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命關頭9》北美首週末賣出 7000 萬美金,帶來什麼啟示?
受到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影響,台灣正處於疫情緊張的階段,電影院持續關閉;地球另一端,北美電影院則是逐漸復甦。由台裔美籍導演林詣彬回歸執導,馮迪索、姜成鎬、莎莉賽隆、海倫米蘭等人主演的《玩命關頭9》,終於在 6 月 25 日上週五於北美上映。
《玩命關頭9》也不負眾望,在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首週末收下 7000 萬美金,此數字是繼 2019 年《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的 1.77 億美金後的最佳首週末票房,刷新疫情之下的紀錄,也正代表北美觀眾悶壞後的反彈力道持續升溫。
全世界籠罩於 COVID-19 的陰影下,為避免群聚,諸多產業連帶遭受重創,包含旅遊業、表演藝文產業等等,電影院更是首當其衝。從去年 3 月 COVID-19 在北美爆發後,北美各大電影院立即關閉,其中包含全美最大的幾家連鎖戲院 AMC、Regal、Cinemark 等等,股價也大跌。到了今年 4 月,經營超過半世紀的弧光電影院(Arclight Cinemas),也永久關閉包含位於洛杉磯日落大道的電影院 ArcLight Cinemas and Pacific Theatres,就此成為歷史。
除了連鎖大型影城之外,獨立戲院自然也紛紛關閉,當中最知名的,就屬昆汀塔倫提諾旗下的新比佛利戲院(New Beverly Cinema)。然而,經過一年多的等待,美國民眾陸續接種疫苗,經濟復甦之際,連鎖戲院、獨立戲院慢慢恢復生機,新比佛利戲院在 6 月 1 日正式重新營業,重啟後的開幕片是昆汀塔倫提諾執導的作品《從前,有個好萊塢》,票券也立刻銷售一空。
🎬關於新比佛利戲院的攻略,可點此參考👉https://bit.ly/3qAhDYY
至於連鎖戲院播映的商業大作,就屬《玩命關頭9》做為代表,首週末的 7000 萬美金,超越疫情前 2019 年外傳《玩命關頭:特別行動》在北美首週末的 6000 萬美金,而《玩命關頭:特別行動》最終成績落在北美 1.73 億美金,全球 7.59 億美金。至於《玩命關頭》系列票房表現最亮眼的則是 2015 年的《玩命關頭7》,當時北美首週末就進帳 1.47 億美金,最終在北美和全球分別獲得 3.53 億美金和 15.15 億美金的票房,居於影史票房排行第 9 名的位置。
根據《Variety》報導,票房分析師 Jeff Bock 說:「電影院需要《玩命關頭9》,在疫情下能賣到 7000 萬美金是奇蹟,但是,為了保持正確的路線,還是必須觀察,往後的電影院需要的不僅是馮迪索。」
專門提供電影諮詢的公司 Franchise Entertainment Research 的 David A. Gross 就表示,《玩命關頭9》擁有絕佳開場,「在過去的一個月裡,能看見電影展現出真正的力量,《玩命關頭9》和《噤界2》都是系列作品,且都採取電影院放映,並非同步於串流上架,此成績可供給片廠們做後疫情的解讀。」
而全美最大連鎖戲院 AMC 首席執行長 Adam Aron 則聲明:「廣泛接種疫苗和再次上映大片,證明電影的回歸。我們對重啟後的紀錄週末,以及今年夏天和往後即將上映的更多大片感到相當興奮。」
不過《玩命關頭9》後續的票房漲幅仍有待觀察。主因北美電影院席位還未回到疫情前的開放數字,根據《Variety》指出目前僅開放 80%,且佔北美收入一部分的加拿大票房,其電影院仍幾乎關閉。而《玩命關頭9》7000 萬美金的數字是在 4179 間電影院開出來的成績,首週末的觀眾 60% 為男性,51% 的購票者年齡在 25 歲以下,而按人口統計分析,37% 的電影觀眾是西班牙裔、35% 是白人、16% 是黑人,8% 是亞洲人,觀眾的群象相當多元。
至於《玩命關頭9》離開北美後的海外成績,則突破了 3 億美金,上週從 45 個海外市場增加 3800 萬美金,使其國際票房收入達到 3.35 億美元,全球票房收入達到 4.05 億美金。在國際市場上,又以中國貢獻的 2.03 億美金最為驚人,其次分別為南韓的 1913 萬美金,不過第二名的南韓甚至連中國的 10% 都不到。
《玩命關頭9》在中國 5 月21 日上映當天,午夜場共收穫 5900 萬人民幣,其中在 IMAX 拿下 860 萬人民幣,佔比接近15%,成為系列新高。這個數字,也是中國IMAX市場繼《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之後,表現最好的電影。至於首日午夜場的 5900 萬人民幣也打破了《玩命關頭8》的 5500 萬人民幣。
《玩命關頭9》在中國上映 3 天,就進帳 8.8 億人民幣,相當於 1.37 億美金,這也是繼 2019 年底的《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之後,首部電影在單一市場開票破億美金的好萊塢電影。而《玩命關頭9》在 5 月 19 日起陸續於各地上映,經過首週末後,於全球收下 1.63 億美金票房數字,其中中國的 1.37 億美金,佔比將近 85%,換句話說,在疫情干擾,北美市場疲弱的狀態之下,好萊塢耗資破億的商業大作,要回收票房,目前表現最強勢的國家正是中國。
綜觀《玩命關頭》系列,中國也的確是金雞母,其中《玩命關頭7》、《玩命關頭8》分別以總票房 24.26 億人民幣、28.26 億人民幣佔居中國影史票房第 18 名和 15 名。從票房數字上來看,好萊塢只會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近年中國市場也的確成為全球第二大票倉,對於《玩命關頭9》這類製作預算 2 億美金的大型鉅作來說,中國票房可說越來越重要,也不難想見好萊塢靠攏中國,此前約翰希南向中國道歉的事件,猜想未來只會層出不窮。
🎬關於約翰希南「我愛中國」的爭議,可點此參考👉https://bit.ly/3h3CKjj
拉回北美票房,在《玩命關頭9》之前,有約翰卡拉辛斯基執導,艾蜜莉布朗等人回歸的《噤界2》,上映首週末就強勢收下 5708 萬美金的票房成績,甚至高於首集 5000 萬美金的開票數字。
《噤界2》在北美上映一個月有餘,目前票房累積 1.36 億美金,有望追趕甚至超越首集在北美市場的總票房 1.88 億美金,此數字也正有效代表北美電影市場的觀眾回籠。而連鎖戲院 AMC 上週末在美國各地的據點迎來超過 200 萬名觀眾,這是自 2019 年以來的最高數字。《噤界2》與《玩命關頭9》的表現,的確給了傳統電影院一劑強心針。
《噤界2》目前的累積票房,也強壓華納《哥吉拉大戰金剛》的 1 億美金、迪士尼《時尚惡女:庫伊拉》的 7130 萬美金,暫居今年票房冠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哥吉拉大戰金剛》、《時尚惡女:庫伊拉》等商業大片,華納與迪士尼都是選擇在北美上映當天同步上架於旗下的串流平台 HBO Max、DIsney+,此做法使得傳統電影院的票房數字被串流平台分散,而派拉蒙對於《噤界2》的做法是上映 45 天後,才於自家串流平台 Paramount+ 亮相,在電影院的票房數字上,自然有比較大的彈性空間與較高的天花板。
疫情影響了過往電影院的商業規則,好萊塢各大片廠在去年的掙扎之際,當然也發展了相對的因應之道。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變革,就是「電影院」與「串流」同步上映的商業模式,使得傳統電影院少了「窗期」保護,票房當然就不是一部商業電影唯一的衡量標準。
除了《哥吉拉大戰金剛》、《時尚惡女:庫伊拉》之外,今年環球的動畫續作《寶貝老闆:家大業大》將在旗下串流平台 Peacock 與電影院同步上映,而 Peacock 的訂戶可以免費觀看;迪士尼的《黑寡婦》也在電影院與串流同步上映,但串流訂戶需額外支付 30 美金才能觀看;皮克斯的動畫新片《Luca》跳過院線直接上架 Disney+,且不用額外付費;還有未來華納的十餘部大作,如《沙丘》、《駭客任務4》、《自殺突擊隊:集結》都將採取電影院與串流的同步上映。
令人眼花撩亂的觀看管道與收費方式,讓觀眾進入體驗電影的全新方式,目前電影院與串流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也混淆了北美觀眾,讓觀眾在找一部電影時,必須耗費更多力氣才能找到收看渠道。
根據《Variety》的報導,做了一份針對 600 位觀眾的問卷調查,其中數據顯示,只有 39% 受訪者知道新片《殺手保鏢2》獨家在電影院播映,沒有上串流;只有 21% 受訪者知道《Luca》在 Disney+ 觀賞,43% 的受訪者認為《Luca》也在電影院上映。
這樣的狀況讓北美迎來史上最混亂的暑期商業檔期,每一部商業大片幾乎都有不同的購買模式,也讓各家片廠的行銷與公關,耗費更多力氣與觀眾溝通——「在哪裡」才能看見新片。根據問卷指出,有 34% 的人知道已經能觀看《Luca》;至於《殺手保鏢2》則是僅有 23% 的受訪者知道已經上映。
即將在北美暑期檔登場的還有《黑寡婦》、《無限殺戮日》、《寶貝老闆:家大業大》、《詭老》、《特種部隊:蛇眼之戰》、《脫稿玩家》、《怪物奇兵:全新世代》、《叢林奇航》、《自殺突擊隊:集結》等片,而秋季檔打頭陣的是漫威影業排定在 9 月勞動節週末的《尚氣與十環傳奇》。
這些新電影各被所屬的片廠賦予不同任務,獨家上映電影院、同步串流等等,新電影的上映該如何宣傳,各大片廠在提升串流平台的競爭力時,又如何穩固傳統電影院的票房成績,會是未來電影產業變動的關注焦點。
📝完整報導寫在『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請點此👉https://bit.ly/3h5zq7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3月23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wza1Iozutok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散兵席位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2945762
上回講到因為比卡超升政務司,突然又令好多香港人關注起香港政制上黎。
「專業記者」林妙茵認為:政務司司長統領九個政策局,包括教育、社福、食衛、房屋運輸等,並且是臨時代理特首職務第一順位官員,然後藉此質疑李家超學歷、工作資歷無資格擔當呢個席位:呢種睇法,其實都好反映倒一般抱殘守舊嘅傳媒老屎忽,完全忽略政治現實嘅誤解。
綜觀全港媒體,似乎都係得共媒01點出歷任政務司嘅一個特性:就係永遠無一個政務司可以做完一屆完整任期。咁其實反映咗由回歸而黎,政務司長有兩大特徵:
1.政務司長從來無你想像中咁重要
2.佢只係一個過渡性職位
然後我地作一個簡單嘅回顧,究竟歷任政務司長有啲咩值得一記嘅地方:
第一任陳安方生作為港英餘孽只因政權交替先獲留任,響回歸後好快就同董建華不咬弘,之後響2000年黯然下台
第二任曾蔭權在任期間被董建華全面架空,更於沙士時投閒置散負責全港清潔,被嘲為「無兵司令」、「掃街大隊長」
第三任許士仁為曾蔭權指定軍師,似智囊多於政務司,短短任職兩年後,於換屆時被撤換
第四任唐英年為第一位非AO出身、算係有比較完整任期嘅政務司長。但佢在任期間一直欠缺令人留下印象嘅實績(我最記得就只有拍賣自選車牌),而且往後更因參選特首時表現無能,被人批評廢柴
第五任林瑞麟任期只有9個月,純粹為換替辭職參選嘅唐英年為過渡性任命,相比佢任職政制事務局時作為「人肉錄音機」,印象可以話更加模糊
第六任林鄭終於為第一個擁有實權及執政意志嘅政務司,但更多人認為治港政策皆為梁振英主導,林鄭主要為同流合污、協助落實。林鄭同唐英年一樣,皆因參選特首而未能完成政務司長完整任期。
第七任張建宗一直被視為過渡性人選,幾年黎外間從未停止過揣測佢幾時會被換走;老實講以佢嘅無能去到最後一刻先被炒,反而幾令人意外
講到呢度,大家應該清楚明白,政務司從來唔係果班「傳媒精英」、「時事KOL」想像中咁重要,
時事KOL分析香港政局,長期以黎都出現三大謬誤
一、每當特首希望強政勵治,政務司長就成為一個篤眼篤鼻嘅存在,關係好嘅政務司會成智囊、代行人,但一個將政務司架空嘅政府,亦唔見得對政局產生乜嘢重要影響;反而負責揸數嘅財政司,屢屢係比政務司更搶鏡。
二、其實公務員系統長久以黎都有佢固有一套運作模式,對於不滿嘅行政命令,公務員都會有不同方式進行抵制;但掉番轉頭佢地亦無一般市民想像中咁有骨氣(例如集體宣誓)。
呢種「中央同地方」嘅勢力抗衡,其實中共本身都存在呢種問題,但並唔係話有一個能幹嘅政務司就能解決──舉個例,林鄭「好打得」、夠資歷未?但佢對於各種土地規劃問題,由梁振英時代開始一樣係無從入手。
三、更重要一點卻係,好多人高估咗特衰政府嘅執政意志,其實自從董建華響八萬五一役奶咗嘢後,由曾蔭權無為而治、去到曾俊華嘅守財奴政策,去到今時今日仲未上倒馬嘅明日大嶼……基本上每一樣嘢都係hea住黎做,既然係咁,就算比你有個出色嘅政務司,都無用武之地啦
結果今時今日政務司真正嘅意義,只在於作為宣示特首接班人嘅銜頭:就好似美國副總統一樣,只有當美國總統死Q咗,又或者搵接班人時,佢先有存在意義──真正打破政務司先例嘅,從來唔係李家超,而係唐英年囉,因為佢係第一個被欽點後接班失敗嘅政務司長,而點解張建宗成日都比人質疑點解咁耐都唔落台,亦唔係因為佢無能,而係佢從來都無被視為下任特首人選。
甚至乎推國安法立法,都從來唔撚需要政務司架,一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一個保安局,一個警務署長,經已乜Q都搞掂哂啦,拿呢個就真係實質Police State嘅含意勒!
至於以比卡超嘅學歷,足唔足以勝任特首?呢個問題我諗應該要等佢正式宣佈參選先再講啦,記住,政治一日都嫌長呀!
散兵席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斯達:香港還有「體制內抗爭」嗎?其實之前根本沒這件事】
有人問我,香港人爭取民主自治,在體制內已經沒有空間,接下來應該怎麼辦?或者,運動本來就不理體制?
香港的有限民主自由是中國和西方默契下的產物
香港的有限民主自由,其實與中國改革、「與西方交好」的國家戰略緊密綑綁。因為港英時期的政治改革,香港逐漸有越多越多民選議員,包括地區上的區議員、全港事務的立法會議員。《基本法》對達致普選也有含糊承諾。
這個空間,吸收了很多不滿聲音進入體制,中方在回歸初期也大致沒有動這套制度,而是用國家機器資源培植選舉親兵,與民主派的選舉力量一直抗衡著。香港的政治抗爭,慢慢變成由專業從政者於議會發聲,佐以群眾必要時出來遊行示威表達壓力、表達民意,跟政權周旋。不管是有事想爭取,或者反對某些政策施行。
然而歸根究柢,香港有選舉有自由,甚至有自治成份,都是中國和西方默契下的產物。這個默契在2010年代開始打破,香港因為「國際關係」而誕生的政治經濟體系,就馬上改變,說明以議會、選舉為中心的反對運動,其實一點也不穩固。之前能夠存在,並不是路線管用,而是受益於中美媾和,雙方都需要香港的時代紅利。一旦上層秩序改變,各種問題就在香港憑空出現。法庭開始用政治色彩極濃的《暴動罪》重判抗爭者、有人開始被禁參選、有議員開始被取消資格。這是 2003 年至 2019 年香港政治的超簡略版本。
民主政團提前沉淪
弔詭的是,香港還未得到民主,很多民主政團已經有能力急不及待擴充營業,轉營為選舉機器。因為選舉帶來的資助,令政黨開支散葉。高級的政黨,就可以建立較有規模的選舉機器。選舉機器的存在,自然是為了確保下一屆繼續選到,甚至拿到更多席位,各國都是這樣。也有很多議員在家大業大之後,想的早已不是冒險犯難推進局面,而是進入議會薪津所帶來的中產生活,打算著如何在均勢(equilibrium)下繼續維持均勢,未創業就進入守成階段。
在議會機制確立穩定之後,民主運動和大眾啟蒙的事業反而慢慢陷入低潮。自2003年大遊行之後,幾乎就沒有大事,到 2010年前後才重新解凍。而當新解凍之後,就馬上有了內部矛盾。在示威現場,以及不同政治議題,業餘示威者和政治素人總希望加速,但由議席構成的泛民則多數想維持衝突「可控」;前者想盡力向前走,後者覺得打長期戰才有可能成功,這次不成功也沒所謂。這只是那個時空的「議員產業鏈」其實還大體健在,被排擠的只是年輕人,所以中老年人政圈並不在乎,並不感知。
「無大台」思想的誕生
這些互相排擠和世代鬥爭的黑暗戲碼,台灣人在聽香港人講政治時,經過漂白,多數不會聽到。2014 年雨傘運動就充滿了以佔領區域來分類的「旺角民主派」和「金鐘民主派」的鬥爭,平民與菁英,小眾與大眾,分庭抗禮。「無大台」的思想就是在 2014 年的旺角誕生。
自2014以後,香港的政治運動已經由素人主導,沒有太多大動作是由議會策動的。曾經在議搞議會抗爭的激進派,都慢慢因為政府收緊空間(並獲保守泛民議員投票支持),作用也越來越小。2014年佔領運動、2016年的旺角警民衝突、2019年的反送中,主要由市民自發,用網絡做動員聯絡。這些事實證明了香港爭取民主「重回正軌」,政治的事既然是眾人之事,就需要大眾一齊參與。西裝革履的政治菁英在議會裡沒錯可以辯論,但體制上立法會議員權力很小,香港是「行政主導」,當政府不講道理章程的時候,議員就沒用,議會戰線就沒用。或者當我們面對的決定是北京人大開出,不管是香港的議會、法庭都沒有法力去抗衡,好像孫悟空頭上的金箍圈,一念就緊。
「體制內抗爭」的可能性其實並不存在
「體制內抗爭」其實是以前某些泛民為了維護自己社經政治地位,拋出來愚弄選民的。體制路線民主運動,因為立法會的權力限制而先天困難重重,還未計人大決議擁有香港事務的絕對法定效力,不容挑戰,再不說議會路線的基礎,完全是依靠大國之間的默契,十分脆弱。從回歸到現在,中間的「運動真空」,其實是償還以前民主運動被議會吸納的風流債。
我們都幻想過,即使如此,選一些人入去議會,應該可以做點甚麼,但結果無一不是事後發現自己太天真了。循體制路線去爭取,前提就是體制要穩定,否則你投入去的資源,就會如泥牛入海。選舉就是一個例子,當你動員了很多錢很多人力去選,選民也投給你,但整個議席可以因為長官一念意志而取消,那是不是一個路線?是,但那是一個年年輸錢的路線。
現在選舉制度完全改制,但民選議員的體制影響力將會減到最低。可能還會有人去選,但連以前的消極功能都不會有,最多是以「民主派」的身分在裡面當個花瓶,令議會顯得沒那麼獨裁。體制路線、議會路線,至此絕了,但其實一種不存在的東西,是沒有絕或不絕的,它本來無一物。
香港泛民派的體制路線幻象破滅
上一代泛民被中國打壓,有人說,其實泛民對中國都很有功,為甚麼今日連留點情都沒有。例如民主派老兵梁耀忠,他在2016年議會的議長選舉時,本來因為「議員資歷深」而按規則可以主持,但他竟然自己放棄主持會議,然後北京就成功選出一個親北京議長。而例如在西方和香港中老年一代充滿光環的李柱銘,曾幾何時都為中國做說客,遊說美國維持中國「正常貿易地位」、遊說大家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等。談到這些歷史,有人會義憤填膺認為他們賣港,泛民賣港。
我不認為他們正在受獄,就要人死為大,就不能談論他們的政治得失。我不會說他們是為中共維穩,他們也想維穩,但他們是為自己,為自己熟悉和成長的那個香港——但整件事最悲劇的地方就在這裡:他們想維護的東西,在歷史中某個時段剛好又是中國想要的。例如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對中國的用處,大過對你和我,這大家都明白。其他例如法治、選舉、法律、民族身分等也是。到時間段轉變了,中港兩邊追求的東西就不再一樣,但這封分手信,香港人沒有接到,大部分香港人都是很遲才自己領會到,中國自己改變了,然後香港人發現以前自己受中國指令或請求守護、保留和相信的東西,一夕之間被定性為敵人。
他們跟新一代為理念和策略吵過很多,傷了和氣,但究柢只是因為想維護這些幻象,一種中美政治所釋出的「香港有體制」、「有險可守」的幻象,十分不值得,他們當然是受害者,但更是自己的意底牢結的受害者。他們被自己欺騙了。
所以香港其實一向沒有體制路線,或者說到現在才被迫承認,原來此路不通。然而此路不通,同樣標誌路線探索的重生。
民主運動的未來,在於有多少人能夠不依體制,也能立法事。香港民主運動是在 2014年reboot的,reboot後抗爭形式、廣度、深度、影響力都層層升級,所以引致北京動大手術。以前的冰封期沒有這種事,因為根本沒有具威脅性的民主運動。當時的民主派,始終壓得住場。民主陣營沒人敢挑戰腐老的高層,對北京來說,香港主流群眾,不能靠形象不佳的建制派去圈養,所以就只能靠司徒華、李柱銘這些形象好的人。只要泛民菁英能夠對香港人一錘定音,中國的對港政策應該就有領路人,香港人會較易接受,但因為任務太大,這首先毀掉了作為龍頭的民主黨的權威。
2010年政改爭議,民主黨決定與北京密談並決定那次不民主政改,受很多人批評,民主陣營裡面的人都在批判,後來出現一些分裂。這些傳統大黨本來應該是中國的策略性同盟,但使用和操作過程導致泛民權威進一步流失。之後新一代、新運動、新論述崛起,泛民菁英對中國管治香港的作用越來越少,中國就馬上不再尊重他們,並視他們為外國勢力代理人一網打盡。
真實的香港民主運動
至於未來應該如何,未來其實已經決定了。當假戰線消失、中美全球化圖景蒸發,香港民主運動就進入正常。這正常裡面當然充滿了危險、血汗、生與死,但這畢竟是爭取任何事都需要的。我們沒有為流血流汗爭取之前享受的自由和局部選舉,現在承受沒有自由和選舉,正是天道好還,也是歷史的公平運作。一切重新開始,人們儲蓄實力、修心養性、與敵同行、廣結善緣、浪蕩天涯、枕戈待旦……跟其他人一樣,沒有分別。
歷史優待我們,令我們上一輩不用面對,不用學習,我們現在就要補課。這件事要怎樣走下去,我不敢妄加指點,但香港的民主運動,終於走出了瓶頸。我們好像Matrix裡面的Neo,走出了虛擬世界,之後看見的真實世界,卻是頹敗的曠野,但在那裡建立出來的東西都會是真實的、有用的。香港人遲了出發,但終究是出了發,最終還是會走上其他族群走過的路。
散兵席位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3月23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wza1Iozutok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英國提出後脫歐時代外交國防新政策,放眼印太、提升軍力成為焦點,當中又以最多增加四成核彈頭最惹爭議,國防大臣華萊士辯稱,提升核震懾能力是要抗衡俄羅斯。英國作為《核不擴散條約》締約國,冷戰後一直高舉裁核旗幟,道德高地站得太高,現在轉軚擴大核武庫存,為核子軍備競賽加柴添薪,當然招人話柄。世界格局面對百年不遇巨變,中美交鋒激烈,俄日英歐各有盤算動作頻頻,約翰遜政府欲以「全球化英國」作為國家新定位,確保英國在國際舞台佔一席位,「脫歐入亞」反映這一思路。
蘋果頭條
英國外相藍韜文在國會表示,新疆廣泛侵犯人權的證據不容忽視,包括大規模拘留和監視,以及酷刑和強迫絕育的報道,「正與我們的國際夥伴合作,實施針對性的制裁,向負責者追究」。歐盟對4名中國官員與1個實體實施旅遊禁令與凍結資產等制裁,被制裁人士分別為前政法委書記朱海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王明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委、中國新建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君正,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廳長陳明國,至於被制裁的實體則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
東方正論
自上月下旬展開新冠疫苗接種計劃,需要打兩針,轉眼間接近一個月,爆出多宗嚴重事故,八命嗚呼,令到退針潮湧現,可是首輪優先接種人士,本周到了時候打第二針,否則前功盡廢,昨日政府管治團隊高官齊集上演「打針騷」,又以打疫苗針後免隔離往返內地作條件,誘導市民接種疫苗,但學者同日指出,第二針副作用機率多近10倍,政府豈不是推人去死!高官千方百計催谷打針,把清理200萬劑疫苗存貨看得比人命更重要。
星島社論
科網三巨頭「BAT」終於齊聚港交所!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9888)今日掛牌,昨晚暗盤表現平平,多間暗盤收盤均僅得不足百分之二的升幅,當中輝立暗盤更一度跌穿上市發售價二百五十二元,報二百五十元,最終收盤報二百五十四點八元,升百分之一點一,若不計手續費及佣金,一手五十股賺一百四十元。輝立及富途的暗盤收市價雖然都沒有跌穿招股價,但最終升幅亦有限。當中富途的暗盤收報二百五十三點八美元,微升百分之零點七,一手帳面賺九十元。
經濟社評
特首林鄭月娥昨天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後,特別提到本地接種率仍可以更好,且批評少數人士在社交媒體傳播失實消息,特別是污衊國產的科興針劑。即使客觀數據準確無誤,經過主觀演繹,一樣可誤導他人,現時正有人藉智利疫情,挫損港人信心,港府要善用自身、科企和傳媒的力量打擊流言,以免疫苗計劃事倍功半。林鄭等高官上月22日替疫苗接種揭開序幕,昨天依時接種第二劑。雖然醫學界提醒次針副作用或較多,但她昨晚表示,沒有任何不適,下午可以如常工作。她早前促請市民打足兩針完成疫苗保護機制,以免前功盡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