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潮下英國華人教會生態的思考〉
作者:陳韋安
在移民潮下,大批香港基督徒移民英國——有單身未婚的青年基督徒、有為孩子着想移民英國的基督徒家庭,也有中產的專業基督徒夫婦。筆者沒有移民英國的打算,不過,這大半年聽聞不少香港基督徒的移民故事,接觸過一些英國本地的華人牧者,也聽見不少移民英國香港同道牧者的心聲,對英國華人教會的發展狀況有感而發,純粹拋磚引玉,寫下一些教會的觀察、關注與思考。
一、鞏固本地華人教會。首先,大批香港基督徒移居英國,最表面直接的結果就是英國華人教會人數的增長。事實上,這一兩年間,筆者已聽聞不少過去只有幾十人聚會的華人教會頓時人數倍增,教會崇拜數字翻了幾翻。從表面來看,大批香港基督徒加入教會,當然是一件感恩的事。不過,教會是否能夠真正承載這一大批移民信徒,倒要經過時間的考驗——過去堂會的小型運作模式是否準備好牧養大量信徒?教會能否找到適切與足夠的牧養人手?堂會主任牧師能否領導團隊式的牧養?過去以宣教工場為主的華人堂會是否適應香港信徒的屬靈文化?當然,長遠來説,以上這些問題或許會隨着時間而出現自然的分流現象——有能夠承載的教會,也有不能承載的教會。無論如何,當前英國華人教會要思考如何解決「人數增多」的快樂問題,鞏固堂會自身承載能力,似乎是當下迫切的問題。
二、重建移民牧者的召命。在本地教會人數增長的同時,卻有大批從香港移民的牧者暫停了牧養的召命。為什麼?雖然英國有大批需要被牧養的信徒,可惜的是,牧者移民的數字遠遠超過英國本地堂會中短期內所能容納的位置。或許,一間本地華人堂會這大半年內急促增長,但堂會最多只會多聘請兩三位傳道同工。在這情況下,不少從香港移民的牧者不容易找到牧職的工作。頓時間,多年來的牧養職事因着移民的緣故要無奈停下來。當然,有的接近退休年齡的牧者可以選擇提早退休;有的牧者趁這空檔期選擇暫時休息讀書進修。但是,大部分牧者要重操蒙召前的「舊業」,無奈掛名「自由傳道」,等待牧養機會。因此,如何重建這班移民牧者的牧養召命,似乎是移民潮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假如我們相信上帝對這班牧者的召命不變,移民不可能是停止牧職的原因。
三、新羣體建立的需要。有鑑於以上兩點,縱然本地華人教會出現急促的增長,但已有的堂會似乎未能完全承載移民英國的香港信徒。我自己深深禱願,現有的英國華人教會能夠被祝福,也成為移民英國香港人的祝福。不過,我認為,在移民潮下,英國華人教會的生態出現一個無奈的狀況:有等待牧養職事的牧者,也有需要被牧養的信徒,卻奈何未有足夠可承載兩者的堂會。情況就如有司機、有乘客,卻沒有足夠的車輛一樣。事實上,在移民潮下,建立教會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不過,香港牧者卻甚少有創立教會的經驗,他們都習慣神學院畢業後在教會找牧養工作。事實上,創立教會需要一定程度的冒險與勇氣。植堂有母會的支持,宣教也有差會的資助,創立教會卻是從零開始。因此,我自己禱告祈求,祈求上帝感動更多人在英國建立新的教會。
——————————————————————
其實我現在大部分文章都放在Patreon,大家想看的話,請大家訂閲我的Patreon 啦 😊:
https://www.patreon.com/John_Chan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錄低香港 Doc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思浩大談人權觀察組織研究報告,揭開日本運動員被虐待內幕!憶述艷星與相撲手悔婚真相!(大家真瘋Show 2020) 全球體壇近年屢傳性侵及虐待運動員醜聞,人權觀察就日本未成年運動員被虐行為研究,跟56位未成年運動員、學者、政府官員訪談,並從網上調查,收集到757份資料,內容包含50種運動項目的未...
成為基督徒的原因 在 中華福音神學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時代,新生命,亙古以來的催促 ◎專任老師╱黃正人
有些人在成為基督徒之後,開始覺得自己活得很不自在,特別是當察覺到自己生命的本相與習性,和神聖潔的期待不一致。在他還沒有重生之前,隨興說話行事,並沒有甚麼內心的責備。一旦他信了耶穌,反而開始察覺到許多不安,甚至開始質疑自己。這其實是正常甚至是可喜的現象,這表明他信耶穌並非虛假的信,也表明他感受得到聖靈的提醒。
而且,聖潔的呼召與催促,通常指向一個人生命中最深的問題和破口。所以當基督徒在聖潔的功課上有掙扎時,正是在面臨屬靈生命成長的關口。神聖潔的期許,觸碰到了我們性格中某個難以處理的癥結,或照亮了一個捆綁掠奪我們、使我們不能專屬於神的事物、嗜好或關係。這也許就是亞伯拉罕必須獻上以撒的原因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
【華神專欄: 從神學進入社會】
面對世局動盪變化,世俗價值觀的各種挑戰,神學思想不是學術殿堂的專利,更要與社會文化產生各種對話。華神與基督教論壇報合作開闢系列專欄—「從神學進入社會」,邀請華神老師群一起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看見。
#華神專欄 #從神學進入社會 #黃正人
成為基督徒的原因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看到網路社團在討論雪山翠池土地公廟被移除的事情,我想有些事情可以分享一下。
.
姑且不論是不是收到檢舉才執行,臺灣的國家公園本來就有責移除非公設的人造物,這是因為:
1. 【進口荒野精神的體現】
臺灣國家公園體制是戰後美援時代的進口結果。民國54年(1965年),一位叫做盧里(George C. Ruhle)的美國國家公園專家應林務局之邀,來臺實地踏查走透透,並在隔年提出了《臺灣國家公園及其他遊樂地區建設意見書》,裡面指出「國家公園之理想概念為一保持其原始情態之廣大荒野,不受人類活動所毀傷及侵擾」。
換句話說,美國的荒野保護理念早就透過美援導入了(尤指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荒野保護模式),而我們三個高山型國家公園──玉山、雪霸、太魯閣的體制也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政府考量到園區內原有的人類活動和觀光需要,於是採用分區管理制度,分為一般管制區、遊憩區、史蹟保存區、特別景觀區、生態保護區(申請入園證的原因)。
顯而易見的是,荒野理念對於臺灣民眾來說是陌生的舶來品,一般人可能不能理解為何它要近乎偏執地完整保存一草一木一石不得毀傷。其實解釋起來也不難,荒野的核心精神就是「為了未來世代完善保存環境」,也就是說美國人希望後代子孫能見到先民眼中一模一樣的風景(所以保持景觀中沒有人造物也是目標之一)。再者,雖然保存荒野最初也是為了人類育樂的需要,後世採用的卻是生態中心主義(biocentrism),即重視所有生命的道德倫理學,簡單來說是人類沒有比其他物種偉大,人造物亦同。
在這樣的精神之下,土地公廟是無庸置疑的人造物,也不符合生態保護區「禁止興建一切人工設施」的規定。可能有人會認為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土地公廟,有這麼嚴重嗎?我認為雪管處早就知道它的存在了,只是一但有人檢舉,園方還真的沒有理由不拆除他。
(冷知識:所以在石頭上寫字或刻字也是不行的喔)
.
2. 【公設 vs. 私設的差別】
那國家公園的山屋都拆掉算了?玉山西峰的山神廟也應該拆啊是不是?是也不是。確實按照荒野的精神視之,國家公園中不應該出現任何永久性的人造物,但當初政府也考量到緊急避難的需要,所以容許這類設施存在,甚至視需要加以興建。受政府承認並列管的人造物是公設,民間的人造物是私設,土地公廟屬於後者。
至於玉山西峰的山神廟,前身是日治時代導入神道教而立的西山祠,戰後由玉管處盡量依照原樣重建,改為山神廟。此舉代表政府認為這個神社具人文歷史遺產的價值(戰後全臺神社大多毀壞,確實是碩果僅存),所以讓他成為了公設的人造物。至於民眾自行擺放的觀音像或土地公像,一定難逃被移除的命運,因為政府只承認建築物,並沒有包含信仰。(不然追溯到日治時代,要拜的是天照大神哩)
有個山友說的也有理,如果國家公園默許土地公廟的存在,那麼基督徒能不能上去立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雕像,佛教徒能不能帶佛像上去擺放?顯然是沒完沒了,對吧?
然而,自2019年「山林解禁」政策之後,我們見到的是政府開始重視登山者的安全和遊憩體驗,掀起了一波基礎設施的開發潮,新的山屋、新的步道安全設施(舉兩個小例子:以前畢祿山有個垂直峭壁需要拉繩攀上,後來就被打了輔助通行的鋼圈,素密達斷崖的鯊魚劍也是)、新的基地站等 ... 這些公設有多少是我們需要的呢?臺灣荒野之於我們的關係又是什麼?這些都還有待我們多加思考。
.
3. 【所以說,到底「山神」是啥?】
最後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到底「山神」是啥?在漢人來臺拓墾之前,土地公存在於臺灣嗎?當然是隨著先民渡過黑水溝來臺的囉!這麼說,土地公對於臺灣不就是個「外來神明」?這個場子是原住民的才對吧?如果今天是族人對這個土地公廟有意見,你又會怎麼看?
當然,大家都有信仰的自由,有時候經過廟前面拜一拜也只是為了祈求平安,並不會想得太複雜。如此說來,其實考量到漢人在這塊土地上短暫的歷史(在山林之中更是如此),是不是在心裡默拜就好,不用特別建起一座土地公廟呢?
這就是歡迎討論的開放命題了。
.
.
最後 ... 上面講的都是《登一座人文的山》內容的延伸應用。(寫了這麼多原來是趁機打書!?哈哈哈如果你真的對這些議題有興趣,老實說我覺得拙作是可以有些幫助啦 😂😂😂 )
照片來自低調不願意具名的朋友
成為基督徒的原因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思浩大談人權觀察組織研究報告,揭開日本運動員被虐待內幕!憶述艷星與相撲手悔婚真相!(大家真瘋Show 2020)
全球體壇近年屢傳性侵及虐待運動員醜聞,人權觀察就日本未成年運動員被虐行為研究,跟56位未成年運動員、學者、政府官員訪談,並從網上調查,收集到757份資料,內容包含50種運動項目的未成年運動員與現役成年運動員的回覆。
上月公布的研究報告,涉及人數共達 800 多位運動員,結果發現381名24歲以下運動員中,有19%人表明曾在訓練或比賽過程中遭毆打、打耳光,18%人稱曾遭言語暴力,7%在比賽時被拒絕提供足夠食物或水,25%曾被強逼過量進食,5%表示曾在訓練時遭性侵或性騷擾。
許多人因此患上抑鬱症,出現自殺傾向,肢體或心理障礙,成為終身創傷。
相關影片:
1. 思浩大談傳成龍四千萬安頓卓林,吳綺莉罕有地回應內地娛記!藝人傳媒關係差有原因!(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wZGtKDR9Yg)
2. 思浩大談陳凱琳為星座系列頸鏈宣傳,網民:偽基督徒!信主的人又信星座!羅蘭姐曾糾結做龍婆!(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Zguj8o2Xo)
3. 思浩大談Tvb東張西望被踢爆訪問造假,搵牛雜妹港姐演員扮OL!鄭秀文私心分享最值得跟!(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UTXHw4qWc)
#大家真瘋Show #2020 #人權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成為基督徒的原因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節錄自"聖經考古"網站:
苦路的來歷可追溯至主後14世紀,由聖方濟會修士Franciscan 為當時的朝聖者設計的。在1335年,聖方濟會成了聖地的管理者。他們的責任有兩方面:
1. 在耶路撒冷聖墓堂和伯利恆的主誕堂定時舉行拉丁文的崇拜;
2. 照顧歐洲而來的朝聖者,特別是發生衝突時,他們是朝聖者和本地權貴的中間人;另一方面,聖地的導遊。
在14世紀時,朝聖者通常會留在耶路撒冷10-14天,他們會遊覽各地點。有見及此,聖方濟會漸漸發展出一套朝聖路程,繞圈子的參觀耶路撒冷多個地點。行程編排方便之餘,又要有系統,加上不同的傳說,行程增加了不少權威性。其中一個傳說,提到馬利亞在晚年時,會沿著這路程,查訪有關她兒子耶穌在耶路撒冷的事蹟。這些的傳說,更使當時的朝聖者難以批判。
當時的苦路,路程是這樣的:
1. 從錫安山的聖方濟修道院開始
2. 先看當時在城西的該亞法院和亞拿院
3. 途中經過聖墓堂,之後往東出城,攀登橄欖山
4. 從橄欖山下山,走到南面的西羅亞池
5. 從西羅亞池再攀上西山,回到錫安山的起點
6. 這個繞圈的路程上,加上聖經的經文和事蹟,幫助朝聖者的屬靈經歷。
現在的Via Dolorosa是中世紀朝聖路之其中一段,當朝聖者離開聖墓堂之後,他們會向東行,路上有不同有關耶穌事蹟的站,例如:耶穌跌倒的石板、審判之門Judgment Gate,在那裡耶穌被判死刑被帶到城外的各各他(這門尤其重要,因為要表明主是死在城外; 希 13:12 ),士兵給耶穌酸酒的蘆葦(可 15:36 ),聖維羅妮卡之家 ,財主之家(路 16:19 -31),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十架的路口(可 15:21 );耶穌遇見耶路撒冷女子的地點(路 23:27 -31);當馬利亞追上去見耶穌時跌倒的石級;耶穌被判罪的拱門;馬利亞小時候的學校;彼拉多之院(可15:1);希律安提帕之院(路23:6-12);法利賽人西門的家,那裡是抹大拉馬利亞被赦免(路 7:36 -50);聖殿美門(徒3:2);主的聖殿(路 2:27 );安尼之家,傳說馬利亞出生之處;近羊門的畢士大池(約5:2);最後,出城門到約沙法谷。朝聖者會停在每一個站祈禱和默想。朝聖者對歷史的真實性不大關注,導遊只是講道者,使旅客感到心靈的感動而已。到了15世紀,朝聖者不約而同地感到聖墓堂和彼拉多之家的一段,應具有特別的地位,因為在這段路程上,主為我們的罪慢長的受死,便將這段路倒轉而行,不但更合情理,更使朝聖者可以親自行在十字架的路上。這樣的做法,正式在1530年開始,當時由一位西班牙的聖方濟修士Antonio of Aranda描寫。只是,這段早期的苦路,只在3個站:
1. 耶穌與跌倒的馬利亞相遇
2. 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十字架,而耶穌同時對耶路撒冷女子說話
3. 聖維羅妮卡為主抹汗
當時是奧托曼Ottoman時期,教徒不能太公開表現信仰,朝聖者會分為小組,在不同的站上默禱思想。這種苦路朝聖感動了不少的朝聖者,他們回到歐洲之後,將之發揚光大,使不能到聖地朝聖的信徒也得到幫助,歐洲沒有禁止基督教,所以漸漸苦路加上了不少的創見,站的數目便加多了。到了14世紀,其中一個歐洲版的苦路─比利時的盧萬(Louvain in Belgium)─漸受歡迎,Jan Pascha得了靈感,寫了一本靈修書Spiritual Journey,之後在1563年由Peter Calentyn出版,這書第一次使用Via Crucis「十架路」一詞。接著在1584年,又引發另一位作者Christian van Adrichom寫了一本耶路撒冷地理的書Description of Jerusalem at the Time of Christ,這書被翻譯成各種歐洲語,非常受歡迎,直到19世紀,一直成為耶路撒冷地理的經典。 Pascha和van Adrichom所列出的苦路站,與現今苦路14站相近,但是當時仍對耶路撒冷的苦路朝聖影響不大。 到了17世紀,Pascha和van Adrichom所寫的苦路14站靈修書深受到廣大歐洲基督徒歡迎。但是,當他們來到耶路撒冷時,發現苦路到了Judgment Gate便完畢,便感到失望,因為他們預期苦路的終站是聖墓堂。耶路撒冷當地的聖方濟修士的解釋不被接受,所以某些修士為了迎合朝聖者的希望,便將苦路路線作修改。最後,到了18世紀,聖方濟修士Elzear Horn在1724-1744年間於聖地事奉,他同時又深受van Adrichom的著作影響。他是第一位把van Adrichom苦路放在當時的地圖上。這就是現在的苦路的最早版本,14站的位置與現今的各站位置大約相同,地圖上的圓形數字是18世紀時各站位置,方形數字是今天苦路各站的位置。苦路本身不是以歷史和考古來定義,而是以信仰為本,所以並不符合考古和歷史的資料。但是,它是歷代信徒響往基督經歷的表達,這正是信徒來朝聖的原因,朝聖之時,在默想和祈禱中找到屬靈的真實,正如Murphy-O'Connor一文標題所說,苦路是「信心的地理」(geography of faith)。但是,因著聖經考古學的發現,我們現在得到更多的考古資料,可以重新的找出耶穌當日苦路的路線。
成為基督徒的原因 在 水深之處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保羅是一個常經憂患的人,他遭遇過許多的困境和逼迫,常常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如何,也看不見自己的未來。但他從來不為自己擔憂,也不會失去他的喜樂,甚至使自己成為令人喜樂的原因,叫每個遇見他的人都能因他喜樂。
水深・火熱直播頻道:http://psce.pw/KZFZN
水深之處官方網站:http://www.luke54.org
水深之處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uke54.org/
水深之處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luke54.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