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以前我用M現在則用A
攝影領域中有很多令人費解的專有名詞,像是光圈先決、快門先決、正妹先決...等等,另外還有什麼 PSAM、EV 之類的英文縮寫。
到底這些是什麼東西咧?
就讓我們一一拆解吧!另外也歡迎加入我的攝影社團一起玩攝影喔:http://bit.ly/PhotoPhoto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臺灣四季青草誌:123種在地青草圖鑑╳25年本土典籍總整理,24節氣常備青草保健事典」介紹 訪問作者:李嘉梅(大俠老師) 內容簡介: 最經典台灣青草大全百科指南,居家必備、收藏用書。 在西方香草風潮席捲之餘, 更多充滿成長記憶並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青草等著我們一起認識 救命...
「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的推薦目錄:
- 關於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在 陳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在 Re: [閒聊] 卡在新手村的困擾- 看板DSL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在 攝影新手99%的人犯這錯:選錯相機又貪圖速成⋯基本功練壞了 ... 的評價
- 關於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在 手機美食攝影超強名師教學手機攝影必上課程 的評價
- 關於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在 攝影如何入門 的評價
- 關於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在 不失手「自然野生眉」步驟!修眉毛5大誤區要注意,加碼Dcard 的評價
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四季青草誌:123種在地青草圖鑑╳25年本土典籍總整理,24節氣常備青草保健事典」介紹
訪問作者:李嘉梅(大俠老師)
內容簡介:
最經典台灣青草大全百科指南,居家必備、收藏用書。
在西方香草風潮席捲之餘,
更多充滿成長記憶並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青草等著我們一起認識
救命青草、救荒野菜到有機蔬菜
野外求生也不怕,全天然內用外敷
隨手可得的台灣青草魅力
跟著24節氣的腳步,打開認識青草的大門
春分土人參、夏至貓鬚草、秋分洛神葵、冬至狗尾草,
本土青草順時生長,全年24節氣各有不同當令青草,
跟隨節氣變換的腳步,探索身邊青草蹤跡、學習辨識植物特徵,
進而認識青草學名、俗名、常用部位、保健功效、食用方式、園藝景觀,
初學青草最適合從此入門,熟悉青草一點都不困難。
藉由這本囊括123種臺灣在地青草的保健指南,
從名稱、產地、特徵到屬性,
從內用、外敷、觀賞到食療,
跟著大俠老師一起認識關於本土青草的那些小故事,
在24節氣裡感受最在地的臺式青草魅力!
★ 收錄野地實拍典藏照片,按圖索驥認識青草
臺北溫州公園旁一整排絢麗花叢,原來叫做臺灣魚木?
開著淡紫色花、長得像尾巴的草,真的就叫「狗尾草」?
600張以上實地拍攝照片、123種精選青草最具辨識性的觀察圖典,
一起發現身邊被忽略已久的珍貴青草,認識、熟悉並愛上它們。
★ 特選16道當季養生藥膳,跟著節氣吃野菜、喝草茶
春天是護肝好時機,適合喝杯養肝護脾的兔兒草排毒果汁;
冬天是養腎好時節,應該來碗補血養氣的茄苳燉雞湯。
身邊垂手可得的日常青草,同時也是以食代藥的保健好食材,
哪個部位可以吃、怎麼料理最順口、哪個季節吃起來美味倍增?
跟著四季的腳步,在對的節氣吃當令青草,應時養生補對營養!
★ 超過12萬字青草小故事,25年臺灣本土青草簡史總整理
桑葉能養蠶、桑葚可以養顏美容、桑根還能調理腰痠背痛、咳嗽氣喘?魚腥草煮茶可調理高血壓 、揉碎塞鼻孔能緩解過敏,還能煎蛋、炒菜、煮湯?
透過青草達人的典籍總整理,加上生動活潑、如臨現場的精彩敘述,
一起聆聽更多植株從救命青草、救荒野菜到有機蔬菜的各路青草演變史!
★ 書後索引依俗名排序,不怕青草別名難倒你
味道讓人退避三舍的雞屎藤,別名又叫「雞香藤」?
大花咸豐草原來就是一般俗稱的「鬼針草」「恰查某」?
為什麼馬齒莧又叫「豬母草」、落地生根又叫「倒吊蓮」?
一種草有多種名字好難記、青草俗稱太多讓人易搞混?
融合本草古籍及歷史典故,有趣又好記的青草俗名一次總整理!
◎ 既實用又可食用、藥用!細說臺灣本土好青草
花蓮、蘭嶼常見的麵包樹,樹幹可做家具、樹葉可當涼扇、果實美味可口,根莖還可煮保健青草茶;餐桌上常見的絲瓜,絲瓜水可養顏美容、絲瓜絡能洗碗洗澡,絲瓜根莖更是清血降壓好藥草!
透過代代相傳的常民生活智慧與經驗累積,從山野、田間、公園、餐桌全方位認識臺灣青草的生態特性與運用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屬於臺灣青草家族的那些草、那些事。
作者簡介:
撰文.攝影/李嘉梅(大俠老師)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
中華民國園藝景觀丙級技術士
隨順因緣、轉換生涯跑道,歷經10年臺灣青草的學習之旅,目前以撰寫台灣青草民族植物誌為職志。希望透過「四季節氣青草」、「保健養生廚房」、「綠活校園青草」等創意教學課程,以及採集記錄臺灣四季青草的文字影像,讓各年齡層、不同族群的臺灣人有機會重新看見——在地文化、環境生態、自然生活、養生料理的臺灣本土青草。
出版社粉絲頁: 出色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空拍機#mavicair2#空拍
今天要談如何用Mavic Air 2拍出最高畫質的影片與照片,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手邊的空拍機,能夠拍出理想的影片,雖然可以用後製加強,但如果拍攝當下時沒有掌握要訣,也不盡然可以達成目標。
而Mavic Air 2號稱2020年CP值最高的空拍機,能用較為親民的價格,購買到幾乎是功能齊全的機種,不過許多人還是很想知道它的錄影能耐,到底能錄出多棒的影片。
以下就是我用Air 2製作過20幾部影片後的心得分享,首先要說明的是個人是用iMovie後製剪輯的,所以所有的可能,也會侷限於此軟體所提供的工具選項上,而Air 2擁有三種錄影規格可供選擇4K、2.7K和1080p,雖然可用4K錄影,但普通跟HDR有所差異,4K普通可達60p,但4KHDR最高只能到30p,不過4K普通就算後製,所能調整的空間,還是不如HDR寬廣,色彩飽和度也很難達到較滿意的水準,如果用白話一點來形容,4K普通較硬較清楚,4KHDR較軟較柔美。
當然也跟使用的幀數有關,幀數越高,拍出來的影片就越清晰,此外用4K和1080p規格錄影,當然畫質的細膩度有所差別,而且如果將4K輸出成1080p的畫質,也比純1080p出來的影片畫質好,所以當下用多大的影像檔記錄,都會影響到後製的可能,這跟攝影的原理也是相同的。
還有拍攝時要調整鏡頭角度,透過螢幕來找尋景點可能的視覺美感,通常45度角最能拍出比較飽和的色彩,順光也比逆光好,陽光充足更是理想。此外一個好的空拍點至少要飛三趟左右,也就是用盡三顆電池的飛行時數,如此影片在剪輯上,才有足夠的素材可供選用,飛行高度也可以有所變化,從60公尺到30公尺,再到10公尺左右。
所以如何用Air 2拍出最高品質的影片,我的建議就是用4KHDR來拍攝,並在光線良好及善用45度角拍攝的條件下,至少進行三趟的拍攝工作,而且一定要後製調整色彩的飽和度,如此才有機會達到預期的目標。
至於如何製作出流暢的影片,最好的方法就是剪輯完後,反覆的輸出檢視,每部影片最好檢視五六次以上,這樣才能發現細微的缺失,而加以修正。如果是純空拍的影片作品,個人建議要以配樂為主,先選定喜歡的音樂後,再來對影片做適當的剪輯,隨著音樂節奏的變化,對影片做快慢長短的修正,如此也能增加影片的可看性。
最後Air 2可否拍出超越2 Pro的影片,答案是不太可能,畢竟兩者的價位和鏡頭規格是有所不同,不過Air 2當成入門機,也更適合當個人貼身秘書,協助我們記錄一些戶外活動的畫面。
接下來我們要談的是Mavic Air 2與2 Pro的攝影效果比較,用空拍機來攝影,除了有種上帝視角的獨特視覺魅力外,如果只是單純的直上直下,操作上也就相對簡單又安全,也是最不驚擾他人的空拍方式,當然兩種空拍機各有優劣,使用的範圍也有所區別,Air 2適合記錄,2 Pro則是較為專業,拍攝的規格及選項也較為豐富。
無法否認這兩台空拍機都無法超越單眼相機拍攝的效果,但在拍攝的角度與內容選擇上,當然遠勝於單眼相機,也能拍攝許多我們無法踏足的地方,這也就是許多人為何會迷上空拍的主因之一,以下就是針對兩機的拍攝效果,做較為簡單的比較與說明。
首先為了忠實呈現攝影效果,所有圖檔皆未經過後製處理,兩者除了鏡頭與感光元件規格不同外,其實在拍攝後輸出的照片尺寸也略有不同,例如180度全景照片,Air 2略寬於2 Pro,Air 2的尺寸是 8192 × 3302,2 Pro 的尺寸是8192 × 2746,而對普通照片的規格設定,也有所不同。Air 2的普通照片是 4000 × 3000,2 Pro則是5472 × 3648,在廣角拍攝尺寸上都是 8000 × 6000,但在廣角的拍攝焦距設定上,則有明顯區別,Air 2拉近許多,是用普通照片的焦距,而2 Pro 是用全景的焦距。
當然2 Pro的整體色彩飽和度都遠勝於Air 2,Air 2除了360及180度全景照片外,無論廣角、直拍還是普通照片,拍攝時必須留意天候條件,若是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容易過於昏暗,也很難後製改善,而2 Pro就較無明顯差異。
雖然兩機抗風等級皆為五級,但 Air 2三級以上就建議取消拍攝全景照片,而2 Pro則是仍可應付,此外在海邊拍攝時,面海拍攝全景照時,通常失敗率較高,這也是必須有所留意的重點。
以上就是我所分享內容,希望能對您在掌握空拍機的拍攝效果上有所助益,也謝謝您的觀賞,我們下回見。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心悅是一間殮葬商的生命頌禮司,工作除了協助逝者家屬策劃喪禮,在喪禮的過程中透過家屬所想的儀式為離去的生命頌禮,追憶生命,「喺過程睇佢哋(家屬)需要係咩,然後我哋有咩方法彰顯到離開咗生命嘅故事,然後可以令到呢個家庭延續佢嘅愛,同時抒發傷感。」
「生命頌禮就係Life Celebration,生命其實好值得去慶祝,生前可以慶祝,死後又可以慶祝。」一條生命離去,總有人會感到傷痛,有甚麼好慶祝的地方?心悅說,喪禮有笑,也可以有淚,「笑嘅地方係,我曾經同佢有一啲好深刻嘅回憶,可能係生活好瑣碎嘅片段都可以,籍住分享,其實大家都慶祝,曾經我同呢個人走過呢啲路,今日佢走到盡到啦,我們回想嘅時候,曾經相處都有值得高興嘅事。」
因此除了替喪禮張羅外,心悅很多時也會與家屬談到逝者的故事。「其實喺傾談嘅過程,好多時家人都係回顧緊佢嘅生命,當然回顧中有落淚、有不捨得,但對佢哋嚟講係抒發咗好多好混亂嘅感受,而將佢哋嘅焦點,從處理喪禮搬到,其實我哋都要處理你嘅感受。」心悅指她的工作是協助處理喪禮的實務工作,但情緒上就需要家屬自己處理,「但喺過程中我哋會陪住你。」
人生中有喜恕哀樂,因此家屬回顧逝者生命時,都不會只得快樂的回憶,「(家屬)都可以講佢唔好嘅嘢,但今日唔好嘅嘢,其實係一個轉化,當我們再提嘅時候,其實都可以放低。」因此她的工作經常提到「道愛、道謝、道歉、道別」,就是希望在最後一刻送別的時候,去為親人做一個最完滿的送別。
心悅認為在送別時道歉很重要,因為在最後一次面對那人時,如果都未放下,之後要處理的時間會再漫長多一點。她也明白不是每件事都很容易放下,但重點是要顧及情緒,「情緒從無得到正視,主要係成個社會文化問題,因為情緒係大家很怕的一件事。」
因此她覺得透過喪禮,親友可以一起去擁抱與分享情緒,也藉此告訴對方,「你有嘅情緒我都有,同埋你有情緒、你喊緊嗰陣,你唔係自己一個孤伶伶咁喊,我喺你側邊,你有我,我又有你。」
喪禮中有很多集俗與儀式其實也充滿心思,但心悅指若參加者忽視了背後的意義就會令環節流於表面,她以吉儀為例,指內裏硬幣原本是感謝親友來喪禮,給對方乘車走,糖果則是希望對方在送別的難過有一點甜,但很多人會說要盡快用盡那硬幣及糖果,像是很害怕如把它們帶回家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其實都幾得意,呢個原本係用嚟多謝你,同埋令你有啲開心,但最後演變出嚟係不可以帶返屋企。」
心悅指死亡經常都會有這種渲染,也令她反思死亡是否真的如此壞。「死亡固然唔係我哋想面對嘅嘢,因為分離嘅痛真係好痛,但死亡裏嘅祝福唔係消失咗,個祝福就係有個家人過身,我哋去團聚去表達對佢嘅愛,我哋要好好送別佢,我哋仍是一家人。」
她形容生命頌禮是一份禮物,而送一份好的禮物不一定要高級的安排,「嗰種好唔係要外表好,而係全家人好真,可以好真咁覺得佢唔好,可以好真咁唔捨得佢,呢啲係好感動。」她認為一個喪禮沒有人的真實情感是不行的,「死亡唔一定只有黑色,唔一定只有白色,都可以好溫暖。」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與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華永會)共同舉辦大型生命教育項目「終‧生‧大事」,其中「『回想生命的喜悅』生命教育多媒體創作比賽」正徵集相關照片及微電影,期望參加者在創作過程中,能重新思想生活中快樂的片段。比賽附設免費公開講座,由專家就生命教育作分享,並由專業拍攝團隊分享攝影及拍照的入門技巧。
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在 攝影新手99%的人犯這錯:選錯相機又貪圖速成⋯基本功練壞了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 (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 ... Fotobeginner 攝影入門 •106K views. ... <看更多>
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在 手機美食攝影超強名師教學手機攝影必上課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Food event by 亮手機攝影學院and Frankie Wei on Friday, April 2 2021. ... 要拍令人羨慕的美食照片一點都不難,美食攝影達人-阿亮老師,手把手現場教你5大技巧, ... ... <看更多>
攝影入門一點都不難 在 Re: [閒聊] 卡在新手村的困擾- 看板DSL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喜歡上攝影好幾年,拍照還是沒多厲害,算一點心得分享吧
我跟你一樣喜歡拍人,而且對拍MD什麼的沒啥興趣,我相機就是要拍我生命中在乎
的那些人的
先跟你說個壞消息,拍親友是最難的
為什麼呢?大概分成以下幾點
1.現在是相機式微的年代,手機的攝影功能越來越強,但是在乎好照片的人越來越少
了,大家都在小讓眼睛脫窗的手機螢幕螢幕上看照片,手機的興起+社群媒體的興盛
讓照片變成一個非常速食的產物,大家隨便拍拍,量產出數之不盡的照片,用小小的
手機螢幕隨便看兩眼,貼給朋友,轉眼間消失在數位洪流裡
講這種前言有點像感慨的老人,不過我得重點是:親友在乎照片,喜歡攝影的可能性
非常非常低,手機的興起讓產生60分-80分的照片變得隨手可得,現代人對照片的期待
已經只剩手機上看起來如何跟能不能10秒內傳IG,在這種狀況下,你用相機回家出片
本身假設是明天上傳好了,那至少時間差一百倍,你拍的照片絕對要比手機還要令人
印象好上好幾倍,而且是用手機螢幕看的前提下(等於自廢至少一半以上的武功),
才能justify你這張照片產出的不便。更別提手機現在充斥著各種懶人修圖,離高手
的修圖功力那當然是差的遠了,但是你不是高手
2. 大家的親友也不過都是普通人,顏值高的肯定有幾個,每個都顏值高會擺拍那想
當然是不可能,要把顏值普通不會擺pose的人引導到拍出好看的擺拍那是難如登天,
別說你是攝影菜雞,就算是拿著相機跑場子的那些職業攝影師,要很有把握的把這
件事做的客戶滿意也不是那麼容易,不然就不會看到結婚版整天在噴婚紗婚攝了
所以你要拿著單眼相機拍親友,用擺拍的方式,就有點像還在練習切菜的學徒要叫
每天習慣吃麥當勞、肯德基跟泡麵的朋友,來你家做客吃你練習煮的飯。10分鐘內就
要吃到重口味炸雞配可樂怒啃一番等等要打手遊的朋友當然不買單
講完感覺很悲觀,那要怎麼辦呢?
從你的照片裡面看起來,構圖可以說非常之需要練習,但是構圖需要花很長的時間
才會變強,你在那之前可能就會對攝影心灰意冷,所以我個人建議如下:
1. 你還是要先從容易建立自信的題材開始
還在新手村就不要想著要打王,親友要跟什麼石頭、樹、花、海、橋啥鬼的合照
就 給 他 們 自 己 去 用 手 機 拍
這種合照幾乎很難拍出什麼好照片,不要執著
你不要在人家要泡泡麵當宵夜的時候硬要開始洗菜熬湯練習煮飯,人家只是要隨便吃
如果是要拍人像,數位相機最容易建立自信的方法我覺得還是一百零一招,淺景深照片
你在2022年還拿850D,可見對器材沒啥概念,我推測你鏡頭配的應該也是kit鏡,kit不是
不好,只是拍不出淺景深人像,對新手來講沒辦法帶來立即的成就感
如果你預算很充裕,我建議850d也乾脆換掉,因為現在無反(就是微單)是主流,然後
850d的對焦也不太行(晚點會講)
預算如果有七八萬以上直上全幅,四五萬就買APSC,兩三萬就m43
如果沒預算,那就先買個幾千塊的50mm f1.8定焦鏡
淺景深三大元素,片幅大、光圈大、焦段長,網路上文章很多了可以自行爬文不贅述
淺景深照片你如果真的堅持拍下去過幾年回頭看你會覺得很無聊,但是淺景深照片有
其非常適合新手的優點。
因為背景全都糊掉了所以對構圖的能力需求非常低,只要不是太誇張隨便拍都是主體
清楚背景糊掉,可以容許你在構圖根本不會的前提下也能拍出有重點的照片
現在的手機也逐漸的在加入這塊,但是一堆葉佩雯講的天花亂墜坦白說手機在這塊還
是很嫩,算圖慢的要命,焦段也很有限,低階一點的還會抹出超奇怪的散景
2. 抓拍
版友也有提到,我也覺得是很好的建議
如果你有預算可以換相機的話,換的機種對焦越強越好
不要買老機子跟低階款,現在的新機型對焦普遍都還不錯,細節可以自己爬評測
抓拍配大光圈鏡頭我個人覺得是拍親友我最滿意的配置,可以帶給你很多有故事感
的細節,而且手機做不到,演算攝影要追上好相機每秒少說十幾連拍的光學細節,目前
沒有一家做的來,恐怕還要再等個十年吧。評測可以給你看手機算好的圖有多好。但是
有些畫面手機是抓不到的,不過評測也不會測這些。
買台對焦強一點的中階以上機種,配大光圈鏡頭,快門設高一點,
開靜音快門,連拍給他按下去,回去挑照片,會有很多驚喜
3. 修圖
修圖是肯定要的,想學攝影不要排斥修圖,攝影不修圖就像學做菜不學調味,你當然可以
懶惰的時候全都給水煮沾個商業醬汁也不錯吃,但是很多料理就不可能做成
關於修圖的資源youtube一大堆可以自己慢慢學,不過一開始我建議先買個手機讀卡機
用手機版lightroom,之所以推手機版lightroom是因為他的workflow設計比較完善
不然你相機高速連拍個幾百張進手機挑片真的很痛苦
用手機的另一個優點是手機上的濾鏡軟體你也全都可以用了,俗話說打不贏就加入,
手機的各家濾鏡軟體是你攝影路上的好幫手,想套什麼濾鏡都是信手捻來,也不用挑
什麼相機廠牌誰有什麼特殊濾鏡。只套濾鏡沒辦法練成大師,但是也不是每個人都得
練成大師不可,沒那麼多時間的話濾鏡真的可以很輕鬆的帶給你有fu的照片,有成就感
才會想拍,才會進步
最後用手機的優點不多說就是你也可以即時分享照片給朋友了,可以大幅減少你照片出很
慢這個不利因子
當然如果時間允許真的喜歡的照片還是推薦用電腦或ipad慢慢修,攝影有一部分是在欣賞
光學細節,這些在手機上會被抹煞掉,有點可惜
4. 構圖
構圖是最難立竿見影改善的,但是這才是你最終學習的目標
我個人推薦michael freeman 的攝影之眼、心、魂系列,一開始看一看會有點想睡是正常
的,看不下去就冰起來過陣子再回來翻會有新的領悟,我個人覺得我看過的論概念部分
幾乎他都講完了,可能不是最有趣好懂的但是基本上就是攝影基礎觀念的集大成之作
最近看的張道慈老師aka破渡大大的課程我覺得也很不錯,如果比較喜歡影音式的教學
可以參考,因為老師是台灣人,照片審美也比較現代,我覺得如果你啃書有點無力可以
試看看
對於怎麼拍一張好照片,這太深奧了恐怕不是能一時半刻談完
不過我覺得有一點是我個人的心得,好像比較少在給新手的概念性攝影教學上被強調
所以就拋磚引玉分享一下
攝影本質上是從3D的世界裡擷取一個2D的光學投影然後加以修飾的結果
所以你眼前的世界覺得很美但是拍出來很醜,或是別人為啥可以拍的很好看
基本上不出幾件事情
1. 眼前的3D世界
比如說別人鏡頭對著的是36D,畫面自然非常吸睛(誤)
總之你拍攝的對象是什麼,會對照片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2. 3D的現實變成2D的畫面
你看到的美景是由人眼的立體視覺加上大腦修飾的結果,拍成照片的時候這都不會存在
所以才會在各種你覺得很漂亮的地方拍出難看的照片
因為去除了大腦及感官的闡釋之後,留下來的2D畫面好不好看,是另外一回事
厲害的攝影師都是有意識的或無意識在思考眼前的畫面轉成2D之後看起來是怎樣
從3D的世界裡擷取2D的構圖,這是攝影最深最核心的功力所在
3. 光學投影
牽涉到相機的器材、曝光參數設定等等等等,這是技術面,人家說買器材不會送技術
就是因為光學投影畢竟只是這一個環節
4.修飾
不管是相機、手機的內建修圖,還是你自己的修圖,anyway這個光學投影都是透過某些
修飾來變成照片,透過不同的修飾能夠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照片的結果有賴於這四個環節共同組成,缺一不可,所以不妨仔細想想各個環節現在
是問題癥結點嗎?要怎麼改進,會很有幫助的
祝你能享受到攝影的樂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198.1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653185558.A.55E.html
※ 編輯: Rogozov (114.37.198.133 臺灣), 05/22/2022 10:30:23
某一天突然又翻開就看懂了一口氣讀完
坦白說以當今的標準來看他不夠有趣,吸引人
但是人家是世界最會賣的攝影書不是道理,一般的攝影課程跟書在深度廣度上難出其右
這麼繃會比較沒有容錯度
至於36D 就是一種 呃 在攝影圈很受青睞的風景(?)
另外感謝以上推文的大家!
※ 編輯: Rogozov (114.37.198.133 臺灣), 05/22/2022 21:56:04
感謝大家回文!
※ 編輯: Rogozov (27.242.96.157 臺灣), 05/25/2022 11:24: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