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里興曾姓祖祠典藏武魁大刀官服文物民眾大開眼界
李榮茂/臺南報導
台南市佳里區禮化社區發展協會辦理點亮禮化文創藝起來活動,三十多名社區民眾在理事長李黃麗敏帶領到佳里興後壁曾的曾姓祖祠作巡禮,曾姓祖祠總幹事曾煥嘉導覽介紹後壁曾的歷史以及曾姓祖祠裡典藏二百餘年的武魁大刀官服等傳承文物,讓與會民眾大開眼界以及對後壁曾歷史有更深層認識。
曾姓祖祠總幹事曾煥嘉表示,曾姓祖祠位於佳里興震興宮後壁曾村落,昔日由先祖曾珪璋公自「小金門」渡台來此定居,生有三子,長子曾壁儔、次子曾壁 儇、三子曾壁佐,而繁衍成曾村,第四代曾廷輝於嘉慶二十三年赴福建比武會試科中「武魁」,榮獲嘉慶皇帝御賜『武魁』匾額,榮耀凱旋在中座祖厝「豎旗祭祖」,後壁曾武舉人大名,名聞遐邇,受人敬重,今「武魁」匾懸掛曾姓祖祠門楣,文物則收藏在祠內,祖祠是民國六十八年重建, 而旗桿則在民國七十三年重豎立於祠堂前二側,該旗桿座則有二百年歷史,每年國曆十二月二十五日為祖日,祖祠別具特色。
禮化社區理事長李黃麗敏說,武舉人曾廷輝官銜為「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史」,官階為正二品,榮獲武魁武舉人的官服保存至今,相當精緻,可見古人穿著比現在講究得多。李黃麗敏提到,祖祠內一百二十斤大刀與二公尺的弓箭,以及超過三百年的神主牌祖先龕等文物仍保存完好,具有可看性,也讓參與民眾大開眼界 。李民眾表示,雖然住在佳里興,卻未曾到曾姓祖祠,且祠內三百餘年珍貴的文物資產,希望納入佳里興社區導覽遊程景點。
台南市長照小組推動委員甘士照表示,祠堂、宗廟、祖廟、祖祠等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場所,是我國儒家傳統文化的象徵,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是凝聚民族團結的場所,它往往是城鄉中規模最宏偉、裝飾最華麗的建築群體,曾姓祖祠內三百餘年珍貴的文物資產,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應持續保存下去。
110.9.12
「提督軍階」的推薦目錄:
- 關於提督軍階 在 台南學甲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提督軍階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提督軍階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提督軍階 在 Fw: [轉文] 水師提督大概等於現在的? - 看板MdnCNhistory 的評價
- 關於提督軍階 在 清朝總兵大人 :: 誰的消防不合格 的評價
- 關於提督軍階 在 日本軍階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討論內容及 ... 的評價
- 關於提督軍階 在 日本軍階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討論內容及 ... 的評價
- 關於提督軍階 在 Re: [問題] 關於日本軍階與台灣軍階的對照- 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提督軍階 在 [閒聊] 在acg最適合當主角的軍階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提督軍階 在 【军武次位面】第一季第19期:提督与决断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提督軍階 在 總兵道台、提督日本在PTT、社群、論壇上的各式資訊、討論與 ... 的評價
提督軍階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解密虎門海防檔案!」
日期:1839年4月23日
地點:廣東虎門
人物:林則徐、鄧廷楨
林則徐與鄧廷楨至貯煙公所周曆查驗(註1)。
註1: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九冊日記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388 /4580。
#知史討論
「中國歷史上沿海的官方軍事設施即海防設施是控制近海區域的基地,是當時政府對海洋事務(主要是進出海口)及沿海區域進行控制和管理的基礎。這些海防設施在明代是衛所,而在清代則是炮臺。
清康雍乾時期虎門炮臺是對虎門海口和沿海區域進行控制和管理的主要設施。嘉道鹹時期其職能逐漸集中為管理船隻進出海口,協助海關緝拿走私。此時的炮臺也可以說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港口設施。
首先從炮臺選址和配炮來看:康熙五十六年(1717)在虎門海口的兩學山上修建了虎門炮臺中最早的南出炮臺和橫檔炮臺,兩台都選擇建在視野景闊的面頂位置。包台的選址直接表現了設置炮臺的目的是為了控制海口,而不是承擔具體的管理船隻的出入。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王朝取消原有的江、浙、閩、粵四海關外貿進出口制度,改四口通商歸於廣州一口通商,空制珠江口的任務陡然加重。同時伴隨著每關制度的逐漸成形,虎門炮臺主要作用寅變為保證海關履行職能,協助海關緝拿走私,規範離船按規定進出海口。即由此開始承擔具體管理船隻進出的任務,新建炮臺的選址也從山上移到了水邊,力求最大限度接近進出海口的船隻,以便更有效地隨止船隻隨意進出。從嘉慶五年(1800年)的沙角台,嘉慶十四年(1809年)的新湧台,嘉慶十七年(1812年)的蕉門台,嘉慶二十年(1815年)的鎮遠台、橫檔月臺,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的大虎台,道光十年(1830年)的大角台,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威遠月臺、永安台、鞏固台,道光十九年(1839年)的靖遠台無不是這樣。以大角、沙角炮臺為例,如丁拱辰就說:『勿似大角、沙角,後枕山面甚高,前臨海港甚低,如圈椅樣,一遭炮擊,碎石炸裂,飛火噴燒,立足無地,何暇顧及交鋒!』任務的不同,也使這時炮臺的配炮大大超過了以前。配炮最多的是靖遠台,共60門大炮。其餘橫檔月臺等依次是40門到20門不等。是否能控制船隻進出虎門,甚至成了統轄虎門炮臺的廣東水師提督的主要職責。1834年,由於西洋船隻強行闖人虎門海口,道光皇帝就罷了廣東水師提督李增階,用關天培取而代之,李增階被罷成為關天培的前車之鑒。
其次我們從當時如何管理洋船進出虎門也可看到炮臺職能的演變。從乾隆時起,廣東當局開始對虎門海口進出的洋船形成一套管理章程:外國船進虎門前要先在澳門申請牌照,並由專職的『引水』引帶,通過虎門炮臺的查驗才可進入虎門:『乾隆九年四月(1744年5月),印光任正式就任廣州府海防軍民同知,專理澳門事務。印光任鑒於過去對澳門管理和船舶出入,均無一定規章,特首定管理番舶及澳夷章程七條:如第一條規定,洋船到日,海防衙門撥給引水之人,引人虎門,灣泊黃埔……限每船給引水兩名,一上船引入,一星馳稟報縣丞,申報海防衙門,據文通報,並移行虎門協及南海番禺,一體稽查防範。其有私出接引者,照私渡關津例,從重治罪。』嘉慶十四年四月二十日(1809年6月2日)新任兩廣總督百齡和巡撫擬定了《民夷交易章程》,送京審批。其中第四條:『夷船到口,即令引水先報澳門同知《給予印照,注明引水船戶姓名,出守口營弁驗照放行,仍將印照移回同知門繳銷。如無印照,不准進口。』可見是否能進出虎門,『守口營弁』即虎門炮臺官兵的查驗是關鍵,當然其職能還不僅如此,甚至在外國商船進入虎門後,還要由虎門炮臺守軍人員押送至黃埔。關天培曾說:『向例夷商船只一進口門,沙角防弁即須稟報並知會前途。其鎮遠、橫檔弁兵即須輪流押送至黃埔交替。』而外國船隻離開廣州港時,要先去粵海關領紅牌。然後在通過虎門炮臺時由『防弁驗明印憑』,才可放行。當時清朝廣東當局屢屢用不發放紅牌的辦法來禁止洋船離去。在1810年的黃亞勝案中,粵海關監督常顯就以不發放紅牌的辦法,迫使英人交出兇犯。1815年,廣東當局明確規定:『貨船領牌出口,由稅口知會炮臺驗放,以免阻止。』眾所周知,林則徐也曾下令粵海關不給鴉片商人發放紅牌。顯然紅牌是否起作用『炮臺驗放』是關鍵。可見當時進出虎門的祥船都要遵守海口管理的規定,而執行這個管理的就是虎門炮臺。所以當時來華的外國船隻都認為虎門炮臺是海關收稅和執行港口管理的。因而上橫檔3和島上的橫檔炮臺長期被外國人稱為『稅瞎』和『稅館炮臺』,或『稅關』和『稅關炮臺』。
鴉片戰爭前夕,虎門口戰雲密佈,廣州當局對進出船隻管理更嚴。兩廣總督鄧延楨上奏:『虎門海口為粵海中路咽喉,通商番舶,絡繹往來。現在籌議海口章程,自應妥為佈置,以密巡防。』
這個章程就是將沙角炮臺『改作號令炮臺。此後遇引水引帶番舶到口,防弁驗明印憑,即放大炮一聲,知會前途;一面開單報明提督。如無引帶文憑,即系奸夷,則于檯面高處插立大纛一杆,知會大角弁兵立即開炮轟擊。固不能截其不前,亦可挫其銳氣,前路各台聞炮聲連接一體預備。仍需派一兵飛報虎門接應。』經關天培等人的努力,到1839年時,十餘座炮臺和兩道攔江鐵排鏈已能將虎門水道口完全封鎖,徹底截斷了船隻的隨意出人入,至此關天培實際已完成了當初道光皇帝交給他的任務。但是,這樣的炮臺只能卡住商船和走私船,而不能抵禦成群結隊由海上而來的炮艦群進攻。所以當1840年底,大批英軍艦船由北南返到達廣東海面,兩廣總督琦善問關天培虎門防務時,關天培據實回答:『如來船尚少,猶可力爭,多則實無把握。』這也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有百餘年歷史、特別是關天培苦心經營六年、由十幾座炮臺組成的虎門炮臺在遠道而來的大英炮艦面前不堪一擊,一天即被攻破的事實。以當時世界上已出現的攻防兼備的海防要塞來比較,虎門炮臺當然還差得很遠,因為管理海口進出船隻才是它的主要任務。」
歡迎暢所欲言,加入知史討論!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知史討論中的資料來源:黃利平:《虎門炮臺的歷史演變——從海口管理設施到海防要塞》,《明清海防研究》第五輯,網址: http://www.ypzz.cn/f/news-xs?p=8ec18e35918845798b31412fc6ca90bc-c0927d419d9844c5b32924b4856f9887)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長知史 #近代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香港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
提督軍階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乾隆十全武功是哪十全?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所謂的「十全武功」是清乾隆時期的十次軍事行動,為乾隆皇帝自我誇耀之詞,按照乾隆自己說的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實際只有九次,事實上,廓爾喀戰役也有兩次。細分的話,應該是:1747至1749年的大小金川之戰、1755年的平定準噶爾達瓦齊部之戰、1755至1757年的平定準噶爾阿莫爾撒納之戰、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亂、1762至1769年的清緬戰爭、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至1788年平定台灣林爽文叛亂、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兩次征戰廓爾喀。
乾隆後期,八十二歲的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初三親自撰寫了《十全記》,記述他一生的「十全武功」,史稱《御製十全記》。乾隆帝並因此自稱「十全老人」。
十全武功是哪十全
一、兩平金川
乾隆十二年( 1747年 ),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公開叛亂,乾隆3次派兵進攻大金川,損兵折將,用了兩年時間仍未將其打敗,後來莎羅奔主動請降,乾隆找到了台階下,從金川之役抽身。乾隆中期,大金川土司再次叛亂,不斷侵擾進犯鄰近土司。
乾隆三十一年起,乾隆又是3次派兵才最終平定大小金川。
經過大小金川之役,此後清朝在這一地區廢除土司制,改置州縣。鞏固和發展了西南地區自雍正以來「改土歸流」的成果,加強了邊疆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二、兩平準部
乾隆十年(1745年),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策零病逝,準部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奪政權而內訌,大貴族阿睦爾撒納爭權失敗,歸附清朝。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乾隆帝利用這一機會,在阿睦爾撒納領軍下出兵伊犁(準噶爾汗國首都),五月佔領伊犁,平定達瓦齊勢力。隨後清廷晉封阿睦爾撒納為雙親王,釋放被準部扣押作為人質的南疆回教領袖大小和卓。
清政府將準噶爾分治,封阿睦爾撒納為雙親王。但阿睦爾撒納並不滿足,他歸附清朝是想借清廷之手消滅對手達瓦齊,自己當可汗。在與清政府交涉無果後,1755年八月,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並擊潰清軍留守部隊。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派蒙古人成兗劄布、滿族人兆惠領兵進攻,恰逢準噶爾遭受天花瘟疫,死者無數。阿睦爾撒納戰敗,逃往沙俄後亦染天花病死,沙俄將其屍體交給清朝。至此,清軍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兩路。然而剩餘的準噶爾人仍堅持抵抗,於是乾隆帝下令殺盡抵抗者。準噶爾人遂大半被屠,不久後滅絕。
三、平回部
被清軍解救的小和卓也參加了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兵敗後投奔統治新疆西部回族人的兄長大和卓。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在小和卓的慫恿下,二人又發動叛亂,試圖脫離清朝的控制。但二人的統治卻很兇暴,不得人心。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兆惠率清軍打敗了叛軍。大小和卓逃奔巴達克山(今阿富汗東部)。清軍派人與當地部族交涉,巴達克山部族首領執殺大小和卓,把屍首送交清朝。此役後清王朝統一了西域,命名為「新疆」。從此,新疆完全歸入清朝版圖。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設伊犁將軍,作為管理新疆的最高軍事長官,加強和完善了清朝對新疆地區的管理。
四、平緬甸
乾隆三十年(1765年),緬甸軍隊開始不斷侵入中國雲南普洱地區進行騷擾,雲貴總督劉藻兵敗卻謊報大捷,後自殺。新任雲貴總督楊應琚收復了邊境失地後貪功冒進遭到挫敗,卻謊報大捷,乾隆調查後令楊應琚自盡。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明瑞接替雲貴總督,兼兵部尚書,經略軍務。他率清軍分兩路出境攻緬。清軍糧食不足。緬軍先主動後撤,在清軍糧盡時大舉反攻。
次年二月初,明瑞在後撤途中,被數萬緬軍包圍在象孔,除少數清軍突出重圍,明瑞與諸將士大部陣亡。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二月,乾隆帝任命傅恒為經略,再次大舉征緬,沿途未遇緬軍主力,卻因熱帶雨林中的瘴氣而損失慘重。此時,緬甸東部新征服的暹羅(今泰國)暴發起義,緬軍為避免兩線作戰首先提出議和,此時傅恒率出關的3萬多清軍因中瘴氣僅剩1萬3千人,故未等議和開議,清軍即班師回國。
乾隆80生日時,緬甸國王因擔心清朝與暹羅夾擊,主動派使者祝壽進貢,要求恢復通商和冊封。乾隆即冊封其為緬甸國王,恢復正常貿易。中緬糾紛遂以緬甸納貢投誠,正式成為清朝屬國而完結,但此時距清緬戰爭結束已整整20年了。但此事仍被記入「十全武功」,乾隆帝的好面子可見一斑。
五、平林爽文起義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台灣彰化地區天地會首領林爽文率領千餘人,在距彰化縣20餘里的大里杙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到3000人,攻破台灣北部眾多城池,成為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起義。林爽文佈告安民,並申明軍紀,群眾痛恨清朝的腐敗統治,紛紛加入,聲勢很大。這時莊大田在南路回應林爽文起義,起義軍攻下彰化後,推林爽文為大盟主。起義軍彼此平等相待,兄弟相稱。對貪官污吏堅決鎮壓,沒收一些地主的土地給起義群眾耕種。
清廷先後派提督黃仕簡、任承恩,閩浙總督常青,陝甘總督福康安帶領官軍渡台鎮壓。開始時軍事上毫無起色。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十一月,福康安到達台灣,對起義軍進行分化瓦解,以優勢兵力解諸羅之圍,又接連攻下鬥六門 、大里杙等軍事要地。不久,莊大田負傷被俘,就地斬首。
次年正月初五日,林爽文被俘,押往北京後被淩遲處死。
六、平安南
清乾隆五十二年,廣南王國(今越南南部)親王阮文惠攻打安南王國(今越南北部),直搗其首都東京(今河內)。安南國王黎維祁逃到廣西,請求清政府干涉。乾隆帝認為,百餘年來,黎氏王朝朝貢不絕,清朝有「興滅繼絕」的義務。遂派兩廣總督孫士毅率兵1.2萬人。雲南提督烏大經率兵8千人,並集結黎氏王朝殘餘勢力,於1788年反攻。
起初戰事比較順利,取得一些勝利;後來孫士毅輕敵冒進,在次年遭到慘敗,狼狽逃回國。阮文惠並不願與清朝為敵,因而派侄阮光顯「齎表入貢」。
乾隆五十五年(1792年),阮文惠改名阮光平,親自到北京祝賀乾隆帝的八十壽辰,乾隆帝封他為安南國王。
這次戰爭,清軍無疑是失敗了,但由於阮文惠最終主動停戰請和,乾隆帝仍把它記入「十全武功」。
七、兩平廓爾喀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爾喀(今尼泊爾)因不明原因(可能是追討地方官欠款或宗教問題)攻擊清朝,清朝派去談判的官員巴忠竟私下允諾每年賠款1.5萬兩,待廓爾喀退兵後向中央謊報戰功;但不久因為巴忠未履行允諾,廓爾喀兵再次進攻,巴忠自殺。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福康安率兵反擊廓爾喀,清軍一路追擊,翻越喜馬拉雅山連續作戰,大敗廓軍。清軍深入廓爾喀境內以圖攻陷其首都陽布(加德滿都),但未達目的,反而因驕傲輕敵而勞師損兵。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正月,廓爾喀與清朝議和,制訂《欽定藏內善後章程》,規定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地位平等,並制定「金瓶掣簽」制度來認定達賴、班禪的轉世靈童,加強了清政府對西藏的統治。
1792年,廓爾喀(今尼泊爾)再次侵入西藏。清政府命福康安等率兵入藏,敗廓爾喀兵。史稱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清兵凱旋之際,乾隆帝回憶即位後在邊疆地區建立的十大武功,因作《十全記》以紀其事:「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乾隆帝因此自稱「十全老人」。
乾隆十全武功對中國的影響
一、意義
清前期諸帝仍有「守中治邊」「守在四夷」的傳統意識,但卻少有「內華夏外夷狄」一類的看法。雍正帝明言:「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中國之一統,始于秦;塞外之一統,始於元;而極盛於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員極廣,未有如我朝者也。」
清朝保守疆域的觀念亦較明確,乾隆帝說:「夫開邊黷武,朕所不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虧尺寸。」由於處理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關係較為得法,重北輕南的治邊傳統傾向在清代不明顯。開始著力收復歷代疆域。
這10場戰爭,有勝有負,都打得艱苦卓絕。孟森評價:「高宗(乾隆)於新疆定後,志得意滿,晚更髦荒。自此以前,可言武功;自此以後,或起內亂,或有外釁,幸而戡定,皆救敗而非取勝矣。」為了應付繁浩的軍費開銷,當時鹽商總計捐輸不下1310萬兩白銀之巨。
乾隆的「十全武功」,情況不同,性質各異:有鎮壓民變,有平息叛亂,有揚兵耀武,有小題大做,有得不償失,有多管閒事,有維護正義,有反擊侵略。如新疆用兵三次,廓爾喀用兵兩次,這五次用兵對新疆、西藏的鞏固統一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是,也有的用兵是小題大做,窮兵黷武。如大小金川之役就是這樣的。
乾隆利用清朝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隔閡,兩次平定西北的準噶爾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兩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一次出征緬甸,一次出征越南和兩次出征尼泊爾的廓爾喀。其中對歷史影響最大的是西北方面的軍事行動,密切了中原與少數民族的關係,加強了中央集權。
二、評價
從戰爭事件上看,從乾隆十二年(1747年)第一次戰爭開始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結束。事件長達45年,幾乎伴隨著乾隆的統治歲月,也是乾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從戰爭對象上看,有外國的、本國的、有廓而喀王、有藩屬土王、有蒙古大汗、有回部和卓、有金川土司、有台灣反清義士,作戰時間少則一年,多則三四年。
將近半個世紀的連續戰爭,不僅耗費了龐大的軍費,死傷了眾多的官兵,同時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損失更是無法估量。所謂「十全武功」,不過是一個好大喜功者的幻想,乾隆確實有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之嫌,但是這十次的戰爭保障了中國領土的完整和國家的統一,在這一點上,乾隆的功績不可抹煞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提督軍階 在 清朝總兵大人 :: 誰的消防不合格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道台總兵誰大,總兵道台,清朝官職,清朝總兵劉明燈,台灣總兵劉明燈,提督總兵. ... 總兵,亦稱大總戎,正式的名稱為總兵官,為中國明清兩朝的武官官職軍階名稱,實施 ... ... <看更多>
提督軍階 在 日本軍階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討論內容及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日本軍階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討論內容懶人包,找中華民國軍階,軍階薪水,軍階薪水在YouTube影片 ... 提督軍階日本軍階- 藥師+全台藥局、藥房、藥品資訊. ... <看更多>
提督軍階 在 Fw: [轉文] 水師提督大概等於現在的? - 看板MdnCNhistory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LHImHE0 ]
作者: sam09 (柊鏡)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水師提督大概等於現在的?
時間: Sun May 3 03:56:58 2015
錯誤還不少,來挑一下好了。
※ 引述《B0858B ()》之銘言:
: ※ 引述《OPOPPOP (木蘭香遮不住傷)》之銘言:
: : 有點搞不太清楚古代的海軍制度
: : 對應到現在會怎樣
: : 請問以前清朝的水師提督
: : 大概等於現在的什麼官?
: 首先您要建立一個基本觀念,就是
: 古代官制很難和現代官制做比對
: 比方說清代好了,清代有分八旗和綠營
: 正黃、鑲黃、正白的旗主是皇帝,其他五旗的旗主是親王or郡王
: 沒有皇室血統的話,八旗最大的叫做將軍,老二叫都統
八旗中各旗的首領就是他們的旗主,但下五旗旗主只有名義上的地位,
實際上還是由皇帝直轄各旗。
皇帝之下各旗的軍政長官稱為都統,滿文為「固山額真」(gusan ejen),
副都統的滿文則是「梅勒額真」(meiren ejen)或「梅勒章京」(meiren janggin),
其中固山=旗、額真=長官、梅勒=副手、章京=將軍。
八旗實際上有滿洲、蒙古、漢軍三部,總共有24旗,因此也共有24位八旗都統,
此外在察哈爾、熱河、烏魯木齊等邊區也都設有一位都統,
這三位有轄地的都統也兼管行政。
都統絕大多數都是旗人出任,不過旗人之中也有不少漢人。
有不少八旗士兵和眷屬派駐在中原各大城鎮,稱為駐防八旗,
負責統領這些人的稱為駐防將軍,總共設有14位,
中原地區的七位將軍包括江寧(南京)、杭州、成都、福州、廣州、荊州、西安七個,
他們負責管轄城內的旗人和駐防八旗;
邊區的七位將軍包括盛京、吉林、黑龍江、寧夏、綏遠、烏里雅蘇台(外蒙)、伊犁,
除了管轄八旗之外,也兼任當地的行政長官,手下會有數名副都統派駐各地。
將軍理論上應由旗人擔任,但有極少數例外的漢人將軍,例如清末的程德全。
提督、將軍、都統在官制上都是從一品武官,名義上是平級,
但將軍和都統實際上比總督(從一品文官)還大,聯名上奏時他們會被排在總督前面,
副都統則是正二品,和總兵同級。
: (清代將軍是職稱,現代的將軍則是軍階)
: 綠營成員理論上不會有滿人,老大叫做提督
綠營其實有不少旗人軍官,比如說湘軍元老塔齊布當過湖南提督、
打過太平天國的直隸提督托明阿、江南大營的江南提督和春都是滿人,
雖然90%以上的綠營提督還是漢人就是。
: 而水師官制,原則上也比照綠營,在清朝有北洋、福建、廣東、南洋水師
我上一篇文已經PO過了,綠營體制內只有長江、福建、廣東三個水師提督,
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都是洋務運動期間新設的官職。
: 再來看看文官的部分,1~3個省的長官稱作總督,僅管1個省的叫做巡撫
: 然後上面紫色的稱呼,單純按制度大小作排列的話,大概是這樣
: --------------------------------------------------------
: 皇帝>親王>郡王>將軍>都統 │←這一排可以管旗人
: │
: 皇帝>>>>>>>>>>>將軍>總督>巡撫>提督(分成陸路和水師)>總兵│←這一排可以管漢人
: ---------------------------------------------------------
親王和郡王沒實權,要看他們有沒有擔任官職決定。
要比官品的話可以畫成這樣,只列比較有名的官職:
武官 文官
領侍衛內大臣、鎮國將軍 正一品 殿閣大學士
駐防將軍、都統、提督 從一品 總督、尚書、都御史
副都統、總兵 正二品 巡撫
副將 從二品 侍郎、布政使
協領、參領、城守尉、參將 正三品 副都御史、按察使、順天府尹、奉天府尹
游擊 從三品
佐領、都司 正四品 道員
從四品 知府、國子監祭酒
守備 正五品 同知、直隸州知州
千總 從五品 監察御史、知州
正六品 京師附近知縣
從六品 州同
把總 正七品 知縣、京師附近縣丞、翰林院編修
從七品 州判
正八品 縣丞、御醫
從八品
外委把總 正九品 縣主簿
從九品
紫色=八期系統
綠色=綠營系統
紅色=地方官
黃色=中央官
: 比總兵力的話,大概是這樣,各位可以稍微想像一下,不過誤差太大了,這部分看看就好
: 旗主:2萬出頭,提督:1萬up,總兵:1千up
每個旗的兵力都有定額,約二至三萬人,
提督的兵力依各省綠營編制數量而有差異,基本上數以萬計(綠營總兵力約65萬),
綠營總兵一共83位,各轄數千人,有的可以破萬,
總督、巡撫、總兵和駐防將軍底下都還有直轄綠營兵。
: 最後來看看水師提督吧
: 以兩廣總督為例,兩廣總督底下有廣東水師
: 不那麼精準,白話一點翻譯成目前中華民國官制的話,會出現下面這一句
: 「廣東水師提督為『兩廣地區的海軍指揮官』,而且沒有全國性的海軍司令」
: ↑這是結論
滿文辭典不在手邊,有打錯還請見諒。
--
「就算共產主義遍地開花,以不屈的意志開闢出口!就算整個中國都是
敵人,以革命的熱血決定命運!不管是社會還是資本都要一並突破!把
三民主義拿出來給你見識看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你以為我是誰啊!」
「我的光頭、是突破天際的光頭啊啊啊啊啊啊────。」 ψlio220ra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17.8.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30596625.A.380.html
沒有加銜的像河道、漕運總督就還是正二品。
總督和提督官制上是同級,但清朝的文官實際上比武官高出半級到一級;
清代由武官轉文官的例子不多,鮑超這種不識字的純武人難度更高,
同屬湘軍的彭玉麟和楊岳斌應該算是轉成功的特例。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詳閱個資法^^
※ 編輯: Reewalker (114.41.124.225), 05/11/2015 08:11: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