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為》
爺爺在西環住了半個世紀。在爺爺年輕的時候,他已經跟在太爺爺身邊做生意,那時候太爺爺在西環的生意做得不小,長大成人後的父親也曾經在那裡幫忙。
之後因為某些原因,中間有段時間我們跟爺爺減少了來往,在我的回憶中,父親一直是個自食其力的大好人(我爸還活著啦~)。
後來我們從筲箕灣搬去深水埗,那裡是個龍蛇雜處的社區,每次經過巷子,母親都會請我們別開臉,又或者把眼睛閉起來,不要直視攤坐在地上的無家者。那時候的深水埗,小街小巷經常佈滿用過的針筒。
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只能跟在姐姐的身後,如果姐姐沒去的地方,我不能去,姐姐沒參加的活動,我不能單獨參加。這是母親認為保護我的方式。
再長大一些,我們經常會去一家名叫「基督教服務處」的社區中心,我們會在那裡的漫畫室看漫畫,在琴室彈琴,參加他們的活動。我們會跟社區中心的老師學習做布偶,然後到各大小學幼稚園給小朋友作表演,我們會去老人院做探訪,跟婆婆伯伯聊天作伴,我們會賣旗,會去給獨居老人做大掃除⋯我的青少年時光,幾乎全部都花在做志工上面。
媽媽問:「你喜歡看到別人笑嗎?」
我說:「喜歡,因為每次見到別人開心,我好像也得到相同的喜悅。」
然後媽媽說:「就算你只是個小孩,你還是有帶給別人快樂的能力。」
記得八九歲的時候參加過一個聖誕派對,在派對上,我用一個小小的禮物,換得一個很大的白熊,那是我人生第一個洋娃娃。那一夜,我抱著白熊大哭了一場,因為我沒想到那個比我還小的孩子,會把這麼棒的禮物跟我分享。從那刻開始,我就對自己說:「以後,我也要做那個可以帶給別人感動的人。」
「天使同心會」只是小小的一人團隊,一個以回饋我所居住的這片土地,所創立的一個團隊。由於沒有作任何登記,基本上每一次活動,都是我自己一個做籌備,跟服務機構聯絡,購買物資,還有找志工。
過去三年多,「天使同心會」辦過義教,榮民中秋探訪、手工月餅贈送、榮民生日探訪、育幼院聖誕探訪、街頭聖誕禮物、廣東湯義賣等活動,善款不扣除成本,全數捐給206地震。
前幾天看到有人在臉書問我,為什麼你身為香港人,會在臺灣做志工,而不是香港。「我說在香港的時候,我也一直有做。」我這麼回答,是因為不想對方覺得我偏心臺灣這塊土地。
2015年,我從香港遷到花蓮,花蓮是臺灣的鄉下,風景很美,空氣污染指數極低,人情味濃厚,是個很適合退休的城市。
我很喜歡臺灣,也正正因為我去了別人的地方,所以覺得不能只拿別人的好處。譬如更寬敞的居住環境,更便宜的房租,較低的生活指數,和鄉民對我的關懷。我覺得,我也可以回饋這片土地一些什麼,於是我就試著去找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但當時我並不熟悉花蓮,不知道在花蓮可以找什麼機構去做這些事,後來想了想,其實不一定要等其他人來安排,自己也可以策劃。
有次做育幼院探訪,他們在大門上的燈牌打出歡迎的字句,因為我是個人身份,而代聯絡的人是花農高職的教官(其中一個志工),所以上面寫的是「歡迎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當時在場的志工都感到很疑惑,號召這次活動的人不是夏雪你嗎?為什麼會是花農高職,我們只認識你,跟花蓮高農一點關係都沒有。於是回去後,我就匆匆改了個名字,叫「天使同心會」。
我不是個有錢人,我也有自己的生活負擔,但我來到這片土地,我就要盡力為它做些什麼。我們之所以會來到別人的地方,一定是因為別人有什麼好的東西,然後我們來了,除了享受這地方的好,也要回饋一些什麼才行。
勿以善小而不為,今日你幫助了這個人,也許那天,那個人也會想起曾經得過某人的幫助,而主動去幫助另一個人。
「就算你只是個小孩,你還是有帶給別人快樂的能力。」
夏雪
✎Instagram:https://is.gd/qseI9B
✎FB粉絲團:https://reurl.cc/8O9y4
✎加入書迷會:https://is.gd/zYy0SY
Search
探訪老人院好處 在 很少參加教會服侍,因認識讚美操後,變得積極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感謝神,賜下讚美操,經過多年學習和服侍,深深體會到讚美操的好處。 ... 讚美操後,變得積極,她們會帶著簡單歌詞和動作,每月去探訪老人院,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