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內心會很掙扎:不是讓家人失望,就是無法實現自己的職涯目標,難以達到適當平衡。如果你為人父母,希望建立並維持較健康的平衡,為你自己、你的兒女,甚至你的組織這麼做,那麼我們建議你進行4種特定類型的談話。
進行這4種談話,並不保證能防止有些職場不平等現象,但確實保證你有可能實現你想看到的生活上的改變。如果你不進行這種談話,等於是不嘗試就先失敗了。正如我們在工作上面臨的許多挑戰一樣,進行開放、誠實的對話,是找到解決方案的第一步。如果你能談論某個問題,通常就可解決那個問題,至少能找到折衷做法。
#過勞 #工作生活平衡
—
❚ 訂閱優惠方案,給你更多職場力:https://hbrtw.cc/nGYwQ
❚ 每日接收,加入LINE好友:https://hbrtw.cc/LINE
❚ 文章速讀,追蹤IG:https://hbrtw.cc/Instagram
改變不平等現象做法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歡迎加入我的新社團:找工作不如找收入]
昨天上完斜槓課,有位年輕人趨前來跟我交換他在新年度的新計畫,他已經深深感受到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威脅,公司最近錄用了多位相關背景的台成清交,套句大陸用語,都是血統純正的根正苗紅,看得出來就是要換新血。我就說:「你還年輕呀!」他竟說他已經44歲,我楞住,實在看不出來,不過我接著說:
「在你這一行,這個年紀是老了……」
也許是獲得理解的溫暖,他把椅子拉過來坐下多聊了兩句,從年輕時怎麼不斷精進技能開始說起,面對技術年年更新,從無喘息的餘地,一路拼到中年,卻反過來要因為年紀而遭到取代,對於職涯這個宿命有說不出的深沈無奈。
這讓我想到最近讀剛出版的新書《不工作的世界》,裡面有段話就在描述這個景象:
「很多上班族終其一生都在接受各種教育或訓練,還付出相當的時間與金錢;但問題是,在一個工作大量減少的世界裡,他們的人力資本可能淪於毫無價值。」
這些人,面臨的是所謂「科技性失業」。科技推陳出新,加上越來越多是非連續性創新,熟諳新科技的人一站就在風口,獲得「技能溢價」,領取比過去多幾倍的高收入;而在舊科技停滯不動的人,則站在工作大量減少的第一線,都成了炮口下的炮灰,受到嚴重衝擊,幾乎連工作都找不到,突然變成毫無價值的人。
科技更迭,造成收入不平等的現象正在逐日加劇。我問這位看起來三十出頭的中年人怎麼辦,他表示很幸運來聽我的講座,有了全新的啟發,也證明他的計畫是正確的!在這篇文章裡,我不方便說他的下一步是做什麼,但是我一聽就點頭如搗蒜,再同意不過。離去時,他說:
「我要站在既有的科技基礎上,跨足到新的領域,成為多領域型的人才。」
我們都知道自己身處資本主義的世界,但是令人悲傷的是這句話:「資本主義的問題,在於不是每個人都擁有資本。」即使如此,我們每個人若沒有任何殘障,仍然都擁有一個資本,就是我們自己!
在經濟學裡,這稱為人力資本。換句話說,我們並非完全一無所有。然而傳統資本(即土地房子﹑金錢或股票等)會隨著時間增值,人力資本卻會隨著時間貶值,這是令人最痛心的事實。
我一直密切關心台灣就業市場的變化,早早就發現企業不太調薪,十年來實質薪資平均年成長率低到僅0.02%,自1997年以後,經濟成長的錢幾乎全進到企業的口袋,使得中位數薪資與平均薪資每年都在擴大中,貧富差距日益明顯,領取中間薪資的上班族慢慢向低薪族移動。另外,還有以下三個殘酷的事實:
1.35歲,就已經決定一生90%的收入
2.50歲,開始薪水減少
3.65歲,薪水比剛畢業的新鮮人還低
一直到近日看了《不工作的世界》一書,更加驚覺到這個現象是無法逆轉的,因為全世界開發中國家都在走相同的趨勢,即使政府出手都難以力挽狂瀾。問題是年輕世代平均夀命一定超過百歲人瑞,必須工作到65歲之後,可能75歲或更老,如何面對人力資本隨著年齡大幅貶值,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於是我想到,推動商業世界改變,背後有兩隻黑手,一是科技推陳出新,二是商業模式改變。今天新聞報導,特斯拉老闆馬斯克打敗亞馬遜老闆貝佐斯,成為全球首富。馬斯克代表科技的革命,貝佐斯代表商業模式的顛覆,兩者都是職缺殺手,造成工作大量減少,但是我們不能束手無策,必須跟上潮流,分一杯羹。
科技,我不懂,也沒有本錢去跟。但是商業模式,倒是不妨勇敢一試。因此在開出「寫作變現」社團之後,我要再開第二個社團,名稱是「找工作不如找收入」,幫助大家找出增加收入的新途徑。我的做法是—
1. 針對增加收入這件事,會員彼此交換訊息﹑相互商業聯盟。
2. 邀請在增加收入這方面經營有成的人,上直播現身說法,教第一手秘訣。
3. 引進好的商業模式,帶領大家站在巨人肩膀上,憑實力增加收入。
這個社團,合適誰來參加?
1. 不滿意目前上班薪資的人
2. 自認目前工作做不到退休那一天的人
3. 憂心未來養老金不足的人
4. 想要證明自己有能力賺更多錢的人
5. 對未來人生有夢想﹑有企圖心的人
歡迎加入,請搜尋「洪雪珍:找工作不如找收入」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56934515092053
*** ***
免費斜槓講座【斜槓2.0必修課】課程報名:https://enstar.cc/Z6vcF
有任何課程問題可以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更多洪雪珍老師影片:https://reurl.cc/jD2nn
--------------------------------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Pchome:https://pse.is/38h6nl
改變不平等現象做法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這才不是女性主義 #政治正確的假象 〕
你是否對以下情境感到熟悉:一位公眾人物發表了厭女、種族歧視,或是既得利益者狂妄的言詞,而這樣政治不正確的言論,引起社會大眾極大的反彈,輿論導致當事人必須出面公開道歉,即使並非心甘情願?
而這樣認錯的行為總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息公眾的怒火。以為當事者學到教訓,世界上某個個體就此少了偏見和歧視,社會將變得更加友善。
然而,這樣的憤怒文化下塑造出的「政治正確」,是否真能夠代表社會正在進步?
▌面對偏見,找出問題點
以性別方面為例,當有人發表了厭女、仇女或是物化女性等之言論,首先,我們當然可以生氣,但若是僅僅停滯於此,不僅限縮了這個聲音可能影響到的範圍,更可能錯過了改善的機會。
我們要思考的是,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件事的發生?
也許是將過去被女性傷害的創傷投射到所有女性身上;也許是在未開啟防禦與過濾機制的成長過程中,無意間被一些未經檢視與省思的看法滲透;也許是在受到同樣糟糕的對待過後,不願意再釋放同理心感同身受,敞開心胸關懷他人。
▌個體不是首要問題
太多深層的原因讓我們無法將這個情況簡化為單純的偏見與歧視。
然而,這麼說也絕非在替那些人找藉口,只是,追求個體的改變並不是個有效解決困境的方式。
我們花費寶貴的時間與心力,以憤怒及批判去改變一個行事不符合我們所認同的行為準則之人,卻忽略了在此同時,同樣的人在這個社會增加的速度可能超乎我們想像的快速。
▌真正的敵人是結構與體制
厭女情結與性別歧視的現象並非存在於個體中,而是潛藏在這個社會結構裡。
我們要戰鬥的不是男性,也不是異議者,更不是那些厭女的個體。
我們要對抗的是一個造成痛苦與不平等的社會結構,很明顯地,這件事並不容易,而且這表示,即使我們很努力,也可能無法預見成功的一天,造成實質改善的速度甚至可能緩慢到讓我們開始懷疑自己的行動是否正確。
▌政治正確的假象無法根除偏見
即便如此,我們仍然要起身反抗,並持續思考:禁絕所有性別歧視的言論與笑話,就能創造一個更友善的環境了嗎?
這樣的做法不僅不代表性別歧視就此消失,還可能讓那些異議者從此將偏見藏得更深。
一味地追求每個人說話都政治正確的表象,而不去思考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不平等言論的產生,這樣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事實上忽略了歧視現象背後所隱含的體制結構之弊病,也無助於消除異議者之間的隔閡及誤解,更可能加深社會和解的困難。
▌小結
「當女性主義者花費這麼多力氣在矯正大家說正確的語言、用正確的詞彙,同時卻花費這麼少的力氣去剖析那些概念背後的深層正當性與權力樣態,女性主義的論述早已變得空洞。」——《我才不是女性主義者》
這個社會仍然不夠好,我們必須將時間與心力花在正確的方向,才能更快看到希望的曙光。
#政治 #台灣 #科普 #科普政治學 #政經八百 #大學生 #平等 #女性 #女性主義 #性別 #社會 #歧視 #政治正確 #厭女
改變不平等現象做法 在 女性主義有事嗎- 女性主義真的沒有要「騙殺男人」:推翻父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女性主義強調看見男女在社會各個面向的「不平等」,提倡改變不平等的做法與實踐。 但是有很多人,而且大多數都是生理男性,不認為這樣的「不平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