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ta變種病毒株來勢洶洶!若防疫上發生決策失誤,恐怕賺到了錢錢也沒命花! #當公共衛生與經濟站上天秤的兩端時,有辦法兼顧兩者嗎?還是非得選擇偏重哪一邊呢?
新冠肺炎持續延燒,各國相繼採取封城、遠距、WFH、餐廳不得內用等防疫措施。然而這類型的決策宛如 #雙面刃,在控制疫情的傳播時,也會衝擊到整體經濟。
對許多人來說,最直觀的防疫首選不外乎是愈嚴密愈好,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高防堵效果。然而, #在經濟學家眼中,答案卻沒有如此顯而易見!
究竟該怎麼做,才是「防疫最佳解」呢?
#假如你是防疫團隊決策者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會怎麼做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 研之有物
延伸閱讀:
「恐懼」如何影響經濟?金融危機十年之後——《故事經濟學》
https://pansci.asia/archives/203374
大數據解析人與病毒的距離——「人流研究」預測疫情熱點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7496
______________
泛科學為您準備的 COVID-19 防疫專題 ( •̀ ω •́ )✧
https://covid19.pansci.asia/
讓我們一起渡過這次的危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威宇 & 阿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要說什麼是驅動人類行為最大的力量,那一定就是故事。故事也是驅動經濟最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Robert Shiiler 的《故事經濟學》以及紐約大學教授 Damodaran 的《Narrative and Numbers》都在討論這個主題 影片重點: 00:00 開場 00:18 故事是經濟...
故事經濟學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毫秒之間,幾公尺之差,上下幾個億
"As the US stock market had grown less comprehensible, it had also become more sensationally erratic" -- Flash Boy
("在美國股市越來越難以理解之際,它越發不可預測的波動性也更加引人注目”)
***有中文版!****
一名曾經在高盛銀行工作的俄羅斯裔工程師,離職後有一天下飛機的時候被一群FBI帶走,說他竊取了高盛機密的軟體程式。在他想法裡面那大部分是開源碼,他想帶走的是他技術上得意的想法,有點像是自己的工作筆記一般。在面對偵訊,法官,及陪審團的時候,即便他就像是個一般的只愛技術的工程師,但仍然被判了幾年牢獄。到底,他拿走的這些程式嗎是什麼了不起的機密?還是說,這些程式碼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驚動了那些既得利益者?一切從這一場逮捕開始,回溯著華爾街在那幾年,股票交易與電腦科技碰撞時,產生的巨大利益衝突。
在金融產業逐步資訊化的同時,電腦交易取代人為交易,人們發現一切決戰點都在於速度。而原本政府立意良善希望讓自動交易透明化的法規,反而成為有心人士利用特權,造成更大的資訊不對等,撈取投資人的利益,甚至是退休基金也免不了受到這樣的剝削。因著利用這些高速交易,他們看似神不知鬼不覺的獲取利益,卻讓美國股市更加不穩定,開始不時的出現崩盤的現象。
如同 Michael Lewis其他的書一般,當中人物的刻畫就是如此鮮明而且引人入勝。這個真實故事裡面的主角,都是一群非典型華爾街人士。主要的一位是日本裔的加拿大金融主管,還有沉默寡言的俄羅斯程式設計者,有在家鄉快要餓死才移民到美國的愛爾蘭工程師,也有善於解密拼圖的華裔阿宅,等等。在當時的華爾街,這些工程師常常什麼名其妙被徵召到銀行當中,後來被重金挖角到所謂的高速交易所 (high frequency trading HFT)。常常他們會低著頭做事,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對公司的價值何在。而另一面是少數知道內幕的人士,他們利用這種資訊與速度的不對稱性,就像是在賭場當中,你可以看到其他人的動機,然後找他們幾步取得大部分的利益,或甚至是跟自己的客戶對賭。
這幾位非典型人士,最後拋棄百萬甚至千萬美金的年薪,自行組成一個交易圈,希望用公正透明的方式,能夠拆穿華爾街的謊言。他們在一個極度不被看好,甚至受到黑函威脅的情況之下,逆勢操作,才讓整個不對等的現象逐漸受到大眾矚目。
其中我覺得很酷的一點,是所謂半個局外人的那種眼光。正因這些人物都不是典型的華爾街人士,他們才看得見問題,或甚至與制度衝撞。日裔加拿大人的正直,讓他有一種要拯救世界的使命感。俄羅斯工程師在鐵幕下對抗不透明的製度,讓他習慣一眼看到制度中的漏洞。貧窮出生的愛爾蘭工程師,因著無法理解美國人的金錢價值觀,想要做對得起良心的事。而華裔阿宅,善於看見拼圖中的固定模式,就可以幫助其他人用更直覺的方式把複雜的情況變得容易理解。
當產業更加的資訊化之際,人們很容易推給電腦和機器,或是因為不懂電腦運算的方式,被有心人士佔便宜。對科技和AI的素養會越來越重要,但對每個領域都有基本的了解,就像查理蒙格說的 “工具箱要有多種工具”,才能讓資訊化的產業,仍然是人們可以當責的。
另外一提的是,這本2014年買的書,也是我的另一本斷頭書 (有開始沒有結束😅) 。事隔六年多以後,讀起來容易多了。雖然很多股票交易的背景和名詞不是太理解,但作者總是可以用一些讓人秒懂的比喻,維持我的興趣。Michael Lewis講故事的手法,彷彿是看到電影中一幕幕的編劇方式,加上刻畫鮮明的人物,讀他的書完全就是一種看劇的 fu啊!
📚延伸閱讀📚
一切經濟現像都是人為的
“The narrative economy" (故事經濟學)
https://dushuyizhi.net/narrative-economics-故事經濟學/
資訊爆炸時代,如何訓練思考的能力
“Poor Charlie's Almanack"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https://dushuyizhi.net/poor-charlies-almanack-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全文與中文版的連結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flash-boys-快閃大對決/
#MichaelLewis #FlashBoys #WallStreet #快閃大對決 #華爾街
故事經濟學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勞動節,來思考關於未來會常常出現的一種合作對象 -- 機器 (或說是電腦,人工智慧等等)
“Our investment in robotics should not simply be a way to accumulate money for retirement, they must also be put to work to ensure there is a world we want to retire into"
(我們投入在機器與人工智慧的研發,不該只是為了退休而積累錢財,更重要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可以創造出一個我們退休後會希望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身為紐約大學法律系教授的作者跟許多的教授作者一般,寫出來的書都不是太好讀 😂。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它不是單純從技術或是經濟的角度,思考機器對未來工作的影響。而是從法律如何制定的角度切入,而這一切其實都源自於我們怎麼看待所謂“工作的價值”。
書中前提是引用1942年著名科幻小說家以撒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 縮寫的短篇小說中講到的機器人三定律,以及這三個定律如何讓機器人無法全然遵守,最後只好犧牲自己以拯救人類的故事。其實大部分的科幻小說,骨子裡都是哲學思考的成份。所以就不小說提到的機器人三定律其實很大一部分影響著後來人們對機器人的思考。但因為二十世紀當中,很多的思考是以工廠生產值為範本。當工作的意義僅限於“產值”的時候,很自然的會導向 “機器取代大部分工作” 的一種論述。作者回到事實面,讓我們看到其實機器的發展並沒有讓失業率變高,但不可否認的是工作的本質,以及不同崗位的定義的確是隨著時代調整,但這也是人類歷史以來一直在發生的事情。
他提出的 “新機器定律” 包括:
1. 電腦和人工智慧應該與人類協作而非試圖取代
2. 電腦和人工智慧不應該模擬成人的樣子
3. 電腦和人工智慧不應該加強零和的軍備競賽
4. 機器和人工智慧必須清楚表明他們的創作者,擁有者,和有控制權的人。
接下來作者提出幾個大的領域當中思考人工智慧的不同可能。在醫療領域中,這些智慧機器是減輕醫生的負擔,還是讓某些人或得真人的接觸機會更少? 在教育領域中,這些智慧機器是在監督每一個孩子,還是有機會化成學生透過讓孩子們教機器的而更加精熟所學的知識?在媒體的領域中,這些智慧機器會更加擴散負面的假新聞,還是可以讓人們有時間成為更好的編輯? 在戰爭的領域當中,因著人臉辨識的智慧而決定殺不殺一個人,真的是好的嗎? 還是可以預見無止盡的武力競賽,而讓人反思是否我們該把精力花在共同的敵人上(例如氣候變遷的考驗)?
最後作者說到其實政治和法令的制定,其實都是源自於人們思考事情的觀點以及對某個事物的論述 (可以參考之前另外一本書 “故事經濟學”)到頭來不管是法令或是機器,最終還是人所設計的。所以他很希望大眾更多來思考,工作的本質和價值到底是什麼,才不會被某些小說和電影限制了我們的想像,或是決定了我們的觀點。他用希臘神話中伊卡洛斯的故事作為一個比喻,當我們醉心於一項技術的時候,必須同時要對它能夠平衡看待,才不會讓自己所創造的東西,反而成為危害自己的東西。
延伸閱讀,其他關於人工智慧與人性的書:
“Deep Thinking " (深度思考)-- 樂觀看待人機協作的西洋棋王著作
https://dushuyizhi.net/deep-thinking-深度思考/
"Blockchain Chicken Farm" (區塊鏈養雞場)--從中國三四線城市的科技逆襲,思考工作的意義和本質
https://dushuyizhi.net/blockchain-chicken-farm-區塊鏈養雞場/
“Girl Decoded" -- 讓AI有情商,有可能的嗎?
https://dushuyizhi.net/girl-decoded-讓ai有情商/
全文與相關連結都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new-laws-of-robotics-新機器定律/
#NewLawsofRobotics #AI #人工智慧 #FrankPasquale
故事經濟學 在 威宇 & 阿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果要說什麼是驅動人類行為最大的力量,那一定就是故事。故事也是驅動經濟最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Robert Shiiler 的《故事經濟學》以及紐約大學教授 Damodaran 的《Narrative and Numbers》都在討論這個主題
影片重點:
00:00 開場
00:18 故事是經濟中最強的力量
02:23 我們相信的故事其實都不完整
04:05 避免因為資訊與故事造成過度自信
📺 訂閱頻道看更多投資影片: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BeH-s9UqWnWMUyqBGNqdA?sub_confirmation=1
---
關於威宇:
Facebook:http://bit.ly/fb_wyli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wylin.tw/
網誌:https://wylin.tw/
財報狗:https://statementdog.com/
Email:iam@wylin.tw
關於阿堯:
Facebook:http://bit.ly/fb_yao
網誌:http://bit.ly/blogs_yao
故事經濟學 在 故事經濟學:比數字更有感染力,驅動和改寫經濟事件的耳語 的相關結果
瘋傳的故事像病毒,左右決策的威力更勝數據! 銷售重點.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行為金融學創始人、凱斯-席勒指數共 ... ... <看更多>
故事經濟學 在 故事經濟學:比數字更有感染力,驅動和改寫經濟事件的耳語 的相關結果
《故事經濟學》電子書-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行為金融學創始人、凱斯-席勒指數共創者 羅伯‧席勒迄今最重要的著作開啟經濟學新領域,在訊息瘋傳、充滿 ... ... <看更多>
故事經濟學 在 故事經濟學:比數字更有感染力,驅動和改寫經濟事件的耳語 的相關結果
所謂的故事經濟學,是指以具有感染力的故事傳遞,逐漸影響人們的決策行為,造成市場的變化與波動,進而影響經濟事件的一種現象。當一個故事被拋出的時候,從第一個人開始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