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快節奏的質詢,時間不夠真的很趕,
激動處有些哽咽,但我不是愛哭鬼= ="
原住民孩子的未來只能靠教育,
跟我們文化元素相關的民族教育真的很重要,
講再多遍,講到嘴巴爛,都不覺得累。
希望市府能慢慢從漢族思想抽離,
用謙卑虛心的態度,重新審視本市的民族教育。
【107.06.07 市政總質詢內容】
朱市長及各位局處首長,大家平安。
今天利用短短的十分鐘,
來跟各位分享最近處理的選服故事,
也邀請相關局處共同省思我們在這其中的角色定位,
以及我們還能夠為他們做些什麼。
三峽龍恩埔原住民國宅的建置目的,
是為了安置三鶯橋下部落以及其他河岸部落族人,
租金低廉,設施完善,
是貧困族人在脫貧過程中可以有的安穩居所,
也是市府最佳政績代表之一。
但是國宅內部仍有部分族人,即使接受安置,
並長時間給予社會福利資源後,仍然在貧困中打轉,
甚至演變得更加貧窮,成為社會底層赤貧無助的一群。
70年代出生的孩子,就是我的這個世代,
義務教育延長為九年,也是經濟開始發展的年代,
照理說我們這代的生活狀況與教育程度,
應該要優於4.5.60年代的前輩。
但是在接觸了幾個非常特殊的個案後,我發現我錯了。
這些案主是跟我年紀差不多,
甚至比我還年輕的父母們,
他們的生活狀況卻比早年前輩們還要糟糕,
在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就有了狀況,
父母從花東北上工作,居住在違建部落,
經濟狀況不好,導致他們學業沒有順利完成,
有很多的比例根本沒有拿到國中畢業證書,
甚至沒有國小畢業證書。
然而他們現在也有了後代,
是一群90、100年以後出生的孩子,
而且這些家庭的孩子人數,
都遠高於現今台灣家庭平均孩子的人數。
在出生率嚴重不足的現代,
本來應該要高興還有父母願意多生孩子,
但是.....
#這群原本應成為原住民族群及國家未來希望的幼子,
#在困頓的生活中,
#只是不斷複製自己父母幾乎放棄脫貧的生活模式,
叫我很難不去想像,
大部分的孩子終究會走上父母的路,
也成為社會的赤貧者。
所以,我們必須去檢討省思的是:
為什麼赤貧家庭不管接受多少社會福利資源,
卻仍然沒辦法脫離貧窮?
答案就是:教育不足!
不管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
沒有徹底改變父母思維的方案或是教育進入這些家庭,
他們永遠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在貧窮漩渦裡打轉卻離不開。
再低廉的租金,也因為一直無力或是其他原因不正常繳納,
而累積成龐大的債務,讓當事人不斷逃避、不願面對;
最後行政單位不得不顧及公眾利益及公平性的情況下,
強制驅離這些赤貧戶離開目前安身的國宅,
讓他們由赤貧者變成了無家者。
但是,不管走到哪裡,
他們都還是存在於社會,並且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我的想像中,也許在座各位的想像跟我差不多:
教育普及的70年代,即使家庭狀況不好,
但是義務教育應該不至於中斷無法繼續,
為什麼連最基本的國中都沒有念完?
「我們從國小就不喜歡去學校」
「聽不懂老師說什麼」
「學校的同學瞧不起功課不好的人」
「我們被歸類為問題學生」 …
整理了很多答案後發現,
#當時的主流教育讓原住民的孩子僅有兩種選擇:
一、#放棄原住民中心價值與身分認同,#與一般族群在主流教育中爭奪排名和榮譽;
二、#維持原住民的文化特性和思想,#但在主流社會中漸漸被邊緣化。
可能會有人反駁我,那是過去才會發生的事情,
現在應該不會了…
但是,我必須沉痛地告訴各位,
直到現在,民國107年的時空背景下,
仍然有很多貧困家庭的原民孩子,從國小就開始輟學了,
不上學的原因,跟他們的父母差不多。
#當孩子認為自己是學校及老師的包袱,
#而教育過程無法教會他們認同自己,
#無法讓他們獲得成就感時,#他們學習的意願就會降低。
教育局的中輟數據無法顯示出來,那是因為這些都是黑數,
只要家長有打電話去學校請假,孩子就不算輟學。
但試問,一星期只到學校上課一、二天,
這樣的教育如何連貫,怎麼可能完整?
而且這些原本應該在學校的孩子,在居家附近遊盪,
嘗試著他們認為好玩刺激卻充滿危險的遊戲,卻無人看管,
是否真的要等到發生更嚴重的問題時,
我們才出來反省、道歉,想解決的方法?
所以,我認為,並且依然不放棄繼續建請市府,
現階段,要解決這些環環相扣而導致的社會問題,方法就是教育;
#創造一個能讓原民孩子有歸屬感 #尊榮感,#認同自己文化背景,
#並以母體文化為主體骨架,#放入其他學科的學習模式及空間場域,
#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感謝教育局採納我過去的建議,
今年三月邀集了原住民重點學校的校長們,
一同去參訪了其他縣市的民族教育,
回來後也給我一份相當完整的參訪報告。
遺憾的是,即使在報告前半段,
對於這些學校驚人的教學成效有相當大的肯定,
但是回歸本市的民族教育討論時,卻有些缺乏積極主動,
丟回給各校「自行評估」。
我們都知道即使被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
但是這些學校大部分學生都還是漢人,
學習系統也仍然以漢人為主。
除了各校原民專班畢業成果展,
才能看見孩子為了那二、三小時給來賓和家長的感動,
而有族群文化相關的歌舞課程和技術傳承以外,
#我們的孩子仍在主流教育,
#也就是缺乏自己文化背元素的教育環境中辛苦掙扎著,
#永遠找不到認同感。
當然,我非常肯定市府以及議員前輩們,
多年前在金山、樹林高中設立原民專班的用心,
但我也必須誠實地說,
#我們的專班現況和教學方式,
#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
#也追不上原民文化滅失的速度。
其實我自己在今年一月,
在教育局還沒有安排民族學校考察之前,
就已前去參訪台中博屋瑪國小,
非常感謝原民局的費心安排。
在這裡我要借用博屋瑪國小的簡報,
向大家分享他們的辦學成果,
還有當地孩子對於「上學念書」這件事的熱切期待,
最重要的,這些孩子在民族教育的薰陶之下,
在其他學科成績上依然有優異亮眼的表現;
以及,家長對於學校的高信賴程度且安心的選擇,
連不同族群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該校就讀,
最好的例子就是:
台中市副市長的孩子,一個漢族高官的孩子,
就在那裡念書。
博屋瑪國小的簡報最後一張寫著:
「今日不做,明天就看不到泰雅族。 」
這句話,我也要送給在座的市長和局處首長,
#今日不做 #明日我們就看不到原住民族
放棄原住民中心價值與身分認同 在 原住民身分認同及憲法意義| 元照出版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第九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舉辦日期:2022年10月22日【主題討論(二) 原住民身分 法的釋憲影響】主持人:黃昭元大法官│司法院發表人:‧ ... ... <看更多>
放棄原住民中心價值與身分認同 在 挺移工(TIG)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政秩序之核心價值,「人格權」作為個人人格的基 礎,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而為憲法第22條所 保障之基本人權之一,其中包括「原住民身分認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