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不舒服的事,千萬別忍】
親愛的女兒,今天好嗎?
這幾天,社會發生一件疑似性騷擾的新聞,媽媽想與妳分享。一名女藝人在社交平台上控訴,自己在主持尾牙節目時,遭到主辦方老闆和男藝人的性騷擾。
沒想到事後卻被大眾質疑是炒作新聞,女藝人不堪其辱,決定公佈這段經歷,並把賺來的主持費全部捐出去。
女藝人說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從沒想過,#被欺負了還得對抗惡意。」
仔細觀察新聞底下的留言,我發現有不少人酸民揶揄女藝人,除了受害者有罪論、蕩婦羞辱、炒新聞爭版面等等,再再證明女性在社會的困境與受到的偏見歧視。
看著你漸漸長大,出落得亭亭玉立,最難得的是你善良體貼,媽媽深以為傲的同時,又免不了擔心憂慮。媽媽今天想和你聊聊,身為一個女生,在社會闖蕩時該有的三種態度。
#讓你不舒服的事_千萬別忍
媽媽曾經有個朋友,在公司遇到職場性騷擾,一開始她以為對方只是在開開玩笑不以為意,她告訴自己忍一忍就過去了,但就因為她沒出口拒絕和抗議,對方開始食隨知味,行徑越來越誇張。
半夜發送曖昧訊息給她,甚至帶著強烈的性暗示,比如「想要買內衣送媽媽,不知該選哪一件才好。」訊息附帶兩張性感內衣的圖片。
公司聚餐趁著酒勁就開始上手上腳,還強制性地以「護送」為理由載她回家,只為得知她租屋的地址↘
🌱 別只教孩子善良與光明 | https://reurl.cc/5o5n0G
🌱 親子天下全文閱讀連結我貼在留言區內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拒絕 公司聚餐 在 CC's everyday tits & bit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秋還是要應景烤個肉,公司同事大家都懶,要生火自己烤的話應該大家都會藉故請假 😂 腦闆懂我們讓我們直接去餐廳烤真是親民的好腦闆來賓請掌聲鼓勵鼓勵 👏
去的是台中熱門的燒烤店,好不好吃因人而異,可能就是以這個份量跟品質不算貴吧,所以生意爆炸好,限時兩個小時個人覺得有點太短,因為他們上菜也不快啊,剩30分鐘時肉品還沒上完,甜點也還沒上,我看服務生壓力也很大,看到烤太慢的會直接過去幫烤 😂 如果是我自己要吃是肯定不會選這種餐廳的,因為根本沒什麼時間聊天(是說餐廳很吵也很難聊)一路以飆車的速度在烤,甜點一吃完就要起身離開。
而且很妙的是他們服務生超多,但要個東西都很慢,要一碗白飯可能等了15分鐘,要一個紅酒杯服務生居然說他們還要洗跟擦所以沒那麼快... 想跟他們借一把刀子切蛋糕也直接被拒絕 🙄️
不過因為疫情關係這好像是今年第一次的全公司聚餐,不用上班還可以大吃我還有什麼好抱怨的(明明剛剛抱怨了一拖拉庫)
拒絕 公司聚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只有需要我的時候,才會裝熟靠近我,卻把我的資源都搶走。
★ 對於把「我們是家人,怎能見死不救?」掛嘴邊的家人
因為是家人,所以更需要為了守護這段關係,保持適當的距離。
不該將「你我」放在「家人」的框架下異樣看待。
別因為你現在行使拒絕權造成家人的失望,對此感到挫折或自責。
因為這是為了營造健全的關係,必經的挫折。
如果某天,你忽然發現對方其實不曾為你著想,
那麼現在開始也不遲,
從現在起,重新描繪「我和你的距離」,
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獲得愛,遠離痛……
取自《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
************************************
各位朋友,早安:
不管是家人或朋友,那種把我們當成「資源」,而非「人」的情況,在這個社會相當普遍。只是,我們被家人當成「資源」,心會更痛一點。
跟不同的人互動,自然不同的角色都會碰到過,剝削人的、被剝削的,各自背後都有故事。就如同下面這一段摘文,自我中心的人,可能先天大腦中的同理心較弱,也可能是後天養成。多理解,有助於我們拿捏健康的人際界線。
真的內在有愛,就不會想要一直從他人處奪取資源。這是愛自己與自我中心,兩者間很明顯的區別。
以愛為名的掠奪,其實很常見。多看這本書,長養一點判斷能力,不只是保護自己,最重要的是,能引領我們揣摩愛一個人,要如何拿捏分寸。
祝願您,能在痛中成長,並且內在有愛!
************************************
愛自己和自我中心主義並不同
—─當欲望勝過自我時
【文/ 成裕美】
▌對自己和別人雙重標準的人
有句話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這是由於個人的需求無法滿足所致。
當自我發展不健全時,便可能成為極端的自我中心主義者,或極端的他人中心主義者。雖然在生活中這是全然相反的情況,結果卻是殊途同歸。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不是都會先想到自己的需求嗎?這種人怎麼可能和先考量他人需求的人一樣呢?」
也許有人會因此感到疑惑。其實寬以待己、嚴以律人的自我中心主義者,常常不知道「何謂真正愛自己」,他們無法區分珍惜自己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差別。讓我們來看看以下載熙的案例。
載熙生在有三個弟妹的家庭中,她在家中排行老大。就像一般的家庭一樣,三個小孩之間經常為吃的、穿的而爭吵。因為載熙是老大,所以常常被迫要對弟妹們讓步和體諒。儘管載熙早已年過三十,並步入家庭,生活也過得平順,她仍然無法拋下這樣的想法。
「我活到這把年紀,總是把別人放在第一位。但從現在起,我要開始為自己著想,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從那一刻起,載熙不再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當公司的同事出差回來,買餅乾送給大家吃時,載熙竟然掃下一大把餅乾,直接放進自己的抽屜裡。在公司聚餐的場合上,她也會把餐桌上的各種料理逐一拿到自己的碗盤中,等到碗盤中的餐點堆得如小山般高後,她又吃起自己另外點的食物。
起初同事們總笑說:「載熙真貪吃呀!」後來紛紛為此皺起眉頭,「為什麼她把餅乾一掃而空?」、「這是和大家分享的東西,你不能獨占啊。」因為同事們不想被人認為自己對食物斤斤計較,只能把這些話吞進心裡,不滿地看著載熙的行為。
▌當我不想再體諒別人,人生變得好輕鬆
當我和那些常被別人說「你只想到自己」的人聊完後,我發現不少人像載熙一樣,過去都曾有過被迫禮讓的前例,進而在日後表現出驟然改變的行為。「我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從現在起,我要好好照顧自己。」載熙這類人和自始至終只為自己著想的人有所不同,但他們的誇張行徑卻令人皺眉,因為這種將餅乾一掃而空的行為,看來跟幼兒沒什麼兩樣。
有趣的是,載熙也知道自己的行為已引起他人反感。於是我問道。
「你明知如此,為什麼繼續那樣做呢?」
「因為我不那麼做的話,就沒有人會為我著想。因為我吃飯的速度比較慢,小時候,明明我還想吃面前的食物,父母卻總是一邊對我說:『你知道自己是老大,要特地留給弟妹吃吧』,一邊將我面前的食物拿走。現在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可不想再這麼活著。」
「那麼在過去和現在的兩種生活中,你覺得何時更幸福呢?」
「嗯……如果是從別人對我的評價,或是和他人的良好關係這點來看,過去的我當然比較好。因為我總是在禮讓,犧牲自己成全他人。但是,現在的我卻更幸福。一開始確實不容易,可是當我放下體諒和禮讓之後,變得好自在喔。我好像已經回不去了。」
「看來你覺得自己的需求比和人們的關係更重要呢。」
「是啊,人不可能兩者兼顧的。」
看來載熙是心意已決了。我看著載熙,試著思考該如何衡量「體諒」在我們心中的重量。若我們想衡量體諒的重量,最好的方法是像載熙一樣,完完全全放下。
在我們放下同理心、體諒、禮讓等自認「良善」的行為後,重新獲得的自在感,就是體諒在心中的重量。
想想看,一直以來只為別人活著的人,變成只需考慮個人需求時,那一瞬間他會有多麼輕鬆。這就是為什麼原本善良的人,因為某種原因發生轉變後,便再也無法回到過去。在當下的輕鬆自在變得使自己不適、感到沉重之前,體諒將難以進駐載熙的心中。
▌就算擁有想要的東西,你也不會感到幸福
無論是自始至終都很自私的人,還是像載熙一樣突然變得很自私的人,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算擁有了他們想要的東西,也不會感到幸福。因為在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中,並不存在著為自己著想的真心,有的只是無窮無盡的欲望而已。從結果看來,因為他們的欲望永遠難以滿足,最終只會使得自己聲名狼藉,在自我行為的管理上亮起了紅燈。
在此,我想從現實層面拋出一個重要的問題:你覺得載熙那樣的行為聰明嗎?
她在公司將同事分享的餅乾一掃而空,而公司是個「公共空間」。在這種空間中,載熙必須考慮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個人聲譽。因此我問她。
「你把滿足個人欲望視為第一,還是把個人聲譽視為第一?」
這是關於兩者優先順序和實際上對自己影響程度大小的問題。我之所以這麼問,原因很簡單,個人欲望與現實之間理應保持一定的平衡,但是實際上做起來並不如說得這麼容易。這時的解決之道,唯有排列優先順序。所以我先引導載熙衡量「何者實際上對她的影響最大」,讓她自行決定優先順序,接著再幫助她按照優先順序執行,藉此改善情況,這也是我的治療目標。
「我了解醫生的用意。如果那樣做,我又得繼續忍耐不是嗎?就像以前一樣。」
「如果連你該有的那一份都被別人拿走,那你就得有所表示,因為我們必須保護自己免於不利或攻擊的情況。我指的是在你必須延遲滿足個人需求的情況下,你就非那麼做不可。」
「我知道。在公司的時候,名譽比個人欲望更重要。」
「你實在沒必要做那些傷害個人名譽的事。當然,我並不是說名譽的價值高於個人欲望的滿足。」
「好,我明白了。」
「如果你繼續那樣的行為,最後只會對自己不利不是嗎?要是你真的不清楚在不同情況下該如何應對,請想想『公』和『私』的界線。」
「什麼是『公』和『私』的界線?」
「就是要求自己在私人空間內解放個人欲望,但在公司則以維繫關係或名譽為優先。」
「嗯,聽起來很難,不過我會試試看的。」
我並非單純要求載熙學會區分「公」與「私」的界線,而是希望她最終擁有健全的自我。
因為擁有健全自我的人不會脫離現實。這樣的人不僅能掌握並接受隨時在改變的現實,並且重視個人與現實兩者之間對自己的影響力。我們過於在意他人的目光、評價而無暇顧及自己,雖然是一個問題,但是在職場生活中,全然不在意他人想法,也是相當奇怪的事。
無論如何,最令人惋惜的是載熙放棄了與別人的關係。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面對的是誰,甚至連自己為何這麼做都不知道,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現實並非實現幻想的舞台,也不應該任意讓幻想成真。
我們必須認知到這個事實:努力尋找兩者的平衡,不代表自己向現實屈服,而是為了保護自我所主動選擇的行為。唯有如此,才不會讓自己所選擇的重要職場,淪為解決幼兒時期欲望的場所。
.
以上文字取自
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拒絕別人對你的傷害,找回關係主體性的關係心理學
博客來https://reurl.cc/nVe6X6
金石堂https://reurl.cc/al2lr3
誠品https://reurl.cc/yyzyg2
讀冊https://reurl.cc/e5159Q
momo https://reurl.cc/YlylO0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