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分享一波!
俐媽今年教的北一女高三畢業學生李學姊,今年以優異成績錄取台大、政大,也同時錄取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俐媽向學姊邀稿,分享她申請北京、清華⋯大學的經驗,讓學弟妹將來申請時受惠,她不但馬上答應,隔天就送來稿子!神效率!
非常感謝李學姊🙏🏻🙏🏻
教導到你們,願意大方做經驗傳承,是我的福氣❤️❤️
—————————————————————
🔎申請大陸學校
📍我的申請狀況
社會組學生,申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財經大學。
我原本以為自己要指考,所以直到學測成績公布才匆匆忙忙的上工,導致三、四月都塞滿事情,同時還要顧好段考跟平時成績。整段路走來絕對不算輕鬆,甚至努力也並不等同回報,但從中真的可以學到很多,也給自己一個好好認識大陸學校的機會。
*由於各校規定不一,以下經驗分享我會以大部分學校的相同點為主,個別學校的特殊要求如果有需要可以再問我~
📍申請時程
每間學校的申請日程不盡相同,以下以我有申請的學校為主。
二月底~四月初:準備各校初審資料
四月中~五月中:各校公布通過初審名單
五月初~五月底:各校複審
六月初~:放榜
📍參考網站
▪️中國留學社:https://www.chinaeducenter.com
網站裡的「中國留學綜合討論」討論區會有很多同屆考生、學長姐交流,遇到問題都可以在上面發問,通常學長姐都很樂意解答。其他諸如歷屆面試題目、各校初審通過分數也可以在上面找到。
▪️夏潮聯合會:http://www.xiachao.org.tw
上面會有港澳台聯招的報名資訊!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https://www.cdgdc.edu.cn/xwyyjsjyxx/xkpgjg/
具有公信力的學科評估,各類學科的評估結果從A~C都有,可以透過這個網站了解申請學校的優勢學科及劣勢學科,作為申請時的參考。
————————————
🔸初審
需要準備的資料:個人陳述(自傳)、活動及得獎經歷、申請材料掃描件
其他可能要求繳交的資料:推薦信、幹部經歷、自我介紹影片
*實際要求以各校招生簡章為主
📍個人陳述:
每間學校都有字數限制(大多數都是1500內,上財是3000內),跟台灣的自傳最大的差別是不太需要排版,也不需要插入圖片。個人陳述是我最早開始動工也是最花心思的部分,前前後後反覆修改很多次才定稿。我會非常建議學弟妹找學長姐或老師幫忙看、給你建議,自己寫的時候總會有盲點,多聽別人的建議比較能夠看清楚全貌,如果是有大陸申請經驗的學長姐也可以過來人的經驗給你更準確的建議。
📍活動及得獎經歷:
我申請的其中三間學校有數量限制,精挑細選你覺得最有利於申請的經歷上傳!因為每個人的經歷、申請的專業都不一樣,這裡就不贅述哪些值得放上去、哪些不值得,如果自己沒辦法選出來的話也可以跟師長或學長姐一起討論。
📍申請材料掃描件:
這個環節主要需要注意的是系統可能會有單個檔案上傳大小限制或總上傳檔案容量限制。另外也要注意系統接受的檔案格式,通常都是pdf、png、jpg、jpeg。雖然這個環節看似輕鬆但是實際整理起來會覺得超累,所以建議寒假就可以開始掃各種證件(身分證、台胞證、學生證)跟獎狀、證書、成績單等等,開始申請之後就不用花那麼多時間處理這方面的雜務,獎狀證書掃描檔也可以用在個人申請。
📍初審建議:
▪️密切關注各校招生網。每間學校公佈招生簡章的日期都不一樣,可以把目標學校的招生網加入書籤,定期查看(我在三月的時候幾乎每天都看一次)
▪️找到信賴的師長或學長姐幫忙。如果認識在大陸、甚至是在目標學校讀書的學長姐最好,除了可以詢問申請的經驗,也可以請學長姐站在校方的角度給予個人陳述的建議。如果沒有認識的學長姐也沒關係,可以詢問對你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師長是否方便幫你看自傳,或許老師能看見你從來沒發現、且值得寫進自傳的亮點。
▪️千萬不要拖到最後一刻才上傳。例如人大的系統就是提交報名資料之後才會生成報名表,請你印下來給校長簽名,但事前完全不會知道有這個步驟。所以建議學弟妹在每間學校的deadline前三天就提交報名,以防出現任何未知的狀況或是系統問題。
▪️有任何問題直接問招生辦公室。我在申請浙大時需要提交學測成績公證資料,在網路上看到的資訊是可以去大考中心申請,不一定要去公證人事務所;後來寫信問浙大招生辦,招辦老師卻說只接受事務所的公證成績。申請大陸學校的資訊很雜,可能遇到的問題也不少,當你不確定資訊是否正確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詢問招生辦公室。
▪️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申請大陸學校的日程通常會跟學測個人申請重疊(明年個人申請時程延後,可能會比較少撞期),如果兩邊都有申請的話時間管理就顯得很重要。確定學校要求繳交的資料後可以訂下進度(什麼時候以前完成什麼項目、最晚幾月幾號提交申請⋯⋯),我的方法是寫在週計劃本裡提醒自己。
🔸複審
分為面試跟筆試,由於大部分學校僅要求面試,所以以下針對面試部分分享我的經驗。
*上財沒有複審,直接以書面審查決定錄取名單。
📍面試:
跟台灣很不一樣的是,我在大陸學校的面試幾乎沒有被問到專業題,比較常見的反而是機智問答,現場抽題現場回答。這部分沒有特別的訣竅,畢竟反應力跟知識是日積月累的,要在短期內培養不太容易。建議可以多練習講話,平常在學校跟也要申請大學(不論大陸或台灣)的同學一起練習、進步,學習如何應對沒辦法發揮的問題、將擅長領域的問題回答得淋漓盡致,回答時尤其注意自己的表達邏輯。
其次,在面試前至少瀏覽過一遍申請學校的歷史、特色、校訓、校友等等,我被不止一間學校問到這類型的問題(跟其他學校有什麼不一樣、認識哪位商界校友等等)。申請動機除了要準備為什麼選擇去大陸念書、也要留意一下自己申請的專業。申請大陸學校時通常可以填不只一個志願的專業,但是通常填到後面都會出現最後幾個專業跟自己的第一志願專業領域落差很大的情況,建議也準備好一套說詞跟教授解釋為什麼這樣排志願序。
最後,自我介紹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能夠準備的部分,每間學校不論是團面還是個面都會要求中文或英文的自我介紹,不一定要背稿,但至少腦中要有架構,才能在面試時有條理地講出來。
📍複審建議:
▪️相信自己。不要被其他學校的錄取狀況影響,面試算是很主觀的測驗,每間學校想要的學生都不一樣,而且大陸學校的面試通常很友善(與我在台灣的申請狀況相比)盡力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以及想錄取的渴望,相信教授一定會看到的!
▪️熟讀書審資料。很多學校都會從個人陳述或是活動經歷裡問問題,可以特別著墨於你學到什麼、跟你填的專業有什麼連結等。
▪️密切關注報名網站、電子郵件。像北大就是在報名網站裡告知初審通過狀況、面試相關事宜、錄取與否等等,如果不常查看很可能錯過訊息;其他學校則多會寄信通知學生申請進度。你沒辦法預料學校會怎麼通知最新消息,所以每天花點時間檢查信箱、登入報名系統,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想申請大陸學校 該從哪裡著手
📍學測前
全力衝刺學測!大陸學校的初審通過與否很大一部分是由學測成績決定,就算通過標準(頂標/前標/均標),還是有可能要跟其他考生比較級分高低。
📍寒假
估分出來覺得機會很大的話,可以開始準備整理、掃描資料及擬出自傳草稿。這時候也可以瀏覽各校網頁,訂出目標學校和保底學校。
📍開學後
關注各校網頁,隨時掌握申請進度,初審和複審的建議如上。
最後,有些部份的準備我沒有寫那麼細是因為跟準備個人申請差別不大,而個人申請的準備攻略已經有很多資料,所以我沒有再特別提一次。港澳台聯招的部份我沒有特別研究,不過論申請難度聯招絕不比學測申請容易,想查找相關資訊的話可以多上中國留學社網站爬文。如果以上還有不清楚的部份或是想針對個別學校問問題的話都可以私訊問我,祝學弟妹逐夢順利!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此篇值得收藏
#成功屬於及早佈局即知即行的人
#台大明明風雲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葛量洪教育學院(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以美術教育為主,於1951年創立,校址在九龍加士居道42號。開校第三年兼併了鄉師,當年香港政府致力發展小學,亟需大量師資,葛師就採取短期的一年制,而且迅速發展擴充名額。全盛時每屆一...
政大 中文 校友 在 哈佛商業評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企業如何「落實」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並不是要做就能成功做到,除了要有明確目標,還要有合適切入點。國泰金控資訊長張家生就在CEO管理講堂上提到,如果希望數位轉型一次到位,失敗率和風險性都很高,尤其是那些非新創、有歷史包袱的企業,愈容易失敗。
#張家生 #詹文男 #CEO管理講堂 #數位轉型
—
❚ 每日接收,加入LINE好友:https://hbrtw.cc/LINE
❚ 文章速讀,追蹤IG:https://hbrtw.cc/Instagram
政大 中文 校友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印刻文學 散文集分享:《#雨客與花客》※
周芬伶〈如手如足〉
一個活著的人,看到同伴死去,
就只能在他自身之外繼續活下去了。
──巴塔耶
香港與台北分別出現雙虹,這是虹與霓的異象。二○一八年雙十清晨,台灣總統府後出現了完美的雙彩虹:一個月後,陽明山上再度出現了雙彩虹,且長達九小時,破一九九四年在英國所觀測到的六小時彩虹,成為彩虹持續時間最久的世界紀錄。二○一九年六月反送中之後,香港出現火彩虹與日暈。據說,彩虹是上帝誓約的記號。在〈創世紀〉中,大洪水後,上帝指著天上的彩虹對諾亞立下了誓約:
神說:我與你們並你們這裡的各樣活物所立的永約是有記號的。
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
──《聖經.啟示錄9:8-13》
被神的誓約標記的兩個城市,在二○一四年太陽花運動後有著奇妙聯結,我自二○一○年到香港客座後,跟這座城市關係越來越緊密,主要是來往頻繁的學生與校友會。
學校在荃灣,附近有個小島叫馬灣,通往馬灣的碼頭有一艘諾亞方舟,我曾到那個小島,只見一片都是矮房子的村落,海水與天色是薄菏藍,自成一個天地。
那時的廣東道已被中客占領,本地人移往旺角與銅鑼灣,在地鐵中高聲喧譁的大陸人,引來戴耳機年輕人鄙夷的眼光。
跟學生逛灣仔與銅鑼灣,走難走的陡坡,他每天為省錢,常坐一段公車,跑一大段路,每天的中餐是兩只老婆餅。他得過香港青年文學獎首獎,因來台灣交換而認識,我到香港客座,他每週從大埔通車一個多小時來上課,假日帶我去逛街,不過是來台灣交換,為何這麼盡心。
重點是他對台灣有感情,感恩知報,這麼溫文守禮,是台灣也少見的。
他是也斯的學生,也斯過世時,整理他的全集,劉以鬯過世,他還守孝。
學生中沒一個像他那樣賢德,跟顏回差不多,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志。
這跟他是基督徒有關嗎?香港青年在學校受西式教育,家裡遵從古禮,剛認識時,覺得他們較保守,不易親近,熟了之後,他們尊師重道,頗有古風。
他個子很小,重約五十公斤,打扮偏日系,吃穿都挑剔。
你能相信這樣文弱的文青是勇武嗎?是願為香港拋頭顱灑熱血的「手足」?
二○一八年八月,我們還一起在海洋城約喝下午茶,他從劉以鬯的靈堂趕來,髮鬚久未剃,形容憔悴,我們談著他要來台灣讀博士的事。
另一個珠海的學生,念完中大碩士,在中學教書,他也愛來台灣,每來台灣必住我家,他是另一型,喜歡玩會做事,人也高大帥氣,他追求港大畢業的小姊姊為妻,二○一九年初他們結婚旅行,邀我同行,我們一起遊東歐,維也納聽音樂會,波蘭買古董,布達佩斯吃鵝肝,我們一路暍茶,一路開茶碗、瓷器課,並相約以後要開茶屋。他偷偷告訴我,到挪威哪都沒去,就搶購五件愛牌休閒外套,我說好丟臉哦。
這樣的潮青,在運動中是和理非。
如果沒有這次運動,我們不會清醒得這麼徹底。
總在最糜爛,昏沉中醒來,我們已站在懸崖之前。
原來以前認為對的,好的,都是假。
那些我們認為人不可能這麼壞的事都是真的。
你說暴民襲警,說一個都不能少。
我愛的是魏晉風骨,你卻是納粹入骨:你愛的歲月靜好,都是彌天大謊。
這是一個邪惡與正義,集權與民主的對決,其中有一百萬基督徒,還有為上帝而戰的誓約,有神與無神的戰爭。
九月,到香港評文學獎,住在銅鑼灣,這裡常有遊行、衝突,但玻璃沒一塊破的,街道乾淨,遊客也是多,和理非遊行很安靜,連口號也不多,還會收垃圾,勇武夜晚才出來,白天上班、上學,晚上有人發黑衣,派零錢坐車,打無形的戰爭。
勇武港生說仇太深,回不去了。和理非港生說,為了保護自己的學生走上街。如果被抓,去台灣投靠你。
和理非夫婦住馬灣,我在他們房子大窗台,又看見薄荷藍的天空與大海,再一次看到諾亞方舟,原來老師說的迦南地是這裡。
他們互稱手足,因為戴著面具,看不清彼此的臉孔,手足在這裡是具體地殘缺與局部,但透過彼此療傷,以藍水作記號,他們以受傷的手足存在著,而成為另一種共通體。
人民在這裡,也不在這裡,並拒絕被定義。他們建立另一種情人共通體,他們或相異或被消失,隨時會有人補上,對拒絕承認它的掌權者,這最令人畏懼,且無法掌控,因為「它不讓自身被人把握,它既消解社會現狀,又倔強固執地用一種不受法律限制的至尊性來重新發明現狀,因為它在否認現狀的同時,也把自身維持為現狀的基礎。」
手足,我死之後,記得代我活下去。
這彩虹般的誓約,人神共指。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周芬伶 創作
#Winnie 手寫、襯圖,粉專 Winnie艾寫字,Instagram:winnieadam
(照片亦為Winnie攝影)
※本篇收錄於周芬伶散文集《雨客與花客》(印刻文學,2020年5月)。編按:因粉專無法標示引文之故,引文體例與書中不同。
※周芬伶(引自書介)
屏東人,政大中文系畢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現任教於東海大學中文系。以散文集《花房之歌》榮獲中山文藝獎,《蘭花辭》榮獲首屆台灣文學獎散文金典獎。《花東婦好》獲2018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作品有散文、小說、文論多種。近著《花東婦好》、《濕地》、《北印度書簡》、《紅咖哩黃咖哩》、《龍瑛宗傳》、《散文課》、《創作課》、《美學課》等。
※感謝印刻聯絡人Una提供文本,並感謝Winnie手寫支援。
#香港 #反送中 #台北 #如手如足 #散文 #創作 #手寫
政大 中文 校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葛量洪教育學院(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以美術教育為主,於1951年創立,校址在九龍加士居道42號。開校第三年兼併了鄉師,當年香港政府致力發展小學,亟需大量師資,葛師就採取短期的一年制,而且迅速發展擴充名額。全盛時每屆一班竟達330人(羅師中英兩部每屆各收25名,鄉師中文只收25名)。葛師於1964年除繼續開辦一年制外,更加開辦了中文二年制。葛師師資訓練特有兩項措施,第一為「設計教學」,分組學員選題後,要分工參考搜資料、實地採訪。最後要安排大規模展覽作分享。第二項特色是「小組討論」,以補大課單向講授之不足,也建立了更佳之師生關係。一年制全期分配到小學實習一次,畢業生只可任教小學。二年制實習兩次,第二次分配到中學實習,畢業後可最高任教至中三(Form3),選取之標準及校內表現也要求嚴格,入讀二年制者也曾有於升二年級時須離校。由於政府通過教育學院法例,提升至頒授學位的水平,葛量洪教育學院於1994年被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的一部份;而原址將被重建。按恔友會96年統計,葛師開辦了45年,本科同學計達6760名。 其校友會於1952年9月成立,並先後創立了5間以「葛量洪校友會」命名的學校,即:葛量洪校友會觀塘學校(1961-2008)、葛量洪校友會慈雲山學校(1967-1988)、葛量洪校友會油塘學校(1973-1993)、葛量洪校友會將軍澳學校(1988-2008)及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1997-今)。在多間師範學院合併後,葛師校友會學校仍以原名續辦,設有多項獎學金,後因出生率下降而致多間完成歷史任命。葛量洪校友會轄下各小學的校監均為香港民主派元老、前立法會議員、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葛師首屆畢業生,曾任葛師校友會觀塘學校校長二十一年)。2011年葛師校友會舉辦了盛大之鑽禧藝展及多項紀念活動,增添葛師鑽禧紀念獎學金,更收集校友之著作及歷史照片出版了專冊,名為「葛師的歲月」(Down Memory Lane: Our Golden Years at 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資料詳盡,並得當年馮翰文副院長發序言。
香港教育學院(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是香港八間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高等學府之一,主要提供教師專業培訓。香港教育學院的歷史可追溯至1853年於聖保羅書院開辦的首個正規在職教師培訓課程。隨著政府及社會大眾對師資教育的關注及需求不斷增加,羅富國師範學院(羅師)、葛量洪師範學院(葛師)、柏立基師範學院(柏師)、香港工商師範學院和語文教育學院等相繼成立,開辦正規的師資培訓課程,為香港教育提供具備資歷的教師。依照1994年4月25日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五號報告書的建議,四所師訓機構和語文教育學院合併成為香港教育學院,進一步提升師資教育和有關專業培訓課程的質素;總辦事處設於香港島銅鑼灣新寧大廈,另設10間分校,主要提供教育文憑課程及在職教師培訓課程。直至1997年,香港教育學院遷往新界大埔至今。新校園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露屏路10號,佔地12.5公頃,由著名建築公司巴馬丹拿(P&T Group)設計,於1996年5月28日由前港督彭定康主持奠基,並於1998年2月26日由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揭幕正式啟用。校園由行政大樓、教學大樓、文康及運動綜合大樓、學生宿舍及戶外體育設施組成。香港教育學院雖有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教院的教育及師資培訓在國際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十五名、亞洲區第三名 ;語文學科則位列全球首 101-150 名 。於2015年9月11日,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通過香港教育學院正名大學,待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及得到立法會通過,教院最快可於16年2月正名為大學。經收集多方意見後,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決定,將以「香港教育大學」及「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EdUHK)」作為教院正名後的校名。香港教育學院設有3個學院,轄下共13個學系,提供不同範疇的本科課程,包括教育學士、文學士及社會科學學士,同時也為在職教師提供部分時間制進修課程;而研究生院則負責統籌各研究式或修課式的博士及碩士課程,如哲學博士及教育博士等。修讀教育學士或教育文憑的學生需通過兩次教學實習,而所有教學實習則由院校協作與學校體驗事務處負責統籌。學院並設多個校級研究與發展中心,追求卓越的研究和社會合作項目。
政大 中文 校友 在 【大師論壇.政大EMBA校友會】演講精華:從職場跨界力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商場如戰場真正的勝者是「不畏戰、但也不戀戰」真正的輸家是陷入「無役不與」的思考陷阱#宣明智.馳騁商場四十年智慧精華之作《#思考圖譜》精彩演講 ... ... <看更多>
政大 中文 校友 在 政大中文系| Taipei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百年樓中文系330309會議室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聯絡方式:(02)29393091#62302 張助教‼️僅開放給海外學友及因隔離無法到場之與會者(其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