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靠北工程師5c4
----------
辦公室寄生了某I公司的技術團隊,坐我們對面。
I前端:主管我媽媽生病要請外勞,我壓力很大。
I技術長:不管,這週案子你還是要做出來。
I前端:主管我經濟很拮据,如果外勞進來我家也沒地方給他睡。
I技術長:我懂你心情啦!我會幫你上網找外勞,這週你案子不能延遲上線
我們開始大聲閒聊給對面的社畜聽:對面I公司的技術長真他媽的沒人性,屬下跟你求救,你他媽聽不進去,只幫人上班找外勞,帶人不帶心,當奴隸喔。
沒多久對面I前端就離職惹
----------
💖 純靠北官方 Discord 歡迎在這找到你的同溫層!
👉 https://discord.gg/tPhnrs2
----------
💖 全平台留言、文章詳細內容
👉 https://init.engineer/cards/show/691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找外勞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臉書開闢後的副作用之一,雜談不常寫了,大概是廢話直接打就好,不需要隔一段時間講一次。所以,最近幾周,大概每隔幾天,寫一小段人生心得讓上來好了,內容很雜很亂,想到什麼講什麼,要說為何會突然講這麼糙老的話,應該是前幾天巧遇研究所的學長吧,一晃眼十多年過去,笑談往事與閒聊近事,有不少的感慨。
反正人生早就進入下半場,想想十多年前遇到其他前輩,他們在我同樣歲數時,曾經講過什麼,現在自己又想到什麼,還真是高度重疊,哈哈。總之,作為一個多年教書匠,會想要留一點可以對人有意義的東西下來,至於到底有沒有幫助,就看人吧。
第一篇,想提一下,經驗為何很寶貴這種事。
遙想當年還是文青味滿身的年紀,跟前輩聊些產業問題,總是充滿衝勁與不屑,想說這麼單純的事情,為何老闆不去改,如此簡單就可以改善的,怎麼不去做呢,那麼多人難道都不曉得只要這樣那樣,成本就能降低,競爭力就提高了嗎?
剛出來闖盪的年紀,總覺得老經驗的令人不耐,非常容易認定,這個老頭必定是不想改革,只想靜靜的窩在自己的舒適圈,阻礙所有進步。(跟某些人好像喔)
拿著書本跟理論,查閱其他國家的技術資料,看到無數的改善法,就是沒人做,對這世界的不講理充滿憤恨。(好像某類人喔)
然後被講了一句:經驗無比重要,非常的重要,你以為可以的其實不行,你覺得走捷徑,實行後會發現在是繞遠路。
還好,當年低著頭聽進去,如果像這兩年的青年,滿臉不屑與憤怒,就再也沒人會告訴我「實況」了。我是說真的,許多業界混了多年的人,講到技術超級專業,然後覺得別人都不知道,認定其他人的改善方案都很蠢,大概都是這種情況。因為年少衝動,斷了自己成長的路,於是逐日宅化,最後變成一個老技術宅,這在中華民國教育體制中成長的菁英中,會有極大的破壞效果,後面幾篇講到教育再說。
為何呢?因為產業的運作,往往是當下的「最佳化」,一間工廠的所有人,如果依照現在的方案,就順順的過下去,你提出的效率化方案,絕對會被抵制。被抵制,不是你不對,是你沒有個案處理,而且提的方案多半「真的無用」,因為人家早就都做過了,再聽一次只會翻白眼。
用比較白話的說法就是,這麼簡單的改善法如果有用,為何整廠的人都不做,難道你最聰明,大家都很笨?還是只有你自己在乎最大效益,其他的人全部都是好吃懶做混日子的散仙?
想也知道可能性不大,那麼這到底怎麼回事?
舉一個我遇過的例子,產線生產出了狀況,不良率跳上去,在那邊熬了三個晚上,最後才找到解決方案。但這個解決方案不能根本性解決問題,因為問題出在製程技術的根本,理論與技術手冊,已經從20年前的厘米進到微米,但我遇到的是次微米的地方,還是拿電子顯微鏡看半天,用了好多化學法去測試才能肯定。
但你怎麼說明給一個整廠平均學歷高職的人聽?他們只想知道解決辦法,根本上的解決,要從原物料開始就要更細緻,台灣沒這能力,只能買日本進口的,中國貨根本不行,但成本高兩倍,對客戶說有屁用,他才不管。
跟老闆說呢?他是專科畢業,但一樣聽不懂你的奈米化性質問題,他只想改變供應的配方,進日本貨太貴了,股東同意反對各半,更重要的是原料進口商是大股東的自己人,說白了還有掏空危機,不過這不是我們能管的。
總之,技術上沒人知道你在講什麼,聽得懂的因為不在這行,給不了你意見。我最後是找現場的組長,討論製程稍微修正的可能,人家就非常不高興了,因為比學歷我強很多,但現場是他老大,他覺得我是在干預專業。後來還不是靠個人努力說服,自己半夜去找外勞,請他幫忙測試一下,拿出點成績後,再讓組長看。他看過後就領悟到那點微妙的差異,把製程的時間前後各調整了幾秒,下料的密度低一點,搞定。
沒有提出證據,或是小規模做點成績給人看,每個人都反對你。依照標準流程的各種做法,早就都自己試過了,就是行不通才會問你,結果你回答那種八股的換機台、換流程,是以為人家不知道喔,搞不好你現在看到的,就是換過的東西。
原料進口就算了,長期來說最好台灣自己有製造商,但這行業已經低利潤了,而且日本之所以能夠製造出平均粒徑夠低的粉末,也不是他們機台超棒,而是維修保固的能力好,使得產品的正負差不大。中國用同樣機台跟流程照著手冊生產,可以差到20%,這也是很厲害。
上面這些,也不是我跑去日本查的,是認識在日本做了二十多年的前輩,跟他聊過後指出應該是這種可能,他後來有email日本老同事去探聽,大致驗證。
簡單說就是,我沒有論文可以查,沒有文獻可以分享,更沒有什麼工研院學者背書,但事實就是所有資料都顯示,製程已經進入到次微米,甚至奈米尺度的影響開始浮現。任何一個看過我當時手上檢測資料的專家,都能指出類似的狀況,但因為他們沒在現場,所以提不出任何可以改變技術手冊的辦法。而我在現場,但沒有任何頭銜,足夠翻掉普遍性的結論。
然後就這樣過去了,船過水無痕。
多年以後回去看,供應商與技術支援的業界整個變了,查一查日本的狀況,顯然人家有發現問題,並在源頭做出改善,降低了成本。但這幾年的人,知道這些狀況嗎?不知道,因為手冊沒寫,台科大還是中國武漢工大,也沒出過類似的論文,反正可以用。
經驗為何無比重要,我經歷過好幾次類似的狀況,後來解決相關問題,就能夠用非常單純的調整製程時間,抓到解決辦法。來跟我學技術解決方案的廠商,只學到調整時間,我只能用乾淨跟不乾淨的解釋去講,不然聽不懂。他學了,拿去照做,一定會成嗎?八成不會,所以有廠商後來指著我罵,說我都亂教,一定有留一手。(苦笑)
舉一個例子給所有朋友,猜猜看為何我強調把清洗金屬離子的水槽,從每天換兩次,改成每天換三次,或是清洗過程多加一次,事情就解決了?這跟奈米世界的理論又有何關係?
找外勞 在 小聖蚊的治國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原來避免房價上升的辦法是找外勞來蓋房子,幹你老師的真天才!又是你花敬群!
找外勞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