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樣可惜 Full Band ver.》應該是近年錄音作品中的真音最高音紀錄,位在某次副歌的尾句。
(影片中沒有,大家可以去聽原曲!)
當時在錄音室,大家靈機一動讓我用真音唱唱看,我慌到不行,腦袋一片空白,手搖杯的濃茶也讓我心跳加速狂冒汗,肌肉完全緊張了起來。
幸好最後的結果是好的,現在聽其實蠻感謝那時有挑戰,也相信一直持續在理解歌唱技藝的自己,現在可以更好的掌握這些。
當時也苦惱於雙女主唱的聲線太過相似,面對這樣的事情時總是會過度擔憂與沒自信。
幸而瑪啡因的團員們給了我很多信心,一起合作的好仔也一直是歡樂輕鬆卻又超有工作效率。
現在想起過去不管在檯面上檯面下的跌跌撞撞,都很感謝大家的包容,也謝謝當時的自己。
有太多想起來都很珍惜的回憶,說也說不完。
「我還在努力~」
覺得辛苦又還不想放棄,但忍不住想撒嬌時,總是會哼起這句歌詞。
好樂團 GoodBand
瑪啡因 Maffine
#好樂團
#瑪啡因
#謝孟庭
#我們一樣可惜
#謝孟庭的作品介紹
看到ig上有一個標籤是
#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
好好笑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
「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 在 謝孟庭 MengtingXi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 在 呂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 在 [乃木] 營運進貨模型& 32 單選拔- 看板Saka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 在 《我們一樣可惜Full Band ver.》應該是近年錄音作品中的真音 ... 的評價
- 關於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 在 我們一樣可惜歌詞意思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 在 我們一樣可惜歌詞意思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 的評價
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更新,透過心理學在真實生活裡的具體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也想要自己每天都有所進步,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在我教學跟進行個案教練的過程當中,常常會陪伴很多同學,一起去體會一下,到底我們活成什麼樣的人生,是加法的人生?還是減法的人生?這什麼意思呢?
如果同樣的客觀狀態,你是常常把自己著眼在「你沒有做到」的部分,還是著眼在「你已經做到了」部分?
如果你常常把自己著眼在那些,還沒做到的部分,或者是不盡完美的部分;我常常說這就是「完美主義陷阱」,而且是一種「減法」的生命形態!
可是如果你會常常的回顧,你過去是怎麼走來的?而你做了多少努力跟進步,以達成今天的成就?
雖然你很清楚,它還不完美,但是你卻很肯定自己一路以來努力的痕跡,那麼這就是「加法的思維」。
這樣的思維差異,會導致我們的主觀世界有很大的不同,而主觀世界的認定,也會讓我們的客觀世界朝向不一樣的方向發展。
談到這裡,就讓我想到在美國的康乃爾大學心理系,他們的研究團隊,他們曾經分析了1992年在nbc電視台,轉播夏季奧運會的相關資料。
這個研究是根據當年奪牌的選手,在比賽結束的瞬間,做了什麼樣的表情,透過這樣子去分析在奪牌之後,他們的情緒。
研究團隊,請參加實驗的觀察者,去觀看奪牌者的表情,總共有23個銀牌得主,跟18位銅牌的得主,並且以滿分10分的標準,來判斷他們的情緒,是接近悲痛,還是比較接近歡喜?
除此之外,研究團隊也用同樣的方法,去觀察頒獎典禮上,每一個選手的情緒,總共分析了20位的銀牌得主,還有15位銅牌得主的畫面。
結果研究顯示,在比賽結束的時候,決定獎牌顏色的瞬間,那些銅牌得主的幸福分數是7.1,跟悲痛的情緒比較起來,他們更接近歡喜的情緒。
可是相反的,那些銀牌得主他們的幸福分數卻只有4.8,這說明了他們其實不歡喜,他們其實蠻悲痛的。
但如果從客觀的成就來看,銀牌得主獲得的成就,其實是比銅牌得主大很多啊,但雙方的感受上卻是正好相反的。
在頒獎典禮上,他們的情緒也沒有改變,銅牌得主的幸福分數是5.7,而銀牌的只有4.3;所以透過這個研究,我們可以推測一下~
那些銀牌得主,他們的心情多數是一種「怎麼沒有拿到金牌?」是一種減法的思維,我就差一點點就可以拿到金牌了!
可是呢,那些銅牌得主,他們的心理是什麼「?哇,我還有牌唉,比起什麼都沒有,我還有站上頒獎台的機會」。
所以透過這個研究,也說明了我常說的「加法思維」,還是「減法思維」?其實人生是一個無限賽局,你的每個時間點,所奪得的成就,它都只是為你的未來,去做一個註解,或者是一個鋪墊而已。
可是那些減法思維的人,常常會有一種很遺憾、很可惜的感覺,叫做「我怎麼沒有拿到金牌?」
然而在人生裡面,我可以說它是沒有所謂金牌可言的,你要比有錢,一定會有人比你更有錢;你要比成就,也一定會有人比你更有成就。
可是正因為人生是無限賽局,如果你在每一個時間點、每一個成就點、每一個里程碑,你都可以用加法思維。
那麼你可能會走到,自己連想都想不到的遠方,你可能會攀上那個,你都預料不到的高峰啊!
所以呢,我常說人生是選擇的結果,今天的你為自己選擇了什麼?是加法思維還是減法思維呢?你可以想一想!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除了YouTube以外,你在Podcast裡面也可以找到我們,你只要在Podcast的運用當中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的頻道。
除了訂閱之外,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裡,都有我們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都很歡迎你的參與跟加入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體驗加法人生,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近韓國瑜市長開始請假認真跑選舉,一整個氣勢如虹,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拋出震撼性的想法或政見。
他就在台南觀光政策發布記者會上面提出說『故宮的展品有九分之八在山洞裡面太可惜,要把故宮70萬件藏品一次展,才能轟動全世界。』金句一出,讓所有人聽到都大吃一驚。
故宮雖然第一時間出來澄清,指出館藏展品要展出的話,溫度濕度以及光線都有一定的規範,並不僅僅是擺出來那麼簡單,而且有很多的文物都是展一次傷一次。所以韓市長這個政見一提出來就被大肆批評。但的國政顧問張善政,馬上出來幫他善後,跳出來澄清說他們要做的是『數位故宮』。
雖然展品數位化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故宮其實早在2002年就開始「典藏數位化」的計畫了,而且做到今天整體典藏數位化完成率也才26.49%,因為數位化可不是把展品拿來掃描拍一拍上傳就好了,故宮前院長林正儀就表示,故宮有很多文物歷史久遠,數位化之前必須要先進行修復,文物修復要人、要錢、要花時間,尤其實館藏超過半數都是古籍圖書,這些都要經過專業人員重新整理、修復。所以雖然說那種一整張水墨畫那類的「書畫類」數位典藏完成率超過95%。翠玉白菜那種「器物類」完成率有85%。但「圖書文獻類」,只有18%。
而目前故宮官網上面就已經有典藏數位化的資料庫,可以讓部分古文物重見天日,民眾也可以自由使用,但是說到要展出的話,還要有策展人重新思考要怎樣運用各種數位科技,跟合適的文物結合,提升展覽品質,還有觀眾的藝術體驗。
在80、90年代以後就有「新博物館學」的概念被提出來,因為藏品數位化,博物館的角色就從很專業權威的「物件導向」,變成是觀眾為導向,民眾可以自由選擇他想要瞭解的跟參與的。所以現在國際上其實不追求很多展品,而是希望觀眾可以有更好的參觀體驗。
像現在很多國外的美術館或博物館,只要掃QRcode或是直接掃東西,手機上就會出現說明。紐約的MoMA還曾經透過app,讓民眾在美術館裡面像抓寶一樣看一些隱藏版的作品。或是讓透過AR讓畫作再多一層動畫的創作呈現。2017年的時候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還融合了body mapping的技術,讓你可以去擺出跟雕像一樣的姿勢,並幫你打分數。
這就是數位科技帶來的好處之一。
這一兩年故宮也有到台灣各地去做數位巡迴展。只要你戴上虛擬眼鏡之後,就能真的進到山水畫或走在清明上河圖裡,近距離的看那時候的野台戲或是街景人物。那今年剛好是達文西逝世 500週年,羅浮宮製作了一款虛擬實境 《蒙娜麗莎:越界視野》,就算在家,你也可以利用虛擬實境的技術進入羅浮宮,可以看一看畫的細節、介紹、並了解達文西畫這幅畫用到的技法等等。
博物館不應該只是一個放滿藝術品的地方,現在全世界都有各種創新的策展方式,融合數位科技,讓每一個人都能輕鬆的了解藝術、並且得到更多的觀點跟靈感。
你對於博物館數位化有什麼看法呢?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 在 呂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幾天一直有媒體朋友問我對歷史新課綱的看法......我想在這裡跟大家報告一下我對歷史教育的淺見。
構成一段歷史有三大元素:史料、史實、史觀。
我們利用"史料"來找出"史實",再以"史實"為基礎來建構出"史觀"。對我而言一段歷史最重要的是"史觀",也就是我們經過思考之後,對這段歷史的解釋與觀點。
長久下來,我們的歷史教育為什麼一直被批判流於繁瑣與填鴨?
因為我們的歷史教育一直要孩子背史料和史實,而不是思考出屬於自己的史觀。
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學數理是為了培養邏輯;學藝術是為了培養美感;學文學是為了培養語言的幽默感,而學歷史是為了開啟你的智慧。"
思辨是智慧的泉源
我們的歷史教育是失敗的,因為我們一直是再背誦年代、人名、事件、條約和制度......
而不是關心為什麼這樣?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做?
歷史不是一個實用的科目,但它絕對是個有用的科目。
以前發生過的事情,以後一定還會再發生;現在發生的事情,以前一定發生過,只是科技不一樣而已。
可惜的是我們對於不能馬上變成錢的東西...沒有興趣...
與其討論課綱怎麼編、怎麼改,倒不如來討論,我們的考試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
搞教育的官員、學者、團體,每每都說我們要教育出會思考的孩子。但是我們以不用思考的方式來考試---選擇題。
要促進思考就要考申論題。但是為什麼不考申論題,因為考卷不好改,閱卷老師得思考。
所以考選擇題最簡單,答案卡丟進讀卡機裡面嗶一聲,分數就出來了!
你說,考申論題會有爭議,很難訂出給評分標準!
幹!你們這些搞教改的不是都說分數不重要嗎?現在是再沿著北方走ㄏ一ㄡˋ!
我們用一個不用思考的方式,希望考出會思考的孩子,你覺得有可能嗎?
那為什麼不用能思考的方式來考試?因為......大人們不願意思考,也不願意揹責任。大人們不願意思考,造成孩子們不用思考,這樣的教育我們國家還有未來嗎?
歷史教育必須要改革不是課綱,而是考試模式。
一半考選擇題,讓你了解史料和史實;一半考申論題,讓你去思辨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且論述你的想法。
當孩子們習慣思考之後,不管是誰來編課綱,孩子們都會有一套屬於自己獨立思考。
散播歡樂散播愛~思辨是智慧的泉源! 啾咪~
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 在 《我們一樣可惜Full Band ver.》應該是近年錄音作品中的真音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 好好笑. 《我們一樣可惜Full Band ver. 》應該是近年錄音作品中的真音最高音紀錄,位在某次副歌的尾句。 (影片中沒有,大家可以去聽原曲 ... ... <看更多>
我們一樣可惜之分數也很可惜 在 [乃木] 營運進貨模型& 32 單選拔- 看板Saka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鴿子封包參與上週的話題。
1. 營運進貨:
用倉管數學建構模型,考量以下幾個因素:
A. 選拔人數 & Under 人數
B. 每期招收間隔年數
C. 每期主要年齡層
D. 因各種意外而變動的人數
直接上數字:
若以選拔 18 人 Under 18 人來算,可以每期 12 人,每隔 2.5 年招收一期,每期主要年
齡層在 16 – 18 歲,只要人數變動不超過 3 人,大概就能穩穩地運行。
所以假設在某個平行世界 2017 年初 3 期 12 人、2019 年中 4 期 12 人、2022 年初 5
期 12 人,那麼 2024 年中 6 期 12 人進來,此時三期主力大概就是 24 – 26 歲,陸續
要退,六期看狀況養個半年一年接班。
這情況下每期的成員在生涯中平均有 7 – 8 單的表題 C 可以搶,要養出 2 個或 3 個 Ac
e 還滿足夠的
若是 2 年招一次新人, 各期之間只能分到 6 單,太擠;3 年一次則是會太久沒成員變動
,老面孔沒新鮮感。2.5 年招一次的唯一缺點就是非整數年…
不過從這進銷存模型來看,當初 1 期一次補滿倉沒問題,補了 10 個 1996 (含) 以後的 (
2011 時未滿 16) 在當時也不能說錯,但 2 期的補貨就真的太早。2 期 1996 (含) 以後的
就 9 個,這年齡段根本大塞車。而且 1 期在這年齡段有花鳥南熊,輪替組的還先天有戰功
加持,這樣 2 期要逃過不遇也很難。
所以,以後別再搞什麼 14 歲以下的最年少了,使用限制特多不說,還容易堆貨,不是堆自
己就是堆學妹。穩穩地把主力控在 16 – 20 歲就好。
寫這麼一堆,是說我不是營運人員,板上應該也沒有營運的人在逛,只能算是海巡病發作吧
。
2. 32 單選拔
A. 月緒雙 C
意外但合理求穩的決策。上一單鳥給了百萬的成績單,營運可能因為這一單沒有大 Ace 加
持所以力求鞏固基本盤不敢亂搞,把宣傳期檯面上可能認知度最高的二人放上去。一個晨間
劇重要女配趁戲剛殺青還有熱度,一個大河劇雖然戲份不多但至少未來在宣傳期內會露臉幾
次。擺其他人上銷量期望值不好說會不會更高,蹭不到晨間大河熱度是確定的。
B. 新四輪替
也許營運良心發現不想再讓山崎悲劇再度發生,或是想堵粉絲的嘴,最近幾單把新四一個一
個輪流拉起來,這樣就算未來不再給機會,也至少都有一次選拔的紀錄,不會是完美的 0。
至於北川黑見牙箍寶是單純還沒輪到還是因為學校太好太操沒空上選拔,大概要夏單 (暑假
有空?) 或是甚至等大學畢業才能分辨。
是說如果要讓成員至少有一次選拔,早給比晚給好;畢業前才給就感覺像施捨了。
C. 五期
在整個選拔已經照打擊能力順位還順便兼顧人員輪替及新人養成的情況下,紗胖雖然可惜,
不過也只能等下次了。如果頂替 39 或 500 ,會變成 39 或 500 可惜;至於頂替胖果或松
尾,黑見大姐頭走廊等著…
總之營運這次操作的確跟以前不太一樣,會不會是因為 29 單操作不佳造成炎上的關係換血
一波,新人求表現所以理智操作呢?
補砲:為啥蓮加又三排??? 不是愛知親女兒就不能二排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96.17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kaTalk/M.1677167018.A.FA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