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孩沒有正確答案】#當季電影看時事
今年我最喜歡的一部動畫片是《寶貝老闆》,片中有一句發人深省的對白,那是小男孩自信地說了一句『#沒有人可以開除家人』之後,馬上又問了一句『可以嗎?』表達出身為小孩對於「家人」這名詞既堅定又怕被推翻的認知。
一個孩子來到世上的第一個身份就是家人,一旦家人的身份被開除了,那他還剩下什麼?
小孩就是這樣,儘管這世上外界資訊再多、老師觀念教得再正確,孩子還是比較容易相信或接受家人所說的話。只有家人認定的事情可以動搖孩子的信念、改變孩子的想法,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可塑性。而這一份可塑性若大人好好運用,確實可以達成在教養階段時形塑出小孩的思想乃至行為。
再者,通常小孩子對父母會持有一種幾近耶穌或天使對人類的情感,那就是不論父母對他們再苛再壞,孩子還是會愛著父母。但我們不知道孩子這份無悔的愛能夠撐到幾歲?就跟我們不知道孩子何時會懂事一樣。但肯定的事是,在「何時」之前的那一段時光,非常珍貴。
孩子在不懂事時,想當然爾也不會有足夠的行為能力可以應付生活大小事,一切行為都是以愛作支撐,是故能展現出符合大人期望(有時甚至超乎大人想像)的言語和行動。但當他們懂事以後,回頭看,那些事會不會成為他們小時候覺得對、而長大後也認同的道理?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我們這些大人在小孩還沒長大之前,先設身處地地為他們想一想。
最近有一部很有口碑的電影正在上映,那是繼《三個傻瓜》之後在台灣最賣座的印度片《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兩部片都同一個男主角)。《冠軍女兒》講的可以說是關於一個孩子在家庭裡本來是家人、後來到外地唸書回家變客人、之後又回歸成為家人的故事。一開始爸爸為了圓自己的冠軍夢而帶女兒開始練摔角,訓練過程苦不堪言,過程中電影還搭配著一首歌,歌詞中講的是「我的爸爸是魔鬼」、「他比好萊塢大反派還壞」之類反應女孩想法的內心話。基於年紀小、以及對父親的敬畏,女兒沒有反抗只是抱怨,直到去參加其他女孩婚禮時發現她們再怎麼苦都比亂被父母嫁掉別人家當勞力與生產工具的苦還要好,才開始珍惜練摔角的機會。
在印度社會裡,常常一個家庭確實是不需要不會幫忙的家人(尤其是女孩),就算會幫忙做家事還是會不被需要、直接被嫁掉。幸好我們在台灣當女兒,並沒有這樣的問題。雖然自小在家會幫忙做家事,但我在不做家事時也沒有被說過不需要我這個家人。重點是在全天下都認為女孩在家就是要會做家事的群眾思維之下(《美女與野獸》有演,若不親手做家事洗衣服就會被說反了反了),我仍堅信一個女孩在家不用做家事是幸福,長大出去自己住自然就要自己作自己的家事了。但如果都出去住了還不用做家事?那我恭喜她,她太幸福了。
而這份信念也適用於男孩,畢竟一直想要有隻小雀雀的雀雀只生了兩個男孩(拭淚)。但你可能會問我,難道我就這樣放任小孩不用讓他們做家事嗎(還是這個問題真的只會問有女孩的爸媽?)?我腦中立馬浮現的回答是「拜託!若我能教會他們做好自己的事就偷笑了!」在家裡光是要思忖如何在照顧小孩的情緒之下教他「自己的玩具自己收」這件事就搞死我了(肛工挖喜失敗父母?!噢NO!!! )靠著 酪梨壽司 教小孩收玩具的影片我得到一個心得那就是如果你不收玩具那我也不會幫你收,但是因為家裡另外有一個超棒的家人會幫忙收所以三歲屁孩他也沒在怕,所以我後來的原則變成「你不收玩具或亂丟垃圾我就比較不想跟你一起玩所以走囉!因為還要幫你收拾好累」。
至於做家事?目前的觀察,我家小孩現在的想法是,「幫大人」做事比「做家事」還要來得有成就感,例如幫忙拿東西、幫忙傳話,而「家事」部分例如掃地我就將之設計為遊戲或是家家酒,以他會玩得開心為原則。但我現在真的比較在乎小孩自己穿脫褲子自己上廁所自己收玩具這些事!(太嫩了我)
但話說回來,教養的方式百百款,每個家庭要怎麼教大部分都是自己的事,光是《寶貝老闆》《美女與野獸》和《冠軍女兒》三部片就有三個不一樣的家庭。畢竟每個家庭都是自成一格的國家與文化,外人很難管得著。然而社群是一個很奇妙的平台,你永遠不會知道出自於好意或得意的作品哪天一不小心就引發爭議?身為一個母親,我只能說教小孩沒有正確答案,我們自己的人生都是不斷在trial and error的過程中成長,但終究是比一份小生命年長而堅強。小心別讓自己的硬傷害了他們柔軟的地方,在物理身體上如此,在形上心靈上亦如是,這就是我現在所能努力的方向,只要是符合這方向的所有經驗,我就願意在社群上分享。
福斯影片 20th Century Fox The Boss Baby
GaragePlay Dangal
迪士尼影業 Beauty and the Beast (2017 film)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