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殺了一隻長頸鹿 ◎簡玲
我殺了一隻長頸鹿,誰叫牠笑謔我膽小,牠忘了六米高的身長曾蜷曲在我的心臟取暖。我殺了一隻長頸鹿,牠駝著色盲的顏料嘲諷無光夜裡失明的我。我殺了一隻長頸鹿,牠反芻的胃裡無法容下草原的鼾聲。
我殺了一隻長頸鹿,用悲傷的眼睛,不,是牠自己,在我瞳孔裡。
◎作者簡介
簡玲,兒童文學碩士。曾任教職。曾出版小說集《歸來》、《黑店》。曾獲好詩大家寫、葉紅女性詩獎、臺灣詩學散文詩獎、臺灣詩人流浪計畫。散文詩選入《躍場—臺灣當代散文詩詩人選》,兒童文學作品輯入年度《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
◎小編林宇軒賞析
本詩取自同名詩集《我殺了一隻長頸鹿》。在台灣現代詩的創作與出版上,散文詩若要出版,大多會以「分輯」或「隨意散置」的形式收入一本詩集中,整本書都是散文詩的「散文詩集」非常稀少(和日本製的壓縮機一樣),畢竟「散文詩」在現代詩創作中非主流,在「小眾的小眾」上要能夠被重視是非常困難的事。
今天我們讀的〈我殺了一隻長頸鹿〉詩中,簡玲不選擇具有象徵意義的傳統意象,反而以不常出現的「長頸鹿」作為這首詩的主角之一,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說到「散文詩」與「長頸鹿」,相信大家很容易就會聯想到商禽的〈長頸鹿〉(請參考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04/20160406.html )。在商禽筆下,牢獄與時間的情境將囚犯指向了長頸鹿,也因此「長頸鹿」在該詩中可以說是商禽所給出的最後資訊,讀者在讀詩時從「人情世故」被引導到「長頸鹿」;而簡玲的〈我殺了一隻長頸鹿〉則恰好相反,她直接寫明「長頸鹿」(並且還是被「殺了」的長頸鹿),將讀者從「長頸鹿」引導到「人情世故」。
詩中所有的物件都一定有其功能,簡玲為什麼要殺長頸鹿呢?讓我們一一檢視原因。在詩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引發「我」殺機的詩句為「牠笑謔我膽小,牠忘了六米高的身長曾蜷曲在我的心臟取暖」、「牠駝著色盲的顏料嘲諷無光夜裡失明的我」、「牠反芻的胃裡無法容下草原的鼾聲」三項,這些高度複雜與詩質濃密的詩句,間接呈現出一個作者故意設計的矛盾:一般的長頸鹿有這麼聰明,可以進行這麼複雜的思考嗎?
答案呼之欲出——長頸鹿不是真的長頸鹿,殺當然也不是物理上的殺(警察嗶嗶)。詩中的三項殺機都是非常「自私」或「忘恩負義」的表現,這是在一個人類社會文化中必定存在的互動,可能是家庭、戀愛關係、校園、職場甚至是政治(如果將「我」視為台灣;長頸鹿視為「國民黨」),我們無法確切得知。簡玲給出了客觀情境的詩句,這些跳躍的情節以及無法準確抵達的詩句,端看讀者的主觀經驗去各自解讀。
在整首詩中,最深沉、最痛徹心扉的非最後一句莫屬。對於一切,「我」感到悲傷,以致於長頸鹿在我的眼中原本的形象與感覺已經破滅、死去而無法挽回,而這些是長頸鹿自己一手造成的。看著曾經美好的一切在眼前毀滅,「我」對此卻無能為力,這是多麼沉痛啊!簡玲寫「我殺了一隻長頸鹿」,實際上卻是「長頸鹿殺了牠自己」。
前面我們討論了整首詩的情節與內容,現在我們來看看形式與結構。詩中共重複了四次「我殺了一隻長頸鹿」句子,「說明原因」的前三次皆安排在同一段落,第四次的「事件過程」則單獨一段。重複同樣句子卻有不同功能,這種「同中有異」的設計能夠在詩的結尾帶給讀者轉折,可以看出簡玲在現代詩手法上熟練運用的寫作能力。
這種「重複句型」在散文詩中似乎不少見,比如前幾週介紹過紀弦的〈畫室〉:「至於誰是用鞭子打我的,我不知道;誰是用斧頭砍我的,我不知道;誰是用繩子勒我的,我不知道;誰是用烙鐵燙我的,我不知道;誰是用消鏹水澆我的,我不知道。」以及出版台灣第一本女性散文詩集的然靈詩作〈對鏡〉:「我求他回頭,他不理我;我笑他,他沒有回應;我斥責他,他只微微低下了頭。」都是使用重複的句法層層堆疊、推進情節或情緒,讓讀者能夠緊緊跟隨詩中明快的律動,去更貼近作者展現出的氛圍。
這種短句重複的手法除了將作品的畫面向前推進,同時也能夠用詩的音樂性營造出散文架構下難以呈現的節奏感。當然,如果只是無意義的「為重複而重複」,則會弄巧成拙,使得讀者在閱讀詩作時停滯不前(如果是故意設計停滯不前的氛圍則另當別論),也因此從這些細節中,可以判斷出一位寫作者在書寫技巧上的高下。
從詩題來觀察,簡玲在寫「殺了長頸鹿」時選擇了不定冠詞「一隻」,沒有指向特定的目標,而是將長頸鹿視為一個群體,以模糊的身分定位去進行描寫,其能夠指涉的對象也就讓人擁有更多的想像與解讀空間了;或者,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生活中曾經對自己很重要的一個人如今再也「回不去了」,寫「我失去了一個人」比「我失去了他」更能表現出情節的張力與情緒上的落差,更加抽離了對方,心境上的痛楚也更加深沉。
閱讀詩作時,很多細節是必須自己挖掘的。在這首情緒豐富而悲傷的詩中,我們可以分別從「我」、「長頸鹿」、「旁觀者」三種不同的角度去閱讀,但當詩人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去闡述內心深層的情感,且情節特殊、對象與自己並非高度相關時,我們往往會直覺地以「旁觀者」的身分去切入閱讀,因而錯過了許多可能感受到的面向。如果下次讀詩時遇到這種情況,不妨像遊戲一樣切換視角重新閱讀一次試試看,說不定會有全新的體驗喔!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我殺了一隻長頸鹿 #簡玲
#長頸鹿 #散文詩 #詩人流浪計畫 #葉紅女性詩獎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_28.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躍場:台灣當代散文詩詩人選」新書介紹 專訪、導讀: 蘇家立(入選詩人之一) 「……我輩人中,當野心勃勃時,誰不曾夢想過詩式散文之奇蹟!既有音樂性而又無節拍同韻腳;既柔順而又粗獷,足供各種表達如:靈魂之抒發,夢幻之起伏以及良心的悸動。」──波特萊爾(Charles B...
散文詩選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請問這是詩化散文嗎? ◎林宇軒
語言學所謂「有效的溝通」裡,說話者從來都不是關鍵,一切端看接收者如何理解。
文學亦然,讀詩就是解碼文字的過程。撇除作者的主觀意圖後,我們能在這些符號中發現什麼新的事物,我相信這才是詩、文學,甚至生活的本質。
你不覺得我們很常被蒙蔽嗎?歷經社會化,我們再也無法和世界產生最直接的感受,只能試圖接近,好像把事物分門別類、大聲爭論後安上一個名稱就是全部的技藝了。
——我的意思是,覺得「這是散文」或「這是詩」對我們的閱讀有沒有影響?
第一週詩家的說法認為「不分行」是散文詩的關鍵;第二週提到在西方,散文意指所有不含詩歌用韻結構的寫作;第三週更引戰式的把詩的散文手法和分行散文放在一起討論。說了那麼多,究竟「詩化散文」和「散文詩」有沒有界線?有的話又該如何分辨?一個月了,我還是沒有要給任何答案,嘻嘻。請你自己去找,畢竟說話者從來都不是關鍵。
(說不定這些文字對自己的出現也感到無能為力?)
散文詩選最後一週,一切才剛剛開始。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散文詩 #散文 #答案
#二月結束ㄌ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台立場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_24.html
散文詩選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散文詩選第三週:我真的不是分行散文 ◎洪萬達
當你想告訴別人:「你犯了___的錯,
你知道錯在哪嗎?」最快的方式是
不如自己親身
操作一次
讓對方說:「你大錯特錯搞什麼啊?」
你就可以義正嚴詞地回嘴說:「你剛才
做了一模一樣的事啦渾球。」就像我現在正準備
跟你們說明這篇文本身
是一首詩。一定會有人暗自不爽:放屁
這只是分行散文!
只能說你答對了這才夠爛被稱作分行散文
也想說你答錯了我這已經是分行廢文
(因為散文組合後如此美好)
而我接下來幾天要舉的例子不是。
一首詩的散文性(散文詩或詩化散文是不是一條沙灘上被木棍重複劃上又沖掉的虛線?)與否,可不可以像詩人寫出一篇散文或小說,他說是詩,那就是詩?像流傳已久的梗圖:我們怎麼製造一個偽娘?畫出一個生理男,說他是女的;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作品的神就是作者,作者說這是什麼,作品就應該是什麼。
所以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麼?依循多年傳統制定劃分文類,在彼此領域動手動腳:小說可以散文化,散文也要虛構起來,詩歌要分家,詩成詩歌成歌,詩寫得不好還要被罵說那你去寫歌詞。
那我還是想回到文字本身,也想回到自己下定義(意即,我很可能是錯的但我接受)本身:詩的「分行」有一定的功能性在,已經幾乎可以說是一首詩的必要條件,表強調,表音韻,表分岐義;於是某些「被誤認為分行散文」的詩,應該是較其他現代詩更具故事性的,違背了詩的斷裂,造成讀者的不解。
可是交代清楚,就能說是散文了嗎?交代「不清楚」,難道就可以說是詩了嗎。
我想藉用這週要分析夏宇在《備忘錄》的〈草莓派〉:「下午,我們共同吃著一塊草莓派/逐漸陷入/一個不確定的年代」說:你要有你自己的答案。
--
美術設計:張展豪
圖片來源:張展豪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2/20200217.html
散文詩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躍場:台灣當代散文詩詩人選」新書介紹
專訪、導讀: 蘇家立(入選詩人之一)
「……我輩人中,當野心勃勃時,誰不曾夢想過詩式散文之奇蹟!既有音樂性而又無節拍同韻腳;既柔順而又粗獷,足供各種表達如:靈魂之抒發,夢幻之起伏以及良心的悸動。」──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1821-1867)
提到散文詩之起源,一般都認為始自波特萊爾,他的散文詩集《巴黎之憂鬱》(Le Spleen De Paris)也公認為最早的散文詩集。而這是台灣第一本散文詩選。書名「躍場」,係引用台灣已故著名散文詩詩人商禽先生之同名詩題。「躍場」原意為山路上的避車空間,這個岔出的空間引發了詩人種種超現實和現實的聯想,也正如散文詩以詩質為要件,兼容了散文與詩的美感,在逸出的自由空間裡自由揮灑。
如學者陳巍仁曾論,「相對於其他地區的華文散文詩,台灣散文詩可說極具辨識度。當大多數散文詩還受困於文類辨識的灰色區域時,台灣散文詩卻迅速在『詩』的隊伍站穩了地位」,散文詩在台灣可說面貌清晰,風格特具,文類的形式表現幾臻熟成,已散發相當程度的光能與熱力。本詩選廣泛收錄台灣散文詩代表詩人與作品,入選的二十三名詩人,年紀相差半個世紀,從五〇年代到網路時代,跨越鉛筆、毛筆、鋼筆、原子筆、電子筆到鍵盤,從白紙、稿紙、電腦到筆電與手機寫作。
除了商禽自早期的「超(脫)現實」,到重新建立起「超(極)現實」的extremely realistic散文詩風,並轉出文類的新境界。與之同期的秀陶,也在其名作〈白色的衝刺〉、〈Trio〉中呼應了此趨勢。接著更有蘇紹連自七〇年代開始的驚心系列散文詩,同時不謀而合出現了多位詩人寫作「驚心」風格的散文詩,如渡也、劉克襄、陳黎、大荒、陳義芝、張默、沙穗、汪啟疆等人的筆下,亦已出現類似的風格。
書中所選錄詩人及詩作均能表現散文詩寫作特質,題材創新,技巧獨特,內容豐富。每位詩人且均自撰寫作散文詩的心路歷程與詩觀,為讀者和詩學研究者提供了可貴的史料。眾多詩人集合在台灣第一本散文詩選集,並肩穿越詩路崎嶇的甬道,各自表現散文詩的理路與景致,共同為當代台灣文學,凸顯出一幅幅精美動人的浮世繪。
本書特色:
★台灣第一本散文詩選★除了是最好的散文詩賞析讀本,也兼具教材、及各級學校文學參考書之實用功能。
作者簡介:
李長青
曾獲吳濁流文學獎,台灣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林榮三文學獎,國立台灣文學館「金典獎」,年度詩獎等。著有詩集《落葉集》、《陪你回高雄》、《江湖》、《人生是電動玩具》、《海少年》、《給世界的筆記》、《風聲》等。
若爾‧諾爾
美國華裔,企管行銷與市場博士,除了詩學創作,也熱衷於英譯漢詩,曾獲文學獎若干,現居美國俄亥俄。
散文詩選 在 散文詩朗誦:忘記年齡,活出快樂!人生感悟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大家好!歡迎收聽蘇衛朗讀。蘇衛朗讀每天為您朗誦古今中外經典散文、詩詞、詩歌。分享古今中外名家及優秀作者的作品,期待和您在文學知識海洋中共同 ... ... <看更多>
散文詩選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散文詩選第一週:觀念的構築 林宇軒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散文詩選 第一週:觀念的構築◎林宇軒對於台灣文學,日治時期風車詩社水蔭萍、林修二即有以「日文」創作的散文詩作,其後詹冰、陳千武、小說家龍瑛宗也曾參與此行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