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也是我很期待的訪問🧡
跟小豬姐認識是從”華流”時期
一起工作時 能發現她對於細節的用心
也看見她採訪了好多的大明星
採訪主編的工作對我來說也是很迷人的✨
7/29(四)21:30跟我們一起在BIGO聊聊吧
聽聽小豬姐與明星好友間的有趣回憶
來這裡下載BIGO收聽吧
https://bit.ly/3cThGJT
#娛樂扭蛋機
#BIGO
#美麗佳人
#華流
#採訪主編
同時也有3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攻擊高度四千米:德國空軍崛起與敗亡的命運」介紹 訪問主編:查理 內容簡介: 親身見證德國空軍的崛起與敗亡 《攻擊高度四千米》是最為詳細而經典的空戰戰史 希特勒與納粹崛起的秘密軍團,最扣人心弦的二戰戰史 一個所向無敵的空軍部隊,是如何從籍籍無名走上航空霸主的神壇? 之後又如何...
採訪主編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專訪 #有線中國組:十九載報導中國,他們見證這個國家的天堂與地獄】
「中國的天堂與地獄很密集地一次過出現,碰巧我們這群人在這裏。」
08年四川地震,在倒塌的綿竹富新第二小學裏,死難學生家屬抱住孩子遺照,站滿了路兩旁,大家逐個對記者訴說,孩子生前喜歡跳舞、愛打乒乓......馬上要開始直播了,呂秉權正準備播報,近200名家屬突然間一同下跪,哭聲震耳,呂秉權一時哽咽,無法說話。司徒元和剪片師在香港後台收到現場畫面,也無法自控,指示押後直播。
呂秉權今天還記得,有婆婆大力握住他的手,兩眼哭至血紅,「她們猛叫我們為娃娃討公道,豆腐渣工程很冤。」他走開,大哭一場。看着錶,喝一口水,5分鐘後,回到原來位置完成直播……
===========
去年底有線大裁員,有19年歷史的有線中國組走入歷史,走入我們採訪鏡頭前的,有採訪主任 #司徒元,有見證2005年神舟六號升空的 #蔡淑儀、2006年因《冰點》停刊而採訪主編李大同的 #鄧美玲 、走訪2008年西藏拉薩騷亂的 #胡力漢;也有曾採訪烏坎村事件、八九工運領袖李旺陽的 #林建誠 、深入四川地震災區的 #呂秉權;還有最後一批成員:帶隊採訪兩會的 #黃麗萍,報導改革開放40年的 #黃慧茹,直擊武漢疫情的 #翁維愷......
這些記者跑遍中國各地,走入無力回天的天災人禍,在職業前路上,也撞上未能預料的驟變……
https://bit.ly/2P18ZUM
#相關閱讀
編輯部遭到大搜查:《蘋果日報》七個記者的一天 https://bit.ly/3gQKlzk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採訪主編 在 科技農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農業媒體的辛酸 【農業知識經濟的未來在哪?】
✍近期豐年社爭議不斷,從「政黨歧視:不當開除前任社長汪文豪」、到「著作權爭議:不當改作離職記者文章」、現在又發生「圖利廠商的不當指控」。
‼摘錄前攝影師公開之臉書貼文:
〔因為稿酬微薄,像人力團稿件,跑三個點採訪三個人,才有NT 4000元(折合港幣約一千元),平均一個訪問只有NT 1000出頭(折合港幣約三百元),...
我同樣以NT 4000包拍包剪為他們拍了兩支人物專訪影片,並同步為《豐年雜誌》的人物專題拍攝平面照片,同樣是NT 4000的費用,
非常遺憾,該媒體的社長今天發了Email 給Kia , 竟然說:
「很抱歉,我必須要跟你說,豐年社不能一直發案子給你先生或是你們的公司婆娑館子。」
「因此如果你的薪水比一般人高,而你先生又是豐年社接案最多的廠商,那對於身為社長的我來說,有圖利的嫌疑。」
這些絕對遠遠偏離事實!...〕
😥豐年社自詡為臺灣農業科普知識的第一把交椅,在知識經濟的發展下,卻以如此微薄的酬勞與粗糙的態度,對待第一現認真產出好內容的文案工作者。
💢1篇農業專訪1000元
💢1則專訪影片(含照片)2000元
😳這報價任誰看了都驚呆了...
只盼豐年社能重新思考該社的定位,有朝一日再次成為臺灣傳媒介的模範。
⬇以下為當事人臉書公開貼文原始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raymond.chan.5851127/posts/10157051919537819
毫無天理的屈辱
再差的際遇,也沒想過,在台灣這片喜歡的土地上,因為政治敏感時期官方色彩機構的內部紛爭,今天當我還在苗栗為他們工作的同一時間,被合作的這媒體機構高層誣告我們私相授受,惡意扭曲事實作出嚴重「指控」,甚至褫奪我的工作機會。
今年初,有農委會官方色彩的「農傳媒」和「豐年社」,在重要選舉到來前的敏感時刻,發生人事大變動,由社長到編採部出現大面積人手更替,新社長委託台灣壹傳媒前高層「組班」,對台灣食材有研究的Kia 被相中,直接參與編採部企劃編輯工作,我這個壹傳媒舊同事也曾被邀參與攝影部工作,雖然我們是以過往在媒體豐富的編採寫拍經驗,和在台灣經營餐飲業,在地生活的種種體驗,而跟這媒體的專業需求和人手突變的逼切性無縫契合而商討合作,但大家也考慮到,一下子那麼多香港人進入官方色彩媒體工作,會有「人言可畏」的風險,所以,我接受以特約攝影師身分接案子,甚至連「綁約」定量也沒有,盡量不為「大局」帶來麻煩,不定期按需求接受分派工作。
一開始,我所接到的案子是因為他們的人手還未齊集,或部門組建還未完成,在「缺工」的情況下作出支援,之後,他們因為兩朝人事的糾紛而無法完成的廣編工作,例如台中花博,農委會人力團計劃,因為稿酬微薄,像人力團稿件,跑三個點採訪三個人,才有NT 4000元(折合港幣約一千元),平均一個訪問只有NT 1000出頭(折合港幣約三百元),他們到處找台灣作者和攝影師,都無人問津,在最後關頭,找能寫能拍的我,一口答應,因為,我們生活困難,沒資格挑剔,有機會,一口價,不議,就算千山萬水,答應幫忙。
除了上述的「十萬火急」救亡工作以外,因為在他們影音部還未組建完成時,我同樣以NT 4000包拍包剪為他們拍了兩支人物專訪影片,並同步為《豐年雜誌》的人物專題拍攝平面照片,同樣是NT 4000的費用,這是他們對外包工作的標準費用,沒有多拿一分半毛。
《豐年雜誌》裏每期大概平均17篇報導裡,我只負責一個人物專題,只有剛過去的「口蹄疫拔針」封面專題因為有4個分佈在不同地方,路途偏僻遙遠的豬場要採訪,主編又擔心社內攝影師不擅長拍攝動態性特寫照片,所以指定分派其中一個豬場給我拍攝,我的作品才「有幸」第一次登上這雜誌封面,費用不變,NT 4000 。
我在「農傳媒」,《豐年雜誌》和業務部廣編三部份,每月合共接案子平均大約二至三宗,平均收入(包括實報實銷交通住宿費)一萬多元新台幣(折合港幣約三至四千元)。
Kia 以資深媒體人和美食家的背景加入這媒體,工資是以台灣公務員薪酬基準相應她的學歷和工作資歷給付,該媒體社長和法律人員在場簽訂作實,幾個月下來,英文翻譯,農傳媒每日新聞,專題報導,《豐年雜誌》人物專題,影片構思採訪,業務廣編,外包約稿,編輯審稿⋯⋯社長和其他管理層,同事們都稱她,「救火隊」。
非常遺憾,該媒體的社長今天發了Email 給Kia , 竟然說:
「很抱歉,我必須要跟你說,豐年社不能一直發案子給你先生或是你們的公司婆娑館子。」
「因此如果你的薪水比一般人高,而你先生又是豐年社接案最多的廠商,那對於身為社長的我來說,有圖利的嫌疑。」
這些絕對遠遠偏離事實!
我們一早被告之,這個合作案是有為明年總統大選效應而作出,甚至可能以蔡英文總統連任與否而繼續可能性或作結,農業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產業,農業人口也是台灣選舉很關鍵的票源,合作這媒體在過去幾個月異常激烈的人事紛爭,一直被爭議的人事任用集中在我們的身份上,而當時我已經厭倦被針對而提出不再接他們的案子,但社長又以不向「攻擊人士」妥協而支持繼續發案給我。
我一直默默付出,不吭聲問一句合理與否,獲取只有「貧窮收入」,卻一直被翻來覆去緊盯,究竟是「選戰」出的「亂局」?還是我們身處台灣,不被納入「台港命運共同體」選舉議題的「被同情」行列?還是,某些「政治現實」𥚃,對外來者的「排斥」和「忌諱」的某種需求?我們「被步步進逼」,難免産生這樣的思緒和聯想。
今年初商議合作時,因為Kia 的正職加入,必須有工作許可證的批出,也因此須要延續工作居留證,當時社長亦作出相應配合,更願意擔當我們居留的「保人」,她的果斷幫忙,使Kia 可以迅速上班,解決了社內人手奇缺的困難。
所有事情彷佛「冥冥中自有主宰」,但沒理由,讓我們這些「及時雨」的專業幫忙,竟然要承受無理,並跟事實不符的折騰,對於這些無理「指控」,如果相關人士不作出合理解釋和收回「指控」,我和Kia保留一切法律追究的權利。
陳偉民
彭嘉琪
2019/7/13. 凌晨
採訪主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攻擊高度四千米:德國空軍崛起與敗亡的命運」介紹
訪問主編:查理
內容簡介:
親身見證德國空軍的崛起與敗亡
《攻擊高度四千米》是最為詳細而經典的空戰戰史
希特勒與納粹崛起的秘密軍團,最扣人心弦的二戰戰史
一個所向無敵的空軍部隊,是如何從籍籍無名走上航空霸主的神壇?
之後又如何在最為崇高的殿堂落得無兵無將、家徒四壁的悲慘下場?
《攻擊高度四千米》是闡述德國空軍作戰史的權威作品。在出版當時就採用了來自當年德國空軍人員的第一手口述資料。故事從德國空軍在波蘭閃擊戰開始說起,然後到了第一次吃敗仗的不列顛空戰、在東線如何與蘇聯纏鬥,最後則是來到了德國本土保衛戰。全書作了清楚而有條理的章節分佈,每一章都會針對該戰役的總結與檢討。
《攻擊高度四千米》毫不掩飾,告訴你最直接的歷史。書中並沒有讚揚英雄和抨擊惡棍的企圖,反而是真實陳述了他們並不想參與其中的戰爭過程。《攻擊高度四千米》忠於事實,詳細記述二戰期間德國空軍在十一次主要戰役上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是了解和研究二次大戰空戰發展史不可或缺的著作。
二戰德國空軍給人的印象就是所向披靡、無人能敵,人人對其聞風喪膽,深怕俯衝轟炸機臨空把你轟上天去。但事實是如何?在德國空軍的協助之下,希特勒連戰連勝,手指向地圖的那一邊,那個倒楣的國家就要淪陷,戰禍就要找上門了!
作者卡尤斯‧貝克採用了德國官方的檔案和資料文件,作戰日誌和主要將領的個人日記,以及經過嚴謹整理過的德國空軍戰時紀錄,並且採訪上數百名德國前飛行員,集結了以上的這些文獻與資料,整理與撰寫出這本超過36萬字的作品。卡尤斯‧貝克以他最真實的筆觸,痛苦地闡述同袍是如何走過了大起大落的歷程。他痛定思痛,真心檢討所有已經不可挽回的歷史結果。
本書至今依然為那些拒絕了解二戰歷史的德國民眾以及其他讀者敞開一扇了解事實真相的大門。
斯圖卡非常成功,以至於德軍高層要所有的轟炸機都要有俯衝能力?
希特勒判斷戰爭很快就結束,不需要研發新型的戰鬥機?不准開發四發動機轟炸機?
世界第一款噴射戰鬥機,希特勒卻不喜歡Me 262的高速優勢?
德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空戰王牌?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作者簡介:卡尤斯‧貝克(Cajus Bekker)
原名貝倫布魯克(Hans Dieter Berenbrok),出生於1924年8月12日,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及著名二戰戰史作家,二戰期間曾在德國海軍擔任電訊情報官。
1953年,他以筆名卡尤斯‧貝克發表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德國海軍奮戰史》(Kampf undUntergang Kriegsmarine),從此受到各界的關注。戰後他做為後備軍人,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從同盟國歸還的德國戰時檔案,從此開啟了更多他檢討二戰德國戰事作為的專著。其著作豐富且因立論中肯精闢,廣受一般讀者及歷史研究者之推崇。除《攻擊高度四千米》之外,貝克的作品以海軍主題居多。1975年3月10日,貝克於萊茵河畔的杜塞道夫辭世。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採訪主編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此影片拍攝於政府頒布三級禁令前,會場內所有人員皆遵守防疫原則*
第二屆康泰納仕社群風格名人獎 (Condé Nast Social Influencer Awards) 頒獎典禮盛大舉行,本屆除了各界社群新星紛紛響應角逐潛力新人獎項,更邀請社群最受歡迎歌手ØZI、Z世代最愛藝人曾之喬以風格導師和評審身份出席頒獎,由海裕芬擔任典禮主持,一同炒熱年度頒獎典禮的星光舞台!
今年突破第一屆社群風格名人獎規格,集結業界最重量級的社群名人與超高人氣網紅,專業的評審團陣容包含占星專家唐綺陽、Youtube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經理黃少宇、Facebook台灣內容策略夥伴負責人周欣穎、StreetVoice音樂頻道總監陳弘樹小樹、VOGUE 全媒體總編輯孫怡、GQ全媒體總編輯杜祖業、GQ時尚主編王懷祖,共同評選出社群上討論最熱烈的潛力新星獎得主,30組候選者共累積超過60萬的網路投票數,爭奪潛力新星寶座,最終由理想混蛋(音樂)、Hook(生活)、欸你這週要幹嘛(旅行)、水兒(美妝)、林萱(穿搭)、厭世甜點店(美食)拿下各類別新人獎項。
除了競爭激烈的頒獎環節,典禮當天更特別邀請入圍音樂類別的人氣新生代樂團理想混蛋與超人氣新生代饒舌組合莫宰羊帶來精彩表演,金曲新人王ØZI更驚喜壓軸熱力演唱,將現場氣氛推向最高潮。
#社群風格名人獎 #SIA頒獎典禮 #康泰納仕
【 其他熱門主題】
讓喜歡的事變生活!Good Job! ► http://smarturl.it/r7si6s
芭蕾舞者們的血淚史 ► http://smarturl.it/uhot5l
唐綺陽12星座深入剖析 ► http://smarturl.it/in8eqp
美容編輯正芳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zf5840
口音、服裝專家拆解經典電影 ► http://smarturl.it/zcbgmf
---------------------------------------------------------------
【追蹤 VOGUE TAIWAN】
★訂閱VOGUE TAIWAN Youtube:http://smarturl.it/xbtuuy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VOGUE 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VOGUE TAIW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VOGUE TAIWAN LINE:https://reurl.cc/V66qNn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marturl.it/xbtuuy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採訪主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最後一役:納粹第三帝國的末日」介紹
訪問主編: 區肇威(查理)
內容簡介: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役
希特勒與他的第三帝國正要走向滅亡
盟國這時已經開始上演分贓的戲碼
冷戰的雛型開始形成
雖然戰爭即將結束,受害的永遠都是人民
柏林人在市區轟炸後的斷垣殘壁中等待,嚇呆到動彈不得,固守著目前所有的唯一手段──求生存的手段。吃的比愛情更重要,藏起來比戰鬥更有尊嚴,在軍事上,挺下去遠比打勝仗更正確。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得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第三帝國的最後日子開始倒數!放眼望去,東西兩線的戰火皆快速往首都——柏林挺進。戰略轟炸使得希特勒一度感到驕傲的帝都變成斷垣殘壁,柏林開始在顫抖,戰火已經來到家園門前了。
帝都之中人們惴惴不安,每個人都有自己擔心的理由。平民百姓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如何。潛藏了整個戰爭時期的猶太人擔心會洩漏行蹤,同盟國潛伏的間諜深怕蓋世太保找上門,老百姓害怕自己被徵召上前線去抵擋鋼鐵洪流。戰爭不再是新聞的內容,它已經成為柏林人生活的日常。
躲在總理府地堡的希特勒,開始胡亂指揮根本不存在的部隊。前線吃緊的消息永遠都會被他訓斥是部下貪生怕死的理由。歇斯底里的怒罵將領變成司空見慣的場景,可是這一切無助於挽救國家的命運。亡國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包括希特勒的生命也是如此。
同盟國開始為戰後的佔領作政治準備。很難想像原本還有共同目標的盟友,已經分成兩個陣營,彼此都在為各自的未來勢力範圍開始你爭我奪。英美作為長年有共同利益的盟友,他們試圖掌握更多的主導性。覬覦歐洲許久的史達林不會放任戰後局勢在自己的掌握之外。兩大陣營的明爭暗鬥始於由誰先奪得柏林開始,冷戰的暗潮洶湧比起一般的認知開始得更早。東、西兩線競相攻向歐戰的最後戰利品,誰奪得了柏林,誰就能在歐陸呼風喚雨。真的是如此嗎?
考李留斯雷恩在冷戰的高峰期來到柏林,他遊走在東、西方兩大陣營,挖掘出當時還不為人知的秘密。《最後一役》是「二戰經典三部曲」中最為高潮迭起的一部作品,最能凸顯作者整理與分析資料之高明,是非虛構寫作的經典代表巨作。寫作當時還處於風雨飄搖的柏林,如今讀起來,依然令人不勝唏噓,深感造化弄人。
作者簡介: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著名戰地記者、編輯和作家。1920年6月5日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20歲那年來到倫敦擔任文員,但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因此於1941年加入路透社,進而在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的戰地記者,負責採訪第8航空軍及第9航空軍的新聞。
他曾隨轟炸機隊深入德國上空參與過14次轟炸任務。D日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的巡邏艇橫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最直接的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加1天。隨後他跟隨盟軍尖兵——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且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
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但他依然正面應對,正如同他在戰場上採訪一樣,並且把生命剩餘時間都用在完成他的最後著作《奪橋遺恨》。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