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預告】
如果今天要調查出大眾最熟悉的中國歷史,我想「三國時代」應該會拔得頭籌,在眾多小說、戲劇、電玩,甚至是宗教的加持下,就算不了解三國的脈絡發展,曹操、劉備、諸葛亮、周瑜、呂布......這些人名或多或少會出現在大家的記憶之中並被輕易喚醒。
三國的確是精彩且亮麗的時代,我自己也是因為三國故事才入坑喜歡上歷史。不過讀歷史越多,雖然三國依舊是我關注度頗高的歷史,但我認為我自己認為:春秋戰國時代的精采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論軍事,戰國七雄間的相互攻伐複雜度遠超過三國,何況在學術思想上,更有腦洞大開的百家爭鳴。)
同為亂世,三國時代有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武將組合,像是:曹魏的「五子良將」、被後世狂加Buff的蜀漢「五虎大將」,以及被後世強迫送作堆的東吳天團「四大都督」。戰國時代也有標誌性的「戰國四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位武將能在戰國200年左右的亂世中脫穎而出,絕對有其真材實料......
但等一下!
戰國名將何其多?為何偏偏就是這四位被列出來?
秉持著好奇,老ㄕ經過調查後,發現原來所謂戰國四大名將的典故,是出自家喻戶曉但其實沒多少人真正看完內容的《千字文》。在千字文中,有這麼一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於是成為戰國四大名將的由來......
可又有問題了!
雖說排名就是主觀意識,但為何千字文的作者就單單focus在「起翦頗牧」呢?畢竟白起、王翦出自秦國,廉頗、李牧出自趙國,難道戰國七雄的其他國家就沒有其他超一流武將可與他們相比?又有一問:起翦頗牧都已經是戰國時代後期的武將,難道戰國前中期的武將,智謀武勇就不及後輩?
根據老ㄕ提出的問題,我自問自答的結果是......許多武將都有資格擠入戰國時代武將前四強的機會。
像是魏國(後期是楚國)的吳起,不僅在戰場上毫無敗績,更寫下有系統的兵學描述─《吳子兵法》,其價值足以和《孫子兵法》齊名。敢問吳起不強乎?
又例如燕國的樂毅,他率領數一數二弱的燕國,一舉打爆數一數二強的齊國,其戰績之優,甚至被後世的諸葛亮封為偶像。敢問樂毅不強乎?
又比如齊國的田單,在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齊國只剩2座城),一口氣逆襲反擊,收回70多座城池,堪稱是軍事史上的奇蹟。敢問田單不強乎?
那到底為何就是起翦頗牧成為戰國四名將?這就要從千字文的由來說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字文的內容,是南朝的梁武帝為了讓親人練習書法,於是挑選了1000個王羲之的字跡。
但寫著寫著,梁武帝覺得:「這1000字好雜亂無章沒有系統喔。」(老ㄕ曰:廢話,本來就是你自己隨便挑的,又怎麼會有邏輯?)於是梁武帝找來一個叫周興嗣的大臣,告訴他說:「給我把這1000個字的內容編成好記的文章。」(老ㄕ曰:簡直就是慣老闆。)
老闆無理取鬧怎麼辦?答案是......還是要辦。
要說周興嗣簡直是文學奇才!在他熬夜加班、爆肝燒腦的努力下,他第二天早上竟然就完成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千字文》。
這個作品有多牛?在沒有邏輯的背景下,周興嗣竟然利用被限定的文字,寫成擁有四大主軸的流暢文章。這四大主軸包含:第一部分─宇宙誕生(也就是最廣為人知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星辰、氣象物候、自然資源等天文物理學概念,以及王朝興替的歷史敘述;第二部分則講述人的修養標準和原則;第三部分論述當時南梁王朝統治下的相關形勢;第四部分則談論君子治家處身之道。
重點是,周興嗣的文章其實還引經據典,像是後世認為的戰國四名將出處「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其實是引用自《史記》的〈白起王翦列傳〉還有〈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牧的事蹟是在廉頗的列傳中被附錄的)。如此就破解了為何「起翦頗牧」是戰國四名將的原因:他們是在字元限制、用典考究下,被強迫送作堆的團體。
(順帶一提,據說周興嗣寫完千字文後是一夜白髮,我不禁想說......慣老闆真是煩死人不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雖然老ㄕ對於起翦頗牧是戰國四大名將挺有意見(如果這稱號換成「戰國末期四名將」我就沒意見,沒辦法,洒家就是有這種毫不需要的堅持)),但如果觀看這四位名將的故事,除了本身有相當強大的戲劇性,同時也是瞭解戰國中後期的良好切入點。
所以呢?
接下來我將開闢一個短系列文─【起翦頗牧】,一方面安麗我喜歡的歷史故事時,同時也希望即便文化及時代背景大不相同,我們卻也能讓古人的事蹟與我們現在的生活作高度結合。本系列文將會每隔兩個禮拜,於星期一發佈。就希望我寫的愉快,各位也看得愉快了。
#白起
#王翦
#廉頗
#李牧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