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謝可愛的同學們,我會繼續努力的 】
當被問到現在在從事什麼行業時,我給了「在補習班、小學堂當講師」、「國考用書作者」這些答案後,通常接下來會繼續問:「你為什麼不好好去考律師、法官?」
「因為我想寫書、教書。」
這個想法對一個法律系學生來說,應該會覺得很特別、不是一般人走的路。或許我很反骨,也或許我真的不想徘徊在考試的道路上,因緣際會下,我從讀享的刑法作者開始我的寫書人生。當時也不知道是被雷打到還是怎樣,非常想要把自己寫好的作品投稿出版,於是就找到了讀享。當時接待我的是G哥,很謝謝他當時的提攜。一本、兩本、三本……好多本書出版後,知名度也慢慢打開來。
之後,又在因緣際會下,接下讀享國考小學堂講師的刑法錄影課程,實踐我教書的夢想,開始了。當下真的無比開心。這一路走來,除了自己的努力,我更感謝的是「機會」。當你體會到機會來臨時,就接住它吧!可能人生就那麼一次,在對的時間點遇到你的伯樂,你就放手去做。至於結果如何,好像不是那麼重要,因為在你的當下體認到「我終於得到機會了」的那個感覺的時候,你是會義無反顧地往前衝,衝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畢竟對我來說,教刑法、刑訴是我的「志業」,不單純是「工作」。
我相信各位同學現在在準備考試,背後的目的很多,可能是「啊大家都在考,我也考一下好了」,也可能是「我的個性適合當律師/法官,我想要一展長才」的偉大理想,更可能是「考上就可以找到工作啊~~沒考上能幹嘛?」,因此造成大家前仆後繼準備考試。目的沒有好壞,沒有對錯,只有這條路適不適合自己。如果順利上榜,恭喜你,趕快開展你熱愛的工作吧!但如果沒上,可能要設一下「停損點」。尤其現在司律考試愈來愈難考,律師的錄取名額已經沒像以往那麼高,司法官更是少,在賭自己未來(可能要好幾個的)一年,設定「停損點」很重要。尤其一直考試卻還沒有工作過的同學,或許先去找份工作,體驗一下社會現實,如果想考再回來。除了工作有薪水,存下來的錢可以作為你的銀彈,讓你不用再伸手跟家裡拿錢外,更重要的是,你比較知道「你自己要什麼」(以我來說,我自己因為很久以前就想教書,在出國無望後,現在的工作對我來說,算是跟我的專業高度結合,我是很幸運的)。當你知道自己要什麼,你就會走出你自己的路,縱使可能繞遠路,但你真正達到你的目標後,回過頭來看,就會明白了。
念法律,不一定每個人都是律師、法官或其他公務員,也不要因為你有考上或沒考上某個考試,就覺得你比別人低下。不是這樣的。這個社會不是只容得下「會考試的人」而已。在你旁邊嘲諷你的那些人,真的不用過於在意,因為他們不是你,不用為你的人生負責,但你自己要。也許這過程很難熬,閒話聽久了也會鬱鬱寡歡(像我有時候也會被攻擊,當下情緒一定是不太爽的);但換個方向想,我擅長的是教學,而且有很多同學因為我的書、我的課程考上律師、司法官,還有其他考試,這樣就夠了。慢慢學到如何自處,如何看美好的一面。往前看著陽光灑落,陰影就會落在我的背後。
對於正在準備考試的同學,我想說:我的專業是寫作和教學,你現在的專業則是準備考試,我們一起互相加油,幫你推上榜單,好嗎?
謝謝可愛的同學們,一直支持我到現在。我會繼續努力的。
周易老師
2021.8.17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課審會進行中 母語教育有狀況 按照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法》訂定課綱研修、審議至發布階段時程(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本日我特別針對《國家語言發展法》各國家語言納入「部定課程」之規劃,進行質詢。 首先,針對課審會大會是否已經有排程召開、及課審大會議程是否討論到「部定課程」的部分,教育部長...
「成大法律課程」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成大法律課程 在 讀享周易刑事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成大法律課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成大法律課程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成大法律課程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成大法律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成大法律課程 在 成大法律系課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法律課程 在 成大法律系課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法律課程 在 成大法律系學會- 首頁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法律課程 在 成大法律介紹 -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法律課程 在 【研究所】成大財金所【TOP4】吳致傑高分上榜分享|升學考試 的評價
- 關於成大法律課程 在 「你知道這是什麼嗎?」YouTube洗腦廣告是新型詐騙?志祺七 ... 的評價
成大法律課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照顧大安 #建設文山!穎孟第五會期問政報告出爐📖
📍 問政快報電子檔:https://reurl.cc/yE8lDO
.
2021上半年歷經了全台三級警戒,對各行各業及所有市民來說,都是特別辛苦的日子,感謝有所有對抗病毒的一線人員,與每一位在日常堅守防疫的大家,才讓疫情慢慢趨緩。
全民防疫期間,穎孟也在議會做大家的後盾!除了持續爭取一線人員福利,更全力監督疫苗接種市政、要求擴大紓困補貼,服務處亦積極協助確診者釋疑、幫助民眾申請紓困。
此外,我也專注於推動轉型正義、性別人權、友善育兒,關心特殊教育、實驗教育,並踏實建設在地,改善社區的行車行人安全。在此向大家報告我的問政成果與服務進度,下半年,穎孟也會和大家一起努力,繼續打造更好的台北!
.
#防疫紓困
▎接種市政
▸成功與區公所協調加開預約疫苗熱線。
▸第一批莫德納疫苗發配到各縣市後,我便以書面質詢建請市府開放讓孕婦優先接種莫德納,6月22日中央也成功宣布開放孕婦任選疫苗。
▸要求市府改善長者接種疫苗配套措施,提出完整交通配套、放寬到宅施打資格,並建立單一諮詢窗口,同時呼籲開放大型場館安排就近施打。
▎市場防疫
▸穎孟持續建請提升市場防疫補助,要求市府公告夜市及市場周邊防疫指引,協助自治會落實分流降載,目前已成功爭取市場處三度提高補貼金額,支援防疫人力與物資。
▸我多次建請市府輔導攤商媒合外送平台、建立扶持交易網絡,已成功爭取市府挹注金額補助攤商每月25%至50%的平台服務費。
▎基層協助
▸持續媒合防疫物資,更協助青商會到台北市消防局捐贈330桶防疫酒精,相當於消防局一個月的用量,為基層人員打氣。
▸穎孟不斷為基層發聲,已讓里長、里幹事納入優先接種順序。
▸成功爭取觀傳局為辛苦的警消醫護,加碼1萬名免費住宿名額,讓一線防疫人員能安心入住,不必擔心染疫或傳染給同住家人。
▎確診者與民眾釋疑
▸協助居家隔離多日的確診者取得隔離通知單。
▸協助確認確診者隔離日到期後之解列程序。
▸解決民眾自費疫苗相關疑惑。
▸釐清實聯制落實情形,要求市府確實協助確診者足跡上傳至「台灣社交距離APP」。
▎紓困爭取
▸穎孟積極要求加碼紓困、放寬條件,已成功爭取完善藝文產業、計時人員紓困。
▸協助確保新創基地的減租計畫,能實際落實到進駐團隊身上,減輕大家的負擔。
.
#轉型正義
▸中央法規已明訂,公共場域若含威權象徵,應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但北市卻獨創保留銅像、僅「抹除威權文字」的手法,來虛應故事,我已在當面質詢市長時要求積極改善。
▸台北市的威權象徵移除進度極其緩慢,至今仍未及10%,我要求市府應指派副市長主責轉型正義工作,但柯文哲市長僅含糊同意將由彭副市長督導。
#友善城市
.
▎推動親子廁所設置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及表演藝術中心,是「5+3無圍牆博物館」政策的重要地標,將陸續落成啟用。然而兩大場館內的尿布台、親子廁所等硬體設備,卻嚴重低於法規要求建置的數量。穎孟歷經與文化局、經營團隊的多次來回溝通,已成功爭取場館承諾改善標誌問題、增設親子衛廁設施。
▸去年開始,我便積極督促公園處改善市有公園缺乏親子廁所的狀況,工務局重新盤點公園公廁整體情形後,已成功將文山區景美運動公園、大安區福州山公園納入優先施作!景美運動公園預計今年八月中即可啟用親子廁所,福州山公園則規劃於2022年施工改善。
▎關注性別人權
▸穎孟發現北市公務人員的性別主流化線上課程中,竟含有許多性別歧視的不當內容,在質詢後已成功要求公訓處下架5堂問題課程。
▸親子館、公托機構等,都是市府委外經營、與親子習習相關的業務,一線人員會頻繁接觸多元家庭與同志家長,卻不見得具備性平知能。我建請社會局在委外契約中,明訂從業人員應受多元性別與人權訓練,已成功爭取於2021年底換約前陸續明文納入。
▸商業處的「友善店家」標章,具備友善空間與反歧視精神,如:寵物友善標章,由動保處訂定手冊,清楚告知店家空間規劃、服務上的應注意事項。但性別友善標章卻缺乏相關指引,容易造成實際情形與標章原有目的產生落差、構成民眾困擾,我已提案建請局處製作相應之輔導手冊。
▎無家者關懷
「城市導引員」是協助無家者建立信心,由社會局、勞動局等合作建立的臨時職缺。許多無家者都有積極重回職場的意願,但政策執行2年來,轉職率卻極低。我已成功建請就服處納入每3個月一次的評估期,建立具體輔導轉職期程,今年已有1名無家者成功穩定就業。
▎監督社宅建設
北市社會住宅興建速度緩慢,柯市長上任7年,實際完成進度卻不到當初宣稱「八年五萬戶」的一半。我向柯市長當面要求,興建戶數應提升至30~50%、往每年至少應完工兩千戶以上調整。
.
#教育關懷
▎優化特殊教育
「心理評量」是特殊教育中,執行相關鑑定、幫助孩子獲得適性安置及支持的重要工作。
但台灣的心評工作由特教老師一肩挑起,不僅造成教師負擔超重,也連帶侵害孩子的受教權。穎孟要求教育局全面檢討改善,擬定優化待遇方案,並參考外國經驗,朝特教心評專職化發展,才能讓特教老師專心回歸教學工作、有足夠的時間照顧每個孩子。
▎爭取公托資源
公共托育中籤率低,是所有家長的煩惱。穎孟發現大安區平均每名兒童可享有的公托資源數,竟是全市最低,私立托育機構也僅有38%成功轉型「準公共化」。
我已要求社會局特別關注大安區,提出因地制宜的托育推展策略,並訂定準公共化轉型的年度目標,務必完善友善托育服務。
▎關注教育民主
北市宣稱將於6月全面解除學校的髮禁、衣禁。中央法規已要求,學校僅有在保障安全、健康與公衛的前提下,才能對學生髮式訂定規範,但教育局卻以華岡為「藝術型學校」為由,讓華岡成為解禁的漏網之魚。我已要求教育局積極改善。
▎環南沿線加裝氣密窗
捷運環狀線南環段,是木柵居民期待已久的建設,但預計工期長達9年,沿線又經過7間學校、市圖永建分館及文山區親子館等設施,施工噪音勢必影響學童上課的安寧。
穎孟特地提案,建請市府出資,為沿線受擾的教育機構裝設氣密窗等隔音措施,相關提案將進入委員會研議討論。
.
#綠能減碳
▎鼓勵民間減碳
柯市長宣示將於2030年減碳30%,但去年整體用電量仍微幅增加。我建請環保局提出檢討與具體改善方案;也和財政局討論,應如何以稅務補貼或減免,鼓勵綠能、節電、綠建築。
▎統整氣候治理數據
▸北市的氣候治理計畫和預算散布在各局處,因此我要求主計處統整各局處數據,建置清楚的氣候預算架構,規劃整體性能源政策,處長也承諾研議。
▸產發局今年已釋出私部門電能管理狀況,及用電大戶資料,卻未同步以開放資料的格式,放到「台北市資料大平台」中,我建請局處將資料上傳,才能讓民間運用、促進公私協力資料治理。
▎推動產業節電
▸產發局的節電政策,部分受中央「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的經費補助,但中央經費已於今年停止,我已建請市府主動補足經費、勿讓計劃停頓。
▸市府節電工作雖訂有2030年目標值與KPI,但卻僅有估算值,我建請產發局應掌握實際用電增減數量,才能有效推動政策。
▎掌握降溫效率與實績
內政部研究已指出,綠屋頂覆蓋率需達80%才有降溫效果。但北市目前田園城市計畫所推展之綠屋頂,多為盆栽種植,覆蓋率不高。我建請局處與研究組織合作,才能掌握田園城市計畫的降溫實績。
.
#建設在地
▎推動智慧站牌
穎孟致力推行大安、文山公車站牌100%智慧化,今年已會勘完成天恩宮、政大學苑、草楠橋口、指南山莊等多站設置,景福街、文山運動中心亦已納入規劃改善。
▎增設Youbike 2.0 站點
我經常接獲居民陳情,希望增設Youbike站點,今年會勘後,已成功確定於景美醫院前增設站點,預計新增15個車柱,8月底即將完工。
▎推動學校風雨操場
博嘉實小是主力於藝術美學教育的公立實驗學校。文山多雨,但博嘉一直苦無可以遮雨的大型活動場地,穎孟便在教育委員會建請中央補助興建風雨操場,成功獲得校長、家長、里長及市府齊心協力的支持,風雨操場已在今年5月正式落成。
▎東區、師大商圈振興
由於商業處目前多以單次行銷活動,推動地方振興,不僅難以留住人流及商機,也缺乏空屋率、空店率等指標性數據。我已建請市府依據各商圈的特色與困境,提出具體的長期振興計畫,並建置例行指標以評估成效,商業處也承諾會朝向此方向努力。
.
#安心出行
▎人行安全
萬寧街人行道狹窄,輪椅無法通行,經會勘協調後已移除立桿式道路燈,改為附掛式路燈,並安排公車站牌內移。
▎道路安全
▸景美堤便增設標誌,並將人孔蓋降噪改善,保護行車安全。
▸光輝路21巷、光輝路71巷、下崙路交叉口增設號誌桿。
▸渭水新生南路口,交通標誌改善。
▸協調改善新生南路與八德路、市民大道兩路口,及光華商場周邊號誌秒數,減緩尖峰時段車多、滯留路中央,與行人通行不易問題。
▎整理市容
▸育英街57巷的側溝已長期堆積淤泥,不僅無法排水,還有黑色液體從旁邊管路不斷流入,會勘協調後已確定將翻新改善。
▸敦化南路一段161巷69弄7號旁國有地綠美化,將設置步道供民眾休憩,預計2022年4月底完成。
---
#大安 #文山 #林穎孟
陳情與免費法律諮詢請洽 https://forms.gle/pG7YjamwHcN1735d7
成大法律課程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除了“藝高人膽大”之外!
有時學生的發聲能力提升了,但在聲音的實戰運用時,卻仍然出現不夠用的狀況,似乎練習時所擴展的聲音能力,並無法轉換到現實生活之中。
就如同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受到疲勞、情緒、狀態的影響,不是天天過年的好。發聲也會有如此的問題,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的解方,但起因都與“壓力”有關。
“壓力”會造成大腦處理資訊的能力下降,每個人的反應不太一樣,有些人會變得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有些人是腦筋一片空白,無法有效的組織語言與思考;有些人是身體僵硬無法有效控肢體的律動,而有些人則是全發生了,嚇的跟隻鵪鶉一樣,動也動不了。
這方面的問題就比較麻煩了,因為每個人的特質不同,解決方案不同,有時給學生建議,讓他的內容設計增加愉悅感,多設計些逗趣的內容,而對話QA則避免開放式的問題,儘可能讓學生兩選一的回答,不管是是非題或選擇題皆然,這方式就可能拯救了他的嗓音。
但有時不然,或是因為講的內容是法律、心理、醫學類,講的太詼諧並不合宜,或是學生本人的性格使然,講笑話對他來說難如登天。
不論如何“減壓”是原則,而方法則因人而異,以我為例,其實我在談邏輯推理時,身心狀態是更鬆、更好的,所以,我的課程有時不管聽眾能不能、願不願聽懂,我就是講我愛講的。
這建議因人而異,也需要Trial-and-Error,在嚐試中抓到學生的特質,而給予合適個人性格的改善方法。
~~~~~~~
※ 線上工作坊~嗓音.微課:課程說明、問卷、預約報名表
https://forms.gle/TthUBfrSPMLVc99F9
※ 一對一視訊個人課,請私訊
Line ID: joseyang9287
成大法律課程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課審會進行中 母語教育有狀況
按照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法》訂定課綱研修、審議至發布階段時程(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本日我特別針對《國家語言發展法》各國家語言納入「部定課程」之規劃,進行質詢。
首先,針對課審會大會是否已經有排程召開、及課審大會議程是否討論到「部定課程」的部分,教育部長表示目前國家教育研究院有研擬課綱,但還在審查討論中。
母語教育延續性很重要
雖然課綱執行目前還在審查中,但目前所知,所謂的「部定課程」在課審會有諸多爭議,像是出現國一修課,但國二國三不修,然後高一才又修的狀況。我認為這些狀況,對教育的延續性很不利。這個問題不只發生在台語,整個母語教育都應該重視討論。我特別在此要求教育部,應該注意課程延續性的問題,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我希望教育部務必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精神,把本土語言列為各學期的必修課程,此外,十二年國教部定課程應該要有充分的本土語言時數。
台語文化之美 台語師資
不曉得大家知不知道熱蘭遮城、三貂角的台語發音?
傳言是西班牙船員稱此為Santiago,早期台灣的先民就稱之為 「 三貂角 」。而熱蘭遮城,則是荷蘭人在 「Tayouan」(今安平一帶) 建立Fort Zeelandia,即為熱蘭遮城。那時為荷人統治台灣 (1624-1662) 的重心。那時 Tayouan 附近的平原,為主要居民聚落 ,「Tayouan」 就漸漸變化成「大員」、「台灣」,開始指稱全島。
這些融合西洋與在地語言的發音,是很迷人優美的,比如:
三貂角 (台)Sam-tiau-kak/(教)Sam-tiau-kak
熱蘭遮城:Jia̍t-lân-jia-siânn(台)/Jia̍t-lân-jia-siâⁿ(教)
臺灣 (台)Tâi-uân/(教)Tâi-oân
(附註)
台:臺灣閩南語羅馬字
教:教會傳統白話字
這些名稱都有背後的歷史淵源,使用台語發音時,更可以理解地方發展的歷史脈絡。當我們用台語唸出這些名字,我們講的不只是一個地名,而是對土地、對歷史的深切尊重與豐厚的感情。
我這邊想特別提醒大家,教育本土語言,需要專業的人才、培養專業的智識。「會說一種語言」與「會教一種語言」不同,「教學」更是另一門學問與專業,這部分請教育部特別慎重留意本土語言師資培育。
最後,我注意到現在課本中,台語被稱之為閩南語,但閩南語和台語有很大的不同。我覺得稱台語為閩南語,並不恰當!因為語言的發展,必受到文化和歷史的影響,使用閩南語的人不會知道三貂角的意思,有很多用詞也和台灣人使用的台語有很大的落差!台語之所以是台語,是因為浸潤了本地的歷史、融合了本土的文化,因為風土民情,所以是台語!我希望教育部也能修正對台語的稱呼方式。
希望教育部展現出教育家的堅持,本土語言透過教育,讓使用台灣母語找回應有的「人權」,使課程完善成為正式課程,也讓母語正確地被對待,減少對於語言的歧視與誤會,期盼教育部帶著大家從語言當中找回族群文化,以及台灣人對自己的認同!
2020-10-19,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教育部 潘文忠部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成大法律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宛婷 醫師
內容簡介:
一部以動人的真實故事,深刻探討善終的生命之書。
最盪氣迴腸、最令人眩然欲泣的醫療現場第一手報導。
善終不是最艱難的,
最艱難的是同理與陪伴病人及家屬那擺盪、紛亂、擔心後悔又疼痛的心緒。
一位陪你一起痛、一起哭、一起為所愛的人下最後決定的醫師。
●謝宛婷醫師為衛福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專家顧問與核心講師
●榮獲奇美醫學中心「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終身獎
●特別企劃:54個安心錦囊,讓病人及家屬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充滿勇氣,不惶恐、不痛苦。
當病人及家屬面對生命終點,他們的煎熬與困境:
●「醫師,我的家人雖然最後選擇不急救,但你一定要『救到最後一刻』。」
●末期病人渴望在家過世,但家屬卻因害怕而逃避……
●病人:「醫師,我不想用嗎啡止痛,這會上癮吧?!」
●病人苦苦哀求:「醫師,打一針讓我走了吧!」
●病人家屬:「醫師,你絕對不能告訴他病情!」
善終不只是提供身心靈的舒適照護,更不僅是撤除維生醫療設備,而是在每一個困難的決定之前,去傾聽、同理、尊重,並深入陪伴病人及其家屬的同在歷程,以及病人離世後,去陪伴傷痛的家屬,讓他們重新面對生命中的愛與連結,並且從中轉化蛻變。
善終沒有SOP,沒有公式,也不是只有選擇「放手」或「不放手」那般簡單。
奇美醫學中心安寧緩和醫療病房的謝宛婷醫師,讓我們看到善終過程的擺盪與揪心,以及每一個決策的艱難與掙扎。
那些不忍自己離世而讓家人心碎的愛與拉扯,那些盤根錯結、撕心裂肺的家族糾葛,那些一心以尋死作為解脫的孤獨靈魂,都在謝醫師專業又溫柔,如同大海般包容的梳理及接納中,有了往前走的力量。
她以無比的勇氣徹底地實踐「幽谷伴行」的真諦,她堅定地接下醫病關係交付到她手裡的重量,她更堅毅地扛負起與病人共同分擔做決定的責任。
她教會我們死亡永遠都不是最壞的,以及如何因為死亡而更加活出生命的精采。她說傷痛的母親叫做愛,她把無懼而真誠的心意留在每一個她所照護的家庭內,讓我們看見,風雨過後,終有彩虹。
作者簡介:謝宛婷 醫師
奇美醫學中心奇恩病房(緩和醫療病房)主任。曾獲頒院內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的終身獎。
一九八三年生,臺南人,因為渴望工作不要一成不變而選擇踏入醫療,從此對那屬於同一個疾患章節的百樣病貌入迷。
本身是安寧緩和醫療、家庭醫學與老年醫學的專科醫師,長年推動緩和醫療教育與社會宣導。
工作場域從病房到民宅,治療意圖從病徵到人心,對文學、哲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充滿興趣,目前就讀成大法律研究所,正力行成為法律和生命科學之間的轉譯者。近年擔任衛生福利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的專家顧問以及核心講師,協助推動該法案,也是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專科醫師培訓課程的講師與醫療法規因應工作小組的委員。
以演說、影視、各式文章寫作以及社會參與,傳遞醫療自主、醫病溝通、關懷倫理、生死哲學的理念與醫療實務經驗,本人與其服務的團隊多次受公視節目以及《康健》、《天下》、《財訊》等多家媒體雜誌採訪。學術研究以預立醫療決定、行為能力與心智能力、醫療自主權為主。論文散見國內外醫療與法律相關雜誌,也多次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發表。
成大法律課程 在 成大法律系課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提供成大法律系課程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成大法律諮詢、成功大學法律系分數、成大法律演講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完整 ... ... <看更多>
成大法律課程 在 成大法律系學會- 首頁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成大法律 系學會, 台南市。 1657 個讚· 1 人正在談論這個· 4 個打卡次。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系學會官方頁面聯絡我們:請直接利用本專頁發送私訊系辦公室 ... ... <看更多>
成大法律課程 在 成大法律系課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提供成大法律系課程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成大法律諮詢、成功大學法律系分數、成大法律演講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完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