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爵家的織錦室】
英法兩國自古愛恨交織,彼此情仇夾雜,歷代君主無不想方設法跨越英吉利海峽攻城掠地染指對方,光是14至15世紀的百年戰爭便綿延一百多年,再到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後,兩國又因宗教、政治情勢、殖民地利益…等複雜因素,各自拉著好朋友一同下水攪和,這一打又要到1815年拿破崙兵敗下台,英國才得意洋洋迎來「日不落帝國」威名。
長年以來透過各種形式頻繁交流,兩國雖各自擁有不同習慣與文化,總難免相互影響,而且浸濡極深。儘管英國最終以國力取勝,然而自法國宮廷所輸出的奢華美感與享樂習性,尤其是法王路易十四在任期間大力推動的奢侈品熱潮更是席捲整個歐洲。
既浮誇又精緻的法式品味不只呈現於衣著、飲食或藝術層面,也反映在建築設計上。
英格蘭第六代考文垂伯爵喬治・考文垂(George Coventry,1722-1809)就是法式風格擁護者。
-------------
這位伯爵大人繼任爵位之前曾任下議院議員,襲爵之後便正式進入上議院,更在1752-1770年間,長達18年擔任連續兩位英國國王:喬治二世(George II,1683-1760)和喬治三世(George III,1738-1820)的「寢宮勛爵」(Lord of the Bedchamber )。
這職位表面上是要待在寢宮內伺候國王吃飯穿衣洗漱沐浴,無論在他舒暢開懷或是勃然大怒,坐擁情婦或者操勞國事時,都得陪伴在側,然而實際上許多勞動事務都有僕人代勞;因此身為寢宮勛爵最重要的好處便是得以貼近國王,成為心腹獲得垂愛,進而掌控資源與大權。
從這個角度看來,考文垂伯爵確實是一代重臣,有錢又有權,他的鄉間別墅自然不能馬虎。
考文垂伯爵在1751年繼承伍斯特郡(Worcestershire)的克魯姆宅邸(Croome Court)。克魯姆宅邸興建時間可以往前追溯到1640年代早期,到了事業與前途一片看好的第六代考文垂伯爵一接手,便找來英國建築師羅伯特・亞當(Robert Adam,1728-1792)進行大改造,成為新帕拉迪奧式(Neo-Palladian)建築典範,也曾接待數位英國君主,如喬治三世、維多利亞女王等人來訪。
-------------
雖然遠在大不列顛,伯爵大人對於洛可可藝術的偏愛卻不因距離而削減。克魯姆宅邸有間織錦室(Tapestry Room),室內牆壁是由濃麗明豔的朱紅織錦畫綿延而成,這在當時是首創的新穎手法。
織錦室原來是1763年,伯爵委託巴黎皇家戈白林織錦廠(Royal Gobelins Manufactory)的雅各・尼爾森(Jacques Neilson,c.1718-1788)工作室為他製作織錦,又有法國洛可可大師布雪(François Boucher,1703-1770)操刀,以古典神話故事設計畫面場景,至1771年終於大功告成,在那年初夏運抵英格蘭,進行組合安裝。家具的鍍金框架則於 1769 年在倫敦製造,而織錦椅面同樣為巴黎戈白林織錦廠出品。
一切就緒全體到位後,克魯姆宅邸的織錦室從此成為英格蘭鄉間最具法式風味的一道風景,也是伯爵招待賓客最引以為傲的華美空間。
-------------
可惜人生與運途終有限制,傳承至1902年第九代考文垂伯爵時,他把這些織錦和座椅都賣給巴黎藝品商,1949年第十一代伯爵再把織錦室的天花板、地板、壁爐架、門和門框等室內設計配件,通通賣給美國克瑞斯基金會(Samuel H. Kress Foundation)。
這麼一來,克魯姆宅邸的織錦室已經不復存在,蕩然無存。
幸好,克瑞斯基金會1958年把手上持有的克魯姆織錦室收藏捐贈給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甚至協助館方買回原來的織錦座椅並加以修復,而橡木地板則為織錦室原件,依照原來設計圖稿鋪設,至於天花板則是以複製品安裝在博物館內。經過多方努力,如今我們才得以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見到織錦室當年在大宅內的光彩模樣。
-------------
克魯姆宅邸現在已經交給基金會管理並對外開放,訪客得以見識到綠意扶疏的庭園和可觀的藝術收藏,可惜織錦室早已遠離故土,落腳於異國。說來雖然不免遺憾,但若繼續留在英國,難保二戰烽火延燒時,這些珍貴的織錦和家具設計是否也會跟著遭殃。
大都會博物館的室內裝飾情境布置和修復專業向來令人讚嘆,下回有機會拜訪的話,記得要多留點時間逛逛這些驚人的文化資產,那是最美的時光隧道,走過一個展覽室,便是跨越了不同世代與藝術風格。
悠悠歲月,天涯近在咫尺。這就是博物館每每令人感動莫名的功能啊~
-------------
想像一下兩百多年前,織錦室剛完工的精美面貌,你會想在裡頭做哪些事?喝茶?閱讀?彈琴?吟詩或唱歌?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關於民族主義,我還一些東西想補充。民族主義是一種在十七世紀興起的東西,去到二十世紀。這東西和以前的國家主義或者愛國是沒有大分別。不過民族通常基於一同一種族,其實同一族種是很難介定的東西,它們很多都是來自同一語言。世界上第一個民族國家是葡萄牙,第二個是西班牙,然後到荷蘭,再輸入英國等。它們很多時都...
拿破崙戰爭影響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冷回顧
最近,以羅妹號事件為背景的臺劇《斯卡羅》引起一陣熱潮。事件過程中,曾有美軍向琅𤩝發動進攻,但最後敗興而歸。不過,在更早以前,就曾經有另外一群人讓美軍踢到鐵板,甚至還讓美國首都一度淪陷。
---------------------------------------
雖然面臨中國崛起,目前美國還可以說是現在的世界強權。不過,美國當今的狀況並非一蹴可幾,它也曾經貧弱過。
或許你不知道,美國的首都也曾經淪陷。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以後,雖然美國取得獨立,但是其實美英兩國在邊界、主權、外交上仍有許多剪不斷理還亂的爭議,而且英國還持續提供美國境內原住民武裝,協助其對抗美國的統治。不過,真正讓戰火爆發的是英國捲入了拿破崙戰爭。
在拿破崙戰爭期間,英國不僅強迫徵召美國水手(他們其中有些人本來是英國逃兵)入伍,而且因為對法國實施禁運,扣押了美國商船。上述的原因讓美國對英國相當惱怒,於是打算利用英國陷於拿破崙戰爭泥淖、無暇顧及大西洋另一端的殖民地──加拿大的時候,進攻領土幅員遼闊,防守相對薄弱的加拿大。
就跟日後的美國一樣,自詡是自由與正義化身的美國,也期待在美國的武力進犯下,當地長期對英國統治不滿的加拿大人也會隨之起舞,起身一同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1949年以後的國民黨也曾經如此幻想,認為發動反攻以後,長期接受共產黨暴政的百姓會裡應外合協助國民黨)
卸任的總統傑佛遜甚至曾說:
今年只要行軍過去便能兼併加拿大,並且最後能夠將英國勢力完全逐出美洲大陸。
1812年6月18日,勢在必行的美國,由總統麥迪遜簽署了宣戰書,並在翌日公告,正式向英國宣戰。
戰爭就這樣唐突的爆發了。然而,其實英美雙方都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英國當時還在一心一意對付歐洲大陸上的拿破崙,因此在加拿大當地的駐軍僅有五六千人,其他的兵源都仰賴加拿大當地的民兵。
相較於情有可原,被迫無法好好投入這場戰事的英國,主動宣戰的美國則是因為總統麥迪遜的自信,而完全沒有做什麼準備。當時美國的正規軍不到 12000 人,即便後來國會授權部隊擴張至 35000 人,但因為是薪資低廉的志願軍,加上軍隊訓練不足,整體來說也是缺乏戰鬥力。
戰爭開打以後,一切的發展完全超乎美國人原先的想像。
邊境上的英軍不知道為什麼竟然比美軍早得知戰爭的消息,因此迅速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向美國守軍採取突襲,完全狀況外的美軍就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投降了。而從底特律出發打算進攻加拿大的美軍,在進軍以後,因為裝備不足而撤軍。英國軍隊隨即進逼,並發動了底特律包圍戰,最後攻下了美國的據點。美軍花了十六個月才收復了底特律。
雙方你來我往的在各地膠著的進行戰事,戰線遍布大西洋、美加邊境、美國海岸以及美國南方。總而言之,在美國行軍以後,卻還是遲遲無法兼併加拿大。
戰事持續了兩年以後,在 1814 年時因為拿破崙戰爭暫告段落,因此英國得以在英美戰爭中投入更多心力,並將軍隊調往美洲大陸。英國為了讓戰火波及美國本土,於是計劃針對維吉尼亞州進行襲擊。在進攻巴爾的摩、華盛頓特區和費城之間,最後英軍基於難度以及政治效果而決定以華盛頓特區為目標。
英軍在鄰近首都的布萊登斯堡之戰取得大勝後,知道消息的麥迪遜總統和許多高級官員紛紛連忙離開華盛頓特區,他們一路向北,離開有英軍的地方,最後抵達馬里蘭州的溪鎮,溪鎮也因此得到了「一日首都」的稱號。
麥迪遜總統曾在當地的居民家中借住一宿,該建築物一直保留至今,後來人稱麥迪遜之屋。(如果當年他睡在橋上,或許就會有一座麥迪遜之橋了)
8月24日,進入華盛頓特區的英軍在城區內四處縱火,白宮以及國會大廈都身陷火海。然而,火勢沒有持續太久,突如其來的大雨澆熄了華盛頓特區的大火,另外,一個乍現的龍捲風也造成英國船艦受損。在風暴之後,英軍很快地就撤出了華盛頓特區。當時白宮內部被燒得精光,只有外牆殘存,戰爭結束後才重建,然後也將被燻黑的外牆重新漆上白色。
這場戰爭最後在 1814 年 12 月 24 日,兩國外交官員在比利時的根特( Gent )簽署和約,正式停戰。《根特條約》對於戰爭前的邊界沒有太多的影響。不過,這場莫名其妙的戰爭,讓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第一次且唯一一次陷落,雖然僅僅陷落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26小時,但是大概很難有下一次了。
拿破崙戰爭影響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金錢決定歷史,我決定好好讀歷史》這本書的作者透過金融的視角解析近代歷史進程,幫讀者釐清許多關鍵歷史事件背後的經濟邏輯。
本書分為七個章節。
第一章以拿破崙戰爭為中心,觀察工業革命前後西方世界的發展,重點闡述中央銀行的出現,以及現代金融體系如何形成。
第二章以中國為中心講述東方歷史,分析明朝嘉靖年間倭寇猖獗的原因,觀察西班牙侵略美洲對明朝的影響,從中了解貨幣供應對經濟的影響。
第三章研究工業革命的興起,藉由種植水稻的東方社會為何沒有轉向機械裝備革新,觀察人口壓力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四章從大蕭條、金本位制度探討貨幣供應政策。
第五章研究1971年尼克森(Richard Nixon)政府改革國際貨幣金融體系、金本位取消後世界經濟的變化,探討1970年代高通膨、石油危機。
第六章研究《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簽訂前後美日的經濟動向,為何出現日圓強勢?如何與資產泡沫掛鉤?
第七章回到作者本國,研究韓國經濟大事件,如1950年的土地改革、1950年代後期出口製造業的發展、1997年外匯危機,了解危機過後韓國的變化。
1975年,約翰‧柏格(John Bogle)離開惠靈頓(Wellington)資產管理公司之後,將自己在大學時理想中的基金公司付諸實踐,親自創建一家將投資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獨立的基金公司,這就是現在眾所周知的先鋒集團。
集團的名字「先鋒」,則是根據歷史上尼羅河戰役中打敗拿破侖法國戰隊的英國將軍納爾遜(Lord Nelson)指揮艦隊中的旗艦戰船「先鋒號」命名的。
有趣的是,這段歷史背後,更代表著國家經濟的展現。
為什麼在戰爭中英國成為主宰?
《金錢決定歷史,我決定好好讀歷史》從金融的角度探討為什麼英國能培育出戰無不能的海軍?
主要是原因有兩個,一是造艦技術提升,二是按時履行債務。
金融可以用於大規模的資金調度,信任帶來穩定,穩定有利於發展技術,這正是英國能夠變強的因素。
閱讀全文:https://pgfinnote.com/uk-a-history-of-interest-rates/
拿破崙戰爭影響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關於民族主義,我還一些東西想補充。民族主義是一種在十七世紀興起的東西,去到二十世紀。這東西和以前的國家主義或者愛國是沒有大分別。不過民族通常基於一同一種族,其實同一族種是很難介定的東西,它們很多都是來自同一語言。世界上第一個民族國家是葡萄牙,第二個是西班牙,然後到荷蘭,再輸入英國等。它們很多時都是同一宗教或者文化背景。這其實是減低了交易成本。
而歐美以外的民族主義是怎樣興起?它是從歐美輸入,因為受到歐美國家影響,所有國家都發展民族主義,和歐美的民族主義對抗。而每次民族主義是怎樣興起呢?每次都是靠製造出來的被欺負理論來刺激。像中國一直都講給列強欺負了百多年,那是怎麼慘的時間。其實坦白來講,中國經歷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到第二次中英戰爭,被火燒圓明園,第三次是自找的,因為義和團先圍攻領事館,結果造成北京被佔領。第四次有一個較大的仇恨,是因為日本侵華,這次給侵佔了三分一個中國。如果用這些仇恨,即是話這一百年間,因為發生了這些事,因此有權成為很惡的民族去報復別人。這是很可笑的,因為幾乎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經歷,要數的話,法國不慘,巴黎給納粹攻陷過。巴黎在百年給攻陷過兩次,給德國攻陷過兩次,一次是給拿破崙三世時給俾斯麥攻進去。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更嚴重。每個民族都可以編這些仇恨故事出來,把自己放在迫害者的角度,然後合理化自己仇恨別人。
世界上是沒有事微不足道過所謂香港所受的欺負,任你講都只是很多遊客來買東西,有些新移民來拿福利。講來講去都是這些,這算是甚麼?如果我是鄙視用仇恨建立的排外民族主義,那我鄙視一百倍這些本土主義。這是侏儒民族主義,是複製民族主義的方法,然後用一個很低層次來做,而論述是差很多倍。如果你要講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華人,他們更加大仇恨,幾次排華,殺了很多人,馬來西亞是不可以由華人持有,要在馬拉人的名下,然後所有官是要由馬拉人做,排斥華人。但有些低等的人,永遠不會聽人的理論,他們扮有文化,但在重要關頭,他們仍是用刀叉食人肉。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