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公園玩時,大家是哪種家長呢?
大多時候,我是那種會跟在孩子身旁,注意著孩子一舉一動的家長。一方面保護孩子的安全,一方面確保自己家的孩子沒有造成他人的不便。
這邊「確保自己家的孩子沒有造成他人不便」指的是當我感覺到我家孩子阻礙到別人時,我會給予像是「你擋到人囉!你小心一點喔!先借妹妹過!」之類的提醒。
這樣做,乍聽之下很正常,對吧?
但是這幾天看李雪《創傷發生得太早》這本書「討好的背後是敵意」這個章節時,作者又顛覆了我的既定觀念——
「其實,那個轉圈的孩子,就算碰到別人又如何呢?如果不被大人打擾,兩個小孩可能就彼此碰撞在一起玩了起來。小孩之間本來就很容易被快樂感染,一起玩耍。
再者,圍觀的小朋友也有自主權,他若是不願意被碰到,不願意一起玩,完全可以離得遠一些。」
於是趁著昨天一家人去鐵砧山玩,我改變了自己以往的作法,決定只在一旁陪伴,如果小孩沒有提出需要幫忙,我就管好我的嘴巴,決不輕易開口說話。
我想知道,孩子們是不是真的如作者說,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果在玩平衡這個遊戲時,證實了作者書上提到的觀點。
行進時,星冰樂一直遇到對向來車,我站在一旁什麼話也沒說,看著相遇的兩個孩子面面相覷。
有趣的是,大多數的時候,對方都會跳下去讓星冰樂繼續往前。
這樣的模式大概遇到四五個人,要嘛不是兩人小心「會車」,要嘛就是對方會跳下去讓星冰樂先行通過。
直到最後我才問她,為什麼剛剛有些人會先讓妳過呢?
星冰樂說:「因為我跟他們說:『請借我過』呀!」
但是有沒有遇到完全不讓的孩子呢?
當然有!
我一樣在旁邊看著兩人大眼瞪小眼,誰也沒有想要退讓的意思。過了許久,星冰樂知道對方沒有想要讓她的意思,於是她自己就摸摸鼻子跳下平衡木,等對方走過後再繼續遊戲。
不管是開口請對方借過;
還是彼此小心「會車」;
或者跳下來讓路後,又開心走回獨木橋上;
亦或是堅持不下橋,等對方讓路。
整個遊戲過程,沒有大人多餘的干涉,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問題。我整個恍然大悟,這才是真正的從遊戲中學習,才是所謂的原體驗啊!
碰到困難要自己開口跟對方溝通;
碰到對方開口要求時,自己要不要妥協;
遇到不想妥協的人,自己立場要堅定,
遇到不按照自己想法做的人,有時候自己也要學著妥協。
這時,如果有家長在一旁「你小心一點!你先借他過!你不要走!你不能這樣!」諸如此類的先發制人,我想,這些很棒的原體驗是不是都沒有了?
藉由這次的經驗讓我學到,#以後若是沒有立即的危險性,#我就在旁邊安靜陪著孩子就好,因為如果我先發制人地多說一句話,可能就讓孩子錯過一次體驗原體驗的機會了!
這樣回頭想想,瑪奇朵跟拿鐵很多時候在遇到困難時,確實會先回頭望著媽媽或者會先急著找救兵,而不是試著自己解決。
也許就是以往我在一旁給的關注過多、不停的先發制人,所以才讓他們失去了為自己發聲的能力也說不定。
#大的總是會比較呵護
#還好現在有參透
#懸崖勒馬雖晚不遲
#連續發文100天Day5
ps.「確保孩子沒有造成他人不便」的背後,李雪老師在書裡提到這可能是一種討好、是一種恐懼失去關係、是一種敵意他人的性格,這邊就不多贅述,有興趣的人可以找這本書來看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
我就在旁邊安靜陪著孩子就好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不曉得,你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一種人,大小事一定要按照他的旨意進行,否則他會很不開心,想辦法要讓事情變成他想要的樣子?
也許,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你自己。
控制慾很高的人,看起來通常都挺固執、強悍的,充滿力量的,會用盡全身的力氣讓事情變成他們想要的,很難讓人聯想到他的內心其實是脆弱、恐懼的,但其實一個人所缺乏的東西,很容易透過外在呈現來獲得補償。例如自卑的人,往往也會裝得比較自大,來掩飾心中的不足。
最近聽到一個故事,A跟B交往一陣子了,可是A從一開始,就對關係很沒安全感,需要時時查勤、確認B的行蹤,只要B沒有按照自己的期待的方式生活或回應,A就會很生氣,要B配合。
B基於愛,一直容忍A,心想反正自己也沒做壞事,A想要查勤、看手機就讓他看,他開心就好。所以A就一直能用自己的方式控制B。
不過,自從B調職到新單位,加班變多、會議時間變長,不像以前那麼規律固定後,A開始爆炸,處處找B的碴,覺得他一定是在新單位認識了新的同事,才會變了一個樣,無論B怎麼解釋,A就是不信,更加變本加厲的檢查B的手機、私人物品,想要找出蛛絲馬跡。惹得B非常不開心,不願再事事配合,兩個人也吵個沒停。
B來向我訴苦,我問他怎麼看待A?
他說A是一個蠻橫、不講道理、憤怒、發狂的人,覺得他有用不完的精力,只為了取回控制權。
但我卻搖搖頭,跟他說:A其實沒有你想像中的強悍、勇敢,相反地,他的內心非常非常的害怕,他做得這一切看起來像是在傷害你,可事實上,他是在跟你求救,他就快要崩潰了。
怎麼說呢?一個真正有力量的人,是不需要特別展現出power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就像一個真的有錢的人,不會到處去告訴別人他多有錢,因為錢對他來說,已經並不怎麼重要,他不需要花太多心力在追求更多的錢。
同樣的,當一個人需要掌控感的時候,並不表示他是現在覺得有把握的一方,相反的,這正代表著他覺得自己越來越沒有主導權,他很害怕被邊緣、被拋棄,於是他要花更大的力量把你抓回來。
面對一個驚慌失措的人,你該怎麼做?做更多事情,來讓他覺得安心、安全?還是大聲斥責她,不應該恐懼,這是沒有意義的?
答案都不是。
面對一個已經害怕到失去判斷力的人,你要做的不是強化他過去的習慣,也不是不理會他,而是停下來,靜靜的陪著就好。不用特別做什麼反應,也不用太急著反擊回去,保護自己。因為他讓你有多不舒服,他的內心就有多痛苦。
我告訴B,當A又開始抓狂,試圖控制你的時候,你不需要解釋,也不用生氣,你只需要定定的看著A,告訴他你現在在這,你願意靜靜的在這裡陪著他,直到他覺得足夠安全為止。
其實,一個一直在控制的人,他的心是一直很亂的,會不斷地找事情做,來讓自己的世界維持最完美到狀態,但這個完美的狀態是很脆弱的,一個小小的變化就會被破壞,所以他得一直忙、一直忙,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好好感受,完成或獲得時的情緒與滋味。
所以你的安靜,是一種示範,告訴他即使不控制,他想要的仍然會在,或是他擔心的並不會發生。
所以B的停留與同在,是在告訴A,他並沒有離開,他一直在那,一直愛著A。
其實,A之所以會這麼沒有安全感,並不是B做了什麼事,而是他心裡有個傷一直沒有處理,A的內心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但沒有人教會他如何安慰、安撫那個孩子。
所以A只好一直跟那個小孩說:快,好起來,沒人會可憐你,你要自己想辦法解決。於是「控制」成了A生存的手段,來讓自己感覺安全,可是骨子裡是很害怕恐懼的,無論他表面上看起來有多強勢。
懂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在情緒上那麼過不去。但這麼說不是要你面對控制狂都要同理他,可憐他心裡有個受傷的小孩。而是讓你在看待整件事情時,不會被對方的外在呈現給誤導,覺得他很強你很弱。當你能夠看得更深,你自然會比較知道方法去因應,無論是繼續留下來處理,還是選擇離開,斷捨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嘉玲。
假如你對人際的割捨與清理有興趣,我有一門線上課叫「人際斷捨離」,就是在處理關係中的互動與去留,幫助你決定什麼時候可以留下來面對,什麼樣的人可以直接說再見,別留戀。相關的資訊都在影片下方,歡迎你試聽。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2fuVc-wl2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