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女「人」交流|May/劉雨涵講座回顧】
「我好像是一個社會的革命者。」
Mayfit創辦人劉雨涵、知名健身網紅在【跨世代女「人」交流】講座中這樣提到。曾經,作為台大人類學的學生May卻覺得人類學好遙遠,文本中觀察的異文化都看似脫離我們的生活。但隨著浸潤修習不同的課程,May開始感覺到文化的範疇十分廣泛。尤其在「民族誌寫作」課堂後,May在大二就開始運用自己和外籍生的相熟,觀察他們不同的生活風格,並加入到自己的寫作之中。在那一刻開始,May意識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人類學,人類學其實就在自己身邊。
在成為健身kol前,May的家庭也抱持較為保守的態度,認為女性讀到高學歷反而可能變成結婚生子的阻礙。高中和大學生活的巨大落差,加上科系中沒有人分享對健身的熱情,May曾經感到無比孤單,只能透過ig作為一個自我展現的小舞台,連結更廣泛的社群。
原本只是藉由社群網路尋找志同道合的傾訴對象,May在畢業後也考慮過接手家業,抑或出國進修研究所,在遠赴柬埔寨實習後,意識到製造業無法發揮原本的熱情,才回頭成為全職創作者。
所以,May創作的根基從來就不是金錢,甚至一開始有廠商合作時都十分抗拒,擔心粉絲的眼光和內容的變質,但吸收《第四消費時代》書中所謂「當物質已經過度豐饒,大眾反而需要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形塑購物模式」,May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共享經濟的形式,將我們的物質進行重新的分配。
同理,當自己出於一顆分享的熱誠之心,業配其實也是一種分享。昭示著所以現在的消費思維已經和過往有很大的不同。
【在社群經營中尋找社群歸屬感】
「instagram改變了我的人生」
IG平台上的形象展演,搭配上指導教授建議下開始的1990年代的網路社群研究,May發現——網紅打破了傳統上對下的資訊傳播,甚至沒有任何的門檻,透過一段照片、影片,可以影響到大量受眾,甚至爭取和其他大平台平等洽談合作的機會。
同時,may也不諱言,Ig符合行動裝置的設計,也使虛擬的社群交往無孔不入的侵入我們的生活。
在幾乎無所不在的行動裝置下,ig的舞台又有更多的展演空間,濾鏡的內建、相似的風格等,這個社群已然脫離以往奠基於親友的連結方式,儘管帶來無遠弗屆的影響,但九宮格下的自己也開始變得模糊。
每個人畢竟都會有對自己不自信,或者因為他人的言論而質疑自己的時段。但May在對自我身分的不斷摸索中,學會藉由回到身體,單純健身、調整飲食,感覺自己在過程中的快樂,學會與現在的自己對話共存。
在過程中,May也不斷思考什麼是女性的新身份,並希望可以引領更多女性勇敢展現自己。
正如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不斷自問「人類學家還可以是什麼?」,May也不斷思考「網紅還可以做到什麼?」,思考哪些東西是自己應該捍衛的堅持?
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研究對象和深耕領域,遑論面對的是你自己的身體和價值。
所以,當別人用自身的框架和理解質疑時,也不妨用自身的框架回應對方。
【探詢女性新的身份認同】
「如果自己不覺得自己值得這份美麗和自信,即使是單一標準的美,都會被流言蜚語輕易擊潰。」
Ig起源於歐美,所以不少人會追求健身的美麗;但台灣女性比起地域差異,更像是時態的變遷。
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審美也會逐漸改變。美到底是什麼樣子?東西方和時代都會不一樣,但沒有一個特定的模樣是不得不去追求的。
對May而言,美不一定單純是外在,而該要對其所展現的美抱有自信,並進而去認可自己。
獲取證照、展現出讓人瞠目結舌的表現(引體向上、肌肉量等等),May認為將外界的酸言酸語轉化為女力前進的動力,並在領域中成為佼佼者,可以更有力量的抵抗外界的攻擊!
因為跟外界的互動,並非去服膺外界的主流,更重要的是照顧在生活在社會中的自己、保守本心。
【人類學讓May回到自己】
在我們的線上展覽中,May寫下「透過補足身體所需營養,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 享受美味的食物,讓生活充滿愉悅與幸福感」。
人類學帶給May的是在外界的追求下,焦慮和不安都能以同理、關懷的視野,思考如何多感受自己的身體,以人為本去關切自己。
May讓我們看到,儘管網路的比較讓人動搖,擁有打磨過的信心和堅定的內心,反而可以藉由網路打破距離的藩籬,成為影響力者。
藉由革命的過程,去影響到別人。
【展覽持續開放中】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文化大學 大眾傳播 學 系 畢業門檻 在 泓宇 onstag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修業期滿,准予畢業。」
畢業的會場沒有驪歌響起,因為身邊的人滿腦子盡是對未來的無限想像與迷惘,期待著縱身一躍的好奇但也不確定下一秒會迎來阿拉丁的魔毯帶我們高飛遠走,抑或被地心引力壓住,迎接無止盡的黑暗深淵。
剛上大學的自己,期待能夠透過大學四年學習大眾傳播與社會關懷的理論,成為一個很有故事也懂得說故事的文字記者。後來伯樂大學堂與各種迎新,對新生活的憧憬開始無限膨脹,接下了系上班代的職務,應徵了台北樂府的指揮,加入師大青年社,加入北友會,加入系學會視聽部,後來更是衝了一波啦啦隊。
無限的想像卻開始迎來了生活爆炸的起點。時間沒了,與身邊朋友建立連結的機會沒了,生活充滿壓力,漸忘初衷,在此同時也慢慢認知到系上課程能帶給我的實際上真的並不多;沒有批評誰的好壞,只有坦承自己適不適合。
隨著台北樂府的年度公演落幕,很快的升上了大二,和相合、翔恩創了斑馬線樂團,並且依然繼續衝活動:宿營、帶啦啦隊、當系遊的活動股長,但過程中也因為和誰起了衝突,開始產生了人際關係的劇變。因為少了大一的用心經營友情,到了大二班上漸漸開始有了各自的交友圈時,我從自認為的小太陽,頓時成了宇宙的寂靜中心;宇宙正在擴張,萬物都離我而去。
大二下,我系上最景仰最精神依靠的葉子老師離開了社教系,他的離去其實真的很影響我,因為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在這個系上學到什麼大眾傳播的東西。大二的我很孤獨,依然選擇靠活動來當暫時麻痺自己的酒精,但也同時因為木箱鼓玩出心得,生活重心漸漸偏向斑馬線
大三的我開始留長頭髮,決心把自己打扮成為更嚮往的模樣,但也渴望向他人展現自己變得不一樣了。經營了樂團的粉絲專頁、買了自己的木箱鼓、接了朋友的樂手邀約,然後偶爾聽著樂團的專場,想像所謂樂團的文化脈絡,到底和我從小接觸的古典音樂差在哪裡;從創作、練習到演出,都在思考,都在亂想。
大三下,我嘗試和克里夫一起辦了首次以個人名義的專場,也在因緣際會之下和新成立的娛樂公司簽約,組了樂團進修了爵士鼓。我收到身邊無數朋友的祝福和鼓勵,當時的我覺得我像娃娃機中的一個小娃,未來被突如其來的貴人接引走了。我對未來充滿無限希望,覺得自己是萬中選一的,特別的人。
大四。我的傲慢和活動接不完的壞習慣終於讓我嘗盡苦頭,我不夠成熟地和公司老闆與同事合作,最後造成了自己一無所有的局面。於是告別了正在起飛的公司,告別了斑馬線,大四上前半的自己並不好,因為小娃兒在被送出洞口的途中,爪子鬆脫了,我重新掉回迷惘的坑中,重新思考著未來。
大四上後半。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的甄試放榜了,我勉強的從備取2當中成為了未來的師大表藝碩士生,並且在聖誕節當晚,收到B1樂團的入團邀請。同時在師韻獎中得到了1冠1亞的成績,認識了好厲害的吉他演奏家董杰安老師。我把留了將近2年半的頭髮剪去,只願它能在我燦爛的時刻永存。
大四下,我成為了存在和響地二個音樂教室的爵士鼓老師,同時開始經營自己的 onstage 品牌,我邀請了金勳替我錄了木箱鼓 cover 影片,成效遠超乎我想像,我也在系上辦了節奏工作坊、和柏韶合辦了專場。一步一腳印,我重新地調整自己的步伐,深怕自己再犯過去的任何錯誤,深怕再受到讓我害怕的人際關係傷害
「修業期滿,准予畢業。」
學分修過128,修過所有學校要求的門檻早已不足為奇,真正的畢業,要畢得內心踏實,身上的這套學士服方能穿得心安理得。
修業期滿,如今站在社教系畢典的台上說著5分鐘的畢業生代表致詞,所有一言難盡的話,所有沒和誰說開的話,所有錯過的機會或友情或愛情,經由系主任的撥穗儀式,從右撥到左,終將成為回憶,或許是讓未來的自己處事更謹慎的回憶,或許是未來更願意留些溫柔給自己的回憶,或許是感慨的回憶,或許是微笑的,如今的自己被准予畢業了。
感謝攝影 / 杜唯瑄
文化大學 大眾傳播 學 系 畢業門檻 在 林舒嬅 LS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畢業 / 學校篇 】
在即將畢業的這星期,
關於大學這四年,我想用文字記錄下怎麼走來的日子。
如果你有正在唸或嚮往大學生活的親人朋友,歡迎分享這篇💕
希望我的故事可以鼓勵你們!
---
我高中就立下我大學想唸大眾傳播相關科系!
營隊也會選大傳系辦的那種去參加,可以說是感覺已經很有方向,在大家還不知道以後要唸什麼科系的時候,拉起風帆說『同學們!我有目標了!來造~開船而去這樣』
所以我一直以學測就上藝術大學大傳系為志向,當時好傻好天真的覺得…
我高中時辦的活動、因舉辦活動上過的新聞、演出的經歷等洋洋灑灑可以讓我在同樣年紀裡,稍微讓面試教授多一點印象吧?
---
直到我踏進台藝大戲劇系面試的那天…
排我前面那位,在等待時看起來很文靜的女生,走到面試教授面前馬上撲倒在地上誇張演起僵屍…
我突然驚醒處處有高手,這就是人生啊!!!
200取10的機率落榜,
於是我開始和準備指考的同學們一起關在衝刺班過著每天念書的日子。
---
分數出來的那天,填志願,
只記得列了一張志願清單,
我唯讀指著其中一行,
對著螢幕 襪~~~ 說:這什麼奇特的科系啊!!!!!
放榜,就是那被我襪襪襪的
『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簡稱,台語系。
---
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
Q : 台語系在學什麼啊?
台語系~主修台語,畢業門檻:中高級… ( 通常說到這裡會被打斷 )
『什麼!?台語也有檢定!?』
有喔,就像英檢那樣,台語有漢字有羅馬拼音,考聽說讀寫,酷到不行。
另外,還有修客語、日語、英文,畢業門檻分別要初級、初級、中級。
分成藝文組和語言組,我選擇的藝文組除了以上四種語言,也學習台灣傳統文化
所以我還修過歌仔戲,布袋戲,和學習有關台灣的民俗,
奇妙吧!
---
當初報著對這科系也一知半解的心情當新生,
我雖然本來就聽的懂台語也會講一些,但說起台語…
在我的大學課堂上,
剛進這科系的我一切像是重新學習台語!
這科系,老師上課說台語!PPT內容是台語字!上台報告用台語!就連辦活動跳的舞也少不了台語歌!
從大一,我上台報告的不輪轉,到現在可以流暢的講完整句子
至少在我的努力下,台語中高級證照拿下了!
---
在我的大學生活,其實四年來對在學校裡的印象不比校外深刻,
因為下課了我就要趕快搭車去工作,同學們約去哪我也因為時間的關係不太能參與,
到現在系上有些同學四年來跟我講過的話沒超過10句哈哈
好險我幾乎都有去上課不會讓同學們覺得我是保育類動物稀奇少見。
但該交的團體報告我準時交,該完成的功課我完成,
也謝謝從大一到現在的固定報告夥伴團隊:
姿、臻、萱,
我們四人完成報告的默契就像兩隻老虎跑步一樣快,像蝴蝶姊姊泥巴捏的一樣好,有妳們真棒!
關於課業,
我也在我能運用的時間上做平衡,
讓我在大學這四年,拿到不少校外獎學金。
老師在給我們的祝福影片說,
『恁畢業了後,無像佇學校仝款有教科冊教恁欲按怎做,記得愛佇生活內底去學習成長。』
---
四年過的匆忙也迅速
在這說小不小說大不大的校園裡,
還沒踏出校園,
我竟開始有點懷念我們在裡面度過的時光
致,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