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特別畫這張對照圖
打小孩快速又簡單
但是可能造成孩子的無形陰影
可能哭一下摸一下就被打
孩子想嘗試的勇氣漸漸被剝奪
甚至可能是造成發育遲緩的原因
不打小孩的確真的很累人(嘆氣)
尤其是大人要耐心的觀察溝通
付出更多的時間才能達到結果
不像打小孩幾秒鐘結束 大人也輕鬆
卻可能造成小孩累積的傷痕
我們大人至少可以自我解決壓力
雖然這樣真的精神耗費太大
導致我會用吃東西或捏自己來紓壓
副作用是肥胖的危機XD
或許會有人覺得我不會教小孩
還浪費時間耗在那邊
覺得不打小孩就不是媽媽(爸爸)
我只能說不一定適用每個家庭
我們堅持到現在四年了(也肥四圈了)
還是想繼續努力
-
推薦轉貼文章
腦科學告訴我們:大腦會被體罰「打壞」!
從腦科學的角度看,當孩子出現哭鬧、情緒無法控制等行為時,是因為他被下層腦掌控了。
如果家長的管教方式是打罵、威脅、恐嚇,孩子的下層腦就會被活化,而進入反射性的攻擊或逃開模式。
家長的管教方式就對大腦的發育造成很大的影響。美國精神科醫師Daniel Siegel以施工中的房子來解釋孩童的大腦,大腦就像是有上下兩層樓的房子,下層的腦由「腦幹」與「邊緣系統」組成。「腦幹」掌管了呼吸、心跳、血壓等等人類生存的必須機制,「邊緣系統」包括海馬迴與杏仁核,杏仁核是掌管情緒的中樞。覺得受到威脅就咬人、生氣就拿東西丟人,便是由「爬蟲類大腦」(下層腦)來掌控的行為。上層的腦由各種大腦皮質組成,掌控決策、思考、調節情緒、發展同理心、道德判斷等功能,這些也都是家長希望孩童能夠發展的技能。
-
打孩子的風險在哪?
一、 透過暴力,無法教會你想教孩子的事
通常長期被暴力對待的孩子,有三種發展:
第一種是,失去自我 – 挫敗的人生
他因為非常地恐懼與害怕,自我變得很小,所以在跟人的關係,變得退縮。 而當大人用更嚴厲的方式對待孩子,他只會累積更多的恐懼與挫敗經驗。而讓他沒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第二種是,認同暴力 –「我夠強,別人就會聽我的。」
我在學校,常常看到孩子有反覆出現的侵犯界線或暴力行為,我除了去問:「在那個時候,你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那麼生氣?」
我還常問:「你從哪裡學來的,在你小時候,誰打過你?」
孩子永遠會講出一個他在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對他造成的傷。
屢試不爽,百發百中。
即便孩子現在還沒有行為問題,他在日後,有非常高的機會,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其他人。因為他學到的是:「我不需要尊重別人,只要我夠強壯,我就可以讓別人聽我的話。」
而這與最開始想要教孩子「乖一點」、不要闖禍的目的,往往是背道而馳。
第三種、 自我麻痺痛苦 – 處罰效力的遞減
為什麼暴力的互動,總是越演越烈呢?
孩子若長期在一個被暴力對待的情境,如果擺脫不了,除了退縮、認同暴力,還有個可能性,就是 隔絕、麻痺自己的感受,告訴自己「我不在意、我沒有感覺。」不那麼痛苦,才有可能活下來。
而大人看見一個孩子,好像對於管教或責罵「不痛不癢」,會再次加強管教的強度,而形成「你打得越兇,我越無感」的互動。
但傷害並非因為告訴自己「沒有感覺」,就沒有造成傷害,而是壓到心裡面更深處。
二、 核心:建立在羞愧感與恐懼的教育 – 以親子關係作為代價。
我問過很多身邊的親友:「那時候你被打,你現在想起的會是什麼?」
大多數的回答幾乎都是:
「當時沒有人幫我。」
「我真的不知道我錯在哪。」
「我真的覺得,我的爸媽是不愛的。」
「我到現在都覺得我是個很糟糕的人。」
幾乎所有孩子學到的,都是「我不好、我是很糟糕、沒有價值的。」而這樣的孩子,會對於他真正需要改進的事情,有巨大的無力感, 因為他光要面對挫敗的自己就來不及,更沒有力氣去學他應該學的事情。
『可是會不會孩子,真的學會警惕,或者變得更加優秀?』我猜有爸媽會這樣問。
我的回答會是:「身體的記憶,是刻骨銘心的。」
即便孩子真的因為這樣變得很「優秀」,但他的心中,永遠有一個沒有自信、哭泣的孩子。
「打」小孩前想一想
但我說,退一百步,如果你不打小孩真的痛不欲生,我提供幾個「打」小孩前的思考原則:
一、 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打」小孩的目的、自己的狀態
不在失控的情況下打小孩。
如果自己真的氣到不行,手已經揮起來的時候,請深呼吸一口氣,暫時離開衝突的現場,然後問自己:
「我是在發洩情緒?還是真的要教他?」
「我想讓孩子學到什麼?」
「一定要透過「打」的方式才能達到?」
通常問過自己之後,就更有機會能夠說出:
「爸爸現在很生氣,因為你的行為已經造成別人困擾,對你自己也沒好處。」或是
「現在我非常生氣,我很害怕我會說出或做出傷害彼此關係的事情,所以半個小時之後,我們再來談。」
如果你還是有非得不打的理由,請告訴我。
而我也相信,就算你想過這些問題,真的還是需要手起刀落,關刀也會變成指甲剪。
二、 帶著關愛的處罰
我這裡說的,絕對不是那種:「我是為了你好,才會打你 /罵你。」這種以愛當做糖衣的處罰。
而是當我們氣到想打孩子的當下,往往都有一個「希望孩子更好」的原因。如果可以,能不能直接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關心,例如:
「我對你很生氣,因為你超過約定的時間回家一個小時,讓我感覺你並不重視我們的約定,而且我會非常擔心你的安危。」
我曾經在引導一對親子對話的過程中,聽過一個長期被家暴的孩子說過:「我媽之前從來沒有告訴過我,我錯在哪裡。」然後就感動到流下眼淚。
因為過去他從來不知道,原來媽媽的嚴格背後,原來是對自己的期許、不放棄,以及滿滿的愛。
對於長期在權威管教文化底下長大的人,要在身為人父人母時,選擇沿用過去的習慣,用高壓、權威的方式管教,是一條比較「容易的路」。
但簡單的路,往往不是因為他最「正確」,而是因為:「如果不選擇這條熟悉、容易路,我不曉得那個我沒有去過的世界,是長什麼樣子。而我,又該如何面對?」
-
#國際不打小孩日
#嘗試今天不打
#或許會明天也不打
#大後天也沒打
#大大後天忘記怎麼打
#打電動打球打哈欠好了
打哈欠流眼淚會痛 在 IGisele 愛吉賽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近期做了腸胃鏡檢查,發現兩年前一顆瘜肉還在,因此切除這顆瘜肉
人的大腦跟腸機能是有互相影響的關係,也就是所謂腸腦迴路或腸-腦軸線
切了瘜肉術後我遵守醫生的規定進食
第一天是完全只能喝蜂蜜水,接下來幾天都低渣飲食,直到第五天才能正常飲食
說也奇怪我發現經歷術後「類斷食飲食」與上次冥想活動後,我對於垃圾食物與高糖類的食物居然變得興趣缺缺,我還在公司勸大家少喝手搖飲料😆
有點類似我瑜珈完,都會特別想吃青菜類、清淡的原型食物那種心境,瑜珈除了拉筋外,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情緒上的淨化✨
.
讓我回想起來冥想老師上次有說,有時候人其實會把吃東西當作一種情緒的洩口
創業這幾年,我的確是有壓力的存在,畢竟帶領員工與品牌走向理想的道路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
.
記得創業第一年我都超級晚吃飯跟半夜還在工作,第二年因為身體操勞過度讓我察覺要注意健康
也因此開始接觸運動與瑜珈
近期更深入了解冥想與心靈層面,覺得心境上更平靜,想事情的角度也更完整
.
回診時醫生有給我一張紙,上面寫了關於腸子保健飲食建議,上面是這樣說
.
【健康飲食生活須知】
① 每天多吃深綠色蔬菜,高麗菜、花椰菜、菠菜、地瓜葉、茼蒿等。(你自己想像的三倍量)
海藻類:海帶、海帶荣、紫菜。
菇類:香菇、蘑菇類。
以上都可加白醋、黑醋或油醋做沾醬,每口都咀嚼30下
② 可吃發酵食品(味噌、泡菜、優格、納豆)
以上飲食處方吃入腸內,有益腸內益生菌生長繁殖。
③不吃甜食、不喝甜飲料,少吃飯、麵條、麵包。
④每天健走30-40分鐘。
.
最後交代我,每天晚上10:30就要入睡對腸子健康才好
醫生發現我做腸鏡檢查時腸道特別彎曲,檢查難度也會提高
回診的時候醫生一開口就問我是不是很晚睡,我說對呀因為工作的關係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晚睡、常常緊張、或焦慮憂鬱的話會造成腸道緊縮與彎曲
.
剛好今天下班後,有去上瑜珈課,使用了 Erwachen 醒寤逍遙油Liver Attention Metabolism Enhancement Oil 來做「肝經按摩瑜珈」
我跟Ivy老師做課程到一半,隨著逍遙油散出來的香氣兩人都有點昏昏欲睡
途中還有發生一件好笑的事情,我按大腿內側肝經時發現有幾點特別痛
大腿最痛的那一點我就指給老師看,老師說那是養肝穴點 陰包經
通常遇到一些人事物生氣的話,按那個穴道會痛
我說: 對耶~我今天上班也有因為一些事情生氣,結果瑜珈完我那個陰包經的穴道點還是出痧狀態
連瑜珈最後大休息時我都不可思議的打哈欠跟流眼淚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經準備要睡覺了
也跟老師約好下次要用靚宮油做淨化的瑜珈,期待下次的瑜珈課
.
這篇想跟大家分享腸道健康的重要,除了益生菌的補充,平常飲食與作息也很重要 🙂,
打哈欠流眼淚會痛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愛自己,就是體驗感覺自己活著、感覺生命在心中鼓動的喜悅。
為了能給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照顧,我首先需要照顧自己內心的孩子。
我會以一位帶著無盡溫柔的普世母親的眼光看著自己。當我能接收到這份溫柔與愛時,我能感覺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我被這份愛填滿了,我將能更輕易地把愛給予身邊的人。
取自《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的直播,談到當一位媽媽執著於扮演「好媽媽」形象,將可能會失去當下跟自己的連結。然後,很可能焦慮地試著「說服」孩子相信,自己就是「好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76883186893909/
療癒之路雖然需要走一段時間,但作者溫柔的筆觸,能輕巧地帶著我們找到出口。在這本書裡,我們看到了教養的困境,也同時指引我們方向。
鏡子練習,是學習「愛自己」的經典方法。我自己在看鏡子的時候,常給自己打氣:遇到困難了,還繼續努力,真不容易!
這篇摘文還有不少很棒的練習,每一種練習,都在試著對自己慈悲。每一次對自己慈悲,便在理解、諒解、和解的路上,跟自己手牽手、向前走。
所以,在最困難的時候,我不會輕易忘了自己,會堅強地跟自己站在一起。每天都找時間跟自己說說話,聊聊心事,願意傾聽自己的不安與挫折,並且疼惜自己。
祝願您,想要愛孩子的同時,多學習愛自己!
*********************************
我愛自己嗎?
【文/ 伊莎貝爾.費歐沙】
{練習}我喜歡我的這些特點:(請列出二十幾項外在、情緒、人際關係、智力、精神層面的特點)
喜歡自己的不同面向是一個階段。愛自己則是更廣泛的,是一種對於自己無條件的接受,是一種對自己的溫柔,是一份與自己親密接觸後產生的默契和親密感,也因此,它會隨著發現自己的情緒而漸漸出現。
一開始,我會每天看著鏡子裡的自己,並且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一個臉部細節上。
我會看著鏡子,四目相接,並告訴我的倒影:「我愛你。」我會留意我體驗到的感覺。一開始,很可能什麼感覺都沒有。接著,日復一日,我會堅持著以「我愛你」來度過憤怒、噁心、輕視的浪潮。漸漸地,默契與溫柔將會扎根,最後,愛出現了。真的是這樣,真的......
我會以一位帶著無盡溫柔的普世母親的眼光看著自己。當我能接收到這份溫柔與愛時,我能感覺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我被這份愛填滿了,我將能更輕易地把愛給予身邊的人。
愛自己,就是體驗感覺自己活著、感覺生命在心中鼓動的喜悅。
為了能給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照顧,我首先需要照顧自己內心的孩子。以下有幾個選項能讓你遇見內心的孩子,並漸漸治癒他的傷痛。你可以選擇最適合你的途徑,或全部採用。
{練習}照片
選出一張自己兒時的照片,看著照片,讓情感、情緒、想法等在心中升起。如果那些是愛,那就一切順利。如果不是,我就記下湧上心頭的感受。
有時,童年時的自己令我們厭惡、反感,覺得丟臉。我們只想做一件事,也就是趕走他。事實上,我們想藉此逃避的是自己的痛苦。但,難道就這樣讓童年時的自己獨自面對他的痛苦嗎?
在自己身上觀察這件事並予以分析是有幫助的。
誰曾經這樣說過我或想過我?
誰使我或任我去承擔困難的重擔,且沒有幫助我?
為了培養出對兒時的自己的同理心,我們需要聆聽他的情緒。我們對於自己的評價只不過是讓我們與情感保持距離的方法。有時候,說「我那時候很胖」比說「我那時候被別人嚇壞了」要來得容易。
說「我那時候很天真」比「我很害怕,所以不敢講出來」容易。
但所有的評價都使我們遠離了自己與我們的孩子。
看著照片,讓回憶湧上,我能藉此聆聽自己兒時的情緒。
{練習}兩人一起,我們會更強
我想像自己隨身帶著當年還是小女孩或小男孩的自己,我觀想那個孩子在我身邊,他(她)害怕時,我會讓他安心,跟他說話,或者聆聽他說話。
一整天,那孩子會在我的活動中陪著我。我牽著他(她)的手,在心裡跟他說話,我向他展現現在的生活。
{練習}治癒內心的孩子
下面是一篇讓人放鬆的文章,你可以用自己的聲音錄下來,如果需要,可以儘管重複:
我閉上雙眼,深呼吸。
我觀想雙眉之間有一個藍色光點。
這個光點將在我的身上移動,讓我的肌肉一吋一吋地放鬆。光掃過前額,下降至雙眼附近、鼻梁,讓下顎放鬆,甚至讓舌頭放鬆。
藍色光點下降到頸部、右肩、右臂,直到手指,藍色光點再次往上,穿過胸膛、左肩、左臂,來到手指。光點經過胸膛、心臟,撫過腹部,讓骨盆放鬆,下降到右腿,直到腳趾,然後再次往上,經過左腿,來到腳趾。
藍色光點停在尾骨,放鬆、舒展。它沿著脊椎一節一節向上,經過腰椎、胸椎、頸椎,穿過頭骨,讓骨頭放鬆,點亮整個大腦。
在我平靜地深呼吸時,有一個柔和的藍色光圈包圍著我。
我讓我的身體繼續放鬆,並在心中出發到森林裡。
一棵大樹矗立在我面前,堅毅挺拔,雄偉地向空中開枝散葉。我走近它,用手臂環繞它,把臉頰靠在樹皮上,感覺它的能量。
現在,我靠著大樹坐下。我想起自己目前遭遇的困難,任由這些畫面引起的情緒和感覺出現。
我心中的小孩受傷了。
我看見離大樹不遠的地方有一處深邃的洞穴,我知道它會引領我到過去的一景,我童年時痛苦的一景。
現在已是大人的我將會介入我的過去,去幫助和支持童年的我。
我繼續在樹下冥想時,我的一個自我意象站了起來,朝洞穴走去,走下在我面前的階梯。
我到了一扇門前。在門的後面,有我童年的一景,我知道我想要觀看,就像要進入電影放映室一樣,我打開那扇門。
我看著童年時的自己,看著那孩子的臉,觀察他(她)周遭發生的事。
我介入他正在經歷的事情。我是他從來不曾有過的目擊者、捍衛者。我看著我的父母,看著那個正在傷害孩子的人,並且告訴他。我告訴父母我從來不敢說的話,告訴他們這樣對待一個孩子是不公平的,我告訴他們這行為是不可容忍的。
傷害孩子、嘲笑孩子或操控孩子從來不是正當、合理的。
我父母的影像消失了,我轉身面對童年的自己。
我給他我的愛,他是那麼需要愛。
童年時的自己可能很不習慣無條件的愛,所以一開始他會懷疑......我給他時間,就像面對一個自己不認識的小孩時那樣。我小心翼翼地接近他,給他時間來習慣我的存在,來感受信賴關係。
根據他的年齡,我會從肩膀、膝蓋或手臂抱住他。我輕輕地愛撫他的頭,我愛他,並向他表現我的愛,他需要這份無條件給予的愛。
我聆聽他想告訴我的話、他掛心的事,我聆聽他的情緒。我讓他在我的懷裡哭泣或吶喊......讓他跟我說話、表達自己是很重要的。
我是他的未來,我比誰都瞭解他。
現在,換我跟他說話了。我跟他說他需要聽到的事,我向他解釋他還無法理解的事,我教他他還不知道的事。通常,眼淚會潸潸而下,那是如釋重負的眼淚,我接受這些眼淚。我的愛已經觸及了童年時的自己。
當童年的我接受到這份溫柔時,我能感受到在他身上發生的事和發生在我身上的事。
現在,我要幫助童年的自己重拾自信,我要教他做自己和敢於表達自己。
我會在他生命的困難情況中陪伴他。
我會教他讓自己獲得尊重、跟其他人玩,還有所有他需要學會的事。
我看見如果自己當初曾獲得如此的陪伴和幫助,如果我在那時候得到了應得的愛與關懷,我會成為怎樣的孩子。
現在,是時候跟那個孩子說再見了,我告訴他我會回來,特別是每當他有需要,就能呼喚我。
隨著我一步一步地溯時間而上直到今天,我看見自己本來可能會如何長大、如何經歷人生的其他階段。
我觀想我可能會是怎樣的青少年,我看見二十歲、二十五歲、三十五歲的自己......我看見自己現在本來可能會是怎樣,我看見自己本來可以成為的樣子。那是我實際的樣子,那是如果我當時曾獲得妥善的尊重和陪伴,獲得我應得的這一切,將會變成的樣子。
因為我意識到這件事,意識到我自己的真實,我讓一股深刻的信任與感激誕生。我感覺到自己體內的「生命」。
我一邊保持與這些感覺的聯繫,一邊回到大樹旁。我向四周張望,嗅聞氣味,聆聽自然的聲音。
然後回到我的藍色光圈中。我更深地呼吸。我意識到當我睜開眼時,會看見什麼,我動動腳趾與手指、雙手與雙腳,逐漸與我的身體恢復聯繫,我呼吸、打哈欠、伸展四肢......睜開眼睛。
{練習}寫信
寫一封信給兒時的自己,或許也可以是一首詩......我會藉此告訴他我愛他,以及我希望他能知道,關於他自己、關於別人和關於世界的兩三件事。
.
以上文字取自
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法國父母最信賴的心理學家,帶你擺脫焦慮、解決親子衝突的45堂療癒課、23種高成效的對話練習
博客來 |https://bit.ly/3e0mvPM
誠品 |https://bit.ly/36wD1EN
金石堂 |https://bit.ly/36x5hXK
Momo購物|https://bit.ly/2XEGSM2
遠流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libfans/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