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回顧一下 蜘蛛人 電影。
蜘蛛人 是我最喜歡的超級英雄,從我小時候就很熱愛,當我越過青春期到現在年紀都比蜘蛛人還大了,我依然喜愛每一部蜘蛛人電影中呈現的那些生活與戀愛的煩惱,一個邊緣窮學生、戴上面具之後變成幽默調侃連連、並非力大無窮而是以快速靈活的戰術取勝等的風格,都讓我非常喜歡。
最早在 1960 年代 史丹李 向 漫威 提案的時候是被駁回的,公司說:「蜘蛛那麼可怕,怎麼會想讓他當英雄?青少年怎麼能當英雄?」但 史丹李不放棄,從 1962 年讓他出現在其他作品中擔任配角,他的人氣就漸漸提升,終於推出獨立作品,紅到現在,足以證明 史丹李 對於角色的刻畫以及前瞻性。
來講電影,近代電影中較為知名的是 2002、04、07 年由 陶比麥奎爾 演出的《蜘蛛人1,2,3》,選角和故事都非常忠於原著,也成功讓 漫威 的英雄角色,跟 休傑赫曼 主演的《X戰警》系列(2000年起)、潔西卡艾芭 出演的《驚奇四超人》系列(2005、07),一起獲得票房與商業的成功。讓 超級英雄 電影不被 DC 的 超人 和 蝙蝠俠 專美於前。
幾年之後,蜘蛛人電影重啟,更名為《蜘蛛人:驚奇再起》,背後原因在此不贅述,有興趣的自行維基。好,我最想聊的部分就是這裡了!
最後只拍了兩集的《蜘蛛人:驚奇再起》是我這三代蜘蛛人裡面最喜歡的系列,喜歡的原因除了演員 安德魯加菲爾德 和 艾瑪史東 太帥太美、互動超可愛外,最主要是這版本的身形最接近漫畫,瘦瘦的,而且在第二集《蜘蛛人:驚奇再起2—電光之戰》中,回歸了漫畫和卡通裡的蜘蛛人大眼睛版本,這對於從小就有看美漫的我而言是個重要的情懷!並且在這系列中的蜘蛛擺盪,部分採用了第一人稱視角,在動作畫面試圖與幾年前的作品做出突破,以上都可看出這系列的用心,最可惜的就是,這系列的評價並不高。
若要分析原因當然眾說紛紜,我就聊聊我個人的感想,首先上映的時間是 2012 和 2014,說實在距離前作不過五年的時間,對於觀眾而言,同樣的劇情(叔叔過世、發現超能力等)讓人感覺沒有新意,另外,2008 年漫威電影宇宙啟動,到 2012 年時已經推出了《鋼鐵人》(2008年)、《鋼鐵人2》(2010年)、《雷神索爾》(2011年)和《美國隊長》(2011年),2012年正式推出超級商業大片《復仇者聯盟》,在自家打自家的情況下(但實際上不同影業),蜘蛛人的聲勢不如以往,2014年推出續集《電光之戰》時,漫威宇宙已經走向第二階段:《鋼鐵人3》(2013年)、《雷神索爾2:黑暗世界》(2013年)、《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2014年)、《星際異攻隊》(2014年),於是《電光之戰》獲得蜘蛛人系列的最低評價。(其他原因請看維基)
可是說回來,《電光之戰》真的沒拍好、不好看嗎?喔不,那是我最愛的一部!圍繞在 彼得 甜蜜又矛盾的戀愛煩惱中,蜘蛛人的公形象與面對反派的處理中,以及最重要的!從未有任何蜘蛛人電影描繪過的,同時卻是漫畫中 彼得帕克 的重要二度成長— 關史黛西 之死。謝謝電影讓 關 死得意外又淒美,不受太多的苦楚,在這片中展現了機智與對蜘蛛人的協助,她勇敢而獨立,彼得 甚至是因為有她才能戰勝第一集的 蜥蜴人、第二集的 電光人,而 關 的畢業致詞,更是超級英雄系列電影最美演說之一!這一切再加上他的配樂是 漢斯季默 做的,這一切都讓這片在我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動。
然而我當然也知道市場上對這片的一些批評,但我只覺得,當初他們是計畫要拍兩集,讓漫畫原著中的經典反派:邪惡六人組(八爪博士、禿鷹 等人)出現,因此本片中有很多是為了接棒到下一集的說明式橋段,試想若是當年有續推《蜘蛛人:驚奇再起3》,內含 蜘蛛人 與 瑪莉珍 的相遇、一對多反派的大戰、在畢業與求職間的掙扎、彼得 與 嬸嬸 的親情線⋯⋯等,定能將蜘蛛人電影推向一個與前作不同的高度!
不過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而且我也認為對於市場而言,是個皆大歡喜(?)的結果,蜘蛛人 角色得以回歸加入 漫威電影宇宙。蜘蛛人 在 漫威宇宙 目前出演了《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2016年)、《蜘蛛人:返校日》(2017年)、《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2018年)、《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2019年)、《蜘蛛人:離家日》(2019年)、《蜘蛛人:無家日》(2021年)。然而 漫威 版的 蜘蛛人 電影雖然好看,但我卻始終沒有那麼喜歡,不喜歡的原因有幾個:
1.他是窮學生蜘蛛人,不是鋼鐵人,他不需要一大堆科技裝備!這是我不喜歡《蜘蛛人:返校日》的主因,雖然鋼鐵蜘蛛裝真的很帥(出現於《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順帶一提,鋼鐵蜘蛛裝並不是電影首創,漫畫中就有,是紅金色的,跟鋼鐵人一樣,東尼史塔克 甚至透過鋼鐵蜘蛛裝複製了 彼得 的蜘蛛感應,創造出鋼鐵蜘蛛機器人為己用。
2.感情線當然還是很可愛,甚至比過去的作品都更可愛,不過MJ實在沒那麼討喜,在我心中是比不上 克絲汀鄧斯特 的 瑪莉珍,更別提我上面都為她書寫那麼多字的 艾瑪史東 版 關。
3.雖然 瑪麗莎托梅 超美超辣毋庸置疑,可是這系列 梅嬸 都只作為搞笑擔當,不像《驚奇再起》系列,她是作為一個最溫暖的家人的角色,《驚起再起2》中梅嬸說:「我並不是要將班叔遺忘,而是將和他的回憶放在一個更好的地方」,這對於所有經歷過傷痛的觀眾都是個多麽好的啟發。
4.蜘蛛人 在這系列電影中始終為 復仇者聯盟 的附屬,儘管推出了三部獨立電影,劇情都是緊跟著 漫威宇宙 的動向在走,這當然有好處,而且是電影史的創舉之一,漫威影業十年霸業很了不起,可是對於一個角色的刻畫,就嚴重不比 鋼鐵人、美國隊長、雷神索爾 那麽深,那三位角色同樣都有三部曲,各中的主題明顯且互相影響,蜘蛛人 從中加入之後,被夾在大人物中間,個人電影顯得更加渺小,對於商業是很成功的,對於一個富有漫畫歷史為本的人物來說,是很欠缺的。(但漫威系列電影都很好看啦)
文章要走到最後一段了,目前還未上映的《蜘蛛人:無家日》。上映前已經傳得沸沸揚揚說要讓三代蜘蛛人同堂,目前釋出的預告片也已經出現前代中的反派。平行宇宙的不同蜘蛛人相見歡大混戰這在2018年的動畫電影《蜘蛛人:新宇宙》就已經出現過,嚴格說起來該動畫電影,是根據 2014~15 連載的《蜘蛛宇宙》漫畫改編而來,該漫畫集結了歷史上所有的蜘蛛人(包括東映蜘蛛人、以及兩部真人電影都被提及),對抗宇宙中專吃食蜘蛛能量的魔倫家族的故事,是全球蜘蛛迷當時討論度相當高一個作品!這次的《無家日》,不管前代兩位蜘蛛人有無歸歸,至少,在《驚奇再起》中未能實現的 邪惡六人組,將有機會一齊出現展現這段精彩、經典的故事,雖然說到《驚奇再起》我有很多惆悵,但依然非常樂見、期待這部新電影。
我背後的陶斯分集劇情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后翼棄兵》:妳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沒有人」會愛妳】
兩天,我就追完Netflix 高分神劇《#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看這部劇,特別是女人。
它不只是超級爽劇,更是真真正正的「大女主」題材。
事實上,我花上好幾年才徹底清醒:很多國產影劇,他們用「女性成長」做包裝,拍出來的東西實則「倒退女權」,甚至有誤導女人之嫌。
那些女主角,各個開場亮麗,精明幹練,妝感和打扮完美無瑕,重點是,她們都心地善良,表裡如一,人美心美,宛如行走芭比,今年爆款的兩部劇《三十而已》、《艾蜜莉在巴黎》的開局設定都是這種套路。
市面上許多高舉「女性自主」的女主角,她們很少有黑暗面、探索自己的時候。即便有,多半很蒼白;就算黑化,編劇也會為她們冠上「復仇」動機。
過於強調人美心善,莫名成為女性自主的前提,像是刻意忽略每個女人背後的不容易,忽略她們除了抱怨愧疚之外、私下如何自癒的過程。
說實話,很矯情。
---
畢竟對自己足夠誠實的女人就會明白:
女人是很有手段的,她們的黑暗面可以深沉到令你難以想像;她們會陽奉陰違,會極端固執,會虛偽,善於權術;她們可以將愛情和性當作手段,而不是絕對信奉的價值。
李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女人,她們是最有本事玩弄男人於股掌之間,還會讓男人毫無察覺。
我當他是讚美。
她們是惡之花,是王熙鳳,是郝思嘉,是珍奧斯汀筆下的蘇珊夫人,她們都有力量成為《紙牌屋》的暗黑男主角。
女力其實很多元,卻被影劇塑造成只有單一面向的偉光正模板,才夠資格被稱是「女性自主」,還會加上一些乍聽很正向,細想完全不對勁的台詞。
最常聽到的話就是「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把自己變好,就會遇上匹配的人」
等一下。
為什麼我愛自己,是因為要別人來愛我呢?
聽起來就像一宗買賣,好像女人非得要變得好優秀好棒棒,她們才有資格得到愛,得到幸福。
我知道,很多女孩就這麼不知不覺被影劇作品洗腦,以為要把自己經營好,才會吸引到很優秀的配偶,根本本末倒置。
為什麼我知道?
因為我過去就是其中一個女孩子,被這樣的影劇價值觀害慘,沈迷霸道總裁、腹黑暖男人設,將劇中男性投射到現實生活,為男人不尊重自己的行為美化開脫,直至被虐個百轉千迴後才驚覺:我竟然成為 PUA 底下的受害者。
我看到很多跟我相同的女孩,用錯誤的起心動念來愛自己,結果離愛自己的道路越來越遠。
導演跟編劇,你們有社會責任。
---
經營好自己是真的,但不該以「他者」為驅動力。
當《后翼棄兵》出現時,我看得非常感動與激動,後面 2 集甚至大爆淚,為什麼?
女主角 Harmon,她所作所為都不是為了別人,她的每一次思考,每一次決定,都是基於自己對周遭人事物的觀察,在心中進行連串的思考衝擊,一次次地自我拷問,反覆檢視現況與自身。
她的設定是一個天才棋手,劇情是女權導向,但沒有刻意聚焦在女權,而是讓我們一路見證 Harmon 的成長過程。
編劇純粹讓觀眾去看,去觀察 Harmon 如何輪番對戰一位又一位的男性棋手,用「實力」為自己賦權,模糊性別意識。
Harmon 打從最初就是一個有殘缺的女主角,表面上裝得很乖巧聽話,私底下會偷竊、有藥癮、有酒癮,會刻意遺忘原生家庭的痛苦記憶。
可相對地,因高材生母親給她的影響, Harmon 自小就明白:世界上,我只能相信自己的力量,只有我才有資格給自己下指導棋。
她提到自己喜歡西洋棋的理由,是 64 方格的可掌控性,我看到有的女權主義者解讀,這是她想要打倒父權。
我認為完全不是。
一個小女孩還小,對父親的印象僅是陰影下的半張臉,哪可能想到什麼打倒父權?
我覺得這是象徵著 Harmon 從小就已經長成「自我」,她想要對一切有所控制,包含她的選擇與人生。
棋盤,是 Harmon 堅定自主的啟蒙,硬要扯到她動機是反抗父權,我覺得太偏了,不符人性。
有趣地是,正因 Harmon 過度相信自己的直覺和掌控欲,導致性格特別剛烈固執,不懂轉彎,整齣劇也會讓觀眾看到 Harmon 如何跟這種銅板兩面的性格奮戰,終至真正覺醒,戒掉酒癮,並懂得適時接受他人幫忙、相信一下別人。
妳本身擁有力量,與他人的欣賞與幫助,是一碼歸一碼的。
---
什麼叫做成長?成長就是伴隨陣痛,成長不可能沒有經過黑暗與扭曲,你一定爛過,才知道什麼是好。
成長包含從犯錯中覺醒。
一昧貪圖安逸,你腦子就是停在那裡,一如尼采所言,有人終生就是當駱駝,成不了獅子跟超人。有些駱駝他們有權有勢,就誤以為自己成獅子了,但根本不是。
他們只是披著金銀珠寶,縱然擁有地位,但交出的作品、言談、商戰策略,你很清楚他們已經停滯,就是一隻駱駝。
Harmon 的靈性是持續在成長開發的,無論是性愛、穿衣品味,甚至是對於「愛」的看法,她都是不斷變化,通過一次次出格的叛逆和受傷,一邊反叛,一邊思考,觀察周遭發生的權力不對等,直至找到方向。
她看著昔日風靡學校的校花,曾經大言不慚地說這輩子絕對不去二手商場,卻在結婚生子後走進她最鄙視的地方,還偷買一大堆啤酒;她也看到養母因為懷孕放棄鋼琴家的夢想,在沒有經濟自主的前提下,百般容忍丈夫的冷暴力。
劇中有個概念,我覺得一定要劃重點。
第五集,Harmon 回憶母親對她說,黑暗沒有什麼好怕,任何事情都沒有什麼好怕。世界上最厲害的女人,不是她們多有錢,多有實力,多能兼具家庭跟事業。
「世上最強的女人,是她們適應孤獨的能力。」
Harmon 母親這句話很重要,它是女性自主的真諦。
女人,寧願剛出生就做好孤獨終老、世上無真愛的準備,你才能夠站在一個足夠清醒的角度,去愛你所愛,認同所選。
我們太常被教導要依賴男人,哪怕是挑潛力股,也是希望對方發達之後,自己能過上好日子,說到底,就是還是想仰賴別人嘛!
我想起專訪陶晶瑩時,她對我說的話:「女人的懶散,是父權無法打倒的根源之一。」
為什麼女人會懶?這不能怪女人,要怪百年封建制度、文化作品的灌輸,讓我們真以為自己做不到,勇敢不起來。
我們可以。
我們不是成長在第三世界,這裡是民主自由的台灣,女人是能夠獨自成就自己,不需要靠任何人,更不需要抱著「變強之後就可以『配』到另外一個優秀男人」的思維去努力。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可以發生奇蹟的地方。
因此,妳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沒有人會永遠愛妳,他們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可以幫助妳瞭解自己,但,他們不是妳要追逐的重點。
我希望女人能有如此自覺,我相信《后翼棄兵》能幫助妳們找到屬於「自覺」與「成長」的答案。
這真的是很棒的劇,滿分。
Netflix
我背後的陶斯分集劇情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影評《小丑》Joker | ★★★★★
喜劇就是別人的悲劇
.
《小丑》可能又是一部今年讓我打下滿分也不會遲疑、猶豫的電影作品:整部片在美術、攝影、剪輯、配樂、幕後製作、演員演技與導演場面調度上皆近乎無懈可擊,表現非常卓越。
.
除了將一個惡魔的誕生敘述地精彩外,充滿對社會結構、犯罪者心理、人性道德與價值觀等反思,在整部電影充滿質感又溫柔的敘事口吻下,意外地製造極具衝擊的淒美感。
.
沒錯,「淒美」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後,最直接也最赤裸的感受。它的故事絕非過去漫改電影般通俗,反而會因為觀眾們的成長背景、人生經歷、個性、價值觀或道德判斷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觀點切入。
.
它的絕妙之處就在於劇情當中的每個事件和橋段,都拿捏得如此精準到位,也不失深度和娛樂性,彷彿透過小丑的角色將觀眾的內心剝開檢視;劇情越是深探角色的內心世界,我們越不忍心看到他掙扎的痛苦,以及這個世界對他的總總不公。
.
「美」的概念如同這部電影一樣,存在著不同的樣貌,也因為不同的觀眾族群而有不同的解釋。不可否認的是,電影透過適當的留白,製造出小丑內心混亂、複雜,又極度壓抑、極欲隱藏的內心黑暗面。那些不願意正視面對的真相,埋藏在心裡最深處、傷痕累累的靈魂,透過虛實之間不斷遊走的現實場景,足以讓人感受到百般無奈。
.
而當我們試問小丑的身世背景,想要找尋真相為何?或許,連小丑自己本人真的根本也無法解釋。那個拋棄母親的「大人物」是真的邪惡?還是真相如這位「大人物」所說的樣子,一切只是妄想?又或是這一切都只是小丑自己的瘋狂想像?仰天長笑,默默地留下眼淚,是他對這個複雜的世界,最佳的註解。
.
導演-陶德菲利普斯透過一個長階梯,顯示了小丑/亞瑟菲斯克的心境轉折:拖著沉著的步伐往上,是他接受並玩著自己不願玩著的社會制度;往下,則是幾乎瘋狂的姿態,像是跳舞卻又說不上什麼節奏或規律的舞步,甘願自己沈淪,成為自己真正混亂的樣貌。
.
電影彷彿就是在敘述一個社會組織架構,在建立後逐漸抵達了「自我組織臨界點」(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SOC);一點點的催化,將會造成社會秩序的崩解;而小丑並沒有多做什麼,他也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輕輕一推,交給了地心引力作用,一切都終將毀滅崩盤。那麼我們該去責難整個社會?還是那個小丑呢?
.
很可惜,我們的現實就是將大部分的罪孽壓在那個單一的犯罪者,選擇了後者,眼不見為淨。但小丑只是一種象徵,代表著每個在社會底層難以翻身、在痛苦中掙扎的每個人。
.
《小丑》作為DC漫畫中的經典反派,曾經只是在蝙蝠俠旁的配角人物;但小丑的複雜人物設定,反而讓人好奇,想要一探究竟他的神奇。它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的真實:不論是套用至現代,或是電影所設定的1980年代初;那個冷戰即將進入尾聲,資本主義、民主政治陣營似乎成為世界主流的局面下,底層社會的人們事實上仍處於生活的泥沼,依舊被困在這個被偽善的富人所掌控的世界之中。
.
有趣的是,你很難去定義這部《小丑》電影是參考哪一部漫畫,或是哪一個版本的小丑故事;千百萬種不同的小丑人設,在這個瓦昆菲尼克斯的版本小丑中聰明地集結,並且也不刻意去致敬或是靠攏哪種意識型態,而是好好地說出一個以「人」為本的原創故事。
.
縱使片中有些「驚喜」的編排,「高譚市」的世界觀架構下,專心地把小丑如何從一個社會邊緣人,逐漸沈淪、被瘋狂侵蝕心智的過程完整敘事一遍,是成就這部電影成為新一代經典故事的重要關鍵。
.
而陶德菲利普斯帶點瘋癲,卻又清楚明確帶出主軸核心的敘事方式下,「小丑」就是一種社會體制下的反動,一種社會負面的縮影,為這個號稱「自由」、「民主」的世界,提出嚴肅的控訴。
.
又或著是說:我們的內心都住著一個瘋狂小丑,只是我們壓抑著、隱藏地很好罷了。
.
我們常說:「喜劇,就是他人的悲劇」。而人生就是喜劇悲劇的交互作用,所以你很難去定義什麼才叫做完美的人生,同時也很難去定義「小丑」究竟是所謂的「好人」還是「壞人」。道德也絕對不是非黑即白,往往觀點立場不同,我們對事物的看法也會有所改變。就像是電影試圖透過小丑的立足點出發:一場犯罪的發生、犯罪者的形成,背後隱藏著多少令人惋惜的事情,我們有何必去用高高在上的態度去對待這些人呢?
.
柏拉圖曾說:「驚奇是哲學唯一的起點。」(Philosophy begins in Wonder.)《小丑》所帶來的驚奇、驚喜,絕對需要耐著性子來細細品味;透過瓦昆菲尼克斯的演繹,也絕對值得我們深入研究,重新思考對社會上的弱勢族群,該用什麼角度或是態度,去達到真正關懷他們的目的。
.
正如同電影中的小丑提到:「這個世界就是要求有病的假裝沒病。」道盡了多少正在努力為生活掙扎,為了一點尊嚴而拼命的人啊!
.
我並不會認為「小丑」的行為可以被合理化,但它確實是一部今年將我內心完全掏空,挖掘到心裡最深層境界的「超級英雄電影」。電影的故事架構完全套用了「超級英雄」起源,但它絕非「超級英雄」,而是說出了某部分的社會族群,想表達的反面聲音。
.
電影最終在劇情的最高潮處劃下句點,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如夢似幻的畫面,背景充滿瘋狂和情緒高漲的暴民,優雅擺動肢體的小丑;在那個詭異發寒的笑容下,到底是真心的笑著?還是悲傷的偽裝?
.
正如同電影開場,瓦昆菲尼克斯對著化妝鏡強顏歡笑,想要逗笑他人,卻又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逼自己笑,逼自己裝作是沒病,我們賦予這些需要關懷的人太多自以為是的「期待」,那麼究竟是這個社會病了?還是這個固定去拿藥吃、需要隨時拿著小卡告訴陌生人他病了的小丑變態呢?
.
若要說藝術就是需要感動人心,那《小丑》所觸動的內涵已經到了「震撼」人心的地步。它同時兼具娛樂,有著挑戰道德底線的價值觀,更有著令漫畫迷為之瘋狂而且著迷的賣點。不論是看深看淺,觀眾們在觀影後所得到的啟發,相信是豐富而且多元、極具層次的感受。
.
.
台灣上映日期:2019-10-03
.
.
.
同步發佈【影音影評】:
https://youtu.be/tCQVPefhZ7k
同步發佈【幕迷影評】: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7507
同步發佈【方格子】:
https://vocus.cc/@XXY2018/5d94f6d0fd89780001e7b5ad
.
.
.
#小丑
#joker
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