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不算改革
年金改革終於在本會期移駕國會殿堂熱烈上演,民進黨團磨刀霍霍、鬥志昂揚,因背後有過半民意支持,所以志在必得,日後在民調拉拔及選舉宣傳上勢將大有助益,應是政績一筆殆無疑問,但歷史不足以留名,因為,於公保,是揚湯止沸,於勞保,則是抱薪救火。
雖籠統美其名為「年金改革」,但刀落在公教,且重點在「少領」,尤其是背負惡名己久的優存十八趴。相形之下,勞保部份只是蜻蜓點水,幾乎無痕帶過,陪榜之份而已。說是改革,未免自欺。原因與其說是刀下留情,不如說是無從下手,勞、資皆得罪不起,十足動彈不得。不信,且讓我們檢視林萬億副主委口中的勞保三大改革:
一、多繳:費率由現制的每兩年調高0.5%改為每年0.5%至18%,(但隨即於草案公佈隔日改口為止於12%,觀察後再決定下一步),效果是在職勞工每月多繳150元左右(勞工本人付30元)。
二、少領:平均投保薪資以最保守的拉長到15年估算,在職勞工將每月少領80元,已退休者約少領550元。
將這兩項合併計算,每位勞工對健全基金財務的實質貢獻為每月230-550元。
三、撥補:政府每年撥補200億,以2015年支領年金勞工人數75萬人計算,每人每月實得2222元,為前述勞工因改革的犠牲金額的4-10倍,但因新退休勞工每年湧進約30萬人,看似很「補」的撥補急速被稀釋。何況少此一筆,基金將於明(2018)年出現收支不足,撥補在此後半世紀將成常態,已經不是對錯是非的選擇題,故「被迫撥補」邏輯上不算是改革。
綜合所述,如此以「定額撥補」為主軸的救急方案為何可以稱之為「改革」,實在令人費解,挖肉補瘡竟可美化為新鵝生蛋或懸崖勒馬。原來兩位正、副主委心中另有一套屬於第二階段的改革方案,只是此一方案輪廓模糊,落實之日他們都已卸任,就此,我有「四問」就教於兩位:
一、為何第二階段的「永續」改革需費時5-10年,莫非2024年一到(距今7年)蔡總統第二任已做完做滿,可以把爛攤子丟給下一任?不管接手的是同黨接班人或是另一次政黨輪替,都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二、在2015至2027年(原預計勞保破產年)12年間,可收保費將由3267億增至3886億,平均年增額52億,平均年增率則僅1.5%,而同期間應支年金卻由1332億增至5906億,平均年增額381億,平均年增率則高達28%,此番改革方案中的「多繳」與「少領」對此失衡的修正幾乎是杯水車薪,「定額」撥補的金額則不到保費收入的5%,且隔年即被暴增的支出所吞沒,有如泥牛入海一去不返。收支缺口之大,好比無底黑洞,令人觸目驚心。若非前述的政治算計,為何政府腳步如此悠閒?
三、年改會明言勞保基金仍將於2036年破產,只是比原先預計推遲9年而已,為何林副主委對媒體聲稱,「將在此後五年間,觀察財務的改善狀況」,到底何事值得觀察?即使費率18%達標,財務缺口仍將持續擴大,此為簡單的數學,何需花五年觀察?
四、脫困之道將是「確定提撥制」或實算實繳的「確定給付制」,兩者殊途同歸,名異卻實同,過去,吃慣甜頭的人多表排斥,現在情勢所逼,已經別無選擇,不知政府還在猶豫什麼?是勞、資雙方都不敢得罪,只有吃定沉默的納稅人及下一代?
政府心意已決,志在砍公教年金所得,那就在本會期刀起刀落,應無懸念。但是,僅止於此,不算改革,只有勇敢面對勞保年金的困境,才是謀求年金永續的第一步。
P.S. 本文已於2017-2-24在中國時報刊出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