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對,何必酸?
兩個問題,問大家:
一、BNT疫苗多出一批貨,要提前來台灣,大家開心嗎?
二、BNT疫苗能來,對台灣是好?還是不好?
回答我這兩個問題之前,暐瀚要先跟大家報告,身為媒體人,評論時事,常要查證,得到一些「訊息」,我的論述,有時是「預測」,有時是「分析」,有時就是查證的「結果」,我希望所有媒體在引述我的評論或說法時,拜託不要用「爆料」來下標。
或許這是現在媒體的習慣,又或者是網路點閱的竅門,但拜託,不要再爆來爆去了。您可以說「黃暐瀚表示」或「黃暐瀚預測」或「黃暐瀚分析」,都可以,麻煩不要再「黃暐瀚爆」了,我就是很簡單地講述,從不希望被解讀成「爆料」,謝謝。
事情的過程很簡單:
1 8/4郭董去捷克施打BNT疫苗時,發現自己打的居然是「Comirnaty」,於是詢問總廠,是否還有「現貨」?結果沒有,但有三百萬劑的「簡體中文瓶身BNT疫苗」。
2 郭董在五方群組告訴夥伴們,有一批現貨,但瓶身用字敏感,不知大家意見如何?結果台積電出面,去詢問指揮中心。
3 指揮中心開會討論,府方、民進黨中央也都審慎評估,最後拍板,決定要買。
4 瓶身上的字樣寫的是「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第二行英文字「COVID-19 mRNA Vaccine
」,除了「状」這個字與繁體字樣式不同之外,其餘各字與繁體字其實相同。
以上四點,就是我在八月中旬得知的「內容」,不過指揮中心一直沒有公佈這批貨,我也就不便越俎代庖。昨天聯合報寫了相關訊息,陳時中部長也主動提到這批貨印有「簡體字」,並強調「防疫是唯一的考量」之後,我才上電視節目,把事情說得比較明白。
我所得到的消息,包含數量、字樣、時間等等,都是我查證之後的結果,也許最後到貨時,細節還會與我所掌握的內容,有所差異,都請以指揮中心的說明為重。暐瀚既沒有想要爆料,更不希望破壞BNT到貨的「結果」,身為媒體人,言我所信,如此而已。
看到這邊,我再把開頭的問題,再問一次:
一、BNT疫苗多出一批貨,要提前來台灣,大家開心嗎?
二、BNT疫苗能來,對台灣是好?還是不好?
如果開心,如果覺得這對台灣是好的,那大家又何必去狠酸指揮中心「髮夾彎」願意接受?難道大家反而希望指揮中心不接受嗎?一個老菸槍戒菸了,難道你要去笑他,以前一天抽兩包嗎?
做的對,何必酸?
在BNT要來之前,我也必須把話說在前頭。任何疫苗都有可能對極少部分的人,產生不良反應,BNT亦然。期待的同時,也別把它,當成仙丹妙藥了。
暐瀚 2021-8-26 de 台北
抽 菸 簡體字 在 林懿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篇文章的抽獎活動
請在我的IG上面留言給我喔
IG留言功能已開放~
歡迎踴躍留言,告訴我台灣越來越好的地方
只抽出兩個名額可享天下雜誌 3 個月免費線上試閱
我的Instagram ID :lin.dori
#受邀參與這次 天下40週年「進步的軌跡」社群活動
最近看了一部韓國電影: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相信有看過的朋友一定也印象深刻
於是讓我突然很好奇,在台灣1987的那一年發生了什麼事!
翻閱天下雜誌1987年7月刊
有一篇文章讓我覺得相當的吸睛
標題是「誰是國際化新貴」
最近我在幫幸福電台何戎主持的幸福聯何國擔任節目製作人,所以對於國際化的議題相當敏感且關注。在閱讀天下雜誌1987年7月刊的當中,讓我了解到1987年竟然是台灣國際化的開端!實在太有趣了!
1987年的台灣迎向了ㄧ個解嚴、開放的新台灣!
文中介紹了一些當時開啟台灣國際化的人才,並解析了這些人為何有那些國際化的條件。
除了特殊的家世背景之外,當然也有一些人是靠著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國際人脈關係。
「第一批「全球化」的台灣人
自由化、國際化政策下,打開大門,美國菸商酒商廣告商來了,日本隨身聽、雷射唱盤廠商趕來設廠,港商屈臣氏、銀樓也來了......
在國際化浪潮中,最先獲利的是一批專業新貴……
他們都有特殊的專業知識:銀行、會計、投資、法律、證券、管理……並可以此遊走世界、謀生無虞。
他們最少能說兩國語言,有的甚至能通七種。他們多半都有兩本護照。他們都有個英文名字:菲利浦,約翰,威廉……並私下以此暱稱。
他們追求的是個人成就與利潤,標榜的是價值中立、行事冷靜、不帶感情。
他們的工作是國際化。」
截取自天下雜誌內文中的ㄧ段
透過閱讀,我竟然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常常在節目中,何戎哥都會問來賓朋友:「你對國際觀的看法是什麼?」讓我不禁也會問自己:什麼是屬於「懿德的國際觀」
有在關注我動態的朋友都知道,從去年開始我踏上了韓語學習之路⋯
在我學習韓語的過程當中,也認識了一些韓國朋友,然而,我發現台灣在外國朋友的眼中是這麼的美好,但是我們的國家在文化上的推廣卻很有限。甚至一開始語言交流的過程中,透過韓國朋友的分享,在韓國學習中文的話,幾乎都是簡體字書籍為多,我的韓國朋友們很苦惱地跟我說,他們很想要學習繁體中文,但是在韓國可以學習繁體中文的書籍相當少!如果想學習更完整的繁體中文的話,就必須到台灣來!
我思考到我們國家在繁體中文推廣的力道怎麼會如此地薄弱?!姑且不論在全球使用的頻率為何,但我們仍然可以為了我們的語言文化盡力做推廣不是嗎?
而書籍的發行真的是非常的重要!因為它不只是知識的傳遞,它更是肩負著文化的傳承、國際之間的交流!
在2021年的今天,我閱讀了「天下40周年-進步的軌跡」,從過去的縮影和記錄,讓我感受到台灣真的是不一樣了,而我相信台灣未來還會再更好!而這一切終將會有歷史做見證,在這裡面有你有我。
身為媒體人的使命啊!回顧過去、放眼未來,原來就是這樣的感覺,謝謝天下雜誌40年來的貢獻,台灣人不可不知的天下事!誠摯推薦給大家~
請大家在我的IG留言告訴我台灣越來越好的地方...,將抽出兩名粉絲,中獎者可享天下雜誌 3 個月免費線上試閱,會提供線上免費閱讀優惠碼哦!
因為優惠碼有開通期限,所以最慢要在3/10 前完成開通哦!
活動連結:https://bit.ly/3ok0fpE
@commonwealth_magazine
#天下40 #進步的軌跡 #打開天下
抽 菸 簡體字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97〉 ◎ 楊智傑
1997 一幽靈醒喺陽台
睇王家衛
偷食我駱駝牌香菸。窗外只有維港七月
潮水嘅閃光
呢明亮、虛無嘅艦隊──
溫柔炮擊著我,唯小寧卸下蕾絲細肩帶
拿她三十歲少婦風韻
逗弄我
十七歲未老先衰
我蒙頭就睡。1997、1989 都係黑暗
寂靜
係小巷子嘅雨
(將熄未熄嘅歷史⋯⋯)
遺忘與感傷嘅最終形式。1997 喺一座圍城
愛上一個笑話
將一顆黑心未爆彈,埋進胸口
新旗袍,舊酒樓
1997 和小寧分手挨晚
我喺旺角嘅霓虹下思索
「一个理想国
可有两种预约制?」歷史前進,時光卻倒流
順序回收金店
舞場
人世嘅建築與世人嘅夢
(1989 我翻開皮夾,驚覺所有和小寧合照──)
全都冇我。槍聲四起,小寧拉緊了窗簾
我知一切都係 1997(唔,2046)
昏燈下唯小寧
睡眼迷濛,含笑對我講
「不如我哋從頭嚟過⋯⋯」
--
◎ 作者簡介
楊智傑,1985 年生,曾獲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國藝會創作及出版補助等。紀實報導類作品曾獲卓越新聞獎、紀實文學獎首獎、鍾肇政文學獎。2011 有詩集《深深》。
粉絲專頁: 楊智傑 詩集 https://www.facebook.com/SleepPoem/
--
◎ ㄩㄐ 賞析
1989 年 6 月 4 日,六四天安門事件。
1997 年 7 月 1 日,0 時 0 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2019 年,香港警察瞄準平民頭部開槍,擊碎醫療義工眼球與頜骨;對病患動用私刑;民宅與地鐵施放催淚彈;送中條例復活。
一國兩制、高度自治,五十年一半不到,什麼都變了。
楊智傑擅於營造氣氛。詩以一虛構的敘事者,與虛構的「小寧」,講述 1989 至 1997 年間兩人的生活。開頭一個幽靈在 1997 醒來,看王家衛、偷抽敘事者的煙,這幽靈便是敘事者。因為敘事者並不存在。
「不如我哋從頭嚟過(不如我們從頭來過)⋯⋯」最末小寧睡眼迷濛地說。你彷彿便看見作者舉起大手,轉動時間軸,平行時空的一切都被抹除——
要是能從頭來過,多好?
感傷是沒有辦法重來。感傷是「歷史前進,時光卻倒流」。當歷史不斷往前,香港的一切卻一一被收回:民主、自治、母語⋯⋯
於是這一條時空也被抹除。過往香港的記憶與承諾皆被擊碎,1989 年,敘事者翻看照片,驚覺自己也被消失。敘事者是不存在的。他是幽靈。他是中國共產黨統治下,不應該存在的人。他是必須被遺忘的人。
「一个理想国 / 可有两种预约制?」
簡體字回答了自身的問題。
然而現在是否有機會從頭來過⋯⋯?
附註一:楊智傑為台灣人,這首詩是模擬粵語聲腔。推薦點此連結,聆聽其香港朋友的朗誦:https://www.facebook.com/SleepPoem/videos/2391267047590129/
附註二:附上簡易書面語對照,以利粵語閱讀:「喺 在 / 睇 看 / 呢 那 / 嘅 的 / 係 是 / 挨晚 傍晚 / 冇 無 / 我哋 我們 / 嚟 來」
--
美編:籃閔釋
ㄩㄐ:https://www.facebook.com/yujimur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抒情政治詩#1997 #楊智傑 #香港 #深深 #小寧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8/20190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