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編輯推薦
天地無窮大,登高看三觀: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沿革與願景•休閒活動展現的文明
|| 從歷史看台灣登山文化的變遷 ||
數十年以降,每當新聞媒體報導登山客的不良行徑,諸如亂丟垃圾、餵食野生動物、破壞環境等,時常會有人將罪魁禍首歸於「登山文化」,但究竟什麼才是台灣的登山文化呢?我將登山文化定義為「登山者群體價值系統的總和」,而台灣登山者的文化又能以2001年高山嚮導證廢除為界,分為社團時代與網路時代兩個階段,這篇文章將從台灣登山者的養成環境出發,探討我們登山文化的沿革與未來展望。
即便政府統計每年從事登山健行活動的人次約有600萬,所謂的登山文化仍屬小眾文化,不一定與從事的人數成正比,也不易受大眾理解與認同。換個方式來說,多達百萬之數的人們只是將爬山當作短時間的休閒運動,目的大多是為了身體健康,沿著標示清楚、路跡明顯的郊山步道系統享受爬山的樂趣。受限於從事時長、過多的人工建設和戶外教育機會,國人可比為栽於淺碟的幼苗,大多無緣將根深入到充滿內涵與魅力的台灣山林。
提起山岳文化,許多人會聯想到某高山地帶居民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獨特生活方式、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等,例如阿爾卑斯山的牧民文化、喜馬拉雅山脈的雪巴人(Sherpa)、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的克丘亞人(Quechua)。不過,本文議論的是登山作為休閒活動的文化,祈讀者不要與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混淆。
登山環境的變遷
在網路科技急速發展的年代以前,台灣登山者之間的互動與資訊交換大多在組織聚會(例如登山協會、大學登山社等)及實際從事活動時發生,雖說廣度受到侷限,所需的時間也相對較長,這種傳承式教育卻是最為紮實的模式。從國民政府遷臺到約西元2000年的這段期間(約莫是網路與個人電腦日益流行的年份),登山者幾乎都是以同一方式養成。
然而,自2001年警政署廢高山嚮導證以降,人民雖獲得了自組攀爬百岳的自由,資訊時代的鐵三角:網路、社交平台、智慧型手機,卻開始一一對登山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網路發展逐漸加快腳步,以往只能透過紙本或口耳相傳的資訊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地出現,同時也如一把兩面刃,一邊降低了自行組隊的門檻,另一邊卻由於資料過度片段化,而讓不察的山友容易誤判局勢,埋下諸多山難的遠因。
岳界基層組織──登山協會和大學登山社,從百岳制定的1970年起進入黃金時代,卻在千禧年之後不敵特許制度廢除及年輕族群參與度低落的累加影響,紛紛踏上了高齡化、縮編乃至解散的不歸路。若深究其背後的原因,還有一項至關重要的因素:台灣的山已不復往日的神祕。時光回到四大天王奠定百岳名單的那一刻起,登山者穿梭山稜溪谷間,型態也從完成百岳往新路線、會師、溯溪、技術攀登、古道、中級山、舊部落等開枝散葉,時至現今已無受矚目的未登峰存在,也罕有無人踏訪過的稜脈。簡單來說,登頂已失去客觀的開創價值,只剩下對個人有意義的主觀價值。世界上以攀登未登峰、開發新路線為志向的登山者,也僅只是一小群菁英分子而已。
況且隨著商用娛樂科技及觀光全球化不斷演進,年輕族群越來越不乏輕鬆便利的娛樂選項,舉例來說,以前被稱為電玩的休閒活動,如今竟發展成了全球產值接近10億美金的電競產業,再加上智慧型手機與手機遊戲的盛行,風靡程度更甚於以往;廉價航空的崛起及充分的觀光資訊,令出國旅遊變得可以負擔之餘,也使得登山健行活動越來越難獲得青睞。所以與其說是時下爬山活動不具吸引力,不如說是年輕一代的選擇變得太多了。
登山健行活動缺乏新血的現況,不只在山上能見到,年輕族群往往也有「身邊只有老人爬山」的印象,即便有興趣參與,卻不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輩夥伴,再加上普羅大眾傾向重視活動的潛在危險,勝過其背後的教育意義,這一切都構成了時下登山健行活動發展的困境。一旦代表活力的新生代廣泛的對此失去興趣,登山群體的金字塔就會從基底開始縮減,長久下來即支撐不了更多元化的戶外活動,例如學術化登山、中級山探勘、古道探勘、舊社探勘、溯溪活動、雪季攀登、海外攀登等等,長遠走向令人憂心。
登山文化的斷層與轉型困難
傳統登山活動所追求的目標,在於探索神秘與未知,一旦神秘與未知不再存續,舊思維之下的登山活動便會流於收集名單上的山頭(英文稱為peak bagging),使整體活動的發展陷入停滯。台灣登山界的金字招牌「百岳」,靈感源自1964年日本登山家兼作家深田久彌所著之《日本百名山》一書,由林文安為首的四大天王於1970年代初共同訂立,用意在於藉著選出這些山峰,讓後世的登山者能有系統性地探訪台灣的高山稜脈,是登山文化的重大里程碑,對後世的影響力無遠弗屆。然而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後來者卻多以登頂為目標,失去了探索的自由精神,徹底背離了百岳存在的初衷。
在社團時代,登山協會、學生社團這類社會化單位,藉著長期緊密互動的傳承式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礎。然而當社團不再是攀登百岳所必須,不只民眾自組隊伍的風潮興起,更讓商業登山活動日益蓬勃。隨著網路的普及與傳承式教育斷鍊,登山者的主要資訊來源從線下轉為線上,商業登山則成了帶領新手從事活動的最前線,又因為登山路線與基礎建設逐漸成熟,除了百岳熱門路線開始觀光化、大眾化、商業化之外,獨攀者與網路自組隊也漸成登山環境中不可忽視的族群。以上因素使得登山者群體化整為零,成為了極度個體化、差異化的存在,無法再複製社團時代形成共同價值觀的過程,是為登山文化的斷層。
至於登山文化轉型的困境與轉機,楊南郡早在1991年出版之《丹大札記》即有闡述:「對山岳界而言,國內的登山運動已經出現瓶頸;各地的山頭都有登山客的足跡;溯溪、橫斷、縱走或是岩雪攀登也都逐漸被開拓出來……雖然不斷有路線變化和技術引進,使活動仍有蓬勃的樣貌,但在大方向上卻有隱憂,登山運動已到了發展上的轉捩點。如果參考國外的狀況,其實不難發現我們已經背離了國外登山運動的走向,國外登山運動的走向是如何呢?簡單的說就是登山學術化。藉著登山,從橫面空間性的認識到縱向時間性的瞭解,也就是深入地區內的地形水文、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從實實在在的田野見聞中建立知識的基礎。」
不爭的事實是,能左手拿書籍按圖索驥、右手拿山刀披荊斬棘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主流登山文化至今仍奉完成百岳為圭臬,相互比較誰登上的百岳比較多,而出自網路世代的登山者更因為上述的原因,難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所以現在的登山運動發展,其實是從楊南郡指出的瓶頸倒退當中。
展望未來
登山活動的精神文化面即是自由,自由的前提是自律,為不變的的普世價值,但大眾的心態卻仍深受早年國民政府之長年封山禁令影響,內化了不合時宜的制度,不只視山林為畏途,對冒險性的登山活動也缺乏認同,導致來自外部的制度力量反過來侵害了精神文化。登山文化最主要的載體是就是人,偏偏自由與自律的基本精神如今少了傳承式教育這座橋樑,形成了文化斷層與轉型困難。
我們在山域中見到的各種人為亂象,包括亂丟垃圾、排遺無序、吵鬧喧嘩、生火失當、餵食野生動物等,指稱為登山文化是有失公允的說法。因為登山活動經大眾化、觀光化、商業化之後,國民素質和速食文化的惡果就直接體現在環境之中。至於廣大民眾是否曾受過戶外教育與文化的薰陶,則是個令人不得不悲觀的問題──這也是為何筆者主張登山文化是小眾文化。
巨大的環境變化,使得社團時代走到了末路,也使得登山文化進入了重建期,而網路則是最大的影響因子。但網路同時具有開放與封閉的特色(例如公開社團與私密聊天群組),資訊交流上存在嚴重落差,導致價值系統枝多而幹細,未能凝聚全體登山者皆認同之共識,宛如一盤散沙。筆者以為,解鈴還需繫鈴人,網路時代的問題,必當從網路來加以解決,無論是政府、媒體或登山群體,均需視改善環境、傳播知識與落實教育為己任,台灣有朝一日才能真正與國際接軌,成為內外兼修的山岳之島。
緣結山林
進入社會數年之後,受「臺灣人一生一定要做的三件事」影響,我以菜鳥之姿跟團登上玉山主峰。那是個天空異常清朗的一月天,日出雲海的美景深深地撼動了心靈,也讓我萌生完登百岳的念頭。奈何工作忙碌,難得空閒,我逐將這份熱愛轉向了山域歷史、人文與政策,竟巧遇一塊樂趣不亞於登山的沃土。又因觀察到時下大眾對登山多有誤解以及活動本身發展的困境,故創立個人媒體,筆耕不輟,盼為心愛的寶島山林略效棉薄之力。
文、圖╱董威言(城市山人)
#0227550088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20的網紅Today is my d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Today is my day》👉https://bit.ly/3rCzKNT #宇宙人外信 來IG找我們玩吧:https://bit.ly/2PNGJ8J 迷妹老王:你追過星嗎?看起來很冷靜的一個人。Ryan:我也曾迷過時間管理大師…。迷妹迷弟英文怎麼說?追星族不可不知的「應援、周邊商...
「文化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文化定義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文化定義 在 艾咪碰妞享長大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文化定義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文化定義 在 Today is my d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文化定義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文化定義 在 文化意義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文化定義 在 文化意義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文化定義 在 1-1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與內容-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文化定義 在 傳統文化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文化定義 在 傳統文化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文化定義 在 艾咪碰妞享長大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故宮動物園
#PG團媽媽好神👏👏👏
#現場說十二生肖故事DIY頭飾
#自製本團專屬導覽手冊
#這活動已是可售票規格(蓋章)
週末,9隻小猴寶相約一起看「故宮動物園」展覽,本次PG主辦媽媽們活動設計超專業,孩子們不但聽到故事、做到美工、學到動物古畫古名詞、看到科普真實圖片對比,碰妞還牢牢記住了十二生肖🐭🐮🐯🐰🐲🐍🐴🐏🐵🐔🐶🐷
#和媽媽比看誰唸得快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然後一直問
#為什麼沒有Lion🦁
平常給碰妞看動物,從來沒有與 #動物的古代圖像和名稱 作過連結,說真的,如果沒有去看這個展覽,我不會認真思考🤔:動物不只有自然生物層面的演進歷史,也有 #文化定義與社會價值 的演進歷史。
近日決心要系統化帶碰妞學習科普知識,這個展覽對我來說,是一個來得正好的刺激👍,提醒我在引導孩子學習一項新知時,可能自然、歷史、地理、語言、藝術人文 #方方面面都能靈活整合,學習不該只是一條直線。
本身就是被一條直線教育出來的媽媽,如何讓女兒不那麼直😅,來吧!艾咪碰妞享挑戰!
#古代長頸鹿被當作麒麟
#是珍禽異獸
#長頸鹿的台語怎麼講?
#碰2y8m28d👉栽種整合力👈
文化定義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爸
在說你跟叔伯阿姨們啦
—
『台灣的外省人自認中國人 「江蘇小哥」好吃驚
「他們算是歷史的傷痕吧。」劉大聖認為,這些人屬於台灣比較特殊的一代,因為他們的父母6、70年前從中國逃來台灣,甚至有些是在中國出生隨著爸媽到台灣,「他們到了台灣是不是台灣人?他們不是台灣人!因為台灣會分為本省人和外省人,他們到台灣不被當成自己人,而這些人10、20年後到他們認為真正的故鄉中國做生意,卻也不被當地人當成中國人,因為中國人都把他們當成台胞」。
「江蘇小哥」說,這些人後來都移民到美國成為美國公民,但大多數的人卻也不把自己當成美國人,他稱這些人為「迷失的一代」,意即不知道自己來自哪裡,「對這些外省人二代來講,尤其是移民到美國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人,從文化定義上完全沒有歸屬感」。
中國人把台灣當外國 劉大聖:說了他們也不信
劉大聖提到,這些人「戀中國情節」情節非常嚴重,認為最近4、5年來中國越來越好、越來越棒,他傻眼地說,「中國不是這些人的故鄉,他們生在台灣吃台灣飯、喝台灣水,但這些人卻都認為台灣不是故鄉,中國才是,這不是很矛盾嗎」?
劉大聖透露,他告訴這些人,台灣在中國人眼裡就是外國一樣,結果這些人整個愣住,臉上表情充滿「不會吧,中國人不都認為台灣是中國的嗎,台灣怎麼可能是外國呢」的問號。
「我的天啊」 這些人比中國人還要愛中國
劉大聖強調,雖然中國政府洗腦百姓「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一般老百姓都知道,去台灣就像出國一樣,舉例來說出國搭飛機,來台灣搭的可是國際航線,打電話到台灣也是國際電話,「我的很多朋友也都是這樣想」,且從江蘇到其他地方買機票就能到達,「到台灣買個機票就能進去嗎,當然不行啊,你說台灣是不是外國」。
劉大聖感嘆,這些移民美國的台灣外省第二代對中國的憧憬,對中國的美好想像,竟然比他這個中國人還要愛中國,「我的天啊,我在美國竟然遇到這幫人,服了,服了,真的服了」。』
『台灣的外省人自認中國人 「江蘇小哥」好吃驚
「他們算是歷史的傷痕吧。」劉大聖認為,這些人屬於台灣比較特殊的一代,因為他們的父母6、70年前從中國逃來台灣,甚至有些是在中國出生隨著爸媽到台灣,「他們到了台灣是不是台灣人?他們不是台灣人!因為台灣會分為本省人和外省人,他們到台灣不被當成自己人,而這些人10、20年後到他們認為真正的故鄉中國做生意,卻也不被當地人當成中國人,因為中國人都把他們當成台胞」。
「江蘇小哥」說,這些人後來都移民到美國成為美國公民,但大多數的人卻也不把自己當成美國人,他稱這些人為「迷失的一代」,意即不知道自己來自哪裡,「對這些外省人二代來講,尤其是移民到美國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人,從文化定義上完全沒有歸屬感」。
中國人把台灣當外國 劉大聖:說了他們也不信
劉大聖提到,這些人「戀中國情節」情節非常嚴重,認為最近4、5年來中國越來越好、越來越棒,他傻眼地說,「中國不是這些人的故鄉,他們生在台灣吃台灣飯、喝台灣水,但這些人卻都認為台灣不是故鄉,中國才是,這不是很矛盾嗎」?
劉大聖透露,他告訴這些人,台灣在中國人眼裡就是外國一樣,結果這些人整個愣住,臉上表情充滿「不會吧,中國人不都認為台灣是中國的嗎,台灣怎麼可能是外國呢」的問號。
「我的天啊」 這些人比中國人還要愛中國
劉大聖強調,雖然中國政府洗腦百姓「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一般老百姓都知道,去台灣就像出國一樣,舉例來說出國搭飛機,來台灣搭的可是國際航線,打電話到台灣也是國際電話,「我的很多朋友也都是這樣想」,且從江蘇到其他地方買機票就能到達,「到台灣買個機票就能進去嗎,當然不行啊,你說台灣是不是外國」。
劉大聖感嘆,這些移民美國的台灣外省第二代對中國的憧憬,對中國的美好想像,竟然比他這個中國人還要愛中國,「我的天啊,我在美國竟然遇到這幫人,服了,服了,真的服了」。』
文化定義 在 Today is my d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訂閱《Today is my day》👉https://bit.ly/3rCzKNT
#宇宙人外信 來IG找我們玩吧:https://bit.ly/2PNGJ8J
迷妹老王:你追過星嗎?看起來很冷靜的一個人。Ryan:我也曾迷過時間管理大師…。迷妹迷弟英文怎麼說?追星族不可不知的「應援、周邊商品」英日韓文聽這邊!
--
03:41 fan 粉絲
04:19 hardcore fan 鐵粉
04:27 ファン Fan
04:44 팬 paen
04:59 追星族 덕후 deoghu
13:09 fanchant 應援
13:17 応援 ouen
13:41 응원 eung-won
14:05 例句:我會一直支持你
14:07 いつも応援しています Itsumo ouen shite imasu
14:56 언제나 응원하고 있을게요 eonjena eung-wonhago iss-eulgeyo
15:45 groupie 迷妹迷弟
16:46 hater 黑粉
anti-fans 黑粉
17:11 アンチ Anchi
17:17 안티 Anti
18:43 merch 周邊商品
18:34 merchandise 商品
19:04 グッズ Guzzu
19:12 굿즈 Gusjeu
20:12 bias 本命
20:27 推し Oshi
20:36 최애 Choeae
21:41 fan 粉絲
21:48 ファン Fan
21:51 팬 paen
21:57 追星族 덕후 deoghu
22:09 hardcore fan 鐵粉
22:16 groupie 迷妹迷弟
22:33 fanchant 應援
22:41 応援 ouen
22:45 응원 eung-won
22:52 例句:我會一直支持你
22:57 いつも応援しています Itsumo ouen shite imasu
23:09 언제나 응원하고 있을게요 eonjena eung-wonhago iss-eulgeyo
23:35 hater 黑粉
23:48 アンチ Anchi
23:51 안티 Anti
24:07 merchandise 商品
24:10 merch 周邊商品
24:19 グッズ Guzzu
24:26 굿즈 Gusjeu
24:39 bias 本命
24:46 推し Oshi
24:52 최애 Choeae
--
中英日韓四聲道
🌍英文主播:Ethan &國際編譯:Ryan/隔壁老王
📺從時事新聞教你英日韓單字
🗣 閒話家常學微知識
💬讓你輕鬆掌握生活用語
想聲歷其境,來收聽高音質Podcast
搜尋訂閱★宇宙人外信
《Apple Podcast》: http://apple.co/3eSztCS
《Spotify》:http://spoti.fi/3cEwlrF
《SoundOn》:http://bit.ly/3bUeVYU
《KKBOX》:http://bit.ly/2OzeQ42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3vUvBr1
#Podcast #應援 #追星 #本命
文化定義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開左Twitter和IG啦!想睇多d可以關注:Twitter: @hkStephenSYY / IG: hkStephenSYY
加入我們的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mrshiu
你爆料我來講email: connectiontaiwan@gmail.com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文化定義 在 文化意義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原始文化》“關於文化的科學”, “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 ...文化- MBA智库百科羅賓斯則把民族文化定義為一國全體或絕大多數居民共有的價值觀,它形成 ... ... <看更多>
文化定義 在 文化意義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原始文化》“關於文化的科學”, “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 ...文化- MBA智库百科羅賓斯則把民族文化定義為一國全體或絕大多數居民共有的價值觀,它形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