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掌春秋大展絕活 魁儡戲劇團長蔡遠進】
集造型藝術和戲曲表演於一體,經由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的牽引與操縱,活靈活「線」的魁儡戲偶,無論喜怒哀樂,一舉手一投足,幾已達到與真人無二、活動自如的境地。
「把以前失去的傳統復原,將正統泉州的傀儡戲劇找回來。」肩負使命的蔡遠進,以傀儡戲傳播金門本土傳承傳統與創新民俗技藝文化之美。於1995年傳承父親的衣缽,接手魁儡戲劇團後,蔡遠進不僅將傳統傀儡戲發揚光大,深入校園向下紮根,且精進不息,更特別前往泉州向大陸國家一級傀儡戲大師請益,力求展現傀儡戲的精緻與完美。
此一雅俗共賞的獨特技藝及精彩演出,經由蔡遠進的銳意變革與突破創新,以指掌春秋演繹歲月,我們何其有幸,得以在日常與民俗中感受其間的美好想像,以及豐厚的文化積澱和藝術積累。
#浯島城事:https://kinmen-story.tw/
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把失去的傳統找回來:https://reurl.cc/Nrm97q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鄭宜農 Enno C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二月底三月初,接連與八組受訪者見面,跑了高雄、台中、新竹、苗栗、還有台北的幾個地方。當時是覺得大家對於氣味的描述以及相對應的人生故事,也都是屬於他們自己的創作,他們願意分享、給予,那身為這整件事情始作俑者的我,理應要自己去承接、去咀嚼,但我沒有想到,這一趟對我而言,會成為如此富足的一段時光。 ...
戲曲表演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油麻地窩打老道與新填地街交界(《旺角卡門》,一九八八年)
寬鏡頭|阿華從窩打老道與新填地街交界(「秀和欄」)走向烏蠅
果欄
一九七○年代至千禧年代,因要避開日間交通, 果欄日間關門,凌晨至早上七時才營業。
油麻地戲院
一九八五至一九九八年結業前專放映色情電影。 藍色紙皮石牆身約於一九九○年代換成粉紅色。
欄杆
此類為空心燒焊式圓柱鐵欄杆,雖然比較好坐,但萬一受撞損毀會露出缺口,空心設計容易使人割傷。現以方條實心欄杆取代。
戶外晾曬
將衣物在窗戶外面晾曬曾是香港特色,但隨著舊私樓劏房化及香港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急促,洗衣和乾衣都已外判給洗衣店;現代公屋及私樓的設計和制度亦不鼓勵戶外晾曬,使這香港特色不再。
煙草廣告招牌
一九九○年代起,煙草廣告逐步被立例禁止, 因此圖中「Kent」及「Marlboro」廣告招牌現已被拆除。
無牌小販
圖中右邊男士正在飲無牌小販售賣的蔗汁。香港自一九七○年代已停止發放流動小販牌照, 自此以後無牌小販只好「走鬼」,削減基層市民自力更生的選擇。
--
窩打老道與新填地街交界(二○一七年)
新置招牌色彩豐富,但多為數碼打印橫額,質感欠奉。一九九○年代街牌僥幸保存至今。
油麻地戲院
二○一二年重開後成為戲曲表演場地,入口兩邊加裝了斜道方便輪椅人士出入。牆身換上簡潔的白色和灰色。隨著戲院重開,石屎地鋪上磚頭,近馬路位置亦安裝了盲人引路橡膠貼。
天橋
一九九○年代西九龍實行填海工程,及後行人天橋建成、香港理工大學西九龍校園約於二○ 一二年啟用,是欣賞日落的好地方。
#跟電影談戀愛 #旺角卡門 #烏蠅 #烏蠅哥 #張學友 #劉德華 #偽storyboard #storyboard #給油麻地的情書 #waiwai #畫畫 #慧惠 #hkillustrator #插畫 #hkig #hongkong #yaumatei #fruitlaan #果欄 #油麻地 #絵 #香港 #手絵 #手繪 #ぺんてる筆 #pentelpen
戲曲表演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2021/08/22 (日) 下午1600-1700 🔎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客庄花路米
📌 #客庄DoReMi# #非客籍同學的客家傳統戲曲奇幻旅程#
📌本週單元來賓: #陳詠翔#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
🔻在客庄社區裡最有土地連結和文化不可取代性的「 #客家傳統戲曲# 」表演藝術,經過田野調查中發現,客家傳統戲曲之所以較不被一般大眾青睞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一般人對於客語的認知度有限,因此,客家傳統戲曲的精髓「 #客語# 」,反而成了客家傳統戲曲發展和傳承的甜蜜負擔。然而事實是如此嗎?究竟「 #語言# 」是傳統戲曲發展中最大的「 #助力# 」還是「 #阻力# 」呢?此外,傳統戲曲的魅力可不可以跨越世代和族群的「 #制式框架# 」呢?
🔻今天在我們每個月的《 客庄DoReMi》的單元,我們年輕在學的大學同學領路人,是來自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的「陳詠翔」同學,而且還是一位「 #非客籍同學# 」,但是主修的科目卻是「客家傳統戲曲」!在不暗客語的陳同學眼中及實際的學習上,客家傳統戲曲迷人的地方在哪裡?所面臨的學習及傳承的困境又在哪裡?我們要和陳同學及客家戲學系裡的非客籍學長、姐們,一同來搞清楚、弄明白!相當有趣喔。
🎼節目播放歌曲|
1)客家大戲─地獄變/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2)大戲/陳永淘
3)做得/吉那罐子
📢📢📢 #客家包打聽# #傳統戲曲#
引言人:李佳,客家戲曲學院的畢業生,桃園市的客家人,現為廣播及活動主持人。
台灣的傳統戲曲大致可分為大戲、歌舞小戲與偶戲三大類。「大戲」是指由演員扮演戲劇腳色,代言劇中各種人物,且情節結構完整,藝術形式周全之戲曲表演,目前台灣傳統大戲包括南管戲、九甲戲、北管戲、四平戲、歌仔戲、客家大戲及京戲等劇種。
而「客家大戲」則是從客家三腳採茶戲發展而成的,是客家族群的代表劇種。其曲調以平板為主,客家山歌和民間小調次之,有時也採用歌仔戲曲調。它的唱詞以四句七字為主,演唱時最大特色是以數來寶的表現形式,經常語帶雙關,內容詼諧逗趣。
客家大戲經由戲曲改良不斷演化,從【老時採茶】、【新時採茶】到【老腔平板】,漸漸演進成【平板】。目前,【平板】成為大戲的主要唱腔,又被稱為【改良調】,而客家採茶戲也開始兼備文戲與武戲的演出規模形制,而能與其他劇種在戲園表演場所中相互抗衡。
客家大戲唱腔除由「九腔十八調」發展變化外,也吸收其他劇種及民間歌謠小調,作為客家大戲的養分,不斷茁壯,與歌仔戲的發展過程相似,可算是台灣本土所產生的劇種之一,並不斷在創新演進,已逐漸走向精緻化與專業化,甚至進駐「國家戲劇院」,將客家戲曲文化帶到國家藝術殿堂,呈現新的藝術風貌!
戲曲表演 在 鄭宜農 Enno C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二月底三月初,接連與八組受訪者見面,跑了高雄、台中、新竹、苗栗、還有台北的幾個地方。當時是覺得大家對於氣味的描述以及相對應的人生故事,也都是屬於他們自己的創作,他們願意分享、給予,那身為這整件事情始作俑者的我,理應要自己去承接、去咀嚼,但我沒有想到,這一趟對我而言,會成為如此富足的一段時光。
你們有沒有想過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例如那些在捷運上坐在你隔壁的,他們其實可能過著超級有趣、獨特的人生,而這個世界、包括他們自己,都沒有發覺這份獨特?反過來說,覺得自己只是走過日常的你,在看似平凡的外表下,又有多少七彩眩目的光芒在那裡偷偷綻放?
生活便是無數這樣不可思議的片刻,有幸記錄下這些,極其珍貴!
謝謝:
▎高中夢想是成為農夫,目前投身NGO,最愛大蒜的 - 朱曉萱
▎活在自己泡泡裡,姿態平穩,最愛鄭有傑的育幼老師 - 謝亞珊
▎每天都在跟白文鳥講話,認真習醫的 - 林楚茵
▎從小自主投身客家戲曲,表演起來完全是另一個人,令人尊敬的表演者 - 陳怡如
▎身上有令人安心的自助餐味,熱愛自己工作的廚師 - 林佑容
▎我的髮型師之一,最酷的新手媽媽 - Migon
▎身上有「自由」味道的Migon之子 - Ziv
▎喜歡,甚至在壓力大的時候會讀《出師表》的未來好老師 - 曾雅庭
▎影響雅庭一輩子,教課的時候腹腔共鳴瞬間開最大的國文老師 - 蕭帆
▎我的十年好友,執著於舞台技術工作、彈bass很帥的 - 林哲甫
▎為環境保育理想屹立的叛逆女兒,目前在綠色和平組織上班的 - 蔡佩辰
▎養育三個孩子,講話超幽默並且富含哲理的佩辰之母 - 顏碧鳳(謝謝您教我台中腔的台語!)
▎珍藏著自己的嬰兒枕,每天都用鼻子點它,平常也有在自彈自唱的水瓶座大姐 - 陳姿尹
▎與姿尹一起經營一個家,講話感覺超聰明的科技業工作者 - 黃冠璋
我在這一趟學到了很多,包含人生的哲理、做人的姿態,以及如何去愛,這樣講起來,以後我的創作裡都會有你們了,真是害羞!
也要謝謝我的阿嬤 - 鄭李金花女士,永遠是那麼天真、笑得那麼燦爛,但又那麼堅毅地面對所有無常。她的氣味,是變動裡的永恆,是身為一個真實的、良善的人身上會有的味道。
最後一定要超級感謝:
導演&一機攝影師:陳科翰
二機花絮攝影師:fotoallison
宜農的經紀小組:碧鈺、小妤
路過結果就協助拍攝了的:采穎好朋友
一起陪著我做這一系列某種程度上已經趨近於任性的記錄工作。
願大家都能不要忘記自己與身邊人的囡仔汗,並以自己的姿態驕傲地走下去。
收看MV:https://youtu.be/olEOQLafBzs
收聽串流:https://orcd.co/babysweat
#芳芳的三月 #囡仔汗 #BabySweat #鄭宜農
#致最親密的你
戲曲表演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阮德鏘是百足咁多爪的藝人,他數一數自己活躍的五大範疇:「電影、電視、電台、戲曲、舞台劇,現在多了網台。」他和前TVB「大頭導演」主持的節目《娛樂大叔》引發不少話題,他又補充:「還有做口罩生產和湯包,疫情之下戲曲表演封場,是我和太太構思出來的生路。」全文:https://bit.ly/2HcYEl1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戲曲表演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迄今以戲曲文化為主題,卓翔拍攝了《乾旦路》、《一個武生》,與及入圍今年度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戲棚》。起初會注意到傳統戲曲,是因為白先勇製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他莫名地非常受崑曲的聲音的吸引,而後就開始接觸戲曲文化。
《乾旦路》聚焦在王侯偉、譚穎倫如何想要並成為粵劇演員的過程,並深入探索兩人的困境。乾旦意指扮演花旦的男性。在粵劇裡,無論是生(男性)旦(女性)角色,大多由女性擔任,罕有男性成為旦角。
崑曲以才子佳人愛情故事為主流,武生也就被邊緣化,每年演出機會愈發銳減。《一個武生》便是敘述在中國走武生之路的楊陽,如何被困在體制裡,又是如何尋找自身的出路,走向實驗崑曲的創作。
卓翔聚焦在人物上,見證年輕戲曲表演者的故事,試圖擴大他們的聲音,讓更多人理解並看見。而這群青年仍舊堅守自己的領域與專業,面對宿命,不願屈服,爆發強烈的能量,在看似死路一條的人生裡,創造出自身的活路。
卓翔明白地指出,每個人都想當主角,但實際上大部分人都只能是配角,所以往往失落、無所適從。唯主角、配角都是標籤,若能看清事實,不被制式價值觀規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角色與位置,人生就有活路,而在那條有限的活路上,自己也就是自己的主角。
在第三部戲曲紀錄片《戲棚》,卓翔用更全景觀、廣闊的視角去凝望戲曲場所與組織、製作人員乃及於觀眾的複雜關係。他不再以單一視角張望,而是紀錄更多人的樣貌。他自承,想要為空間畫畫,讓空間與畫面自身想說的話語自然地流露。於是,影片的觀點從更大的空間,逐漸縮小到一群人的演出與互動,最後定焦於幾名人物在戲棚的日常生活,暗合卓翔誰都可以是自己人生主角的思維。
整部影片沒有訪談,只有少數對話與粵劇表演段落,大部分時間都是對現場的直視,並還原當時的各種聲音,卓翔費盡心思收音與混音,想要帶領觀眾深入每一個角落,聆聽那些角落的多樣性聲音。《戲棚》並以大提琴為主的西式音樂為配樂。對聲音很敏感的卓翔坦言,他企圖用音樂貫穿影片的結構,藉由抽象的音符傳遞他面對戲棚所感受到的精神性。
小檔案
香港出生。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系,2009年參與首屆金馬電影學院。2012年聯合創立「映像先驗」。 曾執導兩部講述粵劇及崑劇的戲曲演員紀錄片《乾旦路》(2012) 及《一個武生》(2015),影片先後獲邀到倫敦、紐約、三藩市、芝加哥、波爾多及東京等地作公開放映;憑《乾旦路》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及「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最佳新導演提名。新作《戲棚》(2019) 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2017 年獲邀到 Tokyo Arts and Space 作駐場藝術家,發展其劇場短編《He and I》。2018 年聯合導演作品《肖像曲》於香港大會堂劇場上演,與三位不同地域的表演藝術家(崑劇、能劇及歌劇) 共同合作,將紀錄影像延伸至舞台。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 剪接:
徐珮珊
作品提供:卓翔
場地提供:DOTEL Coffice Ximen西門町手沖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