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台鐵太魯閣號408車次出軌,造成重大傷亡,對倖存者、罹難家屬甚至救災人員,都有可能出現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精神受創後,有可能出現 #慢性且反覆發生的皮膚症狀,研究資料指出,遭受持續性精神壓力與睡眠剝奪的病人,體內的發炎激素會上升,並且皮膚屏障會受損,甚至精神創傷平息之後,皮膚問題還會繼續存在!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只影響情緒跟生活,皮膚也可能會出狀況,例如:#不明原因蕁麻疹、#人為性皮膚炎(dermatitis artefacta,患者利用撕自己的皮膚來舒壓,導致皮膚受損發炎)、#摳皮症(skin picking disorder)、#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等等,甚至改變內分泌跟免疫系統,讓患者原本就有的 #乾癬、#慢性蕁麻疹 跟 #異位性皮膚炎 變嚴重。如果病患真的有出現相關症狀,建議尋求身心科及皮膚科醫師的協助,早日恢復健康。
Ref :
Clin Dermatol. May-Jun 2017;35(3):260-266.
Dermatol Clin. 2005 Oct;23(4):649-56.
圖片來源:迪士尼卡通魔髮奇緣
#林政賢皮膚科
拔毛症原因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編輯OOXX】
〈很多時候我只是一直聽,一直聽,像個迎接放學孩子回家的媽媽〉
有著烏黑長髮的國中少女,因為快把自己的頭髮拔到禿頭了,而被爸爸拎來這個診間。
這裡是兒少精神專科(兒童心智科)謝醫師的診間,看的是從零歲到十八歲的兒童和青少年。
但是讀著謝醫師筆下與孩子之間的故事,有種恍惚,醫師是專業與溫柔兼具的母親。
一次一次回診,少女獨自在診間傾訴著日常、心情,而漸漸地,造成她憂鬱、自傷、患了「拔毛症」無法控制地不斷拔頭髮的原因,終於從一小角開始,浮出了水面。
在她很小時,母親生弟弟難產過世了,爸爸獨力撫養姊弟倆,這樣一家三口的生活卻在爸爸交了女朋友後改變了──或說,少女的心情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好害怕爸爸的愛被「阿姨」瓜分,但另一方面卻也明知爸爸終於有了新戀情真好。一方面很想為親愛的爸爸感到高興,然而另一方面,祝福是怎樣也說不出口。
對於稚嫩兒童來說,父母像一張籠罩著自己的安全網;對於開始發展自我、同儕關係的青少年而言,家庭是他們往外跨步時,重要的支持及後盾。恐懼會失去父愛的不安全感,造成少女的情緒不穩定、抗拒與父親對話。但這其實是因為她不知道背後還有沒有人會接住她,她實在不曉得該怎麼辦啊。
大人總說,長大了,該懂事了,爸爸(媽媽)好辛苦,要體諒……
可她只是一個好怕爸爸會離開自己的孩子。
謝醫師這麼寫道:很多時候我只是一直聽,一直聽,像個迎接放學孩子回家的媽媽。
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內心裡渴望的,只是有人能夠專心地聽、細心地聽,聽出他們自己都還理不清、說不清的──
「人被理解與涵容之後,才會產生力量,往成長的方向前進和探索。」謝依婷醫師如是說。
(6)
拔毛症原因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脫髮女性重新定義美麗】
文:Tan Ha Lam
雖然脫髮問題常見於男性,但事實上因為各種身體狀況,女性出現脫髮其實並不罕見,她們生活在以長或短髮為美的社會風氣中,吃盡了苦頭。近年,愈來愈多受困擾的女性,選擇拿走頭頂假髮,以真面目示人,希望告訴世人,美的標準並不單一。
Barbara Williams 患有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她認為是由母親離開家庭的壓力引起的,自 9 歲起,她會半夜醒來,拔掉幾束頭髮,捲成球狀藏在床後,到 30 多歲時已經完全禿頭。Williams 嘆口氣說:「那太糟糕了,我甚至無法觀看電視中的洗髮水廣告。心口會有一種可怕的感覺。」她戴上假髮,但覺得又熱又不舒服。直到 50 歲時,她決定豁出去,讓人了解她的病情。現年 63 歲的她回憶道:「實際上,當我開始告訴他人時,這確是一種奇妙的解脫,就像我肩膀上的重量已經減輕。」
訪談節目主持人 Ricki Lake 最近亦公開剖白自己被脫髮問題困擾 30 年,她在 Facebook 帖文中寫道:「曾經有幾次我為此感到想死。」Lake 戴上接髮,但戴的過程昂貴、費時又痛苦。現在她已決定停止戴接髮或假髮,Lake 寫道:「我隱藏夠了。」決定以光頭示人,不再掩飾。
然而,她們都經歷過艱難時期,32 歲的社工 Alice Austin 說:「假髮一直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她小時候開始脫髮,到 9 歲時脫髮太多,開始戴著假髮上學,「孩子們會叫我假髮女(Wiggy)」。在中學,一個男孩在走上樓梯時摘下了她的假髮,她說:「對我來說是很痛苦,因為當你十幾歲時,外表是如此重要。這極度打擊我的信心。」而戴上假髮亦並不輕鬆,令她頭皮發癢、大風吹過會引起恐懼、在游泳時更不可以忘掉假髮。不過,母親的身份改變了 Austin,她說:「我 30 歲時就想到,我必須重新掌握自己,我作為媽媽,孩子的觀察如此敏銳。」她開始不再像以往那樣經常戴假髮。
英國皮膚科醫生協會發言人 David Fenton 指出,有各種原因,包括荷爾蒙失調、用藥、癌症治療等,會引致女士脫髮,他說:「一星期前仍有頭髮,幾星期後就可以禿頭,攻擊可能會突然來襲,每次出現都會令受害者感到悲傷。」脫髮對女性而言尤其令人難堪,因為各種文化中,女性的美與飄逸秀髮有關,Fenton 說:「你不能小覤脫髮對女性社會、情感及心理的影響,尤其如果那人的頭髮一直是她們外表的主要特徵時。」
現在在公共場所不戴假髮,反而是女性脫髮者正面的經歷。Austin 坦言:「人們比你想像的友好得多。小時候被欺負時,認為所有人都很討厭、卑鄙和可怕,但是人們比你所想的要理解得多。」最近 Austin 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她說:「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受脫髮。我沒有戴頭巾就在游泳池旁散步,一個小女孩的母親走到我身邊哭起來。她告訴我她的女兒一年前開始脫髮,她不知道該怎麼辦。」
Austin 希望放寬傳統美麗的標準:「我認為我們正看到更多與眾不同的人。我們對美麗的定義正在改變。女人沒有頭髮也可以美麗。」
圖片來源:Ricki Lake/Facebook
詳細全文:
http://bit.ly/2OgTogL
延伸專題:
【重奪青絲:逆轉脫髮的帽子】
http://bit.ly/2oht1gD
【4 項護髮迷思與真相】
https://goo.gl/6eJgPC
【一半貧窮,一半涅槃:緬甸人的賣頭髮生意】
https://goo.gl/JLyqZ8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bit.ly/2XdWXq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