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帶外送是一門長期的生意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六月十四日,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
霎時間,餐廳的競爭者,從餐廳同儕,變成了調理食品、雲端廚房、家庭煮夫煮婦。
當然,餐廳原本就要和以上飲食選項競爭消費者的注意力與時間,然而,禁止內用,等於斬斷餐廳的主要命脈,也阻止「完全服務餐廳」(full-service restaurant)發揮其優勢— 創造現場體驗。一間餐廳的營收來源,假設原本有內用、外帶外送、外燴服務、活動包場,禁止內用與聚會,就只剩下外帶外送了,只能約莫涵蓋原本營收的二至三成,毛利還較低。
外帶外送,該不該做,該怎麼做?
#疫情迫使消費轉型
很多人早早跳下來做了,先做再說,拼現金流,銷庫存。一時之間也無法細想成本結構和持續性。根據美國舊金山「Golden Gate Restaurant Association」調查四百間餐廳的數據,舊金山餐廳在疫情初期,去年三月封城到去年五月之間,有六成業者外帶外送是虧錢在做。台灣業者的情況,很可能也是這樣。
也有人先按兵不動,熄燈休業。疫情存活率,比的是手骨粗,但手骨再粗,也會面臨消費轉型、人才流失的挑戰。我的意思是,這疫情不是一時半刻捱過去就行了。首先,病毒一旦進入社區,就很難走回頭路,看看鄰近的香港,即便目前屬於低風險,去年十一月初爆發的第四波疫情,也是到今年三月底、四月初才近尾聲,那是足足五個月;而即便高峰過去,也會有一段震盪期,每天都會有確診病例,只是看傳染鏈明不明確。
即便之後開放內用,應也會有梅花座、客容量限制等等規定,繼續箝制營收,與消費者出門吃飯的信心。
美國「國家餐廳協會」(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今年一月的統計資料顯示,53%的美國成年人將外帶外送視為「基本的生活方式」,並且有6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比疫情前更傾向消費外帶外送的食物;美國餐廳也回應以上需求,46%的家庭式餐廳或fine dining餐廳表示在去年三月至十二月之間增加了外送選項,casual dining和fast-casual餐廳的比例則是44%。即便美國正在推進疫苗施打,許多州解封,餐廳客流量回籠,外帶外送的趨勢也不會一夜逆轉。事實上,美國餐廳業者對於近在眼前的全面解封,仍然有疑慮,因為去年真的讓他們怕了,如果不小心再來一次封城怎麼辦?
正在重啟營業的美國餐廳,還遇到另一個問題:徵不到人。先前疫情的失業潮,逆轉成為人才荒,許多餐廳員工不願意回到餐飲業,或者因為領取政府補助而未回應徵才需求(但許多州正在收緊失業救濟)。對於重視服務、強調手藝的餐廳而言,解僱了團隊,很難再把一樣有才華、有默契的成員組回來。
#外帶外送是長期戰
這是一場長期戰;病毒進入台灣社區後,趨勢更明顯了。解方是疫苗,沒有錯,但我們都知道那要花一段時間,目前餐飲業的作戰持續到今年底,都是樂觀的。
餐廳經營者動起來,一方面回應消費趨勢;二方面保住團隊人才;三方面維繫供應鏈,食材生產者、進口商、酒商、餐具商等等等等,牽連範圍很廣。
尤其,對於重視手藝與服務的餐廳來說,與疫情搏鬥的困境,其實是一個「去廚師化」的過程。外帶外送、調理食品、雲端廚房,越能標準化越好,越有一致性越好,即便會減損個性與才華的光亮,只要送到消費者手中具備穩定的水準,最妥當。各位廚師們,你們不會不服氣嗎?
求生為先,很無奈地,外帶外送可能是眼下最直接的變現方式,如果要做,主廚與餐廳業主就要把外帶外送看成一門相對長期的生意。若著眼於調理食品,或也是做出更美味產品的契機。積極地想,這或許是正向循環的起點。
把外帶外送建制化,相當於,開一間新餐廳。聽起來頭大,但是,餐廳不能一直仰賴熟客的愛心與義氣。我說的是,沒有電子支付,只能現金面交或者轉帳;外帶自取流程不便,外送時間難以控制;餐點打包冷熱不分,失溫衰退;餐點本身禁不住運送。
這些都是痛點,都要解決,而一旦解決了,生意會更上層樓。
#第三方外送平台的替代方案?
我原本經常使用第三方外送平台,這陣子我刻意不用,直接支持餐廳的外帶外送。身為消費者,我希望外帶外送的體驗可以更流暢,我會更樂意訂購。就像,以前總會想一週挑個幾餐去餐廳吃,現在的情境,就是轉成外帶外送。
此刻會讓我考慮是否選擇某家餐廳的外帶外送,有二大因素:付款方式、運送方式。最理想的狀況是,我可以線上付款,並有外送員直接將餐點送到我家門口,完全零接觸。
第三方外送平台直接解決這二個問題,但餐廳付出較大代價,二大主流UberEats、Food Panda的高額抽成(35%),尤其對成本結構以內用為主的業者造成傷害。有什麼替代方案?概括來說,只要抽成沒那麼高(例如20%以內),卻能同時提供訂購介面、金流服務、物流服務,對於餐飲業者就比較有吸引力。例如新加坡商線上訂餐系統「Oddle」,或者開闢外帶外送服務的「inline」,都是抽成較低的方案。
有沒有可能餐飲業者自己搞定第三方支付與物流呢?第三方支付如Line Pay、街口支付,手續費約莫2.3%,只有金流服務,沒有訂購介面、物流服務,餐廳老闆要自己斟酌;至於物流,Lalamove爆單的情況下,越來越難媒合司機,是否有可能將餐廳的閒置人力轉為物流服務?
外送平台的替代方案,是不是有可能用「合作社」的模式來經營?這是我看到的一個美國案例:「Loco Co-Op」,一個由餐飲業者自己經營的外送平台。他們的做法是,設立一定數量的股份,假設一股二千美元,餐廳業者可以來認購,分店數量越多的業者,可以認購更多股。想加入的業者也未必要認購股份成為投資人,也可以單純加入成為會員。一旦成立,其運作就和一般外送平台沒什麼二樣:由承攬司機負責運送,用平板來操作後台;消費者則是下載app來訂購餐點。雖然期初仍要向使用服務的業者抽成15%,但希望隨著規模擴大而能降低抽成。
和一般外送平台不一樣的地方是,這外送平台的盈餘,會分配給各該投資人,也就是餐廳老闆自己;若有剩餘,也會以回扣的方式,依照餐廳業績,發放給非投資人的餐廳會員。
合作社的外送模式,是否有可能讓幾個相熟的餐廳老闆自己就組織起來呢?
又或者,政府能積極介入?高雄市政府「高雄好家載—防疫互助經濟」紓困方案,讓閒置的計程車投入外送,就是很好的作法。根據自由時報5月29日的報導,此方案「整合餐飲業、點餐平台與一卡通,由14家計程車隊擔綱外送,民眾只要點餐滿499元,高市府就補貼85元基本車資,讓運將將美食送到家,預計下週上路。」
#問題定義了生意
最後,想與大家分享一段很棒的話。
美國餐飲大亨、創辦Shake Shack漢堡、Union Square Cafe的Danny Meyer,在NPR的podcast節目《How I Built This》中,提到他的外祖父、也是一位成功企業家給他的建議:
「別再抱怨問題;問題定義了生意。生意做得好的人,不是那些問題最少的人,而是那些善於解決問題、享受其過程,並和優秀的同僚一起面對的人。」
("Stop complaining about problems; problems are the definition of business. The people who do best in business aren’t the ones with the least problems, but are the ones who solve their problems better and have more fun doing it with better people.”)
與大家共勉。
(圖為Wildwood與Tart Taipei的外送餐點:牛排沙拉、酥脆中卷、貓耳朵麵、炙烤玉米、焦糖布蕾塔、班蘭咖椰塔、草莓香草塔。)
擴大徵才意思 在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年新希望,你訂好今年的目標了嗎?
說來慚愧,我每年的心願幾乎都沒啥兩樣,像是:減肥、賺大錢、跟健康快樂。雖然前面兩項從來都沒有實現過,但慶幸的是自己總能堅持做到最後一項。就算什麼都沒有,至少還能擁有健全的身心,樂觀開朗地繼續面對既殘酷又現實的每一天!
不過今年,除了繼續減肥、賺大錢、健康快樂之外,我訂下了跟往年都不一樣的三個新目標:
1.重回職場
2.斜槓作家
3.職訓講師
其實,我壓根兒沒想過自己會許下這三個願望。身邊的很多朋友都覺得我會自行創業,或是乾脆直接退休爽爽過日子之類的。但我其實沒有創業的本錢,也沒有具備退休的實力。46歲的我擁有最大的財富就只有兩個每天認真叫我「付清」的孩子,還有妻子名下那剩下28年份分期付款的千萬房貸。
有夢最美,築夢踏實。我得誠實的面對自己的生活,繼續走完責任未了的人生⋯⋯
◆
重回職場
今天剛好是正式離職後滿六個月的日子,經過了184天之後,我重新打開了自己的履歷表,準備利用這三天的假期好好更新,接著繼續找適合自己的新工作。
在過去這段期間裡,有不少位讀者私訊詢問我關於履歷表的困擾跟建議。我曾在 #履歷青紅燈 那篇日記裡提過幾點關於求職的技巧跟注意事項,但後來發現,有一個更重要的關鍵因素其實是在求職者的「心態」上。
像我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因為迷惘、因為不確定、因為不肯定,所以除了不想碰履歷表、更不會特別留意身邊的工作機會。那道理就像是突然失戀一樣,當你對愛情感到迷惘,有時候就是得單身好一陣子,等到心中的傷口慢慢結痂後,當有一天遇見一個人時重新湧起了心動的感覺,那就是重新談場戀愛的時候了!
昨天我在臉書上看見了一則訊息,之前曾經拜訪過的一間客戶公司正在擴大徵才、尋找有志一同的業務高手加入。我馬上發了訊息聯繫在那兒上班的一位朋友,沒想到立即就收到了回覆。他覺得我挺合適的、建議我可以把握機會試試。
重新面對需要勇氣,但我已經做好準備了。我要重回職場,重新成為一個「業務高手」。
◆
斜槓作家
雖然因為陰錯陽差突然寫起了日記,但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夠成為一個作家。
昨天跟一位雜誌的編輯朋友聊天,她突然稱讚我寫的日記除了誠實誠懇、更真摯有料。我不好意思地回答她說自己沒啥文采,就只能靠真誠打動讀者了。
雖然跟出版社簽了約,不過自己還是一點把握都沒有。在職訓的課程裡老師提到了關於寫作的策略跟技巧,很明顯的,我除了沒有規劃策略、更缺乏寫作的技巧。只靠這樣的內容彙整出書,真的會有人願意買嗎?
不過既然機會是留給「還沒準備好」的人,我決定硬著頭皮鼓起勇氣試試。雖然自己沒有成為全職作家的實力以及魅力,但至少能夠繼續努力讓寫作成為自己的第二項能力,更讓「作家」能夠成為自己職場之外扮演的第二個角色。
「斜槓」不是興趣而已,斜槓也能變現,創造自己更大的價值。
◆
職訓講師
當腦中冒出這個願望時,會覺得自己是不是瘋了?
從小我就不是個乖學生,向來討厭那些在課堂上正經八百的科目,所以成績一直也好不到哪兒去。在這次的職訓課程中,我遇見了超過十位優秀且熱情的老師,讓我重新找回了自己對於工作的熱情跟初衷。每一位老師都跟以前我小時候唸書時遇過的老師都不一樣,他們不會只逼著我們考試跟唸書,但會苦口婆心的分享自己的人生智慧、還有在職場上的經驗跟傳承。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想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能夠發揮能力,也可以幫助很多人的工作。
如果有機會能夠擔任職訓的講師,分享自己這些年來學會業務行銷的技巧、職場上跌倒摔跤累積的經驗、展開斜槓寫作的探索冒險、還有這一路走來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歷程,這些內容都應該能夠幫助到一些跟我一樣在職場上感到迷惘的人吧!我想。
雖然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不過我會繼續思考下去,接著規劃好下一步,然後捉住任何可能的機會。
我要成為一位幫助很多人的講師!
◆
寫完這篇日記,天也剛好亮了。跟大家分享我 2021 年的三個新年新希望,祝福我能夠順利完成,也祝福大家能夠找到自己的新年新希望。新年快樂!
#大叔職訓日記
#2021新年目標
*圖片來源:《Grand Wu》
擴大徵才意思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誰幫想的設計?
是打算告訴大家,中國國民黨將跟蜀漢一樣,「偏安一隅、無力回天、終將投降、徹底消失」的意思嗎?
#十六字箴言
擴大徵才意思 在 Dcard 擴大徵才中!工程師必備2 大特質、面談重點公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Dcard 擴大徵才中——從2015 年創立至今,Dcard 已成長為台灣匿名論壇網站中的第一名流量王者、全台第11 大網站。而現在Dcard 需要更多優質人才加入,一起跑得更快、更有 ... ... <看更多>
擴大徵才意思 在 Taiwan 軟體科技企業徵才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公司創立不久,目前業務量負擔逐漸擴大,因此我們需要招募一起工作的夥伴。 因為團隊尚小,平時您可以直接接觸到技術長、身邊合作的社群大大或是技術前輩, 希望您不會 ... ... <看更多>
擴大徵才意思 在 Re: [問題] 擴大徵才的時機? - 看板toberi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babeamy (...)》之銘言:
: 小弟目前接手老爸事業
: 第三年 粗計每年盈餘至少有400萬以上 大概是接手前的一倍
: 但我的員工目前不包含我與太太 大概只有三位
: 我很想多請兩個員工
: 員工一年開銷可能多近百萬吧
: 但我總覺得可以讓我更輕鬆 可能又賺更多這樣
: 我最近頭腦要爆炸了 甚至求助精神科 生理心理不太能負荷
: 各位覺得呢?
: 大家是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狂請員工的
: 很好奇那種中小企業請10幾個員工是怎麼去估的
: 謝謝
我們公司目前九位員工,兩個月內預期擴編到二十位
我覺得關鍵在你對未來業務進帳
還有內部目前員工負擔的了解
我這邊很簡單,因為接到了大單,費用是按月支付,
雖然也擔心會有幾個月之後對方就違約的問題,
但也只能試看看了。因為我們員工雖然薪資不錯,
有的底薪加分紅超過七萬,但實在是人力緊繃了,一定要擴編。
而縱使對方之後真的違約了,我們爭取到新業務的機會也很高。
如果原本狀況確實已經讓你負擔不來
那就請人吧,為了多賺一點錢犧牲健康
是沒有意思的。輕輕鬆鬆就可以年盈餘三百萬
這樣也是不錯了,但當然要考慮這事業的長久性就是了。
不過人力增加衍生的管理問題,我覺得才是難題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5.32.4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oberich/M.1464856525.A.63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