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事」這回事〉
作者:陳韋安
我從來沒有當過教會執事。大學畢業後,在教會當了兩年福音幹事,就走去讀神學,一讀就十年。雖然期間曾經是團契導師、神學生、傳道人,卻沒有嘗過當執事的滋味。不過,我身邊卻有不少執事朋友。他們都是愛主、委身、愛教會的好信徒。當然,也曾聽聞過一些「執事弄權」的故事。這些教會被前輩稱為傳道人的墳墓。作為神學院老師,若一旦知道,就會叮囑初出茅廬的傳道人別去。
執事(deacon)的希臘文是διάκονος,有「僕人」、「服務」之意。根據使徒行傳第六章所記載,執事的設立原是分擔傳道人的行政工作。教會人多了,教會多元了,執事就被宣召服侍教會內的孤兒寡婦。因此,執事原是為了服侍教會的邊緣群體。不過,中世紀後執事職在教會中逐漸式微,成為了司鐸候選人晉鐸前的短暫過渡階段。後來,宗教改革出現,加爾文重新強調教會的四個職事——牧師、教師、長老和執事。因此,執事再次成為教會的核心骨幹。不過,執事的職責仍然以管理救濟貧病孤寡的事工為主。
由此可見,執事本來就肩負起教會慈惠與社會關懷的工作。它是傳道人的助手,減輕牧者的行政壓力。執事也為解決紛爭而存在,它是為人而存的職事。
不過,隨著現代福音派教會注重事工的拓展與籌劃,執事的功能不再是社會關懷,也不是照顧教內的邊緣群體,而是愈來愈像企業的高層決策者——這一點我其實沒有很大異議(當然,對教會的企業管理方式我是相當有保留)。畢竟,「信徒皆祭司」,教會毋須限制信徒擔當教會領袖。不過,雖說「信徒皆祭司」,但卻不代表任何人都有能力、神學知識與心志管理教會(提前六章的教導只是最基本要求!),尤其是教會與世俗公司有別,執事必須真正認識何謂「教會」。更危險的是,當執事一旦充當「教會高層」,卻脫離前線對人的僕人服侍,單單流於會議桌上的事工策劃,就會造成極可怕的異化,非常危險。
因此,執事極度需要委身的召命與神學裝備。無獨有偶,天主教會在一九六七年梵蒂岡第二次會議重新設立「終身執事」一職,要求相當嚴格。終身執事的培育期必須至少長達三年,期間經過嚴格的選核、面試、實習。執事是一個陶成的過程,終身執事還要接受靈性操練、學習關懷貧窮、神學訓練等——恍如訓練一位神職人員般。不是嗎?執事本來就是神聖的職份,並非純粹信徒領袖。
不,我不是提倡哪一套體制比哪一套好。沒有的。世上沒有任何一套教會制度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教會問題。牧者主導還是執事主導?終身制還是選舉制?會友大會還是主任牧師任命?要腐敗,任何制度都可以腐敗。問題的關鍵仍然是人。
因此,傳道人與執事之間,猶如男女感情一般,責任不能完全歸咎於某方。說句公道話,所謂「執事弄權」,往往背後暗藏教會過去無數悽慘故事——教會可能長年沒有遇上合適的牧者,傳道人幾年換一次,牧者只是雇工,幾多感情,幾多牧養,幾多關係,原來都不是長久。最後,信徒領袖漸漸對外聘牧者失去信任,唯有「自己教會自己救」。
不過,若說傳道人與執事恍如男女關係,牧者與執事就如一對父母——唯有健康的婚姻關係,彼此合作,才能孕育出健康教會。
「改革宗神學的危險」的推薦目錄:
- 關於改革宗神學的危險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改革宗神學的危險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改革宗神學的危險 在 Sam Tsang 曾思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改革宗神學的危險 在 Re: [討論] 自由主義神學的特徵- 看板Christianity 的評價
- 關於改革宗神學的危險 在 Andrew Chai - 【宗教改革反思】自稱改革者的「反改革精神 ... 的評價
- 關於改革宗神學的危險 在 改革宗電視台RTV Taiwan 的評價
- 關於改革宗神學的危險 在 [心得] 靈意抑或是字義?召會與改革宗的解經探戈 - PTT 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改革宗神學的危險 在 標籤: 改革宗異端 - 台灣社會團體查詢網 的評價
改革宗神學的危險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宗教改革反思】自稱改革者的「反改革精神」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筆者看到一個改革宗的神學院老師給他的學生留言寫道:「改革宗思想和神學是完全符合聖經的。別的宗派思想和神學是有部分在解釋聖經上有問題。所以,我們一定要接受改革宗和信仰……」(本引文毫無串改)
以上言論或不能代表所有改革宗信徒的立場,但這種態度在新教領袖和信徒中的確不難見。在普世教會紀念宗教改革運動當兒,以上言論卻顯然秉持著「反改革」的精神。聽起來就像當年改革者所要改革的羅馬公教,而不像改革者。改革運動的繼承者,不知不覺已經變成了反改革者。
筆者不是反對改革宗神學。我必須承認,自己的信仰根基很大程度都受造就於改革宗思想。然而,如果任何一個人標榜著改革宗,卻同時認為只有改革宗神學思想才是理解和詮釋真理的唯一和絕對標準,甚至把其他神學上持不同觀點的派別視為異端,就形同當年的被改革者——羅馬公教。
十六世紀改教者所在處境,正是一個自稱持有真理的極權體制。馬丁路德的言論,包括其九十五條論綱和其它出版過的著作,以及對羅馬公教的指責,都被要求收回。馬丁路德拒絕這麼做,堅持只接受聖經的權威,除非他們能根據聖經來指出他的錯誤。這場爭辯最具代表性的場合無疑是1521年的沃木斯會議,最終馬丁路德仍然被判違法,教廷下令將他逮捕。到了今天,當年被視為叛徒的改教者,卻常常站在自己的神學立場上,來給異議者貼上叛徒的標籤。
不要以為筆者的立場是:沒有絕對真理、每一個說法都應該被包容。當年的宗教改革者之所以能在極大的壓力之下,寧願冒著生命危險,去堅守他們的立場,是因為他們看出了羅馬公教在教義(如煉獄)和相應做法(如贖罪劵)上明顯違背了聖經的真理。他們為此而戰,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效法的。問題是,在其他更多的情況中,我們所堅持的並不一定是真理本身,只是對真理的某種解釋罷了。如果有人否定獨一真神,否定神在歷史上的作為,否定耶穌是神、否定耶穌降生、受死、復活,否定聖靈,否定人靠恩典得救,否定耶穌再來……,我們應該站在聖經的立場上以清楚的理據來為真理辯護。至於其它聖經沒有清楚啟示的內容,抑或是人對某個神學議題的觀點論述,諸如預定與自由意志、千禧年、聖餐,甚至是對某些經文的不同看法等,基督徒應當保持開明的態度,冷靜地判斷他們的依據,辨別觀點優劣,並理智地回應,而不是瞎辯,更不要一受到質疑就大發脾氣。
有一次筆者在網上看到一個信仰問題解答的短片,發問者在字條上寫道:「難道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神學就是最完美的嗎?」念完字條,回答問題的「神學家牧師」的回應竟是:「我從你的問題中看到了你的驕傲!」……我為此感到悲哀。我們究竟是在捍衛真理,還是捍衛某人、某派的思想?
話說回來,我們的確要感謝改教運動的神學家們,若不是他們,現今的教會可能早已偏離正道十萬八千里了。但與此同時我們卻必須承認,他們的神學論述,為了針對當時教會的生態做出回應,肯定有其要強調之處(如因信稱義),也有他們輕忽之處。如果真理被幾個改教神學家的幾本著作就講完了,那神的道還真的不過如此。今天的教會如果真的尊重改教領袖,就不能單單高舉改教家的神學論述,更要效法他們改革的精神,繼續對教會和信仰進行改革,以致是教會和教會所傳遞的信仰,都越來越更合神心意。
我們當謹慎,不要口口聲聲喊著改革,實際上卻完全違反改革精神。不過,筆者已經做了準備:我的讀者中,說不定有人讀了本文就覺得我已經「走偏」或「不正統」了,然後很想在留言處寫上:異端!!!……無論如何,以上觀點,歡迎批判和交流。這才符合改革精神。
改革宗神學的危險 在 Sam Tsang 曾思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a.3299754090…/10153284150149091/…
信洗派這個十六世紀的基督徒群體,原初稱為「重洗派」(Anabaptist, Wiedertäufer),意即重新受洗的人。這種稱呼並非善意,而乃是污名。2005年加拿大門諾總會(Mennonite Church Canada)出版《這是我們信仰:門諾會的聖經信念》,指出門諾會的先驅者乃一群信洗派的人,1因此筆者這篇文章採取「信洗派」這一名稱,來指稱這群宗教改革時期的信徒。「信洗派」這一名稱,正正顯出這群信徒的信仰核心,以及招致惡待甚至迫害的原因。踐行信而受洗的聖經教導,無疑就是否定基督教王國(Christiandom)千年以來持守並執行的嬰兒受洗,因而受到當時的羅馬教會和正在興起的宗教改革運動攻擊,視為危險的運動——「為歐洲的宗教與社會建制帶來暴力性的毀壞,其踐行被視為奇異的與反社會的,其信念被視為惡魔教唆的異端」。
--選擇分離、被迫邊緣的信洗派教會,鄧紹光
英國聖安德烈斯大學哲學博士
現為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
書名:<仄徑舛途——全權統治下的教會>
出版社:德慧文化有限公司
主編:張慧嫈
改革宗神學的危險 在 Andrew Chai - 【宗教改革反思】自稱改革者的「反改革精神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筆者看到一個改革宗的神學院老師給他的學生留言寫道:「改革宗思想和神學是完全符合 ... 當年的宗教改革者之所以能在極大的壓力之下,寧願冒著生命危險,去堅守他們的 ... ... <看更多>
改革宗神學的危險 在 改革宗電視台RTV Taiwa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過去二十年間,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們為華人改革宗的神學在台北的精華地段建立了一個中心。改革宗神學院現今有六十位的學生、三位全職的教師、六位兼任的教師、及三位 ... ... <看更多>
改革宗神學的危險 在 Re: [討論] 自由主義神學的特徵- 看板Christianity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本帖仍然謝絕三尺的參與
--------------------------------------------
因為覺得您把幾個觀念混為一談,所以分開另一貼討論。
*[1;37m推 *[33mlinyi781227*[m*[33m: 我倒覺想請問您所說的改革宗是指主流的改革
宗?
這是個好問題。以美國為例,美國的TULIP/5點加爾文主義是少數中的少數派。大部分美
國的改革宗(以長老會為主體)基本上是3點加爾文主義為主。台灣比較有趣,因為神學院
學術比較不好,再加上教會保守勢力比較強,所以原則上還是以3點為主。但是,由於華人
改革宗基本上都已為敏斯特為盟主,所以,相對美國而言,5點的勢力比較強。當然,美國
進十幾年,由於John Piper這些極端改革宗(Hyper-Calinism)的抬頭,5點的勢力有上升
的跡象。(可參考浸信會內部的加爾文主義造成的衝突)。在台灣以外,東南亞,香港,北
美華人教會,中國大陸的改革宗基本上都是5點。
所以,【主流】還需要進一步定義。我所謂【主流】是根據整個華人基督教的整體情況而
言。事實上,華人基督教的溫和改革宗整體而言都沒有什麼聲音和影響力。例如,台灣的
林慈信,根本沒人理。
*[1;31m→ *[33mlinyi781227*[m*[33m: 因為我身旁認識的改革宗前輩與您所陳述的有
些?
*[1;31m→ *[33mlinyi781227*[m*[33m: 比方說在陸尊恩傳道或駱鴻銘弟兄都是反對自
由?
仍然,您身旁的改革宗是【多數】?還是【少數】?同為趙天恩牧師分別在港台創立的,
最為重要的改革宗神學院:香港中神和台灣華神。香港中神的立場就是【聖經有誤】,華
神則是【聖經無誤】。那個是自由主義神學?
香港三大神學院:建道,中神,崇基都是改革宗神學,您可以查看看他們的神學立場:基
本上都是以聖經神學為主導,走社會福音路線,認定聖經有誤。而光這三間神學院一年培
養多少牧師,影響力有多大?就不用多說了。
另外,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和中華基督教長老教會的神學立場也有差異的。
*[1;31m→ *[33mlinyi781227*[m*[33m: 他們所強調的聖經神學(盟約神學)跟自由派也
沒?
嗯。。。。事實上,聖經神學不能被等同於聖約神學誒!看來您也不是很清楚。這麼說吧
:
聖經神學是以聖經各個書卷為整理並歸納聖經內容的標準,而
系統神學則是以主題方式歸納並整理聖經的內容
這兩個是同一個層級的。
而聖約神學基本上是無千,以神與人立的約作為貫穿聖經的主軸。時代論是千禧年主義,
以神在歷史不同時代中分賜救恩的方式作為貫穿聖經的主軸。兩者一般來說被歸在末世論
的範圍內。而末世論又是系統神學下的一個子論。如下圖
系統神學--------聖經神學
|
神論/基督論/聖靈。。。。。末世論
|
聖約神學/時代論
也就是說,您把爺爺和孫子混為一談嘍!
當然,我了解,由於聖約神學和聖經神學(在加上歷史/文法解經)往往是改革宗神學強
調的重點,所以會讓人把這兩件事等同起來。但兩者事實上是不同的。
但是,中國大陸解放前的改革宗可不具有這麼強的品牌意識。當時長老會/改革宗最有名
的神學家賈玉銘採用的是時代論,三元論,神化教義,寓意解經。如果他生在今日,估計會
被趕出長老會/改革宗的系統。:P
*[1;31m→ *[33mlinyi781227*[m*[33m: 所以我不覺得聖經神學是自由派的產物
那麼,您需要研究研究聖經神學的歷史:史懷哲,哈娜克,低本說,形式批判,去神話化
。
其實,奧爾森有一本21世紀神學評論,寫的不錯。
*[1;31m→ *[33mlinyi781227*[m*[33m: 因為這種盟約神學應該是在清教徒手中發揚光
大?
嗯。。。。。建議看本書:
The Economy of the Covenants Between God and Man BY HERMAN WITSIUS
這本是聖約神學的基石之作,但是絕大多數聖約神學的跟隨者不知道有這本書。
*[1;31m→ *[33mlinyi781227*[m*[33m: 當然我對這段歷史沒有很有把握,可能要請df
大?
*[1;31m→ *[33mlinyi781227*[m*[33m: 我自己本身從改革宗神學轉到路德神學,所以
我?
*[1;31m→ *[33mlinyi781227*[m*[33m: 改革宗的聖經神學(聖約神學)與您所說的似乎
蠻?
仍然,聖經神學和聖約神學是兩回事。建議您參考這兩本書:
1.
聖約神學簡介
INTRODUCTION: ON COVENANT THEOLOGY
文:巴刻(J. I. Packer)
2.
認識聖經神學
According to Plan--The unfolding revelation of God in the Bible
作者: 高偉勳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
原文作者: Graeme Goldsworthy
譯者: 林向陽
出版社:校園書房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您就知道兩者是不同的。
*[1;31m→ *[33mlinyi781227*[m*[33m: 所以才想請問您所指的改革宗是單純指長老會
的?
長老會是不是改革宗?這應該不是問題吧?
不過,改革宗不僅僅局限於長老會。事實上,佔中運動就體現出香港跨宗派的改革宗化的
跡象。(太陽花就無法喚起台灣基督教的支持,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改革宗方面應該是
很高興的。
×××××××××××××××××××
這裡有一篇關於【聖經神學】的文章,可以參考:https://www.gotquestions.org/biblical-theology.html
Answer: Biblical the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doctrines of the Bible,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ir chronology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In contrast
to systematic theology, which categorizes doctrine according to specific
topics, biblical theology shows the unfolding of God’s revelation as it
progressed through history. Biblical theology may seek to isolate and express
the theological teachings of a specific portion of Scripture, such as the
theology of the Pentateuch (first five books of the Old Testament) or the
theology contained within John’s writings, etc. Or it may focus on a
particular period of time, such as the theology of the unified kingdom years.
Another branch of biblical theology may study a particular motif or theme in
the Bible: a study of “the remnant,” for example, might search out how that
motif is introduced and developed throughout Scripture.
。。。。。
Here is a basic difference between systematic and biblical theology:
systematic theology asks, “What does the Bible as a whole say about angels?
” and then examines every passage that concerns angelic beings, draws
conclusions, and organizes all the information into a body of truth called “
angelology.” The final product is, from Genesis to Revelation, the totality
of God’s revealed truth on the subject.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如布特曼和NT Wright都是被算為聖經神學下的新約神學大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54.2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538037135.A.F0E.html
一般以TULIP的多寡為標準。所謂Extreme/Hyper Calvinism基本上是5點的,美國改革宗的堡壘衛敏斯特就是典型的5點,而且在網站上開宗明義說它就是改革宗,不教改革宗以外的東西。所以,凡是跟為敏斯特搭上關係的,基本上就是屬於這類。最好的例子就是某位捐了一個教席給衛敏斯特換一個榮譽博士的某大牧師。所以,,基本上一和衛敏斯特搭上邊,就是Hyper了。
但是,在改革宗圈子裡面,對於人的完全敗壞(敗壞的人仍有良心,可以行善)和神恩保守(有些人就是不願意被保守)是有爭議的。所以,一般來說,有4點,3.5點,3點,2.5點,2點的加爾文主義。但是,在美國基本上是3點為主。我等下再貼一篇文章出來,大家可以參考。
========================
有興趣進一步了解自由主義神學的脈絡,下面這本書大概是中文書籍中最深入淺出的。如果看不懂,那就沒辦法了。:P
20世紀神學評論
TWENTIETH-CENTURY THEOLOGY: GOD AND THE WORLD IN A TRANSITIONAL
作者: 葛倫斯、奧爾森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
原文作者: STANLEY J. GRENZ & ROGER E. OLSON
譯者: 劉良淑、任孝
=========================
※ 編輯: df31 (180.217.179.200), 09/27/2018 20:58:54
什麼是極端加爾文主義?
世平譯/誠之審校
英文原文地址:https://www.spurgeon.org/~phil/articles/hypercal.htm
“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斷不喜悅惡人滅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
而活。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以西結書33:11)
寫此文並張貼出來,是因為我對一些微妙的趨勢,表明出有一股正在上升的“極端加爾文
主義”的浪潮感到擔憂,而這個浪潮特別存在於年輕的加爾文主義者和改革宗新手的隊伍
當中。我在互聯網改革宗的論壇上,包括電子郵件群(mailing lists),網站,以及用
戶論壇(Usenet forums),已經看到這個趨勢。
如果有人對我的立場是什麼感興趣,我可以告訴你,我是一個加爾文主義者。我是一個毫
無保留地相信《多特信 經》的五點加爾文主義者。當我提到極端加爾文主義的時候,我
不是粗枝大葉地、帶著貶義來使用這個詞。我不是一個把所有的加爾文主義都貼上“極端
”標籤的阿 米念主義者。當我使用“加爾文主義”這個詞的時候,我是按照它在歷史上
的用法來使用的。
歷史教導我們,極端加爾文主義對真正的加爾文主義的威脅如同阿米念主義的威脅一樣可
怕。實際上自從清教徒 時代以來,真正加爾文主義的復興,每次都因為極端加爾文主義
的影響而遭到劫持,變成殘廢,或最終被扼殺掉。當今的加爾文主義者應該要做得更好,
以抵擋這些 致命趨勢的影響。
--Phil Johnson
什麼是極端加爾文主義
“極端加爾文主義”簡單地講就是一種教義,此教義強調神的主權而排除人的責任。稱之
為極端加爾文主義可以 說是錯用了這個語詞。它實際上是對歷史性的加爾文主義的拒絕
。極端加爾文主義是否定聖經所教導的,也否定主要的加爾文主義信經所教導的、關於神
主權的觀 點,而以一種失衡的、不符合聖經的看法取而代之。
極端加爾文主義以各種形式出現,很難以一個簡單的定義概括之。這裡有幾個定義供各位
考慮。我會對這些定義略加評論,接著會提出一個更全面的定義。
常見的神學詞典的定義:
1. 極端加爾文主義是一種高舉神的尊榮和榮耀的神學體系,但它是靠降低罪人的道德和
屬靈義務來達成的。它強調恩典的不可抗拒性到一個地步,以至於傳福音看起來沒有必要
;而且,基督僅僅被賜予蒙揀選的人 ……
2. 極端加爾文主義是屬於相信墮落前揀選的“五點”加爾文主義(注意,這是指墮落前
揀選論的其中一個學派,而不是所有的墮落前揀選論)。他們通過過分強調神的隱藏的旨
意過於顯明的旨意、以及過分強調永恆過於時間,來特別突出神的主權,以至於貶低、極
度輕看罪人的義務;特別是在說到宣講福音時,他們否認福音的宣講是神真心地給所有的
人的“出價(或譯為邀請)”(offer),真心地邀請所有的人來信福音;這樣一來,它
就削弱了普世罪人的義務,即他們需要相信主耶穌的拯救,以及相信基督確確實為他們而
死;它鼓勵人搜索內心世界,看自己是否是蒙揀選的。(見Peter Toon在《新神學辭典》
[Leicester: IVP, 1988), 324.]的文章,〈極端加爾文主義〉。)
注意到在這個定義中有三個關鍵點:第一,它正確地指出極端加爾文主義者趨於強調神的
隱秘旨意過於祂顯明(可感知)的旨意。確實,在所有關於“神的旨意”的討論中,極端
加爾文主義者通常掩蓋這樣的區分,即神通過祂的命令(即聖經譯者注)所啟示出的
旨意,與祂在永恆的命定中所包含的旨意之間的區分。然而,這個區分是歷史性的改革宗
神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參見派博的文章: "Are There Two Wills in God? Divine
Election and God's Desire for All To Be Saved",收錄在 Thomas R. Schreiner編輯
的書:The Grace of God and the Bondage of the Will, 2 vols. Grand Rapids:
Baker, 1995, 1:107-131.)
第二,注意到上面定義強調的重點,即極端加爾文主義者否認傳福音時應使用“出價(或
邀請)”(offer)一詞。這實際上是極端加爾文主義者靈魂的縮影:它否認福音資訊在
總體上向罪人提供任何出於神憐憫的誠摯邀請。
第三,注意到極端加爾文主義“鼓勵內省來尋找揀選的證據”。得救的確據對受極端加爾
文主義所影響的人是捉摸不定的。所以,極端加爾文主義不久就變成一種冷淡的、無生命
氣息的教條。極端加爾文主義者的教會和宗派要麼變得荒蕪和懶惰,要麼變得好鬥和崇尚
精英統治(或所有這些組合)。
一個一般性(但不是十分精確)的定義:極端加爾文主義有時被定義為神不惜一切手段要
拯救蒙揀選者。一些 (但是不是很多)現代極端加爾文主義者持這個觀點。持這種觀點
的人反對一切形式的福音佈道,反對向未得救者傳福音,因為他們相信神無論如何都會拯
救祂所揀 選的,不需要借助人的手段。
這種極端加爾文主義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當John Ryland聽說William Carey要成為宣教士
到印度去時所說的話,“年輕人,坐下來。當神決定要拯救那些野蠻人時,祂會去做,不
需要你的説明。”
另一個普通但不正確的定義是把極端加爾文主義等同於“宿命論”(fatalism)。宿命論
是機械式命定說,它在神學上反對一個有位格的神的概念。儘管極端加爾文主義的最極端
的形式中有剝奪神位格的傾向,但把所有的極端加爾文主義者都看成宿命論者是不確切的
。
極端加爾文主義也經常被等同於墮落前揀選論和雙重預定論。但是,有可能一個相信墮落
前揀選論的人,他持著 某種雙重預定的觀點,但他不一定擁護極端加爾文主義。(基本
上,幾乎所有極端加爾文主義者都是墮落前預定論者,但是並不是所有墮落前預定論者都
是極端加爾 文主義者。想知道更多有關墮落前揀選論的資料,請看我的文章:"Notes
on Supralapsarianism & Infralapsarianism.")
最後,一些批評家不假思索地把各種加爾文主義,只要比他們的看法更高,都貼上“極端
”的標籤。阿米念人士喜歡把所有的五點加爾文主義都等同於極端加爾文主義(如同
Calvary-Chapel 的作者 George Bryson 在他的可怕的小書The Five Points of
Calvinism: "Weighed and Found Wanting" 所呈現的)。這種作法不夠誠實,只會使人
混淆。
極端加爾文主義的五種類別
五種定義
我這裡提出的定義概述了極端加爾文主義的五種類別,茲列在下面,從最極端到不那麼極
端的類別(有些人或許偏愛稱它們為“超高派[ultra-high]的加爾文主義”) ,按順序
排列。
極端加爾文主義者是這樣的人,他們:
1. 否認福音的呼召對所有聽見的人都適用;或者
2. 否認相信是每個罪人的義務;或者
3. 否認福音是把基督、救贖以及憐憫向非選民提出的“出價”(或者否認神的憐憫的賜
予是免費的和普世的);或者
4. 否認有 “普遍恩典”這回事;或者
5. 否認神對非選民也有某種愛。
這五種類型的極端加爾文主義都損害福音的傳播或者扭曲了福音資訊。
許多現代的極端加爾文主義者安慰自己說,他們的觀點不可能是極端加爾文主義,因為他
們畢竟相信福音要傳給所有的人。可是,他們宣稱的“福音”是一種斷章取義、去頭截尾
的靈魂拯救說;當談到遺棄者時,過分強調神的諭令。一位極端的加爾文主義者在用
電子郵件回復我關於這個話題的評論時宣稱到,“福音的資訊是:神拯救那些屬祂自
己的人,並咒詛那些不屬於祂的。”因而,關於基督的死和復活的好消息就被揀選和遺棄
的資訊排擠掉了通常是過度地強調遺棄的方面。具體而言,極端加爾文主義者的“福
音”經常簡化成這樣的資訊:神就是專心致志地恨那些祂所揀選來遭咒詛的人,這些人無
論做什麼也改變不了結果。
罪人前來與神和好的任何懇求,都被故意地排除在極端加爾文主義者的“佈道”中。罪人
並沒有被告知神賜予他們悔改或拯救的機會。事實上,大多數極端加爾文主義者有意地否
認神主動向罪人提出福音的邀請(出價)。
極端加爾文主義者在這點上的立場,背離了哥林多後書五章20節的話:“我們作基督的使
者,就好象神借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整個福音的動力通過合
適的表達,應該是向所有聽見的人傳達神關於和平和憐憫的資訊的“出價”/邀請(offer
)(具有“招標”,“提議”,或“提出方案”的意義)。使徒的語言甚至更強烈,暗示
真正福音的佈道是“乞求”罪人前來與神和好或者是他們“站在基督的位置上”,懇
請罪人(前來)。極端加爾文主義在本質上否認人有責任的概念,因此它必定排除任何懇
求的因素,因而產生一種扭曲的福音佈道。
1. 否認“福音的呼召”
極端加爾文主義首先的、最極端的類型是否認福音呼召所有的罪人來悔改和相信。他們否
認福音的呼召(邀請人來到基督面前得救恩啟22:17,太11:28-29,賽45:22,55
:1-7)是給所有人的,而只是給蒙揀選的人。
歷史性的改革宗注意到在聖經中有兩種不同意義的“呼召”。使徒保羅通常將這個詞用於
“有效的呼召”,借此呼召,一個蒙揀選的罪人由神的主權被帶進救恩中。明顯地,這種
呼召只應用到蒙揀選的人身上(羅8:28-30)。
但是聖經也描述一種“普遍的呼召”。在馬太福音22:14,耶穌說,“被召的多,選上的
少。”很清楚地,那些被呼召的人比蒙揀選的人數多,因此,我們的主明顯地是使用一個
不同意義的呼召,與保羅在羅馬書8:30使用的呼召完全不同。
普遍呼召,有時也叫做“外在呼召”,是呼召信心和悔改,本身是福音的內在特性。當傳
講福音的時候,“普遍呼召”發出不帶歧視的資訊給所有聽見佈道的人。這個呼召是作為
基督的使者佈道者發出的。
“有效呼召”,有時也叫做“內在呼召”,是神在蒙揀選者身上產生重生的工作,以此吸
引他們來到基督那裡,開導他們的心,使他們相信。這種呼召是單單給蒙揀選者的,也單
單由神發出。
第一種極端的加爾文主義否認普遍的、外在的呼召,堅持福音應該以這樣的方式來宣講,
就是宣告基督的工作以及神揀選恩典的事實,但並不要求任何方式的人的回應。
這是最壞的極端加爾文主義的形式,也是今 天最時髦的形式。我把它看成是極其嚴重的
錯誤,甚至比最壞形式的阿米念主義更危險。至少阿米念主義人士傳講足夠的福音給蒙揀
選者,讓他們聽到(福音)而被 拯救。極端加爾文主義者否認福音的呼召,甚至不相信
需要呼召罪人到基督面前。他們幾乎是恐懼小聲地向其他信徒提到傳福音的事,生怕有人
指責他們冒犯了神的 主權。
英國的極端加爾文主義者(恰好大多數都是浸信會的人)、美國的“福音標準”(
Gospel Standard)極端主義者、原初的浸信會人士(Primitive Baptists),傳統上都
堅持這種極端加爾文主義的形式。他們通常反對任何形式的福音佈道。他們可能(通常)
擁有上面列出的所有極端加爾文主義的五個錯誤。他們的辯術趨於極端的傲慢和精英主義
是該種神學自然增生的結果。通常他們宣稱只有他們自己是符合並忠於神的主權的,
並且給其他所有觀點都貼上阿米念主義的標籤,或者(最近)說他們是“次等的加爾文主
義”(hypo-Calvinism)。
十八世紀初期有個叫做William Huntington的獨立(浸信會)牧師是這種立場的始作俑者
。這種類型的極端加爾文主義者通常有強烈的反律法主義傾向,這都可追溯到Huntington
那裡,他否定道德律在基督徒生活中起著約束作用。這樣的反律法主義正好與極端加爾文
主義者否定人的責任臭味相投。(它也是否認神顯明旨意這種錯誤思想的一個自然外延。
)
2. 否認相信是義務
這種第二類的極端加爾文主義暗示,因為非信徒除了神賜人能力的恩典(enabling grace
)外是無法自己產生信心的,所以從不應該向他們提議,相信基督是他們的義務(見
Arthur Pink的優秀文章“義務與相信” [Duty-Faith])。
持這種立場的人花很多力氣否定聖經中所提到的相信(faith)是作為未重生者的義務的
觀點。(顯而易見,需要許多經文的考查才能得到這樣的結論。例如,參見使徒行傳17:
30。)然而,持這種觀點的人卻暗示每個罪人必須先為他自己尋求一個證據,然後才敢於
在基督裡操練信心。罪人於是去尋找他被揀選的證據一個完全可笑的觀念,因為信心
是被揀選的唯一真正的確據。
可以理解,這種形式的極端加爾文主義趨向于讓罪人陷於定罪以及自我審查中。持這種立
場的人很難明白何為真正的、安頓的(settled)得救確據。
阿米念人士推理到,因為除了神“賜人能力的恩典”(enabling grace)外,罪人自己不
能產生信心,所以傳福音也不能讓他們相信。這樣看來,罪人必定是處在一種無助的狀態
。因此,阿米念人士調整了這個資訊,以至於使人的無能的教義變成了一個空殼。
另一方面,極端加爾文主義者推理到,因為除了神賜人能力的恩典外,罪人自己不能產生
信心,所以傳福音也不能讓他們相信。這樣看來,傳福音並不真正意味著,相信是罪人的
義務。因此,極端加爾文主義者也調整了這個資訊,以至於罪人的義務變成了空架子。
蘇格蘭教會歷史學家John Macleod也注意到阿米念人士和極端加爾文主義者都在同一個點
上犯了錯誤。他寫到,
“當深入研究後,我們發現極端加爾文主義者持有與普通的阿米念人士一樣的立場,就是
相信人的義務為他們的能力所限……只是各自從自己一方的觀點接納這個立場而已。他們
都沒有意識到罪人有義務為他們的靈性無能負責。這是罪的後果;人的罪並不能取消、也
不能拿掉神的權利,就是要求(人)……(順服和)服事、以及悔改和信心,(儘管事實
是)他們的罪的特性已經使他們無能力降服於祂。祂發出這個命令的資格完全地、絕對地
未被減少……神榮耀的超越性勝過人的推理:祂命令聾子聽見,也命令瞎眼的,看就能看
見。他們不能做祂命令他們該做的。而且祂宣稱屬於自己的(東西)……做我們可以做的
,我們不能逃避這樣的義務,此義務使我們變成神想我們成為的(人),做神要求我們應
該做的(事)。是我們的罪(不僅僅是我們邋遢的生活)使我們不能回到對神的忠誠那裡
去,而這是我們的創造者和大君王要求我們應該做到的(《蘇格蘭神學》,Edinburgh:
Banner of Truth, 1974 reprint,141-42)。
換句話說,罪人無能順服神並不能免除他有順服神的義務。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也許
是最關鍵的一點因為正是這一點最終使真正的加爾文主義與阿米念主義和極端加爾文
主義分離開來。阿米念主義人士和極端加爾文主義者會抗議說,如此的教導即神命令
人做罪使其無能力做的事是不符合邏輯的,也是不公平的。
但是,這既不是不合邏輯的,也不是不公平的。罪自身是一個道德問題。因為罪是我們無
能的原因,所以它是按照Jonathan Edwards的說法一個道德上的無能,而不是一
種反自然的無能。在人裡面的缺陷是他自己的(缺陷),不是神的。所以人自己的無能是
他應該為之感到內疚的東西,因此這個無能不能開脫罪人的義務。
在這一點上,第二類極端加爾文主義並不比阿米念主義更好;事實上,二者來自於同一個
污染源。
3. 否認福音的邀請(offer)
類型三的極端加爾文主義是否認把基督、救贖、或憐憫之福音的出價/邀請(offer)給非
蒙揀選的人。這個觀點的另一種方式是否認神憐憫的邀請是免費的(白白的)和普世的。
為此,可以參見由John Murray 和 Ned B. Stonehouse寫的優秀討論,"The Free
Offer of the Gospel" (也放在the Orthodox Presbyterian Church's Web site)。
如果極端加爾文主義者在英格蘭趨向於是一些浸信會的人,那麼在美國,他們在長老會類
型的教會更容易被看到。最著名的美國極端加爾文主義者是抗羅宗改革宗教會(
Protestant Reformed Churches or PRC)。他們否認福音中存在任何種類的“出價/邀請
(offer)”的資訊(在“提議”,“招標”,或“提出方案”的意義上)。他們也否認
他們是極端加爾文主義者,因為他們堅持唯一的極端加爾文主義的類型是否認福音呼召的
那類(前面的類型一)。
PRC立場最明顯的擁護者當屬David Engelsma,他的書《極端加爾文主義和福音的呼召》
(Hyper-Calvinism and the Call of the Gospel)很有趣,但依我所見,它是可怕地誤
導了對這樣一個問題的研究,即“PRC神學是否應該合適地被認定為極端加爾文主義”。
Engelsma 選 擇性地引用一些材料並且玩詮釋遊戲,以便論證他的觀點屬於主流的改革宗
神學。但是如果小心地閱讀他使用的材料,你會發現他的引用經常超出文本內容,或者
在 一個合理的觀點未得出結論之前,倉促地結束一段引用,而那個合理的結論可能推翻
他認為是正確的觀點。不過,對於那些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的人,我還是推薦這本 書,只
是讀它的時候要帶著批判的眼光且注意小心地分辨。
4. 否認普遍恩典
抗羅宗改革宗教會(見上面#3)在Herman Hoeksema是與“基督徒改革宗教會”(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es)關於普遍恩典的爭論中長大的。Hoeksema 否認存在象“
普遍恩典”這樣的事情;正是在這個爭論的當中,PRC成立了。
普遍恩典的觀點是透過聖經經文揭示出來的。“耶和華善待萬民,他的慈悲覆蓋他一切所
造的”(詩145:9)。“他為孤兒寡婦申冤,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們衣服。所以你們要
憐愛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申10:18-19)。“要愛你的仇敵,祝
福那些咒詛你們的,向那些恨你們的行善,為那些恨你們並逼迫你們的人禱告;這樣你們
就可以作天父的兒女”(太5:44-45)。
普遍恩典與特殊恩典的區分恰好對應到普遍呼召與有效呼召的區分。普遍恩典給予每個人
。它是神對人類的善意神恩慈地限制罪的表現,並減輕罪在人類社會中的毀壞作用。
普遍恩典對人的行為施以道德約束,維持一個外觀上有次序的人類社會;透過良心和政府
鼓勵正確的事,限制錯誤的事;使男人和女人都感激神的美善;賜予各種祝福給蒙揀選的
人和未蒙揀選的人。神“使日頭照歹人也照好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太5:45
)。這就是“普遍恩典”。
普遍恩典的教義有一個很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加爾文、甚至到奥古斯丁。但是類型四的
極端加爾文主義否認這個概念,堅持神對未蒙揀選者沒有真正的善意,因而對他們沒有喜
好或任何種類的“恩典”。
5. 否認神對遺棄者的愛
類型五的極端加爾文主義很接近類型四的情形。否認神在任何意義上愛那些遺棄者,是暗
示神給我們一個比祂自己所遵循的標準還要高的標準,因為祂教導我們愛仇敵聖經教
導我們當我們愛仇敵的時候,我們就是在仿效神自己的行為,即祂向那些遺棄者顯明祂的
友善的舉動(申10:18;太5:44-45)。
此外,堅持神對遺棄者的態度總是、並僅僅是憎恨的看法,是對普遍恩典實際上的否定—
—是與極端加爾文主義的類型四同樣的錯誤。
有些持有這種看法的人也(不一致地)設法避免其它極端加爾文主義的觀點。類型五立場
最有影響的擁護者當屬Arthur Pink。 誠實地講,我很猶豫是否把他貼上極端加爾文主義
者的標籤,因為在他晚年的時候,他也與更強類別的極端加爾文主義爭戰。有幾個別的清
教徒和主流的改革宗神學 家也否定神對遺棄者的愛。他們是突出的少數,但他們確實持
這個立場。這是一種極端加爾文主義的趨勢,但不是所有持這種立場的人在其他方面也是
極端加爾文主 義者。
這個錯誤產生於未能區分神的救贖之愛(這是為蒙揀選者所保留的)與祂的憐憫之愛(這
是祂對所有受造物顯明的善意)(參考太5:44-45;徒14:17)。請看R.L. Dabney的極
好文章,“神無歧視的憐憫之愛”(God's Indiscriminate Proposals of Mercy),是
對神僅僅愛蒙揀選者概念的極佳解毒劑。
※ 編輯: df31 (180.217.179.200), 09/27/2018 21:43:33
Calvinist Theology = Biblical Theology
https://www.challies.com/articles/calvinist-theology-biblical-theology/
Many people take issue with the statement that Calvinist, Reformed theology
is Biblical theology. Just yesterday a person posted a comment similar to
that in the forums at this site. He said “…in reading through many of the
comments on the site, there seems to be a pervasive sense that Reformed
theology = Biblical theology. If that’s the case, then how can one ever
question parts of the theology (including eschatology, etc.)?” That is what
I intend to address today.
。。。。
I am appending a paragraph based on some comments I have received since I
posted this. I want to be clear on this. The reason I am Calvinist is because
I believe Calvinist theology = Biblical theology. I place the highest value
on the Scripture and it is my desire to adhere to the doctrines that most
closely align with the Bible. This is what I have found in Calvinism.
=================================
這篇文章很有意思,完全呼應mlinyi的觀點。如果從字面上,你會得出改革宗神學(
Reformed Theology)=聖經神學(Biblical Theology)。但是,你如果仔細讀這篇文章,
會發現,作者的觀點乃是:其他的神學都不認識聖經/真理,只有加爾文/改革宗神學才是
符合聖經的。所以,作者的立場應該是改革宗神學(Reformed Theology)=聖經的神學
(Biblical Theology)/符合聖經的神學,而不是我們一般所謂的聖經1神學。
※ 編輯: df31 (180.217.179.200), 09/27/2018 21:51:32
嗯,剛剛幫忙查了一下,幫駱出書的改革宗出版社基本上就是蠻激進的。。。。:P
陸尊恩傳道,一九七七年生於台北,基督使者協會培訓事工部副主任,畢業於台灣大學政
治系、紐約大學公共行政碩士、[費城西敏神學院]道學碩士。他曾任台北信友堂學生事工部
主任。參與使者協會後,推動聖經輔導培訓、新世代校園事工培訓、並從事福音佈道、教
牧諮詢、與門訓教材研發工作。他目前在【費城西敏神學院】攻讀新約博士班第六年,與妻子
樂恩住在費城,育有三子。
陸傳道是為敏斯特的。。。:P
您倒應該讓陸傳道問問衛敏斯特,基督的人性是不是被造的?:O
※ 編輯: df31 (180.217.162.137), 09/28/2018 10:32:31
嘿嘿嘿~~~~ 其實,改革宗蠻有意思的,【一國兩制的先行者】!
※ 編輯: df31 (180.217.162.137), 09/28/2018 12:52:48
還有賈玉銘。:)
因為唐的影響,【整體】華人基督教+80%認為基督人性非受造。
不過,林慈信應該知道基督人性被造。跟老唐那麼多年,一句話不講。。。。等到翻臉後才。。。
老唐捐給西敏一個教授席位,西敏就以榮譽博士學位報答。就我所知,西敏確實受到
關於老唐否定基督人性被造的資料,但是就【默不出聲(俗話叫裝呆)】,估計想混
過去。因為,如果桶出來,太難看了!基本上西敏就可以關門了。
不過,好玩的是,老美可以因為【語言不通】的原因不批判唐。但是,華人基督教
那麼多改革宗,那麼多改革宗神學院,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捍衛基督教/改革宗正統
的基督論,(不過,打會所的三元論倒是人人爭先?)也可以算是奇蹟了!
嘻嘻,三尺從【基督人性非受造】進化成為【基督人性是非受造的受造之物】,也算是
奇葩!linyi,想不想跟他談談?:P
※ 編輯: df31 (110.50.138.75), 09/28/2018 22:21:24
※ 編輯: df31 (110.50.138.75), 09/28/2018 22:24:49
※ 編輯: df31 (110.50.138.75), 09/28/2018 22:39:51
※ 編輯: df31 (110.50.138.75), 09/28/2018 22:40: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