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心事聊聊天】
在台灣的健保早療課程包含了物理、職能、語言與心理,其實上課還有分個別與團體,只要二人以上就會歸類為團體課,治療師會依孩子的年齡或同性質才安排一起上課,除了幫助孩子克服環境情境外,由同儕間帶領,一動一靜的孩子也能互相學習對方的能力,例如:好動的孩子學習如何靜靜等待?安靜的孩子學習主動力強一些等。
今年9月份起,我也與治療師討論讓 Kasper 加入團體課程,因為我發現個別課上久,他有種軍人的特質,需要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才能行動,到幼兒園時發現老師會更加辛苦,因為老師無法太專注特別只對 Kasper 重複講口令,那對於慢飛的他會更受挫折,當全班都做好了,往往他還在等專屬他的指令才會動作。
上了一陣子的團體課程發現,Kasper 沒有預期的排斥,想當初上個別課時,我整整陪了一年半哭泣的時光,後來慢慢可以獨立上課時,我也在外面感動的哭泣孩子長大了,如今可以獨立上團體課,雖然主動性仍然不足,但發現同儕的提拔下,謹慎的個性慢慢被分解一些,口語上可以說更多更長的句子,因為早療的團體課沒有幼兒園的人數多,加上治療師多半都會等待孩子表現機會,多用鼓勵與包容的心去面對慢飛孩子,而藉由這樣的學習環境再讓孩子到幼兒園克服心理壓力,才能與正常的孩子互相學習與模仿。
我告訴治療師既然我們看到團體課讓 Kasper 有所改變,那為何不一開始就上團體課呢?治療師告訴我,上團體課先決條件就是孩子的認知要足夠,了解上課模式與規矩後才能進行,如果貿然上團體課,反而效果沒出來甚至會讓孩子學習力降低,因為在團體上孩子認知不足時,當別人已經完成動作了,他可能就只能在一旁當客人觀禮,那這樣永遠就無法提升孩子的能力,如果是這樣,還不如先把個別課基本功練足了,再來進行下一個步驟會比較優勢。
從字義上「慢飛天使」就像蝸牛一樣,需要一步一步往上爬,重重的殼裹有大大的夢想,所以慢飛天使流過的淚和汗一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身為家長的我們多給予鼓勵、多等待孩子成長,急於一時只是給予雙方(孩子與父母)壓力,但不願意面對也只是逃避一時,我常說上早療就跟上補習班或才藝班一樣,都是幫孩子補強不足的能力,千萬別因深怕標籤化,而錯失讓孩子學習機會,除了陪伴孩子成長外也要多紓壓、多愛自己喔!
透過這個平台,不僅分享美食、景點外,每星期都會有一篇分享「慢飛天使」,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不同慢飛的孩子點滴,或許我不是最專業的,但以這樣的經驗分享您會發現,其實他/她們都是很天真可愛,相信您多一份了解,給予更大的包容,不再是保持距離而是拉近彼此的心。
#第111篇
#慢飛天使就像蝸牛一樣需要慢慢爬
#別讓標籤化而逃避了
#多了解慢飛天使不再是保持距離而是拉近彼此的心
#認識不同的慢飛天使從你我開始
#瞭解也是一種互動的幫助開始
#媽咪心事聊聊天 #時光小站
#遲緩兒 #慢飛孩子
Search