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岱琳,是一名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大学就读的留学生。
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同,今年我已经39岁了。
在获得绿码后的第一次短途旅行,Montecatini的一天
39岁,没结婚没孩子,一个人跑来意大利留学,在一些人眼里,尤其是中国男人眼里,这是违背道德的。
前几天,我的一条视频火了。 本来出发点只是想缓解一下年轻小姑娘们的焦虑,没想到却惹上了一群男权人士。
很快,我的后台就收到了很多男士的"问候"——
「女人不生孩子是原罪」「中国最大的社会矛盾就是女性地位太高」
还有人说我故意挑起男女的性别对立。
天地良心,我不婚不育是因为我不想吗? 只是没有遇到合适人选罢了,何必上纲上线。
我并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也不是一个丁克,我更不讨厌男人,相反,我欣赏男性,男人各有各的可爱,基于我的性取向,我对男性这个群体恨不起来。
虽然我有时候并不理解男性,但这个世界不应该是对立的,这是不对的。
说到这,你们可能会对我有一些好奇。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的经历——为什么会在37岁选择学习一门新语言并只身来到意大利;留学期间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我对现在男女关系的一些思考。
01
17年前,我大学刚毕业,做过明星的宣传和小助理,也在某大厂做过近10年网站编辑。
我这个人闲不住。 30岁之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我学习了游泳,到芬兰学单板滑雪,去过二十几个国家旅行。
33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在语言班上认识了一个小男孩,他告诉我他要去西班牙留学,一年学费只要差不多10万。
10万? 在我印象里,留学是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做的事,如果是这个价钱,那我或许努努力也能够得着。
我认真思考了我的西班牙留学之旅,但无论是从工作、存款还是一些现实因素上,我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但自此以后,去国外生活一段时间的想法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还是决定要去留学。
之后的几年,我继续存钱,在北京买了一套小房子,心想着每个月收租也能补贴一下我在国外的生活费,然后,我看了眼自己的存款,嗯,够我在国外学习几年了。
幸运的是,虽然我爸妈都是普通人,但在人生的各个节点上,他们并没有选择阻挠和「绑架」我,而是表示十足的支持,哪怕不同意我的决定,也都是尊重的默许,包括在37岁选择留学,包括至今没有结婚和生育。
我对意大利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它是我第一次独自去欧洲旅行的目的地。
佛罗伦斯又是文艺复兴之都,这座城市小而精致,与北京截然不同。
这一次,我决定彻底换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意大利语是痛苦的,来了意大利以后才发现,留学生活根本不像电视剧和某音里那么美好啊,每天睁眼就开始学习,可我连滚带爬都赶不上进度。
而且意大利暖气不热,浴室没有浴霸,老房子连空调都没有,我这个小阿姨都这把年纪了,还在和别人共享厨房、卫生间,连独立的公寓都租不起。
当然,除了生活上的不习惯之外,留学生还要承受莫大的孤独。
但成长嘛,总是需要一些冲破痛苦的勇气的。
我在现在这个年龄选择留学还是有优势的,起码比起刚高中或大学毕业的人来说,我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我知道自己就是来拓宽视野的,我不在乎教授有没有打高分,只在乎自己有没有把知识学透。
并且,告别了连轴转的工作,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汲取知识、去思考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这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没啥用,但却让我变得更加从容。
视频的弹幕里有人说,我未婚未育出国留学,就是一种对现实的逃离,我不太喜欢「逃离」这个词,现在的生活是我自主选择的结果,我更愿意把这种选择比喻成换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
家乡就像新手村,我做完任务之后来到了北京,在北京买了房、在一家不错的公司工作了很久,北京这个地图玩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解锁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了。
即便这个全新的地图里,游戏规则并不简单,也不是easy模式,一切都得从0开始,但不断地打怪升级以及对知识的征服让我感到满足。
我一直在不间断地学习英语,虽然我现在意大利语一般,但我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解锁四门语言!
留学虽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比如我变勇敢了,变得比以前敢说话了。
我刚来意大利的时候住在一个村里,房东带着我去买东西,当时的我意大利语说得不好,所以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商店里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店员拿出橄榄油让我品尝,我就站在那儿吃,房东见状跟我说:你可以坐下吃,我们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
其实很多欧美人不是坏,也不是种族主义者,他们只是不了解中国。
作为一名中国的留学生,我认为我是有使命感的。
你觉得你只代表你个人,但外国人会觉得你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所以我必须说出来,让他们知道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人又是什么样子。
我不能沉默。
出国之后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发现我更爱国了。
最近我把《觉醒年代》给看完了,那叫一个热泪盈眶,这个月的自我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空前成功的效果。
出国让我站在了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的国家,我不仅更爱她了,还更迫切地将对国家的自豪感大声说给欧洲人听。
就比如我会对我教授说,中国防疫就是牛,就是全世界第一。
02
留学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开始做起了视频,初衷是想帮助那些对留学存在疑惑的朋友。
因为之前工作经历的原因,我很明白现在的网友想看什么,我的内容怎么做会吸引更多的流量,但那不是我的目的。
所以打开我的B站首页会发现,我都在出一些留学向的干货内容,就算发视频带的tag也都是留学相关,而不是一个更被算法所青睐的话题。
有些也才一两百个点击,但没人看也没关系,哪怕这个视频只帮助到了一个人,那也是有价值的。
我还笑称,每次出干货都是「在线当妈」,自己这是在「互联网支教」。
做视频之后,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私信,我就发现现在的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焦虑,于是我的话题才开始延展。
前几天我专门做了一期视频,就小姑娘的年龄焦虑跟大家分享了一名年近40岁小阿姨的故事,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就算不结婚不生孩子,只要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就能过得很精彩。
但是很显然,这个视频把我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对未来的焦虑:
以上视频所传达的其实就是,别焦虑。
我是一个不太容易焦虑的人,唯一能让我感到焦虑的,只有没钱,但我身体健康有手有脚,总能创造自己想要的一切。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现在的年轻小姑娘,她们焦虑的那些我都经历过,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还记得我们班有个女孩跟我说过,她在看完一篇公众号之后特别迷茫,她不知道毕业后如何面对生活,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等。
这些焦虑其实都是预支的压力,你现在焦虑得要死的事情以后会不会发生还不一定呢,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比如说我吧,计划得好好的,毕业回国后要去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可现在教育行业大地震,机构都没了。
我之前有个房东的前妻是个非洲姑娘,当时她来意大利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跟她比起来,我们中国的女性还是太胆小了,对一件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思前顾后,给自己设置太多限制。
有风险意识是对的,但比起一直胡思乱想,直接去做是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做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那时你也会发现,一切的焦虑都小到不值一提。
关于女权:
在发完《大龄留学生年近40不结婚,我会焦虑吗? 》那条视频后,我被贴上了一个标签: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
一些男人专门跑到弹幕和评论区里说我把小姑娘教坏了,弄得她们都决定不婚不育。
以前不经常说女孩子爱幻想吗,我看是现在的男生太能幻想了。 我一个视频就能让全中国女孩都不跟他们结婚生子,那我岂不成洗脑大神了吗?
现在有很多关注女性权益的大V账号,但很少有看到教男性如何尊重女性的自媒体工作者,或许是因为男性无法与女性共情,所以他们言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男性考虑,这可能就导致有更多的男性会认为自己的思想才是主流。
就比如性同意这件事,我不太理解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男孩认为自己只和女孩吃了两顿饭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说到底还是男性不懂得如何尊重一个女孩,所以完全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女孩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有拒绝的权利。
当然,极端的女性主义也让我害怕,让男人害怕。
她们的言行挑起的两性战争,为三观尚未成熟的女性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未来两性的路都不会好走。 还有一些极端女性主义会把事情简单地看成非黑即白,误把高呼「不婚不育」当成所谓的女权。
但其实人性是流动的、丰富的、复杂的,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人某一阶段的生活状态,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不婚的标签,这跟将美好的亲密关系拒之门外没啥区别。
我误打误撞被当成了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但其实我不止一次地提到,我欣赏优秀且尊重女性的男人,我随时准备好进入一段美妙的亲密关系,我也从来不是什么不婚不育的主张者。
其实在出国之后,我面对婚姻的看法和渴望程度,也有了些改变。
关于为什么到现在还没结婚,其实并不是我不想,而是比起潦草地完成「社会使命」,我更期待一段美好健康的亲密关系。
以前女性找对象是找「投资人」的心态,自己没有赚钱能力却想找一个有本事的老公,但你想啊,投资人能只投你一个项目吗? 不得投好几个好几十个啊? 这种关系注定是不平等的。
我现在的态度就是,我来当一段感情中的「老板」,因为我未来需要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他来完成,我们共同创造想要的生活。 甚至,如果一件事我能自己办就独立完成,这样我就利益最大化了。
就比如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买了房,独立完成了一件看似需要男人帮助才能搞定的事,但孩子这事儿,还真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何况总有老一辈或是步入婚姻的人在我耳边说:你还指望男的育儿吗?
所以嘛,既然一个人完成不了,那我就不接这个offer了。
一旦摆正一个合作的心态,就不会是以臣服的状态面对男人。 我自己是有价值的,我还自带资源呢,怕什么?
以前的我认为婚姻等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属性,外加一些附加价值,但在西方国家我见到了更多亲密关系的不同形式,有不结婚只同居的,有不结婚但是共同育儿的,婚姻是一种对经济的保障,但它无法保障两个人永远相爱。
我渴望的也许只是一段亲密关系,而不是婚姻。
我或许是一个女权,但我所理解的女权,是站出来为身为弱者的女性发声,为争取女性正当权益而努力的群体,而不是站在男性的对立面,唾弃他们、厌恶他们。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男女继续这么对立下去,会发生什么?
或许等我们老了,年轻的小女孩都会将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那是社会的退步,何况我们的后代可能成为这种退步的亲历者。
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海上的珍珠項鍊:我的印尼島嶼旅行日誌」介紹 訪問作者:張惟捷 內容簡介: 印尼,你對她的印象是什麼? 印尼,是個豐富、多元又繽紛,是個充滿活力、樂天的微笑國度。 她宛如海上的珍珠項鍊,顆顆晶瑩剔透, 就等著你一起來發掘、認識! 印尼,世界上最多群島的國家, 多變的地理環境...
「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家長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畢業旅行吃到「熟」生魚片業者:校方要求|華視新聞20230307 的評價
- 關於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成功高中畢業旅行 :: 高中高職資訊通 的評價
- 關於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成功高中eeclass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成功高中eeclass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成功高中eeclass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大學國高中升學考試資訊,精選在Youtube上的熱門影片 的評價
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叫岱琳,是一名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大学就读的留学生。
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同,今年我已经39岁了。
在获得绿码后的第一次短途旅行,Montecatini的一天
39岁,没结婚没孩子,一个人跑来意大利留学,在一些人眼里,尤其是中国男人眼里,这是违背道德的。
前几天,我的一条视频火了。 本来出发点只是想缓解一下年轻小姑娘们的焦虑,没想到却惹上了一群男权人士。
很快,我的后台就收到了很多男士的"问候"——
「女人不生孩子是原罪」「中国最大的社会矛盾就是女性地位太高」
还有人说我故意挑起男女的性别对立。
天地良心,我不婚不育是因为我不想吗? 只是没有遇到合适人选罢了,何必上纲上线。
我并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也不是一个丁克,我更不讨厌男人,相反,我欣赏男性,男人各有各的可爱,基于我的性取向,我对男性这个群体恨不起来。
虽然我有时候并不理解男性,但这个世界不应该是对立的,这是不对的。
说到这,你们可能会对我有一些好奇。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的经历——为什么会在37岁选择学习一门新语言并只身来到意大利;留学期间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我对现在男女关系的一些思考。
01
17年前,我大学刚毕业,做过明星的宣传和小助理,也在某大厂做过近10年网站编辑。
我这个人闲不住。 30岁之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我学习了游泳,到芬兰学单板滑雪,去过二十几个国家旅行。
33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在语言班上认识了一个小男孩,他告诉我他要去西班牙留学,一年学费只要差不多10万。
10万? 在我印象里,留学是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做的事,如果是这个价钱,那我或许努努力也能够得着。
我认真思考了我的西班牙留学之旅,但无论是从工作、存款还是一些现实因素上,我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但自此以后,去国外生活一段时间的想法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还是决定要去留学。
之后的几年,我继续存钱,在北京买了一套小房子,心想着每个月收租也能补贴一下我在国外的生活费,然后,我看了眼自己的存款,嗯,够我在国外学习几年了。
幸运的是,虽然我爸妈都是普通人,但在人生的各个节点上,他们并没有选择阻挠和「绑架」我,而是表示十足的支持,哪怕不同意我的决定,也都是尊重的默许,包括在37岁选择留学,包括至今没有结婚和生育。
我对意大利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它是我第一次独自去欧洲旅行的目的地。
佛罗伦斯又是文艺复兴之都,这座城市小而精致,与北京截然不同。
这一次,我决定彻底换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意大利语是痛苦的,来了意大利以后才发现,留学生活根本不像电视剧和某音里那么美好啊,每天睁眼就开始学习,可我连滚带爬都赶不上进度。
而且意大利暖气不热,浴室没有浴霸,老房子连空调都没有,我这个小阿姨都这把年纪了,还在和别人共享厨房、卫生间,连独立的公寓都租不起。
当然,除了生活上的不习惯之外,留学生还要承受莫大的孤独。
但成长嘛,总是需要一些冲破痛苦的勇气的。
我在现在这个年龄选择留学还是有优势的,起码比起刚高中或大学毕业的人来说,我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我知道自己就是来拓宽视野的,我不在乎教授有没有打高分,只在乎自己有没有把知识学透。
并且,告别了连轴转的工作,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汲取知识、去思考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这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没啥用,但却让我变得更加从容。
视频的弹幕里有人说,我未婚未育出国留学,就是一种对现实的逃离,我不太喜欢「逃离」这个词,现在的生活是我自主选择的结果,我更愿意把这种选择比喻成换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
家乡就像新手村,我做完任务之后来到了北京,在北京买了房、在一家不错的公司工作了很久,北京这个地图玩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解锁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了。
即便这个全新的地图里,游戏规则并不简单,也不是easy模式,一切都得从0开始,但不断地打怪升级以及对知识的征服让我感到满足。
我一直在不间断地学习英语,虽然我现在意大利语一般,但我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解锁四门语言!
留学虽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比如我变勇敢了,变得比以前敢说话了。
我刚来意大利的时候住在一个村里,房东带着我去买东西,当时的我意大利语说得不好,所以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商店里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店员拿出橄榄油让我品尝,我就站在那儿吃,房东见状跟我说:你可以坐下吃,我们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
其实很多欧美人不是坏,也不是种族主义者,他们只是不了解中国。
作为一名中国的留学生,我认为我是有使命感的。
你觉得你只代表你个人,但外国人会觉得你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所以我必须说出来,让他们知道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人又是什么样子。
我不能沉默。
出国之后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发现我更爱国了。
最近我把《觉醒年代》给看完了,那叫一个热泪盈眶,这个月的自我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空前成功的效果。
出国让我站在了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的国家,我不仅更爱她了,还更迫切地将对国家的自豪感大声说给欧洲人听。
就比如我会对我教授说,中国防疫就是牛,就是全世界第一。
02
留学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开始做起了视频,初衷是想帮助那些对留学存在疑惑的朋友。
因为之前工作经历的原因,我很明白现在的网友想看什么,我的内容怎么做会吸引更多的流量,但那不是我的目的。
所以打开我的B站首页会发现,我都在出一些留学向的干货内容,就算发视频带的tag也都是留学相关,而不是一个更被算法所青睐的话题。
有些也才一两百个点击,但没人看也没关系,哪怕这个视频只帮助到了一个人,那也是有价值的。
我还笑称,每次出干货都是「在线当妈」,自己这是在「互联网支教」。
做视频之后,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私信,我就发现现在的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焦虑,于是我的话题才开始延展。
前几天我专门做了一期视频,就小姑娘的年龄焦虑跟大家分享了一名年近40岁小阿姨的故事,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就算不结婚不生孩子,只要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就能过得很精彩。
但是很显然,这个视频把我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对未来的焦虑:
以上视频所传达的其实就是,别焦虑。
我是一个不太容易焦虑的人,唯一能让我感到焦虑的,只有没钱,但我身体健康有手有脚,总能创造自己想要的一切。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现在的年轻小姑娘,她们焦虑的那些我都经历过,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还记得我们班有个女孩跟我说过,她在看完一篇公众号之后特别迷茫,她不知道毕业后如何面对生活,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等。
这些焦虑其实都是预支的压力,你现在焦虑得要死的事情以后会不会发生还不一定呢,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比如说我吧,计划得好好的,毕业回国后要去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可现在教育行业大地震,机构都没了。
我之前有个房东的前妻是个非洲姑娘,当时她来意大利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跟她比起来,我们中国的女性还是太胆小了,对一件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思前顾后,给自己设置太多限制。
有风险意识是对的,但比起一直胡思乱想,直接去做是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做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那时你也会发现,一切的焦虑都小到不值一提。
关于女权:
在发完《大龄留学生年近40不结婚,我会焦虑吗? 》那条视频后,我被贴上了一个标签: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
一些男人专门跑到弹幕和评论区里说我把小姑娘教坏了,弄得她们都决定不婚不育。
以前不经常说女孩子爱幻想吗,我看是现在的男生太能幻想了。 我一个视频就能让全中国女孩都不跟他们结婚生子,那我岂不成洗脑大神了吗?
现在有很多关注女性权益的大V账号,但很少有看到教男性如何尊重女性的自媒体工作者,或许是因为男性无法与女性共情,所以他们言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男性考虑,这可能就导致有更多的男性会认为自己的思想才是主流。
就比如性同意这件事,我不太理解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男孩认为自己只和女孩吃了两顿饭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说到底还是男性不懂得如何尊重一个女孩,所以完全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女孩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有拒绝的权利。
当然,极端的女性主义也让我害怕,让男人害怕。
她们的言行挑起的两性战争,为三观尚未成熟的女性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未来两性的路都不会好走。 还有一些极端女性主义会把事情简单地看成非黑即白,误把高呼「不婚不育」当成所谓的女权。
但其实人性是流动的、丰富的、复杂的,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人某一阶段的生活状态,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不婚的标签,这跟将美好的亲密关系拒之门外没啥区别。
我误打误撞被当成了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但其实我不止一次地提到,我欣赏优秀且尊重女性的男人,我随时准备好进入一段美妙的亲密关系,我也从来不是什么不婚不育的主张者。
其实在出国之后,我面对婚姻的看法和渴望程度,也有了些改变。
关于为什么到现在还没结婚,其实并不是我不想,而是比起潦草地完成「社会使命」,我更期待一段美好健康的亲密关系。
以前女性找对象是找「投资人」的心态,自己没有赚钱能力却想找一个有本事的老公,但你想啊,投资人能只投你一个项目吗? 不得投好几个好几十个啊? 这种关系注定是不平等的。
我现在的态度就是,我来当一段感情中的「老板」,因为我未来需要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他来完成,我们共同创造想要的生活。 甚至,如果一件事我能自己办就独立完成,这样我就利益最大化了。
就比如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买了房,独立完成了一件看似需要男人帮助才能搞定的事,但孩子这事儿,还真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何况总有老一辈或是步入婚姻的人在我耳边说:你还指望男的育儿吗?
所以嘛,既然一个人完成不了,那我就不接这个offer了。
一旦摆正一个合作的心态,就不会是以臣服的状态面对男人。 我自己是有价值的,我还自带资源呢,怕什么?
以前的我认为婚姻等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属性,外加一些附加价值,但在西方国家我见到了更多亲密关系的不同形式,有不结婚只同居的,有不结婚但是共同育儿的,婚姻是一种对经济的保障,但它无法保障两个人永远相爱。
我渴望的也许只是一段亲密关系,而不是婚姻。
我或许是一个女权,但我所理解的女权,是站出来为身为弱者的女性发声,为争取女性正当权益而努力的群体,而不是站在男性的对立面,唾弃他们、厌恶他们。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男女继续这么对立下去,会发生什么?
或许等我们老了,年轻的小女孩都会将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那是社会的退步,何况我们的后代可能成为这种退步的亲历者。
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梅克爾的童話故事》—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二
她成長於童話般的森林小鎮。
那裡距離柏林開車約一個半小時,有著湖、運河、古老建築、綿延翠綠的森林與遼闊無邊的天空。
所有童話故事必備的佈景,都在她的故鄉。人們以為成長於德東地區的人,必然是孤寂拘謹或者不安的;但梅克爾回憶她的森林莊園成長史,「沒有陰影」。
柏林圍牆於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築起,當時梅克爾才七歲;但梅克爾並未感覺自己的世界被分割。
她總是坐在學校廁所的馬桶上,偷聽收音機報導西德內閣誰當選誰上台的消息;在森林莊的家中,她們一家收看西德的一切,自小梅克爾即對西德歷任總理的名字倒背如流。童話故事的故鄉,使這個女孩習慣「慢慢且安靜的生活」,並「與生命和平相處」。
梅克爾成為「主導歐洲」的女人之後,人們急著尋求她「領導魅力」的答案。
自二〇〇五年出任總理至今,她度過了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當經濟崩潰沖倒世界多數執政黨時,梅克爾在上屆選舉時仍繼續高票連任,毫無對手。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她看起來如此猶豫,如此盤算,一旦出手卻堅定立場,不因外界聲浪而動怒或動搖;她的人物圖像一向讓外界抓不住,說不準。
梅克爾和所有廿世紀我們熟悉的政治巨人如此不同,話語平淡,不以「勇者」自居,卻往往創造驚奇.... 她的政治有另一種想像,一種淡淡的香味,至今成謎。
她太不像傳統政治人物。
有的時候,我很想把丘吉爾從天上抓下來和梅克爾對話; 前者充滿熱情、勇氣、文采、智慧、滔滔不絕。丘吉爾留下了太多名言,而執政至今已經十六年的梅克爾,人們幾乎無法從她長達十六年的公開談話中摘錄一句,啟蒙人生。
二〇一四年,梅克爾代表歐洲巨人的角色在中國清華大學演講,學子們對她充滿期盼。一個德東出身的人物、物理學家,女性;跨越了層層圍牆,統治著世界文明的搖籃: 「歐洲」。 尤其那些穿著體面的歐洲貴族們,例如薩科奇、卡麥隆,無論衣著品味多麼「優雅」,在梅克爾媽媽有點肥胖臃腫的身軀前,都像一群毛毛躁躁的「足球男孩」。
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忍不住崇拜,等待著,等著她開口。結果除了德語發音的隔閡之外,她全無抑揚頓挫的口音,平淡的內容, 「可持續發展」「二〇一五議程」.... 提了二十多回,最終學子在梅媽媽平靜的演說中,一一沈入「搖籃曲」,一場「不可持續的昏迷」,半數學生半數時間睡著了。
或許在一個快速且庸俗的媒體年代,這樣的政治人物,才能生存。
你找不到一個標題,可以斷章取義她的話語。
她極少表態,語焉不詳;商業又醜陋的現代媒體文化,在她身上真榨不出太多好處。
於是研究梅克爾的書籍撰寫她的內容總是有若墜入迷宮,除了「猶豫、搖擺、小碎步」等形容詞之外,人們大概只能以討論她和普丁見面時「不喜歡他的狗」來吸引讀者的眼球。
翻閲梅克爾的成長過程,我注意到這個女孩自小「正向」的特質。即使在東德禁錮的年代,她也不覺得自己少了什麼。
是的,世界有一道圍牆擋住了前往柏林、巴黎、西方的路;但世界這麼大,另外半個地球已足夠一個森林莊長大的女孩探險。
當蘇聯控制德東,甚至派軍駐防她的故鄉時,梅克爾在這個蘇聯境外最大基地感受的不是「母親的心臟被入侵者插了一根刀柄」,她利用機會與穿著制服的駐防士兵練習俄語;而且感覺頗有「異國情調」。
梅克爾的俄語無懈可擊,這不只使她當上總理和普丁談話流暢無比(包括表達不喜歡普丁的狗),也使梅克爾獲得了「俄文最佳學生」的獎賞;小小年紀她被送到東德各地旅行,尤其「前進莫斯科」。
在莫斯科,她買了第一張披頭四的唱片;十年級左右,和朋友背著背包於中歐四處火車旅行。
才十五歲,她已去過布拉格、布達佩斯、保加利亞、以及黑海之濱巴圖米(Batumi)的海水浴場。即使對西方有所渴望,小梅克爾告訴自己:「倫敦大概和布達佩斯很相似吧!」
對於東德的威權控制,高中快畢業的梅克爾,有了第一次田園態度外的「放肆」,她找了一堆同學共同演一齣戲: 「莫三比克自由運動」,內容反抗外來葡萄牙佔領者(諷蘇聯),而且故意以「英文」高唱國際歌,接著朗誦詩句:人應該追求自己,「否則只是一條坐在圍牆(柏林圍牆)上的哈巴狗。」
她有技巧地「打著紅旗反紅旗」,但態度搞笑。這是小梅克爾政治上第一次的「表態」,方法:在政治敏感邊緣擦槍,但方式幽默。
她佯裝可愛,最終完成安全的叛逆任務。
閱讀梅克爾的一生仍然是有趣的,總可以在平凡中找到一點跳躍的煙火;好像在一望無盡的森林田園中,突然遇見了一匹色彩鮮豔的馬車。
例如她的本名叫Angela Kasner ;如今舉世聞名的Angela Merkel,梅克爾(Merkel)姓氏來自於她的第一次婚姻,丈夫烏里西·梅克爾(Ulieh Merkel)。
她很愛這個男人嗎?以致於第二次婚姻不改姓、一輩子也以「梅克爾」之名附身、名滿天下嗎?
事實答案是她第一次結婚時年僅廿三歲,烏里西是一位物理學家,倆人認識三年後結婚;結婚的理由非常務實,按照當地規定只有結婚才能分配住房。這一段婚姻四年後破裂,倆人形同陌路,Angela回憶她「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倆人東柏林共有的房子搬出去」,留下震驚的烏里西。
這個看似「平穩」的女子,在處理個人婚姻事件時,可沒有許多人描述的「猶豫、搖擺、小碎步」。
她直接,她了當。而她離婚了卻不改姓,因為:許多資料需要重填,麻煩。
梅克爾這輩子最大的恩人是她的政治恩師柯爾,柯爾總理把她帶到了政治大位;但當柯爾後來陷入政治獻金醜聞時,向來「聽話」「安靜」「穩重」「小女孩」的梅克爾,居然向他發出了公開決裂信;並且以秘書長的身份從此一躍接任柯爾,當上基民黨黨主席。
這正是「梅氏」童話故事的特徵。
她看起來那麼乖巧,與俄羅斯士兵聊天,愉悅地學習俄語,遊歷莫斯科。但必要時,她會「咬人」。
她和東德許多開放的人有不同也相同,渴望西方價值,但很務實地多數時刻妥協於既有框架。
柏林圍牆倒塌前, 梅克爾惟一對西方的憧憬是:六十歲以後,盼到西方一遊;僅此而已。
但她的一生平凡中始終藏著特例,如一隻隱居於森林中的豹子,必要時跳起來捕捉獵物;平日則安於餵養,表現不強求,不掠奪。
而這正是她成功的方式。
這「平凡的例外」 ,使她的政治對手總是低估了她。
梅克爾把政治及人生看成如物理學般線性的過程,她常形容自己喜歡妥協勝於衝突,所以多數時刻沒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但總有例外,而且每次都是例外讓她得分。
例如處理敘利亞難民事件。
在此之前梅克爾的形象是不近人情的冷酷撙節女王;但當歐洲難民湧入時,她改變了過去德國二十世紀「屠殺者」的形象。德國正在崛起,過去的包袱從此卸下,她使用各種手段結盟,阻止德國種族主義另類選擇黨崛起,公開斥責他們無恥:然後,她留下一個新名片給廿一世紀的歐洲領導國:德國。
從此德國的代名詞是人道主義大國,在敘利亞危機時,德國共接納並安置了120萬難民。
這並非天真。
她深入思考德國國內穆斯林人口已佔4%,早有激進份子;於是她「例外」地放手一搏,決定開放近一百萬二十難民進入德國(佔約德國人口1%),他們可以合法接受教育,可以合法工作。
從此「梅克爾」及「德國」是人道主義的象徵,穆斯林的朋友,柏林總理辦公室中的梅克爾才是真正的現代「自由女神」。
她以物理線性的概念理解某些移民衝突仍會持續,但長期德國需要一個新的符號,一個溫暖的標籤;捨別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中侵略國的永久印記。
她更明白穆斯林激進主義形成的歷史背景,梅克爾相信遏阻激進極端主義的方法不是佔領、戰爭、或是空襲;而是在最關鍵時刻,對穆斯林表現出愛、同情與包容。
在國內,她聯合反對派,面對如此的困境。選後她慷慨地捐棄恩怨,與社會民主黨組成大聯合政府。
當她決定放手一搏,她看的是長遠的歷史。未來的德國,過去的德國。
地方選舉一輸,她先辭去黨主席,再表態不再尋求連任,化解當下排山倒百的壓力。
當她再次站到平凡的對面,「例外」那一邊.... 責罵她的聲音慢慢小了。
六年之後,難民不是危機,他們融入德國社會,提供人口紅利,補足工廠、服務業、基層勞動力不足。
她不戀棧權位,16年的總理生涯,她知道何時該總結?用什麼方法總結!
因此當2015年敍利亞難民危機導致德國民意分裂時,她不擔心政治後座力,她知道一旦勇於捨去權力,她會有足夠的線型時間與空間,證明接納廣大敘利亞等地難民,對德國是一件好事 。
六年過去了,梅克爾把歐洲及西方已疲倦但應接不暇的反恐、反穆斯林,改成正向的童話故事;最終不只讓德國在國際形象中得到「了不起」的掌聲,並為德國高齡社會注入新勞動力,尤其與穆斯林關係達到一種可能的和解平衡。
而大西洋另一端,美國正在棄守阿富汗。
於是,那隻看似平凡保守,卻偶爾例外勇敢、精明的豹子,田園中,再次躍起。
如今所有她曾創造的故事,已近尾聲⋯⋯留下六年前反對她、逼她下台的人開始恐懼:沒有梅克爾的德國,會是什麼?
梅克爾教了我一件事:或許成功的民主政治就該多一點點無聊。因為那代表細膩、耐心、妥協、寛容與堅持併存:沒有也不該有簡簡單單的吶喊口號。
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海上的珍珠項鍊:我的印尼島嶼旅行日誌」介紹
訪問作者:張惟捷
內容簡介:
印尼,你對她的印象是什麼?
印尼,是個豐富、多元又繽紛,是個充滿活力、樂天的微笑國度。
她宛如海上的珍珠項鍊,顆顆晶瑩剔透,
就等著你一起來發掘、認識!
印尼,世界上最多群島的國家,
多變的地理環境,豐富的天然資源,
再加上長年受到殖民國統治產生的多元文化……
跳脫過往戰爭的陰影,
印尼,絕對是一個值得讓你踏入的萬島之國!
這一年,從泗水出發,
東走峇里島、龍目島、科摩多島到巴布亞,
北往加里曼丹、蘇拉威西的蘭德包,
西踏日惹、雅加達及烏戎庫隆國家公園……
本書作者張惟捷,透過教育部商借海外教師的機會,利用一年的時間踏足全印尼。他跑遍印尼大城小鎮,發現了印尼數不盡的魅力,更以教育者的眼光,觀察印尼當地人民、文化、教育等,並與臺灣的差異做反思,一一記錄到書中。
《海上的珍珠項鍊──我的印尼島嶼旅行日誌》全書用4大單元介紹印尼,從基本生活、進階生活到城市旅行及島嶼探險,透過作者生動的筆觸以及精彩的攝影,帶你領略印尼。
作者簡介:張惟捷(卡奇葡萄)
現任:新北市立海山高級中學教師
學歷
國立中央大學化學研究所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系
國立屏東高中
經歷
印尼泗水臺灣學校教師
越南胡志明市臺灣學校教師
國立屏東高中實習教師
在一次於越南胡志明市臺灣學校服替代役的機會,第一次有了一個人在海外工作生活的經歷,讓我把握時間在閒暇之餘遊遍越南。而後,又藉著被教育部商借到印尼泗水臺灣學校任教機會,再度展開我的另一趟精彩旅程。這次,我想透過我的雙眼及文字,讓大家好好認識這個充滿陽光、微笑、自然又驚奇的國度──印尼!
出版社粉絲頁: 瑞蘭國際出版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畢業旅行吃到「熟」生魚片業者:校方要求|華視新聞20230307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北市 成功高中 上個月舉辦4天3夜的畢業 旅行 ,行程第2天到墾丁一家海鮮餐廳吃午餐,其中一道生魚片上桌時卻是煮熟的,讓學生很傻眼,有人還到 ... ... <看更多>
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成功高中畢業旅行 :: 高中高職資訊通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吼吼超有型成功高中畢業旅行...雖然地點沒有說很好但跟大家出去玩也很不錯即使是男校的畢旅可是更特別有趣.,,因應教育部網站伺服器向上集中政策,本校官網 ... ... <看更多>
成功高中 教育旅行 在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家長會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本社團係以台北市立成功高中學生家長為主要成員。社團宗旨乃透過此平台傳遞適當的資訊,讓家長們更能瞭解學校相關的活動內容與成功學子的狀況,期望家長們能多多利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