端生存指南
博物館關閉中,雲端不打烊!2020年受到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影響,許多海內外博物館、美術館不得已宣布無限期閉館。為了彌補人們無法走進實體場館親炙藝術的遺憾,各家博物館紛紛端出 #OPENDATA資料庫 或 #線上虛擬展覽,而5月博物館界的盛事「#518世界博物館日」,臺灣也將以「#開放博物館」為主題,讓人們防疫不妨藝。
文化智商量表 在 張渝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夢到一個從後面傳來的聲音😱😱😱
他說只剩下12天,還不去把危老重建寫一寫
然後,我立刻醒了,這,我不是早就寫過了⋯⋯
是自己在嚇自己🥵🥵🥵
****作者張渝江
為加速危險及老舊建物重建,提升國人居住安全與品質,行政院在2016年底趕著通過「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獎勵條例」草案,送立法院審議,2017年3月16日更在立法院完成初審修名,移掉「獎勵」二字,成為「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危險老舊建物重建條例是「法律」,位階很高,其對市場的衝擊和技師的工作環境息息相關。技師報1051期2017年春節的社論已提過這議題,因應3月16日完成初審,借此一隅再說明,提供給技師先進準備與建議。
「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草案,短短13條,核心的議題是什麼樣的房子可適用?怎麼確認其可適用?而其獎勵又是什麼?
什麼樣的房子可適用?基本上都計區內「非文化資產古蹟」,「危險與老舊與其相連」的都可以適用。草案第3條說明了危險和老舊範疇:
「經建築主管機關依建築法規、災害防救法規通知限期拆除、逕予強制拆除,或評估有危險之虞應限期補強或拆除者」(第3條第1項第1款)
「經結構安全性能評估結果未達最低等級者。」(第3條第1項第2款)
「經結構安全性能評估結果之建築物耐震能力未達一定標準改善不具效益或未設置昇降設備,且屋齡30年以上者。」(第3條第1項第3款)
早先在媒體公佈時,行政院內政部的計畫,及於40年屋齡無電梯即可適用;今30年以上屋齡,且無電梯「或」要耐震能力不足者,始適用。從上述可看出關鍵在「結構安全性能評估」,但這是什麼?容本文後述。
其原有獎勵又是什麼?要者就是容積獎勵(第6條),其獎勵高達40%。原內政部的草案,重建建物不受都市計畫法與建築法在建物「高度」上的限制,惟3月16日初審通過的條文,則刪除此部份。
重建條例其實開放突破都更的街廓限制,就算是最小的十來坪的透天建物(在雙北外很常見)也可以適用,這是個創新。「合法建築物重建時,得合併鄰接之建築物基地或土地辦理。但鄰接之建築物基地或土地之面積,不得超過該建築物基地面積。」(第3條第2項)初審通過的條文,限縮了原來的規劃,比鄰的土地超過1,000平方米的部份,沒有容積獎勵(第6條第3項),但亦提供不少誘因。
我們要特別留意什麼是結構安全性能評估,「結構安全性能評估之內容、申請方式、評估項目、權重、等級、評估基準、評分方式、評估報告書、經中央主管機關評定之共同供應契約機構與其人員之資格、管理、審查及既有住宅結構安全性能評估等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3條第4項),住宅性能評估實施辦法(2016),其實是很怪的一個行政命令,因母法「住宅法」授權定這個辦法的目的,是用來作「社會住宅」開發商的績效評估,而今卻拿來作一般建築的評估已很怪;然而這和「結構安全性能評估」又有關,因內政部為減少行政成本,很可能會拿住宅性能評估來用,其實和「結構安全性能評估」必然不同。住宅性能評估實施辦法的評估方式充滿大量表格要勾填;與耐震詳評利用計算機進行結構模擬實算,有很大不同。
「結構安全性能評估」依目前的條文來看,出現「評估結果之建築物耐震能力未達一定標準」與「共同供應契約」暗示了耐震詳評的重要;直指住宅性能評估套用的可能繆誤,與921以來進行近二十年的耐震詳評的引入,是施義芳理事長的提議,也是他的遠見。究其極要有40%容積獎勵還是在評估的結果,這評估的方法的決策操在內政部手上,仍待內政部後續的處理。
又,重建的核心仍是財務,缺少資金的支持都是空談。放寬建蔽率(第7條)與容積獎勵(第6條)是重要的財務誘因。高達4成的容積獎勵,簡單的算法就是,這多出來四成的樓板在市場上的價格,要是大過整體重建的成本加上預期的利潤,就可推動。新屋單坪價格低於30萬的地區,都是不易透過建商推動的地區,所以雙北以外的地區,不易看到建商會主動推動這些工作。
至於條文中出現諸多的補貼,比如「補助結構安全性能評估費用」(第4條)、土地稅房屋稅減半十年(自用且不賣,第8條第1項第3款)、提供社會住宅或租金補貼(第9第2項)、就重建計畫給予補助、並就資金取得困難或優先推動地區提供必要融資貸款信用保證(第10條)...,這些均尚待市場考驗。
由於公務員有公務人員退休法24-1條「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涉犯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瀆職罪章...剝奪或減少退離給與」的緊箍咒,所有的「給付行政」,都很難進行,是否思考由容積移轉來補貼和促進即可。不要有太多主管機關「得...」「認定...」再「補貼」「保證」的事情,以免公務員認定不同也不敢執行。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2014),有限制一定條件容積才能移出(拿去賣錢,§6),法律位階大於命令,所以技術上不是問題,而是內政部要思考的議題,其風險是不動產市場屋齡30年以上無電梯的房屋,價錢會和當年在推都更時一樣,會有一定的波動。
最後,要提出的是「建築師開車,技師騎機車」的議題。建築師的角色,和券商幫公司上市IPO公開發行一樣,他們幫建商發行不動產的權狀,所以他們收入不同。他們不只要懂技術,還要有財務智商。危險老屋重建條例,須解決危險老舊建物安全問題,對技師而言,也是一個新的契機,其工作(結構安全性能評估)的對價,不再是成本加公費法,而是『如有4成的容積將給住戶帶來合理價值的費用』。而「結構安全性能評估」,不外乎耐震詳評,目前國內最主要的評估方法,有國震中心(TEASPA)與內政部(SERCB)的方法,我們該了解這些方法的概要,同時結合熟稔這些方法的技師,提供完整服務:包含耐震詳評到基地與比鄰土地規劃,及容積計算(生產交貨),用團隊給住戶一站式的高質專業服務,這才是這波變革,所能帶來新的工作環境與價值的契機。我們只要讓危險老舊建物能重建,得到安全保障,那麼建築師開車,就不再是我們羨慕的願景,他們能,我們當然也能。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1063-8-1
圖1 921過後15年,台中霧峰斷層旁未拆的房子,還歪歪斜斜地佇立在那,張渝江攝影。
1063-8-2
圖2 2015台中太平,這些連棟透天的房子將會拆除原地重建,有電梯且耐震,張渝江空拍,DJI Inspire 1。
文化智商量表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年在工作忙碌之餘,開始經營〈閱讀前哨站〉分享自己對閱讀的心得和評論,過程中不乏自我懷疑與遭遇瓶頸。偶爾會被朋友問到:「什麼原因讓你堅持下去?」、「怎麼突然有這份熱情?」
📝這篇文章我將藉由《恆毅力》所學回答外界與自我內心的3個問題。
🔗圖文好讀版 + 恆毅力測驗:https://readingoutpost.com/grit/
-
【恆毅力是什麼?】
恆毅力(Grit)的字面意思是:「心理學中一種正向的特質,是追求長期目標的熱情與毅力,為了達成特定目標的強大動機。」它不只是恆心加上毅力的綜合體,背後更隱含著一層面對困難卻不屈不撓的精神。
這個名詞透過《恆毅力》這本書的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在一場TED演講後發揚光大。演講中她歸納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的要訣」,不是社交能力,不是美麗的外貌,不是健康的身體,更不是智商,而是「恆毅力」。
安琪拉在心理學領域多年的研究發現,卓越的成功人士並非有什麼超凡之處,而是持續不斷地練習平凡的行動,透過精準呈現後成就卓越。這些人持續跨出每一步,堅持不懈地朝著有趣又有意義的目標邁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投入有挑戰性的練習。
-
【你的恆毅力有多高?】
繼續探究恆毅力之前,你可能像我一樣會好奇自己的恆毅力有多少?底下是安琪拉為西點軍校設計的恆毅力評量表,填答時你只要評估和大多數人相比,自己的狀況是哪種就好了。我的恆毅力分數是4.4分,高於80%的美國成年人。快點測測看你拿到多少分?
🔗圖文好讀版 + 恆毅力測驗:https://readingoutpost.com/grit/
如果你有買書,作者還把這個總分數,進一步拆成兩個元素「熱情」和「毅力」來分析。這裡的熱情指的不是三分鐘熱度的熱切情感,而是「長期不變的投入,以及對目標堅持的持久度」。毅力則是指「努力投入之後,受挫後再持續努力的精神」。
不過這篇文章我不細究兩種分數,我想回答自己對書本的提問,以及回顧自己練習後的經驗分享。接下來,我將探討3個問題:為什麼要有恆毅力?如何培養堅持不懈的熱情?如何提高無懼困難的毅力?
恆毅力就是排除萬難的勇氣與決心。
Grit is the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 despite difficulty.
-
【1.為什麼擁有恆毅力很重要?】
在這個步調越來越快的世界,人們似乎著迷於快速成功的捷徑、一夜致富的秘訣,幻想著自己只要掌握了什麼訣竅,就能轉眼間擠身成功之列。另一種比較悲觀的看法則是,那些卓越人士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有過人的天賦,我們本來就無法與之比擬。
我自己從兩個角度去破解這兩項迷思。讀《異數》這本書有所感觸,那些運動明星、頂尖律師、數理天才之所以成功,除了本身的出生月分、產業背景、文化背景之外,共同點都是一萬小時以上的練習累積。除了機運之外,若沒有紮實的苦功,冒出頭的機會不會落到他們身上。
另一本《刻意練習》則破解我們對天賦的迷思,我自己寫完這本書的閱讀筆記後,最有收穫的是這句話:「一旦假設某件事情是天生的,等於告訴自己對此束手無策。」到頭來,我們需要體認到,主宰人生成就的除了外界不可控因素之外,擁有最大決定權的永遠是「自己」。
《恆毅力》的作者安琪拉多年來傾心研究成功人士的究極特質,她發現:「最頂尖的人類成就,其實都要無數元素匯集的結果,而每個元素就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很平凡無奇。」如何串聯所有平凡元素,達成卓越成就?其實有公式可循。
-
【成功的公式:天分、努力、技能、機運】
安琪拉提到的成功的公式,包含天分、努力和技能,尤其是結合熱情與毅力的「恆毅力」,比智力或者天賦更是成功的關鍵。在此之外,我認為還得加上《異數》裡面對非凡成功的精彩剖析,也就是生逢其時的「機運」。成功的公式看起來像底下這樣。
天分 x 努力=技能
技能 x 努力=成就
成就 x 機運=非凡的成功
對於達到成就而言,「人們之間的智商差異不大,熱情和努力有很大差異。」天分固然重要,但努力雙倍重要。安琪拉做過無數的研究發現,擁有較高恆毅力而且持之以恆的人,無論在學業與出社會工作的表現,都比起容易放棄的人來的優秀許多。
然而,如果我們把目光直接放到「非凡的成功」,裡面的機運則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外界因素。正確的態度並不是因此而消極,認為機運不一定與自己同在。反過來說,自己能夠掌握的「努力」必須徹底執行,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成就,再好的機運都只會是過眼雲煙,「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面對成功公式的態度,我認為這句猶太俗諺可以做為依歸:「神啊,求祢賜給我平靜的心,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賜給我勇氣,去做我能改變的事,賜給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的不同。」體認到自己的努力終將造成改變,掌握自己人生的最高話語權。
最頂尖的人類成就,其實都要無數元素匯集的結果,而每個元素就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很平凡無奇。
Most dazzling human achievements are, in fact, the aggregate of countless individual elements, each of which is, in a sense, ordinary.
-
【2.如何培養堅持不懈的熱情?】
安琪拉對於「熱情」的詮釋是:「所謂的熱情,不只是指你很在乎某件事情而已,而是持久關注同樣的終極目標,始終不渝。每天醒來想的問題都和你睡前想的一樣。」所以關鍵在於,你如何找到與定義自己的「終極目標」?
書中提供一套很視覺化的練習方式,稱之為「目標階層」,目的在於找出自己真正的終極目標,也就是熱情得以持久的根源。簡而言之就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目標,全部分類成底層、中層、頂層目標,如果發現跟頂層目標不一致的項目,就刪除或者微調使其一致。
-
【我的熱情原來是這回事】
以我自己的經驗回顧,這半年來感受最深的是經營〈閱讀前哨站〉部落格這件事情。我回想自己為何在科技業這種加班、長工時的環境下,還堅持把所有空閒時間留下來,用於閱讀、寫作、架部落格?實際用目標階層做完練習後,頓時感到豁然開朗。
🔗圖文好讀版 + 恆毅力測驗:https://readingoutpost.com/grit/
上圖是我把短中長程的目標分到各個階層。最頂層的是「傳達閱讀的美好」,支撐這個熱情的則是四個中層目標:閱讀習慣、寫作習慣、架部落格、個人成長,底層目標是比較小而且短程的項目。值得一提的是,我把那些與頂層目標不一致的底層目標,替換成了新的目標。
安琪拉說:「頂層目標不是達成目的的方法,它其實就是目的的本身,而心理學家喜歡稱此為終極目標。」她將「終極目標」比喻成羅盤,不僅指引行動方向,也賦予底下各層目標具體的意義,讓你在行動的每一刻都不會忘記自己為何而戰。
以我自己分享閱讀為例,單純的導購跟推薦不足以達成目的,產出深刻的洞見才可能打動讀者。只在乎經營個人品牌也不夠,重點在於能讓閱讀文化深植人心,品牌效果只是附加價值。靠部落格的導購賺錢也非目的,捐助給家扶助學金更有直接幫助到貧困孩童的效果。
三分鐘熱度很常見,持久的熱情則很罕見。
Enthusiasm is common. Endurance is rare.
-
【3.如何提高無懼困難的毅力?】
即使我們定義好了終極目標,在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底層目標,執行起來仍會遭遇許多困難和挫敗。這個時候,懂得用正向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和克服困難,發揮不斷超越自我的毅力,才有可能朝向終極目標昂首邁進。
整理書中我認為很受用的三個方法。首先,讀偉人或你心中模範人物的傳記,體認到失敗才是常態,保持克服困難的毅力才能有所成就。作者這麼說:「找到有明確目標的人,好好觀察這個榜樣。重要的是有人示範給你看,為了別人完成某件事情是有可能的。」
其次,不要認為成功有捷徑,要具備的是解決問題的勇氣,以及足夠的耐心。作者對充滿創業熱忱的年輕人說:「卓越是沒有捷徑的。培養真正的專業,解決真正困難的問題,都需要時間,而且需要的時間比多數人以為的久。」
最後,是心態的培養。面對這個世界不斷拋給你的挑戰和困難,唯有克服「阻力」才能讓身心成長,不斷拓展舒適圈,讓自己永遠處在不舒適的狀況。前陣子讀到《以母之名》有句話說得很生動:「舒適很危險,它是牢靠的地板,但同時也是天花板。」
-
【我的毅力原來在這裡】
經營〈閱讀前哨站〉,朝向終極目標邁進的路上,對我最大的困難與需要承受的失敗是「寫作」這回事。安琪拉邀到兩本暢銷書《刻意練習》與《心流》的作者同台受訪,她總結說:「刻意練習是為了準備,心流則是為了表演。」對照到我的學寫作歷程,再貼切不過。
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從閱讀筆記入門寫作並「刻意練習」,讓書籍作者的文字引領我的思緒,把書摘、想法、反省,日復一日地敲打著鍵盤記錄到電腦裡。在各種元素之間加入自己的想法,反芻其他書本的說法和自己的經驗,揉合成自己對這本書的見解和收穫。
我更喜歡把「如何實現書中思想」的方法,寫成實踐心得公開分享。畢竟,閱讀不難,行動才難。撰文期間,必須思考架構,拆成適合的段落長度,安排各個章節之間的邏輯。每篇文章從開始準備到正式發表,至少6小時起跳。例如這篇文章超過10小時的準備,花了好幾天潤稿跟改寫。
寫作的準備期間雖然辛苦,但由於我採取「自由書寫」的方式,從敲打鍵盤的過程讓我體會到「心流」。之前分享過《自由書寫術》的實踐心得,在自由書寫的時段裡,盡情透過文字抒發腦中的想法,任由思緒漫遊,想到哪就記錄到哪。隨著腦中靈感跟點子不斷冒出來,馬上被我捕捉到Evernote裡面。
自從我養成每天的晨間習慣之後,起床後總是保留30~60分鐘,書寫對於生活、閱讀、工作方面的想法。過程是一種極度專注力跟分散專注力的綜合應用,專注當下只做這件事情,且讓思緒漫遊於所有的記憶網絡中,感到「一種渾然忘我的專注境界,一切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
回顧自己過去一年的寫作歷程,時至今日,撰文過程仍然會遇到文思枯竭、腦袋卡住的窘境。平日工作下崗後,以及每個周末的空閒時段,總是跟寫作這頭猛獸奮鬥著,也正視自己發表過一些不怎麼受歡迎的文章,去思考背後是否缺乏了讀者真正想知道的資訊。
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不是末日,重要的是堅持不懈的勇氣。
Success is never final; failure is never fatal. It’s courage that counts.
-
【後記】
讀到《恆毅力》這本書的尾聲,有一段關於寫作的描寫,讓我有如獲至寶的感覺。作者訪談了知名的記者暨作家塔納哈西·科茨(Ta-Nehisi Coates)如何在寫作上發揮恆毅力,他探討美國種族問題的書《在世界與我之間》名列英國《衛報》21世紀百大書單第7名。
科茨謙虛的說:「失敗也許是我所有的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寫作就是一種失敗,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我心想什麼?這麼優秀的作家為什麼說寫作是一種「失敗」?難道這不是他最擅長的事情?他補充道:
寫作的挑戰,是正視你寫得有多糟,正視你有多遜,然後去睡覺。
隔天醒來,拿出來加以改善,改得不再那麼糟、那麼遜,然後去睡覺。
隔天再醒來,再進一步修改,改到還可以,然後又去睡覺。
接著再改,改到還不錯,然後再改,幸運的話,也許可以改到好。
如果你能做到那樣,那就成功了。
這段謙虛的談話裡,我看到他的熱情,「持久關注同樣的終極目標,始終不渝。每天醒來想的問題都和你睡前想的一樣。」還看到他正視自己的弱點且正面迎擊困難的毅力,「持續跨出每一步,堅持不懈地朝著有趣又有意義的目標邁進。」
最後,這本書讓我得以仔細回顧自己的內心,抵抗步調越來越快的速食文化,體認到持久不懈的努力才是重點所在。人們太執著於追求成功,卻忘了失敗才是堆砌心靈力量的轉瓦。讓恆毅力成為自己心中的基石,無懼世界拋向你的任何狂風駭浪。
日本俗諺:「跌倒七次,要爬起來八次。」
Fall down seven times, stand up eight.
文化智商量表 在 大家好,我是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碩四研究生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是一份有探討18到24歲的大學生有/無交換經驗的文化智商、獨處能力與心理社會發展的問卷。 ...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回覆預期與已讀不回心理感受量表. DOCS.GOOGLE. ... <看更多>
文化智商量表 在 運用文化智商量表,探究台灣大學生的跨文化能力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運用文化智商量表,探究台灣大學生的跨文化能力.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台灣迫切需要培養具有國際化、多元文化與文化智商的未來教師幫助中小學生獲得全球能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