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床,看到確診案例不斷攀升
想必大家心情一定很沈重
這幾天和讀者朋友們聊天的過程中
大家都很難想像在美國的我們究竟是怎麼撐過這一年的
畢竟從新聞上看起來,根本就是平行時空啊
/
2019年年底,我們從台灣的新聞中已經得知了「武漢肺炎」(當時還沒更名為新冠肺炎)
一方面擔心台灣親友的平安,但同時經歷過SARS的我們心中已經警鈴大響,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蔓延來美國
2020年1月21日,全美首例就出現在我所居住的華盛頓州
當時比較當機立斷的朋友都已經開始超前部署
趕忙申請孩子的學校、身份,舉家遷回台灣避難
當時因為先生工作走不開
孩子也都捨不得和爸爸、同學、朋友分離
台灣的爸爸媽媽都是高齡,擔心我們這一回去可能將他們置於風險中
所以我們家就決定咬牙在美國撐著
畢竟自己選擇要結婚移民過來,總不能出了事便逃回娘家要家人國人一起承擔
/
接下來疫情風風火火
台灣人聞風喪膽的SARS全美國當年只有確診8個案例、無人死亡
所以全美對於新冠肺癌的恐懼、甚至遠不如流感
前總統川普先生多次表示「事情都在控制中」、「小感冒總會有人死」,川普更在2月底的總統記者會上,公開聲稱美國疫情爆炸的消息「都是假的!」,4/6白宮發言表示戴口罩不是必要的 “You can do it. You don’t have to do it. I am choosing not to do it. It may be good. It is only a recommendation, voluntary.”
導致大部分美國民眾輕忽感染的嚴重性
美國疾管局不斷強調「口罩無用論」、只要勤洗手就好
美國沒有健保、檢測資源也不足,所以許多低收入家庭根本無法檢測擴大感染風險
再加上堅持「不自由毋寧死」的麻瓜腦很多
導致美國成為當時世界防疫敬陪末座的國家之一
/
從2020年3月6日開始,我們覺得苗頭不對
率先就向學校與公司申請在家上班、停課
隨著每天疫情攀升,州長也在2020/3/23下了封城令
(目前華盛頓州預計全面開放的時間是2021/6/30)
關閉全州的餐館,酒吧,娛樂場所和娛樂設施,例如體育館和電影院。餐廳僅外賣和外送。連種睫毛做指甲剪頭髮按摩等salons 都不能營業,真的是比哀傷更哀傷的現況。
接著我們川普大大終於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美國史上第二次「國家公衛緊急狀態」)、頒布旅遊禁令。
/
剛開始的心情自然是很惶恐
走在路上戴口罩還會被麻瓜們指責「生病還出來?!」
當你解釋戴口罩只是為了公共衛生、保護自己與別人時還會被糾正「沒有生病的人是不用戴口罩的!你這樣出來會嚇到別人」
口罩、乾洗手、消毒酒精幾乎全面缺貨,網路上甚至開始有無良商人坐地喊價(200個口罩售價台幣8000)
華盛頓州原本就是西岸科技公司的重鎮之一
當時雖然州長下了居家令,對大部分的公司行號還算是可以迅速調整出一套Work from home的模式(甚至許多公司是已經行之有年)
但是中小學校就有點慌了手腳,學區和老師們盡力發展出一套網路上課的系統
不過家長還是怨聲載道,畢竟孩子在家上課真的是一團混亂
對我這種家庭主婦而言,原本先生孩子一出門
我就可以專心處理家務、買菜、追劇、甚至和朋友出門聊天喝咖啡
但這段時間全家都綁在一起,互相干擾是家常便飯
爸爸開會到一半衝出來請我管一下孩子不然太吵
孩子明明上體育課在客廳蹦蹦跳或是鋼琴課也很無辜
我一邊教小孩課業,爸爸一個中場休息就跑來下指導棋順便問一聲「今天中午吃什麼」都會踩爆我的地雷
(更難想像雙親都要上班,家中還有幾個不能去上課的小鬼頭....日子怎麼過?)
不過,牙一咬也是撐過來了,大家最終還是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一種新的平衡。
✅學校的對策是停課但不停學
所以校區很努力準備網路線上課程、讓家長可以回學校領取Ipad和教材
甚至為18歲以下的兒童提供餐點、為需要的家庭提供托兒服務
假設為了學習需要筆記型電腦與Wifi,也可以從學校辦公室借用,確保每個孩子在家受教育的權利
羅比和妹妹兩人的筆記型電腦和iPad 都是學校提供的
✅台灣人的團結與向心力
地方媽媽這時候也發揮台灣人的團結與向心力
畢竟大家都在家上班上學、沒有人前往台灣人的餐廳用餐
而這些餐廳仍然得養員工、付房租
所以大家會開始無償組織線上訂餐、送餐、團購、路邊取貨送上車等極小化感染風險的服務,希望幫助這些在地商家仍然可以正常運作
彼此也會開始互相鼓勵留在美國、別一窩蜂跟著回台灣造成防疫破口
甚至開始想辦法透過關係進口口罩到美國來支援醫護人員(我家只有3盒口罩還捐了2盒口罩給兒童醫院)
我覺得台灣人在海外互相照顧的情操、在這一刻顯得滿偉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先生都居家工作
造成媽媽們的負擔加重,爭吵加劇,甚至有大公司提供員工免費的婚姻諮詢服務XD
大概很怕大家離婚或殺夫吧
✅遠距上班的魔力
其實我自己非常訝異很多人都很喜歡、並且希望維持WFH
但可能我一介主婦想得太單純了
很多員工對於能夠節省出門打扮化妝、通勤塞車的時間
偶爾偷閒用電腦滑個臉書也不怕被老闆或同事看到,多自由啊!
甚至,有些公司去年整年WFH營業額卻突破歷史新高,發現員工的效率並沒有比較低落。像羅比爸的公司就乾脆宣布無限期支持員工在家上班,所以有些同事就直接搬到遠一點的郊區、房價比蛋黃蛋白區便宜但換得一個更寬敞的房子,讓一家人居家防疫也能更舒服些。
只不過,家中有小小孩會干擾會議也是很普遍的現象,導致很多雙薪父母不得不另外聘請保姆或直接電視開整天了...
✅餐廳、零售業、網購業的第二春
疫情剛開始餐廳的確是慘兮兮,畢竟少了堂食的客人勢必造成劇烈的影響
但也因此大大小小的餐廳開始專注於「送餐服務」
積極地和Ubereats、Doordash、飯糰外賣、Postmates、Bite Squad、Grubhub等外送平台合作
也因為要精進外送品質,許多商家開始添購一些包裝、密封材料
讓每一個餐點收到的時候都是又精緻又新鮮。
對我們這些消費者而言,疫情前要上餐館總是那幾間、有些新店開張了都不知道。
現在反而可以沒事滑送餐平台app、發現什麼新店開幕、促銷活動都可以隨時嚐鮮,因此嘗試了好幾家新餐廳新菜色。
有一家餐廳老闆娘跟我聊起,發現外送生意還不錯,以後其實可以減少店鋪面積與人力開銷、如果有員工曠職或辭職也不會有太大的人員短缺意外。
銀行似乎也看準了這個商機,現在很多信用卡都會以「送餐平台VIP會員一年」的號招免外送費、每個月有時還會有促銷折扣碼可以使用吃免錢。
至於買菜也多虧了Instacart、Weee、Amazon Fresh這些平台
讓我們可以輕鬆選購Costco、生鮮蔬果、泡麵飲料、醬料罐頭
動動手指便送到家,只要收到的產品有錯誤或是不新鮮還可以立刻和客服聯絡退款
所以我經常跟大家說「我一整年沒走進超市買菜了」絕非誇大
✅空間變得至關重要
原本我們家住在市中心高樓公寓,雖小但也溫馨
公寓裡面也有各種公共設施例如健身房、三溫暖、電影院可以使用
交通四通八達方便不已
在台灣住慣公寓的我,根本不覺得擁擠
甚至覺得打掃和整理太輕鬆方便了,還不用除草掃落葉、每週四拖垃圾桶出去放
不過當全家24/7都被關在這一個小空間裡的時候
就難以避免感到處處受限與牽制,先生在主臥房兼書房上班時,我都得「爬進」主臥室使用洗手間(避免被鏡頭拍到)
羅比在房間上網課時,Blair就只能使用餐桌來寫功課
不然肯定一邊上課一邊聊天(抓狂)
我在廚房裡更不敢開果汁機、打麵糰這些會製造噪音的料理怕干擾孩子上課
所以我們就趕忙換了一個房間多一點、帶個小後院的房子
至少人人都有點喘息或呼吸的空間
我很難想像如果台灣地狹人稠的狀態,全家擠在一起上班上課有多難
✅人與人的關係
說疏離也好,但朋友最終就變成一個「不得不」「選擇性」的後果
我們還是需要朋友的支持才能夠堅守家園走到今天
但在疫情開始之後,你會發現每個家庭對於防疫的態度不盡相同
有些家庭比較冷靜與大膽,小孩照常去安親班、家長照樣跨州跨國旅遊度假,偶爾也會開趴群聚。
有些家庭比較保守與嚴謹,遵守政府規定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慶生或通聯完全仰賴視訊進行。
也有些家庭會為了要交流,而隱瞞自己的接觸史。
無關對錯,但最終就會變成防疫觀念比較相同的人會走得近些
有些點頭之交可能就會從自己的生命中完全淡出
更別提每次出門都跟打仗一樣草木皆兵,馬路上、電梯裡擦身而過的人都必須假想為帶原者,我當時經常搭電梯有人闖進來,就本能地立刻跳出電梯讓他先上/下樓、拒絕待在同一個密閉空間。真的有種全世界都可能是敵人的時空錯置感。
但意外的是家庭成員的關係從一開始劍拔駑張
最後也能夠找到新的平衡,彼此更緊密
過往兩個孩子各自上學、放學之後還分別有才藝課
回到家經常是傍晚,吃個晚飯就準備上床睡覺了
而現在兩兄妹每天的玩伴只剩下彼此,雖然經常也是大吵小吵不斷
但也是他們出生以來互動最密集的一段時間
#圖片就是正在幫哥哥搥背的妹妹
#我看到也是醉了
✅健康顧慮
這一年來說對我們家最大的收穫是
全。家。都。沒。有。感。冒!
小孩生病總是讓父母辛苦又焦慮
因為沒有在外面接觸別人,所以沒什麼機會把病毒給帶回家
小朋友就一整年都沒有發燒咳嗽流鼻水拉肚子
算是諸多不幸中少數值得感恩的事
不過也因為學校、中文、鋼琴、、全部都使用網路教學
難免擔心孩子的眼睛使用過度造成近視
✅疫苗的普及
也正因為美國是全世界的大疫區
雖然在防疫上面比較落後與鬆散、造成嚴重的擴散
但也因為感染的人數眾多,所以疫苗的普及也相對快速
接種疫苗的流程上也方便、清楚、快速
所以目前全美國已經超過3成的人口兩劑施打完畢(將近一半的人也施打完第一劑)
而4天前 FDA也正式開放疫苗給12-15歲的孩子施打
預期秋天之後11歲以下的孩子們也能順利接種疫苗
✅ 媽媽們的潛力大爆發
這段時間很有趣的現象
好多媽媽們的廚藝精進不少
每天山珍海味、變化多端
甚至開發了烘焙、縫紉、理髮、園藝、美甲等多項技能
大家都變得十項全能,會不會哪天我開始會木工了呢?😂
/
落落長寫了那麼多,記錄了這段時間我們家封城居家的心路歷程
希望台灣的朋友還是要相信衛福部的指揮
嚴謹以對、樂觀面對,雖然疫情緊張但我們都挺過第一次了還怕第二次嗎?
我其實還是樂觀地盼望台灣並不會到封城的時候
不過真的是應該盡可能地自行啟動居家自主管理
勤洗手、正確配戴口罩遮住口鼻
禁止大型聚會、減少外出趴趴走
當然,如果可以就趕緊和我一樣把疫苗打起來吧!
也歡迎四散各地的海外遊子分享或是美國朋友的補充喔!
#我家孩子睡衣穿一年了
#某天要出門才驚覺衣櫃的衣服都小半號
#我的化妝品也都快過期了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
我的意外爸爸免費線上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情緒課:曖昧溝通了之2】
曖昧溝通經常發生在親子之間,我所經營的家庭也不例外。
前幾日,我和先生陪孩子們玩桌遊時,發生了一件意外的插曲。
玩桌遊,原本是家庭歡樂的時光,所有人很容易專注且沈迷於其中。
然而當全家人都沈浸其中時,唯獨三三例外。
三三一面看書(最近她迷上閱讀貓戰士),一面心不在焉的陪玩桌遊。
我幾次提醒:三三,玩桌遊需要專心,把書放下來,好好玩桌遊。
然而三三依舊心不在焉。
幾次之後,我忍不住問三三:剛剛不是你邀請我來玩桌遊?我以為這是你很想玩的遊戲,結果我們都投入了,你卻一直在看書,如果你要用這樣的方式玩,我沒辦法跟你一起玩。
然而我沒有想到,我的話語會引來先生的情緒觸發,開啟先生理所當然的怒氣發洩。
先生:你要這樣,就不要玩了,離開。
先生突然而然的大聲,讓三三愣住了。
三三想了幾秒,眼珠子轉了兩圈,看的出來她的情緒湧上來了,但很快的她又將給撫平。
三三淡淡的回:喔,好阿,那我不玩了。
沒想到三三的回應,讓先生一聽大為光火。
先生:你不玩了?大家都玩到一半,結果你說你不玩了?你要這樣以後你就永遠都不准玩,哪有人這樣的,說要玩也是你,現在說不玩也是你!不玩你就離開。
三三不知該怎麼回應爸爸的怒氣,只好跟爸爸說:那我進去看書了。
先生看著三三的背影,怒火更加劇烈,對著三三離去的身影,大為光火。
現在,聰明如你的讀者朋友,你已經知道曖昧溝通裡的雙重訊息,你看得到這裡面的雙重訊息在哪裡嗎?
這週六,我會將故事帶到台中的講座上,完整的將故事說完,台中的朋友,如果當天有空,可以前來參與,這是一場免費的講座(新書分享),歡迎你來聆聽我的薩提爾教養與情緒課的故事。
台中免費講座,資訊如下:
►日期:3/13
►時間:15:00
►地點:金石堂台中秀泰站前店S2館(台灣台中市南京路66號2樓)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6yVM6V
歡迎大家前來與我相識,也讓我有機會聽聽你們的家庭故事。
#更多處理情緒課題詳見《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https://reurl.cc/A8Vj8p
========================
學習活動:「你送書,我送線上學習」
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有機會在更好的教養中,正向的快樂長大,讓教養共融,進而影響每一個家庭,現在只要你買《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送給好朋友,無論你身處何方,我送你一場線上講座。
活動內容:
1. 講座時間:3/26早上11:00(僅有一檔時間,請斟酌自己的時間參與之)
2. 購書日期:需於1/29─3/20購書(憑購書憑證、發票、下單收據等能證明即可)
3. 數量:需一次購足3本《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
4. 名額:50人
步驟:
Step1:購3本書《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
Step2:將購書憑證私訊給粉專小編
Step3:3/26上線參與講座
♥新書座談:
① 3/13 台中金石堂秀泰站前店 https://reurl.cc/6yVM6V
🔥 2021父母最好的教養手冊《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
博客來:https://reurl.cc/A8Vj8p
MOMO:https://reurl.cc/3NNM10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我的意外爸爸免費線上看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兒虐-科學觀點:負面的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我們】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保護每個孩子健康安全長大,即是保障國家的繁榮前景,沒有人會否定這樣的理念。但無法享有充分保護的孩子,童年經歷對日後有何影響?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的研究,始於 30 年前,美國醫院在診治肥胖症病人的意外發現。美國聯邦疾病管制局(CDC)很多年前就開始研究這個議題,不只分析極端個案,而是廣泛討論兒童期不良經驗,包括遭遇:被忽視、貧困、身心虐待、家庭變故等情況,日後帶給成年人的影響,從17,337名長期追蹤案例以及相關研究,所勾勒的事實,令人不由得心生警惕,也帶動美國醫療、教育、社工等領域的實務調整。【註1】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ACE)
包括兒虐(情感、語言、肢體)、疏忽(生理、心理)、性侵、雙親具有精神疾病、雙親具有藥酒癮問題、主要照顧者入獄、家暴目睹兒童。
由於兒童時期大腦正處於發展階段,當超出負荷的壓力來臨時,兒童的腦內壓力中樞(杏仁核、下視丘、腦下垂體)被迫要面對這個年齡無法因應的壓力調節,就會產生病理性的改變,有的改變甚至是永久性的。
以目前的研究,這類的經驗會造成腦神經發展的問題(腦容量降低、神經連結減少、出錯或與壓力系統的鏈接過度敏感化)、基因表現的異常(包括免疫機轉的基因調控)與腦及腎上腺素的系統過度活化,進而衍生出許多嚴重的後果。
除了憂鬱、焦慮、強迫、成癮等精神問題外,過度敏感的壓力與免疫系統甚至會導致氣喘、肥胖、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癌症等生理疾病的產生。
這幾年,關於兒童負面經驗的醫學研究實證,明顯的指出,這是整個社會需要慎重面對的問題,從行為到健康,都會產生相當鉅額的社會成本。【註2】
■兒童期負面經驗越多,健康狀況越糟;受虐兒罹患癌症機率高,平均壽命少19年:1998 年的後續研究,交叉比對了1萬3,494名成年人的「兒童期不良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問卷得分以及個人健康狀況,所得結果顯示:兒童期經歷的負面經驗越多(ACEs得分越高),健康狀況越糟糕,罹患身心疾病、上癮問題的比例越高。
而研究也指出,經歷7種以上ACEs的人,罹患癌症、狹心症機率更高出一般人3倍,平均壽命僅僅60.6歲,比其他人短少19年以上。
兒童期創傷對健康的影響,最突顯的例子,莫過於美國聯邦女法官布勒克(Judge Mary Elizabeth Bullock)的故事。她曾出書公開童年的不幸遭遇,布勒克長達10年遭父親性侵、凌虐、奴役、甚至被迫賣淫,雖然她沒有放棄自己,靠著堅毅與努力取得高學歷與成功事業,但健康上卻災厄不斷,罹患了4種癌症、紅斑性狼瘡、以及多發性硬化症。
初步調查發表後,吸引更多專家投入研究;童年的負面經驗對成年後的健康影響,逐漸清晰。【註1】
■家暴,影響比我們想像得更深、更遠
甚至到改變基因表現的程度。這樣的改變,甚至可能透過遺傳影響到下一代的下一代。家暴,遠遠不僅是身體的傷害跟心靈的創傷。下次出手前,請想一想,你正在改變孩子的基因。【註2】
■受傷的孩子可以復原嗎?答案是肯定的!
四十來歲的茜生長在充滿暴力的家庭,爸爸從小在子女面前揍媽媽,生來不太聰明的茜,也成為爸爸家暴的對象。茜的童年就在「媽媽被打、哭泣、害怕、尖叫、自己被揍、被抓去掄牆、兄弟時而求情時而躲起來自保」的回憶中長大。長大後,茜被趕出家庭、弟弟多年前自殺、媽媽罹患癌症,一家人形同陌路。
答案是肯定的!但孩子不會自動痊癒,需要用心陪伴,若您是教育工作者,請從「創傷知情照護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當孩子下次又闖禍時,試著想想:「這孩子發生了什麼事?」而不只是問:「這孩子有什麼問題?」若孩子能感到環境安全、被理解接納,他們便能靜下心學習。(關於創傷知情照護請參考註三連結)
若您是孩子的照顧者,「提供絕對足夠的安全感與陪伴」是最重要的,孩子能擁有令他們安心、熟悉與有能力的照顧者,就會比較容易復原,通常也較不會受到創傷事件長期的影響。
■在此提供三個照護創傷兒童的技巧:
1. 「情緒安撫」
當孩子有激烈情緒時,除了語言的回應外,若孩子願意,可以試著輕柔的擁抱搖晃孩子,許多遭到虐待與疏忽照顧的兒童需要身體的刺激,這麼做可以有效調節孩子的壓力反應系統。
2. 「事先告知」
環境中的任何變動都可能讓孩子感到不安焦慮,變動前,請事先告知孩子提高他對環境的可預測、可控制性。
3. 「耐心等待」
關於創傷事件,切勿急著與孩子討論,在孩子未準備好前恐再次傷害他。尊重孩子想說的時間與方式,孩子若得到足夠的理解與回應,就比較能以具彈性(flexibility)的方式重新看待過往創傷。
提供友善的成長環境與正向人際經驗,是每個人的責任!關懷互動愈多,哪怕只是點個頭或眼神接觸,都能夠提高創傷孩子的復原力(resilience),幫助他們讓從傷痛中成長。我們一起,用愛守護下一代。【註3】
【Re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
- 兒童虐待之現今困境與解決之道: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6-2/
- 兒虐議題之資訊整合與政策建言: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7-6/
- 兒虐議題之教育推廣與提升警政人員專業兒保效能: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8-1/
1.來源
➤➤資料
∎【註1】
(報導者 The Reporter)科學觀點:負面的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我們:https://www.twreporter.org/a/adverse-childhood-experiences
∎【註2】
李俊宏 (Chun Hung Lee)(嘉南療養院醫師)「兒童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3141168934257&id=1133119129
∎【註3】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有一種毒,比塑化劑更毒,它叫做童年創傷(ACEs)」: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0816
➤➤照片
∎ California Association for Nurse Practitioners「ACEs Aware - Using Science to Break the Serious Long-Term Health Implications of Childhood Trauma」:https://canpweb.org/resources/connections-newsletter/2020-editions/connections-march-2020/aces-aware/
∎【註3】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兒虐 #兒童期負面經驗 #ACE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我的意外爸爸免費線上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而且根深蒂固的。
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處事方式、價值觀、心態,還有愛人跟被愛的能力,都會深深的打著原生家庭的烙印。
小時候呢,我們就像一台照相機,把我們接觸到大人們的各種資訊拍攝下來;等到長大之後呢,我們又像是一台錄放影機,在一定的外界刺激的前提底下,又會把那些我們錄下來,這些大人的表現給放映出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就是原生家庭給一個人的影響,那麼到底什麼是「原生家庭」呢?
「原生家庭」喔,指的是每個人出生、成長的家庭環境,一般呢,是由我們的父母親、兄弟姐妹組成的。通常呢我們的父母親,對每個人的影響是最大、也最長久,
有很多心理學的理論像精神分析啊、心理動力啊;甚至於,最近幾年很流行的阿德勒學派。
都已經證明我們早期的生活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特質跟習慣,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甚至於會決定這一個人一生的幸福。
在我的實務工作裡喔,我常常會聽到學生跟我說,小時候呢,一想到錢或者是一碰觸到跟錢有關係的事情,在印象中都離不開爭吵。
父母親的吵鬧聲,永遠離不開「錢」的這個核心。錢喔,永遠不夠用!
他們的父母親,幾乎都是那些不懂得怎麼樣賺錢,只知道怎麼樣拼命省錢的人;只要錢進了口袋就不願意拿出來。
到後來呢,就算生活條件變好,這個習慣一樣沒有變,對於錢是很沒有安全感的。所有存錢的目的都是為了不可預期的意外。
像是突然失業啊、突然生病啊,而不是把錢當成是一個資源,用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去實踐自己的計劃、去投資自己的未來,讓自己能夠更有價值。
也因為他們心裡的出發點關於「存錢」,都是為了要應付那些不可預期的風險;所以呢,他們的主觀情緒都一直活在恐懼裡面,不管有沒有錢都是害怕的。
這樣的狀況,也影響了我的學生跟錢的關係。通常呢,要不就是太過謹小慎微;再不然就是把錢棄之如敝屣,沒有辦法用很理智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錢對於一個人的意義,去做出相對合理的分配跟決策。
所以那些窮過的人哦,大多都很在意手裡面的錢,心中喔一直保持著一種無邊無際的憂患意識,永遠沒有停止的一天。
在這種環境底下長大的人,對於物質跟愛,都是充滿著匱乏感。他們一生喔,都在拼命的追求錢,一直想要擺脫貧困帶來的自卑。
但是如果他沒有先深刻的搞懂,自己跟錢的關係,重新培養富有的體質;到最終喔,錢不管他有沒有,不管他是得到還是失去,他都不會快樂,也沒有辦法得到平靜。
然而今天談到「原生家庭」,我們在原生家庭裡都曾經是個孩子,不管你的原生家庭是富有的還是貧窮的,我們來思考一下喔,那些貧窮的孩子,跟富有的孩子,他們的差別真的只是錢而已嗎?
其實喔,物質上面的貧富差距,在現在的時代裡,已經不太能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因為呢,我們現在處在的時代,已經幾乎不太可能餓死了!
但是呢,那些富有的人,他們用金錢和權利能夠換得的資源,這才是富人跟窮人在原生家庭裡,為他們的孩子所塑造出最不可避免的差距。
其實啊,比具體的貧窮更可怕的是,在我們的原生家庭裡,所帶來的「窮人思維」。
窮人思維喔,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呢,投資理財的意識並不強,更多的時候,是想辦法用錢來解決當下的生活問題。
像是下個月的房租啊、學費啊,要付油錢啊、交通費啊;以至於喔,他們沒有辦法去規劃自己一兩年之後的事情。
他們對於長期的自我投資也沒有興趣,他們太習慣去看待當下的收益跟損失;以至於在他們的心中,對於「長期」的概念是模糊的。
所以呢,這裡所說的投資,並不是把錢拿去買股票啊,或者是去賭一把啊;這裡的投資,是我們努力的去滿足現實的需求之後,願意額外的存錢。
而把這些錢花在自我的教育、自我的學習、投資自己,讓自己有更多賺錢的機會,或者是有更多的具體價值。
所以呢,窮人思維的狀態,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他們很習慣有多少就花多少。這樣子會讓他們一直處在那種剛剛好,甚至於是沒有錢的邊緣。
這也是今年的諾貝爾獎經濟學的兩位得主,他們所提出的「貧窮的本質」。
貧窮的本質,最關鍵的不是窮人他們懶惰、不努力,而是他們努力的方向,常常是讓他們越來越窮的主要原因。
聽到這裡啊,如果你要翻轉貧窮,或者是去除自己心中的窮人思維;你需要的不只是學會投資理財的工具跟技巧,更重要的是從思維的根本去改變,看見自己的原生家庭,對於自己有什麼影響?
在我們近期推出的【理財心裡學】這門課當中,嘉玲老師呢,就會結合他多年的諮商工作經驗,還有他從大學以來培養的財務基礎,來幫助你看清原生家庭給自己的影響。
進而重新設定自己的內在信念、內在語言,讓你有意識的,去割捨掉那些會讓你在感受上匱乏的金錢觀。
也就是讓你割捨掉「窮人的思維」,從你的心去培養「富人的體質」,做好變有錢的準備!
透過這一門課的學習跟實踐,我相信錢這件事情,會成為你重要的基礎跟靠山,而不再會是你的負擔。
然而無論你會不會參與這門課,我都希望你在自己的生命裡找一個機會,好好的看待原生家庭,帶給你的影響。
我們每個人活到現在都有自己的源頭,其實你只有真正的看懂自己的源頭;你才會知道自己在哪裡,並且往哪裡去,才會是你想要的,而且有意義的!
人生啊,不是在忍受就是在享受。希望透過我們跟你的分享、透過學習,你可以享受自己的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今天所提到的【理財心裡學】的課程,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你的加入。
更期待知道你在這一門課的學習跟成長,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裡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