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好處》
如果不是太大的病,生病的好處是:身體提醒你,休息。心靈告訴你:沒有什麼比健康重要。其他都是身外之物!
這麼簡單的道理,十個人有十個人聽過:十個人裡,只有0.5個人做得到。
為什麼是0.5人呢?因為那個惟一有點明白的人,還是得等生病時才徹悟,才想起,所以是0.5人。
這幾天又開始生怪病,好處想,把所有約都取消,靜靜地在家中聽Horowitz 復出的CD:順便整理花園陽台。
網路上訂購太陽能燈,果真管用而且美麗。看「小慢茶房」即將展出九十三歲女神形質樸、色溫潤的陶藝,以及朋友平時好心寄來的照片⋯⋯
這樣的日子,時時刻刻,有光有陰有黑,才是過著它啊。
否則我的日子只是度日,不是過日子。一個行程接一個,一個工作接一個,心不夠清,思考也不夠細膩,閱讀書籍的記憶、領悟、及放在我腦海裡的知識庫,皆不具啟發性。
身體有狀況,知道平常扛的工作太多了,開始思索如何取捨。複雜的,Say No。必要的才Say Yes⋯⋯
我一天之內,拒絕了三篇推薦文,他們的書都很值得,但我自己的「廿紀典範人物」,只完成第一冊的90%,今年一共三冊成套。
接下來拒絕兩個演講邀約,才赫然發現,我今年的演講額度已經滿了。一場與逢甲大學董事長對談:另一場在台中,準備介紹我今年底和藝術家羅展鵬一起策展在池上穀倉藝術館的觀念行動藝術:7984(這是台灣到敍利亞的距離),送愛到敍利亞。
已想好其中一個情境藝術,發想來自一張令人震撼的照片,敍利亞的古堡房間,窗簾布是白色的,已略破碎,地上是牆壁一側已被火箭打碎的磚塊。老人在如此狼狽生命隨時可以被擊斃的狀態下,仍優雅地坐在白色床上,堅持聽他的黑膠唱片。
戰火隨時可以擊碎他:隨時。但至少這一刻,他還活著,只要有一天,他還在,他就堅持活著,聽一首貝多芬、蕭邦,⋯⋯優雅地活著。
如果今天就是最後一天,請把該扔的朋友和事皆扔了。
生病,不只譲你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並且自動教你更懂得選擇。
—-圖片456來自《小慢茶房》
陶藝家93歳職人,85歲開始做陶,堅持用手慢慢捏出成形。
三月台北小慢:何郭素絲陶藝展/
1928年生。台南新營人,中學時曾負笈日據上海一女中,光復後返台就讀淡水女學校,受教於外籍修女,藝術教育環境優養。80高齡開始展開繪畫生涯,歷經油畫、水彩、粉彩之後,在85歲那年開始製陶,以樸素的手捏技法
她塑造出複雜而高難度的大型器血,捏塑出強烈的個人風格。兩年前91歲首次開個展,以樸實而低調的風格受到好評。之後曾歷經兩次大手術,雖然高齡受創,但製陶的熱烈想望克服身體傷痛,再創造許多個人風格的作品」
展覽日期:3/27-4/3
3/27-28下午13:00-18:00自由入場參觀
3/29-4/3予約參觀
開幕茶會:3/27 下午2:00-4:00
地點:台北市泰順街16巷39號
予約看展:[email protected]
或電02-23650017
*此次陶展收入將捐出至
台大心臓球蛋白研究基金會
攝影紀錄:Chun Chun Hua Wu
捏塑 的好處 在 兔子洞裡的愛麗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來點不一樣的黏土吧! 開團ing
#是沙也是黏土
#安全無毒好收拾
心得分享 : http://go.alice.house/GZ5CM
下單網址 : https://pse.is/GA6JB
來自瑞典的瑞典 MORPH 無毒魔塑黏土好好玩
長的像沙但是卻能像黏土般的塑造出好多造型
更厲害的是它輕功了得還可以在水上漂浮喔XD
MORPH 魔塑黏土結合了黏土、動力沙與超輕土的特色,可以靠自己揉捏塑形創作,也可以運用模具。
擺在外面不收拾也不容易乾涸。
大小朋友都適合,就連成人要玩也不是問題。
.
玩黏土的好處很多,
在揉捏之間可以訓練孩子的小肌肉及精細動作
孩子還可以發揮創造力做出自己想做的東西
這款黏土千萬別錯過了!
話不多說請直接看心得分享 : http://go.alice.house/GZ5CM
【下單網址】https://pse.is/GA6JB
【團購期限】即日起~2019/4/20(日)23:59 準時關單,請在期限內完成匯款與填單
【付款期限 】請於下單隔日23:59 以前完成付款,未匯款者視同棄單。(例如週一下單,最晚需於週二23:59以前完成付款)
捏塑 的好處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媽的力量
最近有位屬名為台南大嬸的朋友,因為看了我的書,覺得能助人「心開意解」,特別感謝我。「大嬸」這兩個字,引發了我的思考。
我最早臉書上的讀者,大約是孩子在青少年以下的媽媽們。最近這幾次簽書會,或者公開的討論,慢慢看見不少頭髮花白,甚至是阿嬤級的人物出現。
然後,也許是太太找先生,阿媽找阿公,男性朋友也出現不少。原本男女懸殊的狀況,比例正在拉近。
讀者之中不是沒有年輕人,只是,有時候看到其他作家簽書時的活動照片,光從頭髮的顏色來判斷,就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我的讀者們,在年齡上成熟許多。我大概一年前就覺察到這個現象,只是這一年出席各種場合,慢慢更是確立了這樣的觀察。
我的感覺是,非常榮幸!
20、40、60歲的時候看親情、友情、愛情,各會看到不同的面貌,每個年齡層都有各自的美好。人生經驗多的好處,是看事情會全面很多,眼界比較寬廣。基本的需求已經滿足或者穩定之後,就會更往心靈成長與人生的意義走去。
我所想傳達的概念,如果能經過大嬸級、阿嬤級的人生閱歷考驗,我會更有信心去思考,我們這一輩子,到底要追求什麼?各種關係中的「愛」,是不是其中的一種答案?
「我的」概念、「我的」讀者,都只是個暫稱,是為了讓文章易讀,我並不是真的這樣想。我很清楚,連我自己的想法,都不見得是「我的」,所謂讀者,其實就是一起走一段路的朋友。有人會離開,有人會加入,半點不由我。
我很喜歡紀伯倫的一句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在華人社會裡面,「我的」孩子似乎是一個非常根深蒂固的思維方式。所以情緒不斷地被牽動、投射,常把我們跟孩子之間的界線混淆了,弄得雙方都不自由。
要年輕人追求自我,這正是他們的年紀很重要的人生任務。可是,要40、60歲的人開始追求自我,重新建立自我價值,以及開展新的思維方式,那是相對困難得多的事,觀察這歷程,也非常有意思。
所以「我的」想法,之所以不見得是「我的」想法,是因為這些想法,不知道被多少人影響過,經過不斷地揉捏、塑形。堅稱那是「我的」,那不過是要滿足一些我自己內在的需求,那麼,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我這樣執著,當「我的」想法被攻擊的時候,我可能也相應地生氣、煩惱。
如果「我」都漸漸消融了,那還要生氣幹什麼?煩惱,也就找不到人來承接了吧?!
相反地,有人非常執著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的想法一定對,其他不同於自己的想法都很奇怪,都不道德。後來我反覆思量,有了個譬喻,有些想法已經快要死了,還有人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像木乃伊一樣包裹起來,企圖讓這些想法萬世長存。
我執,就像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講法,常是讓我們困擾的來源之一。
沒有「我」,或者沒把「我」放那麼重,那又為何追求?又要以什麼基礎來追求呢?
這就到我能力的極限了,我能體會一點點,但目前不知道怎麼說。我想拿一個我最近看到的情景,做一個有些突兀的結尾。
我最近在抓寶的時候,那是清晨,阿嬤們去買菜,要回家準備早餐的時間。一位阿嬤沿路抓寶,另一位阿嬤看到了,親切地問候:「早哇,剛剛抓到幾隻?」
然後兩位老人家,擠到小小的手機螢幕前,笑瞇瞇地研究著剛剛的成果。對於我來說,一個對人類行為有強大興趣的大叔,這個景象就是個寶。早起的大叔,果然抓到寶了。
「我」的疆界,可以因為學習而擴大,更涵容廣闊。那麼,不同的觀點,都有機會變成「我」的一部分。於是,既然有可能成為「我」,因為不同觀點所衍伸的挫折,就沒那麼必要了。
大媽可以主動學習,也能改變成長,事實上,很多國家的大媽還能撼動經濟,力量不可小覷。找出您我心中的大媽魂,走出幸福家庭的康莊大道。
--------------------------------------------
2016年9月《靜下心去愛》新書上市
1.博客來: http://ppt.cc/8fqNI
2.金石堂: http://ppt.cc/T0BZ9
3.誠品: http://ppt.cc/6Vahf
4.博客來活動:洪仲清作品任3本75折 http://ppt.cc/MRJyi
5.金石堂活動:《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合購75折 http://ppt.cc/81nZx
6.星馬地區限量簽名書預購: http://ppt.cc/a2qjC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台中】《靜下心去愛》講座線上報名已截止
(10/2當天可現場報名,無托育服務,講座以成人為主,費用以人數計算)
細節 : http://ppt.cc/TGy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