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系列- 1
#高爾夫球之下背痛
#為什麼有一半的打高爾夫的都有下背腰椎痛?
#下背肌肉解剖色鉛筆(左邊:深層背肌,右:淺層背肌)
#案例:一位52歲公務員退休男性,平常都有打高爾夫18洞的愛好,在打完一次北區錦標賽之後,下背痛合併右腿到右腳踝外側麻,睡覺也痛醒,痛到大便都大不出來,打噴嚏跟彎腰都超痛,
他來門診,問我說:他打球打了九年,以往都沒問題,之前也有2次下背酸痛,想說不過就是運動劇烈點,休息幾天加拉拉筋就好了⋯⋯平常也沒搬什麼重物,這次痛的這麼厲害是怎麼回事?
X光顯示:腰椎第4和薦椎第1節中間的椎間盤變窄50%,腰椎第3、4、5節骨刺。結論就是腰椎有椎間盤突出和退化,所造成的「坐骨神經痛」!
這樣的腰椎x光在52歲男性也不是少見,而打高爾夫造成急性坐骨神經痛,原因常是運動過度加上本身核心肌力太弱。
病人接受2個月復健治療,並回家自我強化腹肌、大腿、臀肌等 #核心肌肉,背痛及腳麻情形改善;兩個月後每次下練習場之前 #多熱身10分鐘,運動後收操也好好拉筋。沒下場打球以外,花一點時間在健身房做重訓、有氧,預防未來坐骨神經痛再次復發。
我目前在桃園區看診,附近很多高爾夫球場,每個禮拜都有打高爾夫球而下背痛的病人來門診,而新冠肺炎爆發後,許多台商回台,假日都往高爾夫球場上運動,門診因打高爾夫造成下背痛發生的比例很高,為了想了解他們如何受傷的,所以我繳了近萬元的教練費,學打高爾夫以及分解動作。得到可能幾個結論:
1. #揮出去腰及屁股轉不夠多
2. #太急著下練習場,#沒有好好暖身,
3. #全身穩定的肌力不足又過度打高爾夫🏌️。
#打高爾夫球的運動傷害,#在職業選手的男性以及女性最大的傷害都在下背部(即下背痛),#女性較特殊的運動傷害是於左手腕的傷害比男性多,而男性除了下背痛,還有 #左邊肩膀受傷也不少。而高爾夫球又是單向運動,熱身不夠容易拉傷,核心肌力不足容易造成過度使用。建議除了要把球打好以外,最重要的是好好訓練核心肌群,也多伸展柔軟度,可以避免急性或慢性的運動傷害。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關注你的健康大小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肱骨外上髁炎 (網球肘) 專題 - 辛倫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網球肘,不是運動人士的專利。長期重複進行相同手部動作的人士,也成為潛在患者。打鍵盤、按滑鼠等都有機會患上網球肘。 (一) 網球肘是什麼?有什麼成因及病徵?0:2...
搬重物手拉傷 在 柴胡中醫不中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柴是運動高手 之什麼是 #網球肘
最近法國網球公開賽剛開始,各位柴粉們應該感覺熱血沸騰想和柴胡一起上網球場打一場吧!但是不是又怕姿勢不良會造成運動傷害例如常聽到的網球肘呢?
其實啊,柴胡跟你說,只要是滑手機、扭毛巾、梳頭、打鍵盤、搬重物…,會感覺手肘疼痛無力的話,小心,網球肘已經找上門!
▶︎網球肘定義
網球肘的正式醫學名稱是「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種肌腱炎,常好發於網球選手,因此就有了「網球肘」的稱號;其實,羽毛球、乒乓球、高爾夫球等運動也常會引起網球肘。另外,電工、木工、家庭主婦及其他需要頻繁進行伸臂轉腕動作的人,都容易患這種病。
▶︎發病原因
網球肘最主要的發生原因,就是局部使用過度,手腕做過多、過久、過猛的動作,使前臂肌伸肌長期反覆的主動收縮,造成拉傷和發炎。
▶︎中醫看法
本病屬於中醫「痹症」的範疇。多因體虛感邪、跌撲閃扭、工作勞動時前臂及腕部過度用力,或較長時間提拎重物等原因所導致。
▶︎中醫治療
網球肘一般用針灸,常用包括:曲池、肘髎、後谿、合谷、手三里、外關等穴位。並且有許多手法搭配,以及靠適當的中藥、茶飲、藥膳輔助調理,擺脫日常手肘疼痛的困擾。
▶︎柴胡教你按摩
伸出患側的手彎曲約九十度,用健側手拇指按摩曲池穴等上述穴位,每次三分鐘。過了急性疼痛期後,可以伸展前臂筋膜(手腕往下和前臂呈90度),即可紓緩症狀。若工作需要,經常需要屈伸手腕,應定時讓手腕休息,避免長時間持續反覆。
▶︎預防勝於治療,以下要點注意:
•運動前做好手肘與手腕的暖身運動。最好要有教練指導正確姿勢,且不宜過度練。
•購物時不用力拿重物,盡量用推車取代。
•工作或運動時可以搭配適合的護具。
•長期使用電腦者:可以調整適合自己身材的桌椅(像柴爸最近就敗了可以調整高度的桌子和人體工學椅)以及適合的滑鼠墊以幫助避免手肘和肩頸酸痛。
★萬一不小心得了網球肘記得找中醫師或復健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求救喔!
快留言告訴本柴你最愛的網球選手吧😍
本柴希望Thiem能打破紅土地公Nadal的壟斷!
#中醫 #運動 #受傷 #網球 #frenchopen #中醫師 #針灸 #nadal #賽事 #按摩 #舒緩 #健康 #肌肉 #穴道
搬重物手拉傷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社群媒體和文章鼓勵女生要愛自己、減重時別被數字綁架,但我還是常觀察到很多女生受困在減脂、增肌的無限輪迴裡,覺得減脂減不下來、增肌增不上去,心情經常隨inbody的數字起伏不安。這些族群常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跟著線上課程把瘦身區分為「減脂期」「增肌期」。
其實以生理學角度來看,將「減脂」「增肌」分開進行不是不合理。因為人體組織不管是肌肉、皮膚、骨骼、脂肪,細胞組織的「合成」與「分解」本就是兩條不同的路徑,各有賀爾蒙調控,要同時增肌、減脂本來就很難。
只不過,仔細看了他們的課表安排,我驚訝的發現這些課表大多只單靠飲食的內容和總熱量變化來做週期轉換,運動的訓練量(尤其是重訓)並未跟著調整, 難怪她們減不下來、增不上去啊!
*減脂期刻意動太多、吃太少,容易變成運動傷害、月經失調
減脂的關鍵在於製造熱量赤字,但如果想減脂、又希望盡可能不讓肌肉流失,在理論上,就得維持一定的阻力訓練、攝取足量蛋白質。也就是因為這樣,很多人在減脂期會以吃得少、甚至總熱量只稍微超過基礎代謝為目標,但重量訓練的總量卻不敢減少,甚至還會為了想增加熱量消耗,加入許多高強度間歇的課表,如跳繩、波比跳。
但實際上,運動所消耗的熱量根本很難拿捏,單靠公式計算出的基礎代謝也一定有誤差,眾多「誤差」和刻意少吃多動加起來就很容易造成身體嚴重能量不足。
而飲食方面,也常為維持一定的蛋白質,犧牲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取,使得整個減脂期的營養組成變成極低碳或是極低油脂。
以上都是內分泌失調的風險因素,不僅容易讓壓力賀爾蒙上升、性賀爾蒙下降,也有不少女生甚至會和我反應,在減脂期跟運動課表常力不從心、性慾低落、月經變少,或是在跳躍的動作常感到肩膀、膝蓋不適,甚至反覆拉傷扭傷。這些其實都是因為組織在過度勞損下,沒有足夠的熱量、營養素去幫助修復導致,反而更讓減脂卡關。
更糟糕的是,這樣的壓抑與限制也容易讓人到了所謂的「增肌期」時,為了自我補償大吃大喝,演變成「暴食期」。
**增肌期:不增加訓練量,可能只是在「增脂」
只靠飲食區分增肌、減脂期的人,在進入增肌期時,通常就會逐步增加熱量盈餘。可是,訓練課表如果依然維持先前的總訓練量,並未隨熱量增加而提升,即使看到身型的變化,其實多半也是「增脂」而不是增肌啊!
因為「漸進性超負荷的阻力訓練」才是增肌的關鍵,給肌肉的刺激沒有增加,熱量就算進去再多,肌肉的量也不會提升。白話來說,就是你該舉得越來越重,而不只是吃得越來越多。
而且訓練動作的選擇也應該以大肌群、多關節的動作為主,因為這些動作不僅負重潛力高、單一動作可刺激較多部位、較大量的肌肉,大肌群收縮時還能刺激更多合成賀爾蒙的分泌,如此一來才能提升增肌的效率。
比如深蹲,就可同時刺激臀大肌、股四頭等大肌群,一般人正確訓練皆可達到自身體重,進步空間大,才能漸進性的增加負荷,達到「增肌」的目的。
但如果你的課表多半建議,二頭肌彎舉或捲腹這類動作,刺激的肌肉較小塊、又沒什麼負重潛力(訓練半年可能僅提升一、兩公斤),當然就很難提高總訓練量、增肌的幅度勢必有限。
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深蹲這類型多關節的動作,操作起來相對較困難, 要能安全無痛的將重量提升,一定要特別注意在高強度的刺激下,是否還能維持正確的姿勢和動作控制,才能避免運動傷害,另外訓練後是否有安排足夠的按摩放鬆、睡眠休息、補充營養讓神經肌肉做恢復,也都是持續有效率增肌的關鍵,缺一不可。
結論就是,如果你的身體沒辦法負擔更大的訓練量,只是刻意多吃除了容易造成腸胃不適,這些多餘的熱量也會變成脂肪,然後減脂期又得靠少吃多動把這些脂肪減掉,形成一個無奈的循環。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和我訴苦,她辛苦了一整年體脂、肌肉量都沒有改變的最大原因。
**不論是減脂、增肌,都沒你想的那麼快
我也發現到,許多人設定增肌、減脂的週期間隔都太短,以科學數據來講,減去一公斤的脂肪要消耗七千七百卡,所以其實初期減去的根本都是水分。再加上量測的誤差以及脫水,一開始體脂率甚至可能會上升,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
同樣的道理,肌肉增加的速度也遠比你想像中的慢,對女性來講,一個月能增加半公斤到一公斤就算非常多了,因此這些差異往往是要以年去衡量,硬去細分三個月增肌、三個月減脂,其實根本不準確。總結來講,不管是減脂還是增肌,都絕不能只考量熱量的攝取。因為身體其實是一個複雜的網絡,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彼此會互相影響。從睡眠品質、營養吸收及賀爾蒙的改變,都會影響減脂增肌的效果。開玩笑地講,身體才不是工廠,並不是都進去的豬肉比較多,掉出來的香腸就比較長啊!
比起把減脂增肌、週期化,我還是認為養成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的習慣更重要。
我會建議安排長期規律的訓練計畫、循序漸進地把重量加上去,以肌力而不是肌肉量來評估是否進步更為客觀。因為肌肉量還是會隨著測量的機器、是否有進食、脫水產生誤差,更何況人要應付生活中的大小事、搬重物、爬樓梯靠的都是力量,而不是 inbody上的數據。
當然中間可能會遇到停滯或厭倦,或是生活工作上有各種不順,讓你累積多餘的疲勞和阻礙恢復,這時候就要減量調整,而不是一成不變。舉個客觀的數據來參考,一般女生若半年前深蹲最重可達四十公斤,半年後理應可提升到六十公斤。如果發現靠自己安排課表無法達到這樣的進展,我認為就要找專業教練(非線上課表)來指導。
當訓練量大時,總熱量及飲食的品質本來就得隨之提升,正常人的體態一定也會因為不同時期有所起伏,就算是健美選手,通常也是在賽前靠較極端的方式來達到肌肉飽滿、線條分明的樣子,並不是常態。
講到底,人不是機器,會有喜怒哀樂和社交,硬生生地把生活變成「週期」往往使人迷失方向,忘了原本健康的初衷。當然,每逢生日、尾牙季節、過年外食多甚至是壓力大、情緒性進食較多時,妳的脂肪本來就會累積多些、線條一定會跟著模糊。但只要妳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均衡、健康飲食,,也有適當的舒壓管道,要健康改變體態,真的沒那麼複雜與遙不可及。
#該減去的是對自己的不滿意與挑惕
#該增加的其實是對自我的接納與自信
搬重物手拉傷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肱骨外上髁炎 (網球肘) 專題 - 辛倫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網球肘,不是運動人士的專利。長期重複進行相同手部動作的人士,也成為潛在患者。打鍵盤、按滑鼠等都有機會患上網球肘。
(一) 網球肘是什麼?有什麼成因及病徵?0:22
(二) 可怎樣測試辨別是否患上網球肘?1:15
(三) 怎樣治療網球肘?哪些高危人士較容易患上網球肘?2:40
(四) 能否根治?治療時間需多久?4:41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