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塔利班神學士輕鬆佔據阿富汗總統府,因為總統甘尼捲款出逃,美國正式退出阿富汗。別忘了71年前的同一天,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二次大戰結束。
那一天世人透過電視目睹阿國人民搶搭美國軍機,或攀越邊界爭相逃離阿富汗的驚慌失措,這一幕必須連結2001年9月11日紐約雙子星及華府國防部被賓拉登下令用飛機衝撞倒塌的驚天動地,還有2011年歐巴馬、拜登及希拉蕊等在白宮透過視訊監看美國特戰隊偷襲擊斃匿藏巴基斯坦的賓拉登的驚心動魄。歷史是一串又一串的事故連結起來的,有前因,才有後果。歷史不可能複製,但前車之鑑,可為後事之師。
這次喀布爾政權不戰而降,可惡的是美國一手扶持的甘尼總統,不告而別。拜登上任以來原本意氣風發,但這回他真正灰頭土臉。雖然撤軍的決定是川普去年與塔利班達成的協議,拜登的國安團隊未能充分掌握阿富汗情資,未曾對整個撤軍行動作好妥善規劃,更致命的因素在於美國為何總是扶植貪污無能甚至獨裁的人?白宮向來喜歡聽話的傀儡,包括有意角逐台灣總統的候選人都必須先到華府接受面試。
賓拉登原也是美國CIA訓練出來的特戰人員,後來他所領導的蓋達組織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而且更兇狠,也更勇猛。由於阿富汗庇護蓋達,因此當初小布希為捉拿賓拉登堂堂派兵入侵阿富汗,師出有名;但賓拉登既被狙殺斃命,照說目的達標,歐巴馬就應撤軍。一拖再拖。美國在阿富汗前後佔領20年,耗費2.5兆美元,也犧牲了2300名美軍,受傷2萬多人。幾次戰役被拍成電影,外籍兵團在阿富汗特有的窮山惡水地形要打勝仗,談何容易。
阿富汗在19世紀時曾被英國佔領,20世紀被俄國佔領,這回美國狼狽撤退,真正印證阿富汗是「帝國的墳場」,同時更是人民的「悲慘世界」。不只貧窮,更因伊斯蘭教義的封建迂腐,尤其是對女性的歧視凌虐,令人髮指。
美國的世界警察威信蕩然,拜登為此飽受指責,國內外政治觀察家拿「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大做文章。但是生在台灣長在台灣的你我,歷經國民黨戒嚴統治及儒家重男輕女沙文荼毒的你我,其實心知肚明,台灣與阿富汗豈可同日而語?
1978年我在哈佛大學研究,驚覺美國有意改變兩岸政策而與北京暗通款曲的消息,在台灣完全被蒙蔽。我腦海中存留著1975年西貢淪陷時,南越人民搶搭美國軍機逃離出境的慘況。隨著季辛吉等人的言行,我心想美國若跟台灣斷交,中國若趁勢攻打台灣,南越淪陷的悲劇恐將在台灣上演。當年年底有國代及立委選舉,幾經盤算掙扎,我放棄剛拿到的獎學金,回台宣布參選國代,不以當選為目標,而是利用政見發表會講解台灣的過去與未來,警告鄉親,美台斷交即將到來。選舉投票前一週,美中果然正式宣布於元旦建交的消息,我頓時成為許多鄉親心目中的英雄,卻也成為威權政府的眼中釘,隔年因高雄事件而被捕入獄。
當時有些人確實不願跟台灣共存亡,一聽到老共可能打台灣,就想拔腿離台,他們皮包裡裝著一支牙刷,因為外國旅館不提供牙刷,被稱作「牙刷主義者」。我回來參選的演講會,場場人山人海,感動許多人。我是留學海外回來奔赴國難的第一人,下場悲壯,卻鼓舞更多的海外愛台人士紛紛回台,前仆後繼,終於2000年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落實政黨輪替的民主政治。
只有不懂台灣歷史的人才會拿阿富汗比擬台灣,台灣絕非阿富汗的事理至明,無需贅述。但美國出兵阿富汗及撤兵的理由,一如美國承認或不承認中華民國,只有一個:「國家利益」。一旦符合華府利益,美國必愛之欲其生,反之則棄之如敝屣。
目前台灣人見人愛,但自古紅顏多薄命,小心別得罪恐怖情人。一朝美國移情別戀,台灣如何自立自強自處,才是真正的愛台秘笈。本人為下一代部署,提出「雙兩岸關係」,以「一個中華」取代「一個中國」,用兩岸「統合」取代兩岸「統一」,既親美,也友中,敬請朝野指教。
看看阿富汗悲劇,國人同胞應跨越藍綠,認真檢討過去,部署未來!
我心目中的英雄警察 在 呂秀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8月15日,塔利班神學士輕鬆佔據阿富汗總統府,因為總統甘尼捲款出逃,美國正式退出阿富汗。別忘了71年前的同一天,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二次大戰結束。
那一天世人透過電視目睹阿國人民搶搭美國軍機,或攀越邊界爭相逃離阿富汗的驚慌失措,這一幕必須連結2001年9月11日紐約雙子星及華府國防部被賓拉登下令用飛機衝撞倒塌的驚天動地,還有2011年歐巴馬、拜登及希拉蕊等在白宮透過視訊監看美國特戰隊偷襲擊斃匿藏巴基斯坦的賓拉登的驚心動魄。歷史是一串又一串的事故連結起來的,有前因,才有後果。歷史不可能複製,但前車之鑑,可為後事之師。
這次喀布爾政權不戰而降,可惡的是美國一手扶持的甘尼總統,不告而別。拜登上任以來原本意氣風發,但這回他真正灰頭土臉。雖然撤軍的決定是川普去年與塔利班達成的協議,拜登的國安團隊未能充分掌握阿富汗情資,未曾對整個撤軍行動作好妥善規劃,更致命的因素在於美國為何總是扶植貪污無能甚至獨裁的人?白宮向來喜歡聽話的傀儡,包括有意角逐台灣總統的候選人都必須先到華府接受面試。
賓拉登原也是美國CIA訓練出來的特戰人員,後來他所領導的蓋達組織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而且更兇狠,也更勇猛。由於阿富汗庇護蓋達,因此當初小布希為捉拿賓拉登堂堂派兵入侵阿富汗,師出有名;但賓拉登既被狙殺斃命,照說目的達標,歐巴馬就應撤軍。一拖再拖。美國在阿富汗前後佔領20年,耗費2.5兆美元,也犧牲了2300名美軍,受傷2萬多人。幾次戰役被拍成電影,外籍兵團在阿富汗特有的窮山惡水地形要打勝仗,談何容易。
阿富汗在19世紀時曾被英國佔領,20世紀被俄國佔領,這回美國狼狽撤退,真正印證阿富汗是「帝國的墳場」,同時更是人民的「悲慘世界」。不只貧窮,更因伊斯蘭教義的封建迂腐,尤其是對女性的歧視凌虐,令人髮指。
美國的世界警察威信蕩然,拜登為此飽受指責,國內外政治觀察家拿「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大做文章。但是生在台灣長在台灣的你我,歷經國民黨戒嚴統治及儒家重男輕女沙文荼毒的你我,其實心知肚明,台灣與阿富汗豈可同日而語?
1978年我在哈佛大學研究,驚覺美國有意改變兩岸政策而與北京暗通款曲的消息,在台灣完全被蒙蔽。我腦海中存留著1975年西貢淪陷時,南越人民搶搭美國軍機逃離出境的慘況。隨著季辛吉等人的言行,我心想美國若跟台灣斷交,中國若趁勢攻打台灣,南越淪陷的悲劇恐將在台灣上演。當年年底有國代及立委選舉,幾經盤算掙扎,我放棄剛拿到的獎學金,回台宣布參選國代,不以當選為目標,而是利用政見發表會講解台灣的過去與未來,警告鄉親,美台斷交即將到來。選舉投票前一週,美中果然正式宣布於元旦建交的消息,我頓時成為許多鄉親心目中的英雄,卻也成為威權政府的眼中釘,隔年因高雄事件而被捕入獄。
當時有些人確實不願跟台灣共存亡,一聽到老共可能打台灣,就想拔腿離台,他們皮包裡裝著一支牙刷,因為外國旅館不提供牙刷,被稱作「牙刷主義者」。我回來參選的演講會,場場人山人海,感動許多人。我是留學海外回來奔赴國難的第一人,下場悲壯,卻鼓舞更多的海外愛台人士紛紛回台,前仆後繼,終於2000年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落實政黨輪替的民主政治。
只有不懂台灣歷史的人才會拿阿富汗比擬台灣,台灣絕非阿富汗的事理至明,無需贅述。但美國出兵阿富汗及撤兵的理由,一如美國承認或不承認中華民國,只有一個:「國家利益」。一旦符合華府利益,美國必愛之欲其生,反之則棄之如敝屣。
目前台灣人見人愛,但自古紅顏多薄命,小心別得罪恐怖情人。一朝美國移情別戀,台灣如何自立自強自處,才是真正的愛台秘笈。本人為下一代部署,提出「雙兩岸關係」,以「一個中華」取代「一個中國」,用兩岸「統合」取代兩岸「統一」,既親美,也友中,敬請朝野指教。
看看阿富汗悲劇,國人同胞應跨越藍綠,認真檢討過去,部署未來!
我心目中的英雄警察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日跟朋友在電視上看《鋼鐵人 2 》重播配啤酒與炸雞時,相當努力試著解釋 Sam Rockwell 有多迷人,解釋到覺得必須寫一篇文章,來説說為什麼一位演員外表不用多出眾,會演戲便徹底足矣,Justin Hammer 根本只是他生涯的小小角色之一,而且,追溯至近年來幾部電影就夠了,《意外》、《兔嘲男孩》與《李察朱威爾事件》。
⠀⠀⠀⠀⠀
在去年的《兔嘲男孩》裡,Taika Waititi 談及希特勒青年團訓練營教官 K 上尉這個角色,就是以同性戀版的比爾莫瑞為想像,Sam Rockwell 舉手投足間絲毫不減演員魅力,表面上活像個老粗,實則於異色瞳孔閃耀著失落和善良,穿透意識形態之下的好與壞、是與非,瀟灑批上紅色披風,他演繹了出手拯救眼睜睜看著過往世界崩塌卻無能為力的小男孩一生的真正英雄。 Clint Eastwood《李察朱威爾事件》中的非典型律師亦是,收放自如的影帝級綠葉表現,旁人演起來乏味無趣的設定,他卻足以抓住一切目光,紮紮實實撐起戲份吃重的關鍵配角,持續幫助這些故事賦予更深邃的靈魂。
⠀⠀⠀⠀⠀
《意外》的故事核心是三塊看板一場命案,故事卻猶如野火一樣越演越烈,從人物心境塑造衝突,從人物衝突開啟轉折,一層一層越疊越高,這兩人間的衝突轉移到下一個對象,進而持續堆疊出一個完整而充滿層次的故事架構。無論主角、要角與配角,沒有一位淪於死板單薄,論演技無比精湛,論張力十足火爆,論情感扣人心弦,論議題更涵蓋甚廣,有憤有恨更有脆弱,透過難以忽視的情緒反應,逼迫觀眾進入角色內在一同反思道德與人心。
⠀⠀⠀⠀⠀
所有的怨懟、憤怒與冤冤相報最終都會殊途同歸成一個和解與釋懷,整部電影的化學效應不但成於 Frances McDormand,也得歸功 Sam Rockwell。記得當初導演 Martin McDonagh 特別讚賞他的演出,曾表示,當自己告訴 Sam Rockwell 怎麼做時,他會吸收完、弄懂後便親自上陣,他不只了解,還會加以發揮,並加入自己的想法,最出色的地方是他演出 Dixon 那副冷漠的表情,走路搖搖擺擺,好像處於恍惚狀態,就是來自他畫龍點睛的構想。因此,Sam Rockwell 詮釋的 Dixon 不「意外」豔驚四座,到後半段才驚覺他的角色竟如關鍵,象徵的是相似於 Mildred 的對立存在,兩個激不得又受仇恨蒙蔽雙眼的人硬碰了硬,從暴力衍生出更多的暴力,隨後,接下來的轉折又是導演與演員共同演繹的。
⠀⠀⠀⠀⠀
「你知道成為一名警探的必要條件是什麼嗎?那就是愛。因為愛才能讓你心平氣和,心平氣和後才會深思熟慮。」
⠀⠀⠀⠀⠀
Dixon 從一個好逸惡勞的媽寶警察,充滿歧視論調又俗不可耐的老粗,把看板老闆從二樓丟出窗外洩恨,然而卻在讀了警長留給他的遺書後,如當頭棒喝般一夕間脫胎換骨,村上春樹說人是一瞬間老去的,成長亦是。這個身影變得沉著冷靜、三思後行,從一根插在柳橙汁杯中,象徵和解的橘色吸管開始,連帶澆熄了 Mildred 胸口的怒火,證明警長從未看走了眼,也證明了仇恨無法解決任何衝突,那判若兩人的眼神,一瞬間奪下當年我心目中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最終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