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比誰高貴](六之五)
反修例運動此前多場審訊,不論是襲警、藏武器、暴動案,在法庭裡的檢視方法,採取視覺較微觀。示威者在這條街被捕,隔一條街發生的事,不會視為相關。時間上檢視也收得狹窄,例如7.21元朗襲擊,或831太子站事件,示威者受事件影響之後上街,法庭不會視為有參考價值(relevant).
然而國安法第一審,唐英傑開電單車涉衝向警察防線,車上插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案件搬到法庭,被提升到「恐怖活動」「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層次。
法庭對刑事案件審訊,多檢視可觸摸之物,如翻看閉路電視、檢視直播片段、化驗被告背包或手袋的物件。
但驗視一句話的意義,用甚麼方法,拉闊到歷史何年何月,翻查幾多本字典,還是要揭開人腦看看人的思想?
早幾天,辯方專家證人,港大學者李詠怡當被控方逼問舉殖民旗的人心裡想甚麼,梁天琦設計口號的心底意思。Eliza一度在庭上表示:「我沒法子有讀心術 (I am not a mindreader).」
如何去讀一場社會運動的集體心理?社會學家,明顯和法律專家有不同看法。
這天,彭寶琴法官問及Francis,他如何理解「反修例運動的時間線(timeline)」。作為專研社運的學者,Francis認為運動由2019年6月9日開始,延續至大約2020年中,但難說某一日正式結束。彭官反問:「逃犯條例不是撤回了嗎?在2019年9月條例撤回後,李教授你仍然覺得運動繼續下去?」Francis說是。
彭官亦問Francis,「你在問卷中問示威者,那一個口號有代表性,但每一個集會不是有主辦單位嗎?大會不是有他們的主題?」(亦即民間所謂的大台)
Francis回應道,每次遊行雖有個別主題,但整場大型反修例運動不只是個別遊行。「例如人們最初對『齊上齊落』口號感到有共鳴,因為此口號表達了整場運動裡,示威者感到的團結精神和聯繫感(togetherness)。很多時候,口號不是直接與政策訴求有關,而是表達示威者的情感和感受。」
這天,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進入第二天作供。高個子的他,頭髮長及頸,穿了淺灰色西裝外套,外套布料質地有反光效果,西裝上的縐紋特別顯眼。他出現在證人枱時,拿着橙色的布袋,把厚厚的文件塞在布袋內,擱在證人枱。
Francis喜歡把手踭擱在枱上,竪起前臂,長長的手指揮舞着,談起他熱愛的社科方法論,語速越說越快,微微地左右搖動帶輪辦公室椅子。法官不只一次請他說慢一點。
有些時候,三位法官們發問的問題,比雙方大狀們更多。
Francis說,曾向全香港市民抽樣撥打電話作民意調查。為了要有隨機性,撥打住戶家居電話時,會向聽電話的人問,若家居住戶多於一人,那一位同住者的生日日期較接近,則邀請該人來回答民調。
唯一的男法官陳嘉信,手指之間常夾着筆,雙眉上下舞動,立即發問:「為何打電話去家居要這樣問,而手機則不用問?」
Francis解答道:「在外國,曾有研究發現,在家庭中負責接電話的人,永遠都是家庭主婦。」法官杜麗冰聽到後,臉上綻放出會心微笑,更向陳官互相交換笑容。Francis續說:「又或者是年輕人搶着電話聽,這樣,民調做出來就會有偏差。」
另一個社會學方法論的提問,也是由陳嘉信法官追問出來的。Francis團隊亦曾於廿多場遊行或集會活動中做現場調查。調查員會被分派在集會或遊行現場,邀請參加者填問卷。
但隨着運動變得更流水式,出現更多變數,甚至出現衝突。為了保護調查員安全,例如7.27元朗遊行,他們會派出少量資深調查員到現場,派發含有QR Code的單張,示威者可以事後上網填寫。
無論是代表控方的周天行檢控專員,抑或法官都問Francis,讓人拿單張回去跟QR Code填問卷,怎樣肯定填的人真是去過現場?
陳嘉信法官問:「你說,填問卷的人很熱心,你怎知他們會不會『熱心』過頭,上網虛構答案?」他雙手在空中比劃着括號,把「熱心」二字強調。
Francis說,他們巧妙地在網上問卷中加入了一條題目:「這天在那一個示威地點加入隊伍」,亦有一個選項是:「我今天沒有參加遊行」。填表者並不知道,研究員會剔走沒參加遊行的人的意見。
「他們填的時候,不知道這條題目若答了,其實篩走了自己,最終我們便可以只分析參加過示威的人的數據。」三法官聽罷,明白學者一早想到這些漏洞,點頭表示明白。
法庭裡,尋找「光時」意義之旅,控辯雙方均花心力指斥對方研究方法有漏洞。
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嘗試從Francis的研究裡,找尋不足之處。Francis和團隊以5種研究方法:全港性電話民意調查、示威現場問卷調查、焦點小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分析、公共討論分析(時評人在傳媒的言論),多管齊下來理解社會運動中口號的意義。
周專員指,調查大部分於2020年初之前進行,而本案發生的日子(2020年7月1日)之前一段時間,即2020年2月至7月,Francis沒有相關研究。周專員問:「沒有任何事阻止你進行更多研究吧。」
Francis指,當他自己知道要做專家證人時,已是2021年4月底,時光追不回了。「我不能坐時光機回到過去(I cannot travel back in time to do it.) 周專員堅持追問,可以做電話民調呀。此時陳嘉信法官插嘴表達其看法:「即係你叫李教授在2021年問番啲人9個月前在想甚麼?」
Francis望着陳官說:「你說的我認同,即使可以問,搜集回來的數據也不會可信。問人今日在想甚麼會較可信,你問人一年前想甚麼,可信性甚低。」
周專員轉以「以子之矛」嘗試再去進攻。「你曾說過口號的意義會隨時間改變,你在案發前一段相關時間,無研究喎。」Francis再解釋,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口號的意思隨時間改變,基本上是以年計,或以十年計,「口號意義改變,並非分分秒秒在變動」。
Francis在庭上首次披露,他團隊進行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研究,份量之浩瀚,他和團隊從連登「時事台」從2019年6月到8月21日的討論帖子及回應留言,涉及2千5百萬個,電腦檔案足有38GB。
周專員從枱底拿出幾疊白紙,原來他的團隊從連登討論區,人手萃取了一些帖文,叫Francis即場示範如何做Coding (編碼)工作。
西裝骨骨的Francis翻閱着文件,開始說:「呢位網民【四葉妹妹】有提及過「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沒提及「港獨」及「五大訴求」,可算為「1, 1, 0, 0」; 網民【英國男孩】完全沒提,電腦會記為「0, 0, 0, 0」;這位【草尼馬仔】貼了光時旗的照片,不含文字留言,我們技術上沒法認出。但不改變們這個整個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在嚴肅法庭,聽到鬼馬的網名,旁聽者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控辯雙方過招,誰的「方法和總結」算是合理,光時究竟意義何在,是否違犯國案法?
Francis今天較完整披露他的看法。他認為,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以歷史及語言學角度去看「光時」這口號的意思,作出一個聲稱,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只有唯一一個解讀,並為所有人共知」,「但我認為劉教授沒有提供充足證據去證明這個聲稱」。
Francis解釋,劉教授報告中用了「necessarily」一字,即口號詮釋的唯一可能「必然」是這樣,這是Francis自己認為需要用多種社科方法驗證的假設。
口號究竟是由喊的人那端衍生意思,還是從接收者那邊決定意思?
陳法官指,他理解控方劉專家報告中指的是,「喊口號的人懷有分裂國家意圖和目的」。但Francis卻說,喊口號基本上是一個「傳播行為」,不只是一個人單方面「個人表達」那麼簡單。
一個口號喊出來,是由嗌的人承擔意義發送者責任,還是接收的人也有份貢獻意義?如此哲學性問題,在法庭的空氣裡交鋒。
Francis又像在講課一樣,「作為傳播學者,我認為,喊口號是一個溝通行為,不只是一種自我表達。我嗌一個口號,會考慮接收者如何理解。」
小個子的法官杜麗冰,左手手指戴了綠寶石戒指,她一邊說話一邊以手部語言輔助她的比喻:「好像我跟一百個人說,我喜歡西瓜,有人會覺得我愛吃紅色的生果,另一個人覺得我愛吃綠色皮的水果。我發送一個訊息,但別人接收不同。」
Francis補充:「不止這樣,說話的人會小心用字。例如有一句句子意義明確,另一句句子的意義含糊,如果我要表達自己,減少誤會,我會選較明確的那句。」陳官提出,智力不同的人也會用字不同。
Francis反駁:「不只,也看大家出身甚麼背景,像你們法庭背景的人理解『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和我們社科人便不同,不只是智力差異的問題。」聽到這句話,杜官和陳官都作深思狀。
控方曾挑戰,指若文字意義多樣,人們便沒辦法溝通。Francis在此反駁:「劉教授說,人們會跟社會慣例(convention)去用字,但問題是,社會有很多慣例。文字使用很複雜,也有修辭學(rhetoric)作為一種慣例。劉教授把語言意義解得太過死板(too rigid),語言意義多樣,修辭令人們變通調適,否則世界便沒有創意寫作了(creative writing)。」
控方周專員指出,劉教授也有其「證據」,就是警方跟據示威錄影片段,數算有多少次出現「光時口號」,而這口號與「顛覆元素」如港獨訴求、暴力行為同時出現。Francis反駁,這數據只在「點算上」可靠,但兩件事同時出現(co-appearance),並不等於有關。
Francis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說明兩種同時出現的東西,無必然關係。「在大學,學生在班房可以自由入座,兩個大學生每次課堂都一起坐,可以解讀為他們是朋友;但在中學,課室座位是被編排的,兩個中學生常並排而坐,只能說他們是一起坐。」
然後,Francis就望着控辯雙方大狀的方向:「就像在這個法庭,李先生和周先生也一起坐,要考慮這是個法庭場景。」眾笑。
至於示威場景,有其特性,Francis解釋:「好像每年香港七一遊行,於同一個示威裡出現的團體,訴求可以不共容。如性小眾、勞工及外傭團體也會各自有訴求。」
即使大型示威有一些共同訴求,各人理解也有差異。Francis指,他有研究2014雨傘運動,其口號為「我要真普選」,「但落實到具體解釋,甚麼是『真』的普選?『真』字既開放又抽象,讓人各自己想象。」
文字容易於不同場景被誤解,Francis特別澄清了一個可能的誤會。焦點小組討論的指引中,研究員需要留意討論覆蓋不同範疇。其中一個範圍呈在法庭文件中,寫道:「社會運動意識形態和激進化(social movement ideology and movement radicalization」。
Francis特別澄清「激進」二字的在的學術意思:「激進化,在研究社運學術世界裡,意思是與社會常態的距離(deviation from social norm ),涉及更重大改變的意思,並沒有『好與壞』的評價。」
「好像反修例運動最初,有人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這訴求較溫和,因為過去香港也曾成立過,相比起來,『解散警隊』這口號則較激進」。陳官補充:「即是要求更徹底的社會改變。」
陳官亦引述文件中的資料,好奇地向Francis查問:「為何你認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比『五大訴求』更激進呢?」Francis解釋:「修辭學上,『革命』比『訴求』所涉及的改變,幅度更大,這是明顯的。」
在香港的刑事審訊上,「不爭辯事實、客觀存在」是常用術語,去指控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作為刑事案的入罪條件。然而一支旗,一句口號,如何建基於事實,使用這種法律語言,又出現了奇特的交雜和火花:
周專員指出,警察報告中點算示威口號出現次數是「客觀、不爭辯的事實」。
Francis反駁道:「你們只是提供了口號在示威現場,曾出現過的這個事實。」
周進逼:「你們只是倚賴別人的意見。」
Francis:「我們紀錄了人們表達意見的這個事實。我們分析的文章、人們論述過這些意見,都是一種『社會現實』(social facts)」
周再問:「你是否同意,劉智鵬教授報告裡,他對光時口號的解釋,是對的(correct)?」
詮譯變成了對和錯,二元對立,二選一,社科學者抗議了。
Francis:「我們的總結是,口號是開放的,抽象的,不只一個解釋,每人有每人的論述。我不會評價一個時評家對口號的解釋,正如我不會評價焦點小組裡一個平凡人的解讀。(I wouldn’t judge)我不會說,這個人的解讀是正確,這只是他自己的說話 (I wouldn’t say if this guy is correct, it is his own articulation)。」
周不放棄:「你不會異議,若我說劉智鵬教授的解讀是對的。」
Francis斬釘截鐵回應:「我會異議,問題並不在對與錯」。
杜麗冰法官嘗試插話,問Francis:「你會否覺得劉教授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即使你不贊同其解讀?」
Francis說:「我個人不會對口號作這樣的詮釋。劉智鵬教授的詮譯,只是『其中一個詮釋』。其解讀的地位沒有特別高,也沒有特別低。相比起某一個時事評論員,或者我們焦點小組的某一個參與者。」
周天行在盤問到最後,拋出了這個問題:「我說,我方對口號的理解方法(approach)更可靠。」
Francis噗哧笑了,全場亦爆出陣陣笑聲:「哈哈,肯定不是。警察在『點算口號』上或許是可靠,但我挑戰警察報告中『對數據的理解』,當口號與顛覆元素共同於示威場合出現,根本不是支持口號有顛覆意義的證據。我對警察報告是完全不贊同。」
此時,周天行專員彎腰,跟坐在他旁的同事耳語了逾三十秒。
周專員回過頭,橫空拋出這句話:「我向你指出,你的報告不可靠,不相關。」
Francis咬字清晰,語氣肯定回應:「我的報告,既可靠,合乎標準,亦相關。」
誰的解讀更有權威?控方專家認為喊口號的人必然意圖顛覆;辯方則指出,口號是開放和曖昩的,任何人的解讀,都沒有比另一個人的解讀更有權威。
一支旗,八個字,意義之爭,連繫着多位國安法被告的命運。
國安第一被告唐英傑,身型壯碩,年輕的他坐在犯人欄,由幾個懲教署職員押送。
唐的學歷不算高,是一位日本餐廳的厨師,然而穿着深色西服的他,還押了一年後,出席他自己的審訊,連日聽學者解讀他舉過的一支旗,都堅持翻閱着厚厚的法律文件,專心地聽着耳機,坐在他旁邊隔了犯人欄的翻譯先生,即時以廣東話傳譯。
「Rhetoric….修辭學」英語對話,小聲的廣東話,在法庭後方響起了,兩條聲道有些重疊。
幾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 和唐一起坐在寬闊的犯人欄內。懲教職員的身體,慢慢挪移越近唐的方向,他們偶爾也竪起耳朵,跟進學者們的辯論進程。連穿着保安制服的叔叔,都聽得懂英語,都留意到辯論擦出火花,露出驚訝的表情。
八個字,有罪還是無罪,全城關注。誰的解讀更高貴?
時鐘已到下午四時半,明天Francis繼續作供。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等法院)
提問修辭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居家好讀:好問–化異見為助力的關鍵說服力》
我在疫情宛如核彈炸裂的前一周,收到來自@堡壘文化的邀約。編輯詢問我願不願意在粉專上分享一本新書,雖然跟人類圖無關,卻很能呼應我一直在關注與練習的事:如何提問。
搖搖晃晃的捷運裡,雙腳快要碰不到地面,幸好手機握得很牢,我快速而簡短地回應了,沒問題,我很樂意。不只因為閱讀是我喜歡的,我更喜歡拿我認為好的東西,分享給粉專裡的朋友們。
現在回想,這個邀約,彷如預言,預言了我們會有好長一段時間,必須以「家」為單位,重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看似閉鎖的日子,煮食療癒,追劇自娛,不時打雞罵狗,而一本好書,足以讓我們安定,並且感受到意志自由。
這本書,勾起了我在工作上的一些回憶。雖然作者Trey Gowdy的檢察官與眾議員背景,和我的職場經驗差異懸殊,有些提問前的準備,以及提問時的技巧,其實是放諸四海皆準的。
文字和語言,是我在職場吃飯的刀鏟,在我正式踏入企業成為幕僚之前,我服務的客戶,依賴著我在溝通和勸服方面展現的能力。久了,也養成我表面謙恭,內裡不馴的傲氣。在乙方經歷過大風大浪,我從來不認為會有甚麼事情,真正難得倒我。事實也證明,我的第一份企業工作,勝任有餘,那是一種在池塘裡悠遊自得的境界,組織文化嚴謹保守,我總是知道隱形的界線位於哪裡。
而下一份工作,則遠比池塘複雜得多。是個情義黏濃的環境,類似艋舺。考驗你in與out的能力,你得有本事證明自己足以fit in,同時在關鍵時刻,展露out of box的決心和創意。
第三天上工時,大老闆下派一個任務給我。他剛從長假歸返,當周便有一個軟性的全體員工餐敘,我們的業績正面臨嚴峻考驗,環境也不夠友善,大老闆希望他的致詞,能夠凝聚士氣,讓他有機會在酒酣耳熱之際,聽聽基層員工真實的反饋。
為老闆操刀撰擬文稿,我很在行,任何難以啟齒的內容都可以找到溫情訴說的方法。然而,那一次,我收到他毫不留情面的退稿。其實,老闆的態度很溫和,甚至還帶著Buddy-buddy的笑容,他把我叫過去,如同不滿意餐盤裡的舒肥牛肉為什麼見了血一樣地對我說:「ㄟ,你這個稿,不是我的口氣,我不會這麼說話。請寫白話文。拿回去重來吧。」
坦白說,我心裡很不服氣,公眾發言,坦明真性情,不是首要考量,關鍵是傳達的訊息內容,是否符合大家對於上位者的期待。但上工還不滿一周,我認為直接挑戰權威,未免太過白目,於是隱忍不發。也沒想到要多問。
我拿回去重寫,盡量避免文謅謅的修辭,那正好是我累積這麼多年來的訓練與Know-how,邊刪詞邊想詞,懷疑自己該不會誤上賊船吧。哪有老闆會這樣啊?
結果,他仍然不滿意。對我挑了挑眉,還是一樣的話,「這就不是我說話的口氣啊。我要怎麼講。」
我氣極攻心,不忍了,保持假掰的微笑,問了第一個問題:「那麼,您覺得您說話的口氣是甚麼?」
他露出「有點意思」的神情,坐直背脊,傾身向我,「就像我們現在這樣,直話直說。我不搞文言文那一套。」
啊?直話直說有時會為你惹來大麻煩的,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於是不死心地又問,「所以,周五晚上您也打算這樣幹?對所有員工直話直說?然後,希望他們也會對您直話直說嗎?」
他收起了Buddy-buddy的笑容,表情嚴肅起來,「妳讀過很多書,對吧?訓練精良、專業人士。那妳知道,這裡的員工,都有著甚麼樣的背景嗎?他們和妳不一樣。我,也和妳不一樣。妳沒有試著瞭解這些,是永遠也寫不出我的口氣、以及大家聽得進去的話的。」
是的,這就是這本書第一章節的精髓,開口發出好問之前,可有嘗試最基本的事情?像是跳脫同溫層,見識與認識那些,和妳身處不同樓層的人?
以及,你的目的又是甚麼?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犯了一個躁進的錯誤,迫不及待想要進入揭曉「How」的章節,趕快告訴我提問與說服的技巧吧,卻忽略了第一個核心的準備:釐清目的。
書裡面有幾個關於「目的」的反問,問得真好:
(1) 你想引燃戰火、醞釀戰火、還是撲滅戰火?
(2) 你想讓對方轉換成你的思考方式?還是也願意接受與你談話的對象,只是增加不同或新的視角,並同意重新審視問題就離開?
(3) 你想在一些問題上達成共識,在另一些問題上求同存異嗎?若是,你願意讓步的部分有哪些?
(4) 你只是想爭辯嗎?
嗯,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只想爭辯,讓對方感受我的感受、理解我理解的、思考我思考的,Trey Gowdy點出了大部分人的盲點,我們說服他人的能量之所以微小,除了對於目的掌握得不夠明確,也在於我們的彈性十分薄弱、心態不夠開放。「能夠說服他人的,多半是那些可被說服性相對較高的人。」Trey Gowdy的論點是,「可說服性並非天真軟弱,而是不自我設限,有獲得更多資訊的能力與渴望,審視與觀照問題的每一個面向。
那次的退稿,使我重新評價自己,的確,我是個善於說場面話的人。過去行得通,是因為場子上的人,基本上和我生活在差不多的水平。換了一個場子,這些語言不再暢行無阻了,我需要花一點時間,去理解他們日常的環境,為什麼他們堅持的事情,對於他們而言是重要的?
在那個組織裡,使人出眾的,絕不是傲人的學歷,而是實事求是的底氣。許多人從很基層的位子一路顛簸而上,他們並不羨慕平步青雲的人,他們在意的是,自己說出來的話,有沒有違背自己當初站立在地面的本心。所以,我的老闆才會要求,真實,白話,沒有裝飾的羽冠,沒有迂迴的暗扣,別玩文字的遊戲。
我後來被他拿在手上的講稿,語文修辭的直白,幾近於洗好全臉,只噴了化妝水(還是沒有香氛的那種)就出門的程度。我在台下看著他,說得如此流暢,台下的人,姿態放鬆而隨意,然而,我可以感覺得到,他們在聽。
回想起來,我在那裡適應得最為辛苦,那裡的經驗,卻幫助我認識文字和語言運用的精髓,奠基於對事件全貌的理解、對客觀事實的深掘、對目標受眾的同理,還有,對細微人心的探查。有趣的是,一個不過份講求言語精雕細琢的職場,最後訓練我成為了懂得傾聽、提問、質疑、反思的人。
動盪的2021,分享這本書給大家,因為居家工作成為新常態,隔著冷冰冰的視訊科技,我們必須面對隨時被各種雜訊干擾的所謂「即時溝通」,更和平常相處不到幾小時就準備上床睡覺的伴侶、孩子們,零距離地近身搏擊,一小時彷彿一輩子地沒完沒了。在精進3C硬設備的同時,「說話」的軟資本,也必須跟著升級。
而,與其說是引導「好問」,我認為這本書的關鍵,其實是協助我們認識「言說」的本質,用最有說服力的方式,去表達你的相信,也說明你何以相信,最後,成為值得別人反思的事。
我也很喜歡書本裡的結語,說服,很難,但生命中值得去做的事,都很難。
好問:https://bit.ly/3vCLkdq
#謝謝堡壘文化的邀請
#投射者專注在自己喜歡的事真好
提問修辭意思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正處在一個很微妙的全球貨幣環境里:美國把基準利率降到了0,而美債收益率這幾個月越漲越高,全球市場逐漸形成一個共識:美國這個全球最重要的市場,在未來幾年里,都可能要維持2%-5%的通脹水平。
這些數字聽著很讓人頭大,但它們全都很重要。
原因我們講過,在過去幾十年里,美國國債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資產,美債收益率被稱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美國基準利率對全球的貨幣環境和經濟環境都有巨大的影響;美債收益率波動又會帶動其它風險資產的價格波動。所以,我想要幫你理一理,這兩個指標未來可能會往哪個方向變化。
找誰請教這個問題呢?交易員陳凱老師。今年以來,我經常聽他念叨說,有兩條政策線的變化要非常重視,一條是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傾向,這塊我們之前已經解讀過了。另外一條線就是美國今年的貨幣政策思路。
後面這條線,我想要請陳凱老師幫我們拎一拎重點。
以前的陳凱欄中欄,都是邀請陳凱自己來講,這講開始我想做個調整,改成我來請教他,我來轉述。這個調整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陳凱老師自己也在帶學生,我不太好意思總佔用他太多時間;另外一個是,我自己消化再講一遍,對我來說也能有更深的理解。
那我們開始了。
值得你注意的事實
近期有三條公開消息你得先知道:
第一條公開消息,10年期美債收益率今年以來在加速上漲,這個我們講過了。它在剛進2021年的時候還是1%以下,到3月18號的時候已經1.75%了。
第二條公開消息,新發行美債的認購熱度在下降。
講一下背景知識,美國國債有一種發行方式是:美國財政部確定一批新國債的規模和期限,然後放到市場上來公開拍賣,感興趣的投資者就會來競標,拿利率來報價。然後利率低的人就優先中標,因為你要價越低,政府的債務成本就越低,他就更願意賣給你。所以哪怕同一批國債,王富貴可能是1.5%中標的,Tony老師可能是1.51%中標的。
在過去很長時間里,美債都是全球資本爭搶的資產,因為無風險有收益,大資金都願意買它。
但最近幾個月,美債的競拍熱度在下降。比如說,2月底美國財政部拍賣了620億美元的7年期國債,結果認購倍數只有2.04,這是一個歷史新低的數字,7年期美債此前六次的平均認購倍數可是2.35。進到3月份,美國財政部又啓動了三輪總共1200億美元的新國債拍賣,認購倍數也沒到過去一年的平均倍數。你看,市場看待美債這種資產,沒有以前積極了。
這是第二條公開信息,你先存個印象,我們先不解釋,跟著我再來看第三條。
第三條,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在3月初分別有過好幾次公開講話。
鮑威爾說,最近長端利率上漲值得關注,但美聯儲關注的是「方方面面的金融環境」。
長端利率就是十年期以上的美債收益率。它上漲意味著什麼?我們上一講講過,意味著市場感覺通脹要來了。而鮑威爾這話是在說什麼?這是在說,市場可能通脹這事,我們美聯儲不打算管,我們要關心的東西更多。
市場一聽:央行不管,那通脹肯定要來啊,趕緊繼續賣國債。所以鮑威爾一說完話,10年期美債的實際收益率就更高了。
緊接著,美國財政部耶倫也出來說話了。但她也不是為了讓美債收益率冷靜一下。耶倫說,雖然長端利率上升了一些,但她認為背後的原因是市場有強勁復蘇的信號。不是通脹,是復蘇。
陳凱說,這三條公開消息擺在一起非常有意思。它們說明,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聯合表達了這麼一個官方態度:比起抑制通脹,我們現在更擔心市場陷入衰退和蕭條。所以我的放水動作不會停,通脹什麼的請你們忍一忍,用積極心態接受這個現實吧。
我們來展開講講陳凱老師這個企業級的理解。
市場的通脹預期如何加劇
本來市場有兩個預期:第一個預期是,疫苗在接種了,1.9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也落地了,美國經濟未來的一段時間應該會加速恢復,並且有可能進入過熱階段,乃至引發通脹。第二個預期是,通脹是要加劇,但是一加劇美聯儲就有可能收緊貨幣政策,比如通過提前加息來收緊流動性,打壓通脹。
美國經濟在加速恢復這件事,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一些跡象了。過去幾個月在美國,像大豆、玉米這樣的農產品價格漲了30%-40%。美國的房屋開工數量和房價也都在漲,去年美國建造的獨棟住宅數量達到了200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去年四季度的時候有160多個城市和地區的房價漲幅都超過了2位數的百分比。
大宗商品和地產這樣的支柱行業都在漲價,這是市場的通脹預期加劇的原因。
美聯儲的行動標記點
那第二個預期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市場有了通脹預期,大家就覺得美聯儲必須得做點什麼呢?
這是因為,抑制通脹是美聯儲的天職。
這可不是一句修辭。美國有一部《聯儲法案》,裡面規定說,美聯儲制定貨幣政策的目標有兩個:一個是「尋求就業最大化」,另一個就是「抑制通貨膨脹」。
美聯儲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乾這兩件事的。為了達到這兩個最終目標,美聯儲在平時設置有一些行動標記點。就業情況的標記點主要是觀測非農就業人數和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這兩個指標;而通脹的標記點就是核心通脹率的變化。
我們重點說說通脹。在以前,對美聯儲來說,面對抑制通脹這個目標,美聯儲的行動標記點是這樣的:核心通脹率要是達到2%,美聯儲就得開始加息。但是去年8月份,美聯儲把這個行動標記點給改了,改成「允許核心通脹率在一段時間內適度高於2%」。為什麼去年要修改這個行動標記點呢?因為疫情對經濟傷害太大了,不救市的話就要衰退了,衰退會帶來大量失業,這又影響了美聯儲的另一個目標,也就是尋求就業最大化。
兩害相權取其輕,在對抗經濟衰退和對抗通脹面前,美聯儲決定先把通脹風險放一邊,集中用流動性來對抗衰退。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我們也講過,為了救市,美國政府背上的債務已經堆太高了,要是通脹到了2%就加息,政府自己都還不起利息,這可能帶來的更嚴重的後果就是政府破產和國家信用破產。
這也是為什麼,鮑威爾要一再強調,美聯儲會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而且他也很有理由。因為美聯儲的另外一個使命是擴大就業。鮑威爾說,美國的就業崗位比新冠大流行之前減少了約1000萬個,要恢復到最大就業率還需要一些時間。
這種情況下,陳凱的結論是,美聯儲今年的貨幣政策思路大概率還是以寬松為主,而且會力保美國股市的穩定,因為美國的股市是美國老百姓的核心利益所在,股市穩定,人心就能穩定。
美聯儲如何干預流動性
可是,美股會這麼聽話麼?
你可能要說,這有什麼難,美聯儲持續印鈔,錢不斷地進入股市,那不就把市場托起來了麼?
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放在全球資產的賽場上看,美股已經很貴了,和實體經濟背離很嚴重,積蓄的泡沫風險很大。就算美聯儲不斷地印鈔,新放出來的流動性也可能會流出美國市場,去尋找更有性價比的資產。比方說中國。
這也是為什麼,之前陳凱在解讀央行那篇文章的時候,他推測說,今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可能會升到6.2。
你看,以前講過的,中國今年的金融系統管網加固工程,在這裡跟這條劇情線接上了。
不過,外資湧入可不完全是好事。今天的全球貨幣體系仍然是美元主導的。美聯儲的無限貨幣寬松操作,可不僅僅會影響美國。要是大量資本往中國湧,中國就需要提防輸入性通脹了。
國際資本還有一個不確定性是,它可不像你對A股和港股那樣有堅定的信念。要是它自己的本土市場出現了風險,或者在全世界發現了更有活力的地區,它就會毫不猶豫地賣掉現有的持倉,大量流出中國,去做全球範圍內的資產配置再平衡。
這也是為什麼,在鮑威爾、耶倫說話的前後腳,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在國內不點名地評價了這件事,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宏觀政策副作用已經逐步顯現,很擔心國外金融資產泡沫哪一天會破裂。
郭樹清還說,目前外資流入中國的規模和速度還在我們的可控範圍內,中國正在研究怎麼採取更有效的辦法,一方面鼓勵資本跨境流動,越來越開放,另一方面又不能造成國內金融市場太大的波動。
所以我們這些年一直在推進的人民幣國際化,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防範匯率波動的風險。
說到這個,我們找兩天聊聊數字人民幣的推行進度吧。
好,以上是陳凱老師幫我們梳理的,關於美國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的理解:
第一,美國還會持續地貨幣寬松,並且容忍通脹發生;
第二,這會給美股帶來背離實體經濟的風險,我們需要留心看看資本市場怎麼消化這些泡沫;
第三,對中國來說,國際資本湧入是大概率事件,中國當前快馬加鞭地在做金融管網加固,就是為了防止資本的大進大出,傷害我們自己的市場。
你可以記住這幾個結論,未來一年里不斷地提醒自己。
我聽完這套解釋有一個感受:以前中國有嚴格的資本管制,對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還算有一個緩衝屏障。而現在,中美雙方對彼此的影響,已經越來越立竿見影了,這可能是我們將來要慢慢去適應的變化。而這也正是中國所追求的歷史級成長。
這樣的重大變化,我們應該在場,借助這些世界不斷向我們打開的新維度和新信息量,攀爬到更高的高度上去理解世界。
在私底下,我經常跟陳凱老師開玩笑說,他的願景應該是「成為資本市場里活到最後一集的男人」。因為他做了20多年的交易員,他攢下的對市場的閱歷,讓他在看到新變化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想到與之關聯的其它信息,和與之相似的某段歷史。這些都能幫他躲過風險、穩定情緒,作出對應的推演和判斷,從而在誘惑和風險都很多的資本市場里,以個人之力一集一集地活下來。這個戰績保持下去,他就能拿下這個很帥的人設標籤「活到最後一集」。
我看到留言里有不少同學對交易和更縱深的投資問題感興趣。你們可以在知識城邦里搜索陳凱的ID向他提問。另外,他的公眾號名叫「跟著諸葛學交易」,你通過公眾號也能找到他。
再見。
提問修辭意思 在 國小國語教科書修辭格分析國小國語教科書修辭格分析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達個人的意思,一定要使用正確的修辭方式,如果沒有基本的修辭觀念,很容易. 使聽者誤解了本意。 ... 案:以上三個例句,作者提問後面都有回答,屬於設問修辭中. ... <看更多>
提問修辭意思 在 洪震宇老師【洞察提問力工作坊】, 9/2(六)教你找到關鍵點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提出問句的技術還包含了問句的結構、修辭, 同樣一個意思,有沒有用對問句的結構和修辭, 攸關提問的成敗。 洪震宇老師以社會人類學研究者的學術背景, 加上擔任記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