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齊秦糾纏 17 年、選擇終生不婚:歷經情劫的王祖賢,原來「婚姻」是最不重要的事】
一個事業有成的女明星,世人老是喜歡對她們投以莫名期待,希望她們的感情也能有歸屬,有道是「愛情事業兩得意」、「優秀女人值得被愛」,搞得好像一個女性的幸福,終歸只剩下「嫁人」這個選項。
縱然現在,女性主義已成顯學,我依舊會看見報章雜誌在提到一些傳奇女星時,倘若她終身不婚、選擇孤獨一生,定會為她嗟句可惜,嘆聲遺憾。
很多時候,遺憾是任由旁人說嘴,當事者反倒不這麼認為。
甚至,會不會一個女人,她終其一生追逐所愛的結果,竟是讓她深刻體會到:搞不好,她的靈魂根本不需要婚姻呢?
這個女人,就是王祖賢。
—
1987 年,電影《倩女幽魂》上映,書生寧采臣戀上女鬼聶小倩,人鬼殊途的癡情締造超高票房,被外媒列為「華語電影史百部經典」,其中,王祖賢一身白衣輕撫古琴、抬眉和張國榮對望,仍是全球影迷心中絕響。
眉間若蹙、煙視媚行,王祖賢美得空靈,導演徐克形容她「完全不用化妝品,因為她不需要」;曾有女性化妝師陪著王祖賢搭飛機,驚艷她脂粉未施的睡顏,一看再看,說這女人太美,百年難得一遇。
古今中外,老百姓最喜看才子佳人,尤其熱衷追逐才子佳人的情事,絕美如王祖賢,感情生活自然難逃外界關心與揣測,曾和許冠傑、吳啟華、成龍、梁朝偉跟劉德華都傳過不了了之的緋聞。
追求者如過江之鯽,但出道多年,王祖賢最銘心刻骨的愛戀,當屬齊秦。
王祖賢和齊秦,他們糾纏 17 年,時間長到足以讓雙方明白什麼是真愛與心碎,什麼是謊言與傷害,徹底悟了人生。
1986 年,王祖賢和齊秦因拍攝《芳草碧連天》邂逅,一個是說話輕聲細語的氣質花旦,一個是叛逆不羈、宛如北方一匹狼的創作歌手,南轅北轍的強烈吸引力,很快就談戀愛。
這段戀情沒有被王祖賢的家人祝福,源於齊秦年輕時進過管教所,是個性格自我的浪子,王祖賢父親擔心女兒和他在一起不幸福。然而,親人阻擋卻沒有讓這對戀人的愛意減少半分,齊秦還寫一首歌〈大約在冬季〉送給王祖賢,以一句「我在風雨之中念著你」表達對女方情深志堅。
王祖賢很期盼擁有婚姻,和齊秦初交往,她上黃霑節目《今夜不設防》,向主持人暢想平淡美滿的家庭生活,兩眼發光說:「每個女人都是需要歸屬感,我喜歡家庭,我會想結婚。」
一句話,王祖賢似是說給自己聽,更像是對著海一方的齊秦喊話,讓他心定。
—
因《倩女幽魂》爆紅赴港發展,王祖賢與齊秦的遠距離戀愛終究難以維繫,雙方因聚少離多,不自信,不安全感,最後分手做回朋友。
王祖賢在採訪中淡淡說道:「我喜歡齊秦,但他的性格太複雜了。」
分手後,王祖賢沒有放棄對步入婚姻的渴求,但在追逐愛情的道路上,她經常碰上欺瞞。
香港百億富商林建岳猛烈追求王祖賢,當時男方已婚,王祖賢將其拒之門外,她告訴他:「我不會想當第三者。」直至林建岳向她承諾,和妻子謝玲玲分居計畫離婚,目前單身,王祖賢點頭答應交往。
未料,林建岳不但沒有離婚,且王祖賢的身份並不被男方家族接受,林建岳的母親更對港媒說道:「我只當我兒子出去叫了雞。」醜事鬧得滿城風雨,王祖賢成為插足他人婚姻的第三者。
讓她心碎的是林建岳的回答,男方上節目吐露:「我做不到和太太離婚,和王祖賢在一起這 3 年我很開心。」此時王祖賢明白, 3 年情愛,鏡花水月,自己原來是位列林建岳諸多追求女星的花名冊之一。
心灰意冷,王祖賢離開香港,避走加拿大。
—
在王祖賢被「小三」臭名壓得喘不過氣,前男友齊秦站出來聲援。
他說:「身為一個女孩,這不該是小賢(王祖賢)一個人的錯,我清楚她不是一個拜金的女生。」
事後王祖賢打電話和齊秦,面對曾是前任,又是多年好友,她輕聲地問齊秦:「我們還能在一起嗎?」
王祖賢和齊秦復合的新聞爆出後,粉絲與媒體無不獻上祝福,畢竟他們早已不只一次公開告白,直指對方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再者,歷經多年重新相愛,有時不得不感慨,一切都像命中注定。
齊秦說:「我永遠愛著王祖賢,不只這一生,是三生三世。」
王祖賢宣布復出,第一個作品就是拍攝齊秦〈懸崖〉的 MV ,拍攝期間一直赤腳奔跑五公里,腳底磨腫破皮,她笑得甜蜜:「齊秦的唱片賣得好,一切都值得。」
齊秦在他的自傳《我心狂野》中回憶,與王祖賢的愛情就像是「愛上一個你曾經很討厭的人,但依然無法自拔、無法離開」,那是雙生火焰,彼此皆知對方帶給自己成長,痛苦歸痛苦,但快樂仍是如此真實與純粹。
靈魂相契,絕無僅有,王祖賢說:「跟齊秦這份感情像情人,像家人,像朋友,時間越久越親近與糾纏,是很深的緣份。」
兜兜轉轉,王祖賢跟齊秦高調復合,著手籌備婚禮,房子都買好了,但此時,王祖賢再度遇到打擊。
齊秦前女友方美芳跳出來,帶著齊秦的私生子,王祖賢這才知道,枕邊人不但有一個私生子,這件事情男方家人都曉得,自己一路被矇在鼓底。
又是欺騙,對象還是自己的多年好友與深愛的男人。
王祖賢感受到不被信賴,心碎切斷和齊秦長達 17 年的感情,退隱影壇,矢志終生不婚。息影前,王祖賢再度上了黃霑節目,當黃霑問她感情問題,王祖賢心如止水地說:
「我的字典裡,永遠不會有結婚二字。」
興許,連主持人黃霑都料想不到, 1987 年的王祖賢和 2001 年的王祖賢,對婚姻的想法竟如此不同,且自己居然成為見證者。
—
齊秦於 2005 年和小 24 歲女友孫麗雅結婚,一家四口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夜深人靜,王祖賢仍是他心中的意難平。
2019 年,齊秦投資一部電影《大約在冬季》,記者詢問希望給誰看到這部片,他回答:「妻子,女兒,王祖賢。」連外人都看出來,齊秦放不下。
只是王祖賢,她早已放下這段情,原諒齊秦:「每個人年輕時都會做過錯事,算了,都過去了。」
她潛心學佛,在加拿大養了一隻狗「智悟」,名字仿若她曲折的人生境遇,在情愛裡翻騰歷劫後終至清醒:面對無法掌握的命運和瞬息萬變的人心,你能做到的唯有臣服,方是智,更是悟。
2016 年,王祖賢父親過世,她回台灣置辦喪事。
有幸身在現場,我看著王祖賢被媒體麥牌簇擁,面色不慍不喜不悲,輕輕一聲「阿彌陀佛,謝謝大家」,雖然容顏因蒼老顯得疲憊,但靈氣宛如隔岸花分一脈香,她光是佇立,我感受到的就是一種平靜氣場。
喪禮現場,齊秦沒有到,僅送上花藍致意,署名「晚輩齊秦」。
曾有同業感嘆,說王祖賢選擇不結婚,應是被齊秦傷得太深吧?
哪怕是這幾天查資料,翻閱各類講述王祖賢的情史,文章結尾都替她的獨身老去感到惋惜,似乎少了愛情跟婚姻,一個女人的靈魂就是缺角拼圖。
但我認為,王祖賢是活得最通透的人,我更深信,她絕對從未後悔與齊秦的愛戀。
—
婚姻是體制,是保障己身與伴侶的律法,是確保孩子有個正式名份的證明;但是愛,愛是一種感受,是一個你必須經過快樂、心痛、心酸、心死,最終慢慢走向接受與寬恕的歷程。
拿佛學論,倘若人類注定是下凡歷劫,那麼我們「歷」的究竟是什麼?不過是貪嗔癡和七原罪。好的,那繼續探問下去,人類該用什麼方式才能夠體會貪嗔癡和七原罪呢?接著你就會發現,其實是要透過「愛」。
神性的愛,是恆久忍耐又仁慈跟不嫉妒。
可惜我們終究不是神,我們是凡夫俗子,而凡夫俗子的愛,絕對不是只有快樂,哪怕過去心甘情願付出,一個人的心中很難不抱期待,於是當期待落空,留下的便是執念。
看開,這個概念太形而上,畢竟當事者如果卡在死胡同,讀再多雞湯都沒用,因此,我們就別怪世界上為什麼有這麼多紛紛擾擾的俗事與很愛強求的人了,有時確實要等到一個歲數後才明白,一切都是過程。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在《說吧,莫言》中提到:「每個人的一生都有難以釋懷的東西,有的是追求愛情,有的是追求金錢⋯⋯總有一些價值是被你放大了,然後你會產生病態的衝動去追求。」
「但後來你會發現,其實完全不需要這樣。」
莫言講的就是一的過程,意即一個人要真正看開前,他絕對是要先「看不開」過;至於要怎麼體會「看不開」?到底都是要先去愛、去執著、去受傷、去經歷的。
—
受過一次次傷,假設你沒有因此生病自殺或暴力傷害別人,其實你會慢慢發現,你的心臟對於苦難的承受度會越來越強,這是我敢和大家保證的。
緊接著,你會在各種「看不開」到「看開」的輪迴裡(就是一直談戀愛一直被傷害啦),慢慢體悟一件事:執著是沒用的,以及,若你和對方真心相愛過,無論結局好壞,都沒事的,你終究愛過。
王祖賢說過:「對於感情,我真的不是戒備,而是經歷過了,我覺得很足夠了,就算最後沒有在一起,也像前世今生有了羈絆一樣。」
王祖賢所言不假,你勇敢去愛的同時,你的靈魂正悄悄被擺渡,提升到更強悍的境界。
當一個人深刻歷練每段感情,最終已經學會放下,這個人的靈性層面已經茁壯,又何必需要婚姻這個體制呢?
畢竟「愛人」所帶給你的課題,你早就做完了。
走遍情愛的萬水千山,王祖賢終於找到自己的自由,我替她由衷開心。
#Adaymag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40的網紅d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男女雙人組合 dS 第二支單曲 Pinky Bubble 導演coco: 人生在世就是要相信愛,否則會很可憐的! 不過相信也是有很大的風險,要是一不小心相信了錯的事情,最後被深信不移的自己發現時,我們就會開始懷疑:是不是不應該相信的呢?...是不是我相信的都是錯的呢? 在下一次選擇相信的時刻...
擺渡人讀後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黃胤毓導演的最新力作《綠色牢籠》(2021)經過之前疫情延檔,終於在本週重新上映。看完下面的訪談,相信會讓你對本片興致提升不少,歡迎作為觀影的映前導讀來閱讀。)
.
位於日本沖繩縣的西表島,這個坐落在台灣東北外海,距離宜蘭蘇澳港僅200公里的島嶼,向以自然秘境聞名。然而在草木生機勃發、蔥鬱垂陰的美景之下,有著一處曾留下斑斑血淚與汗,但如今早已廢棄湮沒,不管在台灣或日本皆鮮為人知的歷史荒蕪所在,名叫「西表礦坑」,又被稱為「綠色牢籠」。
.
繼爬梳沖繩八重山台灣移民史的《海的彼端》(2016)後,黃胤毓導演在他的最新紀錄片作品,也是「狂山之海三部曲」的第二部,將視角移至西表島。導演找上了長居於此「綠色牢籠」的長者橋間良子阿嬤,她是現在唯一能講述當年實際狀況的見證者,可是問及某些敏感爭議時,似乎又有難言之隱⋯⋯⋯(全文詳見連結)
.
.
本文重點:
●當年用嗎啡剝削台灣人的⋯⋯⋯竟是自己人?
●橋間阿嬤的父親其實擺渡在善與惡之間?
●西表島政府真的看重這段黯淡歷史嗎?
●若隱若現的幽靈竟是真有所本?
.
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924
〈以人為本,探入台日歷史暗角的曖昧:《綠色牢籠》專訪導演黃胤毓〉
#綠色牢籠 希望行銷娛樂|Hope Marketing Ent #黃胤毓 放映週報
擺渡人讀後感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朋友傳來一篇萬華疫情爆發時不為大眾所知的揪心故事。我不是萬華人,但過去為了祈求產婦們順產,我其實蠻常去龍山寺拜註生娘娘。因此,看到內文時,心理上隨即產生了強烈的連結與感觸。
其中讓我最有感的,是文章中那位染疫的老人面對醫護時,竟重複說著「對不起對不起,我下次不會了,讓我回家好不好。」其實面對傳染疾病,醫療之外,還有許多社會、心理的議題需要被看見、被解決。
我記得擔實習醫師時,輪值過 HIV專責病房,當時遇過一位病毒量極低的病人,即使傳染力極低,當我幫他抽血時,他仍愧疚地不斷告訴我千萬要小心,他不想害到任何一個人。而即使HIV不是藉由空氣、飛沫傳染,但因愛滋病長期被污名化,為保護病人隱私、避免引發不必要糾紛,和「呼吸治療病房」、「心血管中心」、「安寧病房」不同,HIV病房往往低調不可能大方掛出名稱。
*病毒不一定能奪走性命,但總是輕易分化人心
這次的covid19藉由飛沫傳染,傳播更容易,當然更容易讓病患陷入自我責怪,認定自己做錯事才牽連一群人被隔離甚至失業。也能輕易分化人心,在疫調公布足跡的過程中,經常讓人互相指責怨懟。好比萬華茶室的獅子王染疫後就被許多人調侃、諷刺,但仔細想想那就是他的社交生活,就像去酒吧、唱 KTV一樣,何錯之有?更何況在他活動的當下,疫情並沒有爆發。
另外對於新興疾病,未知也會帶來恐懼與不理性,好比有居民抗議社區附近的旅館改成防疫旅館、或一個場所公布確診者足跡後,大家就紛紛不敢再去、甚至有記者公開問,有足跡顯示去過健身房,是否要暫停健身房營業? 但病毒脫離人體根本無法存活多久,這完全就不符合科學啊!
這段時間看診時我也注意到,很多初診的病人在填寫住址時,如果住在萬華區都會有所猶豫,不想承認。也有許多痊癒的病人完全不想提起他曾染病,深怕PCR轉陰仍被當成病毒看待。這也讓我想到曾讀過的一本書「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裡面清楚刻畫出病人痊癒後卻遭受歧視,面臨被解僱、孤立,被社會排擠,最終出現精神不穩定的悲劇。
因此我認為傳染病的後遺症絕不只有心肺功能、嗅味覺受損,心裡那個被病毒侵蝕的洞,是需要整體社會一起來填滿,被貼上的污名標籤也需要集體的力量一起撕去。
*社會應更關心染疫者與家屬的處境
而事件中里長擁抱里民的暖心行為,雖說是一個很簡單的小動作,但卻蘊含極大的正能量。畢竟確診者治療期間都是面對穿隔離衣,戴口罩、面罩的醫療人員,零距離的接觸和體溫是如此的遙不可及。這個擁抱不僅療癒里民的心,也象徵著社會的接納與關懷。
除了痊癒者,痛失親人的家屬情緒當然也該被照顧,因此我對於「別讓端午變清明」、「討厭公婆你現在就南下回家」這類口號向來很反感,因為這些話聽在家屬耳中完全就是二次傷害啊!且雖說這樣的口號目的是希望嚇阻大家不要頻繁群聚、避免疫情擴散,但也不該用死亡去恐嚇威脅。
疫病退散!之前的醫療糾紛也告一段落,龍山寺的大門重啟,是該回去一趟了!
擺渡人讀後感 在 d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男女雙人組合 dS 第二支單曲 Pinky Bubble
導演coco:
人生在世就是要相信愛,否則會很可憐的!
不過相信也是有很大的風險,要是一不小心相信了錯的事情,最後被深信不移的自己發現時,我們就會開始懷疑:是不是不應該相信的呢?...是不是我相信的都是錯的呢?
在下一次選擇相信的時刻來臨時,就會被以往的經驗否決,而漸漸不選擇相信了。
其實我們別無選擇。如果你不願意相信,世界上就沒有實相了。
請相信你給予世界的終有回饋。用相信來創造大大小小美麗的宇宙!
製作人kdz:
記不起哪一刻開始思索什麼是愛情,可能太多守則或是太多節日,太多促銷太多怨嘆,好像愛需要證明、一點溫暖就被歸在情意之下。
兩個人相處要的是什麼呢?
是憧憬是理想是一份真實?
願我們都能在停下腳步思考後,再肯定的前行。
攝影師傑中:
一點點誤解、一點點靠近,被粉紅色包覆著是幸福的,但泡泡就是泡泡,終將成為泡影。
dindin 說:
粉紅泡泡的產出,是由ㄧ個小小的心願發起,不管是單身還是名花有主,我們在生活中,有時候,也許只需要碰到一些泡泡般的悸動,很輕,有光澤,那種感覺稍縱即逝,卻停留在心裡尤久,它不是這麼清晰,卻又透明的直接,不論是什麼樣的遇見,不管是新的再次擁有,還是只轉身就該放下,都是可貴的小小燦放。
Sam 說:
還記得那一天下著雨獨自走在東區街上,不小心的就撞上那粉紅泡泡!多希望紅綠燈可以停久一點,讓畫面靜止下來如夢一場也好,總要相信它會來臨才有機會可以真正的擁抱它!常常擁抱它的同時也好像正在幻滅,矛盾的我們,未知的探索,沒有答案勇敢的一直走吧!
Pinky Bubble
詞/曲 kdz
編曲 kdz
製作人 kdz
我自己開著車 兜了幾個路口
新買的書放在副駕駛座還沒讀熟
巷子新開的酒館還沒去過
I need a reason to go
那一些記憶 好的壞的交纏在一起
果斷地扔了 像離開2046 拿回了自由
It is hard for me 再次相信
總笑稱年紀老了 其實是看明瞭了
A touch ,a hug
任何小動作 you called it love
你不要弄錯
我是一個 擺渡人 見多了離合
a crush ,a lust
四竄的情懷 They called it love
情話 不用 太長
I just want some pinky bubbles
I know all the meaning but I want to feel it
同一杯咖啡 店員都記得我
今天沒有行程了所以我不急著走
巷子新開的酒館誰去過了
still need a reason to go
談過情愛的刺激
才明白該談的是時機
以為愛的多恣意
才發現愛的只是自己
特別演出 Special Appearance
-壞阿美⼈-
⼤Q ⼩鳳 Elma
Teresa特雷莎
Mify米非
導演 Director Coco Liu
製片Producer 吳冠德
攝影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鄭傑中
跟焦師 Focus Puller 林大洋
攝影助理 Assistant Camera 吳郁芬 廖祐頡
燈光指導 Gaffer 林大洋
燈光助理 Best Boy 呂紹暐 許敦閔
美術 Art Director 林芷芸
剪接 Editor Coco Liu
調光 Colorist 鄭傑中
藝⼈妝髮 EVOL RICH
藝⼈造型 Ray Chu, Saem Xu
形象攝影 DOZKUO
dS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earsperformance/
dS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dears.performanc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DyvxEdLUJE/hqdefault.jpg)
擺渡人讀後感 在 邱振哲Pik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僅用這首歌,與我的半輩子,
致敬總是忙碌的五月天,
與所有同在路上拼命的大伙們。
PikA 邱振哲.
━━━━━━━━━━━━━━━━
【原唱】:五月天
【詞曲】:五月天阿信
製作人:單為明/溫奕哲/邱振哲
配唱製作人:單為明/邱振哲
主唱:邱振哲
編曲:溫奕哲
鋼琴:溫奕哲
吉他:翁光偉
Bass:余銘展
Drum:陳劭桁
第一小提琴:蔡曜宇
第二小提琴:王茂榛
中提琴:甘威鵬
大提琴:劉涵(隱分子)
錄音室:Lights Up Studio
錄音工程師:單為明
錄音助理:蔡周翰
大合唱錄音室:皮老闆練團錄音工作室
大合唱錄音工程師:林鉑堅
混音師:單為明
混音助理:蔡周翰
混音錄音室:Lights Up Studio
━━━━━━━━━━━━━━━━
故事平凡自然,然而十五年,
卻也像這簡單幾行字一樣,
悄悄地掠過了我的半輩子。
「 2003 」
2003年8月20日晚間8:18分左右,剛滿14歲的少年,
台中火車站往後站二十號倉庫的地下道,
承載著數不清的緊張,被陌生人注目時假裝吉他調音,
帶著那把跟國中同學借來的舊吉他,
第一次,正式面對了人群開口唱歌。
整個夜晚近3個小時,反覆的彈唱著僅會,
也是第一首學會的這一首歌。
演出結束後,在搭著區間車回家的路上,
那14歲的少年疲憊的看著窗外,
看著因車輛行駛而搖晃的夜空,
天真的想永遠永遠的唱著,不管未來面對些什麼,
不管終需去到什麼樣的遠方,
也許只要他夠努力,有一天也能站在台上,
好好的唱一次這首歌給五月天聽。
「 2018 」
2018年8月20日,滿29歲的邱振哲,
我依然沒有機會真正見過五月天與他們說一聲嗨,
也依然還是默默的唱著,雖然沒什麼人知道我是誰,
但在這趟旅途遇到了許多與我一起吃苦做音樂的伙伴們,
還有一路以來支撐著我走過這15年時光的歌迷,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
只是永遠好像真的太遠了,吃了虧被架了拐,
才會突然明白了很多事情,原來人生除了堅持以外,
還有許多名為放棄與妥協的選擇。
從2003年8月20日開始至今為期15年的演出生涯,從愜意的平凡生活到貧困,從兄弟們一同踏上音樂道路到剩我一個人,對我而言音樂的存在,令我失去比獲得的多了太多太多,這些年來除了演出服以外沒有為自己買過一件衣服,剛上台北那年想去的遊樂園,也除了工作以外從未去過,更別提跟在我身邊與我曾相知相許的女孩,因為工作的忙碌與貧窮,我終究負了對方,沒讓對方過上幾天好日子,還有太多太多,都是因音樂的緣故,所遺留在心底的遺憾。
2003年13歲的我,在那最該跟同齡孩子一起玩樂,所謂兒時最好的青春裡,我都一個人在地下道街頭演出,但即使經歷了上述這一切,每當我站上舞台,人們為我的歌聲與作品歡呼的那一剎那,卻又忽然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因為唯有在那樣的時刻裡,我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的。」
永遠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那時候班上要徵選合唱團,全班都得參加徵選, 班導老師要分部,於是請班上每一個人都唱一個音給他聽,終於輪到我的時候, 我開口唱了一個音,或者該說是一個音都還沒唱完,就被老師制止說: 「你不會唱歌,你去低音部,記得唱小聲點不然會影響到同學。」
於是就這樣,我整個國小有約三四年的時間,都不敢開口唱歌,因為從聽到那句話那一刻起,我打從心底相信自己是一個不會唱歌的人。
一直到有一天,我在家人的車上聽到廣播傳來一首歌, 我沒有自覺得開始跟著唱,家人很驚訝的看著我說,怎麼會開始唱歌了?
「我有我的路,我有我的夢,總會有一天,總會有一天。」
意外是無可預探的,很有可能這一刻跟你們好好說著話,下一刻我就得先走了,但歌曲卻是能永遠流傳下去的,所以就算拚上一切我也獨立出資用著唱片公司的水準去製作我的所有作品,
因為哪怕有一天我不在了,我的音樂也能代替我,
陪伴著所有相信且依賴著我的人們。
若以私心而論,
2018/08/20是我29歲的生日,
我想,完成了這首製作,
也算是給了自己最好的生日禮物。
才發現原來實質意義上的青春,
是那麼急那麼短,就即將到了盡頭。
30歲的時候,也就是一年後的今天,這篇文章會在動態回顧跳出來,未來的我,不管一年後你還在不在這條道路上堅持著,我知道你都會好好的,因為你有一群很棒的朋友,你也始終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我絲毫不為你擔心。
我只希望你依舊如初般的勇敢,
也祝福你的身體依然健康,
只求這兩點,其餘別無所求,
照顧好自己,兄弟,
你會更好的,生日快樂。
━━━━━━━━━━━━━━━━
【 十五年來誠摯感謝 】:
Foolkids film Studio 擺渡人音樂工作室
曜爆肝音樂工作室 皮老闆練團錄音工作室
Lights Up Studio 滾石親愛的老同事們
華健哥、雨勳、阿達、定楠、二川哥、袁永興老師、Roger、陳啟天、育軒哥老咖,董運昌老師、單為明、溫奕哲、翁光緯、余銘展、陳劭桁、蔡曜宇、甘威鵬、劉涵(隱分子)、王茂榛、蔡周翰、林鉑堅、朱奕寧、葉欲新、豆漿、范揚景、許芳愷、蔣承穎、胡利基、吳懿竹、林芷毓、彭敬之、楊小黑、陳橘子、維梃、姜道、甄甄、徐小花、甘恬、黃渝茹、ET、Aaron、Ambar、徐永豪、廖文強、Jerry Huang、逸凡、明邑鴻、陳強生、Ruby、Jeremy、緯業、小忍、愛捏、游家庸、隱分子樂團、魏綺萱、Dave(香港)、富仔&Doris(香港)、圓(北京)、曾經幫助過我的所有朋友。
【 長期指定合作影像團隊 】:
Foolkids film Studio
呂小猴導演、阿本、阿賢、海龜、小夏
【 長期指定合作演出妝髮 】:
Jarvis(Hairstyle)、柯佳佳(妝)
【 邱振哲音樂工作室伙伴 】:
郭木、林于評、Jim、咖啡、小無小無、陳博凱、李沂潤、劉殷僑、侯以恆
━━━━━━━━━━━━━━━━
Facebook粉絲專頁:
邱振哲(Pika Chiu) - 關於夢想
https://www.facebook.com/Pika0820
Instagram:
pika820
微博:
http://weibo.com/Pika82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Z4m4pmF7jE/hqdefault.jpg)
擺渡人讀後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無相」詩集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吳俊霖 (崎雲)
內容簡介:
沉寂八年,活成一則困厄的寓言。
困厄所帶來的苦難接近於美,困厄有時就像是個孩子,
有其真,有其單純,
有其安然生長的歲月而與詩人相遇。
《無相》是崎雲的第二本詩集,
亦是三十歲前對於既往的反省與整理。
八年來,有人說詩人外表的淡漠與孤獨,以及在寬慰他人苦難時的心境圓通,都只不過是獨自活在美麗的畫卷裡。 畫卷美麗,但皆死寂;畫卷演繹人間世情與羅天諸相,但皆假非真,並非究竟 。有人說,詩人後來走出了畫卷,再次歷經現實之中因人情所帶來的種種不堪,但這次他選擇留在現實,有時是帶著狼群應世的羅漢,是西方七斗之中的奎星 ,有時則是三途河邊的擺渡人。有人讚其善於忍辱,但詩人說那是因為理解,以及因理解所帶來的不捨。
他相信每一個人,都有 其值得體諒的委屈。
詩人知道自己滿身缺陷,謂自己是「根性比較鈍的滿月」,故不欲多言、不好爭論、不諳人情,心中往往眾音俱寂,常懷愧疚,是故他的謙下,有時其實是自卑。詩人是自私的,總在等一劫將至,卻又為一切能夠預見的結局早早做了安排,有人為此流淚,詩人只是微笑以對。詩人看世間盡是透明的靈場,眾因聚集,各自有其源流與去向;看諸相非相,愛非愛、恨非恨、怨非怨,我們都不是自己想像中的樣子,旁人也不是我們臆測中的模樣,眾生有諸相, 諸相沒有真假,如遍地苦果,引來蚊蚋汲取酸澀的汁液,然苦果亦曾藏甘,只因 時間造作,蚊蚋亦是眾生的喻依。
喻依有時,亦為喻體。懺言有時,則成讖言。
《無相》分為三輯,輯一所收十二首詩,書寫至今仍被留在苦難之中的遺憾。輯二的十四首詩,則是一些日常的挫敗與感情的懺言。輯三所收一百零七首短詩,為詩人2015年獲國藝會創作補助計畫之《銀葉側身》中的一小部分。此外,詩人並未為此書作序,而以二十篇的日記短文〈浮光〉代序,由近而遠,與所收錄之詩作正好形成往返回環的時間線。我們邀請讀者一起,看詩人是如何在物我之間尋找靈應的鏈結,在日常的歡愉中落淚,在苦難的失落中笑;看詩人是如何嘗試探觸世間諸相的本質,又於其後再造諸相,讓世間碎片,都放送他的光。
作者簡介:崎雲
本名吳俊霖,一九八八年生,台南人。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文碩士,現就讀於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班。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創世紀詩社六十周年紀念詩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x19全球華文詩獎以及各地方文學獎等,寫詩,也寫少量散文。現為創世紀詩社同仁,經營網路媒體《安安,你好Date With Writer》,並著有詩集《回來》(角立,2009年)。詩集《銀葉側身》則獲國藝會創作計畫補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edXMrormW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