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清邁不依賴觀光業,那應該依靠什麼?
“ถ้าเชียงใหม่ไม่พึ่งการท่องเที่ยว แล้วควรพึ่งอะไร”
今年 4 月初,泰國第三波疫情爆發,不到三天,清邁確診數從個位數飆至三位數。看著新聞報導,去年同期的景象又回來了。再一次,關閉所有公共場所、餐飲、娛樂場所。直到 6 月初疫情趨緩,清邁傳染病防治中心(คณะกรรมการโรคติดต่อจังหวัดเชียงใหม่)公告,將放寬部分營業場所禁令,包括開放讓顧客進餐廳飲食但禁止販售酒精類飲品(6 月 25 日才放行賣酒),百貨商場開放入場但禁止任何群聚活動,便利商店、夜市恢復往常營業時間,但娛樂場所仍未能放行(僅電影院於 6 月中開放服務) 。
同樣在 6 月初,泰國國會通過泰國觀光部以普吉島為示範區域的「Snadbox 沙盒」計畫提案(原以芭達雅為首發),並定在 7 月 1 日起實行,若執行得當,將接續開放 10 處熱門觀光區域,其中包括清邁。
沙盒計畫接待的旅客必須在旅行前至少 14 天完成疫苗接種,並於入境前在中低感染風險的國家停留 21 天以上,入境後需依照泰國政府規定進行篩檢。計畫通過後普吉島居民約有 4 成已施打疫苗,近日亦有報導說是已有過半居民完成疫苗接種。相關的入境規定可參考「 來趣 .THAI北 ไปเที่ยวไทย 」於日前(6/25)發佈的訊息。
計畫命名為沙盒(Sandbox),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是一種安全機制,為執行中的程式提供的隔離環境。通常是作為一些來源不可信、具破壞力或無法判定程式意圖的程式提供實驗之用」。在普吉島的計畫是讓旅客停留島上 14 天後,方能轉往泰國其他地點觀光,在島上似乎沒有旅遊路線的限制。但在清邁,沙盒計畫初期並不能真的到處趴趴走,一如其名。
預計在 8 月跟進的清邁,將專案主題定為「Charming Chinag Mai Sandbox」,第一階段先開放清邁市(อ. เมือง)、湄林(อ. แม่ริม)、湄登(อ. แม่แตง)、龜山(อ. ดอยเต่า)等地,分為國內旅客與國際旅客兩部分,後者將限制旅遊路線(Sealed Route*),旅行期間同樣需按照規定在第 7 天進行篩檢,檢測結果為陰性,就能轉往其他地區觀光。住宿規定要入住已有 SHA *標章的旅館。若進行順利,預期將在 2021 年 10 月 15 日開放全清邁府 25 區。
要求入境旅客要完成疫苗接種,接待方亦同。官方表示,在清邁即將開放的 4 個區域,預計 6 月中旬至 7 月中要完成當地居民以及第一線接觸旅客的業者們,疫苗接種率七成。此外,清邁國際機場也在日前透過媒體表示,機場人員的疫苗接種率已達七成。
疫情蔓延一年半,不只是觀光業、餐飲服務業,人們的生活也隨著一波波確診高峰上上下下,城市開開封封,像身處奇異博士的時間迴圈來回反覆。沙盒計畫是給泰國政府對於泰國公共衛生與經濟復甦之間是否能取得平衡的測試,但對受到重挫的觀光業來說,浮木來了就要抓牢。
泰北旅館同業公會副會長暨東他挽飯店(Duangtawan Hotel)飯店經理 คุณวารุณี คำเมรุ 在 6 月中受訪時表示,為讓旅客更安心前往觀光,清邁的飯店服務人員已有 980 位接種第一期疫苗,公會也著手行銷推廣,初期目標先以泰北地區為主,接續是其他已接種疫苗的本國旅客及外籍觀光客。同時持續觀察普吉島的發展,並於評估修正後移植到清邁執行,加上提高疫苗接種率,期望地方觀光產業能從此邁向復甦之路。
至於一般民眾,擔心開放後第四波疫情隨之而來的大有人在,畢竟截至 6 月 25 日,泰國全國的新增確診數仍在 4 位數,3,644 人。6 月 27 日公告自 28 日起,大曼谷地區再次封城。
回到清邁。
清邁目前總人口數約 170 萬人,根據媒體報導,2019 年地方產業收益(Gross Provincial Product : GPP)約 2 千 3 百 億,其中觀光收益就佔了 1 千億。疫情前,旅客人數每年約 1 千萬,國內外的旅客人數大概是 6 成國內、4 成外國旅客。
2020 年受到疫情影響,觀光收入減少約 57%,從機場航廈入境大概 6 百多萬人次,2019 年是 1 千 7 百萬人次。若以疫情剛爆發的 2020 年 1 ~ 2 月來比較 2019 年同期,遊客數與相關收益都減少兩成,之後更是往不見底的低谷。
從這些數字不難想見承平時期的尼曼明路、塔佩門、酒吧街等觀光區域,所受到的衝擊。有的是店面轉租、暫時結束營業不知何時再見的店家,許多從業人員被迫轉業另覓生路。在重挫下產生的問題是:「清邁是否真的要依賴觀光業?」
經常針對清邁都市規劃議題倡議的社團「เชียงใหม่ ฉันจะดูแลเธอ Chiang Mai we care」就在該官方臉書上發佈了一篇,「若清邁不依賴觀光業,那應該依靠什麼?ถ้าเชียงใหม่ไม่พึ่งการท่องเที่ยว แล้วควรพึ่งอะไร」,試圖從清邁的其他經濟收入與優勢,提問是否還有其他發展選擇,好讓清邁逐漸減少對觀光收入的過度依賴,未來經濟能平穩發展而不過於傾向單一產業,為往後可能的危機衝擊做準備。
文中以農業、文創設計、醫療、教育與科技等五項目前清邁已有的優勢來說明,大致如下:
1、永續農業、有機農業等連結農業轉型並創造高經濟價值
農業是清邁第二大經濟收入來源,氣候、土壤、水資源等都適合農作,即便是在市區都有許多永續、有機農場,甚至外送到外府販售。若能在相關知識或申請文件上給予更多協助,或許有機會將在地農場推往國際,甚至延伸至農業研究等。
2、設計師與地方的文創商機
清邁的 TCDC 規模足夠提供相關設計知識給專業人員、學生或有興趣的人一個資源/支援平台。若能由設計師的文創商品帶動地方共同參與,可望為地方開源並增加工作機會。文中以「PLAYWORK」品牌為例,由設計師設計樣式、圖案,在將其轉化成各項商品,交由清邁 Sansai 區的居民製作執行。這部分在泰北亦有其他品牌進行中。
3、醫療服務
清邁擁有泰北最完善的醫療設備,包括各級醫療院所、療養院以及專業的醫療人員,且清邁往返國際及國內航班算是便利,加上原本休閒條件佳,頂級飯店度假村可提供術後療養,無論是國人或外籍人士來說,清邁應該都是不錯的選項。如將這些條件做有效串連、系統化,應可為清邁帶來醫療服務相關的收入。畢竟醫療服務與旅遊的配套在泰國行之有年,相關照護系統或單位可以支援。
4、軟體與科技發展
根據數位遊牧網站 nomadlist.com 的調查統計,從環境、消費、生活品質、網路速度、友善包容度等條件評估,清邁在 2019 年獲選全球最適宜數位遊牧工作者的城市的第二名。在 2016 年至 2019 年間,以數位遊牧工作者身分停留清邁的人數,最高曾來到每月萬人。
從旁觀察這幾年相繼設立的公共工作空間,確實從單純硬體和辦公環境提供,增加更多研討與和國際數位遊牧社群的互動暨顧問服務。該文也提及地方教育培育出不少科技相關的人才,但終究因為就業選擇少,完成學業後多移往曼谷或新加坡而非本地。是否能協助推廣讓更多科技或軟體開發公司或團隊在清邁成立,進而在這方面增加更多商業價值。
5、教育
清邁一直以來都是泰北教育中心,各大專院校的資源相對完整,原本就是周邊外府學子選擇就學的地點。近幾年有多所大學提供國際課程,而在市區或郊區的國際學校因為學費相對親民,環境亦舒適,已吸引不少外籍人士無論是因公移居泰國或刻意將孩子送來就讀,如果有機會將部分教育系統好好經營,像短期進修、職技或專業進修、調整課程等,無論是教育英才或是增加相關收入。
文末指出,上述的規劃與政策推動、要怎麼建立更多元的商業模式且有系統的發展,得靠政府與私人企業相互支援,幫助清邁走出新方向。
坐畫藍圖不難、起走新路不易,但此路暫時不通時,要停下等待還是另覓更多可能呢?
【註】
1、限制旅遊路線(Sealed Route),將搭配自然、文化、文創設計等不同面相的景點安排。據媒體報導,行程是入境後向地方旅行社購買。
2、SHA 或 SHA PLUS,泰國觀光局與公共衛生部共同頒給的泰國健康與安全認證(Amazing Thailand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同場加映】
1、關於泰國疫苗相關新聞,請至
泰譯聞 นักแปล กระแสไทย-ไต้หวัน
敏迪選讀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621-2/
Today看世界(6/17)https://youtu.be/QEFHIxRQJHE
泰國疫苗的水之深,請勿亂踏以免掉進名為謙卑的洞裡/泰太有事嗎?https://vocus.cc/taitaiwhat/60d17327fd897800010034cb
2、清邁數位遊牧工作文,請至「關鍵評論網」
「新冠肺炎對清邁數位遊牧者的影響:簽證是最大麻煩,遠距工作趨勢卻可能帶來正面效應」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5769
【參考資料】
เชียงใหม่ ฉันจะดูแลเธอ Chiang Mai We Care
https://chiangmaiwecare.com/chiang-mai-business
Money and Banking Thailand
https://www.moneyandbanking.co.th/article/news/travel-sand-box-high-season-170664
รีวิวเชียงใหม่ Review Chiang Mai
https://lihi1.com/VnIJ9
Bangkok Post
https://lihi1.com/lopgy
Chiangmai One
https://lihi1.com/C1wdv
bangkokbiznews.com
https://lihi1.com/ZFFew
科技新報
https://technews.tw/2021/06/16/phuket-travel-experiment-on-the-road/
#在IG看到清邁新咖啡館一直開覺得平行時空
#不急 #為了明年的春節寒假請待在家
#此為民間提問不是政府要做 #他山之石要借對 #借鏡也要擦乾淨再照
*圖片攝於 2020.6,清邁古城 ตลาดสมเพชร 後方巷內。
數位遊牧簽證國家 在 Thekittych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起得不算早,但呼吸到的空氣卻很清新。
晨跑完、洗了個晨澡後,讓我可以來繼續「寫作計畫#003」,這個計畫重於持續的力量,所以我會努力在早晨時,一步步建立寫作的習慣。
-
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是一篇文章。
[逐網路而居:疫病與資訊時代,「數位遊民」已不是空想|許家豪/鳴人堂|獨立評論](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09/article/10034)
什麼是「數位遊民」呢?
簡單來說,就是指一群沒有固定工作及居住地點,只單靠一台筆記型電腦跟手機,就能進行遠端工作、賺取獲利,能在許多城市、國家不斷流動的一群自由的工作者。
(也許這也是你未來的理想工作型態,也說不定?)
-
這篇文章主要提及,從2020年8月起愛沙尼亞就率先推出了「數位移民簽證」,讓自由工作者在申請簽證上不必花上好幾個月,最長也能在愛沙尼亞停留一年。
而愛沙尼雅的數位簽證(DNV),主要開放給所有能以通訊科技遠端工作的數位遊民們,無論是受雇者、自由工作者或是企業經營者,只要在申請時能說明公司或主要工作對象客戶位於愛沙尼亞境外,且工作性質可以遠端進行,就擁有申請DNV的資格。
雖說,愛沙尼雅是申根區的歐盟國家,擁有一張簽證就能享有在申根區自由移動的權利,但在文中也提到幾個關於DNV的劣勢,我也想舉幾個跟大家分享。
1**.工作性質與財務門檻**
我認為門檻最高的就屬這一條了吧!
DNV爲申請者設下了收入水準的要求,除了必須要能證明以數位科技遠端工作之外,也必須提出相當的收入證明。
諸如證明能達到每日116.8歐元(約台幣4,000元)的收入水準、申請時的近六個月每月能達到3,504歐元(即116.8歐元乘以30天,約新台幣12萬元)的收入,才有足夠資格申請DNV。
我認為這對於剛成為自由工作者的數位遊民,不大友善。就拿108年的平均國民所得來說,總平均只達到687,140,離120,000x12=1,440,000,還差了一大截呢!
2**.地理因素**
第二個我認為不利的是地理因素。
雖然愛沙尼亞在地理位置上可暢通進出申根國家,但實際上距離歐盟重點區**[藍香蕉](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93%9D%E9%A6%99%E8%95%89)**(Blue Banana)諸國及英國相對遙遠(*註一),更不用說與北美或南半球等地相隔的距離,位於歐盟邊界地帶的國家不免要面臨地理上的劣勢。
所以說在這方面,確實也減低了些前往工作的誘因!
(*註一:愛沙尼亞位於歐洲東北部,近波羅的海、俄羅斯,於2004年加入歐盟)
3**.因疫情而劣化為空包彈?**
最後這一項也確實打消了台灣人想申請DNV的念頭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愛沙尼亞為了防止國內的疫情情況漸趨惡化,不得不在今年新簽證制度上路時,訂下申請的限制。
依照目前最新的邊境管理公告,DNV僅開放給特定的非歐盟國家(*註二)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09/article/10034#1)** 、申根區國家及英國的國民申請數位遊民簽證。
而在非歐盟國家中,卻沒有台灣.......那麼想申請的話,就只好先移民到別的國家了?哈
(*註二:澳大利亞、加拿大、喬治亞、日本、紐西蘭、盧安達、南韓、泰國、突尼西亞與烏拉圭等10國。)
結語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呢?
也許你在未來沒有成為自由工作者的打算,但我想這也是個很好的機會,了解原來他國政府以有為「數位遊民」提出了些接應、扶持的政策,相信在這次的先例後,也期待其他國家也能適時修正、提出更加的對策,讓未來的工作能不被地域所限,人人能以「交換思維」互相合作,達到雙贏的局面!
#得到app #2020 #數位遊牧 #工作
數位遊牧簽證國家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一篇文章介紹了哈薩克遊牧民族的世界觀。而在數位時代,全球受到疫情籠罩的現在,也讓我們來關注「遊牧生活」無邊界如何產生數位公民的新發展。 鳴人堂 許家豪的這篇文章,帶我們看到小國愛沙尼亞怎麼利用數位網路的發展,推出創新的「數位遊民簽證」的服務來讓國家的「國界」跨越邊界,以「數位領土」連結全球的數位遊民。
----------
數位遊民(digital nomad)意指沒有固定工作及居住地點,靠著一台筆記型電腦跟手機遠端工作賺取獲利,在許多城市、國家不斷流動的一群自由的工作者。
...
位在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很早就意識到數位時代帶來的無限可能性。因此該國從小在教育紮根,從小學要求民眾學習撰寫程式,並推動境內網路服務完整化,強化無線網路穩定度、資訊傳遞速度。如今已脫穎而出,是世界上資訊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
除了軟硬體設備的全面雄壯外,愛沙尼亞政府更推出數位資訊誘因,吸引境外人士跨國註冊成為愛沙尼亞「數位公民」(E-Resident),並透過該身分享受該國便利有效率的各項線上虛擬服務,如:開設銀行帳戶及設立並遠端營運公司。
身為歐盟成員國的愛沙尼亞,也運用歐盟成員國間禁止歧視的國民待遇策略,廣闊吸引世界各地的數位化地球村民,為其擔綱歐盟嫁接橋的角色。
...
數位遊民簽證帶來的是簽證政策新穎的靈活性、迅捷性、機動性、便利性以及遷徙性。儘管出於種種移民與外籍人士出入境政策考量,數位遊民恐怕不會成為當權者主力推動的有利政策,但這樣的經驗可以讓我們思考,在當今資訊傳遞無比快速的時代,當土地再也限制不了人們生產創造價值,傳統老式的邊界管制是否能跟上潮流?
...
數位遊民帶來的不只是經濟上的好處,獨立性的工作性質可以製造社會更多元的要素,能以遠端作業達成工作成果的職人也不會造成國內產業的浩劫。數位遊民的工作不具有地理上的排他性,並不如同過去歷史上的牧民對於農耕民族致生毀滅性的打擊,如能透過這群人「南下牧馬」增廣視野,拓展國際化,同時建立更高層次的國際知名度,想必是互利共生雙贏的局面。
(引用自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124/485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