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有敷臉的習慣嗎?知道為什麼要敷面膜嗎?當面膜敷在肌膚上時,就像在面部蓋上毯子,形成局部密封狀態,會短暫阻絕肌膚與外界的接觸。這時皮膚溫度會些微上升,且為了透氣,便會張開毛孔以促進汗腺分泌與新陳代謝,使肌膚含氧量提高,進而使精華液被吸收滲透,從而達到深層保養的目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敷臉後,膚況都能變得水潤Q彈且明亮又細緻。為了養出迷人的水煮蛋肌,常保健康年輕的膚況,以下「五個敷臉的理由」,趕緊一起來認識吧!
❶灌注水分
角質層位在肌膚結構最外層,主要作用為防止水分散失及抵禦外在環境侵害,同時具有吸收與代謝的作用。其由角質細胞組成,而在細胞與細胞之間,則是由「細胞間脂質」及「天然保濕因子」所填充。它們相互堆砌排列出如磚牆的屏障,用來保護肌膚,聯手維持肌膚保濕度、防禦度與文定度。當角質屏障因老化、環境、疾病等壓力因素導致缺水、而失去防禦力時,各式肌膚問題便會接踵而來。而敷面膜屬於急救型之特殊保養工具,可為角質層傾注水分。於敷臉後,則應接續用乳液、凝膠或乳霜來進行鎖水步驟,以避免水分散失。常見的水性保濕成分,如尿素、雪耳、玻尿酸、山梨醇、丙二醇、胺基酸、透明質酸、海藻多醣、聚乙二醇、水解膠原蛋白等;而具鎖水的油性成分,則像是合成脂、角鯊烯、神經醯胺、各類動植物油脂等
❷紓敏養護
當肌膚出現泛紅、起疹、發癢、腫脹、脫屑、乾燥等不適反應,皆為敏弱肌的常見跡象。其主要受到紫外線照射、毛孔堵塞、肌膚缺水、過度清潔、壓力過大、免疫力低、天生遺傳等因素所導致發炎情況。輕症者可藉由具舒緩成分的面膜來鎮定緩解,像是神經胜肽、菸鹼胺、尿囊素、沒藥醇、傳明酸、洋甘菊、牡丹根、金盞花、金縷梅、木蘭醇、小黃瓜、薰衣草、薄荷、蘆薈、甘草等。而重度敏弱者,則應透過皮膚專科醫師診斷與治療,並配合日常建議之護理方式為主。並以選擇「敏弱肌」專屬的商品為主,像是凝凍質地就頗受歡迎,其具清爽降溫作用,且可避免膜紙中的纖維,帶來刺激不適之風險
❸積極修復
揮之不去的惱人痘疤、毛孔粗大、印記痕跡等瑕疵,若置之不理且無積極調理,便可能成為難以處置甚至不可逆的肌膚違章建築!肌膚的代謝週期約為28天,遇輕微受損時,日常可增加敷臉次數進行修護,可有助提升角質層之生長與代謝,便可使膚況恢復穩定。當肌膚的受損程度越高時,修復期就會越長,務必細心照顧,才可使調理進度加快些。而常見的修護類型成分,像是核糖、B3、B5、紅沒藥、水楊酸、蜀葵花、紫蘇葉、有機米、珍珠藻、蔓越莓、德國洋甘菊等,皆被廣泛應用在修護系列的功能性保養品中
❹平衡調理
良好的膚況,意即維持平衡與穩定的狀態,平時可透過清潔、保濕、美白、抗老、滋養等護膚品進行肌膚調養。日常則可藉助面膜進行週間調理,深層淨化讓肌膚保持絕佳通透性與平衡性及穩定性。而常見的養護成分像是辛甘醇、乳酸菌、辣木籽、戊二醇、苯丙醇、乙醯丙酸、明串球菌、茴香酸鈉、甲基丙二醇、大馬士革玫瑰等
❺防禦升級
肌膚是人體的重要保護屏障,用以抵擋污染、光害、溫度、病毒、細菌、微生物等之第一道防線。若肌膚的保護力漸弱,各式各樣的老化跡象便會逐漸浮上檯面!如同為了長保健康與元氣,可透過運動與補充營養來優化體能狀態;肌膚則可藉由保養來強化抵禦力,敷臉則具有密集調養的意義。像是A醇、紫蘇、靈芝、雪絨花、鳶尾花、蓖麻油、銀杏葉、維他命C、野百里香、人蔘皂苷、藍銅胜肽等,皆為主流的防禦係成分,協助肌膚在險峻環境中,仍可維持強韌的生命力
#面膜種類
1.片狀式面膜
以片狀的面膜布料吸收精華液,貼於臉部肌膚用以提升養分吸收率,其中可概分為一般不織布材質、生物纖維以及天然植物纖維3類。不織布材質為吸附足夠的精華液,多需有厚度,但在服貼度上就稍受影響。生物纖維的面膜的材質如滑潤的蒟蒻或花枝,當中細微的纖維直徑,能夠與肌膚緊密的貼合,創造高效率的封閉性經皮吸收效應,且多孔結構的生物纖維,可承載更多精華液,視厚薄度而異。而天然植物纖維則比一般布膜更輕薄透氣,甚至有隱形般的感覺,其服貼度及吸水力良好,且可被生物分解,材質溫和適用所有膚質
2.礦泥狀面膜
尤受油性及混和性肌膚歡迎的泥狀面膜,以清潔、去脂、保濕為主。泥類成分具備優異的吸附肌膚油脂及藏污納垢之作用,使用後肌膚潔淨清爽,於夏天特別受到歡迎
3.凝膠狀面膜
如果凍得清爽劑型,通常油脂含量較少或甚至無油,可達優異的降溫與補水效能,常見的晚安面膜,便是其經典商品。可採厚敷方式進行,使肌膚舒緩且吸收養分,於夏日特別受到歡迎
4.乳霜狀面膜
滑順潤澤的霜狀質地,添加可保濕的油脂,具有良好的滋潤性能,特別適合用在秋冬或是乾性肌膚使用,厚敷後再局部貼上保鮮膜或用溫熱毛巾貼附加強,便能進一步幫助深層潤澤調理
5.撕拉式面膜
以凍膠材質的面膜塗抹在臉部肌膚上,靜待一段時間後,凍膠就會在肌膚上形成薄膜,時間到之後再將薄膜輕柔撕除,膠體便會順勢帶走肌膚的老廢角質與髒污,主要以清潔保養功能為主
6.泡泡式面膜
其起泡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碳酸氫鈉(即小蘇打)+水→二氧化碳(氣泡來源),泡泡面膜在接觸到空氣後,原理就跟汽水一樣,小蘇打與水混合產生的二氧化碳空氣被關在中間,溶於水中的氣體急著溢散到空氣中,就產生了二氧化碳泡泡。第二,界面活性劑+起泡劑,凝膠型的泡泡面膜中較常見,界面活性劑加上少許的起泡劑,擠出混合搓開後即產生泡泡。而泡泡面膜原理是利用氣泡清潔毛孔內的髒污和軟化老化角質。可令肌膚變得明亮、細緻且潤澤
#敷臉停看聽
⚠️片狀面膜主要為一次性使用,切勿重複利用,以免孳生細菌,或造成肌膚傷害
⚠️敷臉時,勿把臉朝著電扇或吹風機吹風,這樣肯定讓保養成分加速乾燥,調理效果將大打折扣
⚠️敷臉後,若泛紅、發癢、刺痛等不良感受持續未減,甚至出現水泡、傷口等嚴重發炎、傷口等症狀,切勿置之不理,應立即就診與治療
⚠️敷臉前務必做好妥善卸妝與清潔,若肌膚留有髒污,便會因毛孔堵塞,而阻礙保養成分滲透與作用,且可能引起發炎、敏感或老化等副作用
⚠️當肌膚正在發炎,或長很多粉刺痘痘、酒糟泛紅等情況時,皆不適合敷臉。若操作不當,恐讓不良肌況加劇,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建議並配合指引進行調理
⚠️泡澡時不敷面膜,因為在溫熱的水蒸氣下,毛孔會張開,這時候會帶出毛孔內的髒汙,若敷臉反而阻礙髒汙排出,反讓髒污重新回到毛孔裡;應於泡澡後敷臉為宜,可使吸收力大幅提收
⚠️敷臉後,即可接續以日常保養品進行調理,可顯著提升吸收與養護效率,膚況便可再次升級。保養步驟,可從質地清爽循序漸進至潤澤滋養的質地,並可適時輕柔按摩肌群,緊實、紓壓一步到位
⚠️面膜稍作冰鎮或儲放於美容冰箱無礙,可有助成分穩定保存,且天熱時可獲冰涼降溫及緊緻毛孔的沁涼感受。而面膜加熱則不建議,因加熱可能導致活性成分變質流失,反而使面膜功效大幅下滑
⚠️敷面膜時間建議於20分鐘以內結束,因肌膚吸收水分存在極限,過量也不會再吸收,尤其片狀面膜敷過久,面膜布乾了之後會開始吸收肌膚水分,就會造成反效果,更別敷著睡覺過夜。至於敷面膜的頻率,各類保養調理型面膜,一週使用3-4次即足夠;清潔型面膜則依照膚況與季節,平均維持一週1-2次即可,通常於夏季時節的清潔護理需求與頻率會相對較高
#凱鈞話重點
#五個敷臉的理由
散尾葵照顧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米雅可 Miyaco遠紅外線陶瓷不沾平底鍋:臺灣製造,樸實耐磨的在地精神】
好的鍋具讓你作菜猶如在天堂;壞的鍋具讓你作菜猶如在地獄。「平底鍋」是現代家庭廚房裡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每個家庭都擁有至少一把以上的平底鍋,因此,挑選ㄧ把好的鍋具尤爲重要,以下,貓兒將為大家整理幾項自己在挑選平底鍋時最在乎的要點,提供給各位作為參考。
🍳示範鍋具:米雅可遠紅外線陶瓷不沾深型平底鍋 26cm
1、耐操耐磨:有別於市面一般鍋具,採用特殊的陶瓷覆膜技術,大幅提升表面硬度,即使烹調堅硬的魚、蝦、貝類食材也不怕造成刮傷,耐磨又耐用,使用金屬鍋鏟也ok !
2、不挑爐具:導熱迅速,低油煙烹煮,適用瓦斯爐/電磁爐/電晶爐等各式爐具。
3、導熱速度:遠紅外線陶瓷不沾平底鍋,導熱快且受熱均勻。重力鑄造,鍋身平穩,儲熱性佳。
4、不沾效果:採用陶瓷腹膜科技不沾處理技術,冷鍋冷油亦可達到不沾效果。
5、清潔維護:鍋緣防垂流設計,防止油漬沾汙鍋底,避免油垢堵塞爐頭、防止油漬引發火災。可拆式手把,方便清潔及收納。
6、製造產地:台灣傳統手工鑄造工藝,加厚鍋身,堅固經久耐用,在地生產,經濟實惠。
7、在乎細節,才能臻至完美:不沾效果絕佳,能有效減少油煙,照顧全家健康;鍋身無釘卯設計,ㄧ體成型/不卡油垢/容易清洗。
防疫期間,自煮活動也開始興旺起來,在家煮在家吃,外出工作也帶著自家便當來享用,在飲食教育逐漸式微的時代背景下,「自己煮」能成為全民運動,不可不謂為疫病蔓延下因禍得福的產物。今天貓家要用這只平底深鍋料理ㄧ日三餐,為各位示範幾道手路菜和便當菜,料理新手也能輕鬆掌握喔!
🍳營養早餐:
【北非蛋】
🍁食材:雞蛋3顆、牛蕃茄2顆(切碎)、洋蔥1/2顆(切碎)、蒜仁(切片)、蕈菇50g、辣椒1根(切丁)、絞肉150g、蕃茄糊4T、小茴香或孜然粉1/2t、紅椒粉少許、鹽巴少許、粗黑胡椒少許、香菜少許(可省)。
🍁作法:
1、平底鍋倒橄欖油,絞肉下鍋煎至變色,續投入洋葱和蒜片炒香。
2、加入蕈菇、蕃茄丁翻炒至蕃茄出水。
3、倒入蕃茄糊炒勻,撒鹽和胡椒、小茴香、紅椒粉炒至香氣散出,蓋上鍋蓋小火燉煮5-10分鐘。
4、保持小火,在番茄肉醬上挖三個小洞,打入雞蛋,慢煮至蛋白凝固,蛋黃仍呈流心狀態,撒上芫荽即可。
🍳午餐便當:
【栗子燒雞】
🍁食材:去骨雞腿排375g(切塊)、新鮮栗子12顆、泡軟乾香菇(小)12朵、青蔥1支(切段)、老薑(切片)5片、辣椒1支(切片)、醬油2T、紹興酒1T、砂糖1T、香菇水50ml。
🍁作法:
1、加入1T醬油於切塊雞腿肉中抓醃15分鐘。
2、起油鍋將雞腿肉煎至表面金黃後撥至鍋邊,下薑片、蔥白段、辣椒片爆香後,與雞腿肉ㄧ起拌炒。
3、加入栗子、香菇水、醬油1T與所有調味料,蓋上鍋蓋小火悶煮至栗子熟,加入蔥綠拌勻即可。
【秋葵杏鮑菇】
🍁食材:秋葵16支、杏鮑菇1朵、奶油20g、美奶滋1T、蠔油1T。
🍁作法:
1、秋葵洗淨切掉蒂頭後對切;杏鮑菇切片備用,
2、起油鍋將杏鮑菇煎至金黃,投入秋葵拌炒。
3、加入美乃滋、蠔油拌炒均勻即可盛盤。
🍳海派晚餐:
前菜【嫩煎小鮑魚沙拉】
🍁食材:九孔鮑3顆、蘆筍3根、小蕃茄1顆、蒜片1T、油醋醬少許。
🍁作法:
1、起油鍋,肉面朝下煎至表面金黃。
2、翻面煎殼面,直到出水即表示熟透。
3、蒜片煎至金黃酥脆。
4、汆燙蘆筍與切片小蕃茄擺盤,放上小鮑魚,撒上蒜片,淋上油醋醬即可。
主食【義式水煮魚&義大利麵】
🍁食材:赤鯮1尾、蛤蜊15顆、洋蔥1/2顆(切小塊)、蒜仁(切片)、小蕃茄15顆(對切)、黑橄欖6顆(切片)、迷迭香2支、白酒200ml、海鹽少許、粗黑胡椒少許。
🍁作法:
1.鮮魚洗淨擦乾後,裡外都抹上一層薄薄的鹽。
2.起鍋倒入橄欖油,將洋蔥末與蒜片炒香。
2、倒入白酒和蛤蜊,轉大火,加蓋煮至蛤蜊微微張開,取出蛤蜊。
3、放入魚、黑橄欖、番茄和香草,大火煮滾,蓋上鍋蓋,轉中火蒸煮,計時12分鐘。
4、加入酸豆,並以少許鹽巴及胡椒調整味道後便可加入作法2蛤蜊後熄火,淋上少許冷壓初榨橄欖油或檸檬橄欖油提味即可。
📍米雅可遠紅外線陶瓷不沾深型平底鍋 26cm👉 https://reurl.cc/GmGpjd
📍米雅可官網👉https://www.miyaco.com.tw/
📍米雅可粉專👉 https://m.facebook.com/miyaco.tw
#米雅可遠紅外線陶瓷不沾鍋 #臺灣製造 #防疫自主 #一日三餐 #海鮮大餐 #便當菜 #早午餐 #北非蛋 #秋葵 #小鮑魚 #九孔 #義式水煮魚 #栗子燒雞
散尾葵照顧 在 Urban Farmer 城市小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IG美照的植感空間佈置指南🪴」
綠色植栽在室內佈置的份量越來越重,但並非每種植物都適合你的環境和生活習慣,這編給大家一些挑選和擺放的關鍵技巧,教你打造IG美照中的植感空間🌿
1️⃣尋找光源
在進入挑選植物之前,「找光」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光之於植物,就如同食物之於人,千萬別被「室內」植物這個詞給騙了,大部分室內植物其實都無法存活在光線微弱的環境,另一方面,日照好拍照起來植物的光影才更美。首先請找到家中光源最充足的一面窗戶,這就是擺放你的第一顆室內植物的地方,接下來再從這一顆的位置慢慢增加植物,形成一個聚落延伸出去,前提是都要在光源能照到的範圍內。如果不確定哪一面是光線最亮的窗戶,這邊有一個簡單的判別法,若沒有被近距離的大樓遮蔽的話,面向南邊的窗戶通常為全日照,是光線最好的窗戶;面向東、西向的窗戶則是半日照;而向北的窗戶則是日照最弱的一面。仙人掌與多肉植物需要全日照,以南向窗為佳;大部分的室內植物半日照以上即可,南向或是東西向都可;北面的窗戶光線微弱,只能種植耐陰的蕨類,或是苔蘚類植物。
2️⃣選擇第一棵植物
第一株植物會為你的整體風格定調。通常我們會依照居家的空間大小,與天花板挑高程度來決定我的入門植物。第一次入手重點是:不要挑太小的植物,以及選擇葉片較大的植物。如果是挑高寬敞的環境,建議要直接購入高大型的植物,如琴葉榕、圓扇蒲葵、散尾葵、尤加、白水木等直接放在地上,份量才夠讓整個空間植感噴發。如果是精美小宅,且天花板較矮,可以購置中型盆栽,如龜背芋、虎尾蘭、粗肋草、竹芋、積水鳳梨等置於茶几或小桌上。如果是學校或辦公室,則可挑選小型的桌上盆栽,工作與課業嚴肅停滯的氣氛馬上就會流動活躍起來。
3️⃣植栽聚落與層次感
從第一棵植物的位置,沿著日照範圍作延伸,添購更多的盆栽營造一個聚落。建議不要購買太多一樣尺寸的盆栽,最好大大小小隨性錯落地排在一起,才有層次感。營造層次感的重點,除了購置不同尺寸的盆栽外,放置的位置也要有高有低。有落地的盆栽、有在桌子上櫃子上、層架上、有掛在牆上或是吊在天花板,讓視覺延展開來,空間也會有擴大的效果。要注意不同的高低擺放位置,適合不同的植物,落地大盆栽一定是較高、有枝幹、或葉子向上延伸的植物。桌上與櫃子上的位置,則可選擇高度適中,葉片帶特殊紋路並往左右橫向延伸的植物。廚房因為常常忙進忙出,建議放矮小好移動的盆栽,甚至可以種植芽菜、香草植物,隨手就能入菜!放在高處的盆栽或是吊盆,則要選擇垂吊植物,如吊蘭、常春藤、黃金葛、綠之鈴、愛之蔓等。掛在牆上可以考慮空氣鳳梨、鹿角蕨,或是綠牆掛布等。
4️⃣盆器的一致性
常常我們看到許多盆栽放在一起感到雜亂,往往是因為盆器沒有一致性。選擇簡單而有質感的盆器,可以陪襯突顯植物本身的美,不會過於花俏搶了植物的風采。打造一致性的2大訣竅就是色系相同、或是質感相同。色系相同很簡單,讓家裡的盆器全部都是一樣或是類似的顏色,無論是什麼顏色,只要同樣色系就能為空間的設計感加分,能搭配屋內的色系那就更好了。如果覺得同樣顏色太單調了,也可以選擇不同顏色但是同樣「材質」的盆器,例如五顏六色的陶盆、各種顏色的水泥盆、七彩的編織盆器,只要都是同一個材質,看起來就會有一致性。有時候也不一定要換盆,可以直接用套盆的方式,隨時能替換更有機動性。
5️⃣了解自己的生活習慣
美好的植物都擺設好了,她們卻不一定就會美好的存活下來。了解環境之後,最後要了解的是自己。你是一個什麼樣生活型態的人?你時常在家嗎?那麼你可以挑選更多需要時常澆水與照顧的植物。你常會需要旅行、出差?那麼可以挑選多肉或是耐旱植物。你不愛動手澆水?那麼可以購買自動澆水盆器或是保水盆器。你喜愛下廚?那麼一定要試著在廚房種些可食用的盆栽。植物不只要與你的環境結合,更要與你的生活方式融合為一體,才能蔓延成一個美好有機的植感空間。
📷: @shannieee @coffeeinmyjungle @the_jungle_asian @thepottedjungle
#ig #美圖 #植感生活 #室內植物 #植栽 #植栽聚落 #盆器 #生活習慣 #城市小農 #urbanfarmertw #houseplants #美照 #室內設計 #interiordesign #居家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