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居家戰線正式進入第四週,真的辛苦所有醫護人員,也願大家身心靈都平安!頭腦餓了,想補充精神糧食的時候,歡迎來聽臺中國家歌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用心製作的 NTT充電夜「藝術講一講」講座回顧!令人感動又認真的歌劇院夥伴們將講座全程錄音、錄影、聽打上字幕,讓老師們不同領域的挖心掏肺,都上線在家陪你!
NTT充電夜 ▎「藝術講一講」現場講座
居家期間,線上觀賞推薦
▸ 1月/ 從太陽回來的人—陳星合
親身分享鑽研馬戲十幾年的經驗、邀請觀眾雜耍拉近距離 https://youtu.be/vS-B9zfRtkA
▸ 2月/ 由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黃文浩暢談科技藝術的應用,推薦給涉略科技藝術及喜愛跨域創作的人士
https://youtu.be/OlOTBWYUSmM
▸ 3月/ 低音提琴演奏暨作曲家—徐崇育 Vincent Hsu
梳理爵士樂脈絡、並現場演奏示範
https://youtu.be/_5P6rtJT2lI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
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座談> 免費參加
台灣的數位藝術自2000年起以展覽方式陸續引薦國外創作思潮後,有了大幅度的躍進,之後更透過成立專責單位:台北數位藝術中心,以串連、媒介各方人才與資源的平台角色,建立起一特有於台灣的數位藝術生態系。在今年4月數位藝術中心「被暫時」熄燈、同時也是這個生態系培育了十年之際,本次座談會將邀請三位專家,就其各自觀察數位藝術多年的角度,討論當前數位藝術在觀念與創作表現上究竟產生了何種質變,以及台灣未來是否還需要一個專責數位藝術的單位等兩個數位藝術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課題。
講題一:數位狀態下的藝術創作是什麼?
講題二:我們是否還需要一個專責數位藝術的單位?
主 持:王柏偉(藝評人、臺北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與 談:黃文浩(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文琦(「數位荒原」計畫發起人)
時間:2017年6月17日 週六 14:30- 16:30
地點:典藏創意空間(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一段8-1號4樓)
博客來:https://goo.gl/qARvfA
典 藏:https://goo.gl/zRnDft
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講座> 免費參加,現場均無保留座位。自由入席!
講題一:數位狀態下的藝術創作是什麼?
講題二:我們是否還需要一個專責數位藝術的單位?
主持人:王柏偉(藝評人、臺北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與談人:黃文浩(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文琦(「數位荒原」計畫發起人)
時間:2017年6月17日 週六 14:30- 16:30
地點:典藏創意空間(台北市長安東路一段8-1號4樓)
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宜,及《築巢人》、《幸福定格》導演沈可尚也曾參與黃明川電影的拍攝、製作。
有感於90年代台灣電影普遍性的匱乏與單薄,投資方往往只要求商業的成功,而無視於藝術成就,黃明川決心投入獨立製片電影的創作,從《西部來的人》原住民遠古神話與社會處境,到《寶島大夢》戳破軍國神話和直搗黑幕深處,乃至於《破輪胎》以電影中的電影形式探索公共藝術,三部曲完整地體現、紀錄90年代的強烈騷動。經歷三次傾家蕩產又再起的黃明川,儼然台灣電影界的韋納.荷索,充滿無比強悍的創作意志。
如同返台時與過去(平面、商業攝影)決斷的作為,在拍完《破輪胎》後,黃明川捨棄劇情長片,將全部火力轉向紀錄片,拍攝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在當時,藝術紀錄片完全是處女之地,充滿無限可能與自由,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他以為90年代不只是混亂的年代,也是藝文啟動慾望最高的時代。紀錄片不只有凝視各種現實衝突、體制悲劇和戰亂,黃明川更想紀錄藝術家們如何創造、又如何生活。
2018年黃明川的新作《給自己的情書》,結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形式,以女性觀點為主。黃明川表示,對女性經驗的關注,並非突如其來,是長期的觀察與體悟,早在《神話三部曲》時,女主角都比男性腦筋更為清楚,且勇往直前地開拓命運,便可以見得。而他正在進行的影像計畫是紀錄國際女詩人,包含台灣、伊朗、印度、東南亞等地,她們在社會參與的角色。
而黃明川浸淫多年的藝術家紀錄片,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作品繁多,涵蓋面向亦廣,且幾乎是全景觀的收攬,如14集的《解放前衛》堪稱台灣藝術家風起雲湧的時代切片,《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宏大而深遠,將詩人們的口音視為寶藏,予以妥善留存,《櫻之聲》更是台灣最後一批跨語詩人絕無僅有的影像紀錄。
他總是花費許多時間去紀錄創作者的聲影,《肉身搏天》拍了5年,《櫻之聲》從1994到2002持續思索跨語詩人的呈現,《解放前衛》每一位藝術家大多跟拍4年,如此才能有時間的厚度,才能真正深入精神脈絡與社會連結。他深悉任何潮流都會消逝,再怎麼前衛多年以後仍然會變成過時,然而時代的體驗是不可逆的,對黃明川來說,每一個時代的訊息,每一種獨特珍貴的經驗,都是紀錄片最無從取代的特質,也方有可能抵擋得住時間的改變。
小檔案
黃明川,知名紀錄片導演,倡導台灣獨立製片及藝術紀錄片的先驅。
1955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又於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曾任國藝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之電影基金會董事及顧問、台新藝術之視覺藝術獎國際決選團主席、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電影中心董事,2008年至2010年間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現正生活於臺北,為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
1983年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評論新人首獎,後並撰寫〈台灣攝影史簡論〉,涵蓋清、日兩個時代,係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篇攝影史。90年代第一位拍攝台灣的228建碑風潮,完成《碑林二二八》。
1989年起至1999年完成三部獨立製作之電影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及《破輪胎》,先後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新加坡影展、金馬獎影展等國內外最佳攝影獎、銀幕獎及評審團獎項的肯定。劇情短片《鹿港情深》及《1995後工業藝術祭》等受邀參加香港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鹿特丹等國際知名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與香港獨立影展亦均擧辦過他三部劇情片的回顧專題
。
黃明川30多年來長期聚焦於台灣當代藝術人文紀錄片的拍攝,策劃並完成過《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1999-2009)、《裝置藝術十年》(1995-2004)、《地景風雲》(1993-2005)、《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台灣前輩美術家》、《飛越科技藝術》等紀錄片系列,於華視和公共電視播映。另外,尚有四位本土小說家《賴和》、《楊逵》、《東方白》、《林雙不》(1993-1997)專輯系列紀錄片。2003年藝術紀錄片《解放前衛》共14集,榮獲第一屆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年度首獎。
2010年完成台灣日據時代跨語作家《黃靈芝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與羅浪》身影之文學家紀錄片,最近完成最後一群跨語詩人的追踪,發表《櫻之聲》(1994-2016)。
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計有《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近期來回美國與台灣,拍攝紐約台裔行爲藝術家與其環保意識強烈的作品,製作《肉身搏天》紀錄片。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等之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為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
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