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週廖雲章小姐的分享中,我們也更加認識了從東南亞來到台灣的移民工們。但事實上,世界各國都能看到這些東南亞移民工,他們在世界各地提供著他們的服務,但也如同在台灣一樣,面臨著當地的文化挑戰。
這篇來自【獨立評論@天下】上的文章,介紹了在日本的東南亞長照看護人員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文化衝擊,這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如何改善台灣的環境,幫助這些看護我們家人的東南亞朋友們,能更容易融入適應台灣的環境?
————————————
理性上明白,情感上過不去的文化衝突
然而,經過以禮相待的蜜月期,文化衝突漸漸浮上表面。
日本同事最多的不滿是,東南亞外籍員工語言能力不足,在照服現場很容易產生困擾。例如聽不懂家屬與長輩說的內容,容易造成誤會,用不正確語彙或文法寫下的照服紀錄也要由母語人士重新修訂一遍,徒增日本職員的負擔。而有些在其他國家服務過的外籍看護,會依照自己過去的經驗進行服務,而非遵守工作手冊行事,也因此常與日方職員起爭執。
在東南亞員工的投訴內容中,有人對日方善意安排的研修制度不滿,認為沒履行工作契約,只是不停地在上日文課,也有人不解為什麼自己已經有多年照服經驗,在這裡還是被當小孩子,重複練習鋪床、洗碗筷。此外,日本職場上若非重大事故,不會有懲戒,相對也很少因功績加薪。因此,有些惡質員工刻意遲到、拖延工作進度,不只日方無可奈何,外籍員工也會對獎罰不明的管理心生不滿。再加上每次反映都只會得到「我們會跟上層開會再回答您」的回覆,始終沒有處理,日積月累下雙方信任感也逐漸瓦解。
因著外國職員人數上升,日本舊式管理模式同時受到考驗。其中收到最多的申訴,就是職場的「軍隊式斥責」。日劇《半澤直樹》中上司怒吼下屬的場景,是日本職場的真實狀況,在文化差異教科書中還與加班、喝酒文化並列為外國人難以理解日本職場的課題之一。韓國、中國等國家的人或許還可以習慣,但遇到東南亞員工時,往往會踩到他們的底線。菲律賓大使館在工作安全通知文書中,就特別提醒「日本、韓國企業的管理者千萬不能在眾人面前怒吼當地員工,這行為在菲律賓是導致殺人事件的原因之一」,讓日本管理者不得不因此收斂,也讓同單位的日本員工意外獲得「解放」而鬆一口氣。
此外,在以和為貴的日本文化中,小職員對於工作的不滿只能選擇忍耐,職場上瀰漫著陰鬱氣氛。然而外國員工就沒有這個顧忌,對長官也有話直說的個性讓日本員工心中暗暗叫好,認為外國人多的單位氣氛比較自由。其他還有上司還沒回家下屬不能走、難以請假等日式文化,都被外國的職場文化逐漸改變,使得日本員工調回沒有外籍同事的單位時還會嘆氣:又要回到不能呼吸的地方了!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引用網址: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30/article/11359?fbclid=IwAR01QSU3vNAV-Cms1QzI0vmyhElWTmTKs2ooHsaZDD_tOcNZUuzvJ2NzJp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英國因缺乏卡車與油罐車司機,導致燃料用油與物流業供應鏈大亂。對此,英國政府推出的短期方案,將發放較低薪的中東歐司機短期簽證,名額上限5000人。英國首相強生認為,仰賴廉價勞工的時代早該結束,企業界應改善勞動環境,多投資本國勞工並提升技術。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
改善勞動環境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大缺工!日本吸引東南亞看護的優勢是什麼?】文/Megumi H.T.
為了解決照服工作人手不足問題,日本除了吸引國人加入照服行列外,招募 #外籍照服員 也是其中手段之一,而其中的首選,就是近鄰的東南亞國家。
為了留住人才,日本祭出了以下利多:#與日本人同工同酬、「#自立支援」的照服工作理念、潛在人才可以用「從事照服工作的周邊業務」等理由赴日⋯⋯
https://bit.ly/2Vjy5Si
改善勞動環境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誰是加害者?」為前線醫護按下求救鈴:
每一位護理師的生涯裡,幾乎都曾遭受過民眾不合理的對待。當雙和醫院發生砍傷護理師的事件之後,我們必須面對疫情升溫至今,日益劇增的醫療暴力。
五月底至六月初期間,在鏡週刊人物組記者的調查下,接近兩成的醫護人員積累的壓力可能已經衝擊免疫系統、四分之一在臨床上可能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過半希望能夠離開醫療現場。
除了改善勞動環境、防護設備,醫院、政府、民間還能以什麼實際行動搶救前線醫護?
🎧️ 現在就收聽!《#鏡相人間》EP59|心理創傷結痂後,痊癒了嗎?談疫情下醫護潛在的PTSD ► https://bit.ly/3zIwbJp
-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鏡好聽x鏡週刊
#醫護人員 #covid19 #醫療暴力 #PTSD
改善勞動環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英國因缺乏卡車與油罐車司機,導致燃料用油與物流業供應鏈大亂。對此,英國政府推出的短期方案,將發放較低薪的中東歐司機短期簽證,名額上限5000人。英國首相強生認為,仰賴廉價勞工的時代早該結束,企業界應改善勞動環境,多投資本國勞工並提升技術。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701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改善勞動環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改善勞動環境 在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成立經驗分享|2020 07 11|廖郁雯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7/11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廖郁雯和一群有志 改善 建築業 勞動環境 的年輕朋友開了線上直播分享# 勞動 權益問題、 #工會創立經驗總共有10部影片-- ⚕ ... ... <看更多>
改善勞動環境 在 #改善勞動環境 - Explor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explore #改善勞動環境at Faceboo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