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張善政】我們不能有顧面子又顧裡子的軌道建設嗎? - Yahoo奇摩新聞
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之後,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外界一片撻伐之聲。這計畫被認為債留子孫,是大撒幣的綁樁政策,更被諷稱是「錢沾」計畫,主要就是因為內容軌道建設經費比例過高。一來,說軌道是代表前瞻,令人無法瞭解蔡英文心目中「前瞻」是如何定義;二來,這些耗資千百億的建設,都沒有經過該有適當的評估程序,而是完全憑一些政治人物的主觀喜好。反而經過長久評估確有需要、而且正在進行的東部、南迴鐵路幹線提升計畫(雙軌化、電氣化),卻沒有受到青睞,進度沒有因為前瞻計畫而有任何加速。說穿了,不外是因為這些計畫是馬英九政府任內啟動的,即使前瞻計畫加碼促其提早完工,大半也是前朝政府的功勞。前瞻計畫,就是這樣充滿了狹隘的政治算計。
四年後,蔡總統風光連任,號稱因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必須配合產業發展,大幅調高數位、城鄉建設預算,原本佔比最大的軌道建設預算則大幅降低。好奇怪,四年前數位、城鄉建設不是應該就是重點嗎?為什麼要花四年寶貴的時間才能醒悟?數位科技一日千里,陸、韓快速進步,我們虛擲四年光陰,對國家發展造成很難追回的落後。這筆帳要算到誰頭上?
但是客觀來說,把軌道建設經費從前瞻特別預算移到一般公務預算,是正確的作法。其實軌道建設本來就需要花時間好好規劃可行性,而且土地收購、實體建設也需要不少時間。當年為期八年的前瞻計畫一口氣列入這麼多軌道建設,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 Mission Impossible,但只有蔡政府還在作夢。雖然很遺憾蔡總統到第二任才看清事實,但晚一點夢醒,總比永遠不醒好。蔡政府體認現實,知過能改,值得給予正面評價。
諷刺的是,這樣預算的調整,反而引起許多縣市的顧慮。前瞻計畫當初既然飽受批評,為何現在調整,反而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疑慮呢?這就必須好好由軌道建設的特質來說。
台灣的軌道建設,從高鐵、台鐵、北捷到高捷等,無一不是極大的財務挑戰。尤其高鐵經驗,給我們很深的教訓。
高鐵自始標榜世界最大BOT案,政府可以零出資。但因為有著非常重的建設投資折舊,所以即便現金流沒有太大問題,但帳面上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這是高鐵曾經面臨財務危機的原因,也是所有軌道建設都要面臨的挑戰。是毛治國擔任院長時候擬出對策,拉長折舊攤提年限、減資再增資,讓高鐵現在成為台灣唯一一個財務比較健康的軌道建設。但是現在政府變成是高鐵最大股東,當年我們自傲的「世界最大BOT案」已經破滅。顯見當初財務規劃,包括攤提年限、載客量預估,都是很有問題的。除此以外,當初把多數高鐵車站建在都會區以外,希望藉車站帶動附近新區域發展,也是過度理想的虛幻目標。檢視目前的所有的高鐵車站,除了桃園、新竹是受惠於鄰近區域自然發展而逐漸繁榮外,從苗栗、台中一路到嘉義、台南,高鐵車站旁邊仍然是大片荒煙蔓草,高鐵車站並沒有帶動區域的土地開發。
有了高鐵這個寶貴經驗與教訓,我們軌道建設應該更謹慎從事。但是蔡政府即使到現在,也還沒有學乖。
台鐵虧損是眾所皆知的事,但政府多年來一直不接受票價調整,財務除了折舊費用,還有龐大的退休人事負擔。搭乘人數最多的北捷,一樣也是處於盈虧邊緣,近日更因為受疫情衝擊,4個月虧損11億,已向中央申請紓困。其實,北捷之所以能免除大幅虧損的命運,是靠受惠於台北都會區經濟繁榮帶來的豐富業外收入。其實香港捷運也是一樣,載客量遠高於台北,但是要不是有土地開發的業外收入,一樣虧損。所以區域發展是軌道建設非常重要的前提!
再來看高雄捷運,載客量一直低迷,一列車只有3節,大概是世界上最短的捷運列車。高捷更曾經瀕臨破產邊緣,後來是因為把資產移撥給高雄市政府,折舊不列帳在高捷,才免於破產命運。說穿了,這是玩弄數字遊戲,並沒有解決財務問題。高雄輕軌更是不用提,門口羅雀。當年在馬英九政府時期,就有內閣閣員建議馬總統不要給高雄這筆經費,但馬總統當時因為要展現不分藍綠的施政格局,還是支持了高雄輕軌的興建。
如果北捷財務勉強處於盈虧邊緣,高捷多年慘淡經營,那麼其他地方的軌道建設,有沒有機會達到財務平衡,答案其實很清楚。軌道到底是當成政府對公共建設的投資,或看成事業經營(未來要回本),政府一直沒有定位清楚。若是要談賺錢的話,那台灣的軌道建設真的是全都不及格。
儘管虧本,但軌道建設實在太重要了,不可能完全不做,但必須引進不同的思維。軌道建設應該要配合完整的區域開發計畫,是帶動區域繁榮的重要因素,但不能是唯一因素。這不是說一定要先有區域繁榮才有建設軌道,那就落入蔣經國當年十大建設所說「今天不做、明天後悔」。而是區域計畫與軌道建設可以同步進行,但是不能沒有區域計畫,只有軌道建設。如此軌道建設的財務也有健全的可能。
舉例而言,如果好好規劃國境之南-屏東的觀光,以墾丁帶動屏南整體觀光藍圖,解決遊客從高雄到墾丁的不便,台鐵南延至恆春就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軌道建設。
再以基隆輕軌為例,2020年蔡總統競選連任時大開支票要建基隆輕軌,但事實上基隆河廊道已經沒有地可以再建新軌道(除非地下化),必須跟台鐵共用。如此勢必會排擠台鐵班次,更有近日新聞提到台鐵基隆站可能會因讓位給輕軌而必須裁撤,引起居民反彈。基隆市長林右昌只好說,一定會徵詢居民的意見再決定。當初開支票的蔡總統,應聲附和的林右昌,都是政治掛帥,導致今天這個困局。
其實馬英九政府時期曾有意要建基隆捷運,但是後來因為擔心會造成龐大財務負擔而作罷,這是今天基隆輕軌變成選項的原因,是「沒有魚、蝦也好」的邏輯。但是若做一個民調,基隆地區居民當然會想要捷運、不要輕軌。畢竟二者服務水準差很多!
以前因為基隆河谷逢颱風大雨會淹水,所以沿河土地只能做貨櫃場的低價值運用。但後來做了圓山子分洪隧道,基隆河洪水可經由隧道直接由瑞濱附近海岸排到海裡,汐止到八堵的基隆河谷不再淹水。可惜政府卻未能利用這個大利多來規劃基隆河谷的新面貌,讓員山子分洪的效益進一步發揮。當務之急,國土計畫應針對台北到基隆河谷的開發重新檢討,做一些工商、住宅的高價值使用。當基隆河谷成為高價的地段,台北到基隆才會連起來一起繁榮、帶動人流和經濟發展,才撐得起台北到基隆軌道建設(捷運)的財務。換言之,先有好的區域規劃讓地方繁榮,軌道建設才能發揮效益,但不是靠軌道建設的單一因素就想帶動區域發展。
政府將此期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軌道建設比重大幅降低,對於國民黨來說有些尷尬。過去杯葛前瞻計畫,批評是大灑錢,但編列這筆經費後現在要刪減,縣市長現在又跳出來希望這筆經費不要移走,這個心態其實很不健康。
現在把軌道建設經費從特別預算移到公務預算中後,未來要有任何軌道建設,除中央出錢外,地方政府也要出自籌款。如此可以讓我們不要債留子孫,地方政府也可以好好面對現實,真正用「前瞻眼光」去盤點到底哪一些軌道建設可行,更要有責任先好好規劃區域發展。過去上樑不正下樑歪,上面大灑錢規劃不切實際的軌道建設,下面的地方政府也覺得這筆錢不要白不要,忽略了區域規劃要先行的配套。
這次前瞻計畫軌道預算調整沒有贏家。民進黨政府輸了面子,證明當初四年前被批不切實際的計畫的確是空中樓閣,今天才終於體認這個道理;地方政府則輸了裡子,原本希望中央給錢,地方不用出錢,就有軌道建設。但若地方政府若有前瞻眼光,能端出好的區域規劃出地方繁榮遠景,中央當然要支持可以有健康財務的軌道建設,既贏面子、又贏裡子。
這才是睿智政治的格局!
https://yns.page.link/YYE47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委員林佳龍今(2)日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歐晉德,林佳龍批評,台灣高鐵自興建開始,就打破當初「政府零出資」的承諾,沒錢政府出錢,虧損政府協助,難怪被曾任交通部長的行政院毛治國副院長稱為「半吊子BOT」。如今高鐵轉虧為盈,反而要求漲價,甚至還提出延長特許年限的申請,他合理懷疑有圖...
折舊攤提年限 在 鄭寶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感謝 林佳龍 部長的支持,也感謝高鐵願意協助配合,讓我能將桃園民眾的心聲,付諸實現,持續營運桃園206公車(高鐵接駁車),帶給桃園民眾便利的交通。
我認為,桃園、苗栗、台南三地的高鐵站,都不是位在市區,因此對於住在都會區的民眾,如果想搭乘高鐵,確實需要公眾運輸的接駁,如果接駁公車貿然停駛,絕對會造成民眾極大的不便。
而換個角度來想,對高鐵來說,接駁公車也能提高民眾搭乘高鐵的意願,對於高鐵總體運量的提升,也絕對是有幫助的。
#交通是環環相扣的
#公眾運輸是取自社會要回饋社會
作為台灣西部幹線的主動脈,做好連結偏鄉的公共運輸路網,是台灣高鐵公司「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企業社會責任。
感謝高鐵公司看見地方民眾的需求,維續桃園、苗栗、台南等3路快捷公車的營運!
國人在逢年過節時,返鄉及外出的疏運需求增加,除了陸海空疏運,我們也注意到:交通便捷的城鄉差距,不僅存在於不同縣市,也在同一縣市之內不同的鄉鎮市區之間上演著。
過年前,交通部公路總局很快地促成雲林高鐵站開往海線的快捷客運通車,許多返家之難超乎想像的鄉親,終於如願搭上盼了多年的公車。這陣子,佳龍也收到一些鄉親的陳情,特別是桃園的鄭寶清和台南的陳亭妃委員多次轉達地方的心聲,擔心高鐵快捷公車即將停駛。
經瞭解,高鐵公司原預計自二月底起,取消桃園站206號、苗栗站101A號、以及台南站H62號等3路公車的營運補助,未來則讓業者自行決定是否營運,若營運則自行向乘客收費,而此案也已送到交通部鐵道局。
我瞭解、也尊重高鐵公司營運難免有成本考量,但高鐵是舉國努力打造的共同資產,近年營運情形大幅改善,除了高鐵的卓越治理外,更因政府核定財務計畫折舊攤提年限遞延、以及票價調升,才有助化解了當年一度面臨的破產危機。
因此,佳龍特別拜託高鐵公司善盡高鐵的社會責任,特別是在愈欠缺資源的地區,愈要看見自己的責任。
這些高鐵與地方政府合作的公共運輸,不宜說停就停。如經效益評估有調整必要,也應先妥善與地方政府溝通研商。很開心,高鐵願意從善如流,已答應持續努力維運這三路快捷公車。
其實,節省成本只是部分站別的「小算盤」,高鐵更要看見創造公共利益的「大算盤」。如果高鐵站到觀光景點及偏遠地區的聯外交通更便利,當然能帶動更多乘客搭乘高鐵,提升整體運量,形成正向的循環。
因為連結,所以共好。感謝高鐵跟交通部一起「與民同行」!
折舊攤提年限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作為台灣西部幹線的主動脈,做好連結偏鄉的公共運輸路網,是台灣高鐵公司「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企業社會責任。
感謝高鐵公司看見地方民眾的需求,維續桃園、苗栗、台南等3路快捷公車的營運!
國人在逢年過節時,返鄉及外出的疏運需求增加,除了陸海空疏運,我們也注意到:交通便捷的城鄉差距,不僅存在於不同縣市,也在同一縣市之內不同的鄉鎮市區之間上演著。
過年前,交通部公路總局很快地促成雲林高鐵站開往海線的快捷客運通車,許多返家之難超乎想像的鄉親,終於如願搭上盼了多年的公車。這陣子,佳龍也收到一些鄉親的陳情,特別是桃園的鄭寶清和台南的陳亭妃委員多次轉達地方的心聲,擔心高鐵快捷公車即將停駛。
經瞭解,高鐵公司原預計自二月底起,取消桃園站206號、苗栗站101A號、以及台南站H62號等3路公車的營運補助,未來則讓業者自行決定是否營運,若營運則自行向乘客收費,而此案也已送到交通部鐵道局。
我瞭解、也尊重高鐵公司營運難免有成本考量,但高鐵是舉國努力打造的共同資產,近年營運情形大幅改善,除了高鐵的卓越治理外,更因政府核定財務計畫折舊攤提年限遞延、以及票價調升,才有助化解了當年一度面臨的破產危機。
因此,佳龍特別拜託高鐵公司善盡高鐵的社會責任,特別是在愈欠缺資源的地區,愈要看見自己的責任。
這些高鐵與地方政府合作的公共運輸,不宜說停就停。如經效益評估有調整必要,也應先妥善與地方政府溝通研商。很開心,高鐵願意從善如流,已答應持續努力維運這三路快捷公車。
其實,節省成本只是部分站別的「小算盤」,高鐵更要看見創造公共利益的「大算盤」。如果高鐵站到觀光景點及偏遠地區的聯外交通更便利,當然能帶動更多乘客搭乘高鐵,提升整體運量,形成正向的循環。
因為連結,所以共好。感謝高鐵跟交通部一起「與民同行」!
折舊攤提年限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2)日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歐晉德,林佳龍批評,台灣高鐵自興建開始,就打破當初「政府零出資」的承諾,沒錢政府出錢,虧損政府協助,難怪被曾任交通部長的行政院毛治國副院長稱為「半吊子BOT」。如今高鐵轉虧為盈,反而要求漲價,甚至還提出延長特許年限的申請,他合理懷疑有圖利現有股東、協助金蟬脫殼之嫌。林佳龍也提案要求交通部應修改現行合約中賦予高鐵20%之彈性調價空間下修為10%,並不得任意通過台灣高鐵延長特許年限之申請案,獲得交通委員會無異議通過。
林佳龍指出,台灣高鐵自興建期開始,獲得政府資金挹注,早已違反當初投標時「政府零出資」的承諾。97年高鐵通車後,營運狀況不如預期,政府更先後透過協助調降融資利率及更改折舊攤提方法,一年為高鐵省下近200億,等於到現在已給予高鐵將近800億的財務協助。高鐵自前年開始已轉虧為盈,政府的介入更是高鐵得以改善虧損、開始獲利的主因,交通部當然有權要求高鐵負起相對公共運輸的責任。
林佳龍表示,根據聯合晚報的報導,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歐晉德在今年6月25日高鐵股東大會時明白表示;「以高鐵目前的經營情況來看,高鐵三年內絕對不會有財務缺口,財務報表也顯示,高鐵是有經營能力及有獲利能力的公司,外界不用擔心」,顯見高鐵並無漲價的必要性與急迫性。而歐晉德這樣的說法,也與高鐵在今年5月以遭逢國內外經濟情勢重大變動,導致營收不如預期以及成本超支,造成重大財務困境為由,申請延長特許年限的理由明顯不符。歐晉德也證實,除了希望延長特許年限,台灣高鐵也同時向交通部提出暫緩提撥回饋金及融資協助等要求。林佳龍質疑,高鐵可說是沒錢政府出錢、虧損政府協助、賺錢不只不回饋還要漲價,天底下哪家公司有這樣好康?
林佳龍強調,台灣高鐵如今的狀況,其實與之前民營電廠的問題類似,都是在簽約的時空環境已經明顯變遷後,政府卻仍固守當初的合約規定。因此林佳龍也提案要求交通部應修改現行合約中賦予高鐵20%彈性調價空間的規定,下修為10%;並要求交通部不得任意通過台灣高鐵延長特許年限之申請案,以及建請財團法人航發會撤換歐晉德法人代表之身份,均獲得交通委員會無異議通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QVqzWpYMIY/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TGOJvkQrD-l897UHFWpcahBqqGQ)
折舊攤提年限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3)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經濟委員會就高鐵票即將漲價一事質詢公平會主委吳秀明。林佳龍表示,高鐵「一次漲就漲10%」,「一個月的滷蛋在一次台北到高雄就吃掉了」,他要求交通部將高鐵每年超收5000萬,六年來就超收 2億2500萬的部分收回來充實國庫,公平會也要採取積極的行動止漲。
林佳龍表示,交通部昨日正式核定新的高鐵基本費率,高鐵台北到高雄票價多了284元,漲幅高達9.5%!高鐵是一個獨佔的事業,得到政府很多政策支持,營運困難的時候再融資折舊攤提的部分很多支持,「高鐵不能說漲就漲」,現在基本工資每個月多267元,但高鐵台北到高雄就調漲282元,「一個月的滷蛋在一次台北到高雄就吃掉了」,他質詢公平會的立場是甚麼?吳秀明答覆,高鐵漲價是經過主管機關核准的,公平會必須要尊重交通部的核准,交通部已經核准的,我們不能再去罰他。
林佳龍再次問吳秀明,我不相信「你們沒有任何角色?」,高鐵漲價包含參考物價指數來核定,加上20%票價的調整空間,但是交通部跟高鐵的利害關係太密切,站在消費者利益的公平會不能毫無作為。林佳龍指出政府提供那麼多政策的支持包含本來的折舊是用直線法來攤提,現在改為用百分比法,多少對解決高鐵財務有幫助,融資前低後高,也是政府用人民的納稅錢給他更多優勢的條件,現在高鐵還在跟政府協調要更改BOT延長簽約的年限及折舊的方式等等,「他不能說漲就漲」!
吳秀明表示,公平會的立場是「市場的歸市場,管制的歸管制」。林佳龍隨即表示,先前公平會在壹傳媒交易審查過程中,一再表示「言論自由保障」、「新聞專業自主」等「非經濟因素」,並不屬公平會職權所審酌事項,這種解釋太侷限在法律的形式主義。市場跟管制不是這樣一刀切的,都是一體的兩面,量化也涉及到指標的設定絕對是有選擇性的。
林佳龍表示,高鐵採強制進位計算的票價,每年超收5000萬,六年來就超收 2億2500萬,交通部不能只放寬對高鐵有利的,高鐵都還沒有要漲價,交通部就主動公布基本匯率的調整。林佳龍將要求交通部先算清楚帳,高鐵超收的部分收回來也是可以充實國庫。吳秀明表示,高鐵超收的部分是有不合理,民眾也有很多意見,交通部在核定時應考慮,但此超收部分是超越公平會權限範圍。
針對林佳龍一再要求公平會要採去行動,吳秀明表示,若交通部有找我們的時候,我們在表達委員的意見,他跟葉匡時也很熟,院會碰面私下personal 跟他說。林佳龍不滿地說,今天漲價的新聞已經躍上報紙頭版頭條,政府是一體的,公平會應該要站在消費者關心,不只是溝通,也不要等到事後再反映,應該要有更積極的作法。林佳龍強調,公平會應將心比心,高鐵漲價如同「一個月的滷蛋在一次台北到高雄就吃掉了」 不能只私下personal說說了事,公平會是超越部會站在行政院的角度去看問題,應更積極一點去研議解決方法,不要等漲了之後讓人民在那邊抗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ORjBj4Ufb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