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再自由,這座城市已淚流滿面。最近令人沮喪的消息是,國際歌手何韻詩的演唱會因政治原因被取消。預計會有更多針對民間社會的鎮壓事件。這個無情的政權想盡辦法監禁它的人民。直言不諱的人現在沉默了,最近的逮捕大多是出於政治動機,香港人已經失去了希望。就像近代的《戰火屠城》一樣,香港人已經進入了秋天,但我們要繼續為我們的生存而戰。我們不會被強迫自掘墳墓來活埋我們自己。//
全文: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1-09-03/7350253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波蘭北部的格但斯克,向來是波羅的海沿岸重要的航運中心,亦是歐洲軍事上必爭之地。經歷過繁盛和戰火,格但斯克留下的建築,訴說著波蘭幾百年風雲色變。今集「陶傑動世界」,陶傑就帶你穿過古城長街,看看這個育孕出「團結工會」的歷史重鎮。 延伸專題: 【陶傑遊波蘭:走訪蕭邦博物館 聽一段前衛愛情故事】 ...
戰火屠城 在 李懂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沈旭暉應該寫的何韻詩》
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說,他的文章對象,是「黃藍以外的專業人士」,我即時有飄飄然的感覺,想起街市豬肉佬,開口就是「老闆!買乜嘢?」
所以今天我亦要宣佈:「李懂媽專欄的讀者,以獨立思考的俊男美女為主!」
既然沈教授未能深入寫一篇關於何韻詩的國際影響,我就越俎代庖小顯身手。
何韻詩繼兩個月前在挪威奧斯陸出席《人權論壇》, 日前再前往瑞士日內瓦於「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台上發言,惹來中國不滿,中方代表意圖阻止何韻詩發言,但不獲主持會議的冰島大使Harald Aspelund 接納。
中國代表似乎不太了解法文 "ORATEUR ONG"的意思,ONG 並不是普通話的姓翁或台灣人的姓王,而是非政府組織 NGO,整句意思就是以非政府組織發言, 簡單講,何韻詩完全沒有官方身份,並不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什麼民政事務局垃圾桶局長或立法會的大口狗主席,中國代表如何阻止一個普通香港人發言?
我的文章從來不追求「政治正確」,只會寫自己相信的事實,也阻止不了被不學無術的屈穎妍之流抄襲引用。
何韻詩出席這種場合,無可避免變成一把雙刃劍!
她可以將中國蠶食一國兩制這個Background,毫無保留公諸於世,包括銅鑼灣書店綁架事件、政府妄斷別人的「思想」去DQ參選人... 等等等等。
但另一方面,何韻詩坐上講台的這個 Foreground, 將會令香港(我說的不是700多萬人的視角,而是70多億人的視角)淪為第三世界和落後地區。
只需看一看過往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邀請什麼人上台便知道,戰火不斷的敘利亞難民、非洲內戰國家的孤兒、流亡海外的西藏人、伊拉克的庫爾德族、被緬甸政府迫害的羅興亞人....
世人絕不可能想像他們會來自一個繁榮穩定的國度,腦海中只會出現戰火屠城、姦殺掠奪的畫面...與香港這個全球競爭力排行第二的國際城市格格不入。
話雖如此,我仍然支持任何香港人(不管姓甚名誰)繼續將香港實況帶到全世界人民的面前,只要是真相,就不存在「唱好」或「唱衰」。
至於一些無知婦孺說何韻詩不代表香港,只屬不著邊際的夢囈。
一個訴說雙親死亡的戰火孤兒、一個被政府軍毆打強姦的婦女.... 都只是向世人說出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故事,難道還需要國家蓋章同意?
李懂媽
戰火屠城 在 劉倩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史遺留的瘡疤
荷里活一套新片在柬埔寨的吳哥窟取景。
吳哥窟很多部份早已失修,有人擔心接踵而來的拍攝會破壞當地長遠存留下來的古蹟和文化。柬的公主表示,若可以,應審慎挑選片子的內容,《戰火屠城》中的柬埔寨,像一個漂亮的婦人穿了一件難看的衣裳。
誰人願自揭肚臍間的瘡疤﹖
但電影的浮光掠影,可掩蓋歷史的真情實景嗎﹖
我年前去過柬埔寨,在當地買了一本書,書中全是七十年代赤柬荼毒人民時期,由得以生還的人憶述當年的片段(當時他們都是小孩子)。
其中一個故事如下:
我童年時,最愛與妹妹在椰樹下盪鞦韆。在月圓之夜,聽見樹葉在風中沙沙作聲,說著,唱著;午間,大人小睡,孩童則去河邊玩耍,藍色的湄公河,很耀眼。柬埔寨對我來說,是一處美麗的地方......。
後來,赤柬來到金邊,將城裹的人趕往荒涼的森林,每人每日只得一碗粥水,卻要不停勞動。我眼看親人一個一個離開,不是病死,便是被槍斃。
最後,只剩下我和妹妹。
有天,妹妹虛弱地伏在我的膝上說:「哥哥,我不知還可以捱多久,可否給我一羮飯﹖」我努力地去找,結果,只弄到一碗水。妹妹喝完後,不久,倒在我的膝上,死去了。
這個故事名為「一羮飯」(A Spoon of Rice)。那夜,在柬埔寨的酒店內,看過這故事,我良久不能入睡。
歷史硬要遺留下來的,誰人可說句「不」﹗
劉倩怡
N年N月N日
(照片:劉倩怡)
戰火屠城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波蘭北部的格但斯克,向來是波羅的海沿岸重要的航運中心,亦是歐洲軍事上必爭之地。經歷過繁盛和戰火,格但斯克留下的建築,訴說著波蘭幾百年風雲色變。今集「陶傑動世界」,陶傑就帶你穿過古城長街,看看這個育孕出「團結工會」的歷史重鎮。
延伸專題:
【陶傑遊波蘭:走訪蕭邦博物館 聽一段前衛愛情故事】
https://goo.gl/BH2TvM
【大勢講:亞洲與西方的音樂土壤,分別在哪裡?】
https://goo.gl/DsgShj
【力阻二戰屠殺的波蘭特使】
https://goo.gl/WQZ19z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Telegram 頻道】https://t.me/cupmedia
【WhatsApp 群組】https://goo.gl/9BPmQ1
【追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upmedia/
戰火屠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倖存的女孩:我被俘虜、以及逃離伊斯蘭國的日子程」新書介紹
專訪:林進韋 企劃
內容簡介:
2016年諾貝爾獎提名人、聯合國人口販賣倖存者尊嚴親善大使、伊斯蘭國奴隸脫逃者,娜迪雅‧穆拉德 自傳
「當娜迪雅告訴我她的故事時,伊斯蘭國對亞茲迪人進行的種族滅絕已近兩年。數千名亞茲迪婦孺仍在伊斯蘭國手裡,卻沒有任何伊斯蘭國成員在世界任何地方的法庭因這些罪行被起訴。證據不是失落就是湮滅中。正義的希望渺茫。」──艾瑪‧庫隆尼(Amal Clooney)
二○一四年八月,伊斯蘭國(ISIS)入侵伊拉克一個樸實寧靜的小村莊克邱,遂行種族滅絕。所有成年男性排成列,遭集體槍決;年長女性被屠殺,丟入亂葬岡;年幼男孩被強迫洗腦,加入好戰分子;其餘女性則全數被送進人口黑市,成為在好戰分子之間交易流轉的奴隸。──這是伊拉克亞茲迪族人的命運,他們遭受這一切,只因為作為少數民族的亞茲迪教沒有聖書,被ISIS認定為不信神者。
伊斯蘭國強占克邱的這一天,娜迪雅目睹好戰分子一次處決她的六個哥哥,被迫跟所有親人分離,並被送往他城,淪為奴隸。她不過是一位剛滿二十一歲的學生,一天前還夢想著未來要成為一位歷史老師,或是經營一家美容院。
被俘虜的這段日子,只有不分晝夜的強暴、毆打和囚禁。娜迪雅曾試圖逃跑,隨後遭受輪暴處置,直至昏厥。其後甚至在不同好戰分子手中轉送多次,如同商品。她想過自殺、想過毀容,到最後失去希望、失去恐懼,只剩下徹底的絕望和麻痺。
最終,娜迪雅幸運逃出受監禁的房子,獲得一戶遜尼派穆斯林人家庇護。那戶人家的長子冒著生命危險,將娜迪雅偷渡到遠方她僅存的家人身邊。但這並不是快樂的結局,因為當我們慶幸有一個像她這樣的女孩脫逃,就表示背後還有千千萬萬個亞茲迪女孩仍正被奴役和虐待。
娜迪雅寫下這本書,讓世界看見她滿目瘡痍的國家、支離破碎的亞茲迪社會、無數被戰火摧毀的家庭,以及千萬個身心受創的戰爭罪受害者。這本書不僅揭露了伊斯蘭國所犯下慘絕人寰的惡行,也對所有沉默的目擊者提出抗議,更要讓世界知道,發生在亞茲迪族的種族滅絕事件仍未結束,並應該對此有所作為。遲至二○一七年九月,在娜迪雅和維權律師艾瑪‧庫隆尼的奔走下,聯合國安理會終於正式通過一項決議:成立調查小組蒐集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罪證。此時此刻,這本書的出版,將成為娜迪雅持續反抗恐怖主義的最佳利器。
作者簡介:娜迪雅‧穆拉德 Nadia Murad
伊拉克亞茲迪人,歷經伊斯蘭國(ISIS)對亞茲迪族的種族滅絕及俘虜,成功脫逃後移居德國,現為人權運動者。獲首任聯合國人口販賣倖存者尊嚴親善大使(Goodwill Ambassador for the Dignity of Survivors of Human Trafficking)、瓦茨拉夫哈維爾人權獎(Vaclav Havel Human Rights Prize)以及沙卡洛夫獎(Sakharov Prize)。目前和亞茲迪族權益組織「亞茲達」(Yazda)合作,戮力讓伊斯蘭國為其種族滅絕和違反人性的罪行,接受國際刑事法庭審判。她亦創辦「娜迪雅倡議」(Nadia’s Initiative),旨在協助種族滅絕及人口販賣的生還者治癒身心及重建社群。
戰火屠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逐鹿之海:一六六一台灣之戰」小說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朱和之
本書特色: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首獎第一人
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得獎作品《逐鹿之海》
這場戰役沒有勝利者,飢餓是最大的敵人!
為了糊一口飯吃,你願意付出甚麼代價?
是甚麼樣的力量,讓來自東西半球、地北天南的人們聚集在這一片小小的海灣裡彼此廝殺?誰的信仰和價值,才是上天眷顧的一方?
以三百六十度環場視角,逼真重現將近三百六十年前的熱蘭遮大戰。在荷蘭東印度公司、臺灣漢人移民、西拉雅族蕭壠社以及國姓爺鄭成功軍隊的價值衝突與生存競爭之間,追索人性亙古的欲求。
太多人在這塊土地上失去生命,最後換來甚麼?
他們想在這裡找尋甚麼?
一六六一年四月三十日清晨,當濃霧被朝陽驅散,熱蘭遮城守望的哨兵詫異地看見海上出現了一片光禿禿的森林,仔細一瞧,那竟是無數戰船。多年來荷蘭人恐懼的噩夢終於成真,城內警鐘急響、人們奔走呼號:「國姓爺來了!」
多年來,荷蘭人始終提防著國姓爺對臺灣的野心,卻又無法抗拒與之接觸貿易。雙方彼此試探、爾虞我詐,最終無法避免一戰。而這場巨大的戰爭風暴,將來自東西半球、地北天南的各色人物捲入小小的台江內海周邊,彼此屠戮傾軋。
荷蘭商人、新教傳教士、瑞典貴族、日耳曼士兵、印尼僕傭,為了守護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殊死奮戰;敬畏天地諸神的西拉雅頭目、篤信基督上帝的頭目之子,在戰火中走向敵對兩方;泉州海商、漳州地主,為了赤崁大地的開墾與兩岸通商利益爭鬥不休;福建水師、內陸將領,同處國姓爺的復國大纛之下卻彼此懷抱異心。
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道德大義、宗教信仰、世俗利益與個人情感,促使他們在事件中採取不同行動,推動局勢發展也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在戰爭中承受巨大創傷,也都有所領悟。
這部小說以史詩般的視野描繪大局變遷、政商角力、人文風貌和壯闊的戰爭場面,呈現十七世紀臺灣不可思議的豐富景觀。並且刻劃戰爭中各種飢餓的樣態──鄭成功以小吃激勵軍隊士氣、荷蘭小兵為吃上一口肉而捨命冒險、流寓文人以忍飢彰顯志節、漢商爭奪田地、鄭軍極度缺糧不得不放棄攻擊四出屯墾……藉由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點出人類紛爭的根本原因,也呈現了這場驚心動魄變局的國際性、多元性、文明衝擊性,以及人們在危難中的掙扎與昇華。
作者簡介:朱和之
本名朱致賢,一九七五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傳播科系而偏好文史。好音樂,不求甚解。
著有長篇歷史小說《鄭森》、《樂土》,歷史隨筆《滄海月明──找尋臺灣歷史幽光》,幽默小說《冥河忘川有限公司》,音樂人物傳記《指揮大師亨利‧梅哲》,編著有《杜撰的城堡──附中野史》等。兩度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以《逐鹿之海》獲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佳作,以《樂土》榮獲二○一六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首獎,為該獎創設六屆以來第一位首獎得主。
戰火屠城 在 關於西哈努克、赤柬與柬埔寨現代史,可參考電影《戰火屠城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關於西哈努克、赤柬與柬埔寨現代史,可參考電影《戰火屠城》(The Killing Fields),相關文章可參閱《國際政治夢工場》。據當事人逃離柬埔寨後所言,真實場景比電影恐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