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對人體的傷害,竟等同於1天抽15根菸?
(有中文版!)
在全球疫情的衝擊之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得不拉開。在線上模式飛速發展的同時,卻有許多人身心出了狀況。這本書似乎面對這個趨勢而寫,但其實身為經濟學者的作者,指出結構化所造成的孤獨早在疫情之前,已經發酵了一個世紀。特別是在1970年代,新自由經濟主義的興起,讓世界的價值觀趨向由市場經濟來決定。看似標榜著自由,但鼓吹個人主義的另一面,卻不知不覺得犧牲了社群的價值,以及金錢無法衡量的一些事物。
作者說明孤獨並不只是一個人單身或獨居的狀態,其實那與內心的孤獨感並不一定是相關的。這裡說的孤獨更廣義的事即便身旁有人卻感受不到連結,或甚至在一個環境當中沒有歸屬感,以及渺小無力無法參與在社會或者是工作場合中的那種無力。作者不能免俗的在一開始用許多人甚至是動物的實驗,說明這樣的孤獨感對身體的傷害,以及習慣於孤獨狀態的人,在面對他人時,反而不知如何應對。甚至會有杯弓蛇影的自我防衛攻擊傾向。書本前段講到現在很多民粹政治的現象,以及這些現象如何吸引顧感到孤獨者的支持。我個人是覺得他雖然努力平衡報導,但不免對某些政治人物有比較強烈的批判。
但書本後半部有幾個點我覺得還不錯。首先是她論述關於居住環境以及工作職場,因著租賃或甚至共享經濟的形式興起,副作用就是讓人沒有歸屬感。而沒有歸屬感的背後自然就不會輕易承擔社群責任 (畢竟身邊的人一直來去,投入情感太過消耗)。過去社會中有一些社群是能夠讓社會不同階級的人,站在同一個平等的位置上互動。例如以前的社區公園或圖書館,學校的義務教育,服兵役的經驗,甚至是西方社會當中的教堂。但自由經濟主義,讓其中一些變成階級化。而新冠疫情的衝擊,更是影響到人們聚集的意願。如何重新建立這種拋開階級的社群體,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
另外一點是作者用一章說明 The Digital Whip ("數位鞭打")。在許多共享平台上,人力成為手機上點選就可以得到的服務,而一些企業當中更是用所謂的數位化管理監視員工的一舉一動,名義上是為了他們的健康和給予工作反饋,但更多時候是為了效率最佳化。當車隊司機從休息時間可以一起用餐的同事,變成相互競爭的外送員。當人的價值是幾顆星的評等,那種無助和焦慮感都是以前未能想像的。作者很務實的說到,自動化以及線上化這些趨勢銳不可擋,也的確為一些人帶來新的賺錢管道。但是如果對其中的工作者保護不足,最終社會仍然要附上不小的代價。
在與病毒共存的零接觸時代中,要如何對抗孤獨的魔咒?民主社會中除了手上那一票的力量之外,其實不要小看我們每一個人身邊可以做的小事。這當中包括對陌生人微笑,向給與服務的人誠摯說謝謝,與家人朋友在一起時不要拿出手機,在自己所在的社群當中有意識的承擔更多,等等。我們的歸屬感,不是來自於品牌忠誠度或者是消費,而是來自於你親自參與建造的。
畢竟,社群只能建立 不能用錢堆積。
"We need to recast ourselves from consumers to citizens, from takers to givers, from casual observers to active participants... this is about taking opportunities to exercise our listening skills whether in the context of work our family lives or in our friendships. It's about accepting sometimes what's best for the collective, is not what's in our own immediate self-interest "
(我們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從消費者變成公民,從接受者變成給予者,從旁觀者變成積極參與,....我們需要把握機會,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以及朋友當中,主動操練傾聽的能力。同時這也是關乎我們要學習接受對於大家整體最好的選擇,有時候不見得是對我們個人立即有好處的)
📚延伸閱讀📚
📘“Tribe: On homecoming and belonging" 找尋部落的歸屬感
https://dushuyizhi.net/tribe-on-homecoming-and-belonging/
📙“Resilience Thinking" 向大自然學習韌性與永續思維,回想起其中我整理的第6和第9點,我們對於社群中無形的價值必須重新看重
https://dushuyizhi.net/resilience-thinking/
📗"The Value of Everything" 萬物的價值-- 當我們用金錢衡量一切,那些難以承受的副作用誰來抗?
https://dushuyizhi.net/the-value-of-everything/
全文與中文版連結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the-lonely-century/
#TheLonelyCentury #NoreenaHertz #ContactlessAge #Community #孤獨世紀 #無接觸世代 #社群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ezManag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不藏私,告訴你行銷歐美市場視覺形象的撇步 你知道在北美做branding有很多毛嗎?隨便一張圖片,好比一個"拍手的emoji" 要做四種顏色,都是種族議題造成我們外國業者的不便(苦笑)。 經查 台灣podcast中,本集是第一個獨家 請到外國朋友 以第一手觀點、分享CRT深度議題。本來不太確定,...
「批判教育學學者」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批判教育學導論- 看板NCCU_SEED 的評價
- 關於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批判教育學導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素食蔬食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批判教育學導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素食蔬食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Fione 《菲、常寫意》 - "批判教育學的奠基人物、巴西裔學者 ... 的評價
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孩子長大後_是受同儕歡迎或拒絕_與管教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心理學家找來了將近六百位母親,讓她們談論自己的孩子。有些母親談起自己的孩子時,傳達出的是溫暖與情感(「她很好玩喔,前幾天她自己編了一首歌),#有些母親卻挑剔、批判得多(「她超可怕」或「他有夠懶」)。
兩年後,學者發現這些受試者的孩子,#有些具有強烈攻擊性,有些人卻行為良好。
後續研究也證實:以批判態度談論孩子的母親,即使只是短短五分鐘,也會創造出具敵意的社會環境,#讓孩子長大後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如何培養孩子將來的好人緣?專家說.......↘↘
--
🌺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
教育教養大小事,一鍵訂閱不漏接
→ https://bit.ly/38e95iW
#未來親子 https://bit.ly/2WobcNQ
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加坡聯合早報》8/16
* 阿富汗塔利班武裝組織一名領袖週一(16日)表示,現在就討論該組織將如何接管和治理阿富汗還為時過早。
拒絕透露姓名的這名塔利班領袖以電話接受路透社的採訪時說:「在我們開始重組這個國家之前,我們要所有外國軍隊都撤離這裡。」
塔利班領袖:在其重組阿富汗前所有外國軍隊必須撤離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816-118274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谷歌(Google)與Facebook將參與投資一條新的海底電纜,連接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到台灣和日本。
這個稱為Apricot的海底電纜項目,在2024年完工後,將幫助滿足市場對寬帶連接和5G無線。
今年3月,Facebook 宣佈了參與投資兩條泛太平洋海底電纜,連接新加坡至美國西岸,一條是Bifrost,另一條是Echo。谷歌也參與了Echo。
谷歌與臉書參與投資海底5G電纜 連接新加坡、菲律賓、台灣至日本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10816-1182724?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位於印尼中爪哇的默拉皮火山週一(16日)再次噴發,大片地區被滾滾濃煙籠罩,並湧出火紅岩漿。
鄰近印尼日惹的默拉皮火山噴發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816-118276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官員:大部分西方外交人員已離開喀布爾】
一名美國官員週一(16日)表示,大部分西方外交官員已經離開阿富汗首都喀布爾。
路透社引述該美國官員說:「我可以肯定地說,大多數西方外交人員現在都已離開喀布爾。」他表示只有一些支援後勤人員還在留守當地。
* 【逾60國發表聲明:所有希望離開阿富汗的人應獲准離開】
美國國務院星期天(15日)深夜表示,超過60個國家發表一份聯合聲明,強調希望離開阿富汗的阿富汗公民和外國公民都必須獲准離開阿富汗。
美國國務院補充說,阿富汗的機場和邊境關卡都必須維持開放。
在這份聯合聲明上簽署的國家包括美國、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式利、日本、韓國、卡達以及英國等六十多個國家。
* 【美軍撤退阿富汗軍潰敗 20年投入830億元付東流】
國20年來在阿富汗耗資大約830億美元(約1206億新元)協助組建當地安全部隊,但在美軍撤離短短幾周內,這支軍隊面對塔利班的猛烈攻勢,兵敗如山倒,美國多年的投入宣告付諸東流。
* 【香港民主派解散潮】
香港民間人權陣線(民陣)昨天(8月15日)宣佈解散,成為繼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之後,又一個解體的大型組織。
* 【塔利班發言人:阿富汗戰爭已經結束】
阿富汗塔利班政治辦公室發言人說,「阿富汗戰爭已經結束」,該國的統治形式和政體模式將很快明朗化。
* 【阿富汗總統:離開阿富汗是為了避免流血衝突】
阿富汗總統加尼星期天(15日)宣佈,他已離開阿富汗,此舉是為了避免流血衝突。
* 【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明遞交辭呈下台】
土著團結黨首相署部長禮端證實,首相慕尤丁會在明天向國家元首遞交呈辭。
* 【學者:中國面對極端天氣和國際貿易局勢不穩定雙重風險】
距離秋收還有約50天,中國汛期的極端強降雨威脅仍未解除,令中國官方提高糧食安全戒備;中國氣象局傳達中國國務院批示精神,要求地方政府把做好當前汛期和為農氣象服務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並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 【塔利班接管喀布爾 拜登遭共和黨與所有不分立場媒體抨擊】
拜登的共和黨對手對他抨擊是意料中事,但連CNN等媒體也向他發出他就任以來最嚴厲的批判,電視評論及新聞將阿富汗崩潰的圖像與他一個多月前的言論並列,即「塔利班統治一切並擁有整個國家的可能性極小。」
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不藏私,告訴你行銷歐美市場視覺形象的撇步
你知道在北美做branding有很多毛嗎?隨便一張圖片,好比一個"拍手的emoji" 要做四種顏色,都是種族議題造成我們外國業者的不便(苦笑)。 經查 台灣podcast中,本集是第一個獨家 請到外國朋友 以第一手觀點、分享CRT深度議題。本來不太確定,但成果十分意外的好! 特別感謝本集國際來賓,美國資深白人工程師--Graham 以高超的中文能力,人在美國連線、用輕鬆詼諧的方式,分享在當地的個人觀點。
#CRT是學術界自省推動社會公義的理論 或是 #人人得而誅之的白人窘境 ?
★ 本集重點摘錄:
1. CRT, Critical Race Theory (批判種族理論) 為什麼在美國受熱烈爭議,造成在企業與職場中人與人之間意識形態的問題?(Ep06) 有些人因此離職 或被解雇...(本集)
2. 什麼是CRT? 是社會促進? 是仇富? 是邪教? (Ep06)
3. 川普停掉的"種族敏感計畫"(racial sensitivity trainings) , 名稱看起來很好, 為何被停?(Ep06)
3. 美國人認為亞裔被認為是接近白人特權?! 亞裔比白人有錢?!(本集)
4. 亞裔高階主管比例 (本集),從事產業
5. 收入與教育對應的關係 (本集)
6. 印裔為何獨佔CEO職務鰲頭(本集)
★ podcast簡介#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私語:此專訪分為兩集剪接,這集是part 2
★ 本集呼籲:請來此留email加入線上讀書會 https://lihi1.cc/tZCUD 之後會開群組.
本集言論為來賓觀點,不代表節目立場
★ 本集節目章節
開始時間 標題
北美行銷經驗, 圖文信息高度敏感,使人無所適從
不藏私花了千萬廣告預算才學到knowhow,告訴你
印度裔&亞裔美人 是間接得到白種特權,是接近白種優勢的一部分?!
美國人對亞裔的刻板印象
英國數據美國亞裔家庭的收入數據 (與教育程度對應的關係...)
華裔難擠美上流 印裔為何能霸佔CEO
@補充資料
1. CRT 批判性種族理論的重要主張之一,是美國由白種人霸權主宰,所有白種人都是種族主義者,並且受益於種族主義。(from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302256)
2. 川普停掉的"種族敏感計畫(racial sensitivity trainings)"??
因它被是認為是有毒的CRT包裝訓練,傳遞了不好的訊息 ex:大家均可以此攻擊白人, 但白人不能辯解,但實際上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爭端,因白人仍占多數且會憤怒。企業與政府的這類訓練(racial sensitivity trainings),多以兩本書(如下) 來做主要的教材延伸。
好比類似 假設台灣 到現在還在校園跟企業用一種不友善的方式,強調省籍情結,而且政府還用稅金在內部做這個議題。
但也有學者非常不以為然,覺得不應該停。
2.1 Amazon書單: https://ppt.cc/f2kPBx
Critical Race Theory: The Key Writings That Formed the Movement 作者 Kimberle Crenshaw
White Fragility: Why It's So Hard for White People to Talk About Racism 作者 Robin DiAngelo
3. Coleman Hughes 有關種族和種族主義問題的輿論專欄作家, 有youtube & podcast
https://colemanhughes.org/
The music "A Silly Vocal Tune", is a derivative and licensed under CC BY by blimp66, freesound.org
4. 什麼是 "white fragility白人脆弱"
https://stoplcpscrt.com/what-is-crt/what-is-white-fragility/
@同步更新至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 ...
@節目建議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https://lihi1.cc/H9Zqo
@快來選你喜歡的主題 or.匿名留言 @活動: 一日之星|讀書會群組|報名當來賓|播客串門子 https://lihi1.cc/tZCUD
合作交流: ezmanagergo@gmail.com

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知道在北美做branding有很多毛嗎?隨便一張圖片,好比一個"拍手的emoji" 要做四種顏色,都是種族議題造成我們外國業者的不便(苦笑)。
經查 台灣podcast中,本集是第一個獨家 請到外國朋友 以第一手觀點、分享CRT深度議題。本來不太確定是否能駕馭,但成果十分意外的好!
特別感謝本集國際來賓,美國資深白人工程師--Graham 以高超的中文能力,人在美國連線、用輕鬆詼諧的方式,分享在當地的個人觀點。
#CRT是學術界自省推動社會公義的理論 或是 #人人得而誅之的白人窘境 ?
★ 本集重點摘錄:
1. CRT, Critical Race Theory (批判種族理論) 為什麼在美國受熱烈爭議,造成在企業與職場中人與人之間意識形態的問題?
2. 什麼是CRT? 是社會促進? 是仇富? 是邪教?
3. 川普停掉的"種族敏感計畫"(racial sensitivity trainings) , 名稱看起來很好, 為何被停?
3. 美國人認為亞裔被認為是接近白人特權?! 亞裔比白人有錢?!
4. 亞裔高階主管比例 (下集)
5. 收入與教育對應的關係 (下集)
大家知道在北美做branding有很多毛嗎?隨便一個圖片,好比一個"拍手的emoji" 要做四種顏色,都是種族議題造成我們外國業者的不便(苦笑)。多年前,一個泰國的美白CF廣告在北美也頗富爭議,亞洲人就喜歡白到底有什麼問題嗎?但就被一直影射渲染到黑奴跟階級,搞到泰國當地的CF要下架(又不是在美國播),但這就是北美的市場與文化,激動到這種地步...
★ podcast簡介#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私語:因為聽到很荒謬的邏輯所以笑場多次。此專訪分為兩集剪接,這集是part 1
★ 本集呼籲:請來此留email加入線上讀書會 https://lihi1.cc/tZCUD 之後會開群組.
★ 本集節目章節
開始時間 標題
(00:02:00) 節目聽友分享與答謝
(00:02:44) 中英介紹美國來賓 (ENG intro)
(00:04:15) CRT為什麼在美國受爭議, 影響了很多員工. 什麼是CRT?
(00:08:04) 北美行銷經驗, 圖文信息高度敏感,使人無所適從
(00:08:55) 白人穿旗袍變裝也不行, 那我們不能扮聖誕老公公?
(00:09:45) 川普停掉的"種族敏感計畫"? (下文有補充)
(00:08:55) 為什麼大家要關心CRT? 美國在地看法? #ColemanHughes 劃分了兩個visions...
(00:11:00) 依CRT看來,每個人都可以歧視白人?
(00:12:36) 印度裔&亞裔美人 是間接得到白種特權,是接近白種優勢的一部分?!
美國人對亞裔的刻板印象
(00:14:25) 英國數據美國亞裔家庭的收入數據 (與教育程度對應的關係...下集)
@補充資料
1. 川普停掉的"種族敏感計畫(racial sensitivity trainings)"??
因它被是認為是有毒的CRT包裝訓練,傳遞了不好的訊息 ex:大家可以此攻擊白人, 但白人不能辯解,但實際上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爭端,因為白人仍占多數且會憤怒。企業與政府的這類訓練(racial sensitivity trainings),多以兩本書(如下) 來做主要的教材延伸。
好比類似 假設台灣 到現在還在校園跟企業強調228跟省籍情結,用一種不友善的方式,而且政府還用稅金在內部做這個議題。
但也有學者非常不以為然,覺得不應該停。
1.1 Amazon書單: https://ppt.cc/f2kPBx
Critical Race Theory: The Key Writings That Formed the Movement 作者 Kimberle Crenshaw
White Fragility: Why It's So Hard for White People to Talk About Racism 作者 Robin DiAngelo
2. CRT 批判性種族理論的重要主張之一,是美國由白種人霸權主宰,所有白種人都是種族主義者,並且受益於種族主義。(from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302256)
3. Coleman Hughes
有關種族和種族主義問題的輿論專欄作家, 有youtube & podcast
https://colemanhughes.org/
The music "A Silly Vocal Tune", is a derivative and licensed under CC BY by blimp66, freesound.org
@同步更新至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 ...
@節目建議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https://lihi1.cc/H9Zqo
@快來選你喜歡的主題 or.匿名留言 https://lihi1.cc/tZCUD
@活動: 一日之星|讀書會群組|報名當來賓|播客串門子 https://lihi1.cc/tZCUD
合作交流: ezmanagergo@gmail.com
::從Youtube轉換MP3 https://www.y2mate.com/zh-tw9/youtube-mp3

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教科書審查,要配合內地大一統民族意識,於是加入了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力證秦、漢、唐時均有關連內容。這種阿Q式教育,志在追求中共式政治正確,可悲的是香港多年獨立於中共政權以外的歷史教育,培育出的知識分子,大家都選擇噤若寒蟬。修訂教科書之舉,猶如趙高指鹿為馬或毛澤東認為一畝地可產一萬斤,志在測試人心,香港知識界,原來不過是一班唯命是從的搵食之徒。
「自古以來」這說法其實是一齣笑片,自古究竟古到幾時?「中國」這個概念又始於何時?「中國」及「中華民族」是一個近代觀念,由梁啟超發明,目的是仿效西方民族國家,以此推動現代化。大清帝國崩潰前,自古以來在這片土地上存在的,其實是多民族帝國,不是單一民族國家這近代產物。正如今天意大利是否可以用北非自古以來屬於意大利,派兵佔領突尼西亞?突尼西亞是迦太基帝國所在地,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被羅馬帝國吞併。現代意大利民族國家可以說因為自己繼承古羅馬帝國,而聲稱對突尼西亞擁有主權嗎?
所謂中國歷史,其實是中華文明史,而中華文明本身是個文化概念,並非近代民族國家概念,兩者風馬牛不相及。作為現代人,對天朝帝國這一套歷史觀,需要持批判態度。香港人需要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演變,但同時需要擺脫國族及種族史觀。我介紹大家可以從日本的研究入手,因為日本出版界經常規劃推廣學術界研究成果,由專家撰寫深入淺出的系列叢書,當中以講談社最為有名,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邀請知名學者,撰寫中國歷史全集,一九七四年十卷《中國の歷史》,一九七七年《新書東洋史》全十二卷。二〇〇五年講談社為慶祝創立一百周年,出版了《中國の歷史》全十二卷,已經繙譯成中文在台灣出版。這系列作品很易讀,以系列第五卷由川本芳昭教授執筆的《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為例,作者打破了我們過往對魏晉南北朝史的刻板印象。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劉細良 #城寨 #魏晉南北朝 #中國 #歷史 #讀書好 #教科書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批判教育學導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素食蔬食資訊集合站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 [好康] 1/27(四)從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 [新聞] 中職舉辦裁判體驗營球迷、主播挑戰瞬間 · Fw: [新聞] 北市仍不開放打籃球、排球 ... ... <看更多>
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批判教育學導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素食蔬食資訊集合站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 [好康] 1/27(四)從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 [新聞] 中職舉辦裁判體驗營球迷、主播挑戰瞬間 · Fw: [新聞] 北市仍不開放打籃球、排球 ... ... <看更多>
批判教育學學者 在 批判教育學導論- 看板NCCU_SEE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批判教育學是一種新興的教育理念與方法,所嘗試的是要徹底改變學校的不平等結構;批
判教育學也是個文化政治的手段,它非常嚴肅地看待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和隔閡,特別在於
族群、階級與性別議題上;批判教育學提出批判、奮鬥與希望的語言,試圖為所有的受壓
迫者解開束縛,乃至以解放人類所遭受的所有壓迫為終極目的。
在本書中,作者Barry Kanpol指出:當今所有的師資培育與教師在職教育是成
為批判教育者的第一步機會。因此,大學教授與中小學校教師可以連成一條陣線,共創學
習的契機,來對抗制度性的壓迫與混亂,以及教育精神的瓦解與死亡,使我們對教育的絕
望能轉化成為在教育中持續奮鬥的信念。
1 故事與新聞:教育中的個人性與公共性
個人故事
師資培育
我這個教師
公共論述
2 教師在危機時期的生活:意義的緊張
關於批判的理論
3 文化之中與文化之間的緊張
學校的概況
教師─行政人員之間的交換
S. O. A. R.與共同計畫的時間:官方的與實用的
教學的官方面向
4 與差異建立關係
自我與社群
教師的主題
學生的主題
5 多元文化論述與民主想像的政治
教師故事的取得
Chapel中學
教師及其個人歷史
同理心的建立即連接差異與他者的相似性
6 可能性之批判的跨學科平台
7 批判教育學中持續的議題與趨勢:與Svi Shapiro以及一位學生的對談
8 告解行動作為批判教育學的必要步驟之芻議
師資培育的繼續教育之兩難困境
晚近文獻上的一些要點
個人與體制性的告解
告解
告解在師資培育中的角色
批判教育學議題的討論逐漸在台灣的學界受到重視,本書的翻譯大致上也是順應這樣的脈
絡。這本書的核心主軸在於概述在教育中的批判理論運動,這個運動在很多的方式上回應
了學校對其今日處境的發現,並且透過三個不同年級與人口差異之各地區所完成的教師研
究與建立一個跨領域的可能性批判的平台,帶出所謂批判教育學的「批判」元素。在
Kanpol的看法中,批判教育學是一種嘗試改變學校不平等結構的手段與方法。批判教育學
也是個文化政治的工具,它正經地看待人類的差異,特別是關聯至種族、階級與性別議題
。在分享批判、奮鬥與希望的語言上,批判教育學試
圖鬆緩受到壓迫者,並且終止人類所遭受到的許多壓迫的形式。如同Kanpol在這本書所傳
達的:「批判教育學指的是檢驗的工具與方法,期望藉以改變允許不平等與社會不義的學
校結構。批判教育學是一種文化的─政治的工具,它嚴肅地採納人類差異的說法,特別是
當這些差異與種族、階級與性別有關的時候。在它最基進的意義上,批判教育學尋求讓被
壓迫者不再受到壓迫,以共享的批判的語言、抗爭的語言與鬥爭的語言來團結人們,終結
各種形式的人類苦難。……最後,批判教育學也表達人的信仰與信念是如何鑲嵌在學校教
育中(頁46)。」因此,在這本書中,Kanpol致力於讓職前與在職教育工作者成為批判教
育學的中堅份子,也就是他所謂的批判教育者,或是Henry Giroux所謂的轉化型知識份子
,這是指致力去了解在學校周遭與學校裡壓迫性社會結構的教師。因為,批判教育學的理
念讓這群教育工作者學會在對抗制度性的混亂、壓迫及精神上的垂死與流亡之中,如何表
達他們自己對致力於教育工作的信念與信心。
然而本書並未涉及與分析批判教育學所汲取的各種理論背景,大抵上來說,理
論背景包括美國進步主義的傳統(如John Dewey、Myles Horton, Herbert Kohl, Maxine
Greene, Ivan Illich等等)、巴西的文化識能計畫(如Paulo Freire, Augusto Boal等
等)、霸權與權力論述(如Antonio Gramsci與Michel Foucault)、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
理論(如Max Horkheimer, Theodor Adorno, Walter Benjamin, Leo Lowenthal, Eric
Fromm, Herbert Marcuse, J胼rgen Habermas等人),以及當代思潮的影響(如後現代主
義、後殖民主義、文化研究與女性主義等等)。在批判教育學的發展背景,最重要的關鍵
人物乃是巴西的基進教育家Paulo Freire。他的經典著作《受壓迫者的教育學》(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一書已點出了整個批判教育學論述的核心:如何使受壓迫ꨊ者開展解放的教育學?
此外,Freire描述傳統的教育方法為「囤積式教育」(banking
education),這種教育抹煞學生的創造力,使其批判思考的能力變得呆滯。Freire曾對
囤積式教育做如下的定義:在這種教育底下,教育好像是客戶到銀行從事的存款行為,教
師是存款者,只要將特定的知識存在學生的帳戶之中,其教育結果便告結束,而學生們要
辛苦地加以接納、耐心地背誦,學習的過程便告結束。在這種囤積式教育下,知識成為一
種禮物,由自認為「擁有知識的人」贈送這些知識給被判定為缺乏知識的人。學生愈努力
將這些被給予的知識儲存起來,則愈不可能發展批判的意義。也就是說,囤積式教育隱含
權威的政治意涵,讓受壓迫者內化宰制階級的價괊教育在現在這種環境底下,成了統治階級傳遞、灌輸特有意識形態的工具,囤積式教育
在統治階級的操控下,失去引導人民反省教育本質,而是在反民主、反人道的權威宰制下
,締造一個堅固的非人道社會,剝奪人人自由反省、開展存有、創造人性化的存有權。
當然,批判教育學不只侷限在Paulo Freire的論述,他的思想也影響到歐洲與
北美的教育學者,諸如Michael Apple、Robert Connell、Roger Dale、Miriam David、
Jame Gaskell、Madeleine Grument、Henry Giroux、John Harp、Liv Mjelde、Robin
Small、Philip Wexler、Paul Willis、Geoff Whitty、Michael Young、Peter McLaren,
bell hooks等人,當然也包括本書的作者Barry
Kanpol。雖然批判教育學發源自拉丁美洲、發揚於美國,其生成發展的環境顯然與台灣的
教育脈絡不盡相同,但是批判教育學所標幟的「重新理解教育裡的文化政治意涵」方向,
在在展現論題鮮活、論述有力的特徵,我們認為這對台灣教育問題的思考開啟了新思維與
新方向。不過,很值得一提的是當批判教育學正開始受到台灣學界重視的同時,它也很快
地成為新的消費商品,甚至也溜進補習班的講義裡。別忘了批判教育學一再強調的批判/
轉化或是它在開啟批判性的語言/可能性的語言,這是一種結合行動與反省的實踐,沒有
行動的反省就是咬文嚼字的空談主義(verbalis
m),沒有反省的行動則是為行動而行動的盲動主義(activism)。因此,我們一直認為
批判教育學很珍貴的地方在於回到某種實用主義的立場,了解在實際的社會或文化脈絡中
,社群或行動者抗拒的可能性,就像Kanpol說的:「大抵來說,批判理論是對上述教育問
題的一種反映,同時也是一種實用主義的回應。……在批判的社會理論領域內,以及如何
理解學校主要只是傳統的場所,本書就是要為讀者提供工具與方法,去『做』批判理論,
用非常不同的方法去構想教育(頁4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9.5.1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