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店看書
並且遇到原作者的機率有多高?
常客說自己今天運氣真的很好,
因為他剛好遇到正在看的書的作者,
也問了些自己對於書裡的疑問。
而在作者離開後,
他突然有感而發地跟鹿鹿說,
「我本來想說這輩子應該跟馬丘比丘無緣了,
但因為這本書再加上今天遇到曹小姐,
聽到她的分享和解惑,
我覺得我又燃起了一絲希望。」
常客的回饋讓鹿鹿覺得很感動,
也覺得今天的鹿途中充滿了"旅行的意義"。
謝謝原作者-馥年(常客說本人比書裡面漂亮),
如果有朋友們還沒有看過
"出發!到世界討生活:人生逗號,一個女生的環球361天"
和
"環島讀冊:心中那間獨立書店,改變街區的閱讀力量"
千萬別錯過了~
鹿途中都可以買得到喔!!!!
#再次謝謝原作者
#The Reporter
改變街區的閱讀力量 在 世界,進行中 The Ongoing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Share • 一些旅行書單]
國際書展延期到5月7日了,基於防疫當然支持這樣的決定,但這對主辦方、出版社和作者來說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許多重點書是配合書展展期出版,這一延打亂行銷節奏,講座期程重排、講者時間重敲,甚至講題設定恐怕得重新來過,還可能影響預期的銷量。和時事相關的紀實、報導類書籍,3個月後議題風向會怎麼變、是否維持熱度,都讓人煩惱。
雖然下周無法逛書展,還是能買書支持喜歡的作者與出版社。以下是一些自己喜歡的,和旅行相關的書,都有幾項特色:對旅行地的扎實考究,和當地人的深刻互動,獨到觀察與見解,和自己的誠摯對話。不出門在家看書,依舊能透過文字行萬里路,利己助人。
這些書應該夠看到5月,希望那時疫情已經平息。
●《何苦去旅行:我們出發,然後帶著故事歸來》,麥特.葛羅斯,早安財經
是我去年讀過最喜歡的旅遊文學,作者是《紐約時報》資深旅遊作家,非常寫實地描述旅途中種種不好說或不忍直視的面貌。他的太太是台灣人,他談自己如何融入台灣家庭、和岳家一起旅行的過程相當有趣。
●《旅行與讀書》,詹宏志,新經典文化
扣合書名,這本書將旅行前的閱讀,以及到當地親歷文本後的對照與思考寫得相當精彩,讓這本書有難以被取代的題材特殊性,作者的豐富閱歷和生動文筆當然就不用說了。真希望自己有天能把讀過的文本引得這麼優雅又信手掂來。
●《獨行在邊境》,廖芸婕,商訊
年輕記者辭去工作,踏上泰緬邊境、巴爾幹半島、金三角等國境邊界獨旅,旅途中仍是以記者的眼睛記錄所見事物。大概是年齡與工作型態相仿,對這本書特別有共鳴。
●《眾神的餐桌:跟著食物說書人,深入異國飲食日常,追探人類的文化記憶》,張健芳,商周
對各國的飲食文化做極細緻的考究,文字直送餐桌上的酸甜苦辣,以及桌畔的百味人生。
●《轉山》,謝旺霖,遠流
在單騎西藏的旅程中觀看他者,照見自身的紀錄,單車旅行的經典之作。
●《被隱藏的中國:從新疆、西藏、雲南到滿洲的奇異旅程》,大衛.艾默,八旗文化
以「天高中共遠」為主軸的報導與旅行文學。跟著作者的腳步走過中國邊界,新疆、西藏、東北、雲南,很輕易就能發現當地人心中的中國並不是中共認為的中國,甚至中國的概念都是模糊的,這些在大中國史觀中被認做「蠻夷之邦」、「邊陲地帶」的生活與文化,反倒和接壤的哈薩克、俄羅斯、緬甸等國更相近。這本書的旅行時間距離現在大約10年,當時的人臉辨識監控還不普遍,新疆還沒有集中營,還能有一些說真話的機會,不自由,但至少不是現在的樣子。
●《跟緬甸火車一起跳舞》,周成林,大塊文化
中國獨立作家與譯者,在緬甸、柬埔寨、印度與尼泊爾的旅行散記,從個人際遇佐以史地資料和時事,勾勒出旅行當下的國家面貌。他的觀點犀利,時而反思自己「中國人」的身分。文中有大量和當地人的生動對話,讓讀者像是跟作者一起旅行,實際造訪過他筆下國家的人,一定會因其中許多情節會心一笑。
●《行旅,在深邃亞細亞: 穿越國境,一萬五千公里的孤獨歸旅》,鐘偉倫,山岳文化
一趟從紐約出發,刻意繞遠路的歸途,穿越中南半島與印度的獨旅。因著眼前所見,產生許多自我對話呢喃,時而詼諧時而銳利,很真誠的一本書。
●《走在夢想的路上》,謝哲青,天下文化
與其說旅行是謝哲青的「夢想」,不如說這是他自我成長的方式,讓人想起自己的旅行初心。
●《旅行的異義》,伊莉莎白‧貝克,八旗文化
作者是資深記者,文字銳利又扎實,實地探討「旅遊」這個從個人嗜好演變為全球化產業的行為,如何築自身歡樂於他人痛苦,如何改變這個世界。邊看邊覺得她會不會成為旅行業者的拒絕往來戶。
---
若喜歡溫暖細膩的在地旅行書寫,推薦:
●《十五顆小行星:探險、漂泊與自然的相遇》,劉克襄,遠流
●《有時出走:島嶼抒情手記》,陳韻文(Miss Fotogrape),山岳文化
---
同場加映強者我同事們的新書:
●《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張子午,衛城出版
https://bit.ly/2uZXMK3
●《烈火黑潮: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李雪莉、楊智強、陳怡靜、余志偉、陳朗熹、劉貳龍,春天出版
https://bit.ly/2OlfdeX
---
還有我的書:
📖《環島讀冊:心中那間獨立書店,改變街區的閱讀力量》,山岳文化
https://bit.ly/2udMW37
🛩️《出發!到世界討生活:人生逗號,一個女生的環球361天》,山岳文化
https://bit.ly/36NSKhg
改變街區的閱讀力量 在 世界,進行中 The Ongoing Wor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hare ‧ 友善書業合作社年度出貨排行榜]
手上稿子的進度已註定要欠過年,在寫稿的夾縫中,要分享友善書業合作社的年度出貨排行榜,謝謝這些豐富我生命的書店,還有買書的你們。
去年的生活很動盪,換新工作、重新適應新的採訪步調與作業環境、認識非常多厲害的人、看了不少有趣的書、也去緬甸放空...每到一個城市工作或出差,書店仍是會在我心中亮起來的座標,去看書、找老闆聊天、點杯飲料坐下寫稿,認識幾間新書店,也和一些書店告別。
今年的年假很長,肚子與心靈都要一併飽滿,去離你家最近的書店走走吧!
新年快樂!
***收到紅包,請支持以下兩本書,去書店買更好***
📖《環島讀冊:心中那間獨立書店,改變街區的閱讀力量》
博客來 http://bit.ly/2F1o6mR
金石堂 http://bit.ly/2BjFDEs
誠品 http://bit.ly/2G6Jdp5
TAAZE讀冊生活 http://bit.ly/2EjGLLN
🛩️《出發!到世界討生活:人生逗號,一個女生的環球361天》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bit.ly/2FmSzN9
金石堂網路書店 http://bit.ly/2GsiEeg
三民網路書店 http://bit.ly/2DIspTL
誠品網路書店 http://bit.ly/2FpQ4sI
讀冊生活 http://bit.ly/2FqdCxx
【2018友善書業合作社年度出貨排行榜】
「非文學類」榜單觀察
1. 如此人生 林立青 寶瓶文化
2. 環島讀冊 曹馥年 山岳文化
3. 做工的人 林立青 寶瓶文化
4. 食、農:給下一代的風土備忘錄 楊鎮宇 游擊文化
5. 我們的島 柯金源 衛城出版
6. 看不見的雨林 胖胖樹/王瑞閔 麥浩斯出版
7. 地方創生戰鬥論 木下齊 Editions du Flaneur 行人出版社
8. 手繪台中日和 Fanyu 啟動文化
9. 紙上明治村 二丁目 凌宗魁 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
10. 我的荒糖進行式 蔣耀賢 遠足文化
〈我們的島〉 文/黃宗潔
在這個大數據的年代,所有網路使用者都必然有過這樣的經驗──你隨手搜尋了一個商品網頁或一本書,不久之後電腦就會熱情地跳出「猜你喜歡」的相關選項,無論你是否真的喜歡,網路依然會像個用心的情人,依照你的每一筆數位足跡,耐心地累積對你的認識,並且逐漸勾勒出一個最可能符合你偏好的消費系譜。換言之,這背後的邏輯是:我們的(消費)選擇某程度上就代表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讀者可能會懷疑,前述的狀況和這份二○一八年度友善書業合作社的「非文學類」榜單有什麼關係?畢竟這些書籍的銷售都是讀者們在實體書店親自翻閱選購後的結果,但某意義上而言,這份書單其實是逆向地呈現了「喜歡這些書的你」可能的樣貌。這樣的說法並非意圖用有限的數字,標籤化獨立書店讀者的書籍品味與偏好,但無可否認的是,它確實提供了獨立書店及其讀者群,關注議題的某種切面。
這份書單最值得注意的一點,即在於除了木下齊《地方創生戰鬥論》外,全部是中文創作類而非翻譯作品,若要用一句話涵蓋今年入榜的書籍,或可借用柯金源導演的書名「我們的島」來形容。
附註:
1. 友善書業合作社至2018年12月底社員書店數量達到156家。
2. 此友善書業合作社出貨排行非獨立書店終端銷售,且此排行榜反映的是合作社社員書店的整體需求,並不表示每家書店都有陳售這些書。
*本文節錄自《閱讀的島》2019特刊,購書請洽詢:
•友善書業社員書店
https://fribooker.wordpress.com/bookstore/
並同步於三民網路書店
https://goo.gl/g8oD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