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吃過量水果會升膽固醇?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宣稱水果吃太多會導致LDL低密度膽固醇上升,並引用這篇2013年的統合性研究作為佐證[1]。
我認為這篇文章嚴重誤導大眾,有必要做出一些澄清
1. 水果裡的糖不是游離糖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人與幼童每日糖攝取不高於總熱量的10%[2]。可是!這邊說的糖是游離糖(Free sugar),額外添加的才算,原型食物中原本就存在的糖(Intrinsic sugar)是不能算在這10%內的。
WHO對游離糖有明確定義,游離糖包括添加的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蜂蜜、(楓)糖漿、果汁、果汁濃縮液。 同一份報告指出,沒有證據顯示蔬菜、水果、牛奶裡面的糖對健康有負面影響[2]。
蔬菜水果的果糖濃度低、並伴隨纖維質一起吃下肚,消化吸收速度慢。研究顯示飲料與水果中的果糖對腸道菌的影響也截然不同[3],實在不可相提並論。
2. 游離糖才會升高膽固醇
再來仔細看這篇「果糖升高膽固醇」的研究[1],學者搜集24篇臨床試驗數據,發現每日超過100公克的果糖攝取,會升高LDL低密度膽固醇11.6mg/dL。
這100公克果糖來自水果嗎?當然不是。
在這24篇研究中,有4篇使用結晶狀的果糖、4篇使用液體果糖,其他16篇採用「混合狀態」的果糖。混合狀態是什麼意思呢?就我根據內文索引進一步去搜尋到的文獻,研究者使用的添加法包括果糖軟糖(23)、果糖餅乾(24)、溶在飲用水裡(29)、木瓜糖霜(!)(30)、直接灑到食物裡(25,26,31)。
把糖灑到食物裡吃,身為半個臺南人的我看了也是傻眼。
部分研究為了確保果糖攝取量穩定,乾脆要求受試者不能吃蔬菜水果(25)。
總之,這篇研究絕對不能拿來佐證吃水果會升高膽固醇,看研究不能只看標題。
3. 100公克以上的果糖才會升高膽固醇
原始論文中提到,以79.3公克的果糖代換掉其他碳水化合物,對於膽固醇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唯有在超過每天100公克的攝取量時,才有上述效應。
一罐330毫升的可樂含有33公克糖,如果是添加高果糖糖漿,33公克中約有18克是果糖,15克是葡萄糖。換算起來,一天要喝六罐可樂才會超過100公克的上限(註)
相對起來,吃水果要超過這個數字就比較困難。新鮮水果的果糖含量約佔總重0.1-8%之間,要吃1.25公斤的蘋果、或是2.5公斤的西瓜,才會超過100公克果糖。
每天喝六罐可樂會讓大部分人的健康亮紅燈,但如果有人挑戰每天吃3公斤西瓜,我還真的沒有把握他的膽固醇會變好、變壞、還是不變。
氧氣、陽光、水、運動、乃至於水果,任何好東西過量都會變成壞東西。在大眾普遍運動不足的情況下,因為少數運動過量的病例而建議大眾不要運動,是因噎廢食;同樣地,在大眾普遍蔬果攝取不足的今日,因錯誤解讀研究及因果不明的臨床案例,而建議大眾不要吃太多水果,我認為造成的傷害遠大於好處。
因此我決定跳出來發聲,歡迎分享。
(註:為避免理由伯們開心地決定一天喝五罐可樂,我超前部署解釋一下。一天喝五罐可樂是165公克糖、將近700大卡,遠超過WHO建議的每日總熱量10%,不客氣)
[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825185/
[2] https://www.ages.at/en/topics/nutrition/who-sugar-recommendations/
[3] https://www.mdpi.com/2072-6643/12/11/3444
同時也有4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法文邂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到底法文怎麼說「工具人」和「綠茶婊」?!😂 朋友們!上次在Instagram詢問大家:「到底有什麼中文字,是在法文中沒有的呢」? 我們很驚訝收到了大家非常熱烈及有創意的回覆,可以感覺到大家學習法語道路上,遇到很多「法文有沒有類似說法呀?」的疑問!在回覆當中,有些中文詞的概念,確實是...
文中 破解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各種電子產品已經成為新世代孩童從3歲就會操縱的常態,網路對他們來說更是如同空氣一般正常且不可或缺的存在,電子遊戲也開始出現職業競賽,甚至是國際規模的賽事,參賽選手也需要職業式的管理與訓練,當然,分析對手戰術以及制定獲勝戰略不可缺少的教練也成為了一種專業人才。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隨著科技產品以及網路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社會早就開始了適應電子產品以及網路的變化,現在看到的電子競技蓬勃發展,正是這種適應下的價值觀轉變過程。不過,不同的國家或政府主事者,可能因為世代、成長背景、對於未來規劃的差距,有些地方會看到強烈反對發展電子競技的意見。今天,小編要分享的文章正是中國最近對於手機電子遊戲的討論,反對者認為電子遊戲耽誤了年輕學子的學習、上進心,甚至將其稱為「鴉片」,但是中國卻恰恰好是電子遊戲發展最大的市場。這樣的衝突能夠突顯出對於電子科技、電子遊戲怎樣不同的價值觀呢?
———————————
老調重彈,中國遊戲業直接打殘?」中國官媒在今天3日上午,發佈一篇探討電玩對社會影響的專文:〈「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直斥中國沉迷網路遊戲和手遊的現象,對未成年人甚至整體社會的健康危害。雖然此番官腔論調早已不是第一次,但再度點名龍頭企業騰訊及旗下手遊《王者榮耀》,卻讓騰訊的股價應聲崩盤超過10%,連帶波及其他遊戲同業跟著重挫。突如其來的手遊聲討所為何來?過去就多次被針對的騰訊和王者榮耀,是否將是下一波官方強力監管的目標?
中國遊戲龍頭企業騰訊,在今天3日港股崩跌超過10%,同時網易遊戲公司也重挫下跌將近15%,其他中國遊戲同業、以及遊戲業概念股的動漫畫、直播等相關產業,也幾乎無一倖免。對於近年遊戲、動漫畫產業大規模整合的中國產業生態而言,是一次令人驚駭的突襲打擊。
突如其來的股價崩落,矛頭指向官媒《經濟參考報》同日發出的專題報導——〈「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當中直接點名重批騰訊和網易,開發的遊戲「毒害人心」。
這篇「精神鴉片」長文全篇剛好6,000字整,內文指出中國有62.5%未成年人經常玩網路遊戲,之中還有13.2%的玩家平日遊戲時間每天超過2小時,因而引發了「青少年近視、荒廢課業、性格異化的增長趨勢」,文中將這種沉迷現象,通通歸咎於電玩這種「電子毒品、精神鴉片」。
文中記者透過自己尋訪調查而來的證詞,試圖佐證沉迷現象的荒唐,「有的同學一天就玩超過8小時」、「手機被家長摔了5、6個,孩子不吃早飯,存錢買手機繼續玩遊戲」、「孩子有時自言自語打打殺殺,對父母使用暴力、放火燒外公外婆房子」...諸如此類所謂「性格異化」的亂象,令家長老師們憂心忡忡。
而毒害社會的亂源,文中直接點名騰訊公司及其知名的當紅手遊《王者榮耀》,還有企業營收規模日漸茁壯的網易遊戲公司,就是該文批判「長成千億產業」的禍首。
官媒提出的沉迷論點,指《王者榮耀》從2015年上市以來,霸占中國手遊龍頭地位至今,坐擁超過1億的活躍用戶,但其遊戲機制「高度適配快節奏、碎片化的空閒場景...,讓《王者榮耀》獲得病毒式傳播和無可複製的玩家黏性。」言下之意,《王者榮耀》做為一款多人線上對戰競技的手遊,開局速度快、玩家互動簡便,加上各種讓人無法自拔的系統設計,才讓人沉迷上癮;而應該要負起責任的,是開發經營遊戲的公司本身。
實際上這早已不是官媒第一次針對騰訊和《王者榮耀》。打從2015年以來,有關《王者榮耀》的相關爭議不斷,文中所說的未成年玩家沉迷問題也確實存在。2017年《人民日報》等多加官媒就連聲抨擊騰訊,斥責《王者榮耀》是電子鴉片,讓騰訊股價也一度下跌4%。
當時一連串整改聲浪,也迫使騰訊推出遊戲健康機制,以限制遊玩時間上限、加強實名制帳號等手段來防沉迷。只是多年過去,各種破解健康機制的手法層出不窮,所謂防沉迷似乎也是形式表面而難有實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官媒此次打擊電玩的論調裡,除了未成年學生沉迷電玩的老毛病之外,又特意強調了對成年玩家和社會家庭的危害。文中又援引了好幾個家庭案例,諸如「丈夫天天打遊戲,連媽媽住院也不管,最終只好選擇離婚」,又或者「以前擇偶都認為不賭不嫖就可以了,沒想到遊戲成為另一個破家因素」,把電玩成癮上綱到破壞家庭倫理和諧,也是這次批評文耐人尋味的風向之一。
「一篇文章就把遊戲業打殘,官方接下來要收緊所有遊戲概念產業?」在今天3日重挫的除了騰訊和網易首當其衝外,遊戲同業如心動公司、中手遊公司也都相繼下跌,而與遊戲業相關的動漫畫等概念股也遭殃,像是Bilibili就跌了14%,在當今中國已難分難捨的遊戲和動漫畫領域、網路直播等,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也是繼近期中國官方針對電商、補教業等民間企業連番重拳出手後,又一次對產業界的收攏管治風向。
然而就在股價崩落之後,這篇文章卻像是「Hit & Away」戰術一般,打完就從《經濟參考報》消失,只能在其他有轉載的媒體上找尋蛛絲馬跡。
中國苦於「電玩沉迷」已非新鮮事,因成癮而引發的社會問題也不容忽視,也曾經發生過極端的矯正手段、以及官方祭出各種限制遊玩時間的監管。然而世代落差造成對遊戲的誤解、官方與家長針對電玩妖魔化的思考,卻也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中國社群網路上正反不同意見的論戰持續,但對於遊戲人口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而言,卻顯得矛盾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5647479
文中 破解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手遊精神鴉片 🇨🇳
「老調重彈,中國遊戲業直接打殘?」中國官媒在今天3日上午,發佈一篇探討電玩對社會影響的專文:〈「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直斥中國沉迷網路遊戲和手遊的現象,對未成年人甚至整體社會的健康危害。雖然此番官腔論調早已不是第一次,但再度點名龍頭企業騰訊及旗下手遊《王者榮耀》,卻讓騰訊的股價應聲崩盤超過10%,連帶波及其他遊戲同業跟著重挫。突如其來的手遊聲討所為何來?過去就多次被針對的騰訊和王者榮耀,是否將是下一波官方強力監管的目標?
中國遊戲龍頭企業騰訊,在今天3日港股崩跌超過10%,同時網易遊戲公司也重挫下跌將近15%,其他中國遊戲同業、以及遊戲業概念股的動漫畫、直播等相關產業,也幾乎無一倖免。對於近年遊戲、動漫畫產業大規模整合的中國產業生態而言,是一次令人驚駭的突襲打擊。
突如其來的股價崩落,矛頭指向官媒《經濟參考報》同日發出的專題報導——〈「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當中直接點名重批騰訊和網易,開發的遊戲「毒害人心」。
這篇「精神鴉片」長文全篇剛好6,000字整,內文指出中國有62.5%未成年人經常玩網路遊戲,之中還有13.2%的玩家平日遊戲時間每天超過2小時,因而引發了「青少年近視、荒廢課業、性格異化的增長趨勢」,文中將這種沉迷現象,通通歸咎於電玩這種「電子毒品、精神鴉片」。
文中記者透過自己尋訪調查而來的證詞,試圖佐證沉迷現象的荒唐,「有的同學一天就玩超過8小時」、「手機被家長摔了5、6個,孩子不吃早飯,存錢買手機繼續玩遊戲」、「孩子有時自言自語打打殺殺,對父母使用暴力、放火燒外公外婆房子」...諸如此類所謂「性格異化」的亂象,令家長老師們憂心忡忡。
而毒害社會的亂源,文中直接點名騰訊公司及其知名的當紅手遊《王者榮耀》,還有企業營收規模日漸茁壯的網易遊戲公司,就是該文批判「長成千億產業」的禍首。
官媒提出的沉迷論點,指《王者榮耀》從2015年上市以來,霸占中國手遊龍頭地位至今,坐擁超過1億的活躍用戶,但其遊戲機制「高度適配快節奏、碎片化的空閒場景...,讓《王者榮耀》獲得病毒式傳播和無可複製的玩家黏性。」言下之意,《王者榮耀》做為一款多人線上對戰競技的手遊,開局速度快、玩家互動簡便,加上各種讓人無法自拔的系統設計,才讓人沉迷上癮;而應該要負起責任的,是開發經營遊戲的公司本身。
實際上這早已不是官媒第一次針對騰訊和《王者榮耀》。打從2015年以來,有關《王者榮耀》的相關爭議不斷,文中所說的未成年玩家沉迷問題也確實存在。2017年《人民日報》等多加官媒就連聲抨擊騰訊,斥責《王者榮耀》是電子鴉片,讓騰訊股價也一度下跌4%。
當時一連串整改聲浪,也迫使騰訊推出遊戲健康機制,以限制遊玩時間上限、加強實名制帳號等手段來防沉迷。只是多年過去,各種破解健康機制的手法層出不窮,所謂防沉迷似乎也是形式表面而難有實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官媒此次打擊電玩的論調裡,除了未成年學生沉迷電玩的老毛病之外,又特意強調了對成年玩家和社會家庭的危害。文中又援引了好幾個家庭案例,諸如「丈夫天天打遊戲,連媽媽住院也不管,最終只好選擇離婚」,又或者「以前擇偶都認為不賭不嫖就可以了,沒想到遊戲成為另一個破家因素」,把電玩成癮上綱到破壞家庭倫理和諧,也是這次批評文耐人尋味的風向之一。
「一篇文章就把遊戲業打殘,官方接下來要收緊所有遊戲概念產業?」在今天3日重挫的除了騰訊和網易首當其衝外,遊戲同業如心動公司、中手遊公司也都相繼下跌,而與遊戲業相關的動漫畫等概念股也遭殃,像是Bilibili就跌了14%,在當今中國已難分難捨的遊戲和動漫畫領域、網路直播等,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也是繼近期中國官方針對電商、補教業等民間企業連番重拳出手後,又一次對產業界的收攏管治風向。
然而就在股價崩落之後,這篇文章卻像是「Hit & Away」戰術一般,打完就從《經濟參考報》消失,官方已下架文章,只能在其他有轉載的媒體上找尋蛛絲馬跡。
中國苦於「電玩沉迷」已非新鮮事,因成癮而引發的社會問題也不容忽視,也曾經發生過極端的矯正手段、以及官方祭出各種限制遊玩時間的監管。然而世代落差造成對遊戲的誤解、官方與家長針對電玩妖魔化的思考,卻也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中國社群網路上正反不同意見的論戰持續,但對於遊戲人口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而言,卻顯得矛盾:
「呵呵,已經2021年了還能看到『精神鴉片』這種聳人聽聞的標題也真是醉了。不玩遊戲,問題就解決了嗎?」
photo credit:EPA /2021年7月中國上海舉行的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CCG EXPO),一位coser正在玩手機。
#中國 #騰訊 #王者榮耀 #遊戲 #手遊 #電玩 #網易 #電競 #股票 #China #HonorofKings #game #轉角國際 #udbglobal #國際新聞
文中 破解 在 法文邂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到底法文怎麼說「工具人」和「綠茶婊」?!😂
朋友們!上次在Instagram詢問大家:「到底有什麼中文字,是在法文中沒有的呢」?
我們很驚訝收到了大家非常熱烈及有創意的回覆,可以感覺到大家學習法語道路上,遇到很多「法文有沒有類似說法呀?」的疑問!在回覆當中,有些中文詞的概念,確實是在法文中完全不存在,不過也有些回覆其實是能夠翻譯的,為了避免遺珠之憾,所以這一系列分成兩集為大家解答!
今天的【上集】將跟大家一一解答能夠翻成法文的中文單字!雖然有一些字,還是沒有100%吻合的翻譯,不過我們還是試著用法文解釋,大家趕快跟法語區的朋友分享看看吧!🤩
有哪位朋友們,提供的字出現在影片中的嗎?!😆
#法文邂逅
#法文中不存在的中文
#還有哪些字你想知道法文怎麼說?!
🇫🇷🇨🇭【每週一杰課|中階線上】2小時,重拾輕鬆自信開口說!2021仲夏線上講座即將開課!
朋友們!在講座中,從母語者的視野從文化中快樂開口說法文,一起重拾遺失的法式美好!
https://bonjouratous.com/product/202012a2to/

文中 破解 在 超級美食家的王瑞瑤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YOYOSHOW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團購第三天,遇到林口牧場發現牛結節疹,於是有人問:現在吃台灣牛會不會有問題?
#饗牛二館所使用的台灣溫體牛肉,來自屏東良牧和彰化芸彰牧場,指定飼養24個月的閹公乳牛,在嘉義肉品市場屠宰分切,透過冷藏專車直送到店。
牛結節疹是靠昆蟲傳遞,非人畜共通,不危害牛肉和鮮奶的食安,所以團購持續進行中,並照原訂於下周二截單。
分享一段影片,是那日在饗牛二館結束拍攝後,一屁股坐下來賴著不走,一定要吃一頓牛肉火鍋才行,可是肉片涮啊涮,又覺得還是應該認真一點,所以在鍋裡丟了幾顆牛肉丸,讓大家流口水。
這次超級美食家團團饌強力推薦饗牛二館 #組合包原價1300元,#破盤價1000元,包括:
三包共75粒的台灣溫體牛肉水餃(三種口味可選),
一包重達600克的溫體牛肉丸,
一包6個,還未上市就獨家給王瑞瑤團購的可頌牛肉起司包。
最近fb觸及率大幅下降,尤其是文中有連結都很難看到。連蔡總統也有感而發,不過有人提供破解方法,其中之一就是把連結移到留言。
所以這篇的訂購連結就在留言裡,也順便測試破解法是真有用還是胡亂謅。
此外,除了超值組合包,也有單賣牛水餃和單賣牛肉包(抱歉,就是沒有單賣牛肉丸),同樣有很大的優惠,大家可以點入訂購連結查看。
#超級美食家團團饌X饗牛二館
#台灣溫體牛肉水餃
#台灣溫體牛肉丸
#可頌牛肉起司包
#限時團購
#價格超殺
#只有王瑞瑤才有

文中 破解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Nordvpn每月只付3.71美元會有3折 (68%折扣)優惠再送一個月全免費service給你!!!
請使用以下連結: https://nordvpn.com/deepwebkid
優惠碼: deepwebki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這位才是真正的網絡垃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JYDx1GP-U&t=263s
Billie Eilish出賣靈魂的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B1S2uy5Po&t=115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千萬別回覆這個youtube留言| Youtube最黑暗的一面
千萬別回覆這個Youtube留言!!!
網上最危險的留言
千萬別回覆這個youtube留言| Youtube最黑暗的一面
網上最危險的留言 (Logan)
你知不知道你每樣 Google youtube facebook搜尋的東西都被記錄來so jo你尊屬的個人資料厙? 被你還清楚你自己的社交媒體公司然後用你作晚ling sun 3點search東西那些關鍵字, 明天下午時好適當地宣傳一種藥給你. (Use photo storytelling)
最近Netflix熱播The social dilemma講述這商業模式矛盾兩極化的天堂地獄兩邊.
一邊soing能最有效給用戶最適合的內容或資訊
另一邊soing你整個人喜好性格是這些pong大公司賺錢模式的商品.
大家好又是我暗網仔一起矛盾一生. 一方面我覺得自己個人資料像商品好恐怖. 另一方面我覺得我Youtuber也是seen動這商業模式的一份職業.
所以我就算 ‘暗網仔’ 帳號也用Nordvpn因至少自己最私密的資料: 我的地址/我的password, 我的網上銀行: 也能得到保護.
今天影片主題要講的恐怖故事是只tuw過一個留言就能入侵你資料的Youtube用戶.
所以就算飛機場, 咖啡室, 任何國家甚至在家也要最好應用Nordvpn全球62個國家5200個服務器的強大網絡.
娛樂部分有全球Netflix給你看和網路購物地域性yuw wuy.
我不能保證你一點的資料也會seet luw出去但太多人不理解自己個人資料的價值. 10多年前科技是人類的工具. 到2020年如果你被利用也不知道的話, 誰才是誰的工具啊?
現在馬上按下面連結, 輸入我的優惠碼deepwebkid就會有3折優惠和一個月免費service送給你.
如果這kwun youtube用戶當初用Nordvpn, 你們就不會給這句神秘的 “wanna be friends?” ....失去了所有東西.
要破解一個平平無奇的Youtube留言背後的pong大組織, 甚至跟2019年自殺美國Youtuber Etika的關連, 我們先回到2015年, 我開第一個英文頻道初期”sub for sub” 互相訂閱文化在小型Youtube頻道之間非常sing行. 之後雖然受到Youtube監管, 但對一個小Youtuber來講任何一點的認同也非常珍貴.
所以今年4月當用戶 ‘Tom’ 被揭發不分日夜到每一條上載Youtube片留同一個留言的時候不算太出奇. But ging當初Youtube監管sub for sub的原因也是因為在他人影片留言的確是增長youtube頻道的好方法.
但靈異是可能1小時前上載的新影片也會出現Tom這個留言的jung ying. 更恐怖是再ji suy一點看Tom的頻道會發現, 根本不止一個Tom. 他全部是教人如何擴大自己頻道的影片. 還有更恐怖的’Logan.” 頻道. 跟Tom一樣Logan會到每一個新加的Youtube影片留言: do you wanna be friends? 但如果你回覆, 給一個心或訂閱Logan, 你的email和Youtube就會被Hack. 而其實Tom跟Logan是同一個人.
(黑客如何hack你的?)
即使你不是youtuber, 其實只要有Youtube帳號或某程度只是有email你就可以被黑客入侵. 好多時候無論多大的Youtuber也會選擇用開台的email作商戶聯絡的工作email. 其實最好是開chit一個單獨接工商email. 黑客拿到連著大youtube頻道的email最常用的方法就是send有外出連續的訊息給你. 扮工商, google官方警告或品牌推廣promotion的email. 一按當中的連結或下載任何軟件黑客就能進行remote access tuw過你網絡控制你電腦.
之前我們認識的香港, 澳門, 馬來西亞Youtuber也遇到被hack的問題. 是否同一班人呢?
為何Tom會變Logan? 爲避免被追踪改名改頭像, 但他們url連結還是一樣
Tom之前頻道名字叫 ‘comical Canadian’ . Tom之後名字改成 ‘Call’ 然後改成發放危險留言的Logan. 最後改成一個叫Vaksy的頻道.
這些大量出現來cho subscriber的Youtube頻道目的是什麼呢? 是來經營一個叫subscriber farm的東西. 根據這個網站顯示的價錢: 就是買賣Youtube頻道的大生意.
雖然對subscribe左的觀眾是有一點麻煩, 但某程度上這做法有利可圖但不傷害別人對嗎? 直到今年5月bananarama留言頻道被揭發. 雖然 ‘蕉’ 頻道不是Tom, Logan的化身但經營手法一樣. 相信是同一班人做的. Bananarama每1小時就改名字. 他前身叫Huddy, 再前身叫Lieutenant Kiwiz. 但恐怖是看他的URL發現這頻道原身曾經是一叫 ‘stephanie’ 的頻道. 應該stephanie曾經是一個正youtuber, 然後被hack,改頭換面, 拿去賣.
網上資料有一位曾因為他們扮已死去etika開新頻道的用戶最後張整件事連到一個名Veonic的小伙子. 這位veonic和他兩個friend sinny和Marty H是Tom和bananarama的物主. 他們的business model是用方法hack一些中小型頻道/再張該頻道改頭換面/然後用一個方程式去大量留言和放一些用了一萬次的影片擴大訂閱數/在買賣網站賣給一個用家/然後因為他們是超過十萬訂yuet的頻道向Youtube幫助拿回剛賣出的頻道來jan錢.
WTF!!!!!!
Hey youtube someone is abusing your system so bad. 如果大家想看一個真實個案之前百萬Youtuber Meghan rienks youtube頻道被hack然後經過幾個月的jeen oh最後頻道的片還是找不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